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中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要騙他們以集結號為令撤退?

這是一個「國際友人」喜歡看的故事,並不是解放軍的故事。

所以馮導屁股很歪也就這麼來的


因為流氓不理解什麼叫高尚。

讓軍人去拚命去送死,真的只需要一個命令,這是流氓理解不了的,正如題主理解不了流氓的電影一樣。


本身就是蒙錢的,你信了就是傻了吧唧


都沒有仔細看電影么?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呀!團里就沒打算讓九連去送死,只是敵情發生了變化,穀子地最後也是知道了這個消息才爆發的"你TM怕被咬死,我全連都被咬死了「」!

團長肯定是沒有騙九連的,這個分兩個方面看:

第一,穀子地和團長都是老八區教導團出來的,也就是軍校同學,一個當了團長一個才是連長,說明什麼,穀子地在之前肯定是犯過錯誤的,類似於李雲龍說:老子手把手教丁偉放槍,結果丁偉當團長了他犯錯誤被下放了。從穀子地第一次戰後讓弟兄們換衣服,槍斃俘虜也看得出來,這個人不守規矩,感情用事,從管理者的角度,也不可能讓九連去送死,萬一穀子地回過味兒來了,帶人撤了,全團就黃了。再者說了,正是因為了解,團長對九連的戰鬥力有信心才會把這種艱巨的任務交給穀子地,而且也沒有打算犧牲掉九連,作為指揮員,是深知種子部隊的重要性的,誰都會把老班底作為寶貝疙瘩。

第二,在烈士陵園的時候小梁跟穀子地說的很清楚了,是因為敵人咬的很緊,如果讓九連撤了,敵人就會上來把全團咬死。說明是戰場情況發生了變化,穀子地所在的汶河南岸陣地在最後時刻成為了唯一的突出部,承擔了全部敵軍的壓力,團長基於最後時刻的敵情變化才決定犧牲掉九連,而不是一早就計劃好了要讓大家送死。


蘇聯電影《炮兵營長》講述了一個營被投入去作為尖刀建立橋頭堡,上級告訴他們會有整個軍的重火力支援他們,然後負責火力支援的一個炮兵營長驚訝地一邊聽著火力請求一邊被調到別的地方,那個營就是誘耳。

此電影改編於1943年的8月份dnieper之戰----強渡第聶伯河之戰中的真實事例。

這裡還有


因為這不是共軍,而是披著共軍外衣的的國軍的故事。

共軍要是真是這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失敗後就別想活下來,哪還能撐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這故事最早是在80年代末期的一本雜誌上的,好像叫《作品與爭鳴》(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寫的)。當時是寫80年代一個老人來找部隊要待遇,聲稱全連因為沒聽到集結號撤退,打阻擊都犧牲了,他因為部隊南下,沒找到原部隊就回老家了。沒有電影中的還參加抗美援朝什麼的。80年代全國到處都在落實政策,就來要待遇了。當時雜誌登了以後,還登了一篇質疑的文章。全連都犧牲了,他不向部隊彙報,找不到部隊,49年以後也有大把的時間去找地方組織。現在出來鬧,基本可以確定當時即使是部隊的,也是當了逃兵。80年代為了待遇編了個集結號的故事。

後來改編成電影,為了不說脫離組織回老家,又編了參加抗美援朝的部分。更TM不合邏輯了。全連犧牲,給組織按實際情況彙報就是了。民政部大把個人失蹤,最後都認了烈士,全連執行九死一生的阻擊任務都犧牲了,連長回來彙報居然團長不認。編都編不圓。

=============

所謂的集結號本來就是主動脫離部隊的逃兵要待遇編出來的故事。


因為馮小剛想學老外在戰爭中挖掘人性又沒學好,簡單點說就是屁股歪了。

別的不想多說,知識越多越反動說的就是他們。


電影看看就得了。

想想當年西路軍,明知道死路一條還是硬著頭皮去懟馬家軍希望打通和蘇聯的交通線。紅軍之所以成為現代化的軍隊,就是因為指戰員能夠貫徹中央軍委的一切決定,哪怕是絕無生路。

