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澤維爾·多蘭的電影?

從他的劇本到他的多蘭美學。《我殺了我媽媽》《幻想之愛》《雙面勞倫斯》《湯姆的農場旅行》MV《college boy》


沒有看完所有多蘭的電影,不能客觀全面地回答這個問題。但看到最新的回答,實在想就《Mommy》說兩句廢話。因為我實在是太喜歡這部電影了。

用歇斯底里來評價這部電影並不為過,的確男主和母親幾乎是互相咆哮著吼完了全片 2/3的台詞。吵嗎?矯情嗎?無病呻吟嗎?也許是的。至少在一個情緒穩定,三觀端正的正常人來看是的。

然而別忘了,《Mommy》的男主Steve是一個有一系列心理疾病的高中少年,剛剛度過複雜而躁動的青春期,三觀正處在剛剛建立又尚未成型的關鍵時期。對這樣一個年輕人來說,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實在是太敏感而關鍵了。

大多數人都關注到了Steve的多動症,但其實他情緒波動的主導,也是電影線索的主導是另一種精神疾病——雙相情感障礙,也稱躁鬱症。簡單地解釋雙相這種疾病的病症,即是患者會經歷在狂躁與抑鬱之間快速而毫無預兆地轉換。時而情緒極其高昂,時而情緒無比低迷。(啊我蒼白的形容詞)

我之所以覺得《Mommy》拍得很優秀,在於多蘭用畫幅的變化、明暗色調的轉化、配樂,把一個內心細膩、情緒敏感,但迫於情緒變換而顯得暴戾、陰晴不定的少年刻畫得相當生動。狂躁的時候可以擁有難以控制的歡欣喜悅,踩著滑板,帶著耳機,迎著陽光,覺得老子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哈哈哈哈;也會因為易怒、暴躁、難以控制的暴力行為,帶來他和母親之間時不時激烈的衝突,甚至於anti-social的破壞行徑。抑鬱的時候心就像泡沫,一觸就破,可以因為媽咪的一點點忽視而感到沮喪,或是被言語中傷一言不發地跑掉又默默回家;也可以因為萬念俱灰,失去動力,在超市裡把刀刃伸向自己動脈。

而Steve的母親要與這樣一個敏感多思、變化無常的孩子相處是很累的,她對Steve無數次的憤怒,無數次的諒解,甚至最後懷著希望、伴著絕望把兒子送回醫院的行為我都太能理解了。

多蘭的牛逼之處不就在於把這樣一種用語言很難說清道明、刻畫清晰的關係展現得淋漓盡致嗎。反正電影一大半我都在哭,因為我覺得這他媽就拍的是我的生活啊啊啊,這小夥子怎麼長得恁好看還那麼有才華啊啊啊。地位高至男神倒也談不上,我個人還是很喜歡他的。畢竟當身處在一個精神世界很難被理解的群體之中,有人能懂你,還能幫你用那麼美的場景幫你把腦子裡的世界重現的,能不分分鐘淪為腦殘粉嗎。

噢是的我就是雙相情感障礙症患者哈哈。《Mommy》里的那些衝突和矛盾,也是我曾經和我父母有過的衝突和矛盾。看著男主說上半句我就能猜到他下半句要說什麼,看到男主瞥了一眼醫院的窗戶我就知道他跳下去就再也不會回家了。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其實我覺得 @張半冬這位答主說得也很中肯,多蘭的粉絲里不乏有一些高舉旗幟不做正事的,但他們喜歡那樣就讓他們喜歡吧,並不妨礙我覺得多蘭還不錯的這個事實。嘻嘻。

希望我的回答能從另一個方面來理解這部電影。見笑了。


「你和他約會多少次了?」「大約…一個月吧。」

「多少次?」「五六次。」

「五次還是六次?」「六次。」

「那就是七次。」

《雙面勞倫斯》里,勞倫斯質問女友時候的咖啡館對話,咄咄逼人的語氣下,是對彼此間話語方式暗號般的瞭然於心,和害怕失去對方而隨之而來的驚慌。勞倫斯打心底認為自己是一個女人,有一天異裝癖從角落浮出水面,遂與社會決裂,與女友的分分合合糾纏撕扯也由此展開並戛然落幕。觀影后,想到我們總是有兩種屢犯屢忘的高估。

