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的資產管理(亦稱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的生存現狀到底是怎樣的?
目前已知,比如諾亞財富是國內這一領域的先行者,還有恆天財富,在2012年末代銷產品規模達301億,
一躍超出了諾亞(除旗下自營的歌斐資產外)成為第一。想問的是,國內目前還有哪些實力可以與之匹敵的同業公司?
這個問題好難答。姑且拆成三部分來看。
1、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區別2、從舉例的的諾亞(特別剝離歌斐)和恆天來看,你想問的是三方財富行業的現狀3、國內有哪些可以跟諾亞/恆天匹敵的同業對手。————————— 割一刀,開始答—————————————
1、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區別。
資產管理通常是稱呼那些管錢的。比如券商、銀行、保險。通俗理解是你把錢交給他們去管。他們通過資金的運作幫你保值增值。或達成資產目標。主營收是幫你管錢的過程中收些管理費和業績報酬。
財富管理通常是稱呼那些做理財規劃的。比如諾亞財富,恆天財富,中天嘉華,宜信財富,海銀財富。他們主要幫客戶做「第三方財富管理」。理論上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幫客戶做理財規劃,主營收基本淪落為資產管理方的產品銷售,產品傭金和風險之間平衡一下然後鼓勵投資者買買買。
界限越來越模糊。諾亞在做歌斐,宜信有融貸,中天嘉華和海銀也都拿了基金管理人拍照。三方在自己探索資產管理。
同樣,銀行有私人銀行部,有理財經理。保險有直銷門店。資產管理方也在探索三方財富的路子。
有錢誰不賺呢。。。
-------------割二刀--------
2,三方財富現狀。
財富管理現狀從投資者(買方),財富管理(渠道),資產管理(賣方)三組數據基本能看到趨勢了。
投資者:
根據市場公開數據顯示,我國金融財富持續積累,截至2014年,我國金融資產總量接近200萬億元,其中,居民存款、單位存款合計105萬億元。中國財富市場按財富總值排名世界第三,截至2015年末,我國個人可投資財產已經超過100萬億人民幣。而且隨著中國財富積累保持較快的速度2016-2010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存款和房產投資仍然是中國居民的主要投資理財方式,其中存款佔比為40%,不動產投資佔比為35%,其他如股票投資、債券投資總額相加不足20%。
資產管理:
銀行-2007年底,銀行理財規模僅有5000億水平;隨後在09年底突破萬億後迎來加速提升;2013年底突破10萬億元,到2015年國內銀行理財規模已突破20萬億元,預計在2016年將超過23萬億元。信託-從2011年開始,資產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根據銀監會統計,2011年底,信託資產規模達4.8萬億元;2012年底,信託資產規模已達到7.4萬億,截至15年3季度,總管理規模達到15.62萬億。
基金- 到2007年底,國內基金已經達到341隻,合計總資產凈值達到3.1萬億元。
截至201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管理資產總額接近7萬億元,其中貨幣基金為3.87萬億元,混合型基金為1.71萬億元,股票型基金2.5萬億元;另外,私募基金管理資產總額接近4萬億元。
三方財富管理:
三方財富都還嫩得滴水。15年三方管理的總資產只有4.68萬億。占整個資產管理市場才5%。
在米國,三方財富是佔64%。在我們灣灣和香港,三方財富佔30%。隨著天朝經濟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推進,三方財富趨勢可見。--------------割三刀,同業對手---------------
1.諾亞很大。起步早,狠狠吃了08年四萬億的紅利,又幾次踩准了資產潮流。別人賣保險他賣信託,別人賣信託他賣基金,別人賣基金了他早布局了pe。產品嗅覺很猛,上市了品牌也硬。15年全年的募集量是990億。2.中天嘉華。打資產配置牌,產品供應鏈很全很完整。14年開始做一個「合伙人計劃」,拉了6萬多飛單理財師和跳槽創業理財師。快速把場子鋪了全國。16年初數據是200億左右。
3.宜信財富。號稱4萬員工,1000億資產的p2p。家大業大,客戶多品牌響。但高凈值客戶財富管理畢竟不是屌絲理財,至今在高凈值財富管理里未見起色。
4.恆天財富。70家分公司,幾千名銷售。靠信託發家,這麼多年始終甩不開固收產品的影子。因為固收產品包裝簡單,對銷售的門檻低。鐵打的恆天流水的銷售。行業口碑基本沒好過。11年3月成立,五年累計募集量3300億。
160321更新
