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訓練因素不兼容?

大多數運動項目,都不止需要一種運動素質與能力,而很多研究表明,同步發展多種運動能力會受到某些限制。這可能和對肌纖維的刺激、神經募集模式改變、肌肉萎縮有關。

在Vladimir Issurin主編的《板塊周期》(Block Periodization)(該書第一冊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於2011年翻譯出版,第二冊沒有中文版)一書中,板塊周期理論(BPC)提出的集中負荷原則,要求小周期的訓練設計將訓練負荷集中到最小數量的靶目標能力上。

但是,Issurin書中的這張圖讓我看不懂,前面主導型訓練模式的有氧耐力、無氧糖酵解耐力、衝刺能力、最大力量,不難理解。後面兼容型訓練模式列出的項目,讓我完全看不懂是怎麼回事,我想我是不是根本沒搞清楚上述術語的定義。術語「無氧耐力」和「力量耐力」有何不同?力量耐力還分有氧和無氧?我很單純地理解,無氧耐力、力量耐力,不就是無氧糖酵解嘛。

順便一說同樣是北體大翻譯出版的另一套書籍《國外運動訓練科學譯叢》的第八本《體能訓練設計指南》的第11章里同樣引用了Issurin的表格,如下圖。我表示不管怎麼看,這兩張表格都很大不同,完全沒法只能用翻譯不同來解釋。望好心人士能解答一下我的疑問,到底該如何理解,哪些訓練因素兼容,哪些不兼容。


謝邀。先說令題主感到困惑的「無氧耐力」和「力量耐力」的區別。

無氧耐力可以細分為無氧非糖酵解耐力和無氧糖酵解耐力。前者是指人體維持磷酸肌酸供能(輸出功率最高的模式)的持續時間,主要取決於肌肉內磷酸肌酸的儲量(所以肌酸是應用最廣泛的運動補劑)和肌酸激酶等相關酶的活性。後者是指人體維持糖酵解供能(輸出功率第二高的模式)的持續時間,主要取決於身體抗乳酸的能力(乳酸導致體液環境的pH下降,從而抑制相關酶的活性,否則身體將在十分鐘內耗盡糖原儲備)。總而言之,無氧耐力本質上是指身體維持「無氧呼吸下高輸出功率」的能力。

而力量耐力,則偏重於「力量」而不是「功率」。功率=力X速度,所以同樣的功率輸出,既可以由較大的力量和較慢的速度實現,也可以由較小的力量和較快的速度實現。而力量耐力理論上對速度沒有要求,只對收縮的張力有要求,也就是說,力量耐力本質上是指「肌肉保持某一張力水平持續收縮」的能力(因為有些動作當你肌肉收縮力值低於某一水平就無法完成,例如引體向上,而速度並不是影響你完成引體向上的決定因素),而持續的強度和時間則決定了其代謝性質上是無氧還是有氧(比如你用90%的強度做3次深蹲,就是無氧非糖酵解,而徒手做200次深蹲,則是有氧性質的了)。

至於題主問到的書本內容,我覺得原文已經講得很明白了啊……「主導」就是這次訓練的主要目標,「相容」或「兼容」就是可以與「主導」放在同一次訓練里的次要目標,這個有什麼難理解的嗎?


這是啥書


推薦閱讀:

在健身房裡,你最喜歡什麼樣的人?
想做康復師有哪些書可以入門必看?
作為健身愛好者最想對健身小白說的話是什麼?
徒手深蹲會導致體重增加嗎?
你們卧推一般多重啊?

TAG:健身 | 運動 | 訓練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