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友記》里租著房子結婚再正常不過,在國內卻不行?
1,國家發展階段不同,美國不同層級城市間的差距沒有國內不同層級間的城市差距那麼大,結果是人員流動性更高,於是很多年輕人需要靠租房來保證人身流動性
2,國家發展階段不同,地域差距不大,於是,除極個別地區外,人員沒那麼扎堆,供需關係穩定
3,國家屬性不同,美國相對地廣人稀地多。哪怕是不少大城市,面對新湧進的人口,更直接的做法也是擴大城市邊界,而不是限制增量/存量漲價
4,國家發展階段不同,聯邦層面(美聯儲+房利美/房地美等機構)會設計讓宏觀房價看齊通貨膨脹,目的是限制房產成為典型居民投資品,起碼不要成為主流投資品。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如果能大批躺在祖宅上過好日子,結果必然是經濟退步
5,金融環境不同,美國居民有更廣泛和穩定的金融投資選擇。就算限制於房地產投資,打包為金融產品的REITs在收益風險比、流動性、稅收等方面,也穩穩比自己去買一套投資房要強得多
6,國家發展階段不同,公租房和民租房供需皆相對穩定,且很多州會限制房主亂漲房價(細節沒那麼簡單直接,略過),且普遍優先保證租戶的居住權,如基本可以認為,只要你按時交租金,不違法,可以想住多久住多久
7,國家發展階段不同,沒有戶口制度,也沒有必要有戶口制度。從享受當地福利,履行當地義務的角度講,買房和租房沒有區別,或區別不大
8,國家發展階段和國情不同。美國中產階級的 收入/月租比 比跟國內一線城市接近,但 收入/首付比 比國內一線城市高得多。如果用房產來衡量一個人的經濟水平的話,同一片區域,買房者並不一定就比租房者更有經濟優勢,人們無需用擁有房屋來證明自己的財力。換一種說法就是,相當多租房者,並非買不起房,只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它因,主動選擇了暫不購買
9,稅收架構不同。美國持有房產成本並不低。就算不算那些修修補補,起碼還有房產稅,類似於70年把房子再買一遍。另外,有關養老,人們普遍並不期待所謂以房養老,因為無法享受任何收入和資本利得稅收減免。首選的養老方式依然是社會安全體系+401k等金融投資框架。最後,期待養房大半輩子,最後把一堆房產留給子女,雖然可行,但沒那麼簡單直接。遺產稅/繼承稅/資本利得稅等相關稅收都等著扒皮,而大多數人既沒有意識,也沒有能力去做提早安排。
10,觀念不同。既有關對不動產/金融資產的感性/理性認識;也包括在婚戀中對男女雙方的權利義務傳統默認;還包括消費觀念 -- 認識很多高薪人士,各種奢侈消費毫不手軟,但你讓他拍出一套房的首付,他一時還真拿不出來
總結來說,涉及婚嫁,買房並不能提供更高的生活穩定性,並不能享受額外的政府福利,也不太能作為財力的彰顯,也沒有很強的投資屬性;而另一方面,買房會極大程度限制資產的流動性,間接限制人的流動性,損害「幾年」之內享受生活的程度(攢首付),持有成本也不低。在這種環境下,依然有很多已婚人士選擇了買房。但買房並非結婚的前提,而是婚姻對應著的 「穩定下來」 的天然消費選擇而已(典型如打算生孩子了,畢竟孩子的地域流動性相對弱得多)。
以我個人為例,若我想在現在居住的地方買房子,動機既不是學區,也不是穩定,更不是投資,而是...下一輛車想換SUV,而SUV想要輛電廠的X。無奈我窮,而本地自帶專屬高檔充電樁地庫的公寓租金,比tm買套房子的月供高多了...