結果到電影里還要靠軍事主官進行哄騙,依我看,真實情況應該是政委召集黨員開會,以黨的名義發動各位黨員帶頭做敢死隊。

那時候的解放軍,每個人都會覺得為解放全國事業獻出生命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


其實挺反感這部電影,常有種在看美軍的感覺,而不是解放軍。

特別是軍紀、軍容散漫的部分,指導員這個角色幾乎是強加進去的,來符合美軍電影必有新兵蛋子成長的橋段。


其他我都能忍,一個連張嘴閉嘴都是一口京片子,這實在欣賞無力。


某些人屁股不正唄


團長的原型是馮導自己,預感到芳華國慶要撲街了,於是就騙公司說要改檔期。


馮小剛當年在採訪時表示 這個片他是為了要拍出「英雄受了委屈」的主題 而且他還要拍出和以往主旋律不同的東西 不都是像老電影那種視死如歸 而是要拍出戰士對死亡的恐懼

採訪原文我不知道在哪裡 這是我以前從周刊專題報道里看到的內容


戲劇衝突需要,必須得從細節找,細節就得震撼。

據說馮導原本給穀子地的安排是倒在上訪的路上手裡握著半個沒吃完的乾冷饅頭。


把國軍的事強安在共軍身上,然後再給國軍披上共軍的皮。


這就說明在馮小剛心目中打仗就是要這麼打的。至於說合理不合理的,他又不在乎。


話是沒錯,但是注意一點,無論是生還率多低的任務,都避免使用必死的字眼。相信9連完全可以做到為全軍犧牲,但是人的心理就是這樣。一個99%生還率的任務和100%生還率的任務實際上概率上沒有本質區別,但是前者就給人以希望。

另外,無論多麼危險的任務,還是避諱領導命令你去死這樣的說法,一個極為危險的任務,但生死也是士兵自我的選擇。一旦上級直接命令你去死,就給人一種日軍神風敢死隊這種愚忠感。

另外,從電影的劇情來說。團長一開始並不打算騙9連的,團長是打算吹集結號讓九連撤離的。但是戰鬥的形勢的發展和之前預估的不一樣。後來團長的司號員員不是說了么,當時發現九連的陣地吸引了大量的敵兵,之後團長才做了不吹集結號的決定。當然電影里沒有解釋到底這個情況和戰前預估的差距有多少,個人估計應該是原本沒有預料到敵軍集結大量兵力從9連的陣地突破,比如原先預計敵人會從多個陣地進行進攻,結果卻集中大量兵力打9連這一個點。使得這個點變得尤為重要。或者是大部隊的撤退比預想中困難,原先可以讓9連頂的那段時間並不夠用。


馮導說得對,看片的人變爛了。我越發感覺到小鮮肉是如何耽誤我們國產電影的發展的了。

以下原答案。

你相信九連會毫不猶豫的犧牲?憑什麼!??假如我是九連連長,你讓我犧牲行我有覺悟但是你憑什麼讓我的兵去死?為什麼不讓六連死?為什麼不是五連死??所以告訴他們「死守」和告訴他們「斷後等撤退」就是兩碼事

第一種兵的心理本身就是沒有退路「我就是等死的」自然戰鬥力不強如果想成「再過一會再過一會就能撤退了」他們還回抱著必死的念頭去戰鬥么?他們會為了希望戰鬥為了讓自己活下去活到撤退的時候去拚命。

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就來補充一點點吧。~~~給大家更多的嘈點~~~~~~~~~~~~~~~~~~~~~~~~~~~

