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主義

托爾斯泰主義是托爾斯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觀的代名詞。在托爾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對現實的無情批判以外,還熱切引導大家「道德自我完善」、悔罪、拯救靈魂、禁欲主義、「勿以暴力抗惡」等觀點,宣揚一種屬於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思想,人們稱之為「托爾斯泰主義」。

1. 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俄羅斯,其世界觀所倡導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道主義,而是基督教人道主義,神人性和上帝的內在性。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寫道:「一個是精神的人,他為自己所尋求的僅僅是對別人也是幸福的那種幸福;另一個是獸性的人,他所尋求的僅僅是他自己的幸福,為此不惜犧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

在托爾斯泰看來,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拋棄利己主義,投身到利他主義中來。一個人,如果僅僅為自己而活,為了自己而不惜犧牲其它人幸福的權利,那就是一個不道德的人,還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義就是在於為了他人犧牲自己。

如果想做一個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經受很多考驗,因為在人心中那個獸性的人會不斷站出來試圖掩蓋每個人溫良的本質,誘惑人要及時享樂。所以,當我們認識到自己內心的這種二重性,就不得不經常要進行道德的自我完善。

2. 不以暴力抗惡

這裡或許可以看作利他主義的另一個表現: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

看起來,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似乎比利他主義降低一個級別,其實這一點恰恰更難以達到,這不僅表明,我們不能犧牲他人的幸福,甚至還表明,我們不能以某種崇高的理由為前提,以犧牲自我為前提,以未來的天國降臨為前提而犧牲他人的幸福。托爾斯泰在他的《復活》中反覆強調:「要克服使人們飽受苦難的駭人聽聞的罪惡,唯一可靠的辦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總是有罪的,因此既不應該懲罰別人,也無法糾正別人。」「腐化墮落的人想去糾正腐化墮落的人,並想用生硬的方法達到目的,結果是缺錢而貪財的人就以這種武力懲罰人和糾正人作為職業,自己卻極度腐化墮落,同時又不斷腐蝕受盡折磨的人。」「要永遠饒恕一切人,要無數次地饒恕人,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無罪的人,可以懲罰或者糾正別人」。

3. 博愛

博愛是基督教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托爾斯泰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復活》中,「博愛」幾乎可以同「寬恕」等同,因為博愛的最大障礙就是人們不能對傷害過自己的人寬恕。一個人如果不能寬恕別人,人的內心就很容易被「恨」的感情所佔據,惡是世界無法和諧、無法共生的根源,恨也一樣,而恨往往是因為人們遭受了惡的摧殘而造成的。托爾斯泰認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過懲罰和報復別人來消滅惡從而尋求自己的安寧,人人都沒有這個權力。但是憤恨佔據的人的內心而無法使其平靜,那麼獲得安寧的另一個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寬恕」。一旦寬恕別人,人就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來面對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如果是打算讀托爾斯泰的文學作品,就先把傳記扔掉。

看傳記肯定有用。站在上帝視角去指責每個作家的軟弱,再爽不過了,那可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對於理解托爾斯泰有用嗎,沒用。

托爾斯泰是人。他在作品裡一筆一畫寫自己的思考,就是因為他不是神,他愚蠢,他軟弱,從作品裡可以看到托爾斯泰的掙扎。他沒有辦法超脫那個時代來理解世界,他後來放棄寫作開始為農民寫童話,他吃多了?如果托爾斯泰就是個貴族老爺,那《安娜》裡面的列文怎麼寫出來的。托爾斯泰寫戀愛的心態,寫青年們的歡樂,寫對死亡的恐懼,寫得好極了。大部分答案都不知道在扯些什麼。

斯拉夫史基本上沒什麼幫助,了解基輔羅斯的歷史對了解生活在沙俄的托爾斯泰有什麼幫助。

讀傳記的話要慎重,傳記作家負責寫實不負責呈現內心世界,好多東西講不清。像高爾基夾私貨我就不誇了…

托爾斯泰主義是對托爾斯泰構想的概括,未必符合托爾斯泰思想的動態發展,但有參考價值。

寬度和深度這種修辭沒啥價值。為啥深為啥寬,托爾斯泰也不是只有《戰爭與和平》。

建議要讀托爾斯泰去讀作品,長篇看不了,《伊凡伊里奇之死》/《兩個驃騎兵》/《哈吉 穆拉特》,都不長。讀書筆記參考納博科夫/卡爾維諾/帕慕克/布魯姆。想讀長篇,《安娜 卡列尼娜》要讀。

希望有幫助。


列夫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俄羅斯的深度。

我覺的看看斯拉夫史可能有幫助。


能夠真正體現他內心世界的,不是幾個著名的大部頭作品,而是三個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謝爾蓋神父,克魯采奏鳴曲,一個怕死,懷疑,並虛偽的道德教士。