5,好買財富。 07年開始拉了幾個上投摩根的合伙人開干,打基金研究牌。一直花大成本砸燒錢的研究中心。投資顧問基本都是招應屆生自己從低薪培養起來的。很有電商嗅覺,用網站低成本找主動客戶,低成本的銷售團隊加高成本的研究中心,算是三方財富里對客戶很良心的了。
6,當天財富,一家背景很雜的財富公司。快鹿集團、金鹿財行、大中華金融等等都有些扯不清又不明說的關係。意圖是找地方上市掛牌。業務里佔主要收入的還是普惠金融,也就是P2P。高凈值財富管理乏善可陳,14年5月才開張,太新太嫩了,和諾亞恆天好買這些牌子響的老傢伙打,只有指望彎道超車。
160524更新
7、新湖財富。
恆天、新湖、大唐。合稱中植系。因為最早都是中融信託背景其它比如:海銀財富。鉅派財富。展恆財富。
點贊多了咱再繼續
未完待續。。。資產管理行業不是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
按照知乎的流行語,這是資管行業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看到我的timeline上出現這個問題想回答的主要原因是,我想提醒一下大家:太多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包裝的所謂高大上的」資產管理產品「都是騙人的、或者是資質很差的項目。
你看爆出來的 e租寶、泛亞事件、金賽銀基金、卓達等都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沒爆出來的龐氏騙局。我身邊的親戚也有被騙過的,本金拿不回來,因為這些都不是正規的金融機構做的,年年維權也沒有用。
----
再簡單說幾句資產管理行業現狀和趨勢,過去幾年資管行業一直處於高速發展期,不過因為我國的金融監管一直都是採取分業監管的體制,資管行業的幾大類銀行理財、信託、券商資管、基金、保險資管等由於監管部門的不同,導致投資範圍、門檻、槓桿水平等規則也都不相同,存在不同類業務之間監管套利的問題。
不過從去年年底開始,監管開始趨嚴,主要的思路是要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規則管理整個行業。
監管的目的是要回歸資產管理的業務本質---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打破剛性兌付,遏制監管套利,當然這個資產新規正式稿最後怎麼出也涉及到很多部門的博弈了。
在中國未來幾年,資產管理行業將大有可為。
從客觀環境上說,當下全球主要的發達經濟體都處於低利率乃至負利率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下,保險公司、銀行等都會受到諸多限制,這就給了資產管理很多機會。
從行業本身來說,自1997年以後,全球的資產管理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在6%左右;根據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預期,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在2020年更是會高達10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在世界範圍內,資產管理行業早已躋身資金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金融領域之列。
不過在過去,資管行業比較短視,缺少價值投資心態,過多關注哪只股票短期會拉出漲停板、哪家基金股權退出後賺得個盆滿鍋溢、美聯儲和央行是不是一到周五就開始放炮加不加息、新增信貸數據是回落還是穩增,非常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長此以後,也就導致資管市場上出現了多層嵌套、槓桿不清、名股實債、剛性兌付、監管套利等惡性行為。
簡舉幾例。
1、 2017年3月28日晚間,上海證監局發出了「喝茶(核查)」邀約——對海通證券和光大證券資管負責人採取談話措施。原因就是,在資產管理計劃申購新股的過程中,申報金額超過了集合計劃的現金總額。
2、 由於股票市場長期處于震盪的狀態,導致很多金融機構認為估值較低的行業上漲空間大,於是就有了2016年11月安邦風風火火地兩次舉牌中國建築,並且觸及了披露的增持下限。
3、 2016年的全民熱點——寶能與萬科的戰爭,也是始於寶能旗下的鉅盛華通過九個資管計劃購入萬科,並導致了後來證監會對「野蠻人」的控訴。
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從前簡單、粗放的管理方式已經無法在市場長久發展,資管產品的同質化越來越多,產品的差異化亟待改進,行業的發展模式已經與資管規模增速之間出現了差距,現有的監管規則已經無法堵住資管行業的黑洞。當然,有關部門並非沒有試圖整改資管亂象——據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到2016年4年間,保監會、證監會、銀監會等各自出台資管行業的監管文件超過20份,但也並沒有解決資產管理行業的問題。
