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眼鏡店的服務和國內有何差別?
如果能用親身經歷講解的話就更好了。
作為美國的眼視光學研究生,在這裡我把在知乎的第一個帖子奉獻給大家。1. 在美國,驗光師是博士學位。需要四年的研究生學習和通過全國性的執業考試。2. 配鏡是包括在綜合眼睛檢查的一部分。即使是顧客只要求更新驗光處方,通常也要進行一個小時左右徹底的眼睛檢查。包括斜視,弱視,眼外肌,瞳孔反射,色覺,立體視覺,眼壓,裂隙鏡,眼底檢查等。3. 對於青少年和絕大多數成人要求散瞳。
4. 對散光的要求更為準確。
5. 要考慮顧客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病情是否穩定等。6. 要考慮顧客的職業和愛好。讀書的和打麻將的用眼距離是不一樣的。如飛行員要看頭頂的儀錶,則要把老花部分放到眼鏡的上部。而不是像通常的老花鏡一樣放在下部。7. 對於鏡架和鏡片的要求,要根據客戶的瞳孔距,臉型,年齡,度數等等做出調整。8. 不能依賴於自動驗光機,要用手工驗光,並用試戴的方式加以調整。9。 檢查結果和家庭醫生共享。明天有考試,今天先寫這麼多。在國內,眼鏡店是很難招到好的驗光師的。接受過真正專業的視光學培訓的驗光師實在太少了,可能就只有在全國數一數二的眼科醫院裡才多一點。以我們班為例,我們眼科視光學系一屆14個人(現在好像多了一點人了,有30個左右),其中絕大部分去做眼科醫生了,只有一個人去做了驗光師(她是保研後跟導師鬧矛盾走投無路了)。本科時學的東西完全向美國看齊,用的教材全是系裡老師整的內部資料,偶爾還有香港的視光學權威教授過來授課。學了你才知道驗光不是那麼簡單的機子測一測,檢影掃一掃。
國內的驗光行業,良莠不齊是必然的。因為畢竟發展起來沒多久,人才儲備也不夠。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實在太TMD多了,要做到像香港、美國那樣的精耕細作,是基本不可能的。
最最關鍵的是,中國的高端驗光市場還太小。如果我在外面開個驗光診所,對每個病人都是像香港美國那樣精耕細作,一個病人驗一次光,收他幾百塊驗光費(還不包括配鏡及其他治療費用),相信很多人就會開始罵娘了。黑心醫生!收費貴!沒有醫德!門廳冷落,然後我最後就會在西北風中瀟洒的自掛東南枝了。驗光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是非常商業化了。高度商業化的東西,其從業人員也往往是高度適應市場需要的。也就是說,之所以目前驗光從業人員大部分是那些高中都不知道畢業沒有的鄰居大媽小妹,完全是人民群眾千呼萬喚的結果。再提高一點從業人員的水平,肯定就很多人驗不起光了。我們國家還很窮。真的。我們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家裡做這個行業,於是留學的時候就計劃要去體驗一下國外的視光服務,不過距離現在已經有6年左右,當時特地選了一個購物中心的大店,UK的eye test都是需要收費的,並且基本上都在20鎊(當年200元RMB)左右,最貴的需要40鎊(400元RMB),還好是學生可以申請NHS的一個免費項目,替我省了幾百塊啊!在學校領取了表格,填寫完成直奔店鋪,不像國內的眼鏡店(比我們自己門店也要舒服),全部都是櫃檯,幾乎都是開放的,只是牆壁上有不少款式,然後店鋪中間是帶有電腦的接待台,進行顧客登記和預約諮詢,一進門,就有人引導帶到服務台,登記了基本訊息,遞交了表格,然後我以為就可以驗光檢查了,沒想到我還是navie,接待人員直接給我一個預約表讓我預約一下時間,我還傻傻的問了一下明天可以么,接待很禮貌的看了一下說這周都滿了。。。於是只好預約了下周沒課的時候過來。。。第二次按照預約時間過去,稍等了10分鐘,驗光師就過來了,其實我一進店就看到他了,結果他就是不出來。。。