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過哪些非主流書法流派?

非主流可以定義為除了歷史上公認的名家(如王羲之、顏真卿、米芾等等)以外,引起過轟動/造成過影響/風格獨特不拘一格/有名氣但並不被人認可等等。


歷史上最早的「非主流」字體應該是漢代的飛白書,網上隨便找了個圖片,大概就這意思吧。

歷史上看起來比較「非主流」的書法家大多出現在清代,這是和清代碑學大盛密不可分的。

我們先來看幾個被清代人推崇的碑(圖片來自網路)

從上到下分別是張猛龍碑、天發神讖碑、爨寶子碑、瘞鶴銘。

碑學大盛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墨跡本極其珍貴,一般人見不到,印刷術又不發達,只能通過刻的帖來學習書法(一般都是二王的刻帖),初刻本也很珍貴,多數人只能承受翻刻本,刻來刻去,和原作就很多差異了,學的人也就越寫越差,帶有許多習氣。所以明末清初就開始流行碑學,到清中期之後碑學大盛。我們可以看到乾隆時期,成親王、王文治、劉墉等清代的達官貴人同時又是書法家的,他們仍然是學帖學一脈,而鄭板橋、金農就明顯是碑學一派,到後來康有為大力推崇碑派,近現代書法家多以碑派為宗,影響一直至今。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出身顯赫的吳湖帆、徐邦達、溥儒等人,仍然是帖學一脈。

這裡插一句,我個人還是認為現在學習書法以帖學為宜,因為現在印刷術極其發達,以前根本見不到的墨跡本,現在一百多塊錢就可以買到二玄社精印的字帖,可以說「下真跡一等」而已。

話說多了,收回來,讓我們看看清代看起來比較」非主流「的書法。

清代書法尤其是名家,現在偽作極多,網上圖片更是如此,許多網上圖片我也沒見過原作,就選擇看起來還可以的吧。大家看個意思。

鄭板橋,六分半書

金農,漆書,其實是把毛筆尖剪掉寫的。

漢隸之後隸書第一人,伊秉綬

齊白石(沒錯,早年齊白石是學金農漆書一路的,後來篆書寫天發神讖,行書學李北海)

羅振玉、董作賓常寫甲骨文

吳昌碩寫石鼓文

黃賓虹寫金文

弘一法師早年學張猛龍,後自成一家。



金農



現在還感覺非主流的。

飛白書。對這個真心無感。

空心字。類似於雙勾,感覺好炫技法的樣子。

竹節,骨節書。就是把筆畫寫的像竹竿,骨頭。好噁心。

象形字。把馬寫的像一匹馬。

金農還行吧,現在感覺蠻正常的。。

所謂取法乎上,盡量別學這些東西。


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


硬筆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有一定的基礎,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軟筆書法水平,或者說形成自己的風格呢?
如何評價敦煌寫經書法的藝術價值?對於書法初學者來說,寫經體書法值得臨習嗎?
請問這樣的鋼筆字如何提升?
洛神賦的這個洛字和黃字、年字該怎麼寫?(鋼筆字)?
如何理解陳忠康「每個字都寫好了就是好章法」這句話?是否太過隨意了?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書法 | 毛筆書法 | 書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