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辯論是否有必要?

孔子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我感覺現在很多的辯論就是這樣。辯論的時候有些反方明知道自己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但還是通過各種」口才「去論證己方的觀點。雖然辯論有利於人的邏輯思維,但是辯論上的」邏輯思維「和現實生活中的」邏輯思維「是一回事嗎?


做個比較就知道了。

參加辯論的人,

不參加辯論的人,

在同一個大學同樣混了4年後,畢業了

對比下結果如何?差距如何?

雖說不同的人很難說客觀對比。雖說4年里,不玩辯論不代表不玩別的,誰說宅在寢室里就一定不長進了呢?

但是,如果辯論真的那麼強力,應該是可以明顯拉開差距,或者說被區分的。

你覺得,有沒有???

——————————————————————

好吧,其實就這樣的自我感覺(有無拉開差距),是不可以作為判斷這件事的理由的。。。

——————————————————————

雖說不可以,但不代表我認為這個問題就是沒有答案的。

大學的時候,我的觀點大致與上面@李沛哲同學的觀點相同。

大陸辯論,是因為政府在政治與娛樂上的目的,而以電視辯論為形式,推廣普通話為口號,這樣奇怪的模式下誕生的,也因此,在開始的時候,受到了太多思想言論和辯論模式上的約束。

本身開頭開的有約束,在這個年代也還挺正常的,之後很多同樣受到約束的東西不都發展起來了么。問題在於,主辦者CCAV作為大陸辯論的創始主辦方,其做出的標杆性比賽——國際大專辯論賽,作為「什麼是辯論」的標杆,這個標杆的質量實在太高,時間實在太長。大致有多長呢?1993年——2011年。質量有多高呢?看當年的收視情況就知道了,當年有幾個人說它不好的呢?

18年,一代人,它的結果是,全民大眾對「辯論」的認知,就固化於此了。甚至於我說,全國人民對辯論的認識被忽悠了18年,也不為過。

並不是說,我認為中國人不能創造屬於自己國家的辯論,而是,這種創造,至少需要是在了解「辯論究竟本身是什麼」的基礎上的。

大家沒有了解,貌似也不打算了解。

了解些許的人,大多也到了快樂玩耍其它東西的年齡了。

於是,出現了現在的圈內的辯論人滿足於自我陶醉於比賽中的現狀,圈外人則往往直接鄙視辯論這種行為本身,乃至引申至對辯論人的標籤化的情況。

嗯,「情懷主義」的辯論人應該開始不滿了,想噴我了。

別急,我其實還沒下結論呢,這是我大學時候的想法。

大陸辯論圈之後終於迎來了一次進步。

大概07年左右,偶爾注意到,全國大學辯論的辯題,開始從那些經常會被人吐槽「永遠辯不出結果;就是騙你們這些人一直去討論這些辯不出結果的東西;怎麼能讓你們討論時政呢?」的價值性辯題,偶爾出現一兩個政策性辯題了。雖然依舊是雙辯題制,雖然辯論過程依舊注重語言不注重實證,但這一定是一大進步。而且這一進步,並沒有倒退回來。

什麼是沒倒退回來呢?簡單的來說,整體的辯論圈,在開始玩政策性辯題後,並沒有被阻止繼續玩下去,而且政策性辯題的出現率越來越高。

這主要歸功於這兩年大學風氣的整體漸漸開放,到底除了標杆性的大賽,真正左右辯論走向的,往往是那些大學領導,以及有興趣的老師、輔導員,他們手握著主要的辦比賽的權力,組織隊伍的權力。

以及感謝這麼多年來,在大陸活躍著的,推廣奧瑞岡的朋友們。無論大家喜歡不喜歡奧瑞岡,無論那玩意兒有多不合群,它對整體辯論風氣的影響,對很多辯手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

我可以說,沒有那些不合群的奧瑞岡推廣學校,大陸辯論的風氣會缺少很多生氣。

回來說題主的問題,「大學辯論是否有必要」。在這個問題的討論中,實際上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不可忽略討論:大學。

中國大學數量的增長實在太快了。

知乎太多的名校生,我想很難感受到,全國大部分的大學院校,是很難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的。

老師大多是自己沒看過幾本書的。

充斥著諸多名字不錯卻學生獲得實質傳授甚少的專業。

不認真上課念書的風氣在這裡是主流,大家都覺得大學就是用來放肆揮霍的;認真讀書的人,不會受到鼓勵,更多的是受到排擠。很大比例所謂認真的童鞋,用功的方向也會延續自己高考對待教科書的架勢,缺少好的引導。

這個時候,一個健康的社團,知道有多好多重要麼?

不是烏煙瘴氣沒官僚也要假惺惺的玩出官僚作風的學生會。

不是一開始玩兩天,後幾天就不活動的各類社團。(這個比例會很高吧)

知道那些對辯論有熱情,對辯論有追求,擠在一塊,互相肯定對方的追求,一起努力,在這裡有多稀有,有多重要了么?

這個時代的大學裡,有努力風氣的地方本就少。

這種風氣還至少是鼓勵學習的,那就更鳳毛菱角了。

雖然,玩辯論的人,還是那麼多的懶人不用功,甚至「伸手主義」對吧?

雖然,玩辯論的人,還是那麼多的懶人,甚至總會有指望自己不看書也能打好辯論對吧?

雖然,玩辯論的人,還是那麼多的懶人,甚至覺得穿好西裝上台,自我感覺良好,侃侃而談夠爽就可以了對吧?

那至少有正向的。

大陸辯論的現狀真的不對。

認為辯論是耍口才耍腔調的,不對。

認為辯論是可以真的辯出真理的,不對。

認為辯論是可以自創體系、自創術語的,不對。

認為辯論是用來鍛煉邏輯思維的,對不起,嚴謹的說,也不對。

但,大學辯論是否有必要繼續存在?有。

這也許可以當政策性辯論來玩的。

認為不必要存在的,會作為正方,改變現狀。

需要完成初步舉證責任。提出harm。

而並非只是提出:不對、不好、沒意義,就認為是可以取消了的。

「你」覺得不對、不好、沒意義,也許看上去的確如此,但不代表取消了以後,現狀就會比原來更好。

搞不好,變得更壞了呢?

