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典法學習英語,教材選擇什麼難度?

因為對科普材料感興趣,遂聽了兩周《萬物簡史》,目前在看文本前只能聽懂百分之十左右,是應該堅持聽下去,還是降低教材難度呢?


以下先簡答,後詳答。

一. 簡答

  建議按3:7比例,調整素材。30%的時間繼續聽《萬物簡史》,70%的時間,選擇難度低的,同時自己有興趣的素材。聽難度高的,即《萬物簡史》,把它當做是大腦神經刺激和鍛煉,不追求理解,聽難度低的素材,也是抱著不求甚解的心態去聽。難度低的素材,其難度判斷的大致標準是:裸聽三遍能聽懂約60-70%

二. 詳答——如何選擇英語學習素材

1. 五大原則選素材

原則一:故事原則。

(「入門」階段-中長篇的)故事素材(Storytelling)最佳,故事素材為主。

原則二:母語原則。

母語人士自己喜歡的(學習)素材就是最好的外語學習素材。

原則三:情侶原則(戀母情結-戀父情結)

母語學習的基本要素是「戀母情結」——這是真理:母語是戀會的,不是學會的;胎教從戀上母親的聲音開始

必須有音頻(音頻+文本),音頻朗讀素質必須高,讓學習者感覺詠誦者就是你的情人。

原則四:難易交錯原則

難易素材同步使用。

原則五:戒律原則

(盡量)不選擇傳統型教材(例如語法知識歸類型的教材,情景碎片化的實用教材),但為著應對考試,基礎英語能力具備後,可直接用用考試真題做素材

  以上五項基本原則,不僅僅適用於用原典法學英語,它是普適原則。

以下略展開

原則一:

  故事素材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虛構文學小說,它完全可以是比方說,真人真事,個人自傳類的。總而言之,只要是素材的體裁是所謂 Narrative structure --敘事結構,以講故事展開的方式,就最合適。

  原理提示:故事類的素材最有利於大腦語言加工、特別有利於情節預測、語句模糊理解、單詞語義猜測的認知加工,保持大腦處於活躍加工的狀態。

外語學習素材選擇第一原則:優選故事-敘事類素材。圖片:Illustration from Silesian Folk Tales (The Book of Rubezahl)

原則二+原則三

  當然,如果學習者讀某一類知識性的素材特別有興趣(如科普),那麼也可以優選這類素材;一種變通的方法,選這個知識領域你特別有興趣的科學家-思想家的個人傳記,或以故事方式展開的相關知識介紹。

  素材必須是文本+音頻,且音頻詠誦素質必須好。最佳的狀態是,詠誦者的嗓音對學習者個人有情愛的感受——當你感受到你就喜歡他-她的嗓音,這就是你夢中情人的嗓音,那麼

(為什麼我們學不好外語?因為我們把它當外語而非母語——母語首先是母愛與情愛的語言,而不是知識的語言)

  仔細思考亘古常識:為什麼對嬰兒而言母親的話語最美麗動聽?它跟外語學習時聽讀的課文有什麼重大區別?這些區別在語言學習上蘊含什麼重大含義?看看母親怎樣對嬰兒說話就明白了:母親的話語充滿著愛。從社會心理學和社會語言學考察,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社交互動的紐帶,社交互動紐帶進化的生物起源,主要並非是知識性的信息,而是情感。母語習得中母親的語言不僅是單純的信息性語言,更是充溢著母愛的情感性語言,母嬰的語言互動包含豐富的情感交流,這自然而然地激發嬰幼兒語言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了語言加工的效能。

  外語學習缺乏這種情感性語言,由此構成重大不利因素,且通常不被教育專家覺察。解決此問題有兩種邏輯可能。其一尋覓外國情人或密友。其二創造虛擬情人。後者中最簡便可行的是用自己喜愛的故事性作品+情人化的嗓音朗誦作朝夕相伴的學習素材。

  白紙黑字的英文文本,即便是經典對初學者也無法充分傳達出其情感因素。而考試教材更無任何情感因素可言,它們是冰冷的死語言。用冰冷的死語言來學外語,水平自然難以提升。

原則四

  如前所述,學習素材有難有易,交錯使用。難的素材,裸聽三遍能聽懂的約30%,容易的素材裸聽聽三遍能夠聽懂故事情節的60%以上,這樣可以追情節往下聽了。

  難易素材的聆聽量比例,大體設為2:8或:3:7即難度高的素材聆聽時間佔比20-30%左右,容易的素材聆聽佔比約80-70%。

  難的素材,就相當於練跑步時腿上綁著沙袋,這種場合你的目標不在於跑得快,而在於鍛煉肌肉;同理,用難度高素材訓練的目標不在於聽懂,而在於刺激和鍛煉大腦神經網路。明白這一點,你的心態就更加輕鬆自如,更不在乎是否聽懂。

  即使你決定主聽高難度素材為主聆聽,也應該穿插簡單素材,這樣可以幫助提升自信心。欲速則不達也是亘古常理。

2. 助記口訣

金木水火土法則


推薦閱讀:

小語種之間有鄙視鏈嗎?
為什麼經過多年的外語學習,還是會被聽出來「是外國人」?
沒有基礎,如何學習義大利語?
會說三種以上的語言是怎樣的體驗?
有哪些值得背誦的法語材料?

TAG:英語自學 | 外語學習 | 上班學英語 | 英語學習教材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