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康熙可以擒殺鰲拜,而漢獻帝卻不能計殺曹操?


謝邀。

首先,康熙並沒有擒殺鰲拜,擒是擒了,但沒有殺,而是囚禁。

個人覺得康熙的成功在於政權合法性。滿清到康熙已歷經三代,雖然鰲拜權傾一時,但也是靠皇權的支持(特別是輔政大臣的身份)。而且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反對的人不在少數,另外皇族也有很大的權力。鰲拜既不能封王,更不可能篡位,以至於他倒台後原先跟著他的人樹倒猢猻散。

曹操就不一樣了,漢獻帝幾乎是「投奔」來的,曹操在朝廷的地位靠的是自己的實力。而且董承等人內無接應(不要說禁軍,近侍很多都是曹操安排的),外無外援(殺了曹操也沒誰會立刻歸附),失敗也不奇怪。即使殺了曹操,他的部下如曹洪、夏侯惇等人也不會聽漢獻帝的,所以註定是一場失敗的政變(有些人說夏侯惇能力一般,戰功一般,為什麼能做到大將軍。其實這就是他的價值——能在京畿附近穩住局勢)。

另外關於鰲拜和曹操有一點很大的不同,鰲拜雖然專權,但沒有跡象表明他有反心(康熙甚至還給他平反了)。而曹操就不好說了(雖然是後來他才說的我做文王)。因為心思不同,因此對皇帝的防備也不同。鰲拜認為康熙是小孩子在玩,要是曹操看到漢獻帝身邊有人走得近,立刻就提防了。所以「類似」的策劃,結果大不相同。

最後說點虛的。漢獻帝的時候,天下有識之士大都認為漢室江山氣數將盡,而康熙的時候,滿清剛剛「統一」天下,正是上升期,人心所向。康熙擒了鰲拜,中央到地方也沒有太大震動,要是漢獻帝抓了或者殺了曹操,幾乎必然是一場動蕩。這也說明兩場「政變」有著根本的不同。

以上。


說的好像董卓的死跟獻帝沒有關係一樣。

說得衣帶詔跟獻帝沒有關係一樣。

就連李郭之亂背後也有朝廷的影子。

問題在於,董卓李郭的亂,擅權是表象。

東漢中央的政治勢力平衡崩潰,地方割據勢力的抬頭才是真正的原因。

曹操董卓都是地方軍閥的代表。漢朝不寄生於他們沒有辦法生存。

回到洛陽,尚書郎以下都要打柴摘野菜,多有餓死於瓦礫之間的。

也就是實際上漢朝在經濟,職權上已經完了。

獻帝的號令從未出過長安城。以獻帝為名義發出的詔書,關東諸侯當手紙。

董卓在遷都長安後,裝模作樣的以朝廷名義發布詔書,要關東軍閥停止互相爭鬥,並且派出名臣持節傳達,結果殺的殺囚的囚。

清朝康熙時候雖然三藩跋扈,但其他地方還是聽朝廷的,雖然中央權臣不少,但總體而言權威來自於朝廷。地方上也算實際國泰民安。

所以誅殺個把鰲拜不是問題。

他能計殺吳三桂么?

吳三桂要是跟多爾袞合體,那才等於個小曹操。


先不說鰲拜沒被殺。。。歷史上挾天子的人不少 爾朱榮牛逼吧 河陰之變 屠盡公室 然後呢?孝庄帝用了樓主的辦法 親自動手 一刀捅死爾朱榮?然後呢 他手底下精兵悍將怎麼辦?你沒轍吧? 老子打破洛陽城連你一塊宰了。


客觀條件不同。

1、康熙少年時期的大清國基本上政治統一、軍事統一。漢獻帝時期的東漢末年是軍閥獨立、擁兵自重。

2、鰲拜沒有名義上和法理上獨立的武裝。曹操擁有名義上和法理上獨立的武裝。

3、康熙周邊的臣子名義上、實質上都是清朝的臣子。漢獻帝周邊的臣子名義上是漢朝的臣子,實質上卻是曹操的家臣。

總結,軍政制度對比。清初順治五年,清廷就將八旗重編,攝政王多爾袞過世之後,順治對八旗就有了絕對的控制權,而且八旗中不再設王爵統領。反觀漢靈帝在位期間,不僅設立了西園八校尉,導致中央軍權相互掣肘,使得中央軍權對地方上的威懾減弱,並且還實行賣官鬻爵,導致中央朝廷對地方軍政的控制力進一步削弱,到了漢獻帝時期,基本上就已經沒有任何實質上的軍政控制權。

不知回答是否滿意,表述不對的地方請指出,謝謝。


要看軍隊領的誰的錢糧

最少也要看看,給軍隊發錢糧的人,幾分向著皇帝,幾分向著某權臣


殺權臣容易,搞政治難。北魏孝庄帝殺了欺凌霸辱自己的權臣爾朱榮,結果怎麼樣?