不過,資產管理行業的野蠻生長或許會在2017年宣告終結——因為,真正意義上的監管政策馬上要出手了。不久前,保監會、證監會、銀監會主席輪番坐鎮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表態將共同發力治理資管亂象,排查金融風險,統一產品標準,修補監管漏洞,力促資管業回歸正途。
一句話告訴你真相:資產管理行業將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新常態。
在大資管時代,行業需要在監管的框架內合理、合規發展,而監管也應由單一的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並重轉型。上個月,有媒體爆出出央行統籌的大資管統一監管文件草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隨後,兩會前後,保監會、證監會、銀監會主席輪番上陣表態,終於將改革「旋風」刮大了。《意見》將橫跨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金融領域的各類資管產品皆網羅其中,也就是說,過去那些野蠻的資管套路都行不通了。具體怎麼管呢?
第一,過去「三會」對資管的監管都是從產品出發,導致出現「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對跨行業跨市場缺乏整體監管,但新規以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從而消除監管漏洞;
第二,過去不同類型的機構所從事的資管業務都有不同的監管規則和標準匹配,但新規則是按照資管產品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從而防止監管套利;
第三,過去資管產品多層嵌套擴大了風險範圍,加劇了整個資管業務鏈條的風險積聚,但新規明確禁止資管產品投資其他資管產品,從而消除多層嵌套。
監管從嚴後,加之全球市場都處於「低增長、多動蕩」的新常態中,所以無論是使用傳統的人工投顧還是使用正在流行的人工智慧投顧,真正重要的都是是否能拿出優質的資產管理策略。資產管理公司不能再依靠千篇一律的投資策略和簡單粗暴的操作手法野蠻生長,而是要適應日趨完善的監管制度,並將豐富產品設計、完善產品體系。如此,必將促進資管行業健康穩定的長遠發展。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寫道: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句話用來描述資管變局再合適不過:朱樓已經起了,賓客也已陸續光臨,想要維持「盛宴」,資管行業就必須在監管框架之下合規發展。
最近中晉被查,金鹿延期兌付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整個三方市場都受到了很大震動。未來的財富市場會經歷一場大洗牌,預計90%的機構都會消失,剩下的行業龍頭會被兼并。還有一類IFA獨立理財師能夠存活。存活下去分兩類:行業龍頭+財富管理的精英「手藝人」。之前在《第三方理財獲客與發展》中看到劉煦cfp老師寫的一篇文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很有啟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談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客戶深耕剛進入三方理財機構時,很多朋友和客戶都會問我:「你們公司和其他理財公司相比有什麼區別啊?是不是產品更好啊,收益是不是更高啊?可以選擇的產品有哪些啊?」面對這些問題,起初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是有難度的,慢慢的當我們和客戶深入溝通我們想幫助客戶做什麼的時候,這些問題就不再難以回答。
一、理財的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在面對很多客戶的時候,常常會被客戶問一些問題,例如:「我現在賬戶里有XX萬,你說現在買什麼產品比較好啊?」或者「我和先生每個月收入大概有5萬,我們這樣的收入情況該怎麼理財啊?」,又或者「我聽說XX公司有個XXX產品,你說投資那個靠譜嗎?」等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
