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與 Android 在硬體配置相似的情況下相比哪個更流暢?為什麼?


要用戶感覺流暢,基本上就是要做到60fps不丟幀,從我手頭兩台常用的手機日常使用來說:

1,MI4開均衡模式丟幀現象比較普遍,開性能模式就好很多,丟幀現象比較少也比較輕微,但是整體流暢度比Nexus 5感覺還是差些;

2,Nexus 5上原生系統和應用的流暢度都還不錯,桌面基本不會丟幀,Gmail也很少碰到丟幀,Google Play下滑載入時會丟幀,Google+下滑載入時也會丟幀,不過也還不算太嚴重;

3,常用的應用裡面,微信朋友圈快速滑動以前丟幀比較嚴重,現在圖片改成非同步載入之後就好很多,UC在網頁載入時快速滑動會輕微丟幀,一般載入完成後就很少出現丟幀;

基本上Nexus系列+原生系統和原生應用整體流暢度還是相當不錯,丟幀一般出現在大量數據/圖片載入的時候,而且也還是比較輕微。其它第三方ROM整體流暢度相對而言要差些,特別是均衡模式,省電模式的時候。

下面是一些技術討論:

1,Android應用雖然主要是使用Java,跑在虛擬機上,但實際的效率並不會太差,特別是使用ART虛擬機後減少了運行時本地代碼翻譯的開銷,卡頓的現象就更少了,當然GC導致的卡頓仍然會存在,應用編寫時盡量避免頻繁的分配和釋放對象而是重用原有對象是一種有效的優化方式,特別是在View.onDraw/onTouchEvent這些在主線程頻繁執行的方法上面;

2,Android應用本身使用Java,但實際上整個渲染流水線大部分都是通過JNI運行在本地代碼上(C/C++),從2.x到3.x,到4.0,到4.1,到5.x,渲染流水線都經歷了大幅度的改進:

a)2.x 到 3.x 主要引入了應用端繪圖的GPU加速(HardwareCanvas);

b)4.0 主要引入了硬體合成器,可以避免需要先將窗口緩存合成到幀緩存再輸出屏幕這個過程,硬體合成器可以直接將多個窗口緩存合成然後輸出屏幕,省去了不必要的緩存拷貝的開銷,不過硬體合成器的硬體和驅動由晶元廠商提供,所以實際性能的提升取決於晶元廠商;

c) 4.1 的黃油項目引入了窗口緩存的3緩衝機制(降低連續丟幀的可能性),垂直同步機制(應用端開始繪製到實際屏幕更新的延遲更小),對窗口緩存進行繪製的GL繪圖命令的非同步執行機制(使用 Fence,可以使得應用端的主線程不需要等待GPU執行GL繪圖命令完畢,減少應用主線程的阻塞);

d)5.0 在應用端引入了獨立的GPU線程,主線程將View.onDraw裡面對Canvas的繪圖指令調用緩存到DisplayList裡面,然後在GPU線程再通過drawFrame繪製DisplayList到窗口緩存,並且這兩者是可以並發運行的,也就是說GPU線程在繪製第N幀的DisplayList時,主線程已經可以同時生成第N+1幀的DisplayList,並且在一些View的平移,旋轉,淡入淡出的動畫時,因為不需要產生新的DisplayList,只需要在GPU線程不斷使用不同的參數繪製同一個DisplayList,所以主線程可以完全空閑去處理其它任務;

所以公允地講雖然早期(特別是2.x時期)Android的渲染流水線設計的很爛,跟iOS差距幾條街,但是到5.0的時候已經相當現代化,如果在配置足夠的硬體支持下,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上的並發程度也非常高,主線程因為某個渲染任務執行時間過長而導致阻塞最後導致卡頓丟幀的可能性也已經降到理論上最小的程度。

雖然iOS不開源,不過WebKit的渲染流水線設計跟iOS/MacOS本身相似程度比較高(都是Apple搞的),所以我對iOS的渲染流水線也算多少有些了解,單從渲染流水線的設計 Android 5.0 跟 iOS 也差不多在同一水平線上了,畢竟這一行也沒什麼秘密,那麼多年時間也足夠Google改進到現代水平了。不過畢竟 Apple 對硬體把控能力更強,可以自己根據需要對硬體進行定製,也容易針對單一硬體做非常底層甚至指令級別的優化,所以即使在同樣的硬體水平下,iOS實際的渲染性能可能還是會好一些...

當然如果應用本身寫的爛,以上一切系統的優化都並沒有什麼卵用...

---------------------------------

剛好上周日在廣州GDG活動上做了一個分享 - Android 渲染流水線的設計和演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一下(android_rendering_design_and_evolve.ppt)。


雖然樓上各位答主說得都是對的,但是很可惜,流暢與否這件事是個人的主觀感受。

啟動程序黑屏1秒和做1秒的過渡動畫,你的主觀感受就是黑屏的不流暢,有過渡動畫的很流暢。

這個解釋不多做擴展,知乎上有各位可以自己搜索(我懶)

然後就是對於Android和iOS,Android在project butter之前是達不到60fps的過渡動畫幀速的(這個指的不是硬體配置而是系統上本身就沒有做到60fps),而iOS在一開始就是60fps幀速的,所以在project butter之前,你主觀感受就是同配置機器下iOS的更加流暢而Android的有卡頓;而在project butter之後,Android已經可以在同同期iOS相同硬體配置的情況下達到60fps的幀速,所以主觀上的流暢度已經是和iOS沒有多大區別了(原生系統,不包括各廠定製的衍生諸如三星自己的)。而在5.0 Lollipop之後,Google已經將動畫幀速提高到120fps的標準,所以在5.0 Lollipop相同於同期iOS硬體標準的基礎上基本已經不存在以前的主觀卡頓感受了。

結論來說就是,當前無論Android或者iOS,只要在同一水平的硬體標準下,它們的主觀流暢度感受上並沒有差別。


同頻率對比只是說蘋果的架構給力,但不代表整體強於阿童木,我後面還專門說移動端和pc端定位不一樣,而且除了a8x,怎麼沒見別的移動處理器跑贏阿童木啊!

