與西方相比,中國古代詩詞中以愛情為題的是否較少?

對古詩詞了解不多,實在抱歉。

意思並不是說沒有,而是說相比之下確實是否會少一些,中國古代不少詩人甚至以言情為恥,多是詠物、懷古、明志這樣的主題。

也確實如所說存在不少經典的關於愛情的詩句,但仍然,提問是想說為什麼不多,而不是說沒有。並且這樣的詩句多是悲情,詩經之後少有讚頌愛情的美好的。

還有大眾普遍背誦流行的詩句中也會覺得多是被貶官或思鄉此類事件而生的情感,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疑惑,並不認為是個太錯誤的命題,也許表述不清,望各大神指教。


哎,在複習外國文學和古代文學非常苦悶,看到這個題目,非常想控訴一下!順便當複習一下。

題主說對比西方,中國的古典詩詞中很少愛情詩?其實我想知道題主怎麼得出這個答案的。但是我可以說,中國關於愛情的的詩詞是不少的!

首先先說西方的:

西方文學是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為源頭的,古希臘人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古希臘人自由奔放、富有想像力、充滿原始情慾等等民族性格,所以在最早的公元前12-8世紀,神話故事和史詩已經有描寫情愛的,但是這是作為自然的、生物性描寫的,就像宙斯隨意和赫拉睡覺一樣,和現在的愛情不是一個概念。

那麼最早的愛情詩大概是什麼時候呢?也許在公元前8-6世紀,史稱「大移民時代」。這時候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詩,比較出名的是:薩福、阿那克里翁,書寫愛情的詩大概就從這時候開始吧。

然後陸陸續續經歷了中世紀的歌頌騎士和貴夫人典雅愛情的「破曉歌」,還有城市文學的抒情詩,有名的有:法國呂特伯夫(中世紀歐洲第一位抒情詩人)、維庸(最優秀的市民詩人),還有但丁抒發對貝婭特麗絲純真的愛的《新生》(哎,前幾天表白沒成功,特想找個看一下)。之後的文藝復興文學、啟蒙文學、浪漫主義文學,哇哇哇,就一大堆了,由於太多,不想翻了。

至於為什麼從中世紀之後那麼多,我想是因為人的意識覺醒了吧。文藝復興等一系列的人文主義精神運動,回歸古希臘人文精神,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理智,人們希望打破中世紀的禁欲主義的束縛,把愛情當作人正當的,合乎天性的東西,並通過描寫歌頌愛情的方式,對封建思想的批判。在浪漫主義文學期間,愛情詩又是一個高峰,畢竟愛情是浪漫的嘛。好了,不說了,真的挺多的。

接下來就講一下中國的。

《詩經》可以算愛情詩的源頭啦。孔子不是說,「鄭聲淫」嗎?當時我就寫了《詩經·鄭風》愛情詩的探討,基本都是情詩,除了三首左右。總體看,愛情詩在《詩經》的佔比都是很高的。

接下來就很多啦,漢樂府呀、古詩十九首呀、南朝北朝樂府呀,樂府民歌寫愛情還是很多的。

還有就是以男女情愛描寫君臣關係的,這要濫觴於《楚辭》。這些詩漢代應該就有了吧。

還有文人寫愛情的,如:《白頭吟》,大家最熟悉的: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唐代是詩歌國度,情詩是不會少的。

南北朝還有五代這些短暫的朝代,艷詩特別多,還有專門的集子。

宋代(也許也包括詞)也很多的,信手拈來: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

衣帶漸寬終不悔…

錯錯錯;莫莫莫

到頭來發現,其實看不出西方的情詩比中國的多。

不管像西方中世紀還是東方的三綱五常,都禁錮人們愛情,但是明裡暗裡都會存在情詩的。


這麼說吧,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的詩歌的發源是和男女之情不相干的,漢詩也不例外。與西方比較多少其實沒什麼意義,值得關注的是抒情方式的差異,以及漢詩自身抒情方式的演化。

