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英文歌曲難唱還是華語歌曲難唱?
今天看了我是歌手節目,請來了Jessie J,不僅是觀眾,連作為歌手的張韶涵也表達出驚訝之情。不從節目和個人喜好來說,我迷惑為什麼歐美音樂總能被大家視作高大上國際化的音樂,好像華語音樂就是低人一等一樣,請大家幫忙解答一下。
首先,我覺得大家都有一個誤區,認為華語音樂就好像一定比歐美音樂低一個檔次一樣,這個肯定是不對的。
這也源自於國人長期在音樂方面的不重視,或者說音樂審美上的缺失。
其次,歐美的流行音樂起步比我們早,因此在包裝下顯得更為精緻和發達。這個和是英文歌還是中文歌無關。我們的流行音樂發展到今天,很多都是直接照搬或者套用外國的東西,這個必須要承認。沒什麼可丟臉的。流行、說唱、搖滾、爵士、藍調、r&b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樂種也都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加上我們流行音樂的商業化成分太足,導致的後果就是不少音樂人稍微把西方的前沿風格改頭換面本土化一番,就能在樂壇得到非常高的地位(比如陶喆,當然這位PPT先生的歌都是很好的,在這裡只是描述一下這種現象)。
比如對於流行音樂這種商業音樂來說,常見的對話如下:
「你做的什麼音樂?」
「流行音樂。」
「賣了多少張?」
「一張也沒賣出去。」
「那你這樣的音樂,還有什麼價值呢?」
你看,賣不動的音樂就是沒價值。這不僅僅是大眾的觀念,很多流行音樂人自己都是這麼認為的。商業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浮躁。大家都沒有幾個能沉下心來認認真真做音樂的。某種意義上,這也算是流行音樂圈子裡的唯成功論了。這和今天的很多人崇拜郭小四一樣。
既然不能賺錢,那就只能東抄一點,西抄一點,反正歌迷也看不出來。這是什麼呢?兩個字,惰性。惰性的直接後果是蛋糕越來越少,原創動力不足。商業音樂的領域本就不寬廣,還都不按照規則玩。所以大家有目共睹的一個現象是,好的原創作品越來越少。做音樂的態度都越來越敷衍。假如實在敷衍不過去怎麼辦呢?賣情懷。情懷總有人買單。
這就是我國流行音樂的現狀。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認真做音樂的人,但是在大環境下這些人都無能為力。
畢竟音樂不能當飯吃。或者說,賣不動的音樂沒辦法當飯吃。
看似如火如荼的音樂盛世背後,不過是綜藝帶來的流量讓華語樂壇暫時有一個苟延殘喘的機會而已。
最後,結合以上的論述,我講一下英文歌和中文歌的區別。
這兩者沒有明確的高低之分。從更多的方面來論證的話,中文還要更加複雜。
問題出在發音上。中文的語調太複雜,講話的發聲部位偏低(也就是靠後)。因此不太適合發高音。
英文就不一樣,唱高音那就很舒服。與此相同道理的還有韓文發音也是這樣的。
唱法上也是不一樣的。我國的流行音樂唱法真的是亂七八糟,學什麼的都有(加上一群專家教授天天研究理論),不同的理論下的發聲方法差距非常大。不像歐美的唱法,學的都很標準,跟工業品一樣。我們這邊出來的確實有藝術品,然而更多的是殘次品。沒有一個標杆作為支撐。
綜合來看,我國流行音樂人的素質是參差不齊的。一點唱功都沒有的大有人在。野路子出身的一些獨立音樂人反倒還會讓人驚喜。加上修音的泛濫,聲音技術幾乎已經很少能見到了。現在的很多歌手都嚮往著功成名就,至於有沒有做出好的音樂,那個真的沒有多少人考慮。還有聽眾的縱容也是一方面。每次聽市面上爛大街的流行歌,都只能聽聽歌詞。好一點的可以聽聽編曲。作曲就不用說了,沒有純粹的原創,真正的原創只會存在於某些實驗音樂里。而且拋開這些來看,哪怕是重視立意的音樂人都不多。
差距肯定是顯而易見的。然後也都不要氣餒,從每個人做起,先把審美提高上來再說。中國聽眾最大的問題就是太被動,別人讓聽什麼就聽什麼。能主動找歌聽的人,在這麼多人口裡佔比還是不大。
以上。謝邀!歐美的流行樂起步早,甚至日本的流行樂起步都比中國早很多年。改革開放之前我中國流行的一直都是各種各類的戲劇、戲曲。尤其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洗劫後,我國的經濟、文化、音樂等都處於斷片中,過去的已過去,未來的還未知……於是就開始模仿,像內地天后王菲、港台的四大天王、張國榮、台灣的鄧麗君、姜育恆這些歌壇大哥大大姐大那些朗朗上口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都是改編自日本或歐美的經典歌曲……
一個是一直在發展越來越牛逼,一個是一路在追一直在抄襲,你說呢?
