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民間的日本戰國史環境可以說是沒什麼前景了吧?

來知乎一年了,只關注了日本歷史及其子話題日本戰國史兩個話題,從未發過問題貼,為了試試方法,就發個與歷史話題無關的討論的話題吧。

日本戰國史在國內民間可以說是日本歷史中除去近現代歷史外討論最熱的話題了吧,但在所有歷史話題中,還是個小眾而冷門的話題,這也很是正常。想當年新戰國聯盟著實火了一把,成了當年新戰盟成員心中不滅的回憶。但盛極必衰,隨著論壇類平台的倒下,目前規模較大、參與人數較多的能夠討論(討論的質量姑且不論)日本戰國史的平台大概也就剩下貼吧和知乎了。雖然現在網路的發展使得獲取信息的媒介更加多樣了、談論的手段更加便捷了,但不知為何,就是總找不出當年的相對有內涵、有乾貨的感覺了。撕逼罵戰倒是常常見,使得這個小眾的歷史門類看上去更加暗淡了。

在下回想一下自己的經歷,通過日本戰國而結識的超過三年好友仍在關注這塊的,一隻手就能數的過來,而二十一、二歲的經常能夠參加嚴謹討論的小友,也是一隻手就能數的過來。

雖說日本戰國只能當成愛好,而難以當成收入的來源,但歷史學科里好像大部分情況也都是如此吧,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年代,苦於鑽研歷史的人少之又少,本也可以理解。卻也無法排除通過遊戲、影視、小說而入坑繼而對這段歷史發生興趣的朋友,哪怕是極少部分。我想各位朋友也應該能夠感同身受的體會到假如你有一個愛好,你肯定是希望這個愛好關注的人越多且能夠和諧的與同好們進行交流探討吧。

而單就日本戰國史這個話題,關注的人的絕對數量多了,但能夠潛心入門的人的相對數量卻少了。這是為什麼呢??這個話題似乎看不到什麼前景了?

PS:不知國內還有什麼更加冷門、更加困難的別國史卻仍有人在堅守的領域么?

在下有感而發,觀者們也可隨意討論,但希望別出現影響和諧的聲音。且申明在下並非精日,純歷史愛好者一枚而已。


謝不懂兄之邀

其實這個問題沒太大回答意義。所謂的國內民間基本不存在「研究」水平和「研究」階段可言,以前是玩票現在一樣是,充其量是玩的水平高了些。而且沒辦法要求一般愛好者提高水平,一來語言二來資金就這兩樣就限制了絕大部分人,再加個時間問題,那麼越快餐越順口越沒要求的就越容易被記被傳播。所以在國內根本沒有所謂的民科圈子,等哪天國內專業科班正兒八經起步了,那才是真正的開始吧。


我也是從小玩光榮遊戲長大的一代人,那個時候對日本戰國的興趣更類似於對三國的興趣。是一種以英雄崇拜為基礎的異國情懷。隨著年齡增長,對歷史的看法也和以前不太一樣了,開始逐步把歷史作為工具而不是談資去使用,一方面通過辨析史料來培養自己的邏輯和思維方法,另一方面也通過歷史人物的得失來明辨是非。到知乎這裡感覺最讓人高興的就是歷史區的辯論也好爭吵也好,都是講證據和邏輯的。日史這塊樓上答主們也是給了我這個沒能力直接接觸日本史料的人一個修正我原來戰國史觀念的機會。但是題主也應該明白,國內的歷史熱潮必然是和影視劇,遊戲娛樂連起來的。日劇韓劇過去大火的時候也沒能讓國內日本史韓國史的民間興趣更濃烈一點。何況那麼多三國影視劇和遊戲也並沒有讓老百姓產生研究正史的熱情啊。多數人一樣分不清演義,三國志和其他史料里的人物形象。還有其他諸如羅馬史、拿破崙史、中世紀歐洲史也是一個樣。如果題主能在科普過程中提升自己思維水平和邏輯能力,再藉此找到一批好朋友我覺得就已經是非常有意義的事了。


