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小波「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

附上在《我的精神家園》中的原文:

國外有位研究發展的學者說: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這話很有點意思。他的意思是說,窮人不單是缺錢。你給他錢他也富不起來,他的主要問題是陷到一種窮活法里去了。這話窮人肯定不愛聽--我們窮就夠倒霉的了,還說這是一種生活方式,這不是拿窮人尋開心又是什麼。我本人過夠了苦日子,到現在也不富裕,按說該有一個窮人的立場,但我總覺得這話是有道理的。貧窮的確是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還有很大的感召力。

  我現在住在一樓,窗外平房住了一位退休的大師傅,所以有機會對一種生活方式作一番抵近的觀察:這位老先生七十多歲了,是農村出來的,年輕時肯定受過窮,老了以後,這種生活又在他身上復甦了。每天早上五點,他准要起來把全大院的垃圾箱搜個遍,把所有的爛紙揀到他門前--也就是我的窗前。這地方變成了一片垃圾場,飛舞著大量的蒼蠅。住在垃圾場里,可算是個標準窮光蛋,而且很不舒服。但這位師傅哪裡都不想去,成天依戀著這堆垃圾,撥拉撥拉東,撥拉撥拉西,看樣子還真捨不得把這些破爛賣出去。我的屋裡氣味很壞,但還不全是因為這些垃圾。老師傅還在門前種了些韭菜,把全家人的尿攢起來,經過發酵澆在地里。每回他澆過了韭菜,我就要害結膜炎。二十年前我在農村,有一回走在大路上,前面翻了一輛運氨水的車,熏得我頭髮都立了起來--從那以後我再沒聞到過這麼濃烈的臊味。這位老先生揀了一大堆廢紙板,不停地往紙板里澆水--紙板吸了水會壓秤。但據我所見,這些紙板有一部分很快就變成了黴菌,??我倒希望它長點蘑菇,蘑菇的氣味好聞些,但它就是不長。我覺得這位師傅沒窮到非揀垃圾不可的地步,勸他別揀了,但他就是不聽。現在我也不勸了。不但如此,我見了垃圾堆就要多看上一眼--以前我沒這種毛病。

  我知道舊社會窮人吃糠咽菜,現在這世界上還有不少人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沒人喜歡挨餓受凍--誰能說飢餓是生活方式呢。但這只是貧窮的一面,另一面則是,貧窮的生活也有豐富的細節,令人神往。就拿我這位鄰居來說,這些細節是我們院里的五六十座垃圾箱。他去訪問之前,垃圾都在箱里,去過之後,就全到了外面,別人對此很是討厭,常有人來門前說他,他答之以曖昧的傻笑。另外,他搜集的紙板不全是從垃圾里揀來的。有些是別人放在樓道里的紙箱,人家還要呢,也被他弄了來。物主追到我們這裡來說他,他也傻笑上一通。其實他有錢,但他喜歡揀爛紙,因為這種生活比呆著豐富多彩--羅素先生曾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也不知是不是這個意思。回收廢舊物資是項利國利民的事業,但這麼扒拉著揀恐怕是不對的。揀回來還要往裡加水,這肯定是種欺詐行為。我很看不慣,決心要想出一種方法,揭穿這種欺騙。我原是學理科的,馬上就想出了一種:用兩根金屬探針往廢紙里一插,用一個搖表測廢紙的電阻。如果摻了水,電阻必然要降低,然後就被測了出來。我就這麼告訴鄰居。他告訴我說,有人這麼測來著。但他不怕,攙不了水,就往裡面夾磚頭。搖表測不出磚頭來,就得用X光機。廢品收購站總不能有醫院放射科的設備吧??