他說什麼,你信什麼,別多動腦子。這樣就能理解托爾斯泰。


《知識分子》這本書說托爾斯泰對任何活生生的人都沒有任何感情,托爾斯泰自我吹噓為上帝的兄長,問題是上帝如果愚蠢到讀他的書,根本沒有資格做萬能的上帝


最近讀完《安娜·卡列尼娜》,覺得托爾斯泰太偉大了,忍不住寫了書評……一個人為什麼可以寫出這麼牛逼的作品,從作品囊括的廣度和深度來說都是無可挑剔的天才級作品……而且……好想和列文談戀愛啊……

在我這個18歲年紀,在只讀了一遍《安娜·卡列尼娜》的情況下去評價(或者探討)列夫·托爾斯泰這個世界級的大文豪是多麼魯莽的行為。可我還是忍不住這樣做,我已經被這位天才的才氣深深折服。就在此刻,我還沒有完全疏通這個敘述線很長的故事,還沒有完全讀懂這部囊括人性、倫理、政治、哲學、宗教種種探索的名著所講出的種種真知灼見,甚至,我用盡了所有的腦細胞,調出了我所有的邏輯思維能力但依然不能理解他對人生意義的種種看法。但我依然能感受到,這位已經逝去了近兩個世紀之久的巨人,依然活在我心中,而且必然伴隨著我的一生充滿生機的活著。就像余華所說「我們總能從經典作品中讀到自己的感受,好比在別人的鏡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

這無疑是一部皇皇巨著。整部書沿著兩條線索同時進行,即安娜·卡列尼娜和列問·康斯坦京的愛情生活。這是一部囊括萬物的作品,既有奢靡的上流生活,又有清新的鄉間風情和底層人民的悲慘人生。托爾斯泰在這部作品當中並沒有把過多的筆墨運用於底層大眾的悲慘生活,他更多的是探究上層社會與中產階級之中的倫理道德和人性善惡。處於時代變革夾縫中的俄國,面對農奴制改革、西方文化的衝擊、新舊倫理觀的更迭、社會制度的重大轉型等等問題時表現出的迷惘與困惑都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體現。更加精妙的是,托翁以安娜·卡列尼娜的感情線作為線索,串聯起對社會和人性等等問題的思考。安娜的悲劇固然是她自作自受的結果,但是上流社會對他的鄙視,身邊朋友對他的背叛,身邊之人的幸福生活都深深刺激了安娜,這些所有共同造就了安娜的悲劇。托翁將深刻的問題探討融入進緊密的情節變換之中,使這樣一部深邃的小說的可讀性大大增強。

作者利用婚姻倫理問題的探討作為整部書的線索,可以說,沒有對這個問題的深入探究,就不會有這樣一部小說。安娜和伏倫斯基伯爵一見鍾情最終墜入愛河,安娜為了純粹的愛情生活拋棄了沒有絲毫人情味的丈夫卡列寧,又因為卡列寧的緣故被迫拋棄了兒子謝廖沙。最初托翁在寫這部書的時候其實只是想寫一個放蕩的女人拋棄家庭最後卧軌自殺的故事,結果托翁在深入描寫安娜的時候發現人是沒有辦法給安娜判罪的。安娜雖然放蕩自私,但是她做出這一切的原因只是她想追求純粹的愛情。上層社會這樣放蕩的人太多,只是沒有一個人敢於挑戰倫理。安娜和她們相比反而更加高尚——淫婦選擇在倫理道德的外衣下偷情,而安娜選擇為愛情和自由扒下道德的遮羞布。這也是為什麼托爾斯泰在整部書的扉頁寫下「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的原因。身上披有原罪的人是沒有辦法評判安娜的是非對錯的,只有上帝,才能審判這樁有關愛情、有關人性、有關倫理的案子。

一部世界級的不朽名著不單是人性的,更是社會性的。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對於社會問題的探索同樣精彩。托翁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俄國上層人民的生活情況,同時,借上層人民之口講述了處於大變革時代的俄國劇烈變化。無論是政客對種種條文的制定和簽署,還是哲學家對社會現狀作學術上的探索,其實都是托爾斯泰對這一現象的思考,其中的困惑也是托翁的困惑,其中的糾結也是托翁的糾結。我並沒有研究過19世紀俄國現狀,因此無法評價托翁在書中提出的一套拯救社會的解救方案是對是錯。但是,我能夠感受到,在時代的夾縫之中,托翁試著用自己純潔的內心去拯救那個複雜的俄國,顯得那麼無奈和力不從心。