非要等時間到了才出來,這時間也真是卡的緊,他們的驗光室在門店內側,獨立的診室,大概三間,每間診室設備齊全,從綜合驗光儀,焦度計,燈箱,裂隙燈,眼底鏡,檢影鏡全部都有,而且沒有國內普遍存在的電腦驗光儀,整個驗光流程非常的輕鬆,一開始就問了我很多問題,是否飲酒,是否抽煙,是否開車等等,還查了我原來帶的眼鏡,和我說配的很準確(這不廢話么,自己家做這個的)邊聊邊驗光,基本上一個小時過去了,基礎檢查做完,我說我想買隱形,於是又帶我去查眼壓,視野(總算看到設備了)然後找了試戴片給我,然後交接一位佩戴人員教我帶,我估計我是她教過最笨的學生,她一隻手就可以輕鬆完成佩戴,我自己帶了半小時都沒帶進去,把她無奈的都沒脾氣了,最後壓根不理我了。。。不過最後總算帶上,又給了我3天的試戴片,交代我一周後來複查,交了一個月的日拋定金,讓我來複查時候取鏡片。。。總的來說比我們國內做的要細緻,人性化,診療過程輕鬆,預約好了兩個小時慢慢聊,反正他一天也就8-10個客人,但是從設備的先進程度來看,完全被國內打敗,在國內普及電腦焦度計的情況下,那邊還在用炮筒焦度計,不過也就是他們有時間在那慢慢調,放國內早被人罵了,相對於國內來說,視光師的權利很大,沒有處方不可以購買隱形眼鏡,也無法配鏡,並且配鏡處方是有一定年限規定的,這就要求你必須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重新驗光,而國內,免費驗光,都有很多人覺得麻煩不驗光,還有自己報個度數來配眼鏡的
我在日本配過眼鏡。
剛到日本,我就聽說國外的眼鏡店驗光比國內更准,就像看看我的眼鏡是否合適。於是就找了家眼鏡店,說明來意。對方很重視,極認真的為我眼光,還檢測我戴的鏡片,最後他告訴我,眼鏡的度數沒有問題,和我的眼睛很搭。我道謝離開,對方把我送到門口,我轉身走之際,他在我背後深深的鞠了一個躬。這讓我很不好意思,耽誤了人家那麼多時間,一分錢都沒有花,還這麼客氣。後來知道,這種送別時在對方身後鞠躬的做法,是日本的傳統禮儀。
後來,我眼鏡在日本掉了,不得不在日本配一副。對方的服務質量就不用說了,樹脂鏡片,加鏡架摺合人民幣900元,比國內略貴,但相比日本人的收入,這個價便宜得要死。
但是有個問題,配鏡之前,我帶著家人在日本旅遊了半個月,期間沒有碰電腦和ipad,視力有所提升,以至於配的眼鏡少了大約50度。後來開始正常使用電腦一段時間之後,視力又開始下降,感覺眼鏡度數不夠用。於是又去當初的眼鏡店。
當時已經距離第一次配鏡有一個月了吧,對方聽完我的訴求之後,壓根沒有找我要當初配鏡的發票之類的東西,而是問了我的名字之後,在他們店裡找自己的底單,找到之後,重新驗光,配鏡,一分錢沒有花。這種不讓客戶承擔任何責任的售後服務,讓我很滿意。
綜上所訴,我認為過內配眼鏡的技術和發達國家沒有太大的差距,因為國內一般配鏡的也用的是進口儀器。可能是對方的服務態度讓我們感到,別人更專業,更讓客戶覺得舒心,這是就是所謂的更負責任吧。
當然,國內發展不平衡,各驗光師職業道德良莠不齊,一些小地方,或者小的眼鏡店,不能把基本的度數驗准,也是有可能的。除了@張志浩說的配眼鏡需要醫生處方以外,另外說一個大家都很容易注意到的事情:
國內的隱形眼鏡很少有散光度數,大部分情況下醫生或者眼鏡店的驗光師都是把你的散光度數通過某種公式折成一個度數算進你的近視度數里。這就是一個很明顯不負責任的行為,之所以有散光度數和配框架鏡的時候會將散光度數計入考慮是有它的道理的,度數不合適的眼鏡對眼睛有負面影響。
我目前佩戴的也是角膜接觸鏡(隱形眼鏡),是在美國配的。跟日本一樣,有度數的眼鏡(框架眼鏡及隱形眼鏡)都是需要醫生處方的醫療用品,整個過程說煩雜到也不至於,但是在了解你醫療歷史的情況下,配眼鏡起碼要去兩次診所。
首先是一個叫fitting的過程,可以理解為試戴。這個試戴不是給一副你隨便戴戴覺得舒服就行了,而是在給你做過眼睛的全面檢查並驗光之後讓你當場戴上一副,並且通過儀器觀察隱形眼鏡當時在你嚴重的移動情況是否正常。由於我選用的是日拋型的,常見小規格包裝是一盒6隻隱形眼鏡,醫生給了我適合左右眼度數的各兩盒試用裝隱形眼鏡(共四盒),回家接著戴,並約定兩周後(大約是試用裝要用完的時候)再去找醫生檢查,並且要求隱形眼鏡要在檢查前至少兩個小時佩戴上。