我就說說我的拙見吧,首先穀子地他們連第一建制殘了,第二裝備不好,第三指導員剛死並且槍殺了俘虜。說明全團的戰鬥情緒不高。如果是我我也會選擇一個這樣的部隊去打阻擊。因為目前來說保全才是最主要的。(屁話我就想看看你們認不認真看完再噴)甚至有可能其他連隊並沒有穀子地的連隊建制更全裝備更好。而且他們的作戰能力極強配合默契單兵能力強。所以可能有點像「386」所以因為沒交代太詳細那就取其一,而殘兵本身就是棄子。這是其一,其二打阻擊需要的是敢打敢上的硬部隊,並且心理素質一定得好!!從穀子地他們攻城時的排兵以及單兵素質來看是非常好的。甚至從他用山炮爆掉日本裝甲車來看的確很有水平。其三可能就是信任,穀子地是從長征流過來的老兵能打仗,也能打硬仗所以選擇他們連。之所以為什麼不下死命令而是用「等集結號」這樣的騙局我的理解是1.剛死指導員不好意思直接說「你們要等到xx時候再撤退」這樣的死命令畢竟他和穀子地交情不錯。2.可能指揮部自己也不太清楚完全徹底的撤離並且不留尾巴需要多少時間。或者是他們知道穀子地可能守不了那麼久從而不敢說,畢竟沒有幾個領導會說出「我就是要你們守到全軍覆沒!」這樣沒有人情味的話,所以需要的就是一些相對委婉的言辭,而他們又沒受過高等教育,所以能說出「等集結號」這樣的話已經很不錯了,並且在他吧所有的好煙都給穀子地時就已經能看出來他可能已經知道這是一個回不來的任務,所以這可能就是一句安慰吧。

~~~~~~~~~~~~~~~~~~~~說實話這部片子的整個都為了這個集結號,有的人說吹了有的人說沒吹。當然咯最後司號員說「我根本就沒有吹集結號」更加襯托出之前那句「連長!我聽見號了!我們撤吧在不撤我們就打光了!」這句話的悲壯!在穀子地問到「還有誰聽見了?」幾乎全連都違心的說「我聽見了」但是最後除了穀子地沒有一個人活著撤出戰鬥(穀子地也只是被炸蒙了)而且個個都犧牲得非常英勇。我跟一個評論的朋友說了「每個人都會發牢騷,但是牢騷發完該幹嘛幹嘛」所以這個集結號在這裡體現了他們剩下的每個人想活。但是最終穀子地說沒聽見時他們每個人都盡忠職守的那種慷慨。說真的沒多少人能做到這個。最終穀子地為了讓他們全連能評為烈士四處奔波受人白眼。我想問這難道不是在做的各位正在做的事情么?劉澤水難道就可以眼都不眨一下的草菅人命么???他的心理沒有波動沒有鬥爭么???沒有一句台詞體現出心虛但胡軍老師表現出的那些語調,那些細節,那個烘手的動作哪個不體現出了內心的掙扎與無奈????最後的那些香煙難道不能看作是他最後的補償么??斷尾之蜥,說是斷尾可疼痛卻是真的!這些難道看不出來么???難道演員笑了就一定是喜,哭了就一定是悲么?說句不好聽的,小鮮肉正在毀了我們的審美!集結號!是死去戰士們對還活著的戰友的希望「待會估計吹號他們就能撤了吧」集結號是還活著的戰士們繼續奮戰下去的理由「再堅持一會,再擋住他們一波興許過一會就吹號了」而最後才發現這一切都是騙局。集結號成為了劉澤水一生的痛,致死也在挂念著,自責著。可能大部隊轉移必須得讓他們犧牲,可能當時他沒有想到更好的方法,可能當時不能讓他有更好的方法,而他最終為了拯救大部隊欺騙了穀子地,而這份罪孽他留了一輩子。這就是一種道德悖論!這就是典型的「桑德爾火車撞人悖論」讓劉澤水做出是撞死五人救一人還是撞死一人救五人的抉擇這本身就是殘酷的,這就是戰爭,赤裸裸的戰爭。然而各位卻在噴這個不合理哪個沒意義。坐在鍵盤後面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羞不羞?

很多高票答案甚至我下面那評論都是直指命令合理性的。甚至還有人擺歷史出來,首先問題是「為什麼騙他們等集結號而不是直接命令死守」所以我們需要討論的是為什麼都不在兩個命令中使用後面那個正規的命令而是前面那種模稜兩可的方法。知乎什麼時候變成文不對題的地方了?現在說的是人情,不是歷史與規定!


