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是泡沫產業嗎?

如題


今早,我看到了小米科技投資部的 @孫志超 先生的答案,我有一些保留看法。

不妨把題主原話「泡沫產業」拆開,泡沫+產業

「網紅」現象,肯定是一種水分極大的泡沫話題,但談不上產業。

「網紅」在2015~2016年這段時期的熱潮,其物質基礎,我們可以理解成是最近幾年4G技術普及—&>—&>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個人視頻直播網站熱炒,這一系列產業發展趨勢作用下的一種表象。

請注意,只是表象,不是實質。

因為真正的直接相關產業,是移動互聯網+個人視頻直播網站。這二者的興起,就和1997~2000年的第一波互聯網熱潮、2009~2012的中國電影投資熱潮一樣,他被熱炒起來並形成盲目跟分效應的同時,投資者和其他相關利益者,為了吸引公眾注意力,製造輿論話題吸引眼球,需要一種的炒作方法。

這個炒作方法,要同時滿足以下三種條件——

A、簡單粗暴,直截了當。

形式一定要大眾化、甚至三俗化,因此,涉及性和獵奇的內容,最受歡迎,「性」、「獵奇」兩個話題的受關注程度,還明顯超過「搞笑」、「幽默」。

所以現在的女主播網紅,大都走這個套路,衣著都是「短透露」風格,聊天話題也很曖昧。也就是今年上半年,國家有關部門打擊懲處了幾次,對互聯網直播業務做了一次大範圍大動作整肅,才不得不收斂許多。但現在許多女主播依然習慣不時打打情色擦邊球。

今年還有一件一度引起社會關注的事件,就是大約在6月時,一篇題目為《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農村》的文章在網上被廣泛關注,裡面講到了另一個視頻直播APP「快手」,以及活躍在那裡的「農村網紅」。

想必,知乎上有很多人在今年夏天都看過這篇文章了,也都感受到這篇文章在網上傳播時產生的輿論關注效應。

還有聲音質疑說,這篇文章是快手方面為自己策劃的一篇軟文。但是他雨本答案話題無關,筆者對此就不展開了。

這篇文章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指出:快手上這些「農村網紅」搞的直播,主要是滿足別人的獵奇心態

B、廉價快捷,事半功倍。

視頻直播網站也會找社會名人和文體明星,比如說在今年8月的里約奧運會期間,邀請「洪荒少女」傅園慧、張繼科等著名運動員,或者在重要演藝活動時,還會有類似王思聰這樣的社會名人,或其他娛樂圈藝人。

但是文體明星和社會名人,並不是視頻直播的主流對象。主要是成本太高。

視頻直播網站本身在燒錢,邀請文體明星擔任主播,雖然效果的確很好,但對方的身價極大,藝人和其經紀公司還要求以書面合同的形式簽署協議,保證本方的各種利益。我已經知道好幾個例子,視頻直播網站方面作為甲方,原本想邀請某個著名影視明星,但對方經紀公司作為乙方,索要巨額出場費,甲方只好知難而退了。

還有一些著名文體明星可能不需要出場費,但聯繫他們需要託人情,耗費的社會資源。

這兩年正是直播網站投資熱潮,少說幾十家網站。你看中傅園慧,想請她當主播,其他十幾家也早就看中了,大家都使出渾身解數邀請她呢。

反過來說,與這些需要高成本、高投入的文體明星社會名人不同,「職業網紅」和「半職業網紅」就便宜多了,也能很輕鬆的控制了。

因為他們是普通人。

就很典型的網紅「papi醬」而言,她的成名也不過才一年多。儘管有媒體報道,說她「2006年,papi醬擔任某娛樂網站網路主持人。」

但是,誰在2006年就知道她?誰知道這「某娛樂網站」到底是哪家?

papi醬上傳視頻,只是從15年7月開始的,恰恰是微博開始搞短視頻內容的前後,這個網紅到目前,也就剛「紅」了一年而已。

絕大部分網紅,在當網紅之前,都是無名之輩。

這樣一來,他(她)們對視頻直播網站而言,就具備兩個最動人的優勢:身價低,好控制。

如今視頻直播網站,也早已經形成了專門培養、推舉「自有品牌網紅」的風氣了。反正在這個社會上,年輕漂亮的、愛慕虛榮的、迫切想得到外界關注的、對自己目前處境特別不滿意的、幻想通過當紅人提高身價的男男女女,有的是~~~

C、長期穩定,立竿見影

這點,也是為什麼視頻直播網站不愛找文體名星的一個主要原因。

因為文體名星都有各自的事業,他們的主要精力和時間,是用在訓練、比賽、拍戲、錄綜藝節目,參加影視會展等本職方面,不可能長期固定的搞直播。

而一個網紅,如果想在網上「紅」起來,他(她)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堅持。papi醬如果只是在15年7~8月錄幾個搞笑視頻,今天早讓人忘了;通過持續錄製話題視頻,做成一個段視頻系列,才成了網紅。

因此,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網紅就已經呈現簽約化和職業化、半職業化的趨勢了——視頻直播網站一看「性」是最勾人的內容,找幾個外圍女、前東莞第三產業人員,老總發話了,我可以捧你們當網紅,但必須先簽約,你們只能在我這個網站上直播,保證在一個時間段內達到一定的有效播出時長,迅速給我製造出輿論關注效益。你有了輿論關注效益,我就能把他轉化成物質收益,然後給你分成。

直播網站和網紅,本著「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其策劃的直播內容,無論是性、是獵奇,還是搞笑幽默,一定是「短平快」風格的低成本膚淺庸俗大眾化內容。如果國家部門不約束不懲處,三俗內容都在所不惜。

以上ABC三點,就是如今視頻直播網站培養網紅的三大原則。

所以說,互聯網+視頻網站,才是產業;而網紅,是這個產業從業者,有意製造出來的泡沫,為了是吸引外界關注。

一旦這個產業的初創熱潮過去了,資本注意力轉型了,網紅這種現象也就迅速被吹散。

我做出這個結論,主要是根據我在影視行業的從業經歷。

在娛樂圈的炒作,製造話題這個方面,我的經驗和經歷,都要比IT界豐富的多。

先說一個現代傳媒學科方面的專業詞:「啤酒杯效應」。

請看下圖——

想必諸位對這種畫面都很熟悉了。這是在許多啤酒廣告里都會出現的一幕:一隻玻璃酒杯,把冰鎮啤酒倒進去,豐富的泡沫蓬勃而起,都要從杯口溢出來了,給人帶來強烈的、愉悅的視覺衝擊感。

在傳媒學的「啤酒杯效應」,應了一句中國傳統俗語——「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我們把這杯啤酒分成兩部分,即下層的啤酒和上面咣當出來的泡沫,區別對待——

A,啤酒,代表了實體,啤酒的最終用途不是看的,而是喝到嘴裡,咽到肚子里的,必須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B,泡沫,代表了虛體,作用是使啤酒「膨脹」了,體積變的很大,給人更充盈、強勢的感官衝擊,更加震撼,但泡沫是空泛的,帶有一定的欺騙性;

A和B之間有一個因果關係:A決定了B,A是B的前提,沒有A就沒有B。A的數量越多、質量越好,則B的膨脹效果也會越好,體積和視覺效果更佳。

把「啤酒杯效應」里的AB關係,作用到傳媒學當中,就是說,炒作是可以的,但必須有相應的實體基礎和貨真價實的實力;單純靠製造話題炒作,是空虛乏力的。

比如說張藝謀、馮小剛這種作品很多的資深電影導演,或者成龍這種著名影視明星,他們的「啤酒」太多了,隨便晃悠一下就能泛出大片大片的泡沫。三線藝人、外圍小藝人,只有很可憐甚至根本沒有「啤酒」,只能拚命咣當杯子,製造泡沫;但是,他們的啤酒實在太少了,怎麼晃蕩,泡沫都不多。

我們在做一部電影上映前的宣發工作時,也是如此。這部電影就相當於實體啤酒,我們的宣傳手段就是往杯里倒酒和搖晃啤酒杯的方法,炒作出來的聲勢就是泡沫。這部影片製作質量的優劣、以及宣發人員的手段,決定了泡沫的多寡。

但很多炒作大王和他們炒作的三流藝人、外圍藝人,本身都沒啤酒,這種炒作就是虛假的,往自來水裡兌色素+撒洗衣粉,也能搖晃出泡沫來;往可樂瓶里扔曼妥思,那泡沫更驚人,動靜還更大呢。不管真的假的,先過一把當公眾人物的癮……

於是,許多人想到了旁門左道,再比如說,我沒有啤酒,但我可以去借酒。在娛樂圈裡,經常出現「搭車」的現象,即一個三無藝人,沒啥名氣,他通過扒上某個名人炒作自己,說自己是某著名大導演的小三兒,是某大明星的情人,半夜和某大牌演員出入豪宅,一夜未離開……這種三俗風格的娛樂八卦新聞太多了,基本都是這套路。

「啤酒杯效應」同樣也作用在如今的網紅現象上:絕大部分職業網紅,就是那種杯子里酒很少,甚至乾脆就沒酒的,他們要做的就是拚命搖晃杯子製造泡沫;而願意向他們借酒的,是直播網站。

一旦投資短視頻直播網站這股熱潮過去了,到了沒人再向職業網紅借酒的那一天,這場鬧劇也就要結束了~~


如何看待投資Papi醬之後,立刻推出廣告資源招標溝通會門票,售價8000元? - 孫志超的回答

在這個回答中涉及到了一點點。

當前的部分網紅相關的產品以及網紅相關的投資,很顯然是泡沫。倒不是說事情不對,而是人可能達不到能把事情做成的地步。對投資來說,投有合理運作機制和商業模式的,沒問題,投單個網紅,風險大,若是高估值就更成問題。ip概念本身就是泡沫,把網紅等同於IP,等於泡上加泡。

不過,擔心泡沫是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事,對沒有參與其中的人而言並沒有那麼嚴重,多數還是好事。現在網紅們用的平台,平台的雲服務,平台的融資,平台的廣告,包括網紅能獲得的部分廣告,哪個不是因為泡沫而產生的?

