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調整未竟,但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重回政策刺激的老路是否有效?政策刺激的方式對您所在的行業有過哪些影響,未來還會有用嗎?


刺激政策有兩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實際上,中國政府這兩個政策在未來短期會協同進行,但是進行是被形勢所迫,所以自主選擇的餘地小。

先說題外話。華爾街日報最近做了一個估計:境內外資金流動在從去年9月到今年9月有2000億到3000億美元。中國同期的凈出口額是1600多億美元,可見資本凈流出金額之多。這說明有大量的資金是通過資本賬戶,而不是經常賬戶流出的。很多人認為這些是國際熱錢流出中國,我不認同此觀點。中國境內有多少『國際遊資』?絕大多數合法海外投資是以QFII的形勢進入中國的,而QFII總額不過800億美元,實際在國內的投資額差不多300億美元而已。雖然中國相當多的地下錢莊從事國際洗錢活動,但這些活動在境內的不多,而且這些錢的流動速度一直很快--夜長夢多此之謂也。再說了,國際遊資來中國幹什麼呢?如果是為了賭人民幣升值,美國大選在即,現在正是買入人民幣的時機;如果是攻擊中國銀行系統,敢挑戰央行3萬多億外儲的投機客,眼力恐怕比唐吉坷德還不如。可見現在大量外流的資金,來源地就是中國。中國政府換屆在即,國內經濟形勢充滿不確定性,外國資產又普遍便宜,中國的富人加速向海外資產轉移而已。這個趨勢從08年就存在,未來恐怕還會繼續加速。

題外話說完了。講資金外流的原因是,央行之前為了控制結匯制帶來的通脹,將存准率定在了全球罕見的高位上(20%和16.5%)。現在通脹不高(9月份官方數據1.9%),資金又在外流,所以存准率一定下調。

另一方面,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是外儲,負債就是為了結匯而支付給商業銀行的人民幣。美國大選,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小。美國進行QE3,美元貶值的可能也很大。如果歐洲形勢,尤其是西班牙形勢轉好的話,可以預計人民幣對美元還得升(這時外資是在向國內流動的,但是比不上國內資金外流的速度)。這就會給央行帶來資不抵債的壓力,迫使央行印錢。

所以貨幣政策肯定是寬鬆的,但是寬鬆的時間點更多要根據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變動來決定,而不是在刺激經濟在最佳時點。

財政擴張已經在進行了,那就是地方債試點。根據很多金融機構的估計,中國的三級政府債務佔GDP的總值要達到70%到160%。這個比例對美國日本英國等擁有公開金融市場的國家問題不大,但是中國的國債發行能力有限,所以中央政府恐怕不會發債。由於去年的信託信用危機,地方除了發債外其他融資平台一直受到嚴格控制。所以,地方債平台是財政政策的主要出口。地方債將會吸收貨幣政策釋放的流動性,所以貨幣政策理論上可以為實體經濟帶來的刺激會相當程度上轉移到充足地方財政來。

我認為這就是未來短期的刺激方案。至於刺激效果--地方政府的效率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相當比例的資金需要分配給之前開工還沒有完成的基建項目--很難說對經濟結構調整能帶來什麼積極效果。

經濟結構調整的死結和貨幣政策實效的原因都是銀行系統失靈,解決的出路也必定需要涉及到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又涉及到資本賬戶開放,這又會進一步加快資金外流的速度,使得貨幣政策失效。

可惜,這是『毅種循環』。


假定「政策刺激」指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組成的常規經濟刺激手段;衡量這些手段是否有用的標準是「經濟增長(GDP增長)」。那麼對於經濟整體來說,所謂「政策刺激」可以收到短期效果,也就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放的長遠一點看一看「經濟增長」的背後目的,我們就會發現,財政、貨幣政策等常規的「政策刺激」手段,效果其實已經十分有限。

「經濟增長」的目的,不外乎積累資本,提高生活水平,促進充分就業三大塊。

從積累資本的角度講,中國有著極高的儲蓄率,有著規模龐大外匯儲備,有著強悍的奢侈品消費能力。資本並不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最為稀缺的東西。但是現有的資本渠道並不能很有效地將資本配置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把資本比喻成血液,現在的中國面臨的問題是血壓很高,90多萬億M2飄在外面,但是毛細血管卻嚴重栓塞,資本到不了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這些吸納就業多的生產領域,反而淤在銀行和國有企業。這個時候再使用貨幣政策投放貨幣,也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進一步增高血壓,加劇通脹,尤其是增加房價上行的壓力。

從提高生活水平這個角度講,生活水平與兩個因素最直接相關: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物價水平。但是經濟增長,只能直接增加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卻不一定增加。這裡的問題非常簡單也非常直接:房價。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雖然已經過半,但是由於戶籍制度和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問題,進城定居的數億」進城務工人員「很難將他們在農村所有的資產變現。同時房價高企,帶動租賃價格也高企,使得這部分人群的可支配收入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這對於提高生活水平並無幫助。這個人群數量很大,面臨的問題最為嚴重,同時城鎮居民也是面臨相似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刺激政策帶來的收入增長,甚至不足以彌補同樣由刺激政策帶來的通脹和房價上漲。不解決這個問題,刺激只能帶來可支配收入的惡化,擠壓消費,損害經濟增長。