「在國內不行」的原因:最顯著的原因還是在於以下四點:
1,一線城市出租房供給短缺,缺乏集約性,缺乏對租房者的保障
2,戶口制度,以及與戶口相關的城市福利制度
3,觀念不同,既包括對財富的載體喜好,也包括對婚嫁關係中的角色定位
4,起碼在過去的十多年,一線城市房產確實就是非富豪階層最給力的投資品了
解決方法?我既不知道怎麼解決,也沒覺得有什麼可解決的。上文中多次提到了 「國家發展階段不同」,意思就是,兩個國家的發展階段,不論你日常有什麼樣的幻覺,真的很不同。兩國目前可比的只是綜合國力,而不是人民生活方式和人均生活水平。而我以上提到的各條,也只是說 「差異」,而不是談 「差距」,哪怕這些 「差異」 的根本原因,確實是國家發展階段的 「差距」。若真的想要消除 「差異」,也只能靠逐步縮小國家發展階段 「差距」 一條路 -- 我們確實正在做,且做得很不錯。
以上這段話,具體舉個例子說就是...雖然我在主觀層面厭惡萬惡的戶口制度,並期待我們最終能消除戶口制度,但在操作層面,我反對 「明天就一刀切徹底取消」 這種粗暴抹平 「差異」 的做法。原因太長,不表。
紐約住了好多年,老友記蠻真實的,我來告訴你為什麼美國人大部分一生都不買房:
1. 沒戶口限制。全世界只有不超過5個國家有戶口制度。中國沒有自己的房子外來人口就不能在當地落戶,就不能在北京拿準生證生孩子,孩子生了不能落戶,小孩不能上學,少數工作也會因為這個麻煩不要你,用集體戶口你又不敢跳槽。簡單說房子是外來人戶口落戶的前置條件,戶口是一切居民權利的門票,就這一條就是剛需!
2. 租房子也能享受該區域所有公共福利,包括好學區上學。美國上學也按學區,只要是住在這區就行,哪怕你租個很小很破的房子也算。我有朋友就租過富人區邊緣的一個小房子讓孩子去上最好的學校。
3. 美國房子特別多,供大於求,出租房被賣了也不能趕走租戶。除了個人房東出租,有大量的專業出租公寓樓,曼哈頓以外其他城市還有專門的小區整個都是修來出租的,老年公寓幾乎都是出租的。公寓服務很專業,入駐很舒心,入住前還都會給你刷牆,換所有傢具什麼的。而且用於出租的房子從沒聽說過房東收回去自己住,或者賣了什麼的。即使房子賣了租戶都是受保護的,一直到租約結束。最差的情況可以去住政府的廉租房和免費救濟房,就連曼哈頓都有,不過那種地方就是黑人多經常搶劫打劫什麼的,亞洲人一般不敢去,打黑工住地下室也不去。
4. 有房租上漲限制。保護租戶防止無家可歸,曼哈頓老的房子很多都有rent control,租戶不變的話,每年只准長3%房租,老友記裡面就是其中一人奶奶幾十年前租的rent control,她們沒換承租人,估計90年代也就不到1000美元,現在不到2000美元的價格!!其他州比如加州還有交不起房租沒有收入可以一直住的霸王條款,所以美國租房房東特別小心,面試幾次背景調查很正常,就怕你進去就沒錢不走了。(矽谷 那個電視劇裡面華人哥們楊健就這麼耗在了房東家)
5. 租的房子很舒服! 美國大部分房子都是空房出租,你進去了自己置辦傢具,裝修裝飾成你喜歡的樣子。只有曼哈頓,或中國人出租房子,可能帶傢具。宜家在國外受歡迎就是因為專門為歐美年輕人設計,便宜,每次搬家就全扔了,不可惜,新家再換。總之,租房子都感覺是住新房一樣,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6. 房子是累贅:全美國只有不到40%的人有房產,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不買房,對窮人來說房子是累贅,限制個人發展,別的城市有好機會說走就走。而且美國近代史基本每個城市每10年經濟就會有大變化,不走等死啊?當年的鋼都匹茲堡、貿易之都水牛城、中西紐帶聖路易斯現在都破敗不堪。而且美國專門有經濟學家研究過,城市的創造力和其流動性相關,所以美國文化里大家很推崇流動性。 定居settle down是件很可怕的事!意味著你一輩子就要被這個房子,房貸,這份工作,和這個伴侶,徹底栓死了,放棄所有的其他機會。