許多創新往往在容許泡沫的狀況下更容易出現。我這裡指的只有和科技相關的泡沫,不包含其他類型的泡沫,比如房地產、債券、股市等,這些泡沫對總體經濟而言是有害的。這是因為其他類型的泡沫基本上都是由純粹金融投機驅動,不管是催生或刺破泡沫的,都只有資產的買方和賣方,不管潮起潮落都沒有新的東西從中誕生出來,因此每一個泡沫循環看起來幾乎都一 樣,只是劇本重演而已。

但科技泡沫總能留下經濟外溢效應。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股價暴漲的不只是皮包網站,還包含了各種提供電信基礎設施的公司,其中最瘋狂的海底光纖電纜,JDS Uniphase和北電,雖然下場凄慘,但他們在泡沫期間所大舉投資布建的洲際海底電纜,卻為日後的高速網路鋪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當年沒有泡沫中那些過度投資的基礎建設,恐怕Youtube的誕生得再晚上幾年、甚至變成難產也說不定。泡沫之前的亞馬遜顛覆了零售業,谷歌顛覆了廣告業,Paypal顛覆了支付業。

關鍵在於純理性的金融資本,傳統的理論分析風險要借重於營收數據或產業結構,但科技創業中這兩種資料都不存在,金融理論無法分析,無法為之定價,因此早期投資工作落在風險投資這種怪胎身上。

但不管投資人再怎麼聰明勤奮有遠見,創業者永遠暴露在各種內在和外在風險中——內在風險包含創業者的缺乏經驗、合伙人的利害關係不一致等;外在風險包含資金鏈的完整度、產品市場接受度乃至於宏觀經濟的狀況等,這些大多是風險投資者控制不了或無法預測的,因此風險可以說是高到爆表。感覺不到風險的,只是這兩年興起的掮客和投機者罷了。

所以說,市場如果不能夠提供超高額回報,資本根本不會把自己投入任何創業項目中。而熟悉經濟理論的都知道,如果一個反饋系統的信息傳遞時間越長,就越容易發生震蕩,也就是所謂的經濟周期。而創業者要成功需要好幾年,這當中的時間差,再加上巨大風險所要求的超額回報,讓風險投資在本質上就是不斷高度周期震蕩的產業——也就是永遠會產生泡沫的產業。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泡沫,風險投資大概就不會存在,世界將繼續由行動遲緩的大公司主導。因此,如果我們希望享受到時代不斷向前發展,大概就得接受泡沫這個事實。

拿網紅而言,它影響的是過去的造星產業、廣告產業、媒體產業等多個方面,網紅所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和「產品」必然日益影響更多人的生活。所以說網紅本身可能是泡沫,網紅的價值也可能是泡沫,但網紅這一概念和產業並不是。同樣的例子,我們可以看交友應用。

交友應用在前兩年可以算是標準的泡沫,至少有幾百個新的應用不斷產生。但正是因為大量公司在這個領域中折騰,才出現了更有新意的產品,而這些對社會是有價值的。比如最初的交友工具,一點開就是茫茫人海,效率低下,但隨後迅速帶來「專業化」,例如JSwipe 這款交友應用就是為單身的猶太女性所量身打造;而另一個必須由女性主動聯繫的App Bumble,則是專門吸引較具有女性主義的用戶來使用。

類比的,如果網紅產業迅速升溫,則很有可能看到一些更加獨特的玩法,但如果最終被證明這個市場上的玩家都缺乏創造力,那就會是泡沫破掉的轉折點。

反過來,如果你要加入到這個產業中的話,泡沫對你是好事,只要你真的在思考和推進產業本身。真正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決定事件,往往是低調而不為人知的,熱鬧而明顯的事件,常只是趨勢的進一步確認。我們需要精彩的故事,做為茶餘飯後的話題和顯而易見的論述,但卻常常忘了幫自己做一些低調而重要的決定。

移動互聯網是繼上一次互聯網大潮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機會,很多創業者也成功利用到各種機會,打下一些江山。但到現在,面對的情況根本不同。大公司、大平台持續壟斷,如果你不能深入了解產業鏈並建立完整價值,或者說商業模式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已經越來越難以吸引資金的目光。接下來,風險投資的總額會趨於平穩,要求漸多,只有在新領域、新環境,用新方法,才有機會。對前人來說,怕的是「花無百日紅」的泡沫,但現如今,真正可怕的是花根本就不紅。

人口紅利逐漸淡去之後,?你是擁抱存量思維呢,還是增量思維?


看了下回答,好多人是從電商角度講網紅的,如果是從這個角度講,網紅一定是泡沫。稍後再補充有關網紅電商的觀點吧。

---------------------------------------------------------

我不認為網紅產業會衰落,相反,還會保持高溫。原因如下:

首先,網紅是唯一一種真正由消費者或者說群眾直接選舉出來的具有領導特質或者號召力的公眾人物。對,沒錯,我是說領導特質。不同於任何民選或者媒體舉辦的選秀活動,網紅就是最直接的由民眾直接選舉出來的。網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一票產生的直接結果,可以看到資金產生的直接結果,還可以看到對自己訴求的直接響應。這種滿足感是遠遠大於任何一個影視明星或者政治選舉人物所能給於的。

其次,再說網紅的領導特質。其實絕大多數民眾都是盲從的,從川普當選這種事上就能看出來,什麼沒有政見或者口無遮攔都無所謂,我聽著爽就行了,投完拉到,結果管我P事。這是絕大多數投票的民眾的真實意願。真不要以為多少老百姓能夠明白所謂世界局勢、國家發展規劃或者什麼行業傾斜及調整的事情,他們聽不懂也不願意想,反正看著個大概然後誰喊得熱乎就選誰了。這是物種進化的結果,因為思考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動進行消耗能量的事情是有悖於生物本能的。網紅這種事物的產生就滿足了絕大多數人不想思考但想娛樂的需求。我就看看網紅怎麼表演,對口味了我就看,不對口味了我就換。所以網紅為了留住觀看者,就會想盡辦法表達、反應或者引領觀看者。這就是一個群體中領導該做的事情,事情對錯反而並不是他們所追求的,他們追求的就是集聚一群人,在一段時間內做一件事。

最後,網紅不是一個人,是一個群體,能夠自我進化。如果說某個網紅會不會是個泡沫明星我肯定說是,但如果說網紅會不會是泡沫我會說不是。原因就是我國的網民群體數量實在太過龐大了,龐大到難以想像。這種超級巨大的基數就決定了網紅的迭代更迭速度會非常快,這種極快速的進化會導致極強的生命力,你永遠估算不出來會有人直播什麼,也永遠想不通為什麼這種直播也會有人看,從而永遠不能夠提前一步制定好管理網紅的規則。所以網紅這種事也會一直發展下去。任何事情在基數足夠大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優勝劣汰。這個優勝劣汰不是指網紅為了博眼球去做違法違背道德的事情來提高知名度,而是網紅也是人也最終會遵循社會基本價值觀和道德觀,存活時間長的能夠積累口碑的一定是沒有明顯劣勢的,比如芙蓉姐姐用奇葩言論躥紅,但最終保持持續影響力的原因是因為她努力改善自我並且回歸三觀正統;再比如鳳姐用詭異的類行為藝術似的表演出名,但現在保持影響力的方式是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和部分人的價值觀重疊(這裡我不討論鳳姐的觀點是否正確)。所以網紅的自我進化能夠保證網紅群體始終存活。

互聯網作為媒體的本質和平面化的特性導致網紅是在無限廣闊的網路平原上的一個個小突起,看似登頂,但因為互聯網是向平面化發展的,所以這些小突起並不會影響整體趨勢。網紅會一直存活,互聯網也會繼續延伸。網紅不會引導發展方向,真正能引導方向的,還是最基本的人性、價值觀、道德觀、榮辱觀。


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網紅不是泡沫產業,只是會跟明星一樣,會出現過氣網紅和當紅網紅。當人們習慣了厭倦了papi醬的視頻,當她的視頻創意枯竭了,也有可能過氣,但是現階段不可能,她已經有幕後團隊了,即使她的視頻不搞笑了,我想還是會出現在微博熱門裡。


網紅這個新鮮詞,其實至少14歲了

網紅越來越熱,但是網紅是個新鮮詞嗎?

不。

網路紅人,至少從2002年就開始有了。

在Papi醬之前有偉大的安妮,在安妮之前有小野妹子,在小野妹子之前有鳳姐,在鳳姐之前有芙蓉姐姐,在芙蓉姐姐之前,嗯還有流氓燕、竹影青瞳、國學辣妹、二月丫頭、網路小胖……在網路小胖之前呢,還有木子美。

新榜徐達內把網紅分為三類:美女類,遊戲類,達人類。

其實這種歸納挺扯的。

雷布斯是不是網紅?羅永浩是不是網紅?羅輯思維是不是網紅?

薛蠻子是不是網紅?李開復、徐靜蕾是不是網紅?

如果把網紅定義為在網路時代、依靠網路走紅的人,現在還有幾個紅人不是網紅?

所以,網紅的本質,和紅人、和明星沒有根本區別。

如果說區別,不過是之前少部分人能走紅,只有通過少量渠道能走紅,只能面對少數幾個大市場能走紅,需要更長時間能走紅。

現在,幾乎人人有機會走紅,走紅渠道越來越多,走紅的群眾基礎越來越碎片化和分散化,走紅的時間越來越短而已。

但是,走紅的邏輯,走紅之後的商業化邏輯,走紅之後的持續走紅邏輯,沒有本質的變化。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

如何讓網紅紅得更久?

如何讓網紅走紅走得更有商業價值?

如何讓商業價值更持久?

而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問:

那些紅得久的網紅,和紅不久的,差別在哪裡?

網紅持續走紅的關鍵點是三條:品類領先,持續輸出和品牌更新能力

紅人之所以紅,在於其滿足了觀眾的需求。

在滿足需求這個問題上,唯有持續的品類領先,才能成功。

把衣服一脫,就會有關注度。

但是這個人脫衣服,和那個人脫衣服,有沒有本質的區別呢?

即便是脫到日本AV女優那麼大尺度,又有幾個AV女優能成為蒼老師?

對了,你還記得優衣庫女主角叫啥嗎?

或者你從來就沒有知道過?

你準備找她做代言嗎?

這個裸體和那個裸體都是裸體。

這張錐子臉和那張錐子臉都是臉。

臉是可以換的。

裸體雖然不能換,但並不比日本同行更具有吸引力。

因此,在脫衣服和秀錐子臉上,是不能產生持續生命力的。

那搞笑能否有持續生命力?

那段子手能否有持續生命力?