然後下一次檢查的時候醫生首先會問你試戴的這段時間眼睛有什麼不適,覺得身體上有沒有其他什麼變化,覺得看東西清不清晰。如果你提出了一些不適感,醫生會告訴你這些不適有可能是什麼導致的,如果醫生覺得你的不適是因為隱形眼鏡度數不合或者質地不適合你,將會根據你的情況給你更換試用的品牌或者度數或者款式,再讓你回家用兩個星期。
整個fitting過程的費用是70美金,直到選到你適合的隱形眼鏡為止都不再收費。
fitting結束之後醫生或者診所會幫你聯繫廠家訂你需要的量(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去別的地方訂),我一次性訂了三個月的,過了大約兩三天診所就打電話告訴我鏡片到了讓我去拿。fitting結束的時候我跟醫生提到說試用裝用完了,等待新鏡片的期間沒有片子戴,醫生直接又甩了四盒給我..
而關於處方:我一次性只訂了三個月的分量,另外醫生給我開了有效期兩年的處方,針對框架眼鏡和隱形眼鏡有不同度數的兩張處方(度數的差異是鏡片離眼球的距離導致的,角膜接觸鏡度數要稍微低一點點),也就是說這兩年內我無論在美國哪裡,只要有我的處方,都可以購買適合自己度數的眼鏡。
70美金,折人民幣約450左右;對於我來說不是一筆特別小的錢,但是現在的鏡片戴著非常舒服視野也非常清晰,成年人度數不怎麼容易變,划到處方有效期的兩年間,我覺得很值得。
這個應該算是「負責任」的配鏡了吧?我認為的負責任至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1、嚴謹的驗光:簡單講整個過程低於20分鐘的基本上可以確定不負責任。原因上面的同仁已經回答了,不再贅述;2、精確地配鏡加工:行業外的人很少知道配鏡師傅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在眼鏡行業加工師與驗光師一樣也分5個等級,也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判斷是否負責比較困難,但整個企業對專業的敬畏態度還是能被感知到的;
3、依照實際佩戴情況調整舒適度:當面為顧客調整鏡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很多商店已經省略了。眼鏡是按照一個固定尺寸標準生產出來的,但大多數材質的鏡架都能依照不同的臉型進行調整,除了TR、塑鋼、不鏽鋼、β鈦等彈性較好的材質外。
沒去過國外配鏡,不過看大家描述,好像忽略了一個事情:國內只收鏡片和鏡架的錢,很少有收配鏡、眼光的錢的。不過我在這些年配鏡,明顯越來越繁瑣。。。小時候配鏡連瞳間距都沒有的。
看哪個國家吧。歐美要到有執照的醫生那裡,上網配也要出示醫生處方的。想想95美金(不含驗光費用)的眼鏡在美國都能算便宜了。東南亞這邊驗光都不需要證,會就好。對於歐美這些驗光的,我也說不出什麼好還是不好。也給不少外國人配眼鏡。很多拿著處方來配眼鏡的,我也會按那處方度數用試戴片調成這個度數讓他試試。結果很多處方都不行的。有的人願意按我重新給他驗的來配,有的堅持按處方來,收錢之前來句if you feel uncomfortable . not my duty,it can"t be change.國內拿著醫院處方來的也有驗錯的,一樣非質量問題不退不換。驗光真的很容易的,普通人培訓一個月就能上崗。驗出來的度數還和老師傅一樣。但是為什麼要給這個度數,原理是怎樣的,遇到個難度高的怎麼解決這才難。很多時候也要考慮以前的度數,框架類型,鏡片種類。