7. 不同地域城區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不管你住在多偏僻的山村或荒野,水電氣公路都是一樣的,基礎設施超市醫院全美國都一樣,生活便利。反而農村生活比較自在,有政府的農業補貼也很舒服,美國中西部偏僻農村需要開飛機去超市買菜的情況也有。社會的資源分布相對比較公平,不會集中在一兩個城市,大家選擇城市只是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當然隨著產業升級,沒太多文化的工人階層是比較慘的,美國曾經的中產現在成了失業的大多數,中國工廠勞工還可以回農村種地。(中國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資源分配及其不均衡,所以導致大城市享有各種資源優勢,沒辦法) 根據2017年3月31日最新的常青藤大陸學生錄取結果,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驚人的結果,就是教育資源是很容易平均分配的,南外成為常青藤被錄取人數最多的高中。當然絕對數量上來講北京和上海還是幾乎壟斷的,但如果資源分配合理,說實話北京上海並非是所有人必須扎堆的地方。我們講了兩千多年的孟母三遷故事,已經說明房子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環境。
8. 歐美買房增值空間不大,稅費還高。除了四個大都市圈紐約、波士頓、洛杉磯、芝加哥和vegas等,其他地方的房價基本很難大漲。房產稅每年交房價的0.3-3%左右,每個學區不一樣,200萬的房付5萬房產稅的話,租金剛好夠,房貸自己貼吧……地產稅約等於是學費了,美國100年前出台地稅後,大量豪宅交不起稅分拆土地出售,甚至大量捐贈豪宅和土地給政府或社區
--------補充------
9. 買房全靠貸款,窮人很少買。一般老美還貸款的比例,不會超過可支配收入的1/4,保證生活質量是前提,同時持續投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交網路,而中國人一般會省吃儉用把過半的錢花在房子上。美國最窮的家庭一般住拖車裡,trailer park,這種社區就是說唱大神eminem長大的窮人區,每月水電費就幾十美元,很多還停車免費。哪個地方有苦力工作就開去哪,這種大trailor住著其實比香港的蝸居和北京的地下室舒服太多,還是中國人很多嚮往的生活。窮人都需要流動性,只有中產以上才需要定居給孩子好的教育。
10. 美國中產以上的老年人退休了大部分會搬去Florida和las Vegas, Denver 等陽光好的地方養老。城裡的人口壓力和社會資源就釋放出來給新來的年輕人了。沒有戶籍制度,基本就是根據每個人的個人目標和喜好選擇安家的城市,敢拼的就去紐約,講政治的去DC, 科技創業矽谷,混不好還有很多城市可以去混,大家不用扎堆。中國資源稀缺造成的百姓瘋搶資源和惡性競爭太普遍,中小城市醫療很差沒人會去養老……無解
---4.10補充---
有人說不是法律制度,都是人口和資源,我覺得法律制度是前提,資源是小部分因素。古人說:無規矩無以成方圓。凡事都是先定製度,大框架好了才可能微調。論人口密度東京更高,而且可用地北京太多太多,我曾經因為工作看過國企的賬本資產,根本不相信房價會大幅上漲,土地太多建房根本用不完,還不包括各種可改造的地皮,但是事實證明我太天真……我也就一直沒買房
其實美國對於炒房投資限制也不多,像歐洲比如西班牙甚至有法律懲罰短時間內溢價過多轉賣房產,基本可以保證大家買房大部分情況為了自己住,而非投機。房產增值部分的高稅收,加上時間長度做調整,其實真的可以很容易限制惡意炒房。
--9.10補充--
美國中產以上的人群也很愛買房做投資,我大學室友家裡在boston買了n棟樓,專業的公司做物業管理,收入很穩定。對於首付不成問題的人群,在位置好的大城市買房,做資產保值或者做投資肯定是明智的。只是對於普通中產和中產以下,買房不是生活的必要,但的確也不是那麼大的負擔,更多人選擇不買房是對mobility和自由的考慮。年輕人買房的不多,但對於已婚工作穩定的人,肯定買房還是大多數。
我想說的一個結論性的觀點是:買不買房,都不應該影響生活質量。如果因為房,讓普通人生活都混亂了,那麼就該反思了。