答案仍然是不一定。

要持久地紅下去,有三個基本條件:

一,在滿足細分需求時,實現品類領先;

二,保持持續的內容輸出能力;

三,在受眾口味調轉的時候,有品牌刷新的能力。

只有這三者並舉,才能持續俘獲並保有粉絲的關注度和黏性。

如何打造網紅的持續商業化能力?

好了,如果有網紅能夠做到上述三點,如何變現呢?

常見的變現方式有三種:

一,廣告模式。用網紅的陣地做廣告。

二,電商模式。用網紅的影響力賣產品。

在電商模式中,又出現了品牌輸出模式,網紅出品牌,網紅運營公司、營銷公司出產品和運營。

三,增值服務模式。

運營網紅,關鍵是運營粉絲。

挖掘粉絲的其他消費力,搞會員費可以,搞粉絲培訓可以,搞粉絲之間的中介服務也可以,搞粉絲和外部資源的中介服務,如FA也可以。

這個黑馬會、爆品彙、氪空間都在做,而且是核心盈利模式。

在這三點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很重的點:

產業入口模式。

產業入口模式和電商模式有一個本質的區別。

使用產業入口模式的主體,是基於產業布局來打造網紅的。

站在產業做網紅,和站在網紅看產業。

這就是二者的差異。

比如布蘭森之於維珍航空,比如雷布斯之於小米,比如羅永浩之於鎚子手機。

和網紅電商那些小打小鬧,中打中鬧不同,產業入口模式中的網紅,一開始就是企業戰略的尖刀。

網紅服務於產業競爭這盤更大的棋。

不言而喻,這種網紅商業價值是最大的。

老何認為,當前最大的風口,仍然是產業入口模式。

把網紅做成某個領域的絕對領先品牌,進而用這個品牌,用產業的方式掙錢。

這種模式,能賺更多、更久的錢。

網紅幫助這些企業節省了建立和維護品牌的費用,並且為產品推出預先布局了粉絲,預先注入了品牌溢價,預先構築了與對手PK的壁壘。

所以,你認為李叫獸的策略是什麼呢?

快刀何的策略又是什麼呢?

網紅的價值計算模型,主要看這五個參數

老何的這個模型是這樣的:

網紅價值=網紅粉絲數量*粉絲價值質量*影響度係數*網紅生命周期*產業加權係數

普通的網紅價值,考慮前四個參數:

大的粉絲基礎、高價值的粉絲群體、對粉絲消費的影響程度、網紅的持續產出及走紅周期預估。

能夠轉變為產業入口的網紅,其價值乘以該產業的放大係數。

一個財經圈網紅,定位於財經資訊入口,和定位於理財產品銷售入口,其價值相差可以百千倍計。

對了,這好像就是那個叫做「挖財」的APP的商業故事。

說到這裡,你們家網紅準備準備走哪一條價值變現之路?

你們家網紅又準備紅多久?

===========================================================

客官,我們有一幫做公關的朋友一起寫筆記,建了10個微信群。

目前群里在讀的書有《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產品型社群》、《輿論的結晶》、《取悅公眾》、《神經心理學》、《金字塔原理》、《消費社會》等。

對公關感興趣、或想要一起寫筆記的,歡迎加我微信kuaidaohe,獲取入口。


與其說這是一個「網紅」的時代,不如說著是一個「眼紅」的時代。據最不完全統計,好像也許可能沒有哪個時代的人像今天的人這樣「眼紅」。

身邊好多朋友,第一次接觸一個叫「papi醬」的網紅美女時,第一反應是:這也能紅?這……這……這就發財了?這真的值好幾個億?……

互聯網的生財之道,顛覆了很多人的既有觀念。

什麼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啦,

什麼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啦,

什麼物美價廉、薄利多銷啦,

……

甚至是什麼用戶思維、客戶體驗(papi醬的用戶體驗不能說差,可是與其據說的「估值」相比,其體驗和估值之比還是很讓人吃驚)。

究竟這是怎樣一種經濟現象?深層次的道理究竟在哪?瀚哥挑三點重要的說說。

一、注意力=錢

這是個老話題,但是很重要,不得不第一個說說。

對於電視台來說,注意力體現在收視率;

對於報刊雜誌來說,注意力體現在發行量;

對於公眾號來說,注意力體現在點擊數。

收視率、發行量、點擊數的高低,決定了廣告費的高低。

這個道理誰都懂,所以瀚哥想說的不是這個。

以前,注意力之所以可以帶來利潤,是因為注意力背後的那個產品或者服務還是很有價值的。比如羅振宇在優酷的視頻說書,其價值確實令人稱道,很多人藉此學到了不少知識、理念(暫且不論這些知識、理念對你有多大用處,比如基因、進化、預言等等,多學點東西好像不能算是壞事,雖然不一定)。

可是後來,人們開始漸漸拋棄那個叫做「本」或者「根」的東西——價值,直接入手炒作。以前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現在是「製造熱鬧不嫌事大」。熱炒的那個東西有可能就是一團垃圾,可是,只要能帶來短期的注意力(點擊),就算撈著了。

大家可以隨手在網上搜一搜好多所謂「10萬+」的文章,有價值的有多少?如果標題是一句不錯的雞湯,那這篇文章就算比較有良心的了。

所以,不擇手段、比著秀下限地去攫取注意力(點擊),就成了時下流行的「營銷手段」。比如你隨處可見的「三天漲一萬粉!」「100元2千粉!」之類的廣告……我只想問,這是粉嗎?如果真的是「活人粉」,這算是在侮辱粉絲嗎?如果這都是機器註冊的「殭屍粉」,這算是在侮辱辦公眾號人的智商嗎?無語。

或者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那個勇氣秀下限,對不起,請你保持好風度,控制住脾氣。眼睜睜看著那些無節操、沒內涵的東西火爆了一遍又一遍,掙了一票又一票,你卻還在苦苦訴說你的產品有多好,你的服務有多好。你不會炒作,不會「營銷」,沒辦法,慢慢來吧。

二、關注「網紅」≈自己「眼紅」≈給網紅送菜

(弱弱地加個注釋:「≈」是「約等於」)

這個約等式還有幾個類似的表述:

每天談互聯網思維的人≈想輕易暴富的人

成天在微信群里活躍的人≈時間成本低的草根

「網紅」≈在「眼紅」或「想紅」的人群中很紅

……

不好意思,以上約等式依然是基於最最不完全統計≈沒有統計。

你當然可以說,關注網紅的還有那些「資本」、炒作高手,比如羅胖。不過,我是視角不是大老闆,而是普通人。

人人都可以做網紅,跟人人都是自媒體一樣,是一句各大平台製造出來的誘(huang)惑(yan)。

大家都在說話,誰來當聽眾?

大家都在秀,誰來當觀眾?

電視台有幾百個,你常看的有幾個?常看的節目有幾個?

自媒體更多,你常看的有幾個?他們推薦了上千本「值得讀」的或「必讀」的書,你看了多少?恐怕連羅輯思維語音你都難以堅持聽下來。

網紅,之所以紅,潛台詞之一就是因為它「少」。多了,就不叫「紅」。或者說,多了,大家也就都顯得不那麼「紅」了。人人都是自媒體,背後的邏輯是注意力「分散」,價值觀千差萬別;而大佬們掙錢的邏輯,是注意力「集中」,最好只剩下我一個自媒體,其他的自媒體我絕不會去扶持,絕不做分散大眾注意力的事情,那是「自毀形象和利潤」。

所以你也就會明白,為什麼如此多的人想依附羅胖、借著羅胖,甚至想得到羅胖支持和幫助,來發展自己的草根們,鮮有成功的。因為,羅胖不會扶持誰,但是會在你走紅後主動來找你,聯合你。生意人的天性,無可厚非。

這也就是為什麼羅胖要趕緊抓住papi醬的原因之一:抓住或聯手「少量」網紅,讓自己「紅」得更集中,不給別的網紅突出重圍、吸走注意力的機會。大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關注分散了,羅輯思維也就走向沒落了。所以,一年至少熱炒兩次「網路大事件」,是羅胖必然要做的事。請對照之前的賣月餅、霸王餐、跨年演講等等。吸引注意力是關鍵,而不是那個月餅有多好吃,演講多麼地有含金量。(很多人罵羅胖,都是從月餅開始的;本公眾號內和知乎上有很多對羅胖演講的深入剖析,其本身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實在不敢恭維)

那麼問題來了:他能「炒熱」一盤菜,是因為什麼?因為有廣大網民的送菜。

我只想安靜地聽你說說書,安靜地看看書,行不?可以。但是對於羅胖來說,你安靜,就是他的失敗。你跟著討論、起鬨、參與、衝動,他就嘚瑟了——又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蹟。

最近,這種「熱炒」變得更加直(di)接(ji)了:

捐出一塊錢(甚至是一分錢),讓我們共同見證社群的力量!讓我們草根一起創造奇蹟!誰當網紅,我們說了算!

我只想說——我靠,這是在考驗廣大網民的智商下限嗎?如果這樣也能成功,看來真的是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了!

有廣大網民給人家送菜,是互聯網的生財之道之一。

三、永遠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模式一:

別人在這兒開了個超市,人流量大了,我可不可以在旁邊開一個擦鞋店?

別人在這兒開了個加油站,車主多了,我可不可以在旁邊開個洗車店?

……

模式二:

別人都想創業,我就搞個創業服務公司,掙那些「想創業」的人的錢;

別人都想辦公眾號,我就開個培訓班,講課、賣資料甚至代理運營,掙那些想當網紅的人的錢;

……

這是最常見的兩種思路。

總之,就是不要一說網紅,你也要去當網紅;一說自媒體,你也要去當自媒體;一說創業,你也要去開公司。

聰明人,總是「蹲在你後面」掙你的錢;而不是擠著去趕時髦、趕潮流。

這個世界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的網紅、自媒體,除非你自甘默默無聞;也沒有那麼多的「業」需要你去「創」。你能踏踏實實幹好一件事情,儘管不是什麼創新、創意,你依然可以在社會很好地立足。切忌浮躁和盲從。忽悠你去錄視頻的,可能就是那幾個視頻網站;忽悠你弄自媒體的,可能就是那些個平台。你去了,就是送菜,成為人家業績報表上的一個數字。至於你自己,成功了沒有,發財了沒有,很難說。

當然,如果你真的具備那個素質、有那個本事,就像羅胖,任何平台都制約不了你的。央視留住羅胖了嗎?沒有。如果你的確那麼厲害,那就奔跑吧!兄弟!

