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中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要騙他們以集結號為令撤退?

要知道歷史上為主力撤退掩護而犧牲的例子比比皆是啊,如果直接說需要九連犧牲,我相信九連也會豪不猶豫犧牲。


因為與國際接軌走歪了。

紅軍、解放軍或者說世界上所有正規軍隊對於阻擊敵人的指令都應該是非常明確的,命令起碼有人物、地點、時間,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比如長征期間紅九軍團負責在瀘定橋阻擊敵軍,命令是何長工率紅七團和一個工兵連繼續扼守瀘定橋東岸,阻敵一天。何長工完成任務後命令工兵連鋸斷4根鐵索後撤退,於6月4日拂曉撤離瀘定城。

再如中原突圍,皮定均接受任務是不惜一切代價掩護主力西進到平漢線,拖住敵人3天,然後伺機突圍。皮定均以白雀園為中心阻敵3天,然後偽裝向西撤退,突然向東突圍,吸引敵人主力向東追擊,超額完成任務,而且還成功突圍。

反觀電影,整個命令都沒有時間限定,是非常模糊的以集結號為號令……且不說軍隊沒有這東西,萬一號手被打死呢?

為什麼電影要安排這個情節呢?我覺得那一代導演基本心思都差不多,用張藝謀的話就是「無論做演出還是電影,都是要對世界講出中國故事,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張藝謀曾經在《長城》上映的時候接收央視採訪說:對世界講出中國故事,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其實這也是一個契機。因為這個故事從頭到尾是發生在中國,兩年半以前接這個事情,我就覺得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方向,就是從通俗入手,從娛樂入手,去普及一些基本的觀念,至少讓全世界的年輕人,愛看娛樂電影的年輕人,看到這個電影,至少讓他們知道火藥是中國發明的。

就是說那一代導演哪個都想在國際(歐美日,下同)上留下印象,即讓他們的電影走向國際,所以拍的中國故事要迎合國際市場國際口味,結果拍的電影都或多或少有「對世界講出國際(歐美日)喜歡的中國故事」,此謂之與國際接軌。


因為這是影視作品,這樣才能突出主角的悲壯和憋屈,但是這是違背軍事指揮常識的...

撤離戰場時留下部隊打阻擊掩護,一般都有梯次防禦來接應阻擊部隊撤退,哪怕是誘餌或者棄子,也會允許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自己組織撤退或突圍,像這種靠欺騙來指揮的命令如果一再下達,把基層指戰員當一次性消耗品,會讓基層指戰員怎麼想?以後誰還願意去打阻擊?強令去打阻擊的部隊跑得比主力還快也就不是什麼稀罕事了...

我不知道共軍歷史上有沒有真實發生過這種事情,但是國軍歷史上是時有發生的,所以大家才會覺得國軍打仗好悲壯...

PS:看到好多回復里強調軍情緊急,軍情緊急不是你放棄部隊指揮權的借口!

主力撤退,殿後部隊死守,這時更應該加強與後衛部隊的聯繫,沒有電台電話就互派通信員。這樣後衛部隊知道主力還在,指揮系統還在,心裡就有底,自己守下去犧牲再大也是有意義的;指揮員也能及時掌握後衛部隊的情況,是守是撤敵情進展自己心裡也有數。像集結號這樣直接一個命令下去然後自己拍拍屁股走了,也不想辦法聯繫後衛部隊,更是直接放棄了對後衛部隊的掌握和指揮,這種戰場遺棄部隊的是什麼行為?


你還真信電影《集結號》啊!那是呵呵解放軍呢。給你看看真實戰例

1948年5月,華東野戰軍主力由濮陽等地南渡黃河,前出魯西南的菏澤、巨野一線,準備協同由河南東部北上的陳(士榘)唐(亮)兵團,尋殲位於魯西南地區的國民黨軍邱清泉兵團。但國民黨軍察覺了解放軍的企圖,迅速向魯西南地區集結了約11個整編師的龐大兵力,因此當6月15日,陳唐兵團主力進至通許、睢縣、杞縣之間後,華東野戰軍首長抓住戰機,果斷改變決心,命令陳唐兵團就近攻取開封。

 6月16日,陳唐兵團開始圍攻開封。國民黨軍立即調集多路援軍馳援,邱清泉兵團由成武、曹縣東援,孫元良兵團由鄭州西援,胡璉兵團則由駐馬店北援。此時,正在河南葉縣、舞陽間休整的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接到華東野戰軍總部命令務必於17日上午趕至平漢路東、上蔡以北布防,將胡璉兵團阻止於洪河以南。