這不是一個利弊比較的問題,而是一個損益比較(政策)的問題。

題主,你提的這個問題,到這裡,也許是個真正意義上的辯題。


先介紹利益相關,大學開始正式打辯論,院隊隊長,校隊隊長。大四即將工作,找工作中。

~~~~~~~~~~~~第一次知乎發帖,是不是得割一下,反正糗百這麼干~~~~~~~~~~~~~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大學辯論是否有必要?我認為,沒有必要。包括所有的大學社團活動,都沒有必要。因為必要是說,一定要做的事情。大學有必要的事情,只有兩個,一個是把自己專業東西學明白,不一定成績多好,但是你要懂,才對得起父母交的學費。一個是談戀愛,這個是別人告訴我的,原因很多,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反正我信了。

為什麼說沒有必要呢?因為你要認識到,這些活動沒有什麼是最好的,是不可替代的,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好處和壞處,有很多事重疊的,辯論能做到的事情,其他也能做到。比如說辯論要求鍛煉邏輯,查找資料,寫論文也需要。比如說,辯論需要讀書,但是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讀書。比如說辯論可以鍛煉口才,但是當主持人,參加演講比賽也可以做到。因為辯論帶來的好處是可以替代的,所以它是沒有必要的。

但是,我想,其實你在心裡更想知道的是,辯論這個東西有沒有意義或者說好處。那是肯定的,有什麼好處呢?什麼培養邏輯口才思維這些東西聽起來很空,我換一種說法。我在設計自己應聘的簡歷的時候,是把辯論放進去的。因為這是我大學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不可能不寫,哪怕有人曾經告訴我說,很多公司不喜歡辯手,因為他們喜歡爭論,我還是把他寫進去了。但是我的簡歷關於辯論的部分修改了三次。第一次我是這樣寫的:X隊隊長,帶隊獲得XX杯冠軍,XX杯亞軍,XX杯季軍,個人X場最佳。。。。。但是後來我發現這個東西沒意義,因為沒人知道你這些比賽代表什麼,又不是巴西世界盃,全球人都知道。之後,我改了第一次:X隊隊長,帶隊獲得X個省級賽X軍,個人X場最佳。多次擔任XX地區比賽的評委,組織過X次集體培訓。慢慢我就發現,你當評委還是當隊長,還是幾個X級比賽,對於別人來說,還是沒意義的,他們想看到的是你的價值。所以,我又改了第二次:X隊隊長,參與過多場比賽,鍛煉了XX能力,XX能力,XX能力。但是,我越來越感覺這東西太虛,說不清楚。最後,我終於找到一個我最滿意的形容方法:X隊隊長,帶隊參與多場比賽。曾經查閱過各學科論文300多篇,國家各類政策幾十篇,精讀過十餘部法律條文,搜集過新聞資料幾百篇,閱讀過各類書籍二十餘本。在一年的時間裡,平均每周寫一篇1500-2000字的議論文,每周至少進行兩次4分鐘的即興演講。XX年全隊勝率XX%。所以你看,這些才是辯論實實在在的帶給你的東西,我的同學裡,我想有一半的人在大學期間都沒有讀過這麼多的論文,看過這麼多的學科之外的法律條文,政策啊,人文心裡學的書籍。沒有多少人寫過這麼多的議論文,在大庭廣眾之下做過這麼多的演講。這才是辯論帶給我的最大的優勢和財富。所以,你看,這些清楚的數字能告訴別人什麼?說明我確實比一般的人對於這個世界,對於人情處事了解的多那麼一點點。

那辯論帶沒帶給我損失呢?有的,在我全情辯論的那一年裡,我辭掉了學校中學生幹部最高層級的一個職位,而我那時一起工作過的朋友,現在都保研了。我破了大學期間的不掛金身,儘管整個校隊就只有我掛了,一方面是辯論佔用了很多時間,另一方面,我所學的專業數學課比較多,這是另外一方面原因。我沒時間去踢球和鍛煉,體重漲了15斤,徹底變成了個胖子,身體也差了。當然這些都是由於我的個人內核比較少,不能多線程處理事情。但是,辯論這個東西確實很耗費時間。

當然,辯論有沒有帶給我更多的,無法寫到簡歷里東西呢?有的,比如我認識了一群非常優秀的人,比如我有了一個地方去和一幫人討論哲學,理想,政治,責任這些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去討論的東西。比如,我遇到了我喜歡的姑娘,雖然她不喜歡我。比如,經常贏比賽,帶給我很大的自信和榮譽感。這些都是辯論帶給我的。

所以綜上所述,我會給出這樣一個結論,對於喜歡辯論的人,它值得你付出時間和精力,它帶給你很多很多。不過你說,辯論是不是不可替代的,是必要的?不是,絕對不是。大學生活很豐富,只要用心,做什麼都有意義。到這兒算是回答完樓主了吧。

~~~~~~~~~~~~~~~~~~~~~~~~~~~~~再割一段~~~~~~~~~~~~~~~~~~~~~~~~~~~~~~

樓上有兩個回答我是不敢苟同的,那位高中打過辯論的同學,說關於大陸辯論的認知,裡面至少有兩個東西是不符合實情的。第一個是關於辯題的問題,他所說的香港的辯題,現在在大陸辯論圈已經很普遍,甚至已經普及到了北京上海等一些發達城市的中學。他會有如此認識,可能是因為他所在的地區問題,或者是因為他很長時間不打比賽不了解了。這兩年,政策性辯論,是大陸辯論圈的主流。第二個是,舌戰獅城是辯論賽的頂點。這個是存疑的,九十年代的辯論是口才秀,你仔細看過就知道,口才很好,知識很好,但是沒有交鋒,沒有衝突,多數在自說自話,辯論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便宜。實際上,現在的辯題和賽制的改進,使得辯論擁有了更多討論的價值。

第二個是,辯論打多了,會在現實中不受歡迎,因為更多講求邏輯。現實中人們討厭一個人不是因為他講邏輯,而是因為他說話沒有分寸,不動腦筋,不懂的說話的方法,而這樣的人,在辯論場上同樣贏不了比賽,因為你要知道,辯論賽的勝負決定於評委而不是辯手。如我所見,辯論上有一席之地的辯手,多數在其他方面有著超出其他人的一些優點,所以有這樣一種說法,辯論是精英的運動,這不是一句誇張的說法。

~~~~~~~~~~~~~~~~~~~~~~~~~~再割一次~~~~~~~~~~~~~~~~~~~~~~~~~~~~~~~~~~~~~

我發現我有點跑題了,因為剛好和我最近想說的其他東西弄混了。不刪了,我決定重新回答一次。對於辯論有沒有意義這個事情,要相對簡單很多。因為之前曾經和一位不打辯論的朋友討論過。

古人言,兼聽則明。任何一個事物都是有正反兩個方面的,題主說,有些時候一方明明是錯的,這恰恰是辯論帶給人們的好處。因為很多時候,你覺得他錯了,是因為你站的立場的問題,一個群體的英雄,就往往是另一個群體的惡魔。所以,這世界沒有錯的觀點,只有我們認為不對的立場。辯論正是通過這樣一個方式,去要求一些人發現這些立場,去為這樣一個貌似荒謬的觀點辯護。君子守中庸,什麼叫守中庸?就是凡事不講絕對。這不是無原則的遷就,而是當明白誰都不容易的時候的平衡。辯論通過雙方的對攻和準備,讓聽者自己去思考,去選擇,到底哪一方的立場得出的結果,是自己所信服的。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事情,絕對不是選擇了錯的事情,而是從未進行過選擇。如果你不信的話,你可以隨便找個辯題,找找資料,看看是否有這樣的辯題,一方完全沒道理,還是你從來沒想過,對於一些人來說,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才是真正正確的結論。

而題主所提到的現實邏輯的問題。其實也就可以這樣了。因為現實中,你的立場是無從選擇的,就拿日本侵華戰爭來說,爭議很大,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很多人仇日,認為這是沒品的體現。確實,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任何戰爭,任何仇恨都應該被寬容被原諒。但是,站在事件的雙方卻不能這樣想,對於日本來說,日本地小人稠,地震頻發,資源匱乏。打下東北,甚至打下中國,對於日本來說,這絕對的一件大大的好事情,因為他們的子孫有更好的生存環境。但是對於中國來說,被侵佔的是自己的土地,被殺戮的是自己的同胞,是自己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叔叔阿姨,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所以,我能理解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人家參拜自己的英雄沒啥錯。我同樣自身就敵視日本,因為這個國家曾經欺負過我,儒家講,以直報怨。別人打了自己一巴掌,我們可以不報復回去,可以在相處的時候,還秉持正直,但是,你不能就把這些仇恨忘得乾乾淨淨。再舉個更生活的例子,九十年代的國有企業改革,大批員工下崗。對於一個下崗職工來說,這絕對是糟糕透頂的事情,很多人失去了生計,活得很苦。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沒有那次下崗,可能還有無數的人在國企打醬油,雖然現在國企還是很多人打醬油,但是起碼好一點。所以現實和辯論的區別?一個有的選,一個沒得選。不過對於參與比賽的選手來說,都是沒得選。你能做的,就是在沒得選的情況下,盡量讓自己從中發現更好的方式。

~~~~~~~~~~~~~~~~~~~~~~~~~~這是2015.3.24的分割線~~~~~~~~~~~~~~~~~~~~~~~~~~~

關於大學辯論的意義,補充兩個觀點,原話如何記不清了,我就憑記憶複述,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

一個是黃執中的,就是這是一種鍛煉,讓你的邏輯,反應更快,這樣在低速時(正常交流)能有更好的表現。黃大叔原本是先講了個故事,就是曾經有人問寶馬還是法拉利的經理,製造F1賽車用的引擎有什麼意義,那麼快的速度,是不可能放在普通轎車或者跑車上的,會造成交通的不安全,然後經理就說,我們之所以造那麼快的馬達,是因為當我們能製造出那麼快的馬達的時候,我們製造更低速度的,用在普通車上的馬達就能運行的更平穩,更安全。辯論也是一樣,如果你在以秒為單位的比賽當中可以訓練出高速的反應能力,當我們在平時的交流中,你就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讓你所說的話,更加妥當。

另外一個是馬薇薇在奇葩說提到的。她說她在奇葩說里很少選持方,因為她說一個辯手,她明白,每一個觀點的都代表了一類人,越是我們看做不對的,奇葩的觀點,越有可能代表有一些異見主義者,一些社會邊緣人群的聲音,需要有人代表這些人發聲。