最後說,網紅就是個大泡沫!!!


應該算是 泡沫眼球經濟了 呵呵


企業想和網紅合作看到的是網紅的人氣,但網紅受眾比大部分三線明星小的多,看看明星商業廣告現狀再對比網紅你心裡就有答案了。。

如果還不理解,想想周杰倫,拿他做產品廣告的費用作為標準,網紅做廣告大概要倒貼錢了吧。。

另外,追網紅的那群人比上比下消費能力絕對是最差的。。


首先明確什麼是網紅?

即通過互聯網出名!重點在於出名,互聯網只是媒介,收益來源於出名之後的變現。

呂不韋一字千金,陳子昂砸古琴,這是不是和現在很多網紅的炒作一個路數?

只要名還有用,能變現,任何時代都不會缺網紅,互聯網最大的改變在於讓信息傳遞的成本接近於零。紙和活字印刷大幅度降低信息傳播的成本,對世界有多大的影響?互聯網同理,影響只會更大。對互聯網行業的任何分析都離不開這個基礎。

結論,沒有泡沫,大有可為;現在很多雖還停在撓首弄姿的階段,但網紅的品類會不斷擴展,以後每個行業都會出現網紅。


不請自來,一直在知乎潛水,看到這個問題有點自己的拙見。

大眾媒體對網紅的解讀約等於,長腿,尖臉,磨皮加淘寶店。不可否認這類網紅是目前最多的一類網紅,存在的泡沫現象也最嚴重。這類網紅利用的平台從微博到直播,藉助審美,獵奇等社會心理,通過一些或一個事件炒作而走紅。因為紅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多少曇花一現。

但是不得否認的是,網紅現象給了每一個平民一個話語權,一個製造內容傳播內容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前我們信報紙信電視,再到後來看網路新聞,這類信息大都是由少數人控制。從微博開始,甚至從天涯時代,網紅的雛形就出現了,藉助各個領域的知識積累,每個人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他們的聲音觀點被傳播被討論,然後積累自己的看客和粉絲。在微博上,每一個專業分類都有自己的網紅。他們豐富了我們的見解。這類網紅目前我並不覺得存在泡沫,反而在不斷發展和壯大。

其實,無論什麼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有泡沫,泡沫過後對產業的更新迭代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個人愚見。


速途研究院:2016上半年網紅現象專題報告

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與互聯網息息相關。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放大了某些人的特性,這種特性有時候與網民的喜好、審美、臆想、娛樂等心理相契合,受到網路世界的追捧。這群在現實或者網路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就被我們稱之為「網路紅人」。

隨著今年上半年Papi醬的爆紅以及遊戲、秀場等各大類型主播們的強勢崛起,「網紅」早已成為2016年上半年內整個互聯網出鏡率最高的辭彙之一,而網紅們的收入問題和火爆程度都變成了中國近7億網民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有理由相信網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將在互聯網上繼續保持著相當的熱度。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通過對中國互聯網上已經公開的相關數據和行業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並結合用戶調研,對當前國內備受關注的網紅現象進行解讀。

原創和直播助網紅「快上位」

網紅經常能成為熱門話題,在各大互聯網平台上都擁有著極大的關注度和熱度,最知名的網紅平均每月會被搜索和熱議過千萬次。本次榜上前幾位的網紅大多是擁有自己原創內容的創作型網紅,如papi醬、王尼瑪等,證明了創作型網紅人氣增長最快並擁有更強的競爭力;而八卦娛樂、化妝美顏作為廣大女性網友們長期關注的熱點問題,這類型的網紅也在榜單上佔據有一席之地;本次榜單上還值得一提的是兩位遊戲主播white和uzi成功入榜,可見,網站直播已經逐漸成為網紅用以快速積攢人氣的途徑。

新型網紅後來居上

中國網紅髮展的十年里,網紅也在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的喜好改變自己在人們心中的印象。老牌網紅中除了王思聰等少數網紅多年來依舊保持極高的競爭力和人氣,其他大都被網友冷淡,不再具備競爭力,而像papi醬、王尼瑪等新生代網紅的人氣值和關注度卻不斷上升,快速擠進前十的榜單,可見,擁有個人原創內容的新型創作類網紅將逐步取代靠炒作包裝「上位」的老牌網紅。

網紅的關注度持續升溫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這段時間被很多人稱作網紅的發展的黃金時期。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網紅的關注度都保持上升的趨勢。從去年11月起,開始了爆髮式的增長。如今,每二十個普通網民中就有3個關注網紅。很多年輕人認為網紅是一件能「簡單」實現名利雙收的工作,對於成為網紅已經到了趨之若鶩的地步,這樣也造成了網紅基數的上升。

大部分網紅選擇走文化樂活路線

各類型網紅中,走文化樂活路線的所佔比例最多,個中佼佼者如王思聰、同道大叔等;而才藝搞笑類網紅的數量緊隨其後,如王尼瑪、papi醬等;而遊戲競技類網紅和美顏裝扮類網紅大多數在進行網站直播活動,但前者作為新崛起的網紅,更具競爭力,潛力空間更大。網紅新時代格局就此形成。

微博傳播成為網紅文化傳播的最佳方式

互聯網人際交往發展到今天離不開「雙微」——微博、微信的幫助,而網紅想「火」起來更是要靠這兩大社交平台。據統計,100%的網紅會運營自己的微博賬號,48%會經常使用微信,而剩餘的會選擇通過視頻點播和網站直播來傳播知名度。但後兩者的影響力正在飛速增長中,相信將會成為未來傳播網紅文化的主流。

美女賣家「稱霸」網紅界

網紅在互聯網上的形象大多是光鮮亮麗,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的職業和身份一直被人們好奇和關注。據統計,35.6%的網紅在現實生活中的職業都是美女賣家,而漫畫家/作家群體和視頻作者/段子手群體作為中堅力量,同樣受到追捧。知名企業家成為網紅的比例最低,僅有4.2%。

原創內容凸顯極致競爭力

原創內容成為網紅主要傳播手段,佔比51.3%;產品導購佔比32.7%,可見網紅流量變現入口大大擴寬;八卦爆料永遠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加上粉絲互動,足以佔比8.9%;整合型內容僅佔7%,只在提煉信息不產出原創內容,數量不少,價值最低。

廣告和電商導流成為主要賺錢手段

接近半數的網紅需要靠廣告盈利,而也有32%的網紅將電商導流作為主要的變現模式,挖掘裂變式傳播下隱藏的爆發性消費能力;網紅的內容營銷卻令人堪憂,僅佔11%,國民對於付費內容的消費意願有待提高;網紅代言品牌的雖僅佔8%,卻最有發展潛力,證明了從線上向線下,網紅的品牌影響力變強,粉絲經濟得到發展,網紅變「網星」不是夢。

80後、90後成關注網紅主力軍

從年齡分布情況來看,21-25歲的年輕人最關注網紅,佔47.3%;其次是20歲以下人群,佔比39.9%。可得出一個結論:在關注網紅的人群中,2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據了近90%,90後、00後人群構成了關注網紅的主力軍。關注網紅及相關話題的人中,女性佔比達72%,是男性的2.5倍左右。原因之一可能在於82.5%的網紅是美女,她們向大眾傳遞的多是穿衣打扮方面的心得和經驗,因此對同性的影響力較大。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認為,雖然網紅的表面上看著光鮮靚麗,似乎能成為一種年輕人快速通向名利雙收之路的捷徑,但其中存在很多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首先網紅的運營模式存在缺陷,同質化過強。相同類型網紅競爭激烈,在未來,能夠產出高質量、原創性強內容的網紅將成為稀缺資源。

其二,眼球經濟和低俗文化的泛濫。部分網紅為形成焦點,吸引關注度,丟掉節操,盡打擦邊球,不但脫離了主流價值觀,敗壞社會風氣,還往往面臨被平台封殺的風險。

其三,網紅面對的受眾面狹窄,存在審美疲勞和偏好轉移的風險,而且網紅維持知名度和引導網友關注力需要一定的消費成本,轉化率較低。

其四,未來網紅的發展方向將更傾向於跨平台傳播,並輔以公司化的運營和管理,需要強大的團隊運作和技術手段支撐。

未來網紅的發展軌跡應該是更加模式化、專業化的,網站直播和自媒體營銷將成為網紅崛起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並且可以預見的是,公司或個人包裝炒作出的「一夜爆紅」類網紅會越來越少,而相同類型的網紅一旦出現馬上就會被淘汰,只有那些擁有原創內容的創作型網紅才能走得更遠,具備更高的品牌競爭力,甚至最終完成從網紅到「網星」的華麗轉變。

總而言之,網紅並不能算是一個全新的市場,不過如今它被規範化了,具有難以想像的巨大利益,真是風險重重又令人期待萬分。

——————————————————————————————

  速途研究院是速途網路旗下的權威數據研究與分析機構。致力於國內互聯網市場行業數據統計與分析預測。

  合作郵箱:research@sootoo.com

  合作QQ:3425470196

  微信名:速途研究院 微信ID:sootooinstitute


這個行業其實很早就有了,但最近被捧上風口,才有了資本和各方人士的湧入。

今天我是來找人的,因為單太多了,忙不過來,但公司目前就3人,所以覺得「找合伙人」比「招聘」更為精準。

有位小朋友找到我,說想加入我的團隊,我說想進來的人多了去,為什要收你?小朋友說,我只是覺得知道大家不知道的內幕好爽。

她看中的是我業務中網紅打造這個版塊,如果說這幾年有什麼趨勢,我認為網紅就是趨勢。跟當年的房地產,互聯網,電商,app,微商,等,一樣。

在找人之前,我想先說我對網紅這個行業的看法,你也好知道你是在跟什麼樣的夥伴合作。

一,網紅過多,屌絲不夠用了,所以定位也關鍵了。

最近突然冒出的各種機構多如牛毛,我彷彿看到了當年團購剛出來的情景,憑空一下冒出上千家團購網站,但你們也知道,最後活下來的沒超過10家。

而目前的各種機構又分為以下幾種:

比如培訓班。之前搞電商評論的丁辰靈搞了個網紅商學院。

比如各種APP,網站平台。通過選美或內容比拼的形式打造網紅,比如新氧和陸琪合作的。

比如一些劇組。通過做微電影打造網紅。比如暴走漫畫和萬合天宜團隊。

比如一些主播公司。通過主播平台推。比如鬥魚三騷。

比如一些傳統推手,通過事件和內容推,比如papi醬的經紀人。

比如一些模特機構。比如模特經紀公司,選美大賽。

比如一些綜藝節目。比如優酷出品的全民美少女。

比如一些能自己製作靠譜內容的。比如B站一些UP主。

他們中有玩的好的,但大多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叫好不叫座,比如內容太差,比如渠道有限……但今天不是聊這個。

我想說的是,因為進來的機構多了,所以推出的「產品」也多了,導致同質化的網紅太多了。無論哪個領域,都有一大堆重合的,純靠顏的,靠逗逼的,靠才藝的,玩主播的……每個大分類里,起碼有幾萬人。再想想,目前除了papi醬,今年新出的最火的幾個網紅還有誰?就柯潔,水哥和SUNSHINE,柯潔是玩圍棋的,水哥是最強大腦,SUNSHINE——能想出這個靠罵走紅的IDEA的團隊也是牛逼。

所以你看,定位多重要。

二,光會做內容也不夠了,所以戰略也重要了。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寫《月薪十萬和月薪三萬的市場總監區別在哪》,我簡述一下就是:一個幫企業提高銷售額和品牌的,一個是玩傳播的。其實網紅打造里也越來越接近這個說法了。你做一個內容的目的是什麼?獲得轉發,還是獲得評論,還是獲得關注?你做這個內容的目的能不能推進這個紅人的定位?還是偏離了?這個就是戰略。

其次哈,如果純做內容,以我現在的經驗,我雖然深刻理解轉發點,關注點,評論點,但在一個內容投放出去後,我也還是不敢100%哪個內容能火。因為網民在進步,真的在進步,他們對內容的挑剔程度越來越高,對營銷痕迹也能靠直覺判斷出來。一個內容,他們會開始判斷這個博主有沒有繼續關注的必要,而不是盲目關注。

內容形式無非也就那麼幾種:搞笑段子,搞笑長文,情緒文,知識文,經歷文,搞笑視頻,新奇視頻,意外視頻,美圖,GIF圖,9宮格,漫畫,搞笑圖,直播,有獎轉發,互動策劃,這麼幾種。有沒有更新的形式,脫離以上的創新?這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媒介費越來越高,如何省媒介費也是一門科學了。

一個質量高點的任何號(微博,微信公眾號,網站置頂……)價格都飆到5000起了。所以如何用最小成本做到最大效果?比如用一些軟體,或釣大V技巧,或水軍,或全新媒介,或與他人合作?我覺得這是必須思考的方向,不然動不動一條內容的媒介費就得6萬起了。

其次,我們現在都是問第三方要資源,但第三方給出的那麼多資源里,也有大把的水分,很多根本不值那個價。

好了,我開始說說我想找的人吧。因為這個行業太新了,所以想找到有直接經驗的太難,所以只能從我覺得可以做這行的人里挑。目前需要這幾個方向的。

第一種是項目統籌(多個)。這個其實是一個廣告行業的管理崗,比如現在有5個項目,你如何來給大家做分工安排,保證進度和質量?如果把這個想明白了,同時會做excel,ppt,同時有廣告公司經驗,那就夠了。

第二種是創意文案(多個)

如果你沒經驗:

我很久前在網上寫了篇《電商文案的出路》,因這篇,到現在還有人加我。這篇表面講的是文案的思路,實則給了很多做文案的人一絲信心。大多數文案都是半路出家,公司卻只有要求,沒有培訓,更不談給他們一個明朗的前途。如果你目前不是很強,來我這裡我能保證的是讓你快速提高,前提是你能讓我看到,你有至少我強的潛力和靈性。怎麼證明?一定要有作品(不管啥,不管多少),你得先給點東西我看,不能只說:我就有興趣,我願意學習,我想嘗試……這些話 。

如果你已經很強:

你最好廣告公司出身,有新媒體運營經驗,有作品,有案例,對行業有自己的理解。

我們求賢若渴,我們不是什麼大公司,所以你能屈就,我們自會奉為上賓。

第三種是媒介經理(多個)

1,有大量網路媒介資源

2,有開拓更多媒介資源的能力

就這些。

第四種是自由人(多個)

如果你覺得你能給我們帶來什麼,不需要客戶哈,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客戶。

或者你就是行內人,你有你的經驗或特長或資源。我們一旦聊投機了,合作形式隨你選,資源共享的年代,報團是用小代價把蛋糕做大的最好方式。

就這些。

哦,對了,來了可能也不只是讓你乾乾本職工作,哪忙不過來,可能得麻煩你暫時補上去。

總之,「行程兇險。酬勞低微(不是說我們工資低哈,如果你有料,我們的薪資絕對會比你之前在任何地方都高),工作環境苦寒,須累月處全然黑暗中危險橫生,安返機會渺茫。事成則功成名就。」——這句話我抄別人的,一句話把我想說的總結出來了。我想補充的是,功成名就的體現可能有兩個方向,一是你全學會了離開我們後以後幹啥都方便,二是你不離開我們成為公司股東。最後是得到一個對我很重要可能你不在乎的東西:做幕後黑手的感覺太棒了。

有興趣,想了解,想試試的,來,不過來了先別多問,請先證明自己的實力或潛力,之後不管行不行我們都會以禮相待。微信公眾平台:喵要炸了 ,微信:317178650.(兩個Q都別加哈,不登)

公司發展方向:

第一階段:紅人打造,品牌炒作,產品推廣,主播培訓。

第二階段:自建紅人聯盟、營銷號、內容號、產品、接受風投並推出自己的簽約制紅人

第三階段:建立基於IP經濟的商業生態系統。

公司名稱:廣州喵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廣州番禺奧園元城市天地(出漢溪長隆地鐵C口即可看見)。


的確,網紅在營銷中的一些效果甚至能夠超越明星,這些問題上沒有泡沫。例如,請明星代言通常需要付10倍的媒體渠道費用,否則往往石沉大海,而網紅自帶流量入口;用戶往往對明星代言的產品並不信任,而專長某個領域的網紅推薦的產品則更能提升信任度。

然而,在紅利期,難免有一些誤解,當然也有一些主動傳播的謠言。比方以下這些肯定是泡沫:

泡沫一:網紅/KOL能做到精準匹配目標用戶,降低流量成本

明星和主流媒體一直缺乏多元化,而一些新銳的、有獨特價值導向的網紅往往能在小眾領域建立巨大影響。有一些自媒體平台或企業相信,通過小眾網紅,能夠實現小眾產品的精準曝光。

從企業的角度,當然希望能夠精確影響所在地的潛在用戶,但是垂直和聚焦並不代表更精準。網紅所帶來的流量在「精準營銷」的意義上基本不可控,因為分享構成了網紅推薦這件事的核心,而分享本來就是一件「不精準」的事。一個北漂白領看到網紅又分享了自己的育兒心得,就順手轉發到朋友圈;他遠在天南地北的朋友們看到之後又紛紛轉發。如果誰想用標籤化產品預測這樣的用戶覆蓋,那模型的複雜度恐怕得與占星學一較高下了!

如果我們考慮到年齡等因素就更複雜了,母嬰APP的推送能按照備孕、懷孕、0-N歲來精準劃分,而網紅的粉絲生命周期,推動著網紅產出內容,要全面覆蓋母嬰到教育。那麼如果精準度真的這麼重要,為什麼用戶會在母嬰網紅的推薦下購買產品,而不是只用APP購買?

精準度能提升轉化率,但不代表只有更精準才能提升轉化率。一切以單個用戶而不是KOL或社群定位為中心的KOL營銷都是耍流氓。

泡沫二:網紅/KOL對粉絲具有強大說服力, 能提高電商回報率

2015年雙十一,淘寶每七件衣服就有一件是網紅賣掉的。網紅店動輒數千萬的銷售額造就了網紅經濟的火熱,也讓一些企業相信網紅對粉絲有奇妙的說服力。

也許某些產品網紅賣的不錯,但如果歸結為網紅的說服力就有點偷懶,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些產品賣的不行。此外,如果網紅對自己的說服力很有信心的話,為什麼大多數網紅都無法接受按效果付費的方式? 網紅的內容定位在價值觀/生活方式層面,這只是用戶在購買決策上的考量因素之一。不考慮用戶定位成本和內容生產成本預估的回報率是耍流氓。

不少認為網紅應該全面電商化的人還會舉羅輯思維為例。殊不知,在7月23日羅輯思維CEO李天田的最新演講中,羅輯思維也認為內容電商有很大的缺陷:

「內容生產者已經被互聯網馴化得非常好了,而供應鏈是一個非常沉重的系統。當你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系統的時候,內容變現就當一個興趣愛好去做好了。」

即使是那些熟悉供應鏈管理的公司也不見得能做好電商轉化。例如,某知名時尚網紅的電商退貨率高達50%,遠超業界平均水平的10-15%。

可見,KOL不能改變商業本質,說服力仍然需要建立在產品自身賣點過硬的基礎上。一些企業將內容完全委託網紅/KOL製作,甚至自己連賣點都沒有考慮好,這也是作死的一種方式。

很多人可能開始想,既然網紅/KOL做展示不精準、做購買又得靠產品自身優秀,粉絲的信任感、價值觀等似乎虛無縹緲,那麼到底有什麼可量化的效果是可以指望的呢?有沒有不是泡沫的呢?