會發現非常多的客戶對於理財的理解都比較局限,僅僅將「理財」等同於「選擇產品」或「購買產品」。太多的客戶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接觸的理財都是投資什麼產品,選什麼做投資比較好,哪裡的產品投資收益高。於是,我們開始聊聊每個客戶的生活。先說說看現在都是怎麼理財的?目前做的所有投資都是怎麼計劃的?短期的有多少?一年至三年的投資怎麼做?三年以上呢?買房換房的錢怎麼準備的?給孩子做教育金了嗎?做了多少呢?夠不夠呢?開始準備養老金了嗎?需要準備多少呢?家庭需要買保險嗎?該給誰買?買什麼保險合適呢?買多少呢?等等……
當我們和客戶聊他們生活的時候,我們會慢慢發現每位客戶其實都在做一件事:希望通過理財賺更多的錢。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我們賺更多的錢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再賺更多的錢嗎?」賺錢從來都不是目的,賺錢是實現我們目標和夢想的手段。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賺更多的錢來滿足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需求,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更多數字的金錢,而是通過理財幫助我們的家庭和生活規避各種風險,建立安全感,然後追求富足生活,無論是居住品質的提升、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或是安享幸福無憂的晚年生活,這些目標都需要我們提前著手準備,未雨綢繆。因此,我們願意與每一位客戶分享的真正意義上的理財是:二、理財規劃與投資規劃幸福人生意味著在不同生命階段實現不同的人生目標。我們幫助客戶去更好的理解每個家庭的生命周期與財富周期的規律,以及生命周期中春耕、夏忙、秋收、冬藏四季的關鍵目標、保險保障的重點,以及每個階段中可投資資金的資產配置建議。有目標、有規劃,以科學的方法和產品選擇幫助我們實現與人生目標相匹配的理財目標,最終幫助客戶實現幸福人生。
宏觀來看,每個家庭的理財規劃涉及客戶生活中各種目標實現,包括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例如:買房規劃、婚嫁金籌備、教育金規劃、父母贍養金準備、創業金準備、養老規劃、旅遊基金規劃、事業繼承及遺產規劃等等。而在所有這些規划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的手段和工具非常多,不僅僅依靠投資工具,甚至包含保險工具、信託工具及稅務籌劃等。投資規劃中可以選擇的產品和工具那就更加多了,凡是我們在市場上可以見到的、選擇的、使用的都可以作為投資的工具。因此在理財規劃中,投資規劃是其中一部分、是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全部。
了解客戶信息(KYC)是做好財富管理的唯一途徑。
我們在為客戶提供的理財規划過程中,充分與客戶進行溝通,了解客戶的信息(KYC),不僅僅就投資而談論投資,更多的去關注每位客戶的家庭實際情況,不僅在客戶個人信息(包括職業信息、家庭相關成員信息)深度挖掘,更加註重客戶家庭收支狀況,以及客戶未來的一些目標和願景的確認。只有明確了短期和中長期的目標,我們才會結合客戶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給出適合的資產配置建議。三、充分使用理財工具幫助客戶梳理財務需求
作為專業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我們不代表基金公司、銀行或者保險公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場上嚴格按照客戶的實際情況,來幫助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理財的需求,通過科學的方式在個人理財方案里配備包括資產配置、保值增值、稅務籌劃、法律諮詢、保險服務、財產傳承等多元化綜合性金融工具。
在每一位客戶的溝通和交流過程中,我們會運用簡單易懂的理財工具幫助客戶理解財富管理與資產配置的專業問題,通過了解客戶全方位的信息,我們可以從生命周期的特點和關鍵目標入手去進行需求切入,從而做進一步的財務規劃。四、利用資產配置做好客戶深耕