我個人認為馬薇薇的觀點其實和上面關於立場的觀點是相輔相成的,觀點歸根結底不過是基於立場的一種判斷,但是我們要站在誰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要代表誰表達觀點爭取權利,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人多的立場,主流的立場,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人少的立場,非主流的,邊緣的立場也不一定就是錯的。人大多數都是自私的,往往會為自己所在的立場而仗義執言。而在我看來,所謂善良與正義,就是利益既得者能夠站在利益受損的一方上去考慮問題,為了對方,讓渡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而所謂邪惡與非正義,恰恰相反,正是利益既得者還去央求別人體諒自己,了解自己的苦衷,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其無恥的事情。

~~~~~~~~~~~~~~~~~~~~~~~~~~~~~~~割割割~~~~~~~~~~~~~~~~~~~~~~~~~~~~~~~~~~

已經畢業,找了份還算不錯的工作,現在的工作很像過去準備比賽,分析數據,查找信息,出論點,做報告,比較輕車熟路。也交了女朋友,是原來的隊友,從,這,一,點,上,講,大學辯論絕對有必要。現在偶爾聽一聽圈內八卦,跟過去的隊友聊天打屁,已經徹底不打比賽了,因為和隊里新人在辯論理念上有比較大的分歧,已經不參與辯論的討論了。本人反感技術流,反感「老牌兒強隊」的做派,打法比較簡單粗暴,不太擅長幫人分析,也沒有打進過南京,所以諮詢辯題這事兒,還請慎重,小心被坑。


沒必要,只是一個愛好活動而已,只是一個小眾遊戲而已。何必上升到必要。自己開心就好,必要這個論證責任太大了。

實際上而言,現在辯論之所以被罵的厲害,其實反向思維下也是因為大家對這東西期待過高,或者說覺得其很必要,但是現實的差距和理想背道而馳,導致的結果就是怒罵:這特么什麼玩意。

就像日本動漫中有很多涉及到社團活動的,就舉一個例子吧。如果用《吹響吧!上低音號》里的要求去看《輕音少女》里的輕音部,那可以說前者里那些不作為的引發觀眾怒噴的學姐們就是後者那四個賣萌的傢伙。但是我看了這麼久,也沒發現有多少人會因為這個黑我家呆唯。【畢竟萌王。】所以說,關鍵問題是,你要不要把這個事情設置的這麼高。就好像現在的網遊策劃都好像把自己的遊戲吹成救世主,結果本來不差的遊戲卻引發了玩家的唾棄鄙夷【《斗戰神》是典型例子。】就是因為在宣傳的時候宣傳成了這是你必要玩的。我們可以自己去想想,究竟有什麼真的是必要的嗎?如果真的必要,那是多有誘惑力或者說好。

答案很顯然,除了呼吸吃飯睡覺以外,很少有東西的高度上升到了必要。辯論寫個東西就像網路遊戲,一部分人覺得好玩就好,何必追求所有人都喜歡呢,更別說宣傳成必要了。

曾經見過很多院隊宣傳辯論隊的時候都說:辯論是大學必要的,辯論隊也是。包括自己所在的學生會總是以學生會是大學生必要的一部分來宣傳。結果很多人很激動的進去了,結果卻發現根本不是你說的那樣,那一刻憤怒怨恨都可以出來了,這個時候,對方就算在外面說你這個組織是騙子,千萬不能進。估計,你也百口莫辯。

所以,就此。

利益相關不重要,但還是說一下,重慶師範大學校辯論隊教練。


看了問題下的很多答案,對於大學辯論,甚至是辯論都褒貶不一,甚至有一些答案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答題之前我想了想,只想到了一句話,

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是一位已經畢業多年的老辯手留給我們的話,直到大三我才感覺我終於懂了這是什麼意思,也終於懂了遇見這種情況的時候內心的感覺。

就好像我姥姥永遠都不會像我一樣買那麼多件衣服,因為在她的觀念里,衣服一兩件夠換洗就行了,多了穿不了。

就好像我爺爺永遠都不會像我一樣買那麼貴的手機,因為在他的觀念里,手機能打電話就行了,別的都沒必要。

但是我姥姥真的就不知道買各種不同風格的衣服的必要性,我爺爺真的就不知道手機貴的和便宜的區別嗎?

他們都知道。

但知道又怎樣?他們還是不會像我一樣,他們還是依舊來來回回就穿著幾套衣服,依舊用著那個幾百塊錢的手機。

因為我們的價值觀不一樣,因為我們的年齡階層不一樣,因為我們的思想觀念不一樣,因為我們有許許多多的不一樣,所以我們道不同,所以我不會非拉著我姥姥談論今年衣服的流行新趨勢,也不會非拉著我爺爺,一起比較iPhone和三星的性價比。

我要是真那麼干,我才是瘋了!

你說大學辯論究竟好不好。

我肯定要告訴你,我通過這個神奇的東西利用了多少原本要荒廢的時間,學到了多少我覺得改變我終生的知識,成為了一個什麼什麼樣的比以前優秀的人。

但是這時候還會有另一個人告訴你,他通過這個討厭的東西,浪費了多少原本應該去干別的對他來說更想乾的事情的時間,學到了多少其實沒什麼用的知識,成為了一個什麼什麼樣比以前討厭的人

我不會告訴你參加了就一定會成為我,也不會告訴你參加了就一定不會成為他。因為你不是我,你也不一定不是他。

但是我能肯定的是,我肯定不會去和他爭論我們說的誰對誰錯。

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最後,你問大學辯論是否有必有。

正如@Richard(勞資為什麼艾特不到你啊!!!!氣!)所說,大學裡社團活動之類的沒有任何一個是必要的。因為它們所帶來的好處都是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替代的」【比如,你多看看邏輯思維的書也能鍛煉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多參加演講比賽,也能鍛煉你的語言表達能力……and so on】,並且大學裡缺少了他們中的一個,也不一定就會出現十分十分嚴重的後果的。

所以,對大學來說,沒有必要性。

但是,對我來說,它的存在是必要的。也感謝它能讓我遇到那麼多志同道合之人。

=======================我是要開始不正經的分割線========================

感謝大家能看完。

最後還是忍不住想要說一下,感覺大家回答這個題的都是接觸過辯論的,懂什麼叫不能以偏概全吧?懂什麼叫不能以個例論證群體吧??懂什麼叫了解的不清楚的事情不能瞎說吧??

懂就好,不懂就快去學習學習。

最最最後,十分感謝真心感謝 @高晨的邀請,但是我真的需要大家給我鑒定一下,這廝今天一共邀請了我七個問題,分別從智商、精神、性取向等方面對我表示否定與懷疑究竟是什麼意思?!

還是他在暗示我他存在這些問題需要我的幫助?(嗯,一定是這樣的!)

在線等,挺急的……


討論一個事物存在是否有其必要性首先要弄明白這個事物到底有什麼意義

那麼 大學辯論有什麼意義呢?

小說中有一句話我深以為然 「我像一隻冬眠的熊 而大學像是春天一樣喚醒了沉睡中的我

中國的教育制度和成果我不想多說 都已經是老生常談的東西 我只想著重提及一下大學的意義

大學的小社會 是從象牙塔學校教育到社會的過渡期 這個過渡期是必須的

因為一個幼兒被迫進入成年人的世界 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迅速成熟起來 要麼死

那麼對於剛剛經歷高考的學生而言 對於成年人的世界 他們無異於一個幼兒 他們需要在大學裡學到很多東西 比如生活自理 比如作為一個成年人來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比如把握好人際關係 更重要的 形成自己對社會 對人生 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行業等等的一系列認知 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而在探索的過程中 勢必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老師會教給你嗎?

