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豆瓣評分是否存在問題?

豆瓣


謝邀!

  1. 豆瓣評分肯定有問題,但是那不是制度性的問題,只是技術性問題。
  2. 這個問題要比黨媒全面否定「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個黨幾十年來至少口頭秉持的宗旨,要輕微的多。


問題肯定有,但影響不大。

總的來說,豆瓣評分會讓人覺得有問題的片子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爭議性的熱門電影,如《爵跡》、《長城》、《大魚海棠》之類。

說到這類電影的評論,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水軍。

其實從豆瓣的公告來看,水軍在豆瓣很難猖獗,影響豆瓣評分是否偏離公正客觀的最大因素,是一群帶有強烈偏見的正常用戶。

譬如在電影《擺渡人》上映的前兩天我去豆瓣看評分,已經有820個用戶給了分數,其中三無用戶的比例很小,直接給5星或1星的正常用戶佔大多數。

雖然豆瓣的機制是,電影未上映時評論再多,總評分也不會顯示。但因此情況可以預見的是,在電影剛上映的幾天之內,這樣的一群用戶肯定左右著這部電影的分數,並且這個評分的客觀性很值得質疑。

但在時間推移,特別是在電影上映一周或者兩周後(具體時間看評價人數的多寡決定),隨著真正觀看過電影的觀眾湧入打分,電影本身的評分會在評價人數的映襯下顯得客觀起來。

另外一類,是某些類型的電影本身看去評分就偏高或者偏低。

譬如眾所周知的豆瓣涉及文藝的片子評分就偏高,恐怖片(非國產)評分普遍偏低。

這種情況就基本和水軍絕緣了,上面那類里出現的「偏見型用戶」也比較少。

那麼追溯這類片子評分虛高或偏低的緣由,答案就全在於它的類型上。

我舉一個例子,假設我去一家書店挑書,一本書的類型是哲學、偉人傳記、嚴肅文學之類,另一本書的類型則是熱門通俗小說,那麼即便我可能對這本小說更感興趣,但我無疑會給第一本更高的評價。理由很簡單,因為第一本書里有很多「道理」。

這也可以解釋另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人會覺得豆瓣上日本影視的評分總是過於虛高,無法理解。

其實就是因為日本電影電視普遍非常喜歡說理,有些是通過角色的行為,有些是通過語言或旁白,在角色的奮鬥或者揭示社會的陰暗面後讓觀眾受到震動,達到闡述思想的目的。

日本影視的這一風格即使在很多拍的很爛的片子里也不會改變,也因此,讓人感覺評分虛高。

恐怖片則是另一個極端。

很多恐怖片觀眾身經百戰,對片子要求很高,拍的好的說無新意,有創新的又說不夠恐怖,這也是恐怖片評分普遍偏低的一大因由。

國產恐怖片不在此列,因為本回答第一類情況中的「偏見型用戶」對它的評分影響極大,這裡就不說了。

綜上所述,豆瓣評分無論對熱門還是冷門電影,都不能也不可能做到評分絕對公正客觀。

因為評分的統計由機器,但給出評分的是人,而人的主觀看法是很複雜的,無法只用一個冷冰冰的數字就將之不偏不倚的統計出來。

雖然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一部電影(電視劇),有越多的觀眾評價,豆瓣的評分離公正客觀就越近。

所以,題主問豆瓣評分是否有問題?

我的回答是,問題絕對有。但在同行的襯托下,這些問題影響不了豆瓣電影是國內最客觀的評分參考平台這個事實。

以上。


「XX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評彈、淮劇、越劇......」


相比於「很好」"還可以"「不怎麼樣」這種粗糙省心的電影評價方式,同樣簡單直接的評分制無疑在量化電影水平上更具優勢。

然而,當我習慣參考評分網站之後,開始屢屢耳聞目睹評分制上的諸多弊端,這背後所揭示的人類思維方式饒有趣味。

對於各大售票網站,視頻網站上自賣自誇的動輒九分以上,甚少八分以下的浮誇評分直接略過,拿相對中立的豆瓣為例。

第一,電影評分是需要放在電影史的角度上通過比較進行評論的,沒有比較就沒有真實。比如說,一個學生班級里考試得了九十分,在不知道其他同學成績的時候,這個九十分沒有任何意義。也許其他同學都是九十分以上,也許只有他一個人到達九十分。只有閱片量日積月累一定程度後才能給出一個相對客觀的分數。

第二,評分標準問題,還是拿學校的考試為例,這種考試通常是標準化考試,答案固定,標準唯一,打分上爭議不大。電影則沒有統一的標準,各部分權重也可以分配的喪心病狂。十分的滿分,你覺得吳亦凡真他媽帥,調度,剪輯,攝影,劇本,演技,服道化一概不論,直接給十分,不啰嗦。去年的釜山行劇情弱智,技法平庸,最多就是及格分,僅僅因為是韓國電影,觀眾便從中看到了人性,頓時覺得靈魂受到洗禮,不打高分不是中國人,手一松,給到了8.2分。但凡涉及到感天動地,二戰反思,人間悲劇的電影總是自帶高分光環,相比之下,喜劇片,動作片,恐怖片受盡了委屈。

第三,評分反應的是影片的整體水平。兩部評分一致的片子,分數之下存在差別。再舉考試的例子。七門功課,兩個學生考了一樣的分數,表面看來,沒有差別,問題在於,一個學生每門功課都是六十分,另一個學生五門功課45分,另外兩門100分,這不是總分所能反應出來的問題。恐怖片幽靈船評分不及格,可單論片頭的百人斬片段是可以給到8.5分的。這說明從評分上整體水平一般的電影不意味著全面的平庸,其中可能有超出預期的部分。

第四,倖存者偏差。當你已經得知某部電影是爛片的時候,一般而言你是不會看的,如此,打分群體中少了你拉低分數。

第五,人數問題。評論的人數越多,樣本越大,越容易回歸均值,反應電影實際水平。

已經有所借鑒,剩下的部分只能如數照搬,索性不寫了。


看了長城、功夫瑜伽和西遊伏妖篇,再去看豆瓣評分里這三者對比。呵呵,還不如看一般正常網站的評分,就是看賣票時商家評分都比豆瓣評分靠譜。


豆瓣CEO阿北曾經發過一個《豆瓣電影評分八問》,我覺得還是很有一定可信度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我也是最近因為擺渡人這個事才開始關注這部分的


推薦閱讀:

電影釜山行裡面的孕婦聖京像中國的哪個女演員?
為什麼日本演員願意參演中國的抗日題材電影?
大老遠去上海/北京看4k 120幀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值不值得?
如何避免看影視動漫時太入戲?
如何評價電影《少年巴比倫》?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