  我插隊時,隊里有位四川同學,外號叫波美,但你敢叫他波美他就和你玩命。他父親有一項光榮的職業:管理大糞場。每天早上,有些收馬桶的人把大糞從城裡各處運來,送到他那裡,他以一毛錢一擔的價格收購,再賣給菜農。這些收馬桶的人總往糞里摻水--這位大叔憎惡這種行徑,像我一樣,想出了檢驗的辦法,用波美比重計測大糞的比重。你可能沒見過這種儀器:它是一根玻璃浮子,下端盛有鉛粒,外面有刻度,放進被測液體,刻度所示為比重。我想他老人家一定做過不少試驗,把比重計放進各種各樣的屎,才測出了標準大糞的比重。但是這一招一點都不管用:人家先往糞里摻水,再往糞里攙土,摻假的大糞比重一點都不低了。結果是他老人家貽人以笑柄,還連累了這位四川同學。大概你也猜出來了,波美就是波美比重計之簡稱,這外號暗示他成天泡在大糞里,也難怪他聽了要急。話雖如此說,波美和他的外號曾給插友們帶來了很多樂趣。

  如果說貧窮是種生活方式,揀垃圾和挑大糞只是這種方式的契機。生活方式像一個曲折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生很多爛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用文化人類學的觀點來看,這些細節加在一起,就叫做"文化"。有人說,任何一種文化都是好的,都必須尊重。就我們談的這個例子來說,我覺得這解釋不對。在蕭伯納的《英國佬的另一個島》里,有一位年輕人這麼說他的窮父親:"一輩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隻豬,結果自己也變成了一片土、一隻豬。"要是一輩子都這麼興沖沖地弄一堆垃圾、一桶屎,最後自己也會變成一堆垃圾、一桶屎。

  所以,我覺得總要想出些辦法,別和垃圾、大糞直接打交道才對。


我又讀了一遍。

我覺得剛才我的回答太草率了,好像和文章說的不是一回事。

「我知道舊社會窮人吃糠咽菜,現在這世界上還有不少人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沒人喜歡挨餓受凍--誰能說飢餓是生活方式呢。但這只是貧窮的一面,另一面則是,貧窮的生活也有豐富的細節,令人神往。 」

貧窮,有些時候是不可避免的。

畢竟生在富有的家庭還是貧窮的家庭,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

很多答案說貧窮就只是貧窮,僅僅為了生存。

我真是不能同意。

貧窮相對富有已經擁有的很少了,還要直白的說一句「窮只是活著而已,談什麼生活方式」未免有點太殘忍了。

有錢的小孩玩遙控飛機,沒錢的小孩摺紙飛機。他們都從中得到了快樂啊。難道快樂還分貴賤嗎。

貧窮確實是很痛苦的事情。

當相對富有的人想著下次吃西餐還是吃日本料理,是去國外度假還是去國內散心的時候,也許有一家貧窮的人吃了這頓沒了下頓,思考留在家鄉種田還是去到城市打工。

但是,就因為資源的貧乏和選擇的局限就否定了貧窮人可以「苦中作樂」的生活態度,說你只是生存,你沒有生活方式可選擇,未免太絕對。

人一輩子,說長悠悠數十載,說短匆匆幾十秋,時間猶如白駒過隙,就這麼呼嘯而過。

也許貧窮的人掙扎了一輩子生活質量也得不到提高,沒出過省,沒上過學,沒吃過肉,光溜溜的來,又赤條條的走,但是有希望的人生總不會太難過。

有些事,有人在用生命踐行,不用別人戳破。誰人不是為了生存,認清事實能更高興嗎?

窮了一輩子的人,用著窮的方式自得其樂,所以貧窮也罷,總算有過好時光。


簡單,是一種生活方式。

貧窮,就只是貧窮。


你給我錢我絕對不會陷入窮活法裡面去,不信你試試。


王小波的意思是別去鑽營貧窮。

像王小波這樣追求有趣的人肯定不反對苦中作樂。《思維的樂趣》里談讀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欣賞豬兄,都是他在當知青的苦日子裡找樂子。

他肯定也不是像今天的某些雞湯一樣宣揚富人思維,認為貧窮不僅無能而且可恥。畢竟他自己一輩子也不是個有錢人。

他甚至也不是反對翻垃圾箱,或者採取打假措施,他的意思是,這些事很苦,如果不是確有必要,不要去做。

住在鄰居的大師傅並不缺錢,四川插友的父親也阻止不了別人往糞便里摻水,他們做這些事沒有實際意義,只是因為自己愛鑽營,愛計較,所以把屋子弄得臭氣洶天,所以天天跟賣大糞的人爭吵計較,把自己寶貴的精力和情感獻給了垃圾,獻給了大便,挺沒意思的,不值得。