看不懂?沒關係,換個例子,還是劉協。他已經夥同王允呂布幹掉更牛逼的董卓了呀,結果怎麼樣?

如果你是已經有了豐富的除權奸經驗的漢獻帝,你能怎麼辦?

從歷史看,有一個算一個,虛位元首除權奸的,有好結果的不多,包括張漢卿除楊宇霆。

康熙那個是硬吹出來的。鰲拜與多爾袞對抗,證明他根本不會有多少根基。晚年雖然擅權,但對立面也很強大,根本沒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同時,大玉兒還在,皇權根本沒有旁落,你拿鰲拜作栗子,有意義嗎?


首先,鰲拜怎麼可以和曹操類比?就算是尹霍之事,鰲拜都差他們太遠。鰲拜無非是權貴中最出挑的那個——朝廷山頭多了去了,哪輪到你做曹操

曹操對漢獻帝意義完全不同,首先,洛陽大火後,漢室名存實亡,要說還存了你這一脈,請好好感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起碼還認你這天子,否則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劉協算老幾。所以漢室完全依附於曹操,就等著禪讓——配合得好,未必不失富家翁——老搞什麼衣帶詔的,換了你是曹丕你怎麼搞。

另一頭,玄燁擒拿鰲拜,並不是鹿鼎記粉飾的那麼光明正大,鰲拜跋扈是有,但要說反意——一個黃台吉親兵出身的勛貴,整個榮華都綁在愛新覺羅家,反?反個鎚子

玄燁捉鰲拜,不說兔死狗烹,起碼也是鳥盡弓藏——事後罪名隨便堆,鰲拜黨爭得罪的人多了去了,本就不是好鳥。

所以從出身,能力,環境,大義名分上,玄燁都可以拿下鰲拜,而漢室早亡了


漢獻帝時期軍閥割據、民不聊生,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使天下群雄止步于軍閥階段,不然你看曹丕一稱帝,劉備也跟著稱帝了,所以曹操和漢獻帝是互相依賴的關係,你保住漢家正統,我賜你萬人之上的權力。

而鰲拜說白了不過是個高級家臣,大清朝又是處於太平階段,這些個功高蓋世的武將,最好做到鳥獸盡、走狗烹,他鰲拜死了,倒有利於康熙執掌大權。

最後,曹孟德曾經說過,向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我認為用了總結這題極為貼切,鰲拜就沒有這般能力與條件。


槍杆子里出政權,參見北魏孝庄帝和北周武帝,元子攸手刃權臣爾朱榮,然後秀容川爾朱氏的契胡兵就弒君為天柱復仇,和董卓死後,涼州兵的作為如出一轍,只是一成一敗而已,但無論是成是敗,仲穎之後有孟德,爾朱之後有賀六渾有黑瀨,但大權就是不會回到劉氏和元氏手中,這些權臣都是一個軍事集團的領袖,而皇帝只是他們的吉祥物,一旦皇帝竟然幹掉了他們的老大,他們難免惶惶不可終日,你連我們的老大都敢殺,那我們又會是什麼下場呢,所以只好乾掉皇帝以安慰受傷的心靈及安撫部下這是敵我矛盾,同樣是手刃權臣,宇文邕殺宇文護,北周軍事集團只會覺得這是你們宇文家的家事而已。多爾袞類似於宇文護,而鰲拜算什麼玩意,不過是鑲黃旗下的奴才而已,連多爾袞、宇文護的級別都達不到,連一旗之主都不是,還敢和董卓、曹操、爾朱榮、高歡、宇文泰這些權梟相提並論?


曹操是軍閥,軍閥最大的特點是有自己的軍隊和背後的財閥支持,或是說軍隊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袁世凱建立北洋後北洋五鎮乃是其嫡系,慈溪死後攝政王罷免袁世凱,北洋五鎮根本不聽從中央指揮。民國各個省的總督、省長那個不是土皇帝?但是鰲拜不一樣,鰲拜實際上並沒有掌握京城周邊的軍隊,朝廷中海油索尼等人制衡,雖然他前期也領兵打仗,但是在八旗制度下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軍權,還有一點是相同的是當時鰲拜和曹操都面臨巨大的政治和道德包袱無法篡位。鰲拜最多也就是個權臣,兩者不是一個等級的。倒是清末李鴻章和曾國藩很像曹操,但是當時國內外所處的環境不允許曹操這樣的任務出現。