這個世界是由10%的精英們所掌控發展方向的 而人類社會中的精英(無論是出現在什麼領域) 對於事物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而大學中的辯論恰恰賦予了一個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學生開始思考的能力 辯論教會人的 不僅僅只有耍嘴皮子賣弄學識 更重要的是對待未知問題一種嚴謹的態度 一種探索和質疑的精神 對於未知的事物 不會一棒子把它拍死 也不會趨之若鶩 而是通過查找資料 尋找歷史經驗 從而得出一個客觀且公正的評價 然後決定自己的行為 人都是理性的人 不會在「全部」和「0」選擇一條道走到黑 而是不斷地權衡利弊 在0和無限大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 而大學辯論的意義 正是讓人知道這一點

再說下問題中所提到的對錯問題 對於一個辯手而言 辯題中所涉及的觀點本身是沒有對錯可言的 因為有對錯存在的命題不並不是辯題 這麼說可能有些拗口 舉個例子 大學生學習生活應該自律為主/他律為主 這個可以形成辯題 而我們的發財手段應該勤勞致富還是搶銀行這個就明顯不形成辯題 對於「自律或者他律」這個辯題 辯手需要解決的是辯題所給出兩個個方面中哪個更有利於大學生的學習生活 而不是說自律是錯的或者他律是錯的(很顯然 二者都是正確的 我們需要在其中進行判斷哪個更適合) 也就是說 每次辯論都是在解決一個類似在運籌學中對於一個問題的諸多解中尋找「最優解」的歷程 而不是辨別是非 辨別是非那是幼兒園小學時候人就應該掌握的技能了

把黑的說成白的是中國人的必備技能

這個回答就明顯是不了解辯論的人才會說出的話 就像很多人對於律師的錯誤認知一樣 認為那些為犯罪嫌疑人做辯護的律師就沒有職業道德 但是殊不知 律師們站在法律的角度 在審判未完成時 沒有任何人能主觀上給誰定罪 他們站在法律的角度看來 原告方和被告方在法律上都是同一地位 他們為公民做辯護 這能說明他們的職業道德缺失么?相反 他們拒絕為其做辯護才是有失職業道德的體現吧

至於辯論和現實之間 在我看來其實並不成問題 我們堅持一些東西 這些東西是正確的 也值得我們去堅持 但是現實社會由於某些原因無法按照我們的堅持去改變 那麼我們是否就因為現實而拋棄了我們堅持的東西呢?舉個例子 我們知道貪污腐敗是錯的 不應該發生的 但是由於身份等等一系列問題我們沒法去阻止或制裁這種現象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是不是應該自己做到首先拒絕貪污腐敗?然後通過自己的堅持去影響更多的人 有很多人說 辯手們都是活在虛空之中的理想主義者 沒有是非觀 恰恰相反 辯手們的是非觀都非常明確 他們更多是在做選擇題而不是判斷題 他們活的都非常現實 他們清楚自己應該堅持什麼 應該如何取捨 應該如何去做 嚴謹勤奮 求知篤行 這才是一個辯手應該具備的素養 這種素養從何而來?大學辯論給了最好的第一堂課 我今年大四 馬上離開學校開始工作 在大學期間 我從辯手做到領隊 教練 現在回頭思考辯論給了我什麼 志同道合的朋友? 用事實說服對手? 和人接觸的經驗? 分析問題的方法?這些都是 相對於一時的勝負 我想這些才是辯論教會我最重要的東西 這才是大學辯論的意義所在 既然有如此的意義 那麼你覺得 大學辯論是否有必要呢?


必不必要不能斷言。但是從我個人經驗而言對我幫助比較大。

首先,我們學校辯論傳統一般。不像武大那種經常有參加大賽的機會,學校也不是很關注這類活動。我算校辯成員,但是校辯只有一年的歷史。由此可見我接觸的大學辯論絕對不算高水平的大學辯論。但是依然收穫很多,具體如下。

1.認識很多有意思,有想法的朋友。

在我們學校的辯論圈裡面,無論是前輩還是同級,都有很多比較牛的人,從前輩身上汲取的是如何利用大學時間做「應該」做的事。而同級的隊友則是一起為夢想拼搏的戰友,不管是高富帥還是屌絲,大家都有自己的抱負並且為之努力,不虛度光陰。

更重要的是辯論隊感情特別好,讓人很溫暖。

2.改變了我看問題的方式。

以前我就是一腦殘女,沒有任何批判性思維和自己的想法可言。

辯論帶給我的是看問題的方式不再一條線走到底,而要多角度思考,雖然現在的獨立思考能力仍然有所欠缺,但是至少這扇門打開了,雖然晚,卻還是值得的。

另外男女思維在解析辯題上的不同也讓我收穫很多,現在越來越注重團隊合作。

3.閱讀。

辯論對於知識和訊息的要求很大,雖然我能力有限,但是也在儘可能地多閱讀。而且關鍵是閱讀的內容,以前可能就是局限於文學作品,現在涉獵範圍要廣博得多。

4.邏輯思維

我是文科生,邏輯思維不是很好,辯論鍛煉了我的邏輯思維,雖然現在依然一般,不過相比以前還是進步很大。

最後的最後,我覺得辯論上的「邏輯思維」和生活中的「邏輯思維」是分不開的,有些點相互聯繫,可能你在思考辯題的時候對生活問題的處理也會驀然豁然開朗。

PS前不久打過一個「養熊取膽是否合理」的辯題,我們是合理,做辯題的過程中對於人與動物關係有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理解。感謝辯論


上海某高校畢業辯論愛好者不邀自來

1.

除了必修課,沒有一項學生活動是必要的。看到很多辯手的回答都帶有較重的立論范兒,題主標題一上來,大家恨不得把邊旁部首都拆開來說文解字,一辯開宗明義的既視感撲面而來。結合題主對於問題的補充說明,大致可以把問題理解成,為了維護不正確的觀點而強詞奪理意義在哪裡?辯論里的邏輯如果無法運用到生活中去,辯論是不是就沒有了意義?

2.

「生命在於運動」但我有時候看到外圍賭球,許多NBA球員拿到頂薪便不思進取,而且為了獲勝而催生出砍鯊戰術,犯規戰術的求勝方式和生活中追求成功的方式是一樣的么?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我看到不少學霸高分低能,問他們問題,答案也都是「我也沒複習」「肯定要掛」,不知道讀書還有沒有必要呢?

3.

作為一名辯論愛好者,我認為題主的兩個觀點都是正確的,都沒有意義,所以答案依舊是:沒有必要,確切地說,你口中的辯論,沒有必要。

4.

何為「不正確的觀點」?或許沒有完美的辯題,能讓雙方在絕對公平的情況下進行思維和語言的博弈。但若是有一方在開賽前就已經被判定為不正確的觀點,那在我4年左右的辯論生涯中真是聞所未聞(十分離譜的辯題,在抽完簽之後,辯手都是有機會進行申訴的,合理高效的機制也是決定大學是否要參加辯論的關鍵)。

5.

所以那些「不正確的觀點」,我想可能是那種認可度相對較低的觀點。據我所知,喬布斯在發布iphone的時候,實體按鍵手機才是主流,他在全世界面前捍衛一個小眾觀點,不知道在題主眼中是不是很沒有意義。在那個英超最強是利物浦,第二強是利物浦二隊的時代,弗格森說要把禮物浦拉下神壇,他向全世界表達一個認可度很低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很沒有必要?

6.

對於一個辯手來說,抽到「不正確的觀點」是讓隊長很難受的一件事,一年的沉澱、練習,一周的討論、模辯,卻只有一小時的時間可以表達(還被分成了8份),卻因為你的手黑很可能成為最快備戰下屆賽事的隊伍之一。

7.

那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呢?你會瘋狂地查定義,搜數據,然後去思考怎麼用不同的視角讓觀眾重新理解這個辯題。就算贏不了比賽,若能讓觀眾發出「看了比賽才知道原來是這樣的」的驚嘆,請問作為大學生的你,還想奢求什麼?請不要在最輸得起的年紀,去在乎那些無關痛癢的輸贏。

8.

辯論的邏輯和生活的邏輯是一樣的么?嗯,不一樣,確切的說,辯論的邏輯小於生活的邏輯。 為什麼一定要一樣呢?你面試的時候拿到一個CASE,你以背景作為基礎,以操作性為核心,提出分論點,輔以可持續性,臨到結尾還努拔個價值,看到面試官在你的那張紙上奮筆疾書,你心中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因為你有別人沒有的,辯論的邏輯。

9.

工作了之後,女朋友想買個Prada。你看了一眼價簽,告訴她勤儉節約才是傳承至今的美德,告訴她支持國貨對於實體經濟的推動,臨末再拔一個給你買包的人未必愛你,願意花時間陪你的人才是真愛的價值。我告訴你,這不是辯論的邏輯,這是悶聲作大死,你問我女朋友怎麼反駁我的結辯?耳光太響,沒聽清。

10.