首先常識性錯誤,長官下達命令一定有一個明確的deadline即時間限制,比如打錦州。現在是幾點幾分給你48小時,或者你要在這裡阻擊敵人掩護大部隊撤退轉移,怎麼打怎麼守是你的事,時間不夠成建制的打光了在真實戰爭中都是常有的事,你打光了,全部戰死也拖不到時間那沒辦法,畢竟我不能把一個死人再槍斃一遍,但是時間沒到,還有活人,要點丟了你擅自撤退,退下了就槍斃你主官,班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營長上。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團打完了,就還剩一個排,這都算是保存有生力量了。集結號的大背景是抗美援朝,最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我軍官方統計:志願軍陣亡7100人,傷8500餘人,聯合國軍傷亡2.5萬人,其中美軍陣亡365人,傷1174餘人。聯合國軍估計:志願軍陣亡7100餘,傷8500餘,傷亡率20%以上。聯合國軍指揮官馬克?克拉克,志願軍戰役指揮員王近山。戰役持續了43天,我方控制的山頭被炮彈削低了兩米。


首先並不是騙

團長的命令是集結號不吹不許走

換句話說

集結號沒吹之前,大部隊還沒完成轉移

如果九連是炮灰式的阻擊

那麼給的命令應該是以時間為節點,或者人數傷亡為信號

但是命令是時間+標誌信號

這就意味著指揮層對於能不能順利完成轉移沒有太大把握

對於穀子地這個老兵油子來說

九連多死一個人,後方就能多活10個人

倘若命大,轉移順利,集結號也是會吹的

但是

後面找到司號員時候

我們也知道九連所在的獨二師整個建制在那場戰鬥中基本打廢了

貌似師長團長都重傷陣亡

在高層指揮鏈都不知道自己的兵在哪裡,而且自己也在交火的狀態下

估計也沒法吹號

團長估計也沒想到會打成這個樣子

或許被下死守命令的只有師長

而團長接到的命令也和九連一樣而已


你去問一下導演 他拍的


烈士陵園那段劇情,小梁子已經明明白白說了,原定計劃是要撤他們下來的,團里也是臨時接到了撤退命令,九連當時牽制了大批敵軍,如果按原定計劃撤下來弄不好大部隊會得被咬死,所以沒下吹號命令。

所以團長騙他們送死不成立。


因為是編的唄。炮灰是不能打阻擊的,至少具備如下幾條:

第一,過硬的紀律。在我軍就是過硬的政治信仰。否則敵軍一上來,跑的比主力都快,還阻擊個屁啊。直接成潰逃了。

第二,強化的裝備力量。重武器可能是沒有的,但是單兵裝備絕對全軍第一。常見的橋段就是全連把手榴彈都留給打阻擊的一個排。否則一人一把片刀,那不叫打阻擊,那就是送人頭。

第三,超高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識。阻擊戰都是以少打多。雖然有陣地的加持,那也不是一般隊伍能打下來的。

綜上所述,有目的的部隊是不會讓炮灰打阻擊的,因為毫無用處,還會帶來反作用。


要是需要騙自己下屬士兵認為這是送死,但是給自願任務就是為國捐軀。


推薦閱讀:

假如現在突然打仗,你有一套房30萬和10萬現金,並且上有父母,下有妻小,你會如何對資源進行配置以自保?
日軍連小孩和婦女也殺是真的嗎?投降也會被殺嗎?
為什麼現實中沒有類似高達的人型兵器?
怎麼看沙特調集大軍介入葉門衝突?
古代屠城是一個理性選擇,還是僅僅人的邪惡本性的釋放?

TAG:電影 | 戰爭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集結號電影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