十縱接到命令時已經是16日下午14時,到命令規定的時間次日上午9時還不到20小時,而駐地距上蔡約90公里,因此任務非常緊迫。沒有時間進行戰前動員,各項戰前準備工作都在行軍途中進行。入夜後部隊仍然不休息,繼續急行軍,所以部隊非常疲勞,行軍中打瞌睡的越來越多,但軍情如火,十縱還是兼程向上蔡急進。

午夜前後,十縱先頭偵察分隊報告胡璉兵團已經佔領上蔡,兵團指揮部在上蔡城裡,整編第11師大部已經渡過洪河,向開封前進。這也就是說胡璉兵團已經越過了十縱預定的阻擊線,情況萬分危急!十縱司令員宋時輪判斷如果繼續追擊援敵,不但追不上,而且反而使部隊更加疲憊,根本無法完成阻援的任務。

因此只有圍魏救趙,攻其所必救——進攻上蔡的胡璉兵團指揮部,造成「圍城打援」的假象,吸引已經渡過洪河的整編11師回援,才能拖住胡璉兵團,達到牽制胡璉兵團無法增援開封的目的。

17日上午9時,宋時輪率十縱第29師按時到達預定阻擊地點上蔡城郊。他隨即命令部隊稍作休息,準備攻城。同時他指示「就是要打到使胡璉感到危在旦夕,指揮部有被打掉的危險。只有打到這種程度,胡璉才會命令他北援的主力部隊回師救援。同時部隊在進攻中要佔據有利地形,為打胡璉回援的主力部隊作好準備。」

17日,華野十縱29師86團,首先發起攻擊,佔領了上蔡城北的西洪橋、劉橋、司庄、坡趙等地。緊接著29師85團、87團也進至上蔡城附近的董庄、張庄、李庄、麥仁店一線,構築陣地做好迎戰準備。29師的進攻勢頭相當猛烈,對胡璉兵團在上蔡的指揮部構成了嚴重威脅,終於迫使胡璉命令整編11師掉頭回援。

18日拂曉,整編11師從東洪橋西南分六路向86團陣地發動猛攻。同時,在上蔡的整編第3師也分路向87、85團陣地猛攻。這樣原來在北面阻擊北上開封變成了在南面阻擊南下上蔡,對手還是胡璉兵團,阻擊方向卻截然相反,但終極目標還是一樣——阻止胡璉兵團向開封增援。

上蔡所在的豫東南地區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幾乎沒有在防禦作戰中可以利用的有利地形。因此面對具有絕對炮火優勢的整編11師,華野十縱充分認識到這點,因此在陣地的構築上下了很大功夫。在主陣地前約200米構筑前哨陣地,形成品字或梅花形態勢,互為犄角。在主陣地四周構築多個獨立支撐點,各支撐點既可獨立防守又可相互支援。

在兵力部署上一線陣地少放部隊,指揮員要掌握至少三分之一的兵力作為機動力量,以防守反擊為主要戰法,保持防禦的堅韌和持續;火力配置上採取固定火力和機動火力、正面火力與側翼火力相配合,構成曲直相輔、遠近交錯、正側結合的濃密火力網。

整編11師的進攻先是以猛烈炮火進行火力準備,然後再步兵衝鋒。十縱就靠著防禦工事硬扛過炮火準備,然後在近距離主要用手榴彈和機槍步槍齊射來迎擊步兵衝鋒。這種戰法註定是極其慘烈的,一線部隊必然要承受慘重的傷亡,一旦一線部隊因為傷亡巨大而被突破陣地,就立即組織二線部隊進行反擊,以攻對攻,將還來不及站穩腳跟的敵軍逐出陣地。在這一天激烈的戰鬥中,整班整班犧牲在陣地上的情況也並不少見,87團團長楊德隆也光榮犧牲,可見戰況之慘烈。

午後,整編11師調來坦克助戰,以8輛坦克配合步兵猛撲85團陣地,毫無任何反坦克武器的85團用迫擊炮和集束手榴彈抗擊坦克攻擊,付出了巨大代價。戰至黃昏,在連續擊退整編11師兩次進攻後,終於被迫撤出陣地。要想在優勢敵軍面前順利撤退,絕非易事。因此85團以3營發動反擊,3營的反擊完全出乎對手意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從而順利掩護了1營、2營的撤退。隨後3營各連再交替掩護撤退,為了保證主力撤退,3營7連、8連的殿後部隊幾乎是全數犧牲在陣地上。

  黃昏前後,83、84、86、87團的一線陣地也相繼失守,十縱各部隊退至二線陣地。整編11師雖然經過一天激戰,佔領了十縱一線陣地,但自身傷亡也高達5000餘人,不得不暫時停止了進攻。