而且就算不比同頻率性能,比總性能也行啊!跑分寫的很清楚gfx什麼的都有,可以自己去看。開口閉口的果粉噴我,有本事寫篇文章反駁啊!

-------------------------------------------------------------我是一個bat工程師,iOS 安卓。

大家普遍人都認為,安卓是堆硬體的,蘋果的不堆硬體。

這是一個誤區,cpu和gpu的高低不能移簡單粗暴的幾核來對比的

我會告訴你們,蘋果一直在偷偷的堆硬體,而且堆得飛起!

顯而易見,蘋果A7的CPU雖然是雙核設計,但是它消耗掉的晶元面積(或者說晶體管數量)與四核Cortex A15幾乎相等。考慮到核心數量的設計只是邏輯層面的差異,半導體晶元運算能力的本質來源依然還是晶體管數,這也就意味著,蘋果A7最終表現出與四核心Cortex A15等同的性能是應該的,而不是不可思議的。

讓我們再看看A8x

八核GPU有木有啊,整個A8x三十億的晶體管啊!30億,什麼概念啊!i7才14億啊(不過PC和ARM沒有可比性,A8x 是整塊soc,裡面一堆晶元,其中GPU部分就佔了一大半 加上dsp和一些其他的 。而I7隻是CPU而已。)

再看看歷代處理器納米級與大小

A8x目前就Tegra X1能打贏,但是那傢伙,功耗高的飛起啊(不愧是戰術核顯卡的兄弟),根本不能在移動設備上跑啊!他主打是車載啊,電視機盒子,遊戲機啊之類的(還要單獨加風扇),(ps,車載就不是移動設備?),可以說蘋果A8x,拳打因特爾,腳踩高通,嚇尿三星。

這張圖雖然說的很不清楚,但可以大概比比,這個ipc可以認為就是無量綱的同頻單線程性能

A7是1,A8/A8x按之前anandtech的spec2000測試ipc大概比A7提高了13%,就是1.13,同頻性能是atom的1.13/0.69=1.638倍,固1.5G A8x單線程性能等效於1.5x1.638=2.457G的atom,單線程性能比z3770高2.375%,基本一樣,單線程1.13就比Haswell 少一點點。而且編譯器都是GCC。(但是移動ARM處理器,是精簡指令集,跟x86的指令集比較豐富可以執行複雜的命令,什麼事複雜命令呢,如分解兩個的素數的乘積,解壓縮文件等等)

下圖是Geekbench 3單/多線程跑分

Nexus 9,它的處理器也是64位的,來自NVIDIA,採用了自主設計丹佛架構的新版Tegra K1,雙核心,主頻2.3GHz,GPU擁有192個核心。

相比之下,A8X採用了蘋果自主設計的三個增強版Cyclone CPU核心,主頻僅為1.5GHz,GPU則是八核心的PowerVR GXA6850。

如圖A8X是鶴立雞群,單線程超過1800分,多線程逼近4500分。64位版的Tegra K1其實也不錯,單線程同樣達到1800分,但是別忘了頻率比人家高了一半多(也就是在頻率比別人高的情況下才打個平手),而多線程只有3200來分,只有A8X 70%左右!

那麼我們再比比GPUGFX成績是

Tegra K1 31 FPS

A8X 32FPS

A8x 領先1fps

乾脆直接上小米平板平板是k1,丹佛k1的Nexus 9,和a8x的AIR2 對比。

丹佛k1的Nexus 9

小米平板

接下來是a8x的跑分

安兔兔更新到5.0後,再跑小米分數增加了7k多,操蛋!安兔兔與小米的關係大家都懂得,但是蘋果無懼客場作戰!

下圖是英偉達自己給出的k1,x1,和a8x GPU跑分情況,不得不承認 在3dmark上 A8x確實不敵k1

不得不承認x1的圖形處理器性能爆表,但是別忘了功耗,評論裡面說,x1降頻就能在手機上跑。是沒錯,但是降多少頻率?降頻完性能如何?滿狀態俠能跑多久?這都是未知的。而且x1是今年產品,目前還沒有設備配置,而且它也應該跟等A 9x(姑且叫它a9x)對比。只能坐等a9x的ipad air3和x1的設備對比

尤其是A8x 功耗,你讓Tegra 這種只能降頻裝在配有風扇的掌機的情以何堪!

一個堆硬體堆的飛起,操作系統給力,軟體生態圈良好的IOS,想不流暢都難啊!你讓安卓怎麼辦?

什麼,然並卵?