因為 Friends 是藝術作品,並不能體現生活。目測每個公寓140平方左右,這種質量的房在上西城租金每月8000美金。紐約廚師一年掙六到十萬,咖啡店端茶兩萬多。Monica和Rachel全部身家都付不起房租。
當然,九十年代房租更低,但她們還是絕無可能付這種房租。假如是體現真實生活的話,Monica和Rachel住在Harlem 125街左右三人合租兩室一廳每月1600,Chandler和Ross住Park Slope 兩房每月3500。Joey住Chandler儲藏室每月300。Phoebe住天橋底下。行啊,30年前,城市人口租房子結婚是最體面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至少其中一方的單位分了公寓房。要注意,當時分房子不等於給你產權,相反,在房改之前,住單位或房管局的房子都需要交租金,但大家依然搶得打破頭。相比之下,回到老城區或者郊區的農村,用自家老院子當新房,就低調的多了,往往會引發一系列矛盾。
(80年代上海,租這麼一套房子,牛的很)
為什麼當時租房更體面?首先當然是因為當時有自來水、下水道和暖氣的公寓房比較稀缺,比老房子住著舒服,其次是因為租約比較長久,也比較廉價(單位有補貼)。但最關鍵的原因是,這個房子就是房子,而在「單位」上班的身份本身就意味著就業、社保、子女教育等權利,就算單位收回這套房子(小概率事件,但公房重新分配的確存在),其他的權利依然如故,單位辦的子弟學校絕不會因此把你的孩子趕出來。所以,沒有房屋產權,最壞情況也就是搬家多一點,而不是整個生活體系受影響。
此外,有「單位」的人,分房子是遲早的事情,雖然早分晚分會打破頭,但一般說來,後面分的房子更新,更現代化,至少也不會比早期的差。即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分房權,這個權利不會貶值。現在你的錢夠買一套房子,也等於在社會上有了「分房權」。但如果你不買,依照過去十五年的房價趨勢,這個錢產生的利息不可能趕上房價增長。所以現在的「分房權」是不斷貶值的,租房就等於潛在虧損。要知道婚姻首先是赤裸裸的經濟綁定,沒人樂意入股一個虧損的經濟實體。
房屋和權利不掛鉤,房價在租售比很低的情況下持續製造漲價預期,這兩個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問題——沒有房產稅。
政府給新建城區修學校,雇教師、社保兜底的錢都從高房價中一次性預支(賣地錢大多用於支付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民福利),政府當然要對買房,有產權的人負責,否則這個循環無法持續。只有用房產稅,讓每年的常態化稅收和權利掛鉤,才可能做到租房也有全權(當然要負擔房產稅)。
而房產稅意味著提高投機成本,持有昂貴的房子要交稅,還能給拆遷均衡定價(拆遷要高價和平時少繳稅不可兼得),是最有效的讓房價合理化的工具。
最後普及一個在知乎上少有人喜歡的常識,如果就業、居住需求不變,開徵房產稅,受影響最小的就是租客,具體論述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
馬前卒:房產稅會導致租房價格上漲嗎?
當然,如果和產權伴生的權利,如教育和社保也轉給租戶,那租金還是會上漲的,但世上又怎麼會有免費的午餐。相對讓午餐價格合理化就好啦。
從賣地到房產稅,轉型需要很大的成本,因為現行的地方經濟很大程度上已經習慣於賣地而不是每年收稅。賣地賣的火的時候,超花了很多錢,一下子轉為較低的年度稅收,缺口不一定補的過來,每一任官員都希望把這個問題扔給下一任,所以泡沫越積累越大。
其他相關回答:
馬前卒:為什麼學歷不值錢但學區房值錢?
馬前卒:身處「世襲房東階層」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都在說法律。其實不是法律。
在美國,你今年願意1000刀租一個月房子,明年說不定只有一個人願意出1500刀租金。要麼你換一套房子,要麼他另找一個房東,總之市場很小,很穩定。
但是在上海,你今年願意出3000塊租房子,明年可能就會有成千上百個人一張火車票來願意出4000租房子,這能和美國一樣?