辯論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邊際效益遞增很快,邊際效益遞減更快的事情。一個學期的訓練,可以讓口齒不清,講話顫抖的你,變得出口成章,語言精鍊,7秒完成任務還順帶拋對面一個封閉式的提問。你開始發現,各種學生會,志願者的面試都變得如魚得水,也許你還收穫了同伴的信任和學長姐賦予的責任。在你準備獨擋一面的時候,你發現主修課的知識開始混淆,明明你為了帶比賽,只落了一兩周的課。你發現身邊的同學開始一個個實習,你的夏天卻在背稿,組織小朋友的網辯。你發現別人在簡歷上填滿了獎學金,實習履歷,商策冠軍的時候,你看著只有學生會印章的獎狀,沒有什麼規格可言的辯論賽獎盃和最佳辯手,你會不會質疑大學打辯論真的那麼重要麼?

可再想一想,也許只有這四年,才勉強能有一顆「自由而無用的靈魂」,要是不把青春用在懷揣夢想的地方,你!服!氣!嗎!

至少,你有了一群徹夜暢談,不裝逼不問出處的兄弟和戰友。至少,你擁有過一個灌籃高手般永遠也無法達成的制霸全國的夢想。至少,你有了一段可以笑著流淚的青春。

現在換我問你:「你說,有必要嗎?」

以上


只想來吐槽,「某方明知道自己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但還是通過各種『口才』去論證己方的觀點」。

懂辯論的應該知道,雙方辯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可辯的。論證的過程其實就是個雙向思考的過程,正反雙方的觀點本來就是需要換位思考的。


不是必要,卻有一定的必要性。

正如前面幾位回答者所說,必要在字典里的定義是:「不可缺少;非這樣不可」。如果我們從這個意義上看待這個問題的話,辯論顯然不是必要的。但是我個人認為,辯論帶給參與者的東西卻是大學所著力培養的。所以我認為,大學辯論有一定的必要性。

首先我們看題主在問題中提到

辯論的時候有些反方明知道自己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但還是通過各種」口才「去論證己方的觀點。

結合問題補充中對論語的引用,我想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大學辯論賽中,辯手所捍衛的觀點常常不是自己所認同的,甚至很多時候一方已經明顯處於弱勢方。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的辯論是否偏離了辯論最本真的追求真理的性質呢?」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在接觸到大學辯論賽時的第一印象,會出現這樣的印象的首要原因就是主辦方對辯題的選擇不當!因為一場合格的辯論賽中應該是不會有一方明顯處於弱勢方。當然,由於中國大陸的大學辯論賽大都繼承國際大專辯論賽的電視辯論的形式和政治敏感度等原因,大陸學校的辯論較少涉及具體的政策問題而過多的糾纏於價值性、概念性辯題的爭奪,使得大學辯論賽經常給人留下沒有正面討論問題的印象。甚至很多比賽為了勝利不得不歪曲出題者的本意,辯論賽失去了實際意義。

這種情況實際可以通過更多的討論具有現實意義的辯題來解決。但是在現在的大學辯論中,確實很難一下擺脫這樣的困境。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把辯論賽單純的當成一種遊戲,大學辯論是否依然有必要性呢?

答案是,有的!

  1. 首先辯論能帶鍛煉人獨立思考的能力樂於理解他人的思維模式。很多人認為喜歡參加辯論的人一定是好鬥、喜歡與人爭辯的人,其實事實恰恰相反。作為辯手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有時會被迫捍衛自己不認同的觀點,而恰恰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你才能發現其實真理往往不是那麼明晰的。很多事情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有很多的因素導致不一樣的利益群體有著不一樣的意見罷了。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代表不同的利益群體發聲、理解不同的人為什麼會有著不同的想法之後,你選擇的立場才能叫做獨立思考。沒有全面的思考,一窩蜂的感性站隊,追求標新立異不能算是獨立思考。而這樣的能力恰恰是大學生所需要的。
  2. 其次辯論能帶給你極為豐富的見聞資料檢索能力。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辯題需要查閱大量類型不同的資料,能提高人信息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查閱資料的廣度與深度也是極為可觀的。平常人很難得有機會涉獵如此多門類的知識,相信這些對於大學生拓寬視野有著重要作用。
  3. 辯論還能提高表達能力,使參加者能更準確的與人交流。某種意義上來說,中文是一門極為含混的語言,很多時候微小的詞語差別會造成巨大的語義區別。辯論可以鍛煉人對詞語的敏感程度,讓人更精準的使用語言,更清晰的表達自己。
  4. 辯論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交友機會。辯論的準備是一個漫長而且需要大量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比較容易就能交到交心的好友或者是男/女朋友。榮辱與共的隊友往往也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基於以上的幾點,我認為大學辯論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並且在我個人看來必要性可能還不小。

潛水很久,第一次在知乎上認真回答問題,可能不是很熟練全面,回頭想到什麼了我再添加上去。


因人而異,辯論不只是辯論賽。

我除了在簡歷里恬不知恥的寫上是曾經是校辯論隊成員之外,很少敢於承認這點,原因在於一來未曾代表過校隊打過正經的辯論賽,二來種種略去不表的原因很早就不參與辯論賽,三來我一直沒有擺脫「除了背誦之外難以流利獨自陳述三分鐘」的這個毛病。

不過既然我的前提是辯論不只是辯論賽。所以我也能以我的經驗來描述一下大學辯論帶給我的收穫。

但是鑒於我懶,所以只能寫幾句。

從準備辯論賽到正式比賽的整個流程能夠讓你:

  • 認真的去看一片文獻/著作,很多時候這是你第一次認真的去看一篇文獻/著作,特別是如果辯題是「國際性武裝衝突與非國際性武裝衝突應適用完全不同的法律規定」。

  • 認真的去理解一個觀點或看法,譬如我至今也不能很好的理解或幾乎不懂在會計學中「合併報表」是什麼意思儘管我在實習階段測試的產品就是這個。但是認真準備一場辯論賽會讓你很大程度提升對一個事物的了解程度,因為倘若你不是很懂抑或裝作懂了,那對方一定比你更懂。

  • 提升表達技巧和分析能力,嗯,雖然我不能流利獨自脫稿陳述三分鐘,但在之後為數不多的找工作或其他的面試經歷中,我「貌似」能夠很流暢的和面試官對話。在無小組領導的討論中,能夠比較準確的就觀點提出意見和及時切換討論方向。
  • 掌握基本的時間管理方法。譬如給你1分鐘讓你說話,你大致需要在57秒結束。再譬如今天你有四篇文獻要看,你就在之中能穿插看一集「非誠勿擾」而不是在四集「非誠勿擾」中穿插一盤三國殺。
  • 交朋友/男女朋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同一個或一群人做一件事情,尤其是交換觀點,很多時候還要相互調笑。若非相看兩厭,則有可能成為情侶,即使無緣,也是關係密切的好友。

至於「明知道自己的觀點不正確」,要麼是辯題錯了,要麼是辯手錯了。


有必要,很有必要。

如果有人問我,大學有什麼值得參加的學生活動嗎?我一定會答:去打辯論。

辯論是大學生活動中,少數的精品之一。性價比之高,無出其右。

大學活動普遍的特點就是:資源少,沒經驗。所以讓大部分的學生的業餘活動變得浮於表面,不夠嚴謹,缺少乾貨。而大學生辯論賽是少數同時具有規模以及傳承的活動。

只要考慮一下幾點就可以明白我所說的:

1、大學的大部分學生活動,成員流動模式基本是:大一進入,大二部分留任,大三基本淡出。而辯論隊的模式基本沒有什麼退隊的機制,只要在校,會一直打到大四和研究生。甚至有一些畢業的學生會回校指導辯論當教練。雖然也有很多院校的隊伍的成員在大三之後就不怎麼打比賽了,這基本是弱隊或者是辯論氛圍不強的學校(院)的情況,但凡強隊,必然如上所說,因為這正是他們強大的關鍵之一。以四年的經驗對比其它活動兩年的經驗,這是他精品的原因之一。而且不要以為這僅僅只是「兩年的差別」,事實上只有成員跨度是四年甚至四年以上才有可能形成傳承的梯隊:

