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林、上海譯文等國內著名引進海外文學的出版社如今對譯者的要求是否下降很多?為什麼?


我想強調一下,改革開放後對文化知識的尊重嚴重不足,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民國時期魯迅的稿費之高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所以他才能衣食無憂的躲進租界暢意恣肆的筆下論戰。而我們熟知的翻譯家傅雷僅憑著翻譯法語文學著作的版稅,就足以使家道小康,甚至僱傭僕婦。德語翻譯錢春綺五六十年代棄醫從文,稿費也是養家糊口毫無問題。而現在,呵呵,皓首窮經的翻譯填飽肚皮都成問題啊。所以翻譯作品的質量自然可以想像。


--

排名第一的@朱宗潛 先生的答案,舉例有誤。

首先。魯迅的雜文稿費很高,所以他生活水平高。而且,魯迅非但不靠翻譯為生,譯作也不算很多。

其次,傅雷本來就是大地主家庭出身。事實上,傅雷為了支持自己的翻譯事業(沒有錢養家),賣了好幾塊地。

翻譯在民國一樣是苦逼事業。郁達夫在《春風沉醉的夜晚》里寫得很清楚。

說起為翻譯而死的文學家,首先我想起了朱生豪譯莎劇,躲在江南小樓里,默默翻譯,可惜英年早逝。

另外我想到了畢生奉獻於莎士比亞的梁實秋,他老人家說過,當初中基會安排人翻譯莎翁全集,徐志摩、聞一多、葉公超和陳西瀅都退出了,最後只剩下他,還是靠著老父鞭策、夫人內助,才硬啃下來的。

記得王實味嗎?他譯了一本書,窮困之下寄了給胡適,希望能換點稿費。胡適很遺憾地告訴他,這本書不在中基會的出版計劃內,原稿退回。(以胡適為人,若知道王實味窘困,本會施以援手)後來,王實味去了延安,後來。。。

所以,我覺得,老派翻譯家真的是愛著這個事業,金錢之利於他們反而不足道了。

2013-09-01

————————————————————————————————————

2013-10-24更新:

今天看了篇報道,特來給@朱宗潛提供例子了。但這個例子不包括民國時期,僅提到了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

如下:

B:現在翻譯家的稿費是不是比不上以前?

Z:那差得太多了!我現在翻《第二性》是千字 60 元,50 年代時翻譯一部《青年近衛軍》就能買一座四合院,80 年代一篇中篇小說的翻譯稿費也能頂 7 個月工資!現在是最低了。我們這些搞翻譯的,都只能全憑自己的興趣和熱情了。許多以翻譯為生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數量,也常常忽略質量,可能這也是現在翻譯質量下降的原因吧!

——外灘畫報--文化--人物--鄭克魯:50年代譯一部書就能買座四合院


對譯者的要求確實下降了,至於是不是很多,那要看現在的譯者和老一輩譯者的水平究竟相差多少。如果相差很多,那下降要求就是形式所趨,不僅僅是商業利益驅使那麼簡單了。另外,我也不知道提問者說的找在校大學生翻譯的出版社,是不是就指譯林和譯文。我不能說他們沒有,但我想應該不是他們的主流,因為這兩家深具傳統的出版社,是很珍惜自己的羽毛的。

我曾經在譯文出版社工作過幾年,和譯林的前社長章祖德老師也有所結交,所以我可以分享一些關於譯文和譯林的編輯都在苦惱的譯者問題的討論內容。作為國內頂尖的外國文學出版社,這兩家出版社對於譯者的要求會盡量嚴格,所謂盡量嚴格,眾所周知,目前譯者,尤其是文學譯者青黃不接,所以在願意翻譯文學和社科作品的譯者中,他們都盡量嚴格挑選。對這些出版社的大部分編輯而言,有時候爭取譯者甚至比爭取版權還辛苦。

確實有請學生來譯的情況,但這是根據出版物情況和編輯個人選擇來看的。據我所知,在文學和社科類圖書上,即使是找在讀學生來翻譯,一般而言這些學生是經過挑選的。他們至少有足夠高的學歷和專業知識,然後由靠得住的成熟譯者推薦,並且都要經過試譯。還有一個辦法是買台灣版的翻譯,然後改成大陸讀者的閱讀習慣。這是備選方案,除非特別情況,一般這兩個社還是傾向於自己尋找譯者。不過這種方法被廣泛用於另外一些出版社和公司,他們沒有足夠好的譯者資源,又想要趕時間出快書。

缺乏年輕譯者的問題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項,一如前面的朋友提過的,就是翻譯稿費太低。我已經離開出版社一段時間了,但可以說說2009或者2010年的文學翻譯稿費。一般的譯者大概在50~70/千字,只有很好的譯者,老翻譯家之類才能拿到100+的翻譯費。和商翻相比,文學或者社科類的翻譯,常常是收入極低又異常困難。所以很難找到合格的譯者。很多譯者,都是因為喜歡而投身進這個領域,做著入不敷出的貢獻。所以將來請大家對這些好出版社,比如譯林,譯文等出版社的譯者要多寬容。