再說直接點吧,因為他們有美國國籍。而全世界只有二十多分之一的人才有美國國籍。
但是你沒有。你有的是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都有的東西。
所以,你的人均石油消耗,電消耗,都是遠小於天生就擁有全世界95%的人無法企及的門檻的美國人的。
因此,任何事情,你如果想獲得和美國人一樣的待遇,
就要比美國人額外付出許許多多的成本。
假如,我是說假如,
沒有北京戶口的人無法在北京工作,是的,就和沒有美國綠卡的人無法久居美國一樣,
如果再加上北京人說的方言全中國都不懂,火車票和飛機票一樣貴,跨省電話費暴漲,那麼北京人完全可以租著房子過,沒毛病。
很多網路鍵盤屌絲至今都有的一個毛病就是,他們以為14億人是團結在一起對外力量大的意思。但他們沒想過,不對外的時候,這是多麼恐怖的數量級的競爭對手。不是運氣特別好的,你根本沒有出頭之日,因為14億人里,運氣特別好的人,說不定比所有日本鬼子加起來都多,運氣比較好的那一半人,能頂倆美國。
他們還有第二個毛病就是:把北京上海和一些二線城市的樓市拿出來代表全國。不是我瞎講,你跑到鄂爾多斯去,找個願意簽長約的房東,一年10%房租up,你一租好幾年不用搬家絕對不那麼難。然並卵,在你們討論房子的時候,全國300多個城市,你們就看得到排頭十幾個。因為你們都想贏,都想獲得最優秀的待遇,但是又不知道想獲得優秀的待遇,就要付出比美國人多好幾倍的代價。嘴裡大叫你看曼哈頓的房價不過如此,是啊,曼哈頓的房價不過如此的原因,就是因為你不能去那裡買房子。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你沒有「你想要的東西肯定不會有便宜的,因為還有14億人和你想法一樣」的覺悟,你來這世界上那麼多年,真是白活了。
美國情況不是很了解,說一下我了解的德國情況。
原因是法律最大程度的保護租戶的利益:1.禁止隨意漲房租。因為平均房價上漲的並不快,能夠用來作為借口漲房租的理由也不多。具體政策雖然是3年百分之二十,但真的沒聽說有哪個朋友被忽然漲那麼多房租,通常聽到的是明年漲了10歐...而且提前三個月通知到。如果漲得離譜且協商無果,上法院也是優先保護租戶利益。另外答主最近經常看一些賣房信息 ,也經常能看到已經租出去的房子被放在網上出售,很多不錯的房子租金奇低,可能是市場價一半不到,往往都是已經租出去很久的房子,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市場上的租金漲了,他們的租金卻沒怎麼漲。還有次去拍賣會長見識,房屋資料里附著一份年代久遠的租房合同,房租價格那部分的單位是馬克。2.無期限租房合同最為普遍,房東不得單方面停止出租,
說具體點就是,通常的租房合同都是規定你最短要租一年或兩年,並不設定上限,也就算是無期限了。一年到期後我作為房客如果想退房,就提前三個月寫信告知房東,讓他找下一個房客。未到期之前我如果想退房,也可以由我去找願意繼續租我這個房子的人,也可以順利退房。但是作為房東那邊,想要趕我走就沒那麼容易了,只要我按時交錢,也沒進行非法活動,那只有等我自己不想租走人才行。即使上法院,法院也還是會優先保護租戶利益。之前網上看到有人說,如果只有一套住房,要自己住的情況下,是可以要求租戶搬走的。和同事聊天時也問了一下,同事說幾乎不可能,除非租客自己願意搬。她父母就一直是租房的,而且租了很多年,也因為這個關係,即使有某些原因必須搬走,房東也至少要給兩年時間的緩衝期3.超多「公租房」
公租房確實不太準確。應該說很多住房不是私人住房,而是公司房屋。也就是說,這些房子是由某些個大公司所有,租給很多個人。答主現在住的就是這種,答主在柏林當地的另外兩個中國朋友租的也都是這種房子。工作中很多項目,甲方也是這種公司。經常會做一些屋頂層擴建或者改建的項目。這種房屋價格也更穩定,甲方也幾乎不會想要終止合同,一切也真心有保障。4.另外再有一點的話就是契約精神了。甚至據同事說,對於他們大部分德國人,僅僅因為整體房租價格上漲,他們也跟著漲已經簽了合同的房租這種事情,是不體面的。
所以,租的房子住著也很安心,租到合適的房子就真可以住一輩子,那幹嘛一定要買。現在也有很多租房結婚的。
現在在一二線城市的底層打工者真買得起房子的沒有多少。