漢詩言情,最激烈最濃郁的是上邪,簡直就是一口唾沫一個釘的爆發,這是本民族荷爾蒙分泌的最高記錄,值得自豪。各個歷史時期情詩都不少,也就是清純一點古板一點癡情一點猥瑣一點的分別。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還是有意思的,所謂「詩言志」甚至是詩教,都帶來了許多超出詩歌的承載能力的負擔,農業國的環境、政治、軍事,又使詩歌抒情的頭緒大大增多,也更豐盛繁榮。

但男女情一直沒有缺席,儘管它穿的衣服越來越多,環佩叮當眼花繚亂。晚期很大部分詩人就沉浸在把一件件精緻服飾剝除的情趣裡,光是兩條裹腳布就得解半天,跟上等人吃螃蟹一樣,急不得,這腔調叫會白相,或者叫蚌病成珠,比看脫衣舞娘剝那幾片布高級多了。

所以,如果題主是以近晚詩壇觀感來提出這個問題的話,我理解。這樣也許令有些喜歡清詩的朋友不快,但確實詩言情方面清人成就不大——別跟俺提納蘭或黃景仁。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卜運算元》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留別妻》

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范成大《車遙遙篇》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上邪》

願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為盟誓。今生斷不孤鴛被。

——柳永 《玉女搖仙佩·佳人》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三五七言》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顧敻《訴衷情》

今生但願無離別,花月下、綉屏前。雙蠶成繭共纏綿。更結後生緣。

——張先 《慶金枝》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 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忍把千金酬一笑?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戀花》


不要把那些說是影射了這影射了那的評論當真的話,明明遍地都是愛情詩詞啊。


這樣說吧。在古代傳統詩詞界,詩和詞承載了不同的任務。詩相當於公眾號;詞相當於朋友圈;風月詞和閨情詞則是一對一的私聊。不是非常要好的人一般不會知道私聊里的事。你不知道他聊了什麼,但不意味著情詩就非常少。


《國風·周南·關雎》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第一首詩,通常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此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摘自百度百科「關雎」。

可能題主也沒讀過孔雀東南飛之類的,也可能根本就沒讀過多少中國古代詩詞吧,所以才會問這種問題


讀書太少,想的太多。


其實自詩經始,婚姻愛情詩便是我國古代詩歌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模塊。比如詩經中我十分喜歡的一句」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再往後,漢樂府中就有更多關於描寫愛情的詩歌,《飲馬長城窟行》中說:「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卓文君的「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到了魏晉時期,士人的心態發生了轉變,普遍出現了危機感和幻滅感,但也有潘岳的《悼亡詩》流傳一時。唐代溫庭筠、李商隱、李賀在寫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上均有代表作品。而宋代的柳永李清照因為自身經歷而相關作品更多,而陸遊因為唐婉的緣故也寫了不少經典的愛情詩。等等等等,綜上所述,題主要多看書啊!


知乎現在沒人教題主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嗎?


怎麼就以言情為恥了

就比如這首初中要求背的

朱慶餘《閨意獻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就是借著閨情來問官場之事啊

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徵求張籍的意見。

而張籍的回答也是一樣的暗喻,「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你看,就是談正事也假託兒女之事呢,專門寫兒女之事的更是數不勝數了。

說到張籍,他自己寫的另外一首就更出名了我們看看他的《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以此事來婉拒當初割據一方的李師道。

所以說我們的前輩啊,不但不以此為恥,和樂於此道呢。

而單純些男女愛情的不要更多吧...我都懶得舉...因為再怎樣也是篇幅有限,舉再多也只是冰山一角,沒什麼論證意義。


以愛情為題的也不少,但是讓人能接觸到的就不多了。畢竟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比較保守。想想小學生一邊被教育著不要早戀,一邊學著: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有點可怕么不是。我好像是初中才學的這首詩吧,當時老師好像還說,哪個男孩子追女孩,寫些風花雪月不如寫點詩經顯得還有點文化,還有個什麼詩我想不起來了,學的時候老師說是歸家心切,所以詩人寫詩寫到嬌妻,可以更好的讓讀者理解自己的情感,之後看關於這個詩的評價的時候,無非愛情兩個字。

古代寫愛情詩對加官進爵又沒什麼用,寫的露骨了會被認為粗俗市井,寫的含蓄點不被人認為是愛情,還以為是香草美人喻,寫個中間點的,挺難把握還不如寫其他的來的簡單有用。寫自己的豪言壯志、憧憬抱負的,寫好了說不定加官進爵。