高估戀人的承受能力。其實在你落入艱難或者險境,願意陪在你身邊的戀人往往比你的壓力還大,越是愛你越是如此。而且你的關注點聚焦在對付困境上而有意無意忽略了她的感受,她的關注點全在你身上而自己生活卻亂了套。你以為這段艱苦時期她的壓力指數是80%,其實她已經在150%的弦上緊繃很久了,早已在崩潰的懸崖邊。往往是,你在某件小事上的錯就足以導致和她的徹底決裂,因為對她來說這件小事就是懸崖邊的輕輕一推。

現實中很多分手就是這樣,在男生渡過難關情況開始好轉後女生決然地離開,完全沒有迴旋的餘地。男生在愛情里,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深情浮於表面如流水飄落花,知心愛人真一個也難求。

高估社會對特殊群體的承受能力。以為社會越來越開放,以為逐漸有更多的人接受同性戀,變性人,異裝癖…也許當你是特殊人群中的一員並將自己的不同公之於眾的時候,才知道這種樂觀何其荒謬,才知道周圍的人真正能接受的屈指可數,密集的箭矢在靶子立起來後,會從各個不起眼的角落瘋狂地湧現。民眾的觀念永遠是社會問題最大的癥結,它繁衍著潛規則(美其名曰約定俗成民心向背),擁有居高臨下的同化力量(雖然可以不使用);制度(狹義上)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制度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決定性的問題,堵的作用大於疏,必然是長治而久不安。在足夠強大之前,出櫃或者異裝需三思而後不行。

(寫得好亂,終於困了,可以睡了)


2009年,不足20歲的多蘭自編、自導、自演電影處女作《我殺了我媽媽》,在戛納電影節上首映,艷驚四座,獲得三項大獎。此後,多蘭便開始了在戛納的獲獎開掛經歷,有「戛納親兒子」美譽。除了《我殺了我媽媽》之外,多蘭執導的作品還包括電影《幻想之愛》、《雙面勞倫斯》、《媽咪》、《湯姆在農場》、《只是世界盡頭》(今年9月上映)、《約翰 多諾萬的死與生》(拍攝中),MV有Indochine的《college boy》、Adele的《hello》。《只是世界盡頭》在今年的戛納為多蘭贏得了評委會大獎,這與場刊評分的結果大相徑庭,引起頗大爭議。

我也是因為這次出乎意料的結果關注到了多蘭這個小可愛。在看了《我殺了我媽媽》之後一發不可收,除了還沒出資源的兩部,所有的作品都看了個遍,連他小正太時期拍的廣告也沒落下。一見鍾情,愛得很深。

多蘭的電影個人風格極其明顯。首先電影畫面非常好看,顏色和構圖怎一個賞心悅目;其次,多蘭的情感把控很是細膩,豐富而動人,可見導演的敏感與聰慧。這兩個優點在他的作品中一以貫之。

《我殺了我媽媽》是私心裡最喜歡的一部,看完電影之後整個心魂被強烈的美感攝住,又是哭又是笑,幸福得不得了。後期更加成熟的作品當然很棒,只是初次感受多蘭,強烈的衝擊力實在難以忘懷。

看的第二部是《雙面勞倫斯》。電影鏡頭非常有靈氣,兩個場景印象很深:勞倫斯決定女裝之後,口中撲騰著飛出蝴蝶;弗蕾德收到勞倫斯的來信,整個客廳下起傾盆大雨。哪有什麼對錯,都是選擇,以及承擔選擇。這部的電影多蘭只是在舞會上客串了幾秒,某迷妹愣是倒回去一幀一幀地看。