三方理財機構較之銀行、信託、證券等金融機構,存量客戶沉澱較少,客戶維護與經營相對難度很大,客戶的忠誠度與歸屬感是比較低的。在市場上,非常多的財富管理公司「以名惑人」、「以利誘人」或「以情動人」,這幾種類型都會有明顯的缺陷,那就是客戶會更加關注「名」、「利」、「情」。當名不再風光,當利不再誘惑,當情不再深厚時,客戶會自然而然轉移目標,悄悄離開。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我們更加願意做客戶專業的顧問,不僅僅做單一產品的銷售,更要全方位幫客戶搭建自己的家庭財務組合,做好風險管理和風險保障,同時從短中長期三個目標出發,按需篩選投資工具,真正為客戶做好財富管理。客戶深耕對於我們的意義,不僅是將客戶維護服務好,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協助客戶調整家庭資產配置比例,進行一系列產品組合選擇。投資一個產品僅是資產配置的開始,隨著客戶家庭結構的變化,財務情況的變動,未來目標的調整等因素,客戶的所有資產及負債狀況都需要我們及時給出適當而科學的建議。每一位專業的理財顧問都必須是全面而敏銳的專家,動態地幫助客戶做出相應的調整建議和規劃。因此三方理財機構的理財顧問一定是客戶深耕過程中的核心價值。專業和負責是未來對三方理財機構的專業顧問賦予的責任和要求。
五、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基礎上最大程度豐富產品線
在今天,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金融投資工具,讓每一位投資者都感覺無從判斷和選擇。每一位投資者如果不具備專業知識和風險識別能力,極有可能會迷失在產品海洋中。作為一家專業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我們依靠專業的資產管理能力,擁有豐富多元化的產品線,包括:供應鏈金融、房地產私募基金、產業投資PE/VC、FOF母基金、二級市場私募基金、海外基金、海內外保險及大額保單及其他創新類金融產品等。通過多年的市場成長和檢驗,我們在產品提供上與選擇上精益求精,本著為客戶致力盡責的初心,在產品的結構設計及交易對手的選擇過程,我們始終將產品的風險控制作為第一要務。產品的強大交易對手決定了產品的風險性如何,產品的優質標的選擇決定了產品的收益性如何,風險性與收益性對於所有投資者來講都是最最重要的。同時,我們在豐富產品設計中,結合客戶的流動性需求,又增加了另一維度的考慮,即按照客戶的理財目標,我們將產品投資期又做了進一步豐富,使得每一位客戶都可以在我們的產品線里找到可以匹配其各種投資目標的工具。為此我們設計了自己的理財魔方,提供給客戶做產品組合使用。每家三方理財機構都有一個自己的願景和夢想,我們同樣擁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做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圓一群前銀行人的專業之夢。希望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劉煦
● CFP / CFMP● 高級金融諮詢顧問,資深培訓師● 第一財經特約嘉賓與節目策劃顧問產品總監《第三方理財獲客與發展》第三方理財獲客與發展——預覽版前面很多大神已經解釋的很清楚。我在稍作補充。才疏學淺,如果有說錯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國內可以做財富管理的有太多,比方說券商資管,比方信託也有自己的財富中心。還比如銀行都有自己的私銀業務。
號稱獨立的三方機構也有很多,全國大概有2000多家三方,在未來五年會死掉80%。
雖然中國的高凈值人群持續增長,但是這個市場絕對不是藍海,而是紅海。是個存量市場。所以小三方的優勢會慢慢消失。
我對未來私募市場的預判是:二級市場的產品會趨同化,私募公司會由兩萬家減少到7000家,同時出現大約100家管理規模超過100億人民幣的私募機構。
一級市場會持續擴容,小型三方拿不到小產品,獲客成本增加。逐漸失去優勢。
從機構看,諾亞財富,恆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等等會在線下市場繼續存在。
線上市場主要玩家有金斧子,格上財富,好買財富,私募拍拍網。這些機構因為線上獲客成本持續增加等原因,會有一到兩家佔領線上市場。
財富管理在中國是很大一塊市場,很多三方公司在發行自己的產品,以諾亞財富為例,歌斐的發展很棒。三方做自己的資管業務有天然的優勢,最終可能發展成優良的類投行生態。
中國的假理財,現貨白銀,外匯,p2p,有限合夥,還有新三板股權等等坑害了太多太多的投資者。
品牌化的機構,良好的市場生態,嚴格的監管,有利於整個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發展。
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投資者付出風險,就應該獲得對應的收益。
有一天,中國的金融從業人員可以坦蕩蕩的說出自己的公司,自豪的介紹自己的公司。不再承受異樣的眼光。
有一天,中國的投資者能夠把自己的資產合理的配置,保值增值。而不是被假理財坑害。