而翻譯稿費低的原因也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項,是中國的書價太低,出版社的利潤低得驚人。這其中關涉的東西太多,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而且也有跑題嫌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因為出版社的利潤低,控制成本是必須的,所以這麼多年來,翻譯費的標準都很難上漲。或許有人要罵說現在書價那麼高,居然還說低,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我也不想在這裡討論。

希望能幫到提問者。


有一個朋友當年在譯林出版社干過,月薪3k。這點錢在南京差點沒餓死。你還指望他們能搞出多好的作品。現在沒有朱生豪這樣死腦筋的譯者。

有一個同學博士期間兼職翻譯過一些文學書,算是我看到過的新近譯作中的頂級水平了。剛工作的時候太缺錢,本人也做過兼職翻譯,120塊一千字。我沒聽說誰靠翻譯書吃飯的,特別是人文的書,對語言要求高,還沒幾個錢。


沒人買書。出版社沒錢雇翻譯。翻譯不掙錢沒人願意干,願意乾的都是水平不高的人,導致翻譯質量下降。翻譯質量下降進一步導致沒人買。

沒辦法,讀原文吧。


如果情況屬實,那麼並非出版社沒有錢,而是為了省錢,同時為了加快出書速度。根本上就是利益驅動。

我們並非排斥翻譯公司這種形式,而是排斥因此造成的譯文質量低下。由於譯文質量下降對出版社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那麼這種行為就得不償失了。


這個朋友說過的,大部分的小語種的翻譯都不怎麼樣。主要是因為,翻譯不算科研成果,所以教授們都不想浪費時間做這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研究生本科生用它來賺賺外快,質量自然一般了


借地吐槽。譯林出版社對非經典類的海外文學簡直就是瞎搞,完全是金山快譯+人工整理的作品,譯名前後不統一,別說翻譯腔了,簡直就是機器腔。


「少壯不努力,老大做翻譯」。千字幾十塊,那點翻譯費要餓死人的。暢銷書出版日程安排緊,恨不得隔天出譯本。能做而又肯做翻譯的人太少了。無論是哪家社出的新譯本,要細細對著原文讀,毛病多了去了——翻譯腔算輕的。舉例:1)Modern Jeffersonians, like
Reagan and George W. Bush, have campaigned on spending cuts, only
to expand government while in office
.

現代的傑弗遜一派,如里根與喬治·W·布希,在任期間,都曾主張削減開支,意在擴張政府的範圍。——這個算錯的離譜了。2)As I jump out of the plane, I wonder, "What am I doing here?" The blast of air blows me backward like a leaf in the autumn wind.

當我跳下飛機的一剎那,我在想:我在這裡做什麼?下降時氣流向相反方向強烈衝擊著,我就像秋風中飄來盪去的一枚落葉。——這個算是連原文都沒看懂,瞎攢的譯文。


譯林和譯文不清楚是否有讓學生來譯的情況,不過外研社的經典重譯還有中信的書確實是學生翻譯的~

做筆譯是件很苦逼的事,@江南刀客 所說的千字100+的情況對於學生譯員而言已經算是高價了,通常千字不過百的。而在筆譯方面比較知名的譯者的報價通常則是千字二百左右,專業性極強的譯者有千字三四百的。所以選擇學生譯者確實是可以為出版社省錢的~而翻譯專業的學生,尤其是MTI(翻譯碩士)專業的學生,為了滿足翻譯量的要求自然也會找一些這樣的翻譯機會,以圖順利畢業。


一般來說,(同流)譯者的中文水平肯定不如作家,所以翻譯作品嘛,將就吧。有空了你到這裡買幾本莫大師的書讀讀。你釘釘哭不出來笑不出來也屁不出來。

知道朱生豪開翻時多大么?

窗邊的小豆豆》譯者翻譯時就是個在校生

但額也有對翻譯書最討厭的事,最最最最討厭的,就是弄一堆人翻譯一本書。

這個腦殘習慣,譯林就喜歡。

別的基本上只要能順著讀下來,都能接受。


很普遍的,出稿快,成本低,都形成一個產業鏈了。真正重視譯者翻譯水平和質量的在現在的出版屆很少


推薦閱讀:

要翻譯漫威相關的作品,需要對漫威了解到什麼程度?
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翻譯專業(本地化方向)是一個怎樣的專業?
有道人工翻譯水準怎麼樣?
同聲傳譯樊宇是誰?他在博客中對自己的宣傳可信嗎?
好的譯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TAG:翻譯 | 出版社 | 上海譯文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