鰲拜最多也就是做事情比較專權,但完全不是康熙皇權路上真正的敵人。

後人為了吹捧康熙才故意黑化鰲拜而已,其實鰲拜根本就沒有成為曹操的可能。滿清的部落制度決定了鰲拜再牛逼,那也是野豬皮的子孫們的奴才。

鰲拜想當曹操,那就得把野豬皮的子孫親戚都殺個乾淨才行,問題是這些人都是維持旗人統治的核心力量,都幹掉了那剩下來的也只能被趕回東北了,一樣當不了皇帝。

所以鰲拜根本就沒有對抗康熙的想法,估計康熙也沒真動手,陣勢擺出來告訴鰲拜自己的決心就夠了。


人妻曹有自己強大的班底,汝潁名士,譙沛武人,雖然有著部分漢王朝的號召力,但是大部分人投的是他曹操,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漢獻帝就是殺了曹操,只不過是這個集團另立一個繼承人罷了,漢獻帝還不是跟著陪葬。歷史上孝庄帝衝動了殺了爾朱榮,換來的不是北魏皇權的復興,不過是爾朱兆,爾朱天光輪番登場罷了。

鰲拜只是權臣,看起來能夠操縱朝政,但是這只是一種穩定政治生態下的大權在握,很多實力派悶聲發大財而已,一擔掀桌子,自己的力量算不上強大,手上只有鑲黃旗而已。滿清前幾朝還是明顯的旗權大於皇權,議政王大臣會議形成決策。但是皇帝本人又大於任一或者幾個旗主。鰲拜造反的話別說自己本部聽不聽,對於其它旗明顯也不佔優勢。鰲拜的跋扈更是有康熙挑動的兩白旗和兩黃旗的平衡,局勢對於皇帝有著明顯的優勢。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鰲拜沒有康熙擴大疆土,沒有本質上為滿清做出貢獻,沒有做大做強,沒有功勞還想篡權名不正言不順。而曹操就不一樣了,首先曹操就是從董卓手上救出漢獻帝,然後再統一中原地區,可以說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漢獻帝管理不了國家曹操替他管理也無可厚非


滿清前期,朝政是宗室貴族共和。皇帝一個人說了尚且不算。

鰲拜沒有當皇帝的機會。要當皇帝該殺宗室才對。

康熙根本目的是殺雞儆猴,立威親政。


因為康熙是那個實力集團的合法大首領,但漢獻帝不是,可以參考王允刺殺董卓以後的不幸下場


有許多的實力和時局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這個問題還涉及中國歷史的趨勢的一個問題:權力的集中。

從封建制度到中央集權有一個過程,而且中央集權的程度也是有一個從淺至深的過程的。

比如早期臣子在皇帝面前是有座位的,比如越早期,臣子造反成功的幾率越大。各朝各代的名臣,他的空間,也是越來越窄的,他和皇帝的關係以及地位的對比,有一個趨勢,差距越拉越開。

漢代還封土建國,漢末到魏晉到南北朝家族勢力還可以與皇族共治天下,唐代還有士族殘餘的痕迹,宋的時候,有一種說法說很貧困的家庭都可以成長出將相來,如歐陽修、范仲淹都是窮出身,這何嘗不是門閥制度衰落的歷史註腳、世家勢力不再的現象。到了明,連宰相都沒了。

所以這個問題,我認為人的一生當然要靠自我奮鬥,當然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康熙那個事情就像是跳閘了,合上就好。漢獻帝那個是家裡電器全都另接線路,總閘就算關上也管不上了。。。


鱉逗了。

康熙廢鰲拜,廢了之後清朝照樣玩的轉。

獻帝殺了曹操,那他就得玩完。

就算是這樣,獻帝也從沒放棄過殺掉曹操的努力。

只不過水平太低,一直沒殺成罷了。


根基不一樣。獻帝基本就是曹操扶上去的,朝廷里里外外泰半都是曹操的人,想幹掉曹操?太難了。康熙雖幼,朝政大權畢竟還在手中,背後還有孝庄和大量朝臣撐腰,底子完全不一樣啊。當然鰲拜只是被囚,沒殺。


鰲拜在清廷並不是擁有絕對權力,要知道當時中央內部還有攝政王會議,就是鐵帽子親王,輔政大臣也有索尼和蘇克薩哈,兵權上鰲拜只有兩白旗,其它六旗還是忠於皇室的,再有就是蒙古八旗也不站在鰲拜這邊,漢八旗也不是完全站在鰲拜這邊,還有隔岸觀火的三番。漢獻帝是從政權到軍權,真正握權的沒一個站在他那邊。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里哪些男性人物可以英靈化並娘化到fgo里讓人覺得毫無違和感?
中國以及中國的敵人各個朝代各有哪些名震一時的軍隊與兵種?
中國史在哪些重要的議題國外研究與國內有截然相反的觀點?
有哪些引發了蝴蝶效應的歷史事件?
在解放戰爭吧里看到有人說豫東戰役是一場敗仗,粟裕謊報軍情,西兵團損失嚴重,真是這麼回事嗎?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