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來看,併購時進行的「兼并套利」是否還有市場?國內外有專門做這方面的團隊嗎?
併購時的風險套利一般指公告後買入股票,一直持有至交易正式完成。
之前比較出名的估計是 LTCM 了,但是後來崩盤了,不知道現在的市場上這樣的基金還有嗎?這種交易策略是否還可行?都有哪些難點?
您是在問「併購重組」嗎?我不是很確定。先按照併購重組來回答吧。
當市場發布公告後,我們可以認為交易雙方的股票的價格已經隱含了市場對於最後合併成功的一個概率。
當前價格 = 合併成功的概率 × 合併成功的價格 + (1 - 合併成功的概率)×合併失敗的價格
做分析員,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據自己的分析/調查/消息/判斷得出自己的對於成功概率的判斷,從而推導出一個目標價格。根據目標價格和當前價格的差異來決定自己買入還是賣出。(補充一點:這個策略還要考慮法律風險,就是監管部門會不會最後批准這個合併交易,所以這個組一般還會聘請法律專業人士。)
這個策略不是很Quant,應該更多是著眼於分析/判斷/消息。
有時候,我們看到Event Driven策略,其實就是併購重組。
併購重組應該一直都有人在做吧,但是我也不知道盤子到底有多大。希望大家教導。
BTW,LTCM做併購嗎?恕我淺薄,記憶中好像他們並不在這個領域吧。
有人做,而且很多。merger arbitrage附屬於event driven策略,有的還劃歸在risk arbitrage裡面。event driven還包括special situation的種種子策略,比如spin-off、distressed等。
比較著名的有paulson co。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信用基金,但之前他近10年的投資生涯是在併購套利,而且做得很不錯,因為他是貝爾斯登併購部門出身。
還有很多multistrategy基金也會涉及到併購套利,因為這種策略普遍風險較小,收益一般。不會太虧,但達到15%以上已經是極難。
策略執行主要根據交易性質,為股票、現金或者混合型交易,採取不同的策略。後來還有領子收購等。比如純現金收購就建倉被收購公司。
現在HF參與得比較多,很多股價在發布日當天就已經有巨大漲幅,導致利潤空間被擠壓殆盡。但隨著併購的進行,股價還是會有很大波動,可以有建倉空間。而且每年數千併購案,小於5%的失敗率,不會沒有機會的。當然會有人做,這算是風險套利的一種,風險套利模式一直以來都有人用。LTCM不做這個的,它的策略是不同債券間的信用利差套利。
合併套利,一般而言是A公司以其自身證券+一攬子其他補償換取B公司證券,那麼理論上兩者的對價應該是相等的,這就是套利的基礎。
風險包括:
1、合併方案未能通過,不通過的原因的可能性太多了。2、價差太小,或者流動性太差。3、法律上,獲取的信息是否合法
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卡拉曼的相關演講和書籍,他的公司的一大策略就是公司分拆、清算和風險套利,不過真心不建議個人投資者關注,畢竟裡面的東西太多太複雜。印象中好像澤熙資本做這塊LTCM沒有這樣的策略 你可能是把收斂策略記成這個了
不建議做,併購套利的政策風險一般人摸不準的。這得有一級市場專業人士的背景才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