優先順序別不同:iOS最先響應屏幕。當我們使用iOS或者是Android手機時,第一步就是滑屏解鎖找到相應程序點擊進入。而這個時候往往是所有操控開始的第一步驟,iOS系統產品就表現出來了流暢的一面,但Android產品卻給人一種卡頓的現象,更別說後續深入玩遊戲或者進行其它操控了。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與兩個系統的優先順序有關,iOS對屏幕反應的優先順序是最高的,它的響應順序依次為Touch--Media--Service--Core架構,換句話說當用戶只要觸摸接觸了屏幕之後,系統就會最優先去處理屏幕顯示也就是Touch這個層級,然後才是媒體(Media),服務(Service)以及Core架構。而Android系統的優先順序響應層級則是Application--Framework--Library--Kernal架構,和顯示相關的圖形圖像處理這一部分屬於Library,你可以看到到第三位才是它,當你觸摸屏幕之後Android系統首先會激活應用,框架然後才是屏幕最後是核心架構。

iOS系統優先處理Touch層級(圖片來自網路)

可以看到優先順序的不同導致了iOS產品以及Android手機在操控過程中的表現差異,當你滑動屏幕進行操控的時候,iOS系統會優先處理Touch層級,而Android系統則是第三個才響應Library層級,這是造成它們流暢度不同的因素之一。不過優先順序對系統流暢性有有影響不假,但並不是最絕對的,造成兩系統之間流暢性不一的現象還有其它因素,我們可以接著往下看。

硬體工作配置不同:iOS基於GPU加速。目前智能手機硬體裝備競賽當中,其實處理器等配置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期,各大旗艦產品在硬體比拼當中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區別,而這時候GPU就成為了一個凸顯差異的重要因素。一些大型軟體像是3D遊戲對GPU性能要求都會比較高,蘋果iPhone產品採用的Power VR SGX系列GPU在當下來說非常的主流,跑分測試數據證明了它並不會比一些旗艦級別的Android產品差勁。

A6處理器集成了Power VR SGX543顯示晶元(圖片引自驅動之家)

而iOS系統對圖形的各種特效處理基本上正好都是基於GPU硬體進行加速的,它可以不用完全藉助CPU或者程序本身,而是通過GPU進行渲染以達到更流暢的操控表現。但是Android系統產品則並非如此,因為Android需要適應不同的手機硬體,需要滿足各種差異配置,所以很多圖形特效大多都要靠程序本身進行加速和渲染,並嚴重依賴CPU運算的操作自然會加大處理器的負荷,從而出現卡頓的問題。雖然Android 4.0以及4.1等更高版本中進行了改進將硬體加速設為默認開啟,但依舊無法做到所有特效全部都靠GPU進行加速。在很多Android手機裡面都自帶有「是否開啟GPU渲染」這個功能選項,不過開啟之後的改善也是微乎其微。

iOS圖形特效基於GPU加速渲染

屏幕最先響應的優先順序關係,再加上iSO本身GPU加速程序的特性,使得大家在操控過程中感覺iOS手機擁有著不錯的流暢性。因為它本身的整個流程都是在為最大化的流暢做服務,不管是第一印象的滑動接觸屏幕,還是你進一步使用程序之後的更深層操作都是如此。而GPU加速這點特性,應該是它優於Android系統流暢性的又一個因素。

開發機制不同:安卓機制效率低。 Android的編程語言是JAVA,而iOS的則為Objective-C,不過要是說Android系統之所以有些卡頓是因為JAVA開發語言的關係,或者是拿它和Objective-C對比肯定會有人提出質疑。Objective-C的優勢是效率高但比較「唯一」,而JAVA的優勢則是跨平台不過運行效率相對偏低,其實這兩個編程語言所帶來的機制不同,就已經造成了各自系統之間的流暢性差異化。

Android系統架構(圖片來自網路)

iOS的Objective-C,編譯器gcc,而這個gcc編譯出來的代碼又被蘋果專為iOS架構優化到了極致,運行過程中也不需要虛擬機在中間插手,執行效率自然很高--引自網路。這一段話應該是iOS系統本身運行程序的執行過程,而Android是通過JAVA虛擬機來執行,並且系統需要佔用大量內存來換取執行速度,再加上不定期的內存自動回收機制,從而直接導致了卡頓現象的出現。

iOS系統架構有著不錯的運行效率

Android的JAVA編程本身運行效率比Objective-C低一些,而且再加上內存自動回收的機制,所以造成了一些卡頓不流暢的現象出現。但根據技術人員講解,現代的JAVA虛擬機效率已經不再是最大的瓶頸,Android 4.0系統版本之後的卡頓現象明顯得到了改善,所以這也是有用戶並沒有發現自己新買的Android手機出現太多卡頓現象的原因。看來編程語言和機制已經被Android進行了改善,這同樣也不是造成它與iOS流暢性偏差的唯一因素,不過影響卻是實實在在存在著。

系統設計不同:安卓APP無法統一。有了優先順序的關係,有了GPU加加速的影響,還有兩個系統各自編程以及機制的問題,似乎已經可以說明為什麼iOS相比Android更為流暢的原因。但最終還有一個問題是就是應用程序,很顯然用戶覺得卡頓都是在運行軟體的過程中產生,畢竟沒有安裝任何應用的初始出廠手機基本上都不存在不流暢或者延遲等現象,而且一款智能手機不安裝任何應用程序那也不符合用戶的購買初衷和使用行為。所以歸根結底,Android相比iOS的應用程序,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App Store是蘋果和iOS的另一個標誌

因為iOS產品的封閉性,所以所有的APP運行對象都比較單一,因為每個應用程序都是被運行在iPhone,iPad等iOS產品當中,它們有著很高的硬體利用效率。因為iOS系統的配件供應商只有那麼幾家,CPU也是一年換一次,這點不像Android終端年年變月月變,開發者很難遇見未來終端解析度會包含多少種,GPU驅動會包含哪些等等,所以相對來說Android應用開發成本較高且收益較慢。而iOS應用開發則因為軟硬體垂直整合而受益,這樣一來蘋果自然就保證了應用本身其與硬體產品之間的完美結合程度。

