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給心理諮詢行業帶來了哪些衝擊?

本題已加入圓桌 ? 困境中的心理諮詢 2 更多「心理諮詢」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最大的衝擊是倫理問題。

在心理諮詢中遇到的一些倫理困局在網路上會被放大,變得無解。

一名15歲的少女。來到了你的諮詢室,向你傾訴她懷孕了,她說很愛自己的男朋友,所以想生下來,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很慌亂。你作為諮詢師怎麼辦?

一名少女。在線上找到你諮詢,同樣是懷孕了,想生但是內心慌亂。你不知道她年齡,問她她不願意透露,你作為諮詢師怎麼辦?

一名大學生,來到你的諮詢室,向你傾訴他的抑鬱情緒,並且告訴你他想離開這個世界,希望你不要告訴任何人。作為諮詢師你怎麼辦?

一名大學生,在線上找到你,告訴你他很絕望馬上就要去自殺。你不知道他任何聯繫方式,只有線上這個溝通渠道,掛斷這個匿名電話或者視頻,他如果不想再見你,你就再也聯繫不上他。作為諮詢師你怎麼辦?

心理諮詢的效果,最大效應量的部分是真實的關係。

很多人認為互聯網讓我們有機會匿名去傾訴和發泄情緒,反正對方不知道我是誰,所以把自己內心陰暗的東西告訴這個匿名的樹洞是安全的。但是這個關係是虛擬的,所以很難有真正治癒作用。並且當一切都變成匿名的時候,以上倫理困局就變得無解了。什麼是合格的諮詢已經無法定義了,因為我們沒法做到有益無害,因為我們沒法提供真實的關係。

所以健康的線上諮詢,一定要實名制。但是這樣也就失去原本用戶感覺線上諮詢最大的優勢了。

一個實名制的線上諮詢,比線下諮詢缺少很多真實的信息,只能是弱化版的線下諮詢的模仿和接近。但是看不到很多比線上諮詢擁有的心理優勢。

可能唯一的優勢是打破了地域限制,在當前這個諮詢師供給嚴重不足的特別時期,能夠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以及在心理諮詢普及還非常不足的情況下,大多數不知道心理諮詢是幹嘛,或不覺得花好幾百塊找一個人聊天有什麼意義還不如海吃一頓來得開心的特殊時期,線上諮詢能夠起到普及作用。

但是,當人們還沒有習慣在互聯網上建立和現實中一樣的真實的關係之前,線上諮詢還有很多問題要考慮。


互聯網帶給心理諮詢的影響,是喜憂參半的。我想,作為從業者和受訓及體驗者,我還是蠻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我接受面對面的個人分析四年多,近四百五十小節。從一周一次,到一周兩次,到一周三次。從去年開始轉接受美國費城精神分析學院分析師的網路分析,目前一周兩次。總體感覺,國內的諮詢水平與國外有更紮實受訓及多年從業經驗的分析師相比,差距還是不小。我常常詫異於我們隔著大洋,隔著文化差異與語言障礙,他能在那麼深的層面準確地理解到我。而本身在我與前治療師一起工作時,我是抵觸他偶爾出差時我們做視頻諮詢的。所以重要的也許不是網路諮詢方式本身,而是穩定的設置和諮詢師本身的專業性與人格穩定及整合程度。

我接視頻諮詢和面對面諮詢,做視頻諮詢累計也有近兩千小節。收費與面詢一致,設置也基本一致。我的視頻諮詢來訪也很穩定,有三分之一是一周兩次的頻率,有些已持續工作幾年。這其中有在偏遠地區,因嚴重產後抑鬱不能出門的年輕媽媽,也有在二三線城市的諮詢師從業者,苦於當地的小圈子無法找到合適的體驗師並同時迴避雙重關係。從這些方面來看,網路帶來的方便,顯而易見。

然而網路帶來的新的困惑與倫理難題也不少。(未完待續)


填坑。

帶來的更多是良莠不齊的發展狀態。

目前國內從事心理諮詢的群體越來越多,這是一個社會發展成熟的一種趨勢,互聯網的崛起給心理諮詢這個行業帶來了比較良性的曝光率,讓大家正確認識到這個行業的定位和與其他同類型行業的區別,似乎心理諮詢也不再是一項讓人聞風色變的行為了。