效果一:短期,網紅的獨特定位有助於粉絲縮短決策周期,提升體驗率

在一些決策周期較長的產品上,如教育、母嬰、旅遊產品,過去並沒有很好的工具縮短決策周期。即使將精準度做到極致,讓那些正暑期給孩子找英語家教的家長知道產品,家長也得再三權衡才能做出判斷,例如菲律賓外教的英語是否標準等。而不少教育網紅已經通過長期的互動形成「讓孩子看更大的世界」的場景,家長自然不用再糾結這一點。

並不是說網紅說服了粉絲用菲律賓外教,而是說網紅能夠讓粉絲不在體驗階段糾結於此。粉絲在體驗之後,仍然可能會權衡口音、身份、價格等因素,並最終影響購買決策。否則,為什麼網紅不直接說服粉絲購買全套課程呢? 得益於網紅長期互動運營形成的場景,不少少兒英語產品都從網紅上獲得了成本相對較低的體驗用戶。有不少教育類網紅都已經被少兒英語品牌買斷。

當然,企業自己做好自媒體的粉絲運營,也能達到同樣或類似的理解和口碑。但是一方面信任過程可能需要漫長的時間建立,另一方面用戶難免對企業自媒體存在戒心。 同樣我們可以看到,安妮的《1%的生活》成功讓不少用戶下載體驗了她創業的漫畫APP,但並不代表她說服了這些用戶使用這款APP。

效果二:中期,網紅/KOL真實的使用和評論,有助於增加產品的推薦度和復購率

說到網紅最大的錯誤使用方法,莫過於自己撰寫一篇熱點或者硬廣投放了。不僅很多企業在做此類投放中往往忽視網紅長期互動運營的場景,失去了短期的體驗率優勢;在加上「推廣」等詞語之後,也失去了中期的推薦度優勢。

用戶已經越來越聰明,也越來越難以被企業單方面的廣告打動了。大多數用戶在做消費決策前都會做比價或評估調研。例如一個預產期在近三個月的准媽媽,如果打算產後在月子中心恢復而不是請月嫂,她難免要不辭辛勞,拖著六甲之身逐一探訪當地的月子中心;更不用說詢問朋友、搜索關於這些月子中心的好評和差評了。那麼在這個過程中,KOL(意見領袖)的真實評論,在引導用戶的選擇標準和推薦方向上,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樣的,網紅在使用這個產品本身,就足以構成推薦或復用的理由了。例如李開復在知乎上不算是最活躍的一批,存在感按理說並不高,但不少知乎用戶在不相關的內容中都會提到李開復在用知乎,或主動@李開復。

效果三:長期,有助於建立同一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粉絲社群,增加產品的毛利率

推薦度和復購率的提升,表明網紅在建立用戶對產品認同上已經開始發揮作用。用戶已經將產品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起了一定聯繫。而這一聯繫深化到一定強度,最終就會影響產品的毛利率,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消費升級。

有一位天貓上賣洗髮水的老闆做到業界前三,卻仍然很焦慮。企業做起來,很大程度上是借了中國電商滲透率連年增長的東風,而流量整體變貴的趨勢已經擺在眼前。要推出新品、提升價格,轉化率就一路下降;手裡有一批客戶名單,卻無法轉為忠誠粉絲。歸根結底,還是用戶對產品認同有限,產品可替代性太強。

相反,高毛利產品往往都有故事,而網紅在持續產生故事上可謂得天獨厚。例如,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就是一個傳統廣告營銷公司即使想破頭,也沒有能力執行好的事件策劃。如果不是作為一款免費APP的推廣,而是作為某VIP信用卡的宣傳,就非常合適。例如《007:大戰皇家賭場》中邦德曾在沒有預定的情況下,用黑卡順利開了海邊別墅套房,可謂「說走就走」。

或是這樣:

本文首發於媒體集結號(微信號:mediahorn),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太從融資的角度看網紅,符合哪些條件更獲得投資人青睞

一、網紅電商類項目的資本關切點

隨著「網紅經濟」,電商領域湧現出許多前端通過網紅吸引流量,後端對接供應鏈的網紅電商,形成一種互補共生的關係:網紅帶來流量,解決電商流量成本問題,孵化平台提供孵化、運營、供應鏈,解決網紅貨品交付能力弱的問題。一些原本做C2B定製、二次元、電商代運營的團隊也紛紛向網紅靠攏,尋找新的storyline。

但在創投市場上,項目融資成功除了概念,更看內功。了解投資人的顧慮,弄清自身發展的努力方向對早期項目尤為重要。

對於投資人來說,投網紅電商類項目存在的顧慮主要在以下幾點:市場體量、想像空間、孵化成本和綜合能力。

1. 天花板相對較低

出現這個判斷的原因在於兩點:

1)網紅的流失風險:

初期網紅依賴公司,但網紅有名氣後可能會自建團隊或更換電商公司。網紅電商公司的風險在於,對接流量端的是「網紅」,粉絲跟著網紅走。沒有供應鏈運作能力的網紅成長起來後,出於利潤分成、運營效果等多層次的原因,有很大可能性換掉原有電商公司。

一些網紅電商公司用股權方式綁定網紅,但深度綁定的問題在於如果公司做大,不可能與所有的網紅都進行股權綁定。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幕後英雄」的網紅電商公司要承擔網紅流失帶來的流量流失風險,營收會受到影響。

2)沒有較大的對標案例:

網紅電商公司經常被類比成電商代運營公司,目前在電商領域存在很多體量龐大的上市公司,但在代運營領域,沒有出現過同樣體量的巨人。沒有已經成功的對標者,對於資本來說,這個領域的市場空間還存在疑問,相關公司的估值也不太可能提升到同樣排名的電商公司的水平。

2. 想像空間有限

若網紅電商僅僅通過商品利潤變相,能支撐起的市場估值有限,很難實現指數級增長。

3. 流量成本增加。

互聯網整體流量變貴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微博、美拍等平台孵化、推廣一個網紅的成本和難度也在增加,網紅的流量、轉化率參差不齊。對於網紅電商公司來說,要絞盡腦汁思考如何低成本孵化網紅,並持續擁有低成本流量。

4. 團隊能力受質疑。

網紅電商公司兼具經紀公司和電商代運營兩大功能。前者要求掌握孵化網紅、把握內容調性(甚至要處理網紅鬧脾氣)等多項運營能力;後者要求對電商供應鏈有掌控,這對團隊的綜合能力的要求高。而目前有一些網紅項目,憑藉之前C2B或電商代運營的基礎,鬆散地簽約網紅;或者曾經小作坊式地捧紅了淘系紅人,想順勢形成網紅家族……美好的故事需要強大的團隊來支撐。

資本市場對這一領域存在以上擔憂並不代表這一領域沒有機會,事實上正是因為熱度高,所以才需要篩選和判斷的標準,大浪淘沙,找到質地好的網紅電商項目。

二、網紅電商如何練就紮實的基本功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說,一家基本功紮實的網紅電商公司要在以下這幾個層面有較好表現:

1. 慧眼識網紅:不挑最紅,只選最合適。

頭部的網紅總是最貴的,最火的網紅與網紅電商公司的分成方式可能是8:2,對於網紅電商公司來說利潤空間就相對較小。但網紅經濟能運轉本身倚重的是網紅能自帶流量,所以簽約對象還得有流量基礎。因此,對於網紅電商公司來說,要挖掘和尋找的最合適的對象是有潛力的候選者——現階段簽約價相對不貴,有一定的粉絲基礎,自身在現階段運營及供應鏈能力偏弱,但同時未來又有較大上升空間。

篩選網紅也涉及到兩個層面:

1)吸引新生力量:

如果成功培養出了具有頭部效應的網紅,這些成功經驗會吸引新生代網紅。公司可以設定一個篩選標準(年GMV、粉絲數、轉化率、供應鏈成熟度),引入測試機制來判斷對方是否具有變現的潛質和能力。有些微博達人粉絲數雖然很高,但可能因為內容調性、路線風格、相關性原因,ta們可能並不適合走電商變現的道路。

2)合作:

對於那些旗下已經有大V的網紅電商而言,可以與定位、路線、年齡層有差別的網紅進行合作,形成矩陣,拓寬銷售渠道,帶來新的流量,挖掘更大利潤空間。

2. 運營效率:較小的團隊,支撐更多的網紅

一般會有一個小團隊,負責整體把控網紅的個人品牌,對內容風格和與之匹配的商品類型、路線進行設計。除了網紅的路線調性,電商的客服團隊對外呈現出的樣子也在整體品牌規劃中。這個環節的關鍵是從人到內容到商品到網店的風格調性要統一。除了專屬的小團隊成員負責設計、客服、供應鏈,作為平台整體,通過供應鏈管理,對接工廠,匹配訂單峰谷,加快生產進度,減少庫存,提高交付能力;或通過聚合流量,對接品牌或代理商,獲得穩定的貨源。

平台+專屬團隊的模式,可以在獲得規模效應的同時,對不同網紅和不同需求進行分層運營。

3. 提高網紅價值。

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深度挖掘網紅的可能性,分攤風險的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1)人群拓寬:

比如從年輕人群切入(如95後),搶佔年輕用戶的入口。不同人群的消費能力和意願是不一樣的切入有著獨特消費理念的年輕人群對網紅電商來說,是在相關人群消費能力得到更充分釋放前進行卡位。拓寬人群對象還可以從網紅自身的變化著手,比如網紅自身懷孕生子,可以自然地將群體定位拓寬到年輕辣媽等人群。另一方面,平台還可以基於原有網紅的交際關係,開拓出基於CP和閨蜜的IP。

2)品類拓寬:

當特定品類的商品銷售進入穩定期後,網紅電商可以探索一些符合特定網紅調性兼顧產品供應鏈的品類,比如從服裝拓展到飾品、化妝品,甚至到個人品牌IP衍生和線下服務(餐飲、旅行)。

3)風格拓寬:

網紅電商可以探索更加垂直聚焦、轉化率更強、復購率更高的細分人群,比如洛麗塔風格。

4. 發揮平台效應:將核心產品和內容沉澱在平台上,不隨網紅個人發生遷移

「二八效應」發生在幾乎所有的人類組織中,對於網紅電商公司來說,頭部網紅的管理永遠是最值得花時間思考的。這個群體除了有最大量的粉絲關注,TA們還能帶動大量中小網紅的流動,因此核心網紅對網紅電商公司來說是把雙刃劍,高風險高價值。

如何降低核心網紅可能帶來的風險?對於網紅電商公司來說,答案是推產品、推風格、推品牌,而非僅僅推廣網紅本人。對核心網紅以品牌共建的方式進行深度合作;對有特殊才華的網紅用個性化的方式合作,突出品牌,而不是網紅個人。當相關網紅出現流失時,通過成熟的同一風格網紅來替代留下的真空地帶,從而減少損失,降低風險。

網紅經濟大時代的到來帶動了資本對網紅變現和網紅電商的關注,但資本青睞的永遠不是概念,而是項目本身。好的網紅電商項目必須具備優秀的流量、供應鏈和運營能力。

學妹可是創投圈的「網紅」哦


當一個人的基本屬性由「人類」變為「商品」時,我就會覺得好可怕,首先是超越了我的認知範圍和想像極限,其次是他娘的居然能賺那麼多錢!

