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產業、投資由中國向東盟轉移的若干現象,中國該如何應對?

中國製造還是東盟製造?——聚焦未來世界工廠


【很多人想改變現實,聰明人只是利用現實】

這次產業轉移不但會給東盟、印度及其他產業接收國的當地經濟和企業帶來巨大機遇,也會給中國、香港和其他較發達經濟體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創造良好的商機。例如,為承接相關的產業轉移,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需要大力興建基礎設施。而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驗豐富,而且在鋼鐵、水泥、工程機械、電氣設備、鐵路機車等領域存在巨大的過剩產能。如果中國企業能夠積极參与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不但有利於消化國內產能,而且為其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了絕佳的機遇。

隨著產業轉移的進行,這些產業接收國的居民收入會明顯上升,消費能力也會迅速提高。雖然它們在勞動密集型的消費品方面會逐漸實現國產化,但對那些有一定技術含量或資本密集型的消費品(如汽車、冰箱、空調、彩電等等),估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會相當常依賴進口。這給中國及其它較發達經濟體的消費品生產與服務企業提供了難得的出口與投資機遇。

由於產業轉移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巨額資金,而欠發達經濟體往往存在儲蓄與外匯缺口並存的難題,因此這一轉移過程將極其依賴於國外長期資金的供應。中國、香港及其他地區的金融機構可通過銀團貸款、債券發行與承銷、融資租賃等多種融資工具和融資模式為其提供資金,並藉機打入這些國家的信貸與資本市場。

對股票投資者而言,這一輪產業轉移意味著,已經經歷了多年牛市的東盟與印度的股票市場,雖然現在看起來估值並不便宜,但中長期的投資角度來看,也許還有長足的回報空間。對於那些有可能在這輪產業轉移中受益或已經提前布局的跨國公司,投資者也不要忽視。

觀點引用:中國經濟轉型的國際影響


XY,像這種事情我當然沒有資格指點江山,下面說的都是基於一些我得到的信息:低端製造業轉移正是目前中國經濟戰略的目標之一,是中國度過「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產業結構向服務、金融、文化、高端製造業方向轉移的關鍵步驟之一。

簡單說,就是現在中國打算開始玩高科技了,開始要進軍高附加值產業了,中國組裝一個手機掙五,老外坐那不動掙一千這種讓人心塞的事情不想做了,那麼這些事情總要有人來做,一個是國內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另一個就是海外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當然希望優先由國內的中西部地區來承接這些事情,但總有漏出去的,除了東盟,還有非洲、拉美

在低端製造業競爭上,中國的優勢是更多的人口,更成熟的工業環境,更完善的產業鏈,更豐富的經驗以及體制上的優勢,但一切都是變化的,誰也不比誰笨,過個幾年,中國能做到的,東盟未必做不到。所以有一個詞叫倒逼,正是有這種威脅,所以這也就逼著自己趕緊轉型,慢一點後果就不堪設想。

但關鍵怕的是:你把低端製造業轉移走了,高端製造業又沒發展起來,國內整個空心化了,工廠全都倒閉,失業率飆升,那你還玩個毛?另一個將來也要考慮避免目前美國出現的情況,即國內產業空心化,這就是產業轉移的太過份了。


關鍵在於,一方面,tpp協議對美出口免稅啊!另一方面,工資低呀,孟加拉人工才800一個月,珠三角要3500!紡織服裝因為涉及到漂染污染大的問題,在內地很難建立完整產業鏈,在東南亞不是事呀!現在玩具服裝的老闆,連電費多少,租金多少都計較啦!

應對策略很簡單,把設計創新環節留在國內,生產放在東南亞,用互聯網連接,或者發展代工體制

是不是感覺有點像日韓產業轉移時期一樣的事情了?


亂入吐槽下。

中國的產業也是從東盟轉移過來的,最初東南亞的製造業是好於大陸的,幾十年後又轉移回去了,怎麼去說了?


表示我國的產業轉型很有成效啊


本朝投資環境比東盟好啊,沒有工會,御用工會和資方一個鼻孔出氣禁止罷工,給投資者很多特權,工人又肯加班!東盟哪個國家在這方面能比的上本朝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日本宣布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歐日繼續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對中國有哪些方面的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
反全球化/全球貿易協定有哪些經濟學原因?
國際貿易就業率啊???

TAG:投資 | 國際貿易 | 中國 | 東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