我相信,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必然是一位出色的哲學家。無論是文學,還是音樂,繪畫……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離不開對生命究極的探索。藝術創作的過程,其實就是架構世界觀的過程,因此,藝術的創作不可避免的觸動對哲學和宗教的探索。托翁對於哲學和宗教的描述是那麼精準而又深刻,是我深信這種入木三分的刻畫不僅需要後天的努力,更加需要的是一種天生的對文字的生命的敏感,這種敏感就是天賦的表現,例如:「要是善有原因,它就不是善;要是善有結果——獎賞,它也不是善。因此善是超越因果關係的。」這種對於善良的精準表述,邏輯清晰,寓意深刻。在整部書的最後一章,托爾斯泰藉助列文之口,完整地進行了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究,最終,托翁回歸了真善美的主題——人生的意義在於善,生活的意義在與愛人,這也就為書本身注入了生命和靈魂。更加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托爾斯泰留給我們的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你為什麼要活在這個世界上?誠然,托爾斯泰給了我們他的答案——信仰上帝,信仰善可這只是成千上萬的答案中的一種,重要的是我們有自己的答案了么?思考哲學問題對我們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們終究有一天要直面生命。高三時我讀過尼採的著作,越來越覺得人生本身其實本無意義。思考這些問題對我來說為時過早,當我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達不到思考這些問題的水準時,我開始感到困惑和痛苦,因為覺得人這一生並無意義甚至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因為這個問題自殺,我甚至後悔自己看過哲學著作,它只會讓我覺得無限的糾結和痛苦。(幸好後來一位老者告訴我不必糾結現在你看不透的問題,時間會替你解決一切。)我想這就是共鳴吧,托翁所困惑的也是我所困惑過的。「人究竟是什麼,人生究竟有無意義」這些問題也許本身就沒有答案,珍貴的是,我們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它會真正幫我們看清楚我民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我們。

我們所公認的是,托爾斯泰是一位世界級的大文豪,是這個世界最有神性的人物之一。我們可以從這部作品中看到他高貴的靈魂。對世人的寬恕與同情,對國家的熱愛在當時混亂的時局下顯得那麼不合時宜,但又那麼珍貴。托翁無疑是俄國社會的守望者,他用一種遊離於時代洪流之外的姿態觀察著這社會,對其冷靜地做出分析與評判,同時,他用一顆真摯熱烈的心尋找拯救處於時代更替從而變得日益錯綜複雜的俄國社會的方法,這正是托爾斯泰的悲劇所在——激烈地批評他還如此熱愛的俄國;以守望者的姿態融入時代的滾滾潮流之中。這兩股相反方向的拉力不可避免的撕扯著托爾斯泰,使他活的矛盾而又痛苦,可這又是托爾斯泰偉大的所在。我們可以透過這部作品看到真正的托爾斯泰,他關心社會問題,思考人生究極,呼籲善良、真誠和寬恕。我相信這些托翁擁有這些美德。在我心中他就是這麼一個執拗的老頭,如同安娜一樣真誠,如同列文一樣善良。

我終於知道什麼是閱讀中的感動。青燈之下,一位老人純粹為自己而寫的作品,卻可以折射出這麼多人的生活現狀,那麼這個純粹為自己而活的老人心中究竟裝了多少人?或者托翁潛意識之中就是把無數人當成了他自己?這些問題我們不得而知。真正打動我的不是這個深邃而凄涼的故事,而是這位老人太過柔軟的內心。柔軟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它被上帝放在了托翁的身上。原來,這種宏大的,具有神性的美真的感人至深,引人落淚。


也許舊俄羅斯有「沮喪者」,例如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就有凡事追根的病,據自供:躺在沙發上,嚼巧克力,讀英國小說,便能治好他的沮喪(在年輕時)。或者,清晨走到野地里,看草尖上映著朝陽閃爍的露珠,也能治好他的沮喪(在年邁時)。他坦率,他無畏,他有許許多多話就是緘口不說,沒有寫出來的日記比寫出來的要多得多。這便是我所知的列夫?托爾斯泰。在偉大的人的面前,我們都好像是受騙者。——木心《愛默生家的惡客》


先看《名人傳》再看其作品


推薦閱讀:

明明俄羅斯未經土耳其同意靠近土耳其領空,土耳其做出防禦難道不應該嗎,為什麼網上一邊倒的批評土耳其?
俄羅斯的文學藝術作品在哪些方面被低估?
你們喜歡哪些俄國歌手?
蘇聯是否要為鐵幕兩側的「大分流」負責?
如何看待美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要求FBI公開特朗普與俄政府的聯繫,並表示懷疑FBI局長是俄羅斯間諜?

TAG:閱讀 | 文學 | 俄羅斯 | 列夫·托爾斯泰 | 俄羅斯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