自己隨便發點感慨

日本史的圈子,在國內基本不成氣候。比如我這本來日本平安史出身的,現在也只能改行做文學了……(雖然還是開了個日本歷史的選修課)

至於單純的愛好者,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做研究的,更是鳳毛麟角了。

不過也不用太悲觀,畢竟現在有不少人在日本攻讀日本史專業,甚至已經到了博士階段。

等他們學成回國,慢慢基數變大的話,以後形成國內的日本史研究圈子也不是不可能吧。

但是這跟普通的愛好者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鴻溝的……

本來專業跟業餘之間就很難互通,不只是日本史這個小圈子吧。


的確是不會有太大提升空間了,除非國民日語水平普遍提升一個檔次。外加如果中日關係能改善的話也能做個大助攻。

另外,漢語的日本戰國書籍如果能多一些也會吸粉。

其實人多也不一定是好事。三國圈子很容易就吵起來,有些地方真的是烏煙瘴氣,這不是三國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大家都能來插一腳的東西很容易撕逼,假如日本戰國像三國那樣火熱估計我們也不會那麼清閑了。

你看知乎上問些具體歷史事件的問題都才三五個回答,問個戚繼光和織田信長比較,武田信玄和諸葛亮比較立馬幾十個回答,假如問個"不懂戰國和司任平吵架對日本戰國圈的影響如何"估計熱度也不會低。(陰險)

沒辦法,研究歷史門檻高,需要大量知識儲備,但吵架誰不會啊?嘻嘻

現狀我覺得蠻好的,貼吧知乎兩頭跑跑,姿勢水平高的,日本那裡出了點乾貨新書大家趕緊抓來討論。

水平一般的兄弟呢,跟著吃瓜旁邊也能湊湊熱鬧

只靠遊戲的初學者也能造造梗擴大日戰圈的影響力。"忠義無雙小早川""二十年"等黑話已經上了維基百科中國大陸網路語言大全了。

本身這種純屬個人愛好的東西,人家喜歡自然歡迎,不喜歡沒人能強求,我只希望我們好好看戰國的時候沒人來搗亂說些"戰國村長論""中國人看什麼小日本的歷史"這些莫名其妙的話就行。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現狀日戰圈門檻高腦殘少,要是人多了腦殘也多了跑到三國或者中國戰國圈子搗亂,引戰了,我們可承受不起。

誰讓我們本身在輿論中就不是處於什麼優勢地位呢?

還是關起門來安安靜靜看書好了。網路論壇說到底還是用來傳播熱度的,拿著放大鏡專心看書才真的能提高日戰圈的知識水平


國內史界一直在變好,而且也會變得越來越好,這些年大家應該有目共睹。

首先是參與者越來越多,更多的人知道並加入到這個話題里參與討論,而且討論的關注點也越來越多的向史實靠攏。

其次是被挖掘出的歷史發現越來越多,如不懂戰國、司任平等歷史普及者辛勤的耕耘開始出現一定成效,以前被誤解的常識正逐漸被解開,這都是一些好的現象。

有些時候會感覺這個話題的風氣不好,或者覺得會有「撕逼」存在,其實這更說明參與者越來越熱情,幾年前的「日本戰國史」著實是個小圈子,某人發表出一個觀點,因為參考資料的匱乏,根本沒有任何質疑的餘地,但現在公開的信息越來越多,查閱條件也越來越好,所以人們可以對問題提出不同觀點,有些用戶喜歡搬運台灣論壇的內容,有些用戶喜歡搬運維基百科的內容,有些用戶喜歡搬運書籍里的內容,比起以前只能看百度百科,那環境是要好的太多了。

