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紅樓夢》中的《好了歌》?

細分為幾個問題:

1,《好了歌》在《紅樓夢》中地位如何?算是點明主旨么?

2,《好了歌》是否表現了虛無主義?還是表現了勸人們人間皆苦,早日皈依方可脫離苦海?

3,如何評價《好了歌》的觀點的現實意義?


空空色色,無窮盡也


謝邀

這麼說吧,對於題主問題描述中的細分,我不知該如何正面回答:

1、我一向不認為《紅樓夢》有什麼高深的主旨;

2、我不懂什麼是虛無主義,對佛道兩家也知之甚少;

3、我不知道普遍認為「好了歌」有什麼現實意義,所以無從評價。

我就評價一下「好了歌」吧...

「好了歌」本身的詞水準很不高,基本就是通俗打油口水歌的水平,但是甄士隱的「好了歌注」卻是佳作。可能一則道士度脫苦難,自然措辭上要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甄士隱則出自詩禮之家文辭自然美的多;再則好了歌的重點在意不在詞吧。

「好了歌」本身的主旨大概在「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大概也應了佛家的「色即是空」、道家的「有即是無」、曹家的「假作真時真亦假」,跟《紅樓夢》、跟和尚道士的角色是很契合的。

「好了歌」的作用是暗示了《紅樓夢》結局的方向:

世人都要「好」

望一日蟾宮折桂是好;

望復興寧榮二府是好;

望金玉木石之情是好;

望天下無不散筵是好。

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脂批共出現了三次「懸崖撒手」

第一回

「走罷」二字真懸崖撒手,若個能行?

第二十一回

寶玉有此世人莫忍為之毒,故後文方有「懸崖撒手」一回。

第二十五回

嘆不得見玉兄「懸崖撒手」文字為恨。

寶玉最後的結局大概也與甄士隱無異吧,可知無論你承望他出將入相的好、承望他金玉姻緣的好、承望他木石前盟的好,承望他孝悌忠義的好,最後想要的好,卻終是了。


難道沒有人認為《好了歌》,放在當今社會也適用嗎?近幾年多少高官、富賈、權勢衝天的家族,轉眼淪為階下囚,回看當年的勝景,成了一場空。


添一個自己的理解。好了歌口水白話,但是好了歌注卻是看透人生百態。

去年,看新聞,某大佬轟然而倒。我當時就想到了四句「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因嫌烏沙小,致使鎖枷抗」。


結合自己的感受品評一下: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人是群居動物,需要社會存在感社會認同感,這裡的功名以積極的態度看不算貶義,匆匆一生,誰沒有追求呢?快樂是相對的 — 沒有追求時的痛苦,哪有得到時的快樂,神仙如果無欲無求做神仙又何足道。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古今將相已去,然故事流傳千古,轟轟烈烈的精彩,豈是草沒了一句可以概括,你沒當過古今將相,怎知精彩,人在順境逆境拼搏奮鬥所綻放的潛能是如此美麗,如果說人生如戲,那佳人將相絕對活的精彩,倒是小民螻蟻一般無聲來去。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警句,金銀換不來快樂,莫到眼閉時才發現自己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當看破人生是一場遊戲,又何必計較得失,又何必考驗人性,活在當下更重要。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孝順爹娘的人當然有的是。

好了歌裡面有很強烈的厭世情緒,更多是曹雪芹家道破敗後的頹廢寫照。胡適考評曹雪芹40歲上下亡故,想必也和這種情緒有關,曾幾何時輝煌赫揚的家族殘破,摯愛女子遠去,窮途末路的苦捱,愛子卻又早逝,這些打擊讓他了無生趣,他的人生也許比石頭記還要悲慘,也激發他的才華成書。

順便說一句:每次讀完紅樓夢,我對於錦衣玉食豪門盛宴都有抵觸感,悵悵。

也許之於我的現實意義在於,認清世界,想好你要什麼。

補充註解部分,實際也是作者的註解: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比原歌更具體,大悲,誰不是清白而來,只因不自知落得凄慘下場。對號入座引以為戒吧!