而互聯網的發展,對於心理諮詢這個行業的衝擊同樣也是巨大的,舉個例子,現在的網路媒體平台上有很多「所謂的」網路心理諮詢,價格和定位往往是比現實里實體諮詢價格要高一些的,目前從業五年以上的實體諮詢師,普遍的一單大概維持在450-800一小時,每天的接單量大概在3-5單(因工作室或者單位的不同這個數字有所差別),這就保證了我們的諮詢並不僅僅維持在工作時間的內,我們需要建立檔案存檔,要分析情況,要給來諮詢的患者提供準確的心理評估和諮詢報告,而網路諮詢更多的是一種快餐化的方式來做這樣的一件事情,導致心理諮詢只有一個殼子,沒有里子。

網路力量的介入,其實加速了某些行業的工作進程和速度,在這裡科普一下,任何心理諮詢如果都是以純聊天開始純聊天結束並且之後不能給到任何書面的結果和意見的,都是耍流氓,心理諮詢這個行業不是去飯店吃飯也不是去商場買東西,東西拿了結了賬就走的,後續是需要有一系列的附加內容的,而這是網路諮詢平台通常不願意也基本不會提供到的。

最後一點就是資質水平的高低起伏不定,導致很多剛入行的年輕人沒辦法穩定的在行業內積累經驗慢慢成長,而網路諮詢的門欄低,成本低導致越來越多水平一般的年輕人去做線上諮詢了,線上諮詢速度快,時間短,流程少,來錢快,讓越來越多的新入行的人沒辦法沉下心來做事情,他們且不說能否解決問題,單就做事的方式和做事的行為,都是非常影響行業質量的。

大抵還是有影響的。


來訪者:最近開始,在地鐵、電梯里會出汗,不能呼吸,巴拉巴拉

諮詢師:不用太緊張,你心裡有擔心什麼事會發生嗎

來訪者:我不是驚恐發作,我並沒有受到特定的刺激,也沒有害怕的事情

諮詢師: ......


這個問題我想以我的切身體會來感受,我做線上諮詢也快三年了,還是有一些感觸的。

說幾個例子吧,這些例子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也經過求助者的同意,可以做案例的探討,為盡量做到保密原則,我會刪減一些重要信息,大致講一些內容。

第一個是確診抑鬱症的求助者。我督導對我說過,抑鬱症的人線上諮詢效果不好,面對面諮詢效果好一些,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勸求助者進行面詢。

他的話我一直記在心裡,在網路遇到有抑鬱症的求助者,我第一時間都是勸他們去醫院治療,而不要在網上尋求幫助,網路諮詢的效果不佳。

但是,我在網路遇到了一位求助者。這個求助者通過我的微信公眾號找到了我,她說她情緒低落,之前去過醫院,診斷得了抑鬱症,這幾年換了好多個諮詢師效果都不好,她希望得到我的幫助。

她給我留了一封很長很長的私信,我看了以後很感動,決定給她進行心理諮詢,諮詢的方式是文字+電話的方式。

起初是想視頻諮詢的,但信號不好,有好幾次視頻中途掉線,然後延遲,效果實在不佳,才確定了文字+電話的諮詢方式。

一開始做諮詢的時候,我只是當做「輔助治療者」的身份,因為她得的是抑鬱症,而對抑鬱症來說,CBT的諮詢方式是比較有效的,我給她採取的也是這樣的諮詢技術。

諮詢的過程比較複雜,中間我和她經歷了多次的挫折,出現了移情、阻抗等行為,剛開始時她對我也是不太信任,主要是我諮詢時說過這麼一句話:

「網路諮詢的效果不是很好,可以的話我希望你能夠去醫院進行系統的心理治療,必要時需要服藥。」

她聽了很不舒服,埋怨我,說:

「去醫院醫生只給我開藥,也不聽我傾訴,總是給我下結論,做各種評價,我不喜歡醫院,你再叫我去醫院我就不跟你諮詢了。」

她說完這話,諮詢完了以後我一直反思我的問題,是不是我的那句話說錯了?我叫她去醫院治療難道錯了嗎?如果從諮詢倫理以及操作方式上來講,我的那種說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在說這話的同時,有沒有考慮到求助者的感受?

後來對於這個問題,我在一次諮詢的時候跟她談了這事,我首先向她表示了歉意,對於諮詢中沒有顧及到她的感受表示很內疚,也希望她能夠原諒我。

我是在電話里跟她說這話的,說了以後,她那邊沒有任何聲音,過了十多秒鐘吧,聽到了哭聲:

「你為什麼要跟我道歉呢……你沒有錯啊……是我不對……我只是不想去醫院而已,我沒有對你凶……」

當她說完這話,我笑了,在電話里輕輕地笑著。我很高興,這說明困擾我們痛苦的東西可以解脫了。

第二個是知乎上的求助者。這個求助者的問題是情感問題,丈夫出軌,想不開,出現失眠、噁心、食慾不佳等癥狀,有幾個月的時間了。

當我看到她給我留言說了一堆問題,我初步判斷她是心理問題,而不是神經症。而且情感問題也是我面詢中比較擅長的一個方面,於是決定跟她進行心理諮詢。

在進行心理諮詢之前,我跟她約好每個星期六的晚上20:30進行諮詢。星期六那天,我上午忙完,下午一直在查閱資料,翻閱各種書籍,想起之前她給我留言所說的一些事,我想不明白的特意做了個筆記,大概花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吧,梳理了她給我的一堆信息。

晚上吃完飯,洗完澡,20:00我老老實實坐在電腦前,準備和她諮詢。

我在20:15的時候,給她回了信息,說我已經準備好了,20:30準時開始吧。

「好的,我先忙一會。」

到了20:30,我再給她留言,說可以開始了,她沒回我。我想她可能上廁所之類了吧,在準備。

又過了15分鐘,20:45,還是沒有上線,我有點慌了,給她打了電話:

「你在忙嗎?我在等你呢,可以諮詢了嗎?」

「哎呀,不好意思,我剛剛在看韓劇,這一集還沒完,能否看完再來諮詢?」

「好的,你先看吧。」

說完這話,我一直等她,大概等到21:45,她終於上了線。

「好了,我看完了,來諮詢吧。」

第三個是現實面詢的求助者。她來找我,說需要幫助。我跟她簽了協議,準備進行長期地心理諮詢。

大概做了有一個多月吧,正當諮詢順利的時候,她給我來了個電話:

「不好意思,老師,這個月我單位上要派我出差,我們諮詢可能要中斷了……」

「能網路諮詢嗎?」

「應該可以吧,不過時間可能沒辦法一個星期一次了,要不兩個星期一次可以嗎?過了這個月我們再接著諮詢。」

「好的,可以。我等你,還是按老時間吧,有變化的時候你再通知我。」

然後,她出差了。

出差的時候,她一直有和我聯繫,說現在在哪個地方,在做什麼,我們大致上會聊幾句,但會限於諮詢的內容以及確定時間。

苦惱的是,有好幾次中途約好諮詢時間的,卻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的中斷。好在她也很配合,這個月我們完成了兩次網路諮詢。

等她出差回來以後,她找我諮詢,說:

「老師,如果不是網路諮詢的話,只是面詢,遇到像我這種出髮狀況,中斷諮詢合適嗎?」

「不合適,諮詢都做了這麼長時間了,中止豈不是半途而廢了嗎?無論怎樣,諮詢仍得繼續,我不能就這樣撒手不管了。」

這幾個案例各有特點,都有不同尋常之處。

第一個案例是抑鬱症,這段經歷給我的感受是,心理諮詢是否需要照本宣科,完全遵照心理諮詢的倫理和原則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時我在做諮詢時經歷了無數次的糾結和困擾。

做,還是不做?做的話,只是網路諮詢,會有效果嗎?不做的話,她又特別需要我的幫助,中途不管了能行嗎?

很艱難,有好幾次我都想放棄,可最後我還是決定繼續給她諮詢。

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做了諮詢以後,她也聽從我的話,去了醫院並定期服藥,通過藥物治療+心理諮詢的模式,漸漸地走了出來。後來她還做了一個決定,去面對面諮詢,找一個現實中的諮詢師做諮詢,把一些殘留的問題給解決。

第二個案例則是我在線上諮詢中經常遇到的故事。講好時間,約定好的,求助者沒認真遵守。另外,還寄託於免費諮詢的也有一大堆。遇到這種事,我覺得很無奈,不知道怎麼去處理,反正我心理是覺得挺委屈的,認真準備了,卻得不到回應。

第三個案例則是面對面諮詢+線上諮詢的體會。也就是因為這個案例,讓我愈發覺得線上諮詢與面詢配合的重要性,是不是心理諮詢的所有過程,都必須只遵循一種模式呢?如果是多種模式+多種諮詢技術結合起來,根據求助者的情況進行調整,是不是諮詢效果會更好?