所以我覺得,好像以前和和睦睦,那其實是沒有反駁餘地,現在有打嘴炮的空間,正說明這個話題正向著求同存異的方向邁進,沒有比較自然沒有進步,以前某些被奉為真理的網帖,以現在的所知去看看,也會有些「不堪入目」,所以一定程度的激烈交流對於整體的提升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目前還缺乏一個道德上的共識,但這並不是問題,隨著乾貨的增加、知識儲備的提升,這些問題都將不是問題。

歷史這種東西,史料都是已經寫好的,不會再變多,知識這種東西,則是隨著時間和閱歷慢慢增長的,不會越變越少,所以只要愛好者能夠持之以恆,不斷進取,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中的奧秘總會被一點一點的挖掘出來,你看不懂戰國、司任平兩位,他們在辯論時可以直接引用乾貨依據對神論進行反駁,所以知識儲備到了一定程度,就完全不再需要爆粗了,大家總有一天也會變成他們這樣的,誰都有個過程,現在的百家爭鳴也只是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一個現象而已,任重而道遠,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好的。

嗯,等我們未來出書,記得買。


謝 @安國大將軍 邀。(中二值+50%)

首先題主能提到新戰盟,不論水平如何,資歷必然算是資深愛好者。像我這種連知乎日本戰國史四大是誰都記不住的新人,班門弄斧,如有錯漏實在見諒。

「我們唱天行有常,我們唱致知窮理。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胡適

任何一個朝代粉,都會有這樣的認知——「破圈藥丸」。

熱門的,比如明粉,覺得人太多素質太差,藥丸。

冷門的,比如朝鮮(李朝),覺得人太少寫東西沒人看,藥丸。

不冷不熱的,比如日本戰國,還是藥丸。

興盛的圈子大致相似,藥丸的圈子各有不同。

其實每個朝代粉的圈子,都會有相似的軌跡——

1少數人研究,圈小乾貨多——2爆炸性的外部事件——3吸引大量萌新——4消化萌新(一部分選擇研究,大多數選擇吃瓜)——5圈子冷下來——重複2-5……

明粉卡在4(人太多,良莠不齊,沒法消化),李朝粉卡在2(缺乏吸引萌新的大事件)。日本戰國圈雖然進行得不溫不火,但是這個鏈條一直在健康運轉著,也算可貴。

如何在增加成員數量的同時提高質量,是有序的組織也很難辦到的事情,更何況全靠自組織的歷史圈……所以不要因為萌新太多就覺得藥丸。畢竟相對圈內萌新,還有千倍萬倍的人是圈外的。

歷史圈大神真正應該反思的是,如何讓萌新不再「萌」和讓萌新喜歡上研究。

首先,自然是用乾貨讓萌新擺脫神論的影響。總會有人感嘆為啥萌新都喜歡四大寫手/大河劇/當年明月/《陸貞傳奇》,不看乾貨。作為一個前萌新,表示理由很簡單——人民喜聞樂見。

有幾個明粉是《明史》入門的?有幾個通史帝是《史記》入門的?要是沒有這些東西,誰知道上杉姐姐那麼帥啊?(霧)誰知道于謙不光是相聲演員,還是救國功臣?(大霧)

但是這些東西,有的為了戲說胡扯,有的因為水平不行胡扯。所以給萌新帶來的,必然是一堆神論。

結論——萌新喜歡神論是種必然,所以要讓萌新擺脫「神論」,一方面需要萌新自己主動,一方面需要前輩們循循善誘,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科普真正的歷史。

至於讓萌新喜歡上研究……認命吧,沒啥辦法。會喜歡的,終究會喜歡的。讓更多的人研究,唯一的辦法是擴大圈子的基數。此題無解。(還有個辦法就是史學從業把一塌糊塗的周邊史好好研究研究——有的學位論文,水平別說四大了,都不如我……真不知道是咋畢業的)