接著看了《媽咪》。沒有辦法不被打動,慢鏡頭情感飽滿,1:1的畫幅顯示出壓迫感。史蒂夫一邊滑板一邊把電影畫幅推開,堪稱神來之筆。後面又有兩處相似的處理手法,通過畫幅變化來傳達情感的,還是第一次見。多蘭總有驚喜。

《幻想之愛》依舊是明艷動人。這一部講的是彎男直女愛上我。沒有前面幾部里歇斯底里的爭吵,就連對白也很少,顯得剋制。剋制而噴薄欲出。插曲Dalida的《bang bang》很加分。

最後看了《湯姆在農場》。另一個譯名是《湯姆的農場旅行》,可我一直覺得直譯更能體現齣電影的禁閉感驚悚感。所有的靠寫肉來博眼球的耽美寫手都應該好好向多蘭學習,男主角和男配角之間的關係曖昧,縱使等到最後也沒等到一個吻,可兩人之間糾葛還是看得非常過癮。

他主演的《大象之歌》和執導的MV就不多談了。

另外一個重點是電影作品之外的他。他也和他的電影一樣,美艷絕倫。【以下部分是某迷妹帶著星星眼寫的,慎入!

他看的次數最多的電影是《泰坦尼克號》。小小年紀就迷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喜歡到不停地給小李寫信,雖然人家一直沒搭理他。他最新的一部電影《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就是以這段經歷為靈感拍的。推特上有人問他喜不喜歡《荒野獵人》,他說不喜歡哈哈哈哈。

因為表達過對傑克吉倫哈爾的喜愛,有次電影節和傑克吉倫哈爾都是評審團一員,記者問他,和喜歡的人一起工作,會不會控制情緒什麼的有點hard。我蘭反問:hard?which part of me?這黃腔開得也太機智了吧我蘭!

還覬覦384,有人對他說:你拍的都是法語電影,384不會說法語啊你就不能找他來拍戲。有人就說:沒事,多蘭的英語也很好,他可以為384寫英語劇本。我蘭說:對。《約翰》就是英語電影了,我蘭和他男神們的合作指日可待。

多蘭常被詬病的一點是他電影與他個人之間過多的相關性,也就是,自戀。對此多蘭曾經回應,「電影有它的訴求沒錯,但導演總是多少會帶入一點自我在裡面。我呢,可能有點冒失,我往裡加了一噸。可能會讓人覺得自戀或自我中心,我無所謂。」我也無所謂。我以為這正是他的電影如此真摯的原因之一。

總之,撞上了多蘭就像撿到寶一樣,喜歡極了。無論是他的電影還是他這個人。

澤維爾多蘭啊,真是美麗。


色彩題材背景樂,靜物音樂慢鏡頭。再配上導演那張臉。絕了。


一些很膚淺的東西吸引了一群很膚淺卻自以為高深的人。


真實。總是從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狂躁的年輕視角,華麗的抒情方式,震撼的mv,音樂與獨白…高潮迭起之處有情緒的表達,因而並不讓人覺得浮誇…論顏是導演圈的妖孽


魁北克省的馬景濤 哈哈哈哈


首先一個我不是學電影的,只是喜歡搞搞!

多蘭的電影一直讓我產生強大的共鳴,我覺得可能像我這種家庭和心理問題比較多的人會感觸多一點。感覺上他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幻想和情緒的表達。他可能在腦子裡的想法就不是那麼的清晰,所以一開始的作品沒那麼優秀,但是慢慢的鍛煉使他學會了如何整理自己的想法。到MOMMY算是想明白了吧,所以就是他的最好的吧。

再說一下我只是喜歡搞搞,不是學電影的。歡迎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章子怡為什麼可以憑藉一代宗師拿八個影后?是因為其他女演員演得太差了嗎?
為什麼《金剛:骷髏島》在中國的票房比《美女與野獸》《金剛狼3》《星球大戰:俠盜一號》等作品更好?
金剛狼3的結局這樣設計有何意義?
為什麼諾蘭這麼多年還是得不到奧斯卡的青睞?
觀影量要達到多少才能去接觸年代久遠的影史經典?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