負責的配鏡其實一般店裡都差不多,但是服務態度還是有來去的,本地一家老字號,我去配眼鏡是好多年之前了,服務態度一般,但驗光挺準的,只是後來我視力逆天地恢復了,眼鏡也就不戴了。但是就兩年前吧,我老婆在同一家店裡體會過賓至如歸的服務……我估計是因為我那副眼鏡500塊,我老婆那一副打完折還3000多的原因……
在香港配過兩次眼睛,感覺都很好,驗光師是有執照的,驗光用各種手段相互校正,驗到你煩,但應該是比較準確的。國內高中低檔也配過十副八副了,從沒有過。
選鏡架跟多的是跟店員聊天,從交談的過程中,以及你對所試的每一副的感受,她會很快很專業的靠近你心裡那副「理想」的但又描繪不出來的眼鏡。
交貨的時候也不是給你個盒子送兩塊鏡布就完事,因為人的耳朵很少高度對稱的,所以又會各種調整鏡腿和鼻托等等,直到你感覺舒適了,她看著滿意了。
店裡的信息留存也不錯,報上名字或手機號,就能查到上次的驗光信息以及所配鏡片等等。第一次知乎答題。先自我介紹一下(不匿),本人大學學習視光,國家二級驗光技師,大學畢業後從事眼鏡行業,10年加入一家專門從事眼鏡行業的管理諮詢公司至今。作為一名專業的視光從業者,對於目前國內的眼鏡行業現狀其實也很無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眼鏡行業的發展已逐步和國際接軌,尤其是一些大中型連鎖企業。現在的眼鏡行業已由原來的半醫半商逐步轉變為或醫或商。很多專業的視光中心在最近幾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部分眼鏡企業的視光專業技術絕對可以趕超當地的一些所謂的醫院眼科(我說的是視光學專業部分),當然臨床病理學還是醫院要領先一些,但是資源的服務和一部分醫生的醫德實在不敢恭維。
所以題主問的國內驗光和國外有什麼不同,在國外大部分眼鏡企業是獨立的商品售賣,所有售賣的產品必須要有處方(類似於藥店),所以視光師是獨立診斷的,當然這個診斷的費用是不低的。而國內幾乎所有的眼鏡店都可以驗光。所以專業技術參差不齊,(這有很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眼鏡行業入行門檻較低,而眼鏡暴利的說法也一直禍害著很多覺得眼鏡暴利的投機者。)這也導致一部分企業的驗光並不規範。這也是為什麼評論會有很多不一樣答案的原因。前不久的一次培訓圖片毋庸置疑的是,現階段眼鏡行業的發展是快速的,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不斷學習和提升。致力於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和視覺體驗。英國配了兩千塊的眼鏡之後還沒以前的舒服……不要太迷信
在加拿大配過兩次眼鏡。驗光師和醫生一樣,需要提前預約,配角膜接觸鏡的過程比較複雜,各種儀器前前後後花了一個多小時,跟美國一樣有試戴,全部結束後會給你推薦幾種合適的品牌及類型,每次佩戴兩周左右去複檢,然後給合理建議。他可以現場幫你定做你想要的量,如果不在那裡買,憑他的驗光單,可以在網上(北美網購配鏡也需要驗光師的驗光單)或者眼鏡店購買。按要求是每年都需要重新驗光一次,處方的有效期是兩年。花費110加元。不知道是不是均價。但學校和公司都有眼科保險,所以這部分的賬單後來都被保險公司報銷了。
韓寒《太平洋的風》摘抄
台北的街道的確像優客李林唱的那樣,像迷宮一樣展開在我的眼前。但是對於異鄉人,每個陌生的城市都是迷宮。在酒店住下,誠品書店就在旁邊。朋友的眼鏡架壞了,於是晚上先陪著朋友去配眼鏡。我們坐計程車來到了台大附近,進了一家眼鏡店。沒有聲音酥麻的台妹,老闆親自上陣。朋友看中了一副鏡框,但要幾天以後才能取。朋友說,那算了,我在台灣只留三天,我要明天就能取的,只能去別的地方看看。這時候,讓我詫異的一幕出現了,老闆居然從櫃檯里摸索出了一對隱形眼鏡,塞在我朋友手裡,說,實在不好意思,沒能幫上你的忙,這個送你,先用這個應急吧。連我這般總是把人往好里想的人第一反應也是——我靠,哪有這種好事,這裡面是有什麼貓膩吧?咱還能走出這家店的店門么?