不要只看IT和金融。男快遞,廚師,藍領工人,女售貨員,文員,工人的家庭有的是。
手腳稍微大點,在結婚年齡就湊不夠首付,租房結婚是日常。
到了孩子上幼兒園上學,有能力的能攢夠錢,沒能力的借讀或者送回老家。
不見房子不結婚的有,但遠不是全部。
看咪蒙的,要這個要那個,但是很多女人看快樂大本營,看跑男啊。從美國和中國差別最大的戶籍制度的回答不少了。我想說,在劇里這其實都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莫妮卡和錢德勒孩子還沒到手就著手準備買房了,為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羅斯和瑞秋第一次談戀愛的時候,羅斯就規划了要和瑞秋買房。他連呆的那個州的教育環境和稅率都考慮好了。這是劇里兩次最直白地表現對待結婚買房問題的態度。他們與其他結婚生子的配角不同的是,一有明確的生兒育女的規劃;二都是中產階層及以上(他們幾個的原生家庭環境至少屬於上中產階層了)。我想說,除卻戶籍制度的硬性標準以外,按劇里的表現,雙方在觀念上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老友記里真正意義上結婚的,就是莫妮卡和錢德勒。羅斯和瑞秋貌似最後沒走到一起。菲比的婚姻屬於異類不討論,喬伊是來搞笑的。
莫妮卡和錢德勒結婚後就離開扭腰,搬至郊區。這段劇情發生在第十季。也就是2004年。
2004年的美國,小布希當政,已經陷入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柯林頓時期黃金八年中所積累的巨額財富已經見底。
莫妮卡和錢德勒。莫妮卡是一個廚師長,收入不低,此外還經常在PARTY上做飯,掙外快。錢德勒是大公司白領。
老友記演了十季,從一開始六人就是大學畢業的。也就是說,六人都參加工作至少十年了。
類比中國,這相當於北京,大飯店的廚師長和國貿CBD的外企中層的結合。
在北京,這兩類人,工作十年,積蓄無疑是買得起房的。至少在非黃金地段,首付足夠的。
而莫妮卡和錢德勒卻買不起。證據就是他們在最後幾集中曾經爭論是把錢用於房子還是婚禮。
說明他們積蓄真的不多。
但是最後仍然決定去郊區買房。
所以,誰說在美國結婚不用買房的?
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買不起而已。
數據表明,2000年至2008年,150萬人遷離紐約,成為全美外遷人數最多的地方。其中大多數是因為高房價。
莫妮卡和錢德勒也在其中。
而且,他們在2004買了房,2006會迎來次貸危機。
如果老友記有第十二季,我們很有可能會看到莫妮卡和錢德勒破產。房子被銀行收回。
我不是在黑美國。
而是說,不要被表象迷惑。
老友記,絕望的主婦,破產姐妹這類美劇,除了主角的人設以外,
展現出來的往往是美國人民積極向上的、樂觀開拓的、自由不羈的生活狀態。
這欺騙了不少人。
也包括我。
然而當我2011踏上美利堅的時候,我才明白,
不只有中國和韓國的肥皂劇才會粉飾太平。
美國人也會。
美國不是天堂,中國也不是煉獄。
你有老友記,我有小時代。
同樣,你有紙牌屋,我也有人民的名義。
心中有佛,萬物皆佛,心中有魔,萬物皆魔。偏個題,坐標法國。
今天下午邀請幾個法國朋友燒烤,在公公婆婆的大房子里。公公婆婆的房子大約4000平,其中住宅的房子800平,剩下的是樹林,花園,泳池。
我們幾個朋友聊起,表示這樣的房子現在基本都不會買了,不是買不起,而是住不起。
法國,以及很多歐洲國家,除了買房時7-10%的購房公證稅以外,還有每年的居住稅,居住面積或房產價格超過一定標準,還有富人稅。我公公婆婆住的這個房子,每個月的居住稅就需要約5000歐,再加上花園,泳池的打理,房子的清潔,折舊破損的修復,每月費用至少8000歐。
而最近勢頭很勁的左派,從的高票的馬克隆到快退休的奧朗德,不但要繼續加重2-3%的稅收補助不工作的人群,對於住宅,更是提議了泳池稅,以及另一個一言難盡的稅:
當房屋貸款還清,自己居住時,要按照房子出租的市場價格,對你進行稅收。邏輯很奇葩:因為,比如你的房子每個月值2000歐租金,但你免費住在裡面相當於你每月省了2000歐,「省了」相當於「賺了」,所以也要交稅。
對,這不是開玩笑,目前奧朗德下任前提出來了,居然還在正式討論中,「有可能」通過。