為徹底粉碎整編11師北援開封,18日夜22時,十縱28師移至上蔡西北鴛店、聶坡、羅店、蔣庄、肖坡一線,29師移至上蔡以北楊閣、雷庄、文庄寨、何庄、百尺集、下地關一線,同時與友鄰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取得聯繫,形成更寬大正面的阻擊防線。不過整編11師卻沒有繼續18日那樣的猛攻勢頭,一是18日的傷亡太大,令整編11師很是忌憚;二是怕解放軍「圍城打援」,反而將自己老本搭進去。所以19日只是以小部隊保持和十縱的接觸,並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到20日胡璉眼看開封守軍已經被壓縮到核心陣地,被最後消滅只是時間問題,而自己部隊還在上蔡,顯然已經遠水救不了近火,只得退回汝南,徹底放棄了馳援開封的企圖,至此十縱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有力配合了陳唐兵團進攻開封的行動,23日解放軍佔領開封,整個中原戰局也為之一變。

上蔡阻擊戰是十縱第一次和國民黨精銳部隊正面對抗,在已經失去先機和預定戰場的不利情況下,果斷改變策略,以圍魏救趙攻其所必救的戰法成功吸引敵援掉頭回援,成功頂住了國民黨軍的猛攻,在戰火硝煙中得到了組織實施阻擊戰的寶貴經驗


很簡單啊,很多導演已經國軍共軍都分不清了················

一個是拿著現代武器的中世紀軍隊,一個是武器不好但是已經是現代軍隊了

很多導演就是完全混淆了,

不過也沒辦法,畢竟都不專業,於是看著武器先進就自動幫他們安排現代作戰,看著人家武器落後自動安排人家戰術也落後··

於是自然就瞎拍了,於是國軍有了特種作戰,共軍成了土匪打仗全靠勇氣····

我日,於是國軍拿著坦克玩步戰協同(雖然實際上沒有過),共軍史上第一輕步兵都沒了····

都特么瞎拍


這種劇情更多的是作家自己的想像而已,是為了故事需要而出現的。

正常的情況下,部隊的撤退,必定是有組織的,有層次的,交替掩護撤退,即一線陣地的人撤退到二線或者三線陣地後面,構築新的陣地,然後二線的再撤,三線的等二線陣地的人構築好新的陣地後,再撤退,直到敵情消失或者與敵人全面脫離接觸。有的情況下,一個連三個排防守,一般是前一後二的布置,撤退時,先撤一個前沿排,在後方構築新的陣地,兩個後衛排再依次撤退到更後方,布置新的陣地,再繼續滾動撤退。必要的時候,在撤退之前,甚至要發動反衝擊,先以堅決的衝擊打亂敵人的節奏,再快速撤退,脫離接觸。這樣,不會被敵人抓住我方撤退的空擋,一舉突破,看似我方一直在戰鬥,但實際損失會比一窩蜂的向後撤退更小。

沒有交替掩護,那就是潰退,兵敗如山倒。一般國軍經常出現這種事,被日本人幾十個人追著幾百人跑,就是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還有一種沒有交替掩護的,是敵情特別嚴重且緊急,或者情況突變,來不及部署撤退的事。這種時候,前線的指揮員是不應該機械的執行命令的,完成預定任務就撤,誰也不會說什麼。還在死守的,反而會被送上軍事法庭,因為那是在浪費戰士的生命。不怕死,不代表應該被白白犧牲。狼牙山五壯士那種極端情況另說,即便是那個時候,那五位爺也沒有死守一塊陣地,而是邊打邊走,以引開敵人為主。

回到集結號的劇情,上級要穀子地守住陣地,為主力爭取時間,然後情況有變,撤退加速,穀子地一直糾結於聽沒聽到集結號的聲音。事實上,戰場上,炮火連天,是不可能通過號聲這種不靠譜的東西來指揮前沿部隊撤退或者進攻的。突然襲擊時還行,撤退時,那不是扯淡嗎?一陣槍聲過後,隔著幾十米,你就聽不見什麼動靜,更別說火炮了,一顆迫擊炮彈在附近爆炸,都能讓你十幾秒什麼都聽不見。

戰場上是有通信員這個職業的,即便沒有無線電和有線電話,也可以靠人來傳遞命令。如果通信員派出去了,沒有回來,那麼,要麼是沒送到消息,要麼是送到了,回來時掛了,為了保證消息傳遞,還會再派一個出來。這都是基本常識。

後面涉及的撤銷番號什麼的,更是……

失敗有多種原因,哪個指揮官也不會因為失敗懲罰下屬。被處理只能是因為失誤。犯了不該犯的錯誤。


我覺得最神來之筆的是,

穀子地要了一個逃兵當指導員!

殿後部隊!逃兵當指導員!

上級竟然還批了!

政委-指導員是幹什麼的?!說的通俗點,監軍啊同志們!