瀉藥。

中國古代的愛情詩是很多的,但是都很含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大多內斂,像《上邪》《思帝鄉》等都屬於相當開放的。

而西方人文主義影響下歌頌愛情便更直接。


柳永:「 我的存在感就這麼低嗎」


xy

完全不少啊,可能是因為我們接觸到的外國詩大多與情感有關吧,抑或是中國歷史更加源遠流長。

中國討論愛情的作品太多了,畢竟害了相思的詞人那麼多,詞嘛,本就很適合寫寫情情愛愛之事。詩也有不少,比如現在很流行的「春風十里不如你」這句話不就來源於杜牧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以言情為恥?哈哈,你在逗我……不能因為義務教育課本里收錄的少你就覺得它很少吧。

就算是有一些借寫愛情隱喻其他的詩,比如「妝罷低眉問夫婿」此類,但直接描述愛情的更是不可勝數。何況別說寫個情詩了,古人會玩程度可能遠超你的想像。

你認為好多寫愛情的其實是顧左右而言他是吧?那好,正經的詩我就不提了,太多太多,既然你覺得咱古人不太好意思說這事兒,我就給你列舉一些不正經的。。。

什麼春從春遊夜專夜,天生一個神仙洞,金風玉露一相逢,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都算是入門級別還算是比較隱晦的了。

還有一些比較露骨的令人感到香艷但還不至於低俗的,比如李煜寫的與小周后偷會的時候「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宋徽宗寫給李師師的「淺酒人前共,軟玉燈邊擁,回眸入抱總含情。痛痛痛」……後面就不摘上了,自己體會吧…

就這麼說,別的不說,就四大名著原著里,呃,水滸里偷情的情節比較多,西遊記里我記得有幾次描寫妖精的詩就很過分(哈哈,好像是蜘蛛精?),紅樓我還沒看過,不過總還是有耳聞的,賈璉與尤二姐偷情,寶玉神遊太虛…三國比較少,我能想起來的就只有貂蟬用美人離間計的那一回(可能還有曹操霸佔張綉嬸嬸?)。

但是我覺得最會玩的還是柳三變,

調笑師師最慣,香香暗地情多,冬冬與我煞脾和,獨自窩盤三個。

管字下邊無份,閉字加點如何?權將好字自停那,姦字中間著我。。。

不要問我這詞什麼意思,我不知道←_←

好吧好吧,說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我跑偏了,不是說愛情詩么,怎麼成羅列艷詩了?

誰說艷詩里就沒透露出愛情來的!啊?!偷情,姦情,不倫之戀,誰說就不是愛情了?艷詩確實是以描寫**為主,但是這樣赤裸裸的描述,不也正是因愛而生欲的嗎。你敢說唐明皇不愛楊玉環?牛郎不愛織女?張先不愛他十八歲的小媳婦?李煜不愛小周后?宋徽宗不愛李師師?當然柳三變這個嘛…呃…他可能都愛………………

而且,就算不是寫ooxx的,很多詩詞也是直抒胸臆,飽含愛情之意。

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不是愛情嗎?

蘇軾的《悼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不是愛情嗎?

陸遊與唐婉的《釵頭鳳》一個山盟雖在,錦書難托。一個怕人尋問,咽淚裝歡。這不是愛情嗎?

歸有光的今已亭亭如蓋矣,這不是愛情嗎?

納蘭性德的當時只道是尋常,這不是愛情嗎?

太多太多了。我自認為自己對中國的古詩詞了解的還僅僅是九牛一毛,尚還遠遠不夠。所幸還算有一顆熱愛詩詞的心,讀的越多,才認識到自己讀的還太少。你若是真的對中國言情詩詞有興趣的話,既然認識到自己這方面所知甚少,就應該自己去求索。靠在知乎貼一個問題所求的答案是遠遠不夠的。


半斤八兩,明騷和悶騷的區別而已。

至於為什麼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古詩的風格,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教育的價值觀問題,我們是比較提倡這些的,對情愛比較避諱。然我們大多數人接觸古詩詞是由教材延伸出來的,所以會有這種感覺。

再說不還有春宮圖嗎(滑稽)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