法國奇葩稅收之多,有時候讓人覺得真是共產主義,或者劫富濟貧?普通個人收入稅收35%起,最高可達70%。而變態的稅比如,氣泡型礦泉水有氣泡稅,普通礦泉水有「非氣泡稅」。
說遠了,回到房子上來。
如果你買一個好地段的房子,除去巴黎最高端地帶,基本上全法房價並不算高。但是,買了自己的房子以後,你每個月出租要交30%左右的出租稅,自己住的話,要交的居住稅,以及「有可能會通過的」「省下的房租稅」,其實交的稅金來說,每個月的租金差不多也就這樣了。
美帝也有居住稅,可能相對於法國來說要好一些,但對年輕人來說,不是像中國那樣買了房一切就OK了。買房以後,麻煩和開支一樣大,並且很多人是自己貸款買,加上居住稅,是非常沉重的經濟枷鎖。除非事業已步入穩定期,否則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
本著先苦後甜的中國精神,很多中國人辛辛苦苦攢錢買房,買了以後就房子就不存在大的經濟開銷,之後就坐著升值,還可以傳給子女。
這種觀念到了歐美就很難了,首先買房從一開始就開啟了無底洞模式,它需要長期的金錢投入。其次,如果是繼承給後代,繼承稅也是非常的高,可能佔到房價的1/3。
除非房價猛烈攀升,或者你錢多到不必計較,否則並沒有太多買房的意義。因為他們並不是沒有能力買房啊
Gellers從小家境不錯,更別說Rachel的家境。Chan自己賺錢啊,能供Joey吃喝上課包水電,餘下的錢還夠Monica的夢幻婚禮A計劃,小時候家裡有僕人,這得多有錢?Joey後期,明星啊,不用說啦。Phoebe你也不用擔心,Mike家多有錢啊你想。所以他們並不是沒有能力買房,後來Mon和Chan不就買了一個嘛,租房只是他們樂意,而不是被逼。因為新中國有商品房不過30年,大家新鮮勁還沒過,對不動產的認識也很膚淺,覺得房子就是定海神針。再過10年就不一樣了。
不一樣。
首先那個是電視劇,會忽略大部分的生活問題。國內租房需要好的房東。房東也想要好的租客。
畢竟房子是自己的房東不想大面積的破壞。租客想隨心所欲的改造租房。其實拿電視和現實比就不真實。
以後有一個段子美國人比中國會過日子。美國人付個首付然後開開心心在自己的到房子里過舒心日子。而中國都是存一輩子積蓄然後買一套房子。最後中國人待幾年就死了,中國人沒有美國人會生活。你想想問問那些房奴他們過的舒心不。他們過的開心不。
租房過的快樂就是《愛情公寓》。人不能活在電視劇里。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能改變僅僅是自己而已。中歐商學院的創始人和我們聊的時候反覆建議我們在工作和事業之外做一些熟悉的地區的固定產投資,他在哈佛大學工作的時候周邊購買的周邊公寓都賺翻了,還提供了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租房能提供的流動性和同等福利等其他回答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但是,買房本身也有一些缺陷,哈佛周邊的公寓只適合眼光獨特的投資者。
首先是出租率。在大城市中,除了學校周邊或者牆街金融街輻射範圍,其他人員素質和收入普遍比周邊衛星城低,租客質量不好。而在美國中產階級佔大部分的衛星城,出租率並不高,租金也不高,資本閑置率高。
其次是房產稅。在美國很多地方的房產稅不單是30年再買一幢,而且嚴重限制了貸款購買力。新澤西州普利斯頓大學周邊的房產稅超過3%,相比馬里蘭州的大部分地區,同樣的支出,買房時能貸款到的金額相差一倍,而普林斯頓的房子本身又貴了一倍以上,大大限制了購買意願。而低稅地區比如馬里蘭州很多是寬廣的村鎮地區,沒有房產投資價值。
然後就是生活不穩定性。工作和發展流動性就不繼續談了,說說婚姻狀態。美國很多人不結婚而同居,甚至有孩子,都是很正常的,因為離婚的代價太大,特別是不動產。我同事離婚後,房子和車子都判給前妻,只剩了一條遊艇和碼頭,現在又有了小孩,但是不結婚,更不願意買房子,租房子租車用,以後萬一分道揚鑣,資產分割也很容易。
這裡面多是美國和中國的國情差別,不是差距,有些政策上可以參考,有些就有違中國傳統,沒法照搬。當然可以啊,我就是這樣的。我父母結婚的時候,連房子都沒有,過完洞房各回各家。
P.S.
