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水滸傳》中的好漢一面舉大義之旗,另一面又濫殺無辜?如何理解這種行為邏輯及作者想表達的主旨?

如何理解《水滸傳》中的好漢們一面舉大義之旗,另一面又濫殺無辜?如何理解這種行為邏輯及作者想表達的主旨?


因為他們只是山賊草寇,不負責道德。所謂替天行道,好漢們所行的天道是誰欺負了我我就加倍殺回去(血染潯陽江口),看不順眼的就打過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個過程中可能也做了不少好事,也免不了濫殺無辜。當然梁山人多,每個人想法追求都不一樣,但梁山的主流價值觀是快意恩仇不受鳥氣(宋江的招安論另計),而不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謝邀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

先說舉義旗。無論什麼樣的宗教,派別,組織,要號召大家的加入,要實現自己的目的,都是要扯上一面大旗的。xx教,FLG,藏/疆獨,ISIS……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打著正義的大旗,做著反人類的事情。

從這一點來看,梁山扯義旗,那是必然的,跟所作所為沒有什麼關係。豎一面替天行道的旗子就不再打家劫舍了?這是不可能的。梁山眾是匪寇,不是大俠。是打家劫舍,劫富偶爾濟貧的草莽,不是心懷蒼生,一心救濟天下的英雄。

再說殺無辜。其實除去李逵,梁山上真正喜歡亂殺無辜的並不多。大多是有因可循,或者說是作者為了表達某種態度而寫。

比如武松殺張都監全府上下,從書中人物角度分析,那是要復仇殺紅了眼;從作者角度分析,那是要表達這種俠以武犯禁,快意恩仇的態度。其他的如林沖交投名狀,魯達打死鎮關西,石秀殺嫂等等都是類似的意思。另外,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眾人上山之前,梁山聚義之後,已經沒有這種情節出現了。所以這面義旗,其實多少還是有點兒用處的。當然李逵是個例外。

最後說作者想表達的主旨,我不敢揣測作者的想法,只是以自己寫東西的經歷來代入一下。基本上就是借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而關於作者,姑且認為主筆是施耐庵,自身經歷的是元末戰亂,那他筆下的人物,不可避免的會帶有當時人物的印記。

他自己曾效力過張士誠,結果這貨後來投降了元朝,他苦諫不聽,只好隱居寫書。因此一方面,他讚揚這些江湖草莽揭竿而起,希望他們推翻腐朽朝廷;另一方面,他又對農民起義的招安深惡痛絕。綜合起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水滸傳。


謝邀

替天行道的口號,是對梁山的發展經驗的全面總結,也是為適應新任務新形勢而提出的新要求,本質上與濫殺無辜並不矛盾。

「替天行道」是梁山力量的源泉。梁山組建之初,只有十幾條好漢,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擁有十幾萬人馬的全國第一大山寨組織。能夠戰勝曾經比自己強大的多的敵人,成為祖國黑社會燈塔。雖然也犯過錯誤,有過曲折,但始終經得起風浪,受得住磨難的考驗。所有這一切,就是源於梁山能夠始終代表天罡好漢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地煞好漢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梁山最廣大嘍啰的根本利益。

濫殺無辜不但是部分地煞好漢及梁山嘍啰的合理需求,更是梁山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動。如果禁止濫殺,就無法請取扈三娘、秦明、朱仝、盧俊義等核心成員上山,會給梁山發展造成嚴重滯後。因此,濫殺無辜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替天行道」口號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濫殺無辜的事情基本都是李逵乾的,比如殺小衙內,比如劫法場殺圍觀的老百姓,李逵就是殺沒有反抗力的百姓有能耐。

估計梁山上很多人瞧不起李逵這種貨色,但沒辦法,人家到底是宋江腳下第一條狗,惹不得。


瀉藥。

某兔還說要民主呢,你知道你們區人大代表叫什麼名字嗎?

口號也信,是會過錯年的。


其實這才是天道啊


這是一碼事好么!

替天行道就是殺人,一百多個魔君那是…這跟目連僧放鬼是一個道理…

懂得這一節,再看水滸傳。不然你能看懂才稀罕了…


我看水滸,飽含英雄主義情節,對於樓主的問題也曾想過。第一,濫殺的大部分並非無辜,比如張青孫二娘之類,有著他們自己的規矩,什麼人可以殺什麼人不能殺。規矩是由他們那個時代對一個人好壞的標準所評定,亂世中的某些身份的人並非是我們自己價值觀中那樣的人。但是濫殺無辜的場景是存在的,尤其是李逵,我看到這名字就想起可憐的小衙內,雖然小孩父親是朝官,但是一無過錯,二小衙內畢竟年少,是個可愛的小孩,因此文中也有對李逵這種行為的批評。第二,作為一部傳奇性質的小說,人物的刻畫並非只有好壞。並非每個人做的事情都是對的,也並非每一件都是義舉。比如梁山眾人聯合陷害盧俊義,搞得人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第三…在我眼中,水滸人物要分層次看,有一些是真正好漢,有一些則是陰謀家,因此水滸並非純熱血小說,也不能將所有好漢混為一談


水滸不是歷史。你可能應該看金聖嘆評點的水滸。


任何起義都會有犧牲品,自古以來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是給新朝代


推薦閱讀:

水滸傳裡面,武松的玉環步,鴛鴦腿到底是什麼樣的腿法?
穆弘憑啥能進三十六天罡?
為什麼武松在張青處得了行者服裝後就一直當自己是行者了?
水滸傳經典的故事有哪些?
公孫勝在梁山排名靠前(第四把交椅)的主要原因?

TAG:水滸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