互聯網給心理諮詢行業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

1.便捷。這是最大的優勢,特別是求助者,現實中找不到合適的諮詢師,網上可以找到,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平台找,這個很方便。

2.覆蓋面廣。求助者和諮詢師都可以隨時互動,不再局限於現實中,另外遇到一些突發事情,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調整。

當然,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響:

1.諮詢倫理問題。不遵守諮詢時間,不配合,不想付費,覺得諮詢就是聊天,本身不重視。另外,一些「崴貨」諮詢師巧借名目,利用這個身份大肆搜刮錢財,做一些不專業的事,敗壞了心理諮詢的名聲。

2.市場混亂。諮詢師良莠不齊,專業的、耐心的諮詢師比較少,騙子較多,求助者對諮詢師及不信任,而諮詢師對求助者也不太負責。

3.信息了解的不真實性。尤其是知乎,看到某些心理諮詢師大V,就覺得他很厲害了;看到某個諮詢師長篇大論,寫一些乾貨就覺得他很了不起了。這種看法是不行的,判斷一個諮詢師的水平不能通過他的文章來體現,而是要看諮詢的經驗,個人體驗、督導以及培訓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和諮詢師聊天感覺他的三觀是否合理、說法語氣等是否過於偏激或者輕易下結論,這些都是可以作為判斷諮詢師的一些小技巧,因為諮詢的過程是不會給任何評價的,也不會給任何建議。

有感而發,有些觀點不一定合理,還請大家多多留言哈~共同交流~特別是網路諮詢這一塊,目前我也在探尋合理的諮詢模式,如果能多幫助大家一些我就開心了。


#其實我是學了一半臨床轉投社會的半吊子#

我覺得從兩方面去答吧。

第一是對於諮詢技術的影響。我記得幾年前自己在帝都找了個諮詢公司實習,裡面的QQ打字話聊至今難忘……有個小實習生還利用鼓勵與肯定的技巧,但是表達在打字上就是隔一會打個「嗯」。打字「嗯」跟一個諮詢師充滿關切與包容的「嗯」的區別我就不用多解釋了吧。雖然老闆還是挺厲害的,但是我實在覺得這種方法太水了,後來就離開了。然而有意思的是,去年跟同學閑聊時,走諮詢方向的同學說現在還有好多打字聊的啊。於是我仔細想了想,其實打字也完全可以作為一種諮詢方式,因為其匿名性和無見面的特點反而適合某些來訪者。只不過一些具體的諮詢技術需要人們不斷開發,不能生搬面聊的技術。同理,語音和視頻聊天等也需要一系列新的規範。總之,利用新技術開發新的諮詢方式,是值得諮詢師們探索和證明的。

第二就是對行業開展的影響。營銷宣傳這一套就不多說了,大部分行業都要利用互聯網去拉攏潛在客戶。不過諮詢行業是可以做solo的,所以也能見到不少網紅諮詢師。這跟教育培訓行業的現狀差不多,大家先去機構站穩腳跟,積累一些資源後直接去solo,讓金錢和名利來的更猛烈些吧~我不反感這個哈,我堅信有能力的人就應該這麼干。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有跟風的,會有那些只是自認不錯的諮詢師出來solo誤人。如何規範個體諮詢師的執業,甚至他們在網上的言論(比如合不合適舉自己的來訪者的例子,哪怕匿名),也是需要探索的。

#半吊子只能想這麼多了,雖然退坑,但依舊心系諮詢,希望大家越做越好,行業蓬勃發展~


謝邀,首先本人也是二級心理諮詢師!

有一次,在火車上碰到一同學,他告訴我他姑姑在網上找的心理諮詢,兩天一次,一次280。首先我不說效果問題,兩天一次是否說明一個問題,心理諮詢行業是否饑渴到放棄一個星期諮詢一次的基本原則!補充一下,他姑姑有中度抑鬱,他告訴我們他從沒有見過諮詢師的面,姓名,年紀,工作地點都一無所知!可以看出,很多人利用互聯網做著違背心理諮詢行業原則的勾當!

互聯網給心理諮詢行業帶來了兩點。

第一,為心理諮詢行業的推廣起到了媒介作用!

第二,把線下的心理諮詢變的步步艱辛!


卸腰?比起『衝擊』,互聯網其實更是一個工具,面詢與線上諮詢相結合的混合諮詢方式現在很流行。我在荷蘭讀書所以只了解這邊的情況,在荷蘭大多諮詢都是認知行為取向,每次諮詢以後要給來訪者留作業的,可是傳統諮詢里很難監督來訪者的完成情況,他就算撒謊說自己都做了,我們也只能相信。可是有網路平台的話,每周一次面詢,其餘時間可以在線上交流,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查看並且互相反饋。有一些專門為諮詢師和來訪者線上交流提供的平台,裡面有很多針對比較普遍的主訴提供的預設自助模塊,來訪者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和節奏來進行治療,比起單純的諮詢師主導的傳統諮詢,來訪者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心理諮詢行業,有史以來就是個要死不活的行業,眾多心理諮詢師窮得跟叫花子差不多,我也是逼良為娼開始掛起塔羅占卜師的牌子的。