就像我備了滿桌子好酒好菜,好言好語叫你過來吃我的喝我的,然後我還要給你錢——這得什麼關係?這是親爹親媽之於孩子啊。可一旦進入「飯局」這個概念里,就變了:「看你最近在網上挺紅啊,過來坐坐,吃喝聊會兒,你報個價吧。」


你想想哪次底層崛起靠的不是高層傻逼?


知乎,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近來,看了一些關於網紅的報道文章,有人批評這種現象,好與不好,後面再說!我感到很遺憾,很少人能說出,網紅為什麼在中國如此紅火的真正原因。我們習慣於結果,而忽視了什麼樣的過程導致了結果。就像我們都在說開車怒路症,卻很少有人反思原因。最好的營銷是走心的營銷,我們就從大眾的心開始,來說說為什麼!

首先網紅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這個時代的需求!韓寒應該就是一個代表人物,只是哪個時間段,互聯網還不像今天如此發達,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成名,我是看了他在央視的表現,頓時愛上了他。最近又看見另一個人物:PIPA醬,剛開始,以為是某番茄醬,一直沒有點新聞看,昨天終於點進去看了下,原來是一位剛剛崛起的網紅,忍不住搜索了她的視頻來看,原來她是以一種娛樂的,個人吐槽表達方式的視頻網紅,要露臉的。

於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網紅在中國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不要太亂,跟著川川來梳理下思路:

網紅的前世今生,為什麼會追溯前世,因為到最後,你會發現,世界上任何事和物都是一次輪迴(和佛教無關),比如人性終究會回歸到簡單,地球終究會回歸到最開始的階段(爆炸後的塵埃),我們吃慣了工廠製作(現在又開始追求原生態)。不好意思,跑偏題了。說回網紅,那麼我們來看看網紅前世是什麼?

原來,古代就有了網紅,有人問,是很紅,但網在那裡?古代的網紅的網,就是社會關係網和書籍,他們的名氣,樣貌,以及才華就是通過社會層層關係這個介質來傳播的。

來看看這位:原來民國時代,就有了鳳姐!

網紅其實從未遠去,讓我此生難忘的就是:鳳姐和芙蓉姐姐,對於她們,我一直抱以崇敬的心態,因為她們開拓了我的眼界-原來人可以這樣去嘚瑟出名!注意這裡嘚瑟不是貶義詞,後面的文字將著重說明為什麼。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紅還是批量生產出來的,跟公司簽約,公司幫你包裝炒作推廣。比如淘寶的一些網紅,一個公司簽約幾十個,公司負責後台的策劃和推廣。

那麼網紅是不是中國的特色,由此,川川不得不去查詢下FB,twitter,instagram,youtube,我發現國外也有網紅。

比如這位YouTube的網紅,PewDiePie,有4000萬訂閱用戶,他的視頻主要為遊戲實況。可以說是從Youtube上成長出的大明星,不僅在網路世界,一些知名雜誌和新聞媒體也會爭相報道他。年收入多少?1200萬刀!

還有這位:Lilly Singh是一位加拿大籍的歌手,憑藉其優秀的歌唱技巧,她在Youtube上的歌唱視頻超過8億點擊~2015年還進行了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全世界27個城市都舉辦了公演。年收入多少:?250萬美刀!

在歐洲,英國的社交媒體最為發達,因此,英國的網紅也最為集中,英國「網紅」前十名中有1人從事網路喜劇,還有1人則是美容、烹飪,其餘8人均靠遊戲娛樂出道。其中英國本土第一網路富豪就是電子遊戲評論員KSI(真名奧拉吉德),他憑藉年入450萬美元位居福布斯全球「網紅」富豪榜第五位。

你會發現國內的諸如韓寒,鳳姐,pipa醬等,還是國外的那些,都不多。所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稀缺性,從市場營銷角度講,稀缺性相當重要,稀缺性意味著市場--高溢價市場--藍海市場。那麼,同樣的稀缺性,網紅的區別卻如此之大呢?因為,我們是兩種不同的社會,每種社會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們仍舊還在社會轉型過渡期。這就是抗日神劇存在的理由,我們通常去批判一些社會現狀,比如抗日神劇,罵導演,罵編劇,罵投資人,可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市場,別人幹嘛傻逼的去投資拍攝,這樣想過去,你才發現,原來單單怪罪這些人,只怕有失偏頗,回家看看,你爺爺輩,鄉下叔叔阿姨是不是正在樂呵呵的反覆觀看呢?

處女座的人,是不是都愛幻想,反正我會,那麼就開始穿越吧!既然都是稀缺性,我們就再來比較下,古代的網紅和現代的網紅那個更吃香些!試想下,古代的網紅來到2016年4月,必定紅的一塌糊塗,我們都是一群讀著李白詩歌長大的中國人,他老人家一來,毛主席都會醒來。現在的網紅回到古代呢?各種可能性,想起來就有點怕,尤其古代又沒有美圖秀秀,美顏相機,PS技術,想起來,的確十分可怕.....

那我們就簡單總結下,中國的網紅和國外的網紅,主要區別在那裡?(記住,我說的是主要,並沒有一竿子打死一篇)有木有知道的?

區別就是:一個拼才華,一個搏出位!一個拼才華靠臉,一個搏出位不要臉!

那麼是不是搏出位不要臉的,就是錯的。我不這樣認為,川川一直認為,只要不傷害到別人,就不是錯的。芙蓉,鳳姐等前輩網紅,除了博你一笑,總沒有去搶走你的男友吧。

好了,上面川川說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網紅鼻祖,鳳姐,她就是一個稀缺性的典型代表,她以幾乎自殘的方式嘚瑟再嘚瑟而博得名氣,謊話說了100諞,成功的騙過了她自己,老實說,你還覺得鳳姐丑嗎?我只記住了她的「才華」,鳳姐成功的運用了心理學上的暗示作用,就比如,你說10遍老鼠,我突然問你一句:貓怕什麼?你會說老鼠。

那麼中國,到底有沒有像鳳姐這樣的人呢?有!必須有的!但都是在精神病院,那麼為什麼鳳姐沒有進去,反而成功了呢?因為鳳姐,成功的把握住了底線,在規則之內嘚瑟。你終於發現,稀缺性也是講究底線的。像最近某直播平台,直播造人;優衣庫性愛門事件等等,這些稀缺性,沒有了底線,也許他們也很想紅,只不過,用錯了方式了,曇花一現,也許是見識所限,我還真沒有聽到過通過醜聞成就品牌價值的。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明白了我寫此文的中心是什麼了?對,就是稀缺性,我將著重了說明稀缺性,以及在中國造成這種稀缺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只有了明白了事情的開始和產生的原因,你才明白該做什麼,以及怎麼做,這對有志於成為網紅的你,或者正打算創業的你,尤其重要。川川一直認為,社會最深層次需求的多樣化(就比如殺馬特和正宗韓流),才是造就目前市場需求多樣化的原因:

而不僅僅是人多,一句話理解: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其實這僅僅是表象!真正原因在於:中國的意識形態並沒有統一。

我有一個朋友Y,是做淘寶店鋪的,賣的都是高客單價商品,單靠1個人的力量,既當客服,又當運營,還是打包人員,在短短一年期間,硬是把一個0信譽的店鋪做到了1皇冠。1皇冠難不難?當然不難,萬筆交易評價而已。但如果商品價格都在1000以上,同時不刷一單呢?你平心而論,能做到嗎?我們關係熟悉之後,他開始刷單,那是2013年的事情了。回去後,我在想,我能複製他的模式嗎?我知道他賣什麼,甚至進貨渠道和價格。實際上,我不能。習慣了低價商品的我,突然要去揣摩高端消費者的心理,這很難。他對高端消費者的了解,對於我來說,就是稀缺性,他之前的工作是奢侈品銷售,而我是一個屌絲。

所以,找到你自己的稀缺性,對有從商創業的你,會輕鬆很多。

再說一個假設,國外的(主要指發達國家)網紅和中國的網紅互換,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國外的依舊紅,甚至更紅;中國網紅就很難有市場。這裡拋開語言不說,僅僅說網紅的表達方式:一種稀缺性是全球化,一種稀缺性是中國化的。什麼是中國式的網紅?中國式的網紅大部分以賣臉為主,少部分靠自己才華,至於原創性就更很少了。

上面,我們了解了稀缺性到底是什麼?那麼重點來了,在中國,這種稀缺性產生的原因是什麼?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就像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恐龍為什麼會滅絕一樣,其實,他們是在為人類的未來做打算!如果有人又在這裡妄加猜測,網紅和恐龍的關係,我就只有:呵呵了。

說原因之前,川川再說回鳳姐,我想問你,鳳姐說的,表達的,嘚瑟的,你難道不會嗎?你肯定會,只是,你不願意那樣做。鳳姐追求事業成功,雖然是幻想;鳳姐還追求白馬王子,比如當眾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是其理想型。我想問,各位,哪一個女孩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帥,又有錢,對自己情有獨鍾。鳳姐喜歡奧巴馬,沒有錯,說出來更沒有錯,是我們,覺得她錯了,因為那太可笑,你那麼丑,怎麼配的上奧巴馬大帥哥?這就是我們的心聲。因為,在我們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我們被灌輸,婚姻需要門當戶對,否則壓力山大,灰姑娘和白馬王子的事情只會出現在童話世界裡,包括我在內,看見美女其實是有壓力的。如果沒有門當戶對的婚姻,勢必會出現一方十分的強勢,而另一方被壓制。但實際上是,雙方如果都有獨立的人格,這才會換來彼此尊重,婚姻才會長久,但我們不是這樣的,一個有房,一個沒有,勢必在心理上處於弱勢。那麼,鳳姐的來臨,實際上是衝擊了我們的傳統封閉的心靈,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覺得她噁心的,我一直很欣賞她,鳳姐從剛開始的笑料,卻變成了現在的勵志人物。

當然,鳳姐在瘋癲之前,應該是沒有想過以上問題的!

因此我們太過封閉自己,以至於一個小小的變化,就讓我們吃驚不已,像炸了鍋的麻雀。於是鳳姐伺機而出,網紅就這樣誕生了。韓寒的出現,難道不是一樣的道理嗎?一個高中就輟學的問題青年,還能做出一番成就,這樣的衝擊,嚴重刺激了我們的教育觀念。但就算是這樣,也僅僅是震動而已,那有那麼容易說變就變,該考公務員的還是會去考。

就像最近的疫苗事件,在微信朋友圈熱的一塌糊塗,現在還能看到嗎?