其實Android和iOS兩大系統APP開發情況的不同,也正是它們開發和不開放的特性所造成的。如果要是拿旗艦Android手機加上一個專為這款旗艦產品設計的遊戲,來和蘋果iPhone 5運行對比的話,你真的不會遇到Android旗艦機出現卡頓延遲的問題,為什麼因為這款遊戲針對這款手機設計,在軟硬等方面都達到了最大化的兼容和優化,自然就不會出現停滯的現象。

Android App雖然奮力追趕在但數量和質量上並未超越iOS

而Android系統程序要被安裝在各種符合要求的手機上面,開發者也不可能針對所有的機器型號進行開發,只能在比較主流的機器上進行測試並保證運行效果,所以他們為了兼顧整個產品線只能不得不降低遊戲體驗以達到高中低產品可以共用的效果。最後那些佔據了Android終端份額的大量大眾用戶們由於自己的手機不是旗艦產品而得不到流暢的使用體驗,自然而然就會產生Android產品不如iOS流暢的抱怨。

不管是iOS產品感覺比Android流暢還是真的比它流暢,其實說到底原因很簡單。蘋果會花費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去開發一個桌面icon,一種字體,並去測試屏幕點位,而Android終端中除了Nexus系列之外似乎沒有太多產品可以做到用這麼長的時間去做這麼細緻的事情。有網友說得好,Android做的更多的是「讓系統跑起來」,而iOS擁有著蘋果做的更多的則是「讓系統以最高的效率跑起來」,或許這就是iOS產品比Android更流暢的原因吧。但更好的一面的是隨著谷歌對Android的持續升級以及各廠商對自家產品的循序改進,使得越來越多的Android終端正在擺脫卡頓不流暢的束縛,未來安卓用戶的期待同樣有望得到更好的滿足。


(第三次修改……還是第四次?忘了……這次主要修改之前有關CPU的言論,以及個別錯別字還有修改一下排版,之前手機,見諒,GPU問題我真的不想多說,因為我認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實在沒有必要花過多精力去爭辯,絕非有人所說的我是烏龜中的戰鬥機……)

-------------------華麗的分割--------------------

突然醒悟了過來,題主問的是iOS與android,但大家的答案都是iPhone與android機,包括我在內,這是片面的,iPhone是軟硬結合的產物,iPhone整體流暢於android機,但!iOS絕對不可能流暢於android

------------------以下是原答案------------------

其實主要就2個原因:

1.硬體性能,人們常認為iPhone的雙核能戰安卓陣營的4核乃至8核是因為iOS系統優化好,其實就是放屁,論系統優化,原生Android絕逼天下無敵,事實總是和人們所想的相反,iPhone的硬體在整體而言,是優於android陣營的,功耗發熱什麼的,更不用說了,例如目前史上最坑的處理器。。。高通驍龍810,(注1)坑了一幫隊友,尤其把HTC坑的不要不要的。。。。在CPU上,也只有三星自家的處理器還能看的過去了。

2.應用生態,其實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android系統的開源特質,註定android不能像iOS一樣有著統一的應用體驗,google也絕不可能像apple一樣有著系統的絕對掌控權,android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雖然google近年來不斷加強自己的控制許可權,奮起直追,但很明顯。。。。友商和APP廠商們並不買賬(國內流氓軟體尤為明顯,bta萬惡之首)

以上兩點,是android在全球範圍內遇到的問題,至於其他問題,其實都是安卓2.0時代的事情了,隨著google的不斷完善,android早就煥然一新了,而下面,則是我們天朝特色了

google服務的缺失,毫無疑問,這是國內android系統遭吐槽最多的地方(祝病魔早日戰勝方校長),所以人們一直說,國內只有安卓,沒有android,google服務,其實是android系統真正的核心,是整個android系統的靈魂,google為了增加用戶的粘性,將諸多功能都集成到google服務中(所以有人開玩笑說bta都弱爆了,google應用才是流氓),例如為什麼國內安卓應用有消息,非要激活整個應用後台來推送,不能像iOS一樣通過伺服器嗎?當然可以,google有自家的gcm推送機制,前提是你得能用google(當然,有些應用你連上google也沒用,國產流氓APP的特性,因為他們壓根不支持gcm),還有google now,這應該是目前很優秀的智能助手吧,但和我們大天朝沒有任何關係(注3)

最後一點,說安卓卡的,應該嘗試用一下nexus,毫無疑問,目前,哪款手機最能代表android,谷歌親兒子nexus無疑,用殺價幫的一句話:「是極客眼中神聖不可侵犯的天龍人」,nexus所搭載的原生android,代表著android系統的最高水平,也是真正的android,就流暢而言,再借科技美學的一句話「在我最近用過的手機中,沒有一款手機能夠像他一樣流暢」這其中自然包括iPhone

-------------------------- 補充 ---------------------------------

說了這麼多居然忘記還有一點,忘記還有安卓的碎片化了,因為問題問的是流暢問題,個人感覺碎片化和流暢關係不大,但思考再三,還是要說一下(其實是感覺有關android的問題不談談碎片化心裡不痛快啊),下面就讓我說說吧

碎片化。。。。說完了

注1:原本是說CPU要領先android陣營1-2年,遭到諸多質疑,在此修改,但個人愚見,依然認為CPU要優於android陣營

注2:有人對蘋果CPU領先安卓表示不服,給大家看看這個回答iOS 與 Android 在硬體配置相似的情況下相比哪個更流暢?為什麼? - 一代真龍的回答,知乎上也有很多關於蘋果CPU的科普答案,大家可以去看看,apple的處理器,絕非有人想像的弱