(PS比日本戰國慘的圈多的是……遠的東歐南美,近的丁朝李朝,國內的十六國十國……知足者常樂,此言不虛


講真,這個鍋不賴愛好者們,也不賴中日關係,而要賴暗恥和NHK。愛好者們水平再次,也可以因為興趣所在逐步提升自身姿勢水平;中日關係再差,差不過小泉時期,而網路日本戰國史的輝煌時代正是在小泉時期;但是暗恥沉迷無雙,不出太閣,信野半死不活,NHK大河劇自功名之後質量日漸下降,這兩個則是釜底抽薪,這直接導致了日本戰國愛好者群體缺乏新血補充,老一代愛好者們又為生活家庭所迫無力繼續關注,所以日漸衰落。

另外原來的日本戰國類論壇本身要背幾個小鍋,高端類論壇本身逐漸閉門造車小圈子化、精英化,排斥新人小白,乃至於排斥一些有能力有知識的新人,拋棄了自身啟蒙者和引領者的責任;低端類論壇則徹底娛樂化,關公戰秦瓊,歷女花痴橫行,不思深入,一旦暗恥與大河劇不行後直接就青黃不接了。

要想要中國網路日史再度繁榮,只能求求暗恥重新變光榮,NHK從真田丸開始已經有復興大河劇的苗頭了(雖說今年女城主可能又要遭),還好對日本戰國歷史興趣及基本知識的底子已經在國內網路上打下了,有幾位大大們還在為網路日史界保留著火種,只要時機成熟,必將再度春風吹又生。有客戶群,就有錢賺,有錢賺就會有人往上面下功夫,逐漸形成良性循環。


不客氣的說

不懂大你在日戰這行功成名就、獨孤求敗,自是會覺得無聊

——我們這些「三等人」,「高山仰止」,哪敢說出「日戰無前景」這種喪氣話?

何況日戰史只是日本歷史的一小部分而已

——同樣是戰亂,南北朝、源平合戰,乃至享德之亂、前九後三……它們的關注人數,怕是要比日戰更小眾吧?

——講真,如果沒有那些遊戲做宣傳(雖然我不玩那些遊戲~),國內關注日戰史的人怕是要更少呢!

============

最後

不懂大要是覺得日戰無聊

不妨跳出日戰這個坑

然後換個坑(比如源平合戰?)再跳進去呢?

(逃)


謝 @安國大將軍 邀,我想過去幾年繁榮和現在不繁榮,主要的差異因素是光榮的戰國遊戲不怎麼出新作了(主要指太閣立志傳,信野的代入感比較差),舊的作品又只能靠各種mod。


這麼熱鬧的地方.

是你沒有入門啊.