我們平安的走出了這家眼鏡店,換去了隔壁一家。那家眼鏡店承諾第二天就可以把眼鏡做好,然後那家店的老闆用朋友殘留下的鏡片臨時找了一個鏡框湊合裝了起來,告訴朋友,這個可以晚上用。這兩家只是非常普通的路邊眼鏡店,還是自己隨機找的,要不真得讓人懷疑是不是組織方安排的,目的為了讓大家增加對台灣的好感。
一分錢一分貨。我沒配過眼鏡,但我的朋友配過,用的是學生會的集體保險。保險付了一部分的錢,自己出的還比國內配一付同樣檔次的眼鏡還貴。另:在加拿大的眼鏡店裡配眼鏡驗個光都收錢,合人民幣有200呢
剛在美國一家很大的眼鏡店配眼鏡,我感覺美國的流程更細更專業一些,而且價格貴得多。
首先要打電話預約,貌似在美國辦事都要預約,有保險的要提供保險信息,然後約好前往時間,我選擇了家附近的一家店,店面很大,專業醫生比較多。然後到店裡前台會讓你登記一些信息,接下去等待醫生找你。第一個醫生應該是驗光師,詢問了我一些眼睛的基本情況後測量度數,辨認清晰度,查看眼睛基本健康情況,還給眼底視網膜拍片(這條不是必須的,後來知道要額外付錢)。整個流程也就十幾分鐘,然後驗光師帶我到另一個房間,把資料交給OD,應該就是眼睛方面的醫學博士,醫學博士分析後會進到我的房間繼續詢問我的一些情況,包括平時工作生活情況,戴眼鏡的場合等,接下去又是一些具體檢查,手工驗光和對眼睛狀況的測試,全程也大概二十分鐘,然後跟我說我的眼睛很健康只是度數比較深。她出完驗光度數簽完字後又把我交給了第三個人,暈,三個人還都是女的。第三個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職位了,換了個地方又測了瞳距或其他,然後就跟我聊我希望的鏡片材料,塗層,因為度數比較高我就選了high index的高折射率材料,最好的反輻射塗層,據她說要比我現在的鏡片都要輕薄。因為很喜歡原來的鏡框所以我沒要求換鏡框,美國的鏡框也挺貴,動輒兩三百美金。最後看了報價和保險,最後賬單是700多美金,幸好保險能支付400。跟國內比還是貴,因為光驗光就要150美金,鏡片材料也很貴。如果鏡框也買的話就要上千美金了。當然我因為度數高選擇最好的材料,又去了很大的連鎖機構,價格相對高,其他人有保險一般一兩百就能賠付眼鏡。
像我這樣的在國內配應該也差不多,感覺儀器技術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只是人員更專業,會對眼睛進行檢查不只是驗個光,而且醫生都是要簽字的,出問題醫生責任會很大。剛在美帝大農村裡配了副眼鏡,其實我只是想驗個光拿個prescription就走的,結果恁是讓人檢查了兩小時,拿各種光照你,各種圖片給你認,最後完了結論是:you eyes are very healthy...
感覺國外近視的人少,然後每家眼鏡店其實大致都是一個小型的眼科醫院,有關眼睛事無巨細都要幫你檢查,服務雖周全,價格也是貴得一逼...由於專業問題,可以在英國免費配一個實驗室用的保護眼鏡
驗光部分和國內無顯著區別。
地址在high street kensington。。唯一的區別就是驗光完了以後叫我過幾天去挑鏡框,現在已經3個月了還沒給我打電話。除了效率更低我沒看出來任何區別看眼鏡店規模。第一副眼鏡是在本地企業的總部配的,提前一天預約,不能玩電腦看電視,盡量不看書不用眼,第二天去配眼鏡先做散瞳。眼鏡要7天之後才能加工完,特別慢。第二副眼鏡也是在他們家做的,不過是分店,沒有做散瞳,也是大概一周。當然,在初中高中戴的一直是漸進片,做工就是慢。上了大學以後在校門口配眼鏡,呵呵,5分鐘拿眼鏡走人。我都嚇到了。不分國內外,還是看眼鏡店的良心
我的左眼弱視,從小在國內配鏡都是標準的兩百老花,和必須框架眼鏡在香港配鏡後,改成了150度老花+75度散光,並做了我一直想要的無框眼鏡未必這個配置最好,但在確定配置之前,驗光師至少花了半小時幫我調試,並確定我帶兩百並不會對我的視力有幫助,且滿足了我一直想帶無框的需求
推薦閱讀:
※眼鏡如此暴利為何無管制無改革?
※中度近視如何延緩度數加深?
※有哪些品牌的近視鏡框既好看又舒適?
※眼鏡店毛利極高但是凈利潤卻一般,說明這是一種落後的銷售模式么?
※眼鏡片上面的油是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