注3:有人回復說不如小娜,用過小娜一小段時間,個人還是覺得now要更勝一籌些,但為了防止撕,還是把最強智能助手改成了優秀的智能助手,至於siri,不要說了,now和小娜誰強我不知道,但你個siri這種生活能力三級殘廢的湊什麼熱鬧。。。


我覺得流暢和快是兩個意思,什麼是流暢?就是給人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蘋果就屬於這種,你操作歸操作我會及時響應你,但未必是最大能力的去運行,比如你向下滑動網頁時iOS不會一滑到底而是你劃一下我動一下,有些iOS的程序其實並沒有真正開始運行而是給你一個運行畫面讓你錯誤的認為它已經在運行了,其實在你看過場動畫時在後台才真正完成了這個步驟,而安卓的流暢屬於那種很直的流暢,只要它的性能在能跑多快跑多快,快速計算完馬上顯示,如果哪天安卓比蘋果流暢時那是真的流暢,蘋果只是看起來很流暢,它不會讓你看到它不流暢,但不能說它是絕對的流暢,它只是很平滑...


本回答基於高端安卓與高端IOS機的日常使用上。

安卓點擊後,會先出現0.5秒的卡頓,然後再用0.5秒來完成整個操作。

IOS點擊後,沒有出現卡頓,但是在完成整個操作的過程會出現1秒的過度動畫。

所以,IOS給人的感覺比安卓流暢,其實他們完成整個操作的時間都是一秒。

為什麼IOS會讓人感覺更流暢?就是因為從頭到尾的過渡動畫,那是心理錯覺。

就比如,你用瀏覽器打開網頁,有的瀏覽器會在地址欄顯示進度條,有的則不會。

假如兩個瀏覽器打開網頁的時間都是五秒,相對於沒進度條的來說,有進度條的就會讓人感覺更快。

而沒有進度條的呢?你一點擊,什麼反應也沒有,有的人還以為卡死了呢!有的人甚至等不到五秒就再次點擊了。

這就是心理暗示,或者叫心理錯覺。

當然,也有人說安卓叫快,雖然能和IOS一樣快,但是安卓並不流暢,IOS更流暢。

所以,其實流暢與否,只是主觀問題。你只需要知道,當你用他們完成一個操作,所花的時間是一樣的就行。


如果有一天有人把Android裝到iPhone上就知道了,活著似乎iOS移植安卓機更方便


題主既然已經說了,在硬體配置一定的情況下,那麼在這個前提下,滿足條件的安卓設備應該是極少的,就拿iphone6來說,目前實際性能表現相近的也只有三星的s6(哈哈哈要是這個問題提前幾年還真是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呢,現在看當年ip5和s3的對比測評真是要笑尿了性能有可比性么),具體性能表現可以去看殺價的測評,s6的處理器性能應該是目前量產移動處理器的頂尖水平(請無視那個逆天的A8x,那個畢竟只用在了平板電腦上),而且這部機器的各個零部件用料工藝也是非常出色的水平(很接近ip6)。 好了 前提已經滿足,單純拋去系統差異性,在大多數軟體運行過程中,s6是快於ip6的(答主長時間親測),但是!但是關鍵來了!s6無論是大多數遊戲或者應用中,都木有ip6流暢,流暢是個什麼概念嘞?最顯著感受就是滑動的跟手程度,別說你感覺不來,左右手拿出來一比較,絕對高下立判!所以我的結論來了,在答主的設問下,答案就是:ios更加流暢。 接下來說為什麼,呵呵看客們又想看到很多人balabala說ios架構怎麼怎麼優秀,優化怎麼怎麼牛逼,封閉怎麼這麼好,安卓怎麼怎麼混亂,怎麼怎麼坑爹。答主不想說這些東西,答主想說的是,關於這個為什麼,歸根結底還是系統本身的問題,硬體廠商吐出血來開發出頂級硬體,還是頂不住安卓系統本身就有的弊病,不要"指望手機廠商來把系統做流暢,他們不會這麼做的,只會把一堆刪不掉的廢品給你放在系統里當吉祥物使。 國行s6自帶的與運營商有關的應用和自帶的老舊版本的軟體答主從來沒有用過,而且s6一定會越用越卡,ip也會,但是前者變卡的速度秒殺後者(這是答主無數安卓手機的慘痛教訓),好了容答主沒事了繼續說。ps:答主的預測是,安卓勢必會在未來消亡,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它歸根結底不夠優秀(答主比較看好chrome和微軟的全平台計劃)。


這麼多人都在強調蘋果的配置比任何安卓手機都好,我也來講一講我的看法。

我記得,最後一次蘋果和安卓配置相近,是3GS的S5PC100與galaxy s的S5PC111,兩者有一點主頻的差別(720MHZ與1GHZ),大體上接近。從流暢度上來看,當年的3GS是遠遠的比i9000流暢的,不論從那個方面講,儘管3gs比i9000早出了近一年。(系統版本上,一個是3.1.2,一個是android2.1)。

後來就沒有近似配置的安卓與蘋果機了吧。所以「最新的」Android和iOS哪個流暢是很難比較的呀。

不過從個人使用體驗上來說,我覺得iOS的滑動更加流暢,而處理任務上的速度兩者接近。不過由於蘋果嚴格的後台回收機制,在大量多任務處理時蘋果的「流暢度」是優於安卓的,而這是以犧牲後台為代價的。所以打開應用時經常要重新載入。

所以我很期待2GB內存的iPhone 6s,希望能大大增強蘋果的後台性能。

當然,我發現手機圈裡的同學好多很極端啊,是不是罵蘋果會顯得很有逼格,很有想法?就不能理智一點客觀一點嗎?