說起這個,鍋真的不得不甩給大暗榮。【想起當年初玩,看畫面繁體字的畫風還以為是台灣公司呢,逃 】

那就以一個 遊戲愛好者角度說說吧。

1.基於遊戲的粉絲逐漸減少

光榮的諸多策略遊戲,確實引起許多萌新人對日本戰國史,尤其是安土桃山時期歷史的興趣。

但是很多人只是混跡貼吧,玩著遊戲,失去興趣就隱退了。

為何,太閣一直原樣啊!而且個人覺得 信長對國人的吸引程度較太閣更少。

so

基本只有死忠黨,想挖歷史資料的不僅僅滿足於遊戲的小部分粉絲才入了圈子。

而一部分人又失去了興趣。

君不見,貼吧太閣吧十年前和現在光景,哎╮(╯▽╰)╭

這是小眾原因之一。

2.吸引的新人少而且坑

話題冷門,國內關度注少。

而且愛好者逐漸流逝,而補充的新人又沒多少。

愛好者新人來源大體觀察有三:遊戲,大河劇,小說。

遊戲已跪。

而,大河劇,呵呵噠。逐年日下的大河劇啊。讓人無語·······

愛好動漫,歌曲,和服ETC的,也少有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

日漫似乎除了信奈的野望,並沒有多少涉及到戰國人物的動漫。

小說,隨著國內網文的發展,這幾年的穿越日本架空歷史的小說在某點逐漸增多。

可惜由於對日本的誤解,對日本文化的憤恨,不知哪裡來的自以為愛國的優越感,導致這類書會有很多罵眾。而且這些網文的死忠粉,似乎還是從······遊戲來的。

so,主要還是遊戲。

可惜,跳票的暗榮。哎。

玩遊戲的新人,玩個遊戲,嗯還特喵的需要攻略如何打小田原那位劍聖······【這年頭的小學生】

3.了解面少,缺乏深入興趣

成也暗榮,敗也暗榮

說起戰國史

很多人只知道遊戲

並且很多人的素質,真差啊。

知道幾本小說,很多人通過幾本小說,自動代入真實歷史,並且極大影響了對真實歷史的看法。

譬如 戰國之上杉姐的家臣,武田家的明國武士(這兩本書都還可以,後者歷史基本無誤)

看過幾本小說,各方觀點與人物,夾雜的野史與私貨當成歷史資料,不願深入了解戰國史。

更不要提 寫小說的寫手本來在戰國史方面就不好·····O(∩_∩)O~

4.大神減少

遊戲愛好者的慘淡經營下,貼吧遊俠相關還勉強保持些人氣。

可是·······

好多大神都隱退了。

比如,小龍女,小虎仔【這貨還有騎砍mod】。

流行的劇本除了一個叫做風起雲湧篇,還有同人的信奈,三國等遊戲,似乎沒多少這三年出的劇本了。

╮(╯▽╰)╭

另,我所知一個愛好者(大神?)三年前教過我一點太閣腳本東西,聊了一晚上。不過,他去哥大讀研究生了。(這學霸還謙虛說不行,差學校,導致我真的信了這丫不是常青藤這種高逼格的一員)

各種各樣原因,愛好者能在網上交流的真的越來越少了,大多都是新人。

5.釣魚眾

曾看到過一個百度百科詞條,寫著 xx天皇【安土桃山時期的】。

看各種逼格的辭彙,援引的日文網站。

ヾ(?`Д′?) 還有隱藏的這麼一個人物?

點看一看。進貼吧一瞧。

mdzz,是精日雜的亂寫,那個xx天皇,是個貼吧ID,一群人烏煙瘴氣的分封各武家,各官職。對本國人還用支那這種字眼。話里話外透露著一種身為(偽)倭國人民的優越感。

簡直無語,制杖貨色還真不少啊··········

以上

簡單點來說,就是 愛好高端者越來越少。

而且【會上網的】燒餅太多了啊!

能沉下心讀幾本書,查點資料的真的很少。甚至於不會看帖子,找網上資源的都有·······

日雜和「愛國青年」也越來越多···········

BTW,

遊俠,貼吧都是圈子的主要場所,只不過遊俠主要是遊戲,貼吧主要是遊戲、小說和大河劇等等有關戰國史內容,很分散罷了。 貼吧關於家紋、大名譜代,戰國眾的考究乾貨還是蠻多的【雖然越來越少】。

打字打到這,壓根沒說明白,改來改去╮(╯▽╰)╭ 抱歉,先這麼地吧。


這玩意本來就是小眾中的小眾,想考慮前景等暗恥脫褲魔的NB系列在國內賣上一百萬份再說


不誇張的說,日史愛好者基本上是tk系列培養出來的,現在脫褲魔凈無雙撈錢,也就維持也三國志和nb系列作為看板~dk變頁游,tk遙遙無期,自然後繼乏力


謝邀

我不是研究者,就是看看《日本外史》和英文版的日本史,全是看大河劇的副產品。

喜歡的自會喜歡


不懂大給贊簡直受寵若驚,那我就再多說兩句。

事實上,我在日本的時候會特意去看書,買書大部分都是論文的原因。如果沒有論文的原因,我可能也根本不會去對本願寺下這麼大功夫。雖說是興趣愛好,不過看書找資料就是一件苦差事,而在言之有據的前提下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對我自己來說是這樣的。而現代社會的流行文化那麼多,很少有人只跳在一個坑裡。比如說我自己,我在跳著日戰坑的同時,還跳著東方坑,gal坑,偶爾還會去看看鬼畜,之前還跳過月坑...而相對來說,日戰這個坑入門難(這個「入門」指至少對遊戲,小說之外的基本史實有了解),關注的人又相對較少(比起其它流行文化坑),所以人少也是沒辦法的。當然嚴格來說日戰坑算不算流行文化還有待討論,不過就我自己來說,除了論文要求以外,我對日戰這個坑與對待流行文化坑沒有什麼不同。