記得,剛進入社會那段時間,有很多人告訴我,要去適應這個社會,只有社會改變你,你不可能改變這個社會。我想說,過去的確是這樣!

上個月,我經歷了2個事情,算是對我幼小心靈的小小震撼。第一個:我和兩個爺孫同時在等紅燈過馬路,哪位爺爺等不及,牽著孫子小手就準備闖紅燈,孫兒拽著爺爺不讓走:「紅燈不能闖!爺爺聽話了。」第二件事:我走在一對00後初中生的後面,聽到其中一個女孩子說:「剛才計程車打表沒」另一個說「沒有吧」第一個說「沒有打?記下他的號碼我們投訴他」。

誰改變誰?我相信,這樣的他們已經不在少數。

互聯網解決了我們的信息對稱,而移動互聯網告訴了我們真相!有些東西是不可逆的

現在說到PIA片醬女士,我看過他的兩個視頻,一個說的是送女友什麼禮物,另一個說關於男女平等的。這些你們都懂嗎?以前,我認為很多人都懂,說的都是廢話,僅僅是表達方式有趣一樣,就像相聲一樣,組合有趣的段子說出來罷了。就像有人說周立波的段子全是網上抄的。真有那麼容易嗎?我想我們太高估自己了,我們實際上是需要網紅幫我們代言的。

我們是迷茫的幾代人,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加幾十年的應式教育,造就了一大批迷茫的人,失去自我,沒有主見,我們已經習慣於別人幫我們做出選擇和決定。正是因為如此,才是網紅在中國紅紅火火的真正原因

怎麼不承認?不承認自己迷茫?我的前女友是一個90後,她為很多姐妹網上挑選衣服,因為她的閨蜜要不然不知道買什麼,或者就買了不喜歡的衣服。由此,我在想,女孩子將衣服堆滿一個衣櫃的原因並不是喜新厭舊,而是買了後後悔,不再想穿,請問各位女孩子,我說對沒有

巧合,這個想法,在最近是否得到了驗證,我去拜訪一個客戶,他是做中小學美術書畫興趣班培訓的,學生大部分是幾歲的。

我問他:孩子到你這裡,剛開始是不是簡單的臨摹。

他說:那是傳統的方法,到我這裡,先要讓孩子學會顏色的識別。

我說:這還不簡單嗎,紅黃藍而已。

他說:當然不是那樣的,讓孩子學會顏色的識別,舉個例子,比如孩子看到喜歡的衣服,但是哪一種顏色好看呢?孩子要學會自主的去選擇顏色,從而買哪一個喜歡的衣服。我瞬間想到,我小時候......

PIpa醬說女權,說反對一切男女不平等的歧視等。難道不是每個女孩子心裏面需要幫助吶喊出的心聲嗎?當家暴無處伸冤,當女學生被脫衣侮辱,當女生工作受到性別歧視,當好不容易10月懷胎,卻遭到辭退,生個孩子還需要排隊.....原來說了上百年的平等和平等,到現在仍有殘餘。當然發達國家同樣如此,黑人在美國避免不了被歧視,亞裔林書豪也被排擠......所以,這是永恆的話題,需要有人為他們發聲--所以網紅出現了。

我們太需要別人來指引方向了,我們已經迷失了太久。我們都是一類人,都在干一樣的事,說一樣的話,所以,網紅出現,衝擊到我們,有時候,看似可笑卻驚醒夢中人;有時候看似有趣,卻是自己的代言人。

陳游標,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難道不算是一個網紅嗎?他的出現打破了更多人對慈善的觀念:做慈善就應該低調不為人所知。古天樂,是我喜歡的一個香港藝人,10多年,默默的捐贈了很多學校。這才是中國人固有的傳統。陳游標卻反其道,大肆宣揚自己,他真夠稀缺的。他對慈善稀缺的行為方式,註定了是一個熱門話題,想不紅都難。陳代言了誰?代言了那些默默做慈善,又難以啟齒的善良的人們。我從陳那裡學到,就算捐10元錢,我也要告訴我身邊的朋友,以便影響到他們的善舉,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是社會的一大步。

我們只不過是隨波逐流的一代人而已,要我們去創新,為一幫人而代言,何其之難。就連我參加的一些互聯網營銷培訓,大咖們也讓我們去複製,只有複製才是最有效,把風險降到最低。大牛們錯了嗎?他們沒有錯,因為他們看清了現狀,讓一批做了幾十年試卷的一幫人去創新,那比登天還難,連國內的某鵝鵝公司都在拷貝別人模式,你為什麼不呢?於是,網紅,成為了我們幾代人中的稀缺,所以,我對他們的態度是真誠的崇敬。

有人可能會罵我,你小子典型的西方化思想,充滿了抱怨,其實我沒多麼崇高!如果我沒有被傷害到,沒有傷害到我們的下一代,我就不會寫出今天的文章!兒童是中國的未來,過去是毒奶粉,地溝油,而現在連疫苗都出問題,大部分人都在喊著殺罵那些無良企業主,卻很少人懂得反省,其實這個時代的現狀,你和我都有責任!!!

最終網紅這個稀缺的物種幫我做總結,幫我們吐槽,幫我們代言說出心聲。哪怕僅僅是內容的重新組合或表達方式的改變。

因為這是一個缺少辨識度的時代,大部分人都說一樣的話,模糊的可笑。就像看見那些因為經營不善而轉讓的店鋪都打出一樣廣告標語:旺鋪轉讓。但可笑就在這裡:的確有很多人相信尼瑪的這是旺鋪!

所以,我愛每一個網紅!中國的進步離不開他們,中國正在變的越來越好!

以上文字,如果你僅僅覺得是一個憤青寫出的文章,那麼你可能會錯過很多,尤其是那些有志於從事商業發展的人,因為處在變革中的中國,很多商機已經在孕育中,聰明人看出了機會,怨婦看到的都是陰暗面


真過分,網紅幫我我們過濾了多少垃圾產品,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行業好么,只要堅持網紅推薦的堅決不買原則,你可以有效避開大量商業陷阱


之前有一樓的回答,啤酒的舉例講得形象,但用啤酒的泡沫去回答「網紅產業」是不是泡沫的問題,是否有偷換概念的嫌疑呢?

啤酒和啤酒泡沫的關係是基於主體啤酒的,「網紅」如果作為「泡沫」存在,那麼它是基於什麼同一主體而產生的呢?回答用「人氣明星」和「過氣明星」來說明上面的泡沫是「網紅」,是否有不妥?

一個遊戲公司內部做了10個遊戲項目,結果9個面臨失敗,1個成為超級項目,那麼這個遊戲公司是泡沫公司嗎?

--------------------------

網紅是泡沫產業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地知道「網紅」是什麼。

網紅,其在廣義上,包括所有當紅的明星、藝人、商人等等人物和機構,甚至有一些事件和現象也可以理解為「網紅」,其中「當紅」是一個至為關鍵的詞。很多人常常把網紅狹隘地定義為「網紅紅人」,是偏頗的。市面上的網紅商品也數不勝數,例如某茶、某師傅……

在「直播」這個話題比較火的時候,「網紅」這個詞也常常跟「主播」歸在一起,如「網紅主播」,其最貼切的定義應該是「熱門主播」、「頭部主播」,是區別於「全民主播」的一個概念。

從經濟角度來看,「網紅」又代表的是受市場關注的商機、熱門商品、趨勢、話題。網紅經濟,準確的說是網紅效應下的經濟,網紅效應是市場逐利的產物,它不是自發的。

綜合來講「網紅」,它可以是社會主流和熱門裡的任意主體,也可以是長尾里某個領域裡頭部主體。

底部的、過氣的、喪失熱度的主體,當下本身就不應在網紅這一分類當中(即便未來他們仍然有可能成為網紅)。

----------------------------

在一般外界所認為的「網紅」產業中,最主要關注的是「網紅經紀公司」,並將這些公司當作產業鏈的核心環節。

舉例:

某A公司有10位藝人,其中,粉絲數5W-10W的藝人有8名,100W+或以上粉絲的藝人有2名。那麼該公司的戰略,顯然會把更多的資源給到這粉絲基數更大的藝人,這2名藝人顯然是該公司的網紅。

B公司也有10位藝人,其中,粉絲數100W+以上的有8名,1000W+以上的有2名,那麼對於該公司,這2名粉絲數1000W+的藝人顯然是公司的網紅藝人。

假若市場上的網紅公司只有A+B,5W-10W的藝人當下顯然是不能稱為網紅的,畢竟有真正的1000W+粉絲的網紅在。

舉這個例子,1、並不是所有藝人職業都可以稱為網紅;2、決定是否屬於「網紅」的,是主體的實際粉絲數(例如小米這個品牌就有足夠量的粉絲數);3、經紀公司必然會通過頭部的藝人(網紅)去市場上發力,並將普通藝人、有潛力的藝人培養成網紅藝人。

---------------------------

我們回到「網紅是泡沫產業嗎」這個問題上。

網紅產業不可能是泡沫產業。

在任何時間序列中,都會有熱門發生,熱門的主體,我們往往都會稱其為「網紅」(如,網紅事件)。在網紅經濟驅動下,相關的公司更需要考察的是這些熱門的主體是否有變現可能。可以預見的任何未來,都會有網紅效應的存在,這些效應會進入更小的領域、更廣的面。

那些玩音樂的網紅主播可能會因為行業的消失而消失,但通過直播之外的其他媒介仍然會有各種網紅出來,媒介會更新,網紅天生順應互聯網的潮流,除非互聯網消失。


無經濟不泡沫,現在網紅已經是一種經濟,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也走越遠,也讓越來越多的行業享受了這個紅利。當然,其中缺少了規範性。

產業入口模式中的網紅,一開始就是企業戰略的尖刀。

這種網紅的商業價值是最大的。

網紅服務於產業競爭是一大盤棋。

當前最大的風口,仍然是產業入口模式。

把網紅做成某個領域的絕對領先品牌,進而用這個品牌,用產業的方式掙錢。

這種模式,能賺更多、更久的錢。


推薦閱讀:

【1799錯標成17.99】魅族退全額款這事兒怎麼看?
新浪微博推出語音微博,實現語音的簡單實時傳播,單條微博附帶的信息也更多了,會對微博產生什麼影響?
為什麼飯否那麼驕傲?
飯否和新浪微博有什麼區別?
評論對微博重要嗎?

TAG:互聯網 | 社交網路 | 新浪微博 | 微博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