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也是貨幣,為什麼不叫「金行」,而都叫「銀行」?
其實用「金」、「銀」二字作為金融機構名稱構成的只有使用漢字的國家,英語或其他語言里bank、banco這些詞跟金或銀這些貨幣名稱是沒有關係的。
而使用漢字的國家呢,貌似只有中日韓,韓語我不懂,中日文漢字都是【銀】行
而【銀】呢,是從銀庄過來的,而出現銀庄的年代呢,中國的通用貨幣是銀子而不是金子。就這麼簡單
不過說到這個,倒是有個很有趣的槽點:
我國可以合法從事存貸款的金融機構只有【銀】行,可以合法提供貸款的機構還有信託、小貸公司等,名稱里都跟貨幣沒什麼關係。
不過日本就有趣了——日本主要從事銀行性質的存貸款金融機構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都市【銀】行、地方【銀】行、信用【金】庫和信用協同組合。
都市銀行是總部設立在東京或大阪,在全國及海外開展業務。受到日本金融廳的直接監管,經過歷次合併,現存僅有四家,分別對應幾大金融財閥。
地方銀行,顧名思義,以面向當地的區域性經營為主,以加入全國地方銀行協會為標誌,日本全國各都道府縣均有自己的地方銀行。其存在的目標是振興地方經濟、豐富國民生活和服務於中小企業。
信用金庫和銀行的存在基礎也就是基本法不同。信用金庫以對小微企業融資為主,可以吸儲和支付結算,出資制度和客戶服務制度類似於會員制交易所,原本是非營利性質的互助組織,而現在由於混業經營的格局,與銀行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業務界限。據說信用金庫曾想整體改名叫「信用銀行」,而當時的央行行長說「【金】不是比【銀】高級嘛!」,於是就沒改……
信用協同組合,簡稱「信組」,業務範圍等同於銀行和信用金庫,但吸納組織會員以外的存款不得超過存款總額的20%。
最後需要澄清的是,【銀】行也好信【金】也好,名稱里的貨幣辭彙並不代表融資金融機構的本質。它們經營的都不是【貨幣】,而是【信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信用金庫】才是非常貼切的反應存貸款機構性質的名稱
銀子流通行走江湖,所以叫銀行。金子固守儲存在庫,所以叫金庫。
銀行一詞的由來:
「銀行」一詞始於義大利文Banca,原意是商業交易所用的桌椅。英語轉化為Bank,原意為存錢的柜子。在中國歷史上曾以白銀為主要的貨幣材料,經商的店鋪稱為「行」,故譯為「銀行」。
中國最早使用「銀行」是在太平天國時期洪仁玕所著《資政新篇》(1895年)中。有資料表明,我國古代已有「銀行」一詞,最早起始於唐代(公元618-907年),公元845年蘇州出現了「金銀行」,北宋書法家蔡襄《教民十六事》一文中說,「銀行輒造吹銀出賣,許人告捉」……
那麼,銀行是怎樣產生的呢?
銀行是由歷史上的貨幣經營業逐步演變而來的。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各地區以至各國之間貿易活動的擴展,需要支付大量的鑄幣,但是各地鑄幣的材料、成色和重量、面額等都不一樣,這給跨地區的商品交易造成了很大的障礙。為了便於商品交易,客觀上需要從商人中分離出一部分人來專門從事鑄幣的辨別、鑒定和兌換業務,於是鑄幣兌換業從此就出現了。
鑄幣兌換業 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經常往來於各地的商人,為了避免長途攜帶、保管貨幣的麻煩和風險,就將貨幣交給貨幣兌換商專門保管,並委託他們代理支付、結算和匯款,這樣貨幣兌換業就演變為貨幣經營業了。
貨幣經營業 隨著貨幣經營業務的擴大,貨幣經營者手中聚積起大量的貨幣資金,他們就利用這些資金來辦理放款業務,以牟取更多的利潤,而社會上一些有錢又暫時不用的人,也都願意把錢存放在他們那裡,給自己帶來利息收入。於是在貨幣經營業的發展中派生出了貨幣借貸業務。貨幣借貸業務 從而使原來的貨幣經營業轉變為銀行,原來的貨幣經營者也就成了銀行家。可見,銀行並不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的。
