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手機拍照有什麼缺陷?

應木西所請,詢問手機拍照的性能、成像素質、操控性等等方面存在哪些缺陷,比專業級成像設備還遠遠不如?


在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喜歡用手機拍照? - 木西AlexanDENG 的回答下,

有一位知友認為我應該把手機缺陷也說清楚(即使這個問題明顯是在問手機攝影的優點),

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畢竟只看賊吃肉不看賊挨打是不全面的,

也許會讓大家誤把手機當相機,失去了買單反窮三代的機會,所以我寫了這個答案。

同時大家有閑心的話,

也可以去這個問題下看我倆的對話,

可以說是生動的語文/邏輯/套路話術/腦洞使用法則的實戰案例,頗為有趣。

以下是正文:

雖然我們現在越來越喜歡用手機拍照了,手機拍照也在飛速普及,

並且如果只在手機屏幕上觀看的話,除非特殊場景(星空長焦超廣角),一般來說也難以分辨作品是用相機還是手機拍攝的。

尤其是高手用手機,和新手用相機對比的時候;

但是作為一個實踐派的老司機,仍然可以來談一談我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來,我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揚長避短,盡量發揮手機的優勢,達到手機畫質的極限;

二來,希望大家學會分辨只有相機才能搞定的場景,從而避免錯過精彩時刻。

1.對焦。

大多數我用過的手機對焦速度都是不如我所使用的相機,想要街頭抓拍很多精彩的瞬間,對初學者而言幾乎不可能。所以要想用手機抓拍,第一用連拍,第二,只能靠預判加運氣。

所以想拍野生動物的,想拍各種體育賽事精彩瞬間的,最好使用對焦速度更快的相機。比如sony的A6300, 佳能的7D MK2, 以及又貴又重的1DX, D4S, D5等。

2.焦距。

目前手機的焦距都在28-35之間,沒有超廣角的衝擊力和視野範圍,也沒有長焦的虛化和放大效果,遠景拍不了。雖然可以使用附加鏡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長焦附加鏡的色散往往非常厲害,所以焦距也是手機的一大局限。除了廣角附加鏡,目前沒有好的解決方案。當然使用全景模式接片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操作難度很大,並且接片的透視感(衝擊力)與超廣角還是非常不同的。

因此想要拍到超廣的範圍,想要有超廣角的衝擊,還得用相機配合超廣角鏡頭。

同時,想要拍攝遠距離的主體,想要利用長焦的放大壓縮效果拍攝大月亮,小建築,仍然需要使用相機搭配長焦鏡頭。

3.畫質(高感,解析度和寬容度)

硬的畫質方面,完全放大到電腦屏幕上,或者列印成十寸以上的照片,跟相機比差距仍然明顯。

高ISO時候的噪點,往往比相機更多,畢竟CMOS的大小是天然的限制。

而且現在相機2400萬起,多數專業相機已經達到4000萬左右的解析度,讓大多數停留在1200萬像素的相機望洋興嘆。

手機RAW的寬容度並未查過相關資料,就個人使用情況來看,是肯定不如我手上的D800E的。

因此使用手機拍攝的時候,建議大家一定要開啟HDR模式,以期獲得最多的高光和暗部細節。

天色稍暗,亮度不足的時候,記得使用三腳架並配合手動檔將ISO調至最低。

而在非常昏暗的室內拍合影的時候,我通常都推薦大家開閃光燈。畢竟拍到比拍好更重要。

4.光圈

雖然手機的光圈一般都高達F2.2以上,但是介於手機的感測器大小導致的高感光度噪點問題,使得一些場景對手機的光圈有著更大的要求。比如星空,比如很暗的室內。

5.虛化能力

虛化能力並不是主要由光圈決定的,而是跟感測器尺寸,焦距,和拍攝距離息息相關。介於手機的感測器尺寸,手機鏡頭的實際焦距往往非常小,因此景深很大,虛化能力弱。

最後,用一張最近的相機拍攝的照片來告訴大家我什麼時候用相機:

因為是風光攝影師,所以我的作品大多數時候不存在對焦問題,

因為拍攝對象都不會跑來跑去。

那麼這張照片的難點就在於:

1.需要大廣角的焦距:已經使用了20mm的廣角,但仍然接片23張,可見場景之廣,手機根本不用想。

2.需要大光圈和高ISO:星光太暗,這張照片使用了f1.4的大光圈, 並且配合了2000的ISO,這個光圈和ISO的值,手機既不能達到這麼大的光圈,也做不到同等ISO的噪點控制。

相機就要干相機該乾的事情!完。


可能由於手機拍照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所以大多數人掏出手機就開始連拍,不考慮光線、構圖,最後挑一張不是那麼糟糕的照片PO到SNS。

而相機使用者大多會珍惜每一次快門,認真去構思每張照片。

我認為這是除了性能之外最大的缺陷。


對於數碼相機來說,影響照片素質的因素基本有以下幾點:

- 感光元件大小

- 鏡頭質量

- 照片演算法

對於手機來說,由於其體積和尺寸限制,基本不會放入太大的感光元件,而感光元件大小几乎決定著最終成像的畫質。

這是一張感光元件大小的比較圖,雖然有點老,但即使是iphone6s,其sensor的尺寸也不會比iphone5大太多。所以感光元件尺寸是手機拍照的最大限制。具體表現在高感很差(夜景很差),寬容度很差(很容易出現過曝或者欠曝),景深較深(木有那種虛實的美感),照片放大後效果很差,不夠銳利等等。

鏡頭也基本同理,雖然未必鏡頭成像素質和其體積重量完全成正比,但是也差不太多,特例有旁軸機的鏡頭,那些都做的比較小巧。

照片演算法應該不是什麼問題,很快就不會是缺陷了,但這個對成像的影響也最小。

其他的還有操控,現在雖然也有很多手機提供了更多的拍照參數調整,如手動曝光時間,iso,光圈等等,但對於抓拍來說還是和普通的卡片機沒法比,畢竟多出很多按鈕,更不要說專業相機了。往往手機需要調試很久(10秒+)的時間才能得到最好的曝光參數。另外,拿手機拍照時,由解鎖到進入相機也要花費不少的時間,1-2秒對於抓拍來說已經很長了。

同樣的還有對焦慢的問題。

但是焦距不算缺陷,手機都是定焦鏡頭,大部分在24-50mm範圍內,這個對於很多攝影愛好者完全不是問題,他們也經常拿個35或者50mm的定焦出去拍。


推薦閱讀:

你拍過最滿意的一張對稱的照片是什麼樣的?
有哪些讓你感覺震撼的照片?
對於照相來說,角度到底有多重要?
雷軍有沒有在拍照演算法上下功夫?
許岑和小姚的攝影教程怎麼樣?

TAG:手機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