老辯手(大四、研究生和畢業的辯手)負責教練層:制定隊伍發展,指導比賽;

中間層(大二、大三、大四)負責執行:帶隊,準備比賽兼場上主力;

後進層(大一、大二)主要是學習,是正在成長的力量。

基本上一個組織只有形成多層次的階梯,傳承才是有可能做到的。傳承有多重要?它可以讓前人的探索和努力不至於白費,它可以讓隊伍進行積累式的發展。而辯論隊可以做到這一點。

2、活動的密度和純粹性也遠高其它一些學生活動。好一點的院/校隊,在課業周期內,可以做到周周都有比賽打,甚至是一周同時打多場比賽。就算是沒有大型的正式比賽,個院/校隊之間,找個教室,甚至某個角落(我們曾經在教學樓樓梯口或宿舍樓的空地上打過練習賽)就可以打個比賽。

只要你的水平不會太差,一直被排除在上場名單之外,你就可以像這樣一直打,直到大四畢業,然後開始當教練....這種高頻率地純粹性地參與到同一種活動中,加之不斷收穫的努力感、成長感、成就感,會讓你愛上這種活動。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辯手在大三大四這種已經開始職業規劃或者已經找到工作的學生會願意繼續打辯論賽。甚至,在畢業之後,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同樣願意投身到辯論活動中去。因為,這是真正的愛好。

3、各院/校隊有著良好的交流。首先是因為辯論本來就是一種對抗,對抗不僅是競爭,也一定會帶來交流。院/校隊之間沒事打個交流賽友誼賽陪練賽是日常活動。而在更大層面,激烈的競爭帶來更為頻繁的交流。強隊一定會被模仿、被學習。辯論理論因此會在更大的範圍內相互交流、相互批判。競爭使得分散的院/校隊成為一個整體,誰也別想獨善其身,因為那隻會讓你閉門造車,然後被淘汰。唯有這樣,學術的氛圍才能建立起來。是的,辯論是一件嚴肅而專業的事情,圈內有著自己的獨立發展的理論,不為外人所知的理論。在圈內大名鼎鼎的黃執中,有一次去參加比賽,有位圈外人士就開始教黃和隊友如何打比賽,例如要「強硬有氣勢」云云,黃執中等感慨:辯論就是讓外人認為如此的不專業,所以他們才敢這樣指點。可是辯論是有理論體系的。我們很歡迎外界人士的交流與討論,但是拒絕那種什麼都沒去了解就信口開河的「指導」。

以上,我用最世俗的眼光帶你去看一下辯論圈的生態。是的,你問的是「辯論賽」,我答的是「辯論隊」,似乎有點偏題。可是,辯論隊本來就是為辯論賽而生。而有些人之所以會有類似「辯論賽不應該推廣或存在」的言論,乃是因為他們僅僅依靠自己的喜好做判斷,而從不肯實地地考察一下辯論賽的影響,不肯細思這種活動到底對參加它的學生帶來了那些改變。是的,他們不肯!

而他們之所以會對辯論產生厭惡之情,最大的原因,是他們還沒有學會用一種樸素的眼光看待辯論賽。他們無法理解,辯論其實就是一種競技,如同下圍棋,如同踢足球。

他們很少對圍棋賽和足球賽提出異議,但是他們討厭大學生辯論賽。他們如此緊張,一旦聽到辯論立場是由抽籤決定的他們就魂不附體,他們以為這樣子他們堅持的「立場忠誠度」似乎就遭到打擊:一個人怎麼可以講一個自己不認同的觀點呢?

他們繼續推論:一個人如果可以為「某種原因」而隨意改變自己的立場,那麼這個人是否就很自然地能在其它場合以黑為白,顛倒是非呢?

會這樣想的人,首先在潛意識裡面非常害怕不同的觀點,因為他們承認這個世界有一些不辯自明的「是非」,所以害怕有人去「顛倒」;其次這種人也經常性地把一個人觀點的正確性與一個人的動機聯繫在一起。

如果我們假設:

1、我們不會懼怕任何觀點,無論這種觀點是多奇葩,多荒謬,多違反常情常理;

2、觀點的正確性與人們為什麼提出這種觀點無關,哪怕他是神經病,或者是收了錢。

如果我們接受這種假設,那麼根本不會擔心任何辯手以及辯手的任何觀點,因為我們不怕他們所說,也不介意他們是不是抽到簽才這樣論述他們的觀點。

而上述的兩點假設,就是辯論的精神

只要還沒有人能夠理解這兩個假設,我就覺得,辯論是真的真的需要存在和推廣。

當然也有人,是站在「為大學生好」的立場上質疑辯論賽的:「顛倒是非」可以不怕,但總歸對學生的成長不好,不是嗎?

可惜通常喜歡顛倒是非的不是辯手,而是那些不懂如何界定是非的人。他們通常嘴裡說著狗屁,但是卻以為那是真理。他們並不知道什麼論證手段是不可取的,所以他們會運用粗糙的手段和可笑的論據去捍衛他們那神聖不可侵犯的「立場」,通常,在偏執和愚蠢的引導下才會讓是非變得一塌糊塗。我不敢保證,好的辯手就一定有好的良心,但我敢保證,好的辯手一定不肯像他們那樣廉價地提出一種觀點。當提出一種觀點的時候,「良心」通常不是關鍵,「智商」才是。而只有那些沒有智商的群體,才會要求把觀點的可靠性建立在良心之上:他們沒有鑒別能力,所以要求你一定不能欺騙他們,愚弄他們。

只要我一想到,辯論賽多多少少會讓我們遠離這種粗劣和愚蠢,我就覺得辯論賽是真的真的應該存在和推廣。

那麼,大學生辯論賽就沒有缺點嗎?當然不是。

大學生辯論賽的很大部分的缺點,歸根結底都是水平的問題。

一方面,是理論水平還沒有完全發展完成。在這方面,產生了大量的辯手的嘗試,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可謂五花八門。所以辯論圈的理論還沒有來得及進一步的整合、篩選和傳播,因此產生了一些隊伍閉門造車,亂打一通。但考慮到辯論賽從出現到現在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年,這種現象完全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是辯手水平的問題。學辯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哪怕是用大學四年來學習辯論,時間依舊是不夠的。一個辯手很努力地打辯論,打到大三,也才初窺門道。但是大三已經是隊伍的主力了。正是辯論賽只能大學生參加,極大地壓縮了辯論賽可能達到的水平。很多辯手要等到畢業了才開始成熟,可是這時候他已經過了打辯論的年紀。想想是多麼悲哀。

由於以上原因,辯論賽呈現出很多不如人意的現象,辯手運用低劣的辯論手段來論證己方立場。對外界來說,這種觀感,也是大學生辯論賽遭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不過,不要以為這些辯手不學辯論,那些低劣的辯論手段就會消失,它們可能不會再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你的面前,但是它們會藏在心裡、網路里、在每一次蹩腳的演講里。

所以他們並不是因為學了辯論才會如此,而恰恰是因為還沒有完全學會辯論。

一想到這裡,我就真覺得,大學生辯論賽真的需要存在和傳播,才能使理論更好地整合,才能使更多人參與到辯論中以此來提高整體的水平。

至於你問辯論中的「邏輯思維」跟現實中的「邏輯思維」是一樣的嗎.....那你是否認為世界上有兩套以上的「邏輯思維」呢?

誠然,因為辯論賽的特殊語境,很多時候我們要運用只有在辯論場上才會運用到的技巧和戰術。但是大體上,什麼是好的辯論理論一直有兩條標準:

1、讓比賽打得好看

2、讓辯論語境在最大限度上可以化為普通語境

就像踢足球一樣,不能僅僅是因為足球好玩才去推廣,它也要一定程度擁有好的外部性:例如鍛煉身體。

辯論的技巧也要一直謀求一種化外,使其能很自然的在其它場合使用。這方面,辯論要比足球努力得多。原因很簡單,它比足球寂寞,更需要外界的支持和理解,所以樂於為外界輸送能量。

通過這些年辯論的發展,這種外化越來越成功。學辯論不是沒用甚至有害的行為,它讓你在其它場合能看得更清楚,更快速。我們不能把辯論賽看成是獨立於其它語境的某個封閉又奇怪的語境,而是應該把它看成眾多語境中的一個。因此它當然有特殊性,但也會與其它語境共通。

不過說真的,就算是早年的辯論賽,參加其中的辯手也是會有很大的收穫,也出過很多德藝雙馨的辨神級人物。只不過那時候的辯論理論才剛剛起步,顯得笨重而直接。

而這些年來,辯論理論在發展,辯論圈也在悄悄地改變,可是一些人對辯論賽的印象還是停留在當年。

一想到這裡,我就越覺得,辯論賽真的應該存在和推廣,可以讓更多人理解更新的辯論。

那些說辯論賽毒害大學生的人,你們多慮了。請收起你們的妄心。


這個問題說大學辯論是否有必要。