賈家大廈將傾的眾生百態,呼喊而無人聽見,悲從中來啊


好了歌,有大哲學,曹雪芹用他個人的一生在告訴世人一個簡單的道理,

戒嗔,戒貪,戒痴,一切紅塵終究會化為虛無,這一世的痛苦煩惱哀愁若是能徹悟,就得解脫了。


1. 不算。開篇已經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亮出主旨了。

2. 都否。它跟虛無主義無關。人是人而已,有社會屬性,七情六慾,捨身成仙不太可能。歌詞從各個論據含蓄諷刺(又同情)人對現實問題愚昧的逃避心態,順便強調了做「神仙」的代價。這些觀點一直只是吐槽而已,並沒有勸什麼。悲觀主義的聽眾如果會「皈依」-跟道士倒是沒關係。另外,皈依二字不準確哦,神仙能搭配的動詞是參拜或修行。至於甄士隱的註解,比較傾向虛無主義(這裡省略各種定義和舉證),那因為他不是常人,而是「神仙一流人物」。

3. 作為一首文學作品內附的文學作品,它的現實意義,宏觀方面,必須參考所在的整本書的現實意義。微觀方面,2.已寫。

另外,它是種具體的文學形式,應該有來源有出處,所以要去考證同時代類似作品的現實意義,以做參照和對比。這可以是個大工程。。。

總的來說,題主的三個小問題,分解不了標題的總問題。究竟如何評價,要根據讀者個人的理解層次,個人閱歷,以及專業能力對類似作品和所涉及到的概念的熟知程度來展開敘述了

----------------------------

我不是專業人士,只是曾有幾年做過紅迷。

剛聽到八七電視劇版王立平先生的好了歌,蒼朴健雅,餘音繞梁。然後在知乎搜到了這個題目。


《好了歌》本身感覺藝術水平不高,思想性也有限,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緊接著的《好了歌解》的引子。當甄士隱說完《好了歌解》的時候,道士大讚「解得切!解得切!」,這就有點像高考作文給你一小段雞湯材料,然後你完成了一篇質量很高的文章一樣。重點在於後面這個文章。

由於脂硯齋對《好了歌解》有很多注釋,所以研究這個東西的時候往往很看重它對於《紅樓夢》故事情節的揭示。但其實把《好了歌解》單獨拆開來看,也是一篇水準很高的作品,人生的悲涼浸透其中,讀罷心中雖不至於萬念俱灰,但也是悵然若失,會產生很多有益思索的。至於有人覺得它太消極,格調不夠健康向上,那也算是一種看法吧。


那我們就淺析一下《好了歌》的主旨吧

「一邊聽著蔣勛老師對《好了歌》的解讀,一邊重讀這段文字,引起了筆者許多的思考,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而做?……名利終歸一場空,紅顏終要鬢成霜。很多我們看重的東西也許正在真真假假中徘徊,那什麼東西才是所謂的「真」呢?

耳機中的《平凡之路》恰巧唱到了這句「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而針對那些容易使我們不平靜的東西,梭羅在《瓦爾登湖》里所說的也許能夠回答:「多餘的錢財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金錢買不到任何靈魂上的需求」。

所以,我們應該創造什麼?隨著我的思考耳畔又響起一句歌詞:「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No
not just for some but for everyone.」(現在這個世界需要的是真摯的愛,不僅僅是對某些人而是所有人。)

總結一下的話,想起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

一首《好了歌》,引發了許多的思考。返回生活,霎然覺得這些內容有時會很不接地氣,但這些道理歸結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無非就是珍惜身邊的人們,做好自己的事業,不要只想著「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要知道「我們要不苟且地對待眼前,才能創造詩意的遠方。」

當我們走心地對待事業的時候,金錢與名利只是隨之而來的裝飾。而當《好了歌》說到兒孫的時候,我便想起了那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身為父母或老人也要有自己的事業或生活,兒孫們也要逐漸自主地創造幸福。

面對我們變幻莫測、世事無常的世界,送上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好了歌》告訴我們的,是要放下一些東西——不要把一些終會虛無的東西看得太重。這絕不是說要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而是要追求一些更有意義的東西。

引號片段摘自我的微信公眾號:大觀園Volunteer

希望對你有幫助~


建議反過來聽,這歌本是虛無主義,反過來聽,說的就是活在世俗世界時值得追求的東西,畢竟人都是向死而生的。


好了歌,請看士隱所解之朱旁脂評,於書中意,清楚得很。

再回過來,好了歌其實就這一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怎樣是好?怎樣是了?這句發問很重要。

說飲水吧,渴了飲水,便好(注意區分基本生存需求和精神需求)。你只喝得了這些,頂多再預備一些,就好。但你屯老多老多,你一喝喝它一噸呀,就想屯夠了再撒手,來呀來。像牛一樣馱上無數,像武士一樣守著它,像國王一樣炫耀它,不惜跟人干架,偷搶拐騙……好不好,有完沒完,還要不要干其它事了?又說什麼虛無不虛無,出家不出家?