總之一句話,入坑難,圈子小。如果要我找日戰坑為什麼人少的原因,那大概就是這兩點了。不過這也不是日戰坑獨有的,上面幾位答主也提到了,研究外國歷史的圈子都不是很大。而日戰史作為「日本文化歷史」下面的一個分類,又有暗恥遊戲與大河劇加持,只要時局不發生大的變化,我覺得都會保持在這個不溫不火的狀態。所以我覺得不懂大也不必對這個現象過於擔心吧...

——原答案——

就我自己的情況是因為感覺資料太少,研究太淺,不敢瞎說啊...

就拿和我論文題目有關的本願寺這一個勢力來說吧,我原來以為以我當時的知識儲備,讀幾本書應該就差不多了,結果拿起書一看,發現自己連許多基本史實都搞不清楚,所以只能繼續買書看書擴大知識面...

尤其是今年去京都轉了一圈,發現僅僅是舊書店裡面研究本願寺及一向一揆的書就根本讀不過來,只能找幾本有代表性的書買下來。最後發現這論文前期買書的投入就有了三張福澤諭吉啊啊啊!

總之對本願寺深入研究以後,我就真覺得研究不是那麼簡簡單單的事,而許多我們認為「當然」的結論也並不是那麼確定。

比如拿凈土真宗與本願寺的關係來說,我原來以為「凈土真宗理論與本願寺的鬥爭活動有很大關係」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結論」,但如果按照神田千里的觀點,凈土真宗的理論與本願寺的鬥爭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本願寺的鬥爭更多的是作為戰國大名而非宗教集團而發動的。按照他的理論,即便是天文法華之亂這種凈土真宗與日蓮宗的大規模戰爭,也只是宗教集團被捲入戰國大名之間的相互鬥爭而非「宗教戰爭」。當然據說他的觀點因為太過激進而不被學界廣泛認可,不過從這一點我很明顯地看出我們心中的許多「固有印象」並非完全正確。

所以說,我發現我連對我自己原來覺得「好像很了解」的本願寺都只能算是一知半解,所以現在對其它的戰國大名就真的不敢亂說啊...


承蒙錯愛來答

與其說前景渺茫,還不如說是和以往比星光暗淡了。現在娛樂比以前多了這麼多,日本戰國遊戲難在再吸引人家;生活壓力又大了不少,日本戰國上班族不能當飯吃,學生考試不考,學來何干?於此,潛心學習專研的人,乾貨討論自然會減少。

但是不懂大你也要看寬點。現在關注知乎日本歷史話題的人數足足比7個月前多了4000人左右,你的那個專欄也增加了1000人上下,證明日本歷史這個圈子其實是在擴大的。

年齡層沒統計。但我想,到30歲左右的興趣,人的興趣大都定下了,應該不會突然對對面海國的歷史感興趣。由此推測,增加的這部分人估摸都是些學生黨或者大學剛畢業的參加工作的。So,不懂大你是不用擔心這圈子後繼無人的,而且不懂大你也就奔40(跑),想要培養徒弟大把時間啦,比如AT,韓女士啊。

還有,不懂大不必在意這麼多的混亂情況(像掛人,對比,假設)。畢竟在日本歷史這塊,大家的水平本來就不高,水平會慢慢升上去(這板塊還有救,戾氣不算太重)。

——————————第一次用分割線,分割線是這樣子用的嗎——————————

很多人說光榮該背鍋,其實我覺得不然。這幾年來娛樂方式猛增,又不單你一家做歷史遊戲,況且玩策略遊戲是要耐心的,比起LOL的爽策略遊戲算什麼?(陰陽師,要靠你要多為我們這圈子「招嫖」呀!)