先來看看什麼是必要:不可缺少;非這樣不可。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沒有必要,因為你不辯論並不會讓你活得不好,加上大陸的制度,辯論並沒有顯而易見的作用,不像台灣和西方,選舉要辯論,法庭也要辯論,而我們往往是流於形式而沒有實際價值,要知道著名大神黃執中在台灣的主要營生就是幫助政治競選團隊準備辯詞的,而國內沒有這種氛圍,這也是現在很多辯題出的沒有意義,要麼是流於形式,要麼是事實清楚,戰場不寬,好的辯題往往輪不到你來辯,亦或者涉及敏感不好使用,從這個角度說,大陸的大學生辯論沒必要。

可是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我的親身經歷是,首先武大的辯論氛圍很濃厚,雖然我不在最主流的圈子裡,但是也接觸了三年,如果說踢足球的必要性在於鍛煉身體和結交朋友,那麼辯論的必要性也同樣可以鍛煉思維和認識朋友。

  • 在材料準備的過程中,一場校級比賽準備時間一般是5天,每天準備在8小時左右,打7、8場練習賽才會去打正式比賽的,材料準備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翻牆、論文、前輩指導等等,打過釣魚島問題,活熊取膽問題、安樂死合法化問題,還有種種俗語習語的正確性問題,準備完了不論結果如何,你對他們了解之深絕對可以算半個專家,以後選修課作業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論文直接信手拈來,那些利弊,如何避免、改善都清清楚楚,我已經體會過很多次了,這些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對於問題的理解和判斷大有裨益。

  • 在比賽過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鍛煉了中國不太重視的批判性思維,因為辯題不是你選擇而是抽籤決定的,如果抽到和你預設的觀點相左的辯方,你只有想方設法找到自己反對哪種觀點的優勢,以及自己曾今支持觀點的錯誤。這樣辯證,都有批判的看問題,會讓你擺脫非黑即白的孩童思維,儘快的客觀全面看待問題。當然,還有對口才、記憶力、姿態禮儀的鍛煉顯而易見就不再贅述。

  • 在準備比賽後,一起糾結過,一起成功失敗過,在看待問題上達成一致,這樣的團隊往往日後關係依然很深,畢竟曾經一起一條道走到黑。

  • 況且,越沒有氛圍卻需要氛圍的地方創造氛圍才更加必要,真理也是越辯越明。

綜上,我認為大學生辯論賽有必要。


沒有必要。

-----------------------------------------------------------------------------

身份表明:從初中到高中,當很多人還不知道辯論這種東西的時候,我就一直在玩辯論,但是我沒參加過大學辯論隊,所以以下答案請自行判斷

-----------------------------------------------------------------------------

1,辯論的風氣越來越偏向於「口舌之爭」。即注重「詭辯」多於講道理,注重所謂「幽默感」多於邏輯,注重「場面」多於立場。其實,「詭辯」是最令人討厭的招數,迴避問題,轉移焦點,唯一作用是增加觀賞性,於辯明道理毫無作用,甚至造成了,很多比賽難得討論到了最核心的地方,雙方則會以「幽默的方法」使問題不了了之。邏輯上的實質內容交鋒卻少之又少。看01年(?)國辯決賽武大四人如何「佔了場面」,卻輸了比賽。

縱觀80年代復旦舌戰獅城至今,我覺得我們很難不承認辯論式微了。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太多的觀眾以及辯手我們把辯論定位為表演。

放下辯論,放下zhuangbility。

2,國內的辯論,話題處處受限,導致辯題大多重複而無聊,例如「愛與被愛哪個更幸福」、「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偶像崇拜對年輕人是否是利大於弊」等等。我在初中曾經參加過香港主辦的京港澳中學生網路辯論賽。當時大家雖然稚嫩,但辯題可以涉及到金融海嘯、恐怖主義與媒體曝光等等。而上文提到的「偶像崇拜對年輕人是否是利大於弊」是我初二的辯題,但前幾天聽到有大一同學說這是他們新比賽的辯題。

經典的題目當然是越辯越新。我不是以辯題更新程度來作一個準則。只是我們的辯論賽——依然是那句,關注口舌之爭過多(糾結於所謂「逐字破題」),關注現實領域太少。而我們看看別人,我曾看過一個香港大專辯論賽決賽,印象非常深刻,辯題是「北京舉辦奧運得不償失」。當然,說國內辯論不關注社會,當然是說過了,因為還是有許多的大學在推出非常好的貼近時勢的辯題,只不過數量相對較少而已。

僅僅從我個人來說,我希望我們的辯論能更多地向這邊靠近,更多地辯論真正值得討論、有現實意義的東西,而不是強行割裂一些東西,為了辯論而辯論(無聊的根源)。

寫自一個先天不足,卻陰差陽錯玩了辯論6年的辯手。

----------------------------------------------------------------

最後附上香港大專辯論賽辯題:

  • 1986年 香港大學(決賽辯題: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應該取消)
  • 1987年 香港大學(決賽辯題:八八年立法會主席應繼續由港督擔任)
  • 1988年 香港浸會學院#(決賽辯題:區議員應全部由選舉產生)
  • 1989年 香港中文大學#(決賽辯題:兩個市政局應予合併)
  • 1990年 香港中文大學(決賽辯題:支聯會應該解散)
  • 1991年 香港中文大學(決賽辯題:機場管理局應該有中方代表參與)
  • 1992年 香港理工學院(決賽辯題:財政預算案必須量入為出)
  • 1993年 香港浸會學院(決賽辯題:政府資助夾心階層置業利多於弊)
  • 1994年 香港浸會學院(決賽辯題:議員薪金不應和首長級官員掛鉤)
  • 1995年 香港大學(決賽辯題:大學校長應由全體師生普選產生)
  • 1996年 香港中文大學(正方,4比1;決賽辯題:杯葛臨立會絕不可取)
  • 1997年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雙冠軍)(2票正方勝、2票反方勝、1票和;決賽辯題:臨立會審議新財政預算案多此一舉)
  • 1998年 香港理工大學(反方,2比5;決賽辯題:現行母語教學政策效果適得其反)
  • 1999年 香港中文大學(正方,5比2;決賽辯題:此刻興建迪士尼主題公園可有效振興經濟)
  • 2000年 香港大學(正方,決賽辯題:大陸不可能對台動武)
  • 2001年 香港中文大學(反方,0比5;決賽辯題:取締本地法**組織不符香港利益)
  • 2002年 香港城市大學#(正方,5比0;決賽辯題:本港大學實在太多)
  • 2003年 香港科技大學#(反方,2比3;決賽辯題:政制改革刻不容緩)
  • 2004年 香港樹仁學院#(反方,2比3;決賽辯題:公屋「租金占入息比例中位數」條例應該廢除)
  • 2005年 香港浸會大學(反方,2比3;決賽辯題:人大釋法有助落實一國兩制)
  • 2006年 嶺南大學#(反方,2比3;決賽辯題:香港應全面推行五天工作制)
  • 2007年 香港中文大學(反方,0比5;決賽辯題:回歸十年,香港更好)
  • 2008年 香港浸會大學(反方,1比4;決賽辯題:中國舉辦奧運得不償失)
  • 2009年 香港教育學院#(反方,1比4;決賽辯題:消費主義對世界發展利多於弊)
  • 2010年 香港科技大學(反方,1比4;決賽辯題:香港「八十後」上位難)
  • 2011年 香港科技大學(反方,0比5;決賽辯題:香港社會不滿接近臨界點)
  • 2012年 香港理工大學(反方,2比3;決賽辯題:「自由行」對香港利多於弊)
  • 2013年 香港中文大學(反方,0比5;決賽辯題:香港房屋政策失敗)


我是西南某校辯手,忍不住想要答一發。

首先,看到題主說「有一方明明知道自己是錯的還用口才論證」就說明題主基本不了解辯論,正因為有題主這樣看到一個問題就直接反應「這明顯是對的錯的」的人,辯論才有存在的意義。

一個辯題的兩個立場,是各自具有合理性的,舉個例子,同性戀婚姻應不應該合法化,應該和不應該都有其合理的理由,辯論雙方需要挖掘合理性並把它展示給觀眾和評委,使他們感到信服。我們希望那些聽比賽之前覺得「同性戀是變態」的人能夠在聽完之後覺得「哦,同性戀其實也需要被保護」,我們也希望一開始認為「同性戀婚姻理所當然合法」的人聽完能真的了解社會環境文化風俗帶來的客觀阻力。我們在場上是爭勝,但希望帶給你們寬容的多角度的思考,明白嗎?