關於出家,可以看看弘一法師:我在西湖出家的因緣

http://shipei.qq.com/c/rushidao/20130729002894


大概讀不懂好了歌和甄士隱註解的就不配談什麼《紅樓夢》了,不然怎麼理解烈火烹油似的富貴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悲涼,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剛看了一點紅樓夢。電視劇也有書也有。

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好了歌。

其中的好和了。像正反兩面。好的東西和壞的東西。

世人都想要好東西,越多越好。都不想要壞東西,恨不得踢的越遠越好。

這導致三個問題。

1好東西聚集的太多,費力勞神,還會被外物牽扯,活的費勁。最後成為別的人事物的奴隸,活活被困死。

2不正視壞的東西。不解決問題面對問題。好多賈府的人忌諱死忌諱家道破敗。沒有及時調整姿態,早做準備,結果都摔成了稀泥。

3正因為前兩個問題,所以人門發展的時候十分辛苦,勞累。維持的時候被慾望蒙蔽,沉迷享樂。敗落來的也特別的快。真是處處不自由。

那咋辦?

少點好,多點了。換句話說,少點慾望,多點看開。

其實應該是好了都有,不過人們一般都是愛好惡了,只能少好多了。

具體怎麼做?

拿我玩遊戲來舉例,我玩的都不顧學業。那就是好多了,我就少玩甚至不玩,甚至把遊戲看成浪費時間。

相應的,我的學習時間太少,了多了,我就多和學習親近一下。多學甚至貪學。雖然學習也浪費時間,但能讓好多持續一會。

其實如果偏激一點,什麼東西有意義?小到螻蟻,大到宇宙,都沒意義。

但對我們來說,好東西還是能讓人舒服。所以能理智的取捨,就能更好更長久的享受好東西吧。

其實我一直想,如果寶玉把當年浪費的錢財秘密存起來一部分,家道衰落後生活也不至於太慘吧。。。。。。


正經的貼個答案。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勾畫了封建末世統治階級內部各政治集團、家族及其成員之間為權勢利慾劇烈爭奪,興衰榮辱迅速轉遞的歷史圖景。在這裡,封建倫理道德的虛偽、敗壞,政治風雲的動蕩、變幻,以及人們對現存秩序的深刻懷疑、失望等等,都表現得十分清楚。這種「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景象,是封建階級內部興衰榮枯轉遞變化過程已大為加速的反映,是封建社會經濟基礎已經日漸腐朽,它的上層建築也發生動搖,正趨向崩潰的反映。

因為小農經濟基礎已經日漸腐朽,但終究是上層建築首先開始腐朽、墮落,這主要來自於人內心的貪慾與傲慢,是上層核心人物因為權力的過分集中、擴張、膨脹,而變得肆無忌憚、物慾橫流,導致這些統治者們嚴重敗壞了社會的整體道德風氣和公平正義,表現出封建禮教等統治秩序已經無法維繫,封建社會上層建築正在解體,這些徵兆都具有時代的典型性。

作為藝術家的曹雪芹是偉大的,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幅極其生動的封建末世社會的諷刺畫。當他嘗試著對這些世態加以解說、並試圖向陷入「迷津」的人們指明出路的時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學與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脫。他善於藉助機智的語言,去揭示那些人生無常、萬境歸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斷絕俗緣(所謂「了」)便得解脫(所謂「好」)的透徹觀照式的、古典卻又精闢的宣傳,藉此表達自己對現實社會的失望和對究竟真理的嚮往。


對社會的一些現象剖析到位,但在徹悟的同時也應該思考生命的積極意義!


說到底,人碰到不公平的事情,是不能用好了好了來安慰自己的。生在俗世,這種好了歌的安慰,只能安慰自己說服好人,不能說服壞人。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好人成佛總要歷經千辛萬苦,而壞人成佛只需放下屠刀」?
如何是真正的修行?
佛教徒能幫我解釋一下命運 和連鎖關係的情況嗎?
你如何看待「莊周喪妻,鼓盆而歌」?
看到類似電車悖論的故事,如果是佛教徒,會如何做?

TAG:文學 | 紅樓夢小說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