非技術向,純經驗結論

iphone4,2010年發售,實際和身邊用nexus s的人比較過。。。ios 同樣app的滑動確實更流暢

iphone5s的話,2013年發售,我就更不用說了。即使是iphone5s同一年的安卓也在硬體上搞它了。但是結果呢

而且我上面實際舉例子的情況可都是安卓性能強於蘋果的情況(cpu核心數更多,主頻更高;內存更大)。如果真要硬體差不多。。。不敢想像啊


當初最早用的智能手機應該是HTC的z710e,也就是G14,開始都還好,後面就很卡,跟不上APP的發展,後面換了三星S4,被偷了,這手機用著也有很多問題,比如一扔床上的被子上就死機花屏什麼的,再後來買了iPhone 5S,一直用到現在,前一段時間買了Nexus 6,為的就是原生ROM,本人之前做Android開發,前幾個月開始做iOS開發,但是對Android一直有一種情愫,原生ROM用著很爽。至於哪個更流暢,iOS都是在自家的iPhone、iPad等上運行的,軟硬結合,Android則不同了,世界各地各種配置的手機,建議可以使用下Google的Nexus手機再來對Android進行評價


這個在貼吧都會自動被忽略的問題居然在知乎拿到了這麼多答案 你們都這麼認真我真的被感動了

。。。。。。來了我也說說吧。。。。。。

作為忠實果粉 我現在擁有的iOS設備有A7的ipad A8的iphone A5的touch

安卓設備是自己裝在i5 4200u的設備上的x86版

就啟動器和spring board來說 這倆流暢我感覺不出來什麼差距 就應用啟動 用ssd的安卓都會慢一點 進了第三方應用就真的無奈了 估計hd4400在安卓下不能驅動吧 kindle什麼的都感覺得到頓卡我不懂前面那些大神說得晶體管數量工藝製程我也不跑基準測試軟體 art虛擬機什麼的我也一個都不知道 我就憑自己的手感覺

ps 我的安卓設備在win下可以打osu 不要說觸屏不靈什麼的


簡單明了的總結一下各答主及評論區答案:

三星秒殺iPhone6,

聯想秒殺iPhone6,

小米秒殺iPhone6,

谷歌親兒子各種秒殺iPhone6,

各安卓手機統統秒殺iPhone。

當然,

首先,你得永遠保持剛剛刷完機的狀態,

不過你需要先學會刷機,變磚什麼的自行負責,要記得用最新的原生安裝包哦;

其次,你得上谷歌套件,

不過你得學會翻牆;

然後,你只能去Google play下載軟體,

這裡除了要會翻牆之外,但你還得自行選擇好的應用,比如你要先於Google play應用監管人員看出清理軟體排名第一的獵豹清理大師其實是一個流氓!包括但不限於bat系列公司出的軟體你絕對不能裝;

還有,陌生鏈接不要點擊;

加一條,你還需要綠色守護類軟體;

包括但不限於以上注意事項請遵守,由此所帶來的任何安卓不能秒殺iPhone的問題都由你的智商負責!與安卓無關!

最後,大家跟我一起念:

iPhone,為被秒殺而生!

利益相關:現iPhone用戶,曾經moto 戴妃,諾基亞6120ci,朋友圈,同事圈,親人圈專業推薦,代買電子產品;維修電腦筆記本,手機;裝系統,刷機,越獄。


iOS基於Apple的OSX,而OSX基於 FreeBSD,FreeBSD又是在UNIX上衍生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69年AT

Android基於Linux,起源於1991年Linus Torvalds的一個簡單需求。

其實從起源之處就能看出未來命運的註定不同:

UNIX是與硬體配套的商業軟體,而Linux則是可運行在多種硬體上免費自由的開源系統。

一個為指定硬體定製優化的系統與一個要在上萬種奇葩配置上跑起來的系統相比,結果會如何?

2,響應機制

iOS最先響應屏幕反應,而Android響應屏幕排在應用與框架之後。

iOS響應順序依次為Touch——Media——Service——Core架構,當用戶只要觸摸接觸了屏幕之後,系統就會最優先去處理屏幕顯示也就是Touch這個層級,然後才是媒體(Media),服務(Service)以及Core架構。

Android的優先順序響應級別則是Application——Framework——Library——Kernal架構,和顯示相關的圖形圖像處理這一部分屬於Library,當你對屏幕操作之後,Android系統首先會激活應用、框架,然後才是屏幕最後是核心架構。

3開發語言

iOS採用執行效率極高的Objective-C語言,而Android採用的Java語言因為虛擬機的存在,二次轉化再執行效率很低。

Android開發是基於Java「Write once, run anywhere」理念,正因為這個理念,引入了虛擬機,也就是說編碼實際上需要「轉換」才能最終以用戶可看的程序跑起來。

4後台管理方式

iOS 中的後台程序並不是指當前後台運行程序,其實是你最近使用過的程序使用記錄,比如瀏覽器的網頁瀏覽記錄。

Android的後台則是一直在內存中運行,程序在進程活動停止後都會保留在內存中,直到系統需要更多內存再釋放這部分資源。

這個後台管理機製造成用戶感知的差異化放大,Android旗艦已進入8核CPU、3G RAM的級別,而iOS卻只需要雙核1G就能保持穩定流暢的頭銜不動搖。


好的公交車駕駛員,會在你不覺間把車停下又飛奔,而不是讓你感覺一下推背一下讓你飛出座位,不是讓你的胃翻滾欲吐。

好的電梯讓你不覺間己上下二十樓。

無論什麼旗什麼艦,幾兒子,你如果比流暢,蘋果就是耍流氓。

如果你說蘋果不智能,我信,如果你覺得或者認為蘋果比不上谷歌新兒子,那是沒用過蘋果的人的一廂情願。

再更新一次:就算越獄後,一個瞎折騰的果主,也比所謂的幾兒子流暢。

只在體驗店劃幾下屏幕,開關幾下機器的就自認為如何了得的人太多。

車震知馬力,日久知鬆緊。兄台,你各折騰個一年半載再說吧。


個人iphone 3GS之前就已經開始用過,看著iphone成長,Andriod也是從2.X開始刷機玩,簡單發表一下個人感受和意見,只是為了不要把蘋果神話、還Andriod一個公道、再推薦下國產手機品牌。比較零散,大家將就著聽吧:

1、操作體驗上來說,如果是一個新手接觸的話,Andriod更像是windows,需要你有些基本知識,優良軟體,再精心維護,再……,當然感覺不好啦(但現在的安卓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建議推崇蘋果的去試用下現在的安卓,絕對流暢,PS:三星等韓日品牌除外。),用戶使用感覺當然不如蘋果。而蘋果呢,就一個鍵……呵呵,你懂得,操作這種東西就像古人說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另外,最討厭那些拿個圖標美工說事的……)

2、iphone定位感覺從來就不是科技產品,不是辦公品,而是時尚用品。大家拿兩者來比較,其實有點驢頭不對馬嘴。

3、iphone令人佩服的是他的運營模式,賺錢無數,無法複製。也就是很多說的APPStore模式。安卓手機能夠通過其軟體每年賺數十個億么?沒有盈利,公司如何發展,如何拿出更好的產品。AppStore這種模式,安卓是無法照搬的,googleplay軟體量可以上去,但賺的錢……而AppStore的模式帶來的譬如:軟體質量高等順帶效果。個人覺得,這種模式,是蘋果特有,與其運營模式對應的,安卓可以借鑒,沒必要照搬。

4、下面說下雞和蛋的問題。什麼意思呢?總有人說是因為蘋果好,所以什麼什麼遊戲多的啊,軟體好啊…………而我的感覺呢?一句話,用戶決定一切。蘋果開發環境那麼爛,可是肯掏錢的用戶多啊,在困難創在條件也要上,AppStore的模式雖然不齒,但是實打實的拿到錢,嘿嘿。安卓呢?無法規範軟體來源,怎麼收費?(要是都開始收費了,估計會被國人罵死)而這一切的背後,前提就是,蘋果手機市場佔有率要高。而在我看來,當年,蘋果為什麼能迅速佔領市場,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在我們需要智能手機的時代,及時完美的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反觀安卓,當年用戶和手機廠商對智能手機系統需求最高的時候,安卓橫空出世,但是由於廠商水平層次不齊,初期的安卓手機流暢性、穩定性那個恐怖啊,對比下當時iphone的4,你說你是用戶會選誰,很多人對安卓留下壞的印象也是從那時開始。雖然後面谷歌和安卓廠商奮起直追,但為時已晚,但從安卓4開始,特別是新出的5以後,整個感覺完全不一樣了,建議那些帶有成見的朋友,再次嘗試一下。

5、講講安卓最大的罪人:三星等做界面的廠商。就好像說大眾是國產汽車產業最大的罪人一樣。三星就對是安卓手機中的罪人。有次聊天無意中發現,身邊的技術宅門對安卓的壞印象都是因為三星。作為兩個陣營銷量最高的手機,比較下,您會選誰?無論高檔低檔,三星1年後必慢,操作性極差(自帶的軟體那個用的難受啊),性價比低(看看降價幅度就知道了)。如果要我選擇,我也會選蘋果。那三星強在哪裡?垂直整合,成本低廉。它的模式也是無法複製的,沒有多少廠商能夠獨立完成手機的幾乎所有環節。但是三星對與硬體的重視和軟體的輕視,無法想像。打個比方,我們用電腦時,除了特別的情況外,往往對顯示器、鍵鼠的要求很高,對於CPU內存硬碟等核心配置,往往就忽視了,因為用戶體驗嘛,直接接觸的就是這些。而對於用戶來說,軟體包括操作系統的好壞是直接的感受,那些牛逼的硬體配置、華麗的外觀在選購時才最重要,衝動是一時的,使用是長久的,帶來的後果就是大家真的以為一點圖標就能騙到一批人,而忽略了手機的核心,什麼是用戶體驗,我不敢說,但圖標肯定不是(你們真的以為蘋果發布會上吹噓的什麼圖標是他們的特色,當你牛逼了,也可以這樣,但不能相信),而以科技為基礎提升用戶體驗是必然的結果。

說到這裡,想到網上很多外行對於國產安卓系統的不以為然,呵呵,你真的以為谷歌出個內核,剩下的GNU就是自動就好了?那每家不都一樣了?誰都能做手機了?內核有缺陷,外圍只能盡量彌補,內核穩定,外圍做不好一樣不穩定,兩者都很重要。我們在對老外歌功頌德時,也不用對自己妄自菲薄才是。

5、最後說說國產手機品牌。其實國產品牌進步明顯,科研實力也在增強,運營能力也很強。從華為、小米、中興等等一系列(魅族還需努力啊)國產手機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鼓勵大家多多支持國產手機,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其實個人也是從小米3開始改觀的,當時是被老婆給逼著買的,便宜……,結果用了1年半了,1G內存流暢無比,關鍵還是自己優化得好,彌補了以前三星給我留下的陰影,回頭再用過華為,覺得很不錯,牛稍差,鎚子流暢但支持太少,魅族…哎…加油啊,黃總好好努力,別打嘴仗了)