其次,辯論帶給一個人的成長不僅僅是口才和表達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種質疑精神和寬容態度的美妙契合。我們必須要去學會質疑一切以前不經思考就認同的觀點,學會一步步的紮實論證,我們又因為接觸了不同觀點和立場而變的寬容,第一時間反應的是理解其合理性,而不是排斥他。當然還有不同辯題帶給我們不同的眼界和知識面,準備一個辯題少則一周多則一個月,查閱各種論文資料,讓我們在很多領域都能略知皮毛,這不也是一種成長嗎?


沒有必要。

不過相對於其他大學生活的瑣碎片段,辯論比較有意思。

辯論只不過是教會你理性分析,辯證性的看待問題和獨立思考罷了。

有的人不參加也會,有的人參加了也不會。有的人一開始不會參加了就會了,有的人一開始會參加了反而不會了。


開篇先說我的觀點,作為自己學校的校辯論隊隊長,在四年里,做了三年的比賽選手,一年的教練身份,參加過市裡的比賽,省賽,粵港交流賽,國賽,我覺得大學學辯論十分有用,他不是必要的一個東西,但是學了你會受益終身。

題主問到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明知道反方是錯的,還得去各種論證。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對於一個辯題來說,沒有一方是錯的,正反兩方對辯手來說,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學會發散性思維,這對於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益處的,面對任何一個問題,我們都自然而然的會懂得用多個角度想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辯論的邏輯是否和生活邏輯一樣,我個人感覺是不完全相同,但是差不多,只是辯論上會鑽得更深,我們會整天整夜的討論一個辯題中的一個小分支,把它的邏輯完善好。對於生活中的事基本不需要研究那麼久,本能反應就能猜出個大概,這是多年邏輯鍛煉高壓下的結果,你問我有沒有用,我覺得很有用。

對於題主的不解,很大程度來源於面對過一些水平不高的辯手和比賽,在那些比賽中,大家都是在亂扯一通,或者嘩眾取寵。自然沒有什麼讓人折服的道理,更沒完整無缺的邏輯推理。而糟糕的辯手則在於,老愛在生活中隨意「辯論」,遇到個什麼問題,什麼回答,覺得我有話可說,就開始自嗨了,這種人是所有人都反感的,正如我對那些剛進辯論隊的新人所說的,不能把辯論生活化。生活是生活,辯論賽是辯論賽,這是兩個不同的場景,沒必要,更不可以融在一起。


無意冒犯,但是不同意目前贊同數最多的答案。沒有參與過認真組織訓練的大學辯論隊,不明白為什麼有些辯題會反覆出現,那回答者明顯沒有理解何為辯論,其回答也不具有權威性。

&>&>

首先回答問題,有必要。

觀點詳細請參考如何看待大學生辯論賽?中陳庭堅的回答,我只是觀點的搬運工。


我們打過這個辯題。

正方是「辯論有意義」

反方是「辯論無意義」

結果打辯論賽那天反方沒有來


題主所說的尷尬很多人都有經歷過。就是自己原來的想法和所抽到的辯題是對立的。但為了打這場辯論賽往往還需要站在自己所抽到的辯題的立場進行論證。這時候辯論是不是就會給人一種只是在用語言的技巧來強詞奪理的感覺呢?

但事實上在大學裡融入了辯論兩年給我最真切的感受是,事物都是存在兩面性的比如說,你原本可能是一個認為人性本善的人,大家一開始都讀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嘛。但是你抽到的辯題卻是人性本惡,那你會不會就會覺得言不及義了呢?但是辯論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隨著你深入的思考你一定能想到一些原來沒有意識到的東西,比如,如果人性本善,那既然沒人作惡又為什麼會需要警察來維持社會秩序,需要學校來教書育人呢。人性既然本善,世上的惡又從何而來。等等一些新的問題就出現了。事實上你經過一系列的思考你會發現其實無論是人性本善或者本惡都是有一定的道理。而這思考的背後帶給你的價值就是你要學會思考如果自己不去節制自己的慾望,肆意妄為,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危害社會。而自己又怎麼做才能因為自己有一顆善心,去做好事的同時,滿足自己對於道德的追求。從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我認為這就是辯論的價值。還有很多類似的辯題例如大學生應該就業還是創業。用人單位招人是以德為先還是以才為先。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等等都非常的結合實際並且讓你學會更清晰的看待問題。

另外我想補充的是辯論除了在邏輯以外給我們帶來的很多樂趣。

因為辯論和其他很多社團的不同,在於它本身是一個思想交流溝通的過程。比起美術社,輪滑社,計算機社等等,大家對彼此之間的了解會深入很多,而且準備一場嚴肅的辯論比賽往往會是一個工程浩大的過程,從抽題,解題,討論這個辯題的時代背景和意思,想攻辯的套題等等,成員之間能夠在一起做一件共同感興趣的時間會非常多。對我來說,這正是一筆上大學得來寶貴的財富,世界上又有多少事情能夠比能和志同道合的知心好友一起討論現實,討論理想,討論古今,討論未來與明天,更讓人高興呢。

另外,對於我來說,我本身是一個性格極其內向的人,(就是上課被提到回答問題都會臉紅的那種)但是你站在辯論場上的時候,下面有很多人在看著你,你壓根不知道對方辯友下一句會說什麼來反駁你,而你又該怎麼反擊。有時候對方辯友突然說了一個你之前沒有想到過的問題,而你一時說不上來,會不會覺得羞愧萬分呢。在平常訓練的時候也需要你自己能夠主動發言,才能得到大家更多的認可和欣賞,這些對於我這樣一個內向的人來說是並不容易的。而當你發現你能夠成功克服這一切的時候,我相信你就得到了比別人都多的多的東西,那就是勇氣。

還有的話,由於辯論雙方的對立性,除了讓你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面以外,帶來的額外福利就是讓你學會更好的想別人所想,也就是所謂的自己知彼,當你對於自己的辯題的立場準備的差不多的時候,你不妨去想想對方怎麼樣的。很明顯,你唯一對對方的了解就是他的立場,即他的辯題,而由此你卻可以展開無限的遐想,關於他會怎麼準備,他在場上會說什麼,會有哪些優勢和不足。你養成樣思考習慣的好處,對於辯論來說,如果對方在一些地方和你想的一樣,那就正中你下懷,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而更大的受益是你在生活中,往往能夠想他人所想,見他人所未見。

另外比如一些語言技巧,氣質,幽默感,等等的提高也一定不會讓你覺得把時間白白浪費。

PS。我所見過很多對辯論很認真的人都有一種純天然的嚴肅和事事離不開邏輯的感覺,這反而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太容易和人相處。我覺得幽默感有時候反而更加珍貴。我們要熱愛辯論,把辯論帶入生活,而不是把生活變成辯論。


引用黃執中先生的話:一個人不是因為愚昧無知才去打辯論,而是打了辯論才有可能擺脫愚昧無知。一個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最大區別在哪呢?我覺得不是物質,不是平台資源,而是思考能力和思維模式,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打過辯論,在我遇到(打過或聽過)的所有辯題中,能作為辯題那正反雙方都是要有道理可說的,也許個人不認可自己的立場,但你要有能力說服別人同意或更傾向你的立場,這是辯論帶給你的能力和氣場(這個的確有),所以,大學生應該去接觸辯論,畢竟,辯論是聰明人的遊戲,以及想成為聰明人可以去玩的遊戲。


推薦閱讀:

關於《奇葩說》第三季,決賽中,黃執中對陳銘的反駁?
如何對辯論賽的評委進行培訓?以及是否有必要對評委的培訓建立起一個完善的體系?
如何提高辯論中長陳詞的表現力?
在爭論中,怎麼樣能戰勝對方而又不傷和氣?
有沒有哪位辯手打一辯打的很出色?

TAG: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