有一天,中國的老百姓可以在除了股票和房地產以外,找到多樣的放心的理財產品。
而不用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資產被央行撒錢稀釋,被資本家搶走。
我輩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市場還要更多的投入才能孵化。任重道遠。文章讀了一萬篇,事業做了一小步。
國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東方,長城,信達和華融,由國家政策支持,加上四大行的不良資產的剝離產生的盈利,每年都保持非常高的盈利水平。另外各大券商都有資產管理的有關部門,以後競爭會更加激烈
如果按照嚴格的第三財富管理或者獨立理財顧問的標準去定義國內的機構和個人話。目前沒有真正的第三財富管理機構。(我自己孤陋寡聞,至少我是沒有見過)。「這些所謂財富管理公司本根體現不了獨立性、和中立性。「判斷是否有獨立性,只要從盈利模式上就可以看出來,國內所有的財富管理公司的收費結構都是來自於金融產品商的銷售傭金以及績效的提成,這個盈利模式就可以推翻所有的獨立性的基礎性判斷,一般來說,收誰的錢,自然就聽誰的話,區別僅僅在於多聽點還是少聽點的問題罷了。」---知友:江南憤青這些所謂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實際上就是賣方的代理商、居間人、他們的利潤來源就是賣方,說得難聽點某程度上有些像是私底下拿「回扣」。當這些財富公司賺到第一桶金的時候,自己也開始叫「廠家」幫他們貼牌生產,或者和「廠家」合作生產,再到主推自己的「產品」。廠大壓店,店大也壓廠嘛!何來第三方之有?說是三方(形式上)財富管理公司表面獨立而已,沒有隸屬於賣方(就像我自己做經銷商代理廠家產品,我也是自己註冊一家公司獨立而已)。實際上就只有買賣的雙方。何來獨立、中立,??
提問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概念錯誤,把資產管理等同於第三方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的範圍包括很廣,從大的範圍講包括銀行理財、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專戶、券商資管、保險資管、期貨資管、私募基金,第三方理財機構等等,這個領域大的多,請看下圖:
國內的三方大多數停留在銷售的初級階段,距離真正的財富管理還有很大差距。個人理解真正的財富管理公司主要要有以下能力:1、資產管理能力2、資產配置能力3、銷售及服務能力
還有些是自己有項目需要融資,乾脆就自己成立一個財富管理公司,即節約了融資成本,又保障了自己的資金供應穩定。
怎麼說呢,第三方財富管理這個行業應該還處於方興未艾的前期發展期,有很多家,但是規模夠大,盈利模式夠清楚的好像也不多。(個人觀點哈~如孤陋寡聞,可以拍磚,不許攻擊)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幾類吧。一,背靠傳統金融公司的這類第三方財富管理,通常多為傳統基金或者銀行,看好這塊業務成立的子公司。比如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財富管理。這類公司的優勢:強大的品牌背書和品牌效應;母公司的客戶導流;母公司的項目支持等等。總結一句話,背靠大樹好乘涼。能不能做好,就看人了。這類公司的劣勢:可以說是體制嗎?就看動作反應是不是夠快,是不是能做好用戶體驗。二,背靠私募或者投資類公司的這種也很多,比如凱石財富工場。背靠私募,但是之間又沒有複雜的股權關係。希望借互聯網金融的東風,能夠打造出自己的平台,在互聯網理財蛋糕上搶一塊。這類公司的優勢:對金融領域的熟悉,對產品設計包裝、風險控制等等都非常熟悉,甚至是擅長,有很強的投研能力。這類公司的劣勢:同樣的問題,金融強,但互聯網思維不強。能不能做出用戶體驗好的產品,能不能及時迭代。三,獨立的第三方平台這種也很多,舉例好買、天天基金。積累了海量用戶,代銷各類基金賺取抽成。這種類型公司,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雖然門檻不那麼高,但是後進者很難追趕前者,尤其是當前者積累了海量用戶之後。這類公司的優勢:用戶多這類公司的劣勢:如何築起自己的護城河。總體說,這個行業還是充滿機遇,就看你怎麼玩兒。
推薦閱讀:
※財富管理這個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如何進入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發展空間如何?
※每年存一萬,連續存20年,有什麼好的理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