北宋時開始了首次使用紙幣,交子,也就是以後的銀票。在此之前,金和銅可以說是社會階層中富貧兩極分化的象徵,銀有不同大小質量價值的紋銀,碎銀,銀錠什麼的…使用量比較大…隨著社會進步黃金和白銀都成為最適合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但黃金較之於白銀相對稀有。且承古代「銀票」一說,現在就把錢莊叫銀行了吧………我是這麼認為的……而且金行什麼的,暴發戶氣息太重了吧也……
因為從存在感來說銀子的存在感明顯高於金子,你看古裝劇土豪們掏出來的都是「銀兩」而不是「金磚」,當然不是因為土豪掏不起金磚,而是兩者的「面額」差別太大,古代生活中,從日常生活到一般經營都以銀子的支付占絕大多數,或者說連銀子都是很高昂的「大票子」,畢竟史書里君王一般豪氣的「賞百金」里的百金不過是一百鎰赤金【銅】。
因為銀行是這是中文詞,在沒有聽說bank之前,中國人民把類似功能的機構叫做錢莊,但為什麼銀是被當做錢的呢?遠的不說,從朱元璋開始,因為當時金儲量少,又過於珍貴不便流通結算,中國開始採用銀作為統一流通貨幣和國庫儲備,也就是銀本位,這和很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當時實行的金本位是不同的(一把辛酸淚,所以大清的時候世界銀價大跌,搞得我們購買力很弱,也被無形剝削壓榨),對於老百姓而言,金子是難得一見的,而銀則是平常頻繁使用的貨幣。所以才會把這個舶來的表示金錢流通部門的叫做銀行。
叫了金行你又會問為什麼不叫銀行 它總得有個名字啊
如果它的名字是金行,那麼又會有人在知乎上提問:為啥不叫銀行吶
古代的通用貨幣是銀
主要流通貨幣。
因為叫金行和銅行沒銀行好聽
誰先發現的就是誰說了算!!就好比:為什麼「1」這個就是1 為啥這個不叫2!一樣的道理:誰發明的就是誰說了算!很多人解釋了一大推,都不是重點,什麼引進啊?什麼翻譯啊?什麼銀子用的多?等等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
因為古代就就有:這些碎銀子拿去花花。沒聽過:碎金子拿去花花
金行聽起來更土吧…(我亂說的
中國古代一直是銀本位國家,不是金本位國家。把銀子兌換成銅錢的商鋪跟賣米的 賣布商鋪一起被叫做銀行 米行 布行。
金行被賣首飾的用了
因為金的面值有點太大……所以一般流通的主力是銀。
「它為什麼叫「銀行」
從「銀行」這倆字來說,「銀」是銀子,「行」是商行,合起來,「銀行」就是與銀子有關的商行——的確如此,「銀行」這個詞兒最初就是這麼個意思!
在宋朝那會兒,黃金和白銀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貨幣職能,但整個社會公認的「錢」卻依然是銅錢,對於專門經營黃金和白銀兌換或者打造金銀首飾業務的店鋪,就分別被稱為「金行」、「銀行」。鴉片戰爭以後,現代銀行被引入中國,由於當時的中國已經普遍使用白銀作為貨幣,中國人將那些辦理存款、貸款、賬號劃撥、支票兌現等業務的機構叫做「銀行」,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以前學拉丁語的時候老師說拉丁語中有個詞argentia,就是「換銀處」的意思。老師說中文的「銀行」就是和argentia有關。此外,阿根廷(Argentina)也和銀有關,就是「產銀的地方」的意思。
因為中國是個銀本位的國家 西方多數是金本位的國家
因為國家有個國家金庫,如果你在來個「中國XX金行」,不是容易混淆嗎?
銀兩。所以銀行
金是貨幣,但並非適合流通,尤其是當下的社會和環境。所以金融業務發展,就需要很多的創新,銀也不是銀子的意思。
推薦閱讀:
※新聞上看到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兌換六十二年前的五萬塊錢,銀行只給五十塊。銀行兌換為什麼不能按購買力兌換?
※從銀行角度看,公司財務狀況是否會影響到員工信用卡評級?
※哪家銀行的銀行卡異地、跨行都沒手續費?
※國內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前景如何?
※哪些銀行卡在外地取錢不收手續費?跨行轉賬也不收手續費的?
TAG: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