總結,一個品牌的成功有很多原因,時機(比如說蘋果)、總體能力(比如:三星)、科技實力(華為),或者市場運作(小米)……你總得佔一樣,其他還不能差,不要動不動就說模仿蘋果,能模仿的都不是核心能力,另外,已經落後的,那就努力吧,別打口水仗了,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啰啰嗦嗦這麼多,望大家指正,謝謝!個人意見而已。

-----------------------------------------------------------------------------------------------------------------------

今天有時間再看看自己的評論是有些偏激,特別是對於韓日、國產某些品牌的評論,如果有傷害某些粉絲感情的,就此道歉。再說點其他想法吧。

總體來說,現在新出的手機配置奇高,工藝什麼的都很成熟了,能出現卡頓都是很神奇的事情(再卡頓,絕對不是什麼工藝啊、設計啊,絕對是軟體操作系統的問題)。說說個人產生這些看法的原因,咱們盡量不用現在的標準,寬容的心態去看待,都是身邊的真人真事導致我有這樣的印象,而不是現在漫天的網路評論灌輸的思想,僅供大家參考:

三星等韓日和魅族,其實印象是留在上一代產品,本人用的S3,兩部,應丈母娘要求買了S4,老丈人和老婆用了NOTE2,同事4-6人用了三星;同事多人用了魅族,大部分都是從大學過來的;少部分人用了LG,可惜,不是N,哈哈;華為其實也要說說,現在買的人多了;小米只有3,3個人用。採樣率稍低,所以只是個人意見體會。

三星可能被批判最多的,因為出問題最多,每次聊天都能出一批新的批判者,而且大家和我一樣,1年不到,絕對掛掉,加起來有10多例案件,我個人是從不認為所謂的1年理論的,但關鍵是我丈母娘的手機也慢到老人家受不了,耗電快,通話不穩定,信號差……老婆的也是……這不是打我的臉么?你讓我怎麼評價高。再加上以往對於三星其他產品如筆記本啊、相機啊、電視啊的…………客觀印象(老婆家5台三星電視因為半年沒開機全部掛掉,認識的一幫老師用的全是三星,問是為什麼……單位發的,便宜,就是故障率太高),你怎麼讓我愛你,再說,愛的代價這麼高。個人感覺很奇怪,你說他技術不高吧,這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家壟斷型的半導體類集團了,實力肯定杠杠的,但就是感覺……不耐用,硬體實力不應該這樣才對。另外,美工設計真的不錯,但是操作系統和軟體那就絕對不敢恭維了。

SONY就別說了,界面設計很好,材料不錯,但成本失控,市場運營很有問題,一樣的毛病,系統軟體太差。

魅族……,怎麼說呢,身邊的魅族用戶也分裂了,很多人都去選擇華為了,我見過用魅族的因為卡死怒摔手機的。不耐操,嗯,系統穩定性差了些,變化太少,進步太慢,說白了,科研實力感覺不行,市場運維不行,感覺走上了鎚子、凡客的老路,一天到晚在吹噓情懷……不說了,不然又被噴了。

對於國產手機有些建議,也是個人體驗,就是售後需要加強了。回頭看看吐槽國產這些的手機的大部分都是吐槽售後,之前這些品牌剛起步,不可能各個環節都很健全,就好像現在的發展中的中國,我們能夠理解。但現在也是每年多少個億的銷量,不斷壯大,該加強下這些周邊的服務了,用戶……嗯還是要盡量抓緊才是。

其實現在手機配置都很高(包括蘋果,看看知乎相關帖子就知道了,的確,1分錢1分貨啊),一般情況出現卡頓很難見,而且大部分用戶裝軟體很少需求低,不可能出問題的,而我身邊大部分都是IT技術宅,愛好廣泛,基本上平均都要裝個五六十個軟體不止(包括遊戲,我的好像80多個),從這個角度講,只有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多個軟體長時間運行,才能看出手機到底怎麼樣,卡不卡,建議大家回去試試。

總結,論軟體操作系統,國內比國外的強多了,相信國外特別是日韓是有這個實力,我說的是他們有沒有從用戶操作體驗去考慮,去改變。我一直覺著,無論是PC,遊戲機,手機,平板,硬體再怎麼配置高,那只是基礎,只要不出什麼嚴重問題如:發熱。而我一直認為,軟體系統才是最關鍵的,這才是與我們的用戶體驗是直接關聯的。決定了系統穩不穩定,可玩性怎麼樣,用戶體驗怎麼樣,但在銷售時,宣傳的只能是硬體,軟體?用戶沒體驗的,只能靠口碑。

最後,最重要的,我的米3是2G的,呵呵,記錯成1G,只不過真的用了1年半了沒錯,哈哈!不好意思。

個人只是一名軟體開發人員,偶爾也做做硬體,偶爾寫寫網頁,做做設計,社么都行,什麼都不精通,所以肯定有很多不確切的,歡迎大家批評!這樣才能漲姿勢嘛,BYE了,老婆回來了,煮晚飯去……


相同配置就做不到啊。


iOS用戶從未考慮過流暢性的問題,而安卓用戶一直在比誰更流暢,這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windows phone默默飄過。一台Lumia925用了一年半依然無比流暢


推薦閱讀:

石墨烯技術發展到什麼階段了?距離商用有多遠?
如何評價巴鐵一號禁止汽車之家編輯現場直播甚至動粗的行為?
科技進步的動力是什麼?
北歐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隨著科技的發展洪水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與建造跨海大橋這些超級工程相比,技術上難度在哪裡?

TAG:iOS | 手機 | 科技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