美國人不買房也只是謠傳,當然要買房的,月供都比房租便宜,看到合自己心意的都買了。
我們換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你有個女兒要嫁,你又正好知道
一個帶3倍槓桿5年收益率200%政府還有補貼的投資,很多人都在投,投了都賺了這個未來准女婿卻沒有實力至少拿出一半來投(當然這說的是5年前)
這女兒你想不想嫁?美國就不同了,房子沒有升值預期,貨幣沒有貶值預期,買啥不好非要買房?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貧富強弱等差別,各個國家的公民身份含金量是不一樣的。
窮如喬伊,到處蹭吃蹭喝,依然過得很開心,朋友們也不嫌棄他。這就得益於社會為個人提供了強力保障,使其得以脫離生存壓力。他擁有的身份就是一筆高值財富,足以抵消買房這一問題。
我國還沒發展到那個地步,結婚買房作為幸福生活的基礎還是必須要重視的。我國會被人戲稱為生存的「困難模式」,在這個模式下自然要處理不同於「簡單模式」的問題,所以~面對現實努力掙錢才是比較合適的應對辦法。
雖然處在「困難模式」,也不必太灰心。畢竟我們已經從「地獄模式」里爬出來了,並且在緩步前進。回頭看看那些仍處於「地獄模式」的國家,我們已經很幸運了,至少不用再每天考慮「如何保命」的問題。
1、老友記沒有拍到孩子上學那部分…這部分…中美都一樣,一個好學區能打破頭
2、這堆人中的一大半都足夠有錢買房子了……只不過以紐約,尤其是曼哈頓的情況來看,還不如不買
3、還有一個問題是非常紐約化的,就是其實新澤西的房價並沒有那麼貴,而且由於渡輪的關係,實際上完全可以接受,他們不買完全是因為希望過城市夜生活……這個和國內很多城市是不一樣的。
房子在這裡最終還是以財富的指標出現的。
因為現在結婚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有老可啃。因此大部分還真能在結婚時買得起房子。結果就是沒有房的男生在婚配中處於絕對劣勢。
丈母娘敢對準女婿說沒房子不行,是因為確實還有不少其他小夥子能買得起房子。因為房子是財產的最重要的指標,(在城裡)有房子就證明你的經濟能力在平均之上,跟以前的三轉一響沒有本質區別。如果人人都有房子丈母娘就要問你有沒有遊艇了。
說什麼租房子生活什麼什麼困難,那都不是根本原因。設想這麼兩種情況:
1. 男方在老家農村有二層小樓,有房無貸。顯然再好再寬敞也是不行的。
2. 如果一個北京男生娶一個蘇州妹子,婚後住在蘇州,北京男生在蘇州沒有房子需要租房子結婚,但是他在北京有兩套房,丈母娘是不會因為房子不答應的,至多是要求北京的房產也需要加女方的名字。
10年波士頓兩室兩衛一廳的海景公寓1800刀一個月 16年聽我同學說已經快2800了
租房子應該因為 可以隨時滾蛋走人?推薦閱讀:
※老友記中六人互相舌吻過嗎?
※有人能幫我梳理一下《老友記》里羅斯和瑞秋的感情路線嗎?
※如何評價《老友記》中的瑞秋?
※你喜歡老友記瑞秋哪一點?
※如何看待《愛情公寓》抄襲《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