同時,大河劇在日漫,韓劇的衝擊下都變成小溪劇了,沒幾個年輕人會專門搜這玩意看(追番都沒空了!)

~~~~~~再來一個分割線~~~~~~

@不懂戰國 不懂大覺得現在討論質量高的人少了,除了有料的前輩走了,還有就是後補的人不敢也無料參加討論(像我)。我們這群人(特指學生黨)在維基上東一點西一點地學,今天知道苅田狼藉,明天了解下啥叫安城合戰,缺乏一個較為系統性學習,難以對問題做些有建設性的見解。由此觀之,我們和閣下的差距除了積累、意識還有專書(尤其是期刊和港台的)。無恥又無賴又無奈地說句;我們好想你共享些專書(信你眼光,質量有保證,讓人少走彎路),哪怕書影也好,學生黨真心買不起那麼好又貴的書!

(如果上面這段前輩你覺得似伸手黨或者不約,敬請大人有大量,原諒小弟!)

說個不靠譜的招攬票友的方法。(當然,我知道閣下分身乏術,所以你完全可以當我胡說八道)。閣下你親自出本書或者拍視頻,想袁騰飛老師那樣,不求有多高的新見解,只求能吸引到人。我相信,以不懂大你的學識寫出來的水準在國內應該不算低,至於其中的幽默,身為北京人的不懂大你應該很在行的(平時看閣下說話風趣,文縐縐的)。


中國現在對日本戰國史談不上研究吧,就是翻譯一些日本台灣的戰國書籍,閱讀日本人近年來的最新發現而已。

畢竟不是中國的歷史,歷史文獻與資料都在日本嘛。

大河劇和遊戲《信長之野望》也推動了日本戰國歷史的普及,我覺得對日本歷史的了解很有必要,日本是中國主要的競爭對手。

題外話,現在的中國對歷史研究的氛圍寬鬆多了,也更加客觀。改開以前你敢說洪秀全的缺點?現在都可以說了,不必按照階級鬥爭史觀去寫歷史書了。


暗榮的鍋跑不了啊,導致國內玩家討論前自己先腦補設置了某某人統率武勇數值多少多少,在某個戰役甚至某次合戰吃癟了是否就辱沒了該數值

XX統率比XX高,為啥合戰輸給了他,果然是水貨之類的巴拉巴拉

最典型的貼吧盛行的,無證據出自本人之口的「早生二十年」梗更是被黑的體無完膚


其他諸如拜占庭歷史,非洲地區國家歷史,東歐地區歷史幾乎都不火啊。還不如日本戰國歷史呢。國內史里南北朝五胡十六國研究的也少。其實這和這段歷史與之前之後歷史的聯繫,該地區現在是否發達都有很大關係


不少了啊,人夠多了,我認識幾個研究東南亞歷史的,要不要介紹他們的情況啊?歷史研究裡面日本史研究人數絕對是算多的,愛好者也算很多了。日本史討論少本身是因為難,古日本語難,正經的史料少,野史吹牛記多,後世演繹亂改的就更多了,一個歷史人物的後代因為一本小說連祖宗名字都能修改了??經常看了一本書再看另外一本就三觀盡毀。沒有比這更艱難的歷史研究了。東南亞朝鮮史好歹還有中國文獻可以參照,日本史可真是一筆糊塗賬,特別不能聽風就是雨,就算遇到古代文獻也要自己下判斷。不懂大大這個提問是什麼意思呢?


推薦閱讀:

有哪些因為個人一念之差改變了歷史的故事?
你都見過什麼樣的歷史盲?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那些國家或地區是以農耕文明為主的?
如何評價日本文藝社出版的《歷史新聞》系列?

TAG:日本 | 歷史 | 世界歷史 | 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