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里的字古音今音不同,那麼用普通話讀詩,基本都是錯的,還有什麼意義?


用普通話讀詩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聽得懂,這也是普通話的意義。

理論上說(僅僅是理論上),最好的辦法是用當朝音讀,但是這存在幾個很大的問題:

1.完全擬出古音是不可能的。聲母、韻母和調類可以擬,但調值是擬不了的,因為古代沒有錄音機,你沒法知道唐朝人說話是怎麼個調值。

2.代價太大。拿中古音說,我是訓詁學博士,音韻學從本科學到博士期間,我至今沒法完整地不帶差錯地讀出中古音聲母韻母的各種擬音,上古音就更不用說了,如果不是語音學相關專業的人,難度是很大的,那麼我們普通人就不讀唐詩了?

所以,用古音讀唐詩是完全不現實的一件事,我們雖然犧牲了這點代價,但是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理解唐詩里的句子,這就夠了。

也有人說,某些方言不是號稱全部能押韻嗎?為什麼不用那種方言讀?

對這種言論只有四個字:別挨罵了。

沒有任何一種方言是完整保留中古哪怕是近古的全部語音,語言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不同區域交流越多,變化越快,民國時的粵語和乾隆時的粵語百分之百是不一樣的,普通話和方言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誰保留得多誰保留得少沒有爭論的意義,五十步笑百步。

很多廣東人號稱用粵語全部唐詩都能押韻,我就不挑什麼高大上的唐詩了,你用粵語讀一遍《鋤禾》試試。

本人才疏學淺,有錯誤希望指正,但是要反駁我的話最好有點音韻學基礎吧,我不想重複在微博跟人爭論普通話讀《靜夜思》押韻不押韻的事了,太丟人了。


用任何方言及域外漢字音讀都是錯的,那還有什麼意義?


秦風用雅音念就是錯的,離騷用雅音念就是錯的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上古職部,中古屋韻)

悠哉悠哉 輾轉反側 (上古職部,中古職韻)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上古之部,中古咍韻)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上古之部,中古之韻)

夏之日 冬之夜(上古魚部,中古麻韻)

百歲之後 歸於其居(上古魚部,中古魚韻)

氓之蚩蚩 抱布貿絲(上古之部,中古之韻)

匪來貿絲 來即我謀 (上古之部,中古尤韻)

女媭之嬋媛兮 申申其詈予 (上古魚部,中古魚韻)

曰鯀婞直以亡身兮 終然殀乎羽之野 (上古魚部,中古麻韻)

高飛兮安翔 乘清氣兮御陰陽 (上古陽部,中古陽韻)

吾與君兮齋速 導帝之兮九坑 (上古陽部,中古庚韻)

(舉平聲以賅上去)

類似的例子好多好多……

唐朝人的發音讀《詩經》《楚辭》乃至曹操詩都已經不押韻了,那麼用唐朝話讀《詩經》《楚辭》,和曹操詩基本都是錯的,還有什麼意義?


文字是沒錯的,見字如晤,依然可以體會到詩詞的美


反對前面某些冷嘲熱諷指桑罵槐的答案。

我先聲明,題主這個問題很好,但我只能試著答答看。

眾所周知,英語是表音文字,用中古英語寫的文章、十四行詩就很讓現在的英國人頭疼,比如莎翁的作品,用上古英語寫的就更沒幾個人能讀懂了,這不利於古典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而漢語是表意文字,雖然讀不準,但並不妨礙現代人理解它。

其實,即便你用現代漢語來朗誦古詩詞,也很有「節奏感」,也很朗朗上口。如果讀古詩詞,先要學會中古甚至上古漢語,那麼你們絕不會在中小學課本里見到它,甚至在大學中文系課本里也看不到,甚至在建國後某個時期以破四舊反封建之名銷毀禁刊了。


都翻譯過來的,讀音和以往完全不同,你說意義何在?同樣的,普希金們的詩翻譯過來讀音也完全不同,你說意義何在?


怎麼叫基本都是錯的呢,大部分情況下還是押韻的,詩經楚辭不能押的情況可能較多,從唐詩開始大部分韻文現在讀起來仍然是押韻的。因為語音的演變一定是類的演變,就韻來說,一個韻部一定是整體一類都發生變化,或者依不同條件分化成幾個小類,所以雖然這一類的讀音可能完全改變了,但是這個韻部里的字仍然是押韻的。

至於有什麼意義,那就是能夠知道語音變化的系統性,以及通過類的對應來推溯演變的過程,不知道這在題主看來有意義不?


那不然怎麼辦呢?

桃之OO,XX其華?


古詩的精髓不在於發音,在於意境和情感的表達。就像蘋果,不管叫綠果紅果還是叫apple,都不影響它的核心。


古詩裡面有個押韻和平仄聲,平仄聲的影響較小,押韻的韻腳如果不一致,就會怪怪的,不過按照普通話來說,大多數的押韻還是符合的,小部分的可以適當改改,比如(xie)可以讀成(qia)。


推薦閱讀:

請問有什麼較好的詩評書籍和古詩詞賞析的書籍?
「遠上寒山石徑斜」中「斜」字應讀作「xié」還是「xiá」?
女生說: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有什麼含義?
怎麼理解軍持的沙塞子?
古詩詞解讀的書有哪些好的可以推薦?

TAG:文學 | 漢語 | 詩詞 | 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