你找個逃兵當監軍?監的還是最有可能逃跑的軍?穀子地是傻子,團長也是傻子么?

更何況指導員手上是有隊伍的同志們!

三灣改編確立「支部建在連上」,保證了軍事主官(穀子地)如果要慫,指導員一拍桌子就有人上來把他突突了。

現在你給我找個外來的兵當指導員?還是個逃兵?

影視圈juan長久以來約定俗成,政委就是個內勤+文書,以致於《亮劍》里李雲龍敢朝趙剛咆哮:「不是說好了你管生活,我管軍事嗎?」——這對活寶都該被槍斃了。

連歐美拍片黑蘇聯紅軍,都知道一定得安排個面狠心辣的政委角色,更誇張地還給安排一支督戰隊。

到了國內影視juan,就變成人畜無害好政委了。

這樣的片子你還和我說合理性?!


地球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有所謂的集結號這種信號。

中國人民解放軍號譜共有107條。

最接近的司務號叫集合號。

這個片子想說為什麼沒有撤退信號,

我軍沒有撤退號,撤退命令是不可以公開的。

所以這個劇本是完全架空的一個故事,看看解放戰爭中的解放軍用標準的美軍作戰手語也挺熱鬧,本片的軍事顧問居然是韓國人。挺有意思。


必死的阻擊戰應該是6W中原部隊被30W國軍包圍,然後讓皮定均部7000人打阻擊,給的命令是,阻擊三天。掩護主力突圍。

然後三天後,主力跑出來15000,皮定均跑出來5000。。。


相對於《亮劍》,《集結號》才是真正的大毒草

《集結號》里的情況嚴重違背了我軍的軍事道德底線,以欺騙的方式來使下級完成戰術使命會使其他部隊寒心並嚴重懷疑上級的指揮用意,很明顯這對軍隊的凝聚力和穩定性是有嚴重破壞性影響的。

順便一句,「文化界」對於中國很難出好作品一直推鍋給政府,認為「政府的文化管制使得其寫不出好作品」,那麼《集結號》這棵大毒草的出現證明了出不了好作品的根本原因還是「文化界」自身水平低下。


所以才有人說馮褲子的屁股歪得很。部部都是大毒草。

完全是國軍的設定,硬說自己是共軍。士兵之間互稱兄弟,找了個逃兵當指導員,部隊是被騙去打阻擊的。從頭到尾一股炮灰的悲壯氣息。


據我所知,在共軍中

打阻擊戰這種硬仗的,不僅不是炮灰,反而是拳頭部隊。

對不起,你想打阻擊戰?後邊排隊去!


商傳先生在《是誰誤讀了晚明史》里講過這麼一件事:

他(黃仁宇)說這個明朝,就是讓下邊的人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說我當排長的時候我就知道,士兵是不可以讓他什麼都知道的。知道他就不打仗了。結果當時我們的一個學者,也是我的老師輩的一個學者,湯綱先生。就是寫那個《明史》兩本,和南炳文寫明史的這個湯先生站起來了。他說黃先生,我覺得你這個看法不對。你做過國民黨的排長,我告訴你,我做過共產黨的連長。我們是把所有的事情,為什麼打仗,都要告訴士兵的。所以我們士兵打敗了你們士兵。


因為這是純粹為了劇情發展而瞎捷豹編出來的。

共軍能從27年建軍開始,由弱變強,以弱勝強,那是因為嚴明的紀律和組織形態,更有持之以恆的思想教育和鮮明的政治理念。

分派戰鬥任務時有人吃肉有人啃骨頭,有人打進攻有人負責阻擊,有的任務是九死一生,但是為了全局,就是需要你去執行這個九死一生的任務,哪裡需要靠欺騙部下?有人死就有人活,哪怕中野打光了,其他解放軍一樣解放全中國,先進的軍隊戰勝落後的軍隊,贏得堂堂正正。

當然了,電影要是這麼拍,就失去了迎合國際普世價值的「人性」。


因為這些人只有校長的水平。所以才會如此自作聰明地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他們以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騙指戰員在那兒死守當炮灰,才能達到掩護大部隊撤退的目的。

恩,沒錯。校長也是這麼想的,所以雜牌部隊被騙了幾次後跑得比中央軍還快。


說小了是罔顧解放軍的歷史 ,說大了是打著紅旗反紅旗。


當時的現實是

如果需要部隊死守,保障大部隊的安全,這個軍事任務,是要搶的,很多部隊都是要寫血書要求任務的

如果不信,具體可見黑山阻擊戰和攻打濟南府,留下來的誓死信很多

當時的解放軍,絕不需要軍事長官靠欺騙來下達作戰命令,這點太可笑了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