互聯網對本行,有兩個幫助:降低傳播成本、精準匹配用戶【基於用戶諮詢優先了解諮詢師,主動選擇,利於建立信任度】


我沒有專門做過心理諮詢,我就說一點吧,我老師上課的時候講的。心理諮詢師不是一個特別安全的職業,因為病人大多都是心理不正常的,甚至有不屬於心理諮詢範疇的病人(精神病)帶過來,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不正常就會有不正常的後果,心理諮詢師受到諮詢者的攻擊這種案例不算多但是不少,別的不說,互聯網保證了心理諮詢師的生命安全( ̄_, ̄ ),還是很重要的


互聯網對心理諮詢行業有利有弊,但我覺得利大於弊,可能有部分諮詢師覺得互聯網的誕生導致很多來訪者選擇在網路上尋求諮詢師,面詢的來訪者越來越少,但實際上互聯網為那些缺乏心理諮詢師的地區帶來了更多的資源,一些偏遠地區可能都找不到心理諮詢師,難道他們就沒有心理需求了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網路心理諮詢也存在很多隱患,面詢可以直接看到來訪者的非語言溝通,比如對方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語音語調,而網路則無法做到這一點,且網路心理諮詢師魚龍混雜,諮詢師的資質難以保證。


首先最起碼的就是,心理諮詢在這個社會有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我們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諮詢方式。互聯網有它的隱蔽性等好處,當然也存在著弊端。雙刃劍嘛,網路就是這樣。


首先很肯定的一點是,諮詢師在做諮詢的時候除了要根據來訪者的言語表達收集資料之外,來訪者的非言語行為也是非常重要的,諮詢師應該善於發現並找出非言語行為暴露的信息和言語表達的「不一致。」即使是在面對面諮詢當中,來訪者都有可能採取防禦機制來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何況是無法面對面的網上諮詢呢。

而且在網上諮詢的設置不嚴格,很多人會當成「聊一聊」,而實際諮詢室的諮詢要遵守相當嚴格的設置(時間、收費、保密協議、作業等等),而這種嚴格的設置也會給來訪者來帶安全感,使來訪者和諮詢師建立一種聯盟關係。


謝邀

一句話:國內的心理諮詢行業只能變的更水了,網路諮詢,文字交流,誰都能執業,十天刷套題,誰都是二級諮詢師。這就跟原來我是面對面的跟你做朋友,現在我是網跟網的跟你做朋友,你是男是女,是人是妖,是專業的,是業餘的,是有執照的,是辦假證的無從知曉,百度看醫,越看越有病


把本來需要長時間進行的心理諮詢變成快餐式的了吧。能更加快和方便的解決簡單的心理問題,但不利於稍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可能對嚴重心理問題有拖延和誤導。

我做塔羅其實也是變相的心理諮詢,適合輕度情緒問題。


現在 很懂年輕人有心裡問題,我們公司有一個


1,首先,國內之前有心理諮詢行業嘛?顯然沒有啊。沒有的行業談什麼衝擊。

2,網路本來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讓需求雙方更容易找到彼此。

總有諮詢師說面談效果更好,請問面對面聊天能有什麼不同呢?卻沒有一個說得出來,說白了不過是以前的人這麼說,你理所應當地這麼想而已。

網路諮詢沒有問題,這就跟遠程英語教學,其他功課輔導沒有什麼差別。

心理諮詢,本來就只是通過臉部,肢體表情去理解對方,又不需要其他輔助工具,網路很沒有問題。


心理諮詢原本就是拉進心與心的距離,讓人回歸群體的的一種活動。人是一個群體生物,只有在群體中感受真正的價值,與人交流時會產生情感上的滿足,而互聯網不能給予人這份滿足,他只是冷冰的字眼,華而不實的苦情劇。沒有真實情感的觸動,心理諮詢不過是一段對口的單口相聲,久之忘也。


首先恭喜一下家庭療法取向的諮詢師。他們幾乎不會受到影響。

然後放兩篇文獻:

任志洪, 黎冬萍, 江光榮. (2011). 抑鬱症的計算機化認知行為治療. 心理科學進展, 19(4), 545-555.

任志洪, 江光榮. (2014). 抑鬱症計算機化治療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基於rct的元分析與元回歸分析. 心理科學(3), 748-755.

第二篇發現e-mail(17個樣本)效果量達到0.7,看來練好答題功夫會對諮詢有幫助

然後試著 @江光榮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孩子會喜歡看有關恐龍的書?
和賤人合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女生短髮留長發的過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新朋友和老朋友有什麼不同?
除了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心理學還有哪些流派?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