在我看來,貧窮是生活的環境,安於貧窮才是生活的態度和方式。貧窮是時點單位,安與貧窮是時期。一個人可以貧窮,但是他可以選擇去改變它,或者去服從它。所以有的人曾經有過一貧如洗的經歷,有的人會安逸卻同時厭惡,矛盾地生活在貧窮當中。


意思是人會被環境深深地影響吧,不必斷章取義。


前面那些斷章取義銀魂風的雞湯獵手也是看的人醉了。。。。這裡的貧窮,是指貧窮的生活狀態,就是在你窮的時候你每天幹什麼。【有的人明明生活條件不差,但是沒有及時找到在變好的生活條件下的樂趣,反而為了追尋樂趣回溯到了貧窮的生活狀態,因為這種狀態至少有一部分是快樂的,而不是全然無聊】。。括弧內就是「貧窮是一種生活狀態的」的意思。。。。前面那些斷章取義銀魂風的雞湯獵手也是看的人醉了(因為很重要所以說兩遍)


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本質上沒有人主動選擇貧窮。

貧窮的人,都有一種無耐,有一部分能通過改變離開貧窮,但恐怕貧窮或多或少都在他們身上或基因里打下了烙印。

所以,別讚美貧窮。

缺吃少穿的日子就像噩夢,而且衣食足才知榮辱,衣食不足的時候,人性的惡就會以各種形式顯現出來,有時會讓人絕望。


凡為物質世界的豪華威嚴所震懾者,必是精神世界的陌路人。 ——木心


這篇《有關貧窮》很有意思,之前反覆看了很多遍,我覺得重點是這句:

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生很多爛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他說得很清楚了


試著理解,王先生的文章提到了兩個人,一個翻垃圾的鄰居,一個用比重計挑大糞的同學老爹。其實這兩個人都不窮,但是做事方法或者生活方式實在令人作嘔,而這個與其曾經的貧窮是相關的。但這些東西與王先生提倡的「有趣」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當不再貧窮的時候,就把生活過得乾淨一點,有趣一點。或者哪怕是貧窮的時候,也可以試著把生活過得有趣點。


這篇是典型王小波式黑色幽默,大體的意思是:既然生活質量還可以改善,為什麼還要那麼low?


小波的意思是:我窮過,你不懂。


貧窮只是切入點,貧窮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極端,容易引發討論。

個人理解,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人一旦適應了一種環境,想要做出改變就很難了。就像地心引力,你得有火箭的速度才能飛上天。

人生最大的悲哀可能就是,為了生存,放棄了詩和遠方,到後來,習慣了眼前的苟且。而比這更慘的是,生命里根本就沒有這個選項。

至於有趣的細節,文化之類的,可能說明了人這種動物的不可思議吧,可以對任何事物都產生興趣,不知是福是禍呢?


也許是天生人生態度不好吧,於我而言,貧窮無法成為習慣。

當拿起20元的精緻小瓶洗手液,再看到隔壁9.9一大桶的,是否有過一絲猶豫?

看到78元一個的精緻方盤,和隔壁7.8一個的白色大圓盤,想起以後的廚房裡,將與哪一個朝夕相處?

我曾經徘徊在大學巨大的圖書館,為找回我作為書籤的五角紙幣。

我不想再忍受無數次放棄那種彷彿一觸可得卻永遠失之交臂的東西,也不想假裝自己窮且益堅。貧窮曾經差一點將我打倒了,我不想再給它這樣的機會了。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肖申克的救贖》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尼采

貧窮亦如是,他會形成你的思想,會形成你的行為,在看不到的地方牢牢禁錮著你,讓你恐懼,讓你迷惘,讓你對你的人生無能為力。--我寫的。(沒窮到過的人不會知道)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肖申克的救贖》,王小波就像這樣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