從促進就業的角度講:中國吸納就業最多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就是東南沿海最多的出口型製造業。這部分製造業的市場,基本上完全取決於歐美的需求,中國單方面的刺激效果十分有限。而國內的消費能力,上面已經說過,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轉化為國內需求同樣面臨諸多困難。出口補貼,退稅等財政政策受制於WTO的規則又是麻煩多多。另一個吸納就業很多的服務業,又面臨著城市的生活成本高企,大多地區還是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最為要命的是,服務業是以小微民營企業為主體常規的刺激政策很難有效地達到。唯一對政策刺激效果立竿見影的市場就是房地產,可是這個悲催的傢伙又被房價問題死死纏住不得脫身。所以總的來說,這個就業問題雖然大家有意無意的避而不談,但是真正政策刺激的效果也都是心裡有數。

當然,上面是說在現有的經濟結構和制度框架下,單純的政府投資,降息降准等常規的刺激政策效果有限。但是諸如」營改增「等制度性改革的政策應該還是會有顯著的效果。所以回答樓主第一個問題:重回」傳統的單純擴張性財政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刺激老路,只會收到GDP增長得假象,對於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充分就業沒有太大意義。

至於第二個問題……08年以來的瘋狂經濟政策對於金融行業的悲催影響大家都看在眼裡……我就不倒苦水了


1,內需刺激不起來——已經把小家電補貼當做政策掏出來用了。

2,外貿鼓勵不上去——無論出台再多的政策,國外的經濟狀況擺著呢。

3,增加投資——這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幾種選擇中最不壞的一種。當然,這是回到了老路上去,作用就是給結構調整爭取時間。好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很長,還能夠給點機會。但是,如果不從體制上下手,這條路也遲早是條絕路。

4,題外話——連李克強都反覆強調城鎮化的潛力。城鎮化是什麼?房地產要佔多大的分量?不言而喻呀。


「To a man with a hammer, every problem looks like a nail.」 「對一個使鎚子的人來講,所有的問題都是釘子。」芒格老先生的名言。中國的問題不是政策刺激的問題,是資源分配的問題。但分中央資源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各級政府官員還有政府本身發家致富的傳統老路子,幾乎就是體制的本能,有效了才奇怪。


中國gdp都是假的,叫獸就是那麼講 僱人挖個坑 再僱人填上就是2份gdp, 這就要印2份錢,實際上什麼也沒增加,如果這兩份錢都被普通老百姓拿走那也是好事,但實際呢,挖坑 填坑中,2份錢被富裕階級壟斷掉9成,也就是說多印的錢又被有錢人多拿走了,最後物質沒增加,但是有錢人通過貨幣佔有的原有社會商品權力變大,窮人更窮。 凱恩斯主義是個禍害。經濟必須要有波峰和波谷,社會生產力沒有提高,新的資源沒有出現,經濟就不可能一直上升,任何阻擋經濟規律的行為都是讓經濟曲線變得更陡峭。


拋開政治和個人家族利益。

做點正經事吧。

稍微放棄一點國企的利益。這是滿足人民利益的事情。

把服務做好。知識產權,教育,保障。

別再用房地產給自己挖坑了。

國企是一種壟斷賺錢,但是沒有技術深度和創新熱情的企業模式。

房地產能換來類似三星,現代這樣的企業么?在國際市場上大企業低下的技術和設計能力,以及小團隊和個人微弱的抗風險能力,產業結構轉向何處?


要真想刺激消費應該改革稅制,降低增值稅營業稅,把個人所得稅齊征點提高到10000元!可笑的是沒有正規的稅法稅收的決定權不在人大而是財政局稅務局


刺激經濟發展是肯定的,也是應該合理的;但這個需要真正懂行的人來搞。上界政府四萬億出台,就擬定了十大行業,幾個月後宣布,十大行業里的八大行業產能過剩;投進去的錢幾乎就是白花了。和美國相比,美國的寬鬆政策產生了效果是因為只刺激了金融業。沒有救其他的,所以現在看美國經濟有所抬頭。


1:打破國有企業壟斷2:促進中小企業發展3收入分配要改革,一定要改革,不改革,其他的一切無從談起。


推薦閱讀:

東莞市內巨型鎮長安 虎門撤鎮為市後會有什麼變化 對今後發展有何影響? ?
國內哪些人可以稱得上經濟學家?
國內銀行會進行反向壓力測試嗎?
中國在2020年之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嗎
無差異曲線有可能相交嗎?

TAG:經濟 | 中國經濟 | 行業分析 | 宏觀調控 | 從你身邊理解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