我們一代一代往下傳承的戲曲其實相當牛逼的,造詣很高,只是欣賞的人群有限而已語言是挺難的一道障礙,其實很多英文歌,並不是難唱,而是作為非母語者唱出來不自然,這種不自然當然也被看作了是一種難唱。但其實就歌曲本身的難度來說,華語和歐美當然都不乏難唱的作品。
華語樂壇的確正處於低迷的狀態,但一昧地崇尚歐美樂壇,融合卻又不到位,還把自己的東西造成四不像也是華語樂壇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東西是文化,歷史,甚至包括人種在內的一些因素,還是不要一昧的貶低自己,還是要有文化自信,我覺得Gai就表現的挺好的啊。很多東西不能強求,就像老外身體素質好,我們拼不過籃球,但我們善於技巧,乒乓球照樣稱霸。
綜上,歐美勝在律動節奏,華語勝在技巧細膩。還真沒覺得哪個國家的情歌有我大天朝的歌手唱的入木三分。
中國人覺得英文歌難唱,老外覺得華語歌難唱……
都沒有捷克語難
其實俄語歌最難
第一,歌曲難易程度和語言有什麼關係?你可以用你擅長的語言或方言唱任何歌。第二,歐美音樂高大上國際化,那是因為英語比漢語有更廣泛的受眾,英語比漢語更流行,更國際化,更有話語權。和音樂本身關係不大。
第三,關於說華語音樂低人一等?華語流行音樂起步晚,前期比如鄧麗君他們借鑒翻唱比較多,後期又有些音樂人抄襲成風,所以給人感覺低人一等。但其實華語流行音樂精品也很多,而且流行音樂沒法代表華語音樂。聲樂有幾種唱法?可自行百度
第四,我是演員這個節目,連觀眾都能拿奧斯卡最佳配角,某某驚訝,某某哭泣,男默女淚更多的是節目效果。這個世界有人演戲,自然就有人看戲。演戲的人如痴如醉,看戲的人,一笑一樂不必太認真!讓歐美歌手唱中國古風,要死的啦~
當然是英語了,英語大致音對就基本可以糊弄過去了,中文,你再糊弄,大家也聽的出來啊
卸腰。
發音位置不同,初學音樂可以練習英文歌使發聲更加科學的。但並不是說歐美流行比華語流行厲害,結石姐厲害在她的技巧。謝邀,我個人覺得各有千秋。不過華語歌也需要唱出感情的,所以兩者差不多吧。
對於五音不全的人來說,都特么難唱。
對不具備英文口語能力的人來說,英文歌曲更難。對不受語言影響的人來說,都一樣。
你聽過忐忑么?
主要看語速。
前者更注重節奏感,後者更注重語感。想唱得登堂入室都難。
低人一等?也沒有 差距當然顯而易見。但是華語樂壇較歐美樂壇也不是一無是處
在歌曲的寫詞方面,中國人是有優勢,像高曉松說的,中國人寫詞的天賦遠大於寫曲的天賦,我認為中國人歌詞中對於意象的塑造是比歐美歌曲那種直白白的塑造牛逼的...另外,其實國內唱的好的也不少,主要還是作曲的人不夠給力,當年牛逼的天生就是干這行的青年才俊們老的老,倒嗓的倒嗓,出軌的出軌,當女兒奴的當女兒奴了,就留下其中的幾個人,成為現在華語樂壇的中流砥柱然後博大精深的漢字,其發音複雜程度決定了 有好語感的華語歌手要是對漢字吐字這塊做好了,就更可以讓聽眾捕捉到聲音中細微的表情...再吐槽一下國內吃瓜群眾對於音樂的審美,本人讀的不是音樂院校,普通本科。周圍的同學朋友,聽著三五個和弦搗騰的民謠覺得自己很有詩與遠方,聽著全場一句話從頭到尾循環的搖滾,覺得自己比上鋪兄弟聽的五月天更熱血,聽著五月天,覺得阿信唱功最牛逼,聽著周華健的唱腔,會覺得唱功不咋滴...在他們眼裡 結石姐算啥...
總結:對於流行音樂這種「舶來品 」我們還是要虔誠些,但也沒必要妄自菲薄,在看結石姐在台上呼風喚雨圈粉的時候,我們也要多關注關注國內像gai這樣優秀音樂人在舞台上的表現...
GAI爺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