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史的國內研究為什麼很少?

相對比,國內關於戰國的歷史一直很熱,但都不是學術上的研究,而是信野大河劇帶起來的。日本史研究怎麼都集中在近代啊,中世貌似就沒有成體系的。日本文學也是,近現代一堆學者,古代就很少。


雖然不了解國內關於日本近現代史的專業研究程度,無法從深層次的角度進行對比,但單從專業著作的數量及關注度來看,日本近現代史的專業研究還是遠大於日本中世史的。

先不說日本中世史這個非常冷門的科目,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搞專業的歷史研究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易中天、袁騰飛此類被媒體的捧出的紅人畢竟是少數,何況其歷史研究水平仍待商榷。現在國內歷史學科畢業的話,學成後都不好就業吧?即便是進了專業的歷史研究所,其收入能達到什麼水平呢??能夠滿足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租房、生活、搞對象的支出么??我們可以拿歷史當作愛好,但以其為職業又能經濟無壓力生活的,又能有幾人呢??而迫於生活壓力巨大,還能潛心搞歷史研究的,恐怕少之又少吧。我想那些想以歷史為業,或者以歷史為愛好,都得是在實現溫飽且有了剩餘精力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的吧?當然,有著孤高的歷史研究理想,不在乎清貧的生活、不受外界誘惑干擾的人或許不是完全沒有,但也是極少數吧。

回到正題的話,師從日本一橋大學中近世史教授池享,前段時間因小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復旦大學錢靜怡老師在其《日本戰國時期村落與大名權力關係考論—以16世紀近畿地區菅浦村債務問題為例》一文中明確指出:「國內關於日本戰國時期的研究尚不夠深入」,連國內民間日本中世史關注度最高的戰國時代尚且如此,遑論整個日本中世史了。而且錢老師的說法比較委婉,說的是不夠深入,實際上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什麼研究環境。沒有那種研究的大環境、資料支撐、研究機構、著名學者等,國內關於日本中世史的研究怎能多起來??這塊主要還是靠遊戲、大河劇等才有些許熱度,主要是靠民間愛好者之間的知識傳遞,根本完全夠不上「研究」的級別。

所以我覺得,如今搞歷史研究,本身就枯燥,也發不了大財,首先還是要考慮如何過日子。所謂「飯飽思淫」,只有在工作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才能有精力搞搞歷史愛好吧?而國內也沒有像樣的研究環境,出去留學的畢竟是少數,將來是否回國本就未知,即便回國,是否還搞本專業就更不好說了。沒有中堅的學者挑大樑,沒有專門的資料和資金的支持,搞日本中世史的研究純粹是空中樓閣,痴人說夢。

在未來相當一段長的時間裡,我們恐怕也只能靠光榮遊戲、大河劇、歷史小說以及民間愛好者們孜孜不倦的科普精神來獲知這段歷史的知識了吧。


我有一個朋友,正經正東京大學博士畢業,而且他的課題就是研究日本中古文學。

他回國後,進入某大學日語系成為系主任後,論文就全都是「訓詁」「和歌」之類,沒有中古文學的了。為啥?因為發表不出來。

他曾經立下宏願,要在四十歲之前完成某中古詩人的傳記,這會是國內第一部研究該詩人的專著——但,完成不意味著出版。正如你們所知,沒有人肯出版他。

他申請的課題被拒絕,同上,連學術界也對日本中古文學沒有興趣。

所以嘛……

所以他後來就自己看看書,寫點兒小論文算了。


我的看法是:1、研究日本古代史(主要是律令時代)和日本近現代史有明確而比較直接的現實需求,但中世史在這方面相當欠缺;2、古典日語拔高了中世史研究的門檻。

1、現實需求的問題

從目前國內日本史學界的研究熱點分布來看,研究者主要關注的日本古代史和近現代史,而在古代史中又主要關注律令時代的相關問題。

日本古代史研究,或者說對律令時代的研究,大多圍繞中日交流展開,因為這一階段可以說是中日古代交流的最盛階段;而單純研究律令國家、律令體制的則是少數。也就是說,這一部分研究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為國家政策服務的。近現代史我其實不是很了解,但這一領域的很多研究成果,其落腳點無外乎對比、反思、發展乃至意識形態上的需求。

但相比之下,研究日本中世史就缺少了這樣的顯示需求:中日官方層面的交流遣唐使終止之後就趨於停滯,當前學界(主要是日本史學界)關注的重點也不在中日交流這一塊,可以說能推動這一塊研究發展的,也就剩學者自身的興趣了。

實際上中國的世界史研究,很多領域都會受到國家政策導向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現實需求,或者說現實關懷。我想 @武逸天可以說一說一帶一路戰略對全球史研究發展的影響。

不過,2016年8月明仁表示了生前退位的意願,這或許會刺激推動對日本天皇的研究,而中世時期的天皇/上皇是天皇研究中不可迴避的重要議題。

2、語言問題

古典日語是日本中世史研究的前提——任何不甘於拾日本學者牙惠做二手研究的中世史學者,都必然需要掌握古典日語。

我簡單而不嚴肅地介紹下古典日語。我們可以把古典日語理解成從漢語書寫轉向假名書寫的過度階段,其最初產生於貴族私人的文書,在中世時期有了巨大的發展,到近世時成為了公私兩方都比較通行的書寫形式,我們在閱讀日本史料的時候經常能接觸的到的漢文訓讀體、候文等,都是古典日語的表現形式。

由於古典日語的語法與現代日語有著較大的不同,因此學習起來頗有難度,所以我在 @不懂戰國回答的評論里說光古典日語這一點就能篩掉99%的人。其實說起來,我自己也算是這99%里的一員。

語言問題在任何一項世界史研究里都是普遍存在的。譬如做歐洲中世紀,排除起碼的現代英語和相關國家的語言,還得學一門拉丁語。曾經聽過一次彭小瑜教授開設的拉丁語課,旁聽了一次就再沒去了,真是聽不懂(當然我自己的學習不需要拉丁語,這也是一個原因)。從研究需求的角度來看,拉丁語和古典日語是挺像的,但是拉丁語有一個好,學會了拉丁語,可以應用在很多歐洲國家的歷史研究上;而學會了古典日語,額,可能也就只能用在日本史和日本文學研究上了。

暫時想到的就這些,先寫這麼多吧。


作為一個曾經蹭過很多次歷史課,經常用學校公共賬號在知網看文的人,我表示:國內不是對日本歷史研究很少,而是對世界各國歷史研究普遍都很少。

歷史院系本身是很難養活自己的,就算強如田餘慶唐長孺,出的書也稱不上暢銷。搞文史哲研究雖然成本不高,但也是需要不斷投入的,這些投入只能來自撥款。但是上面的錢也不是無限的,投給誰不投給誰,除了比人脈資歷,誰的課題更熱門也是很重要的。

具體可以通過知網論文的數量來做一個大致評估。

世界史這個目錄的論文一共是6萬多,而國內方面,有通史、地方史、古代史、近代史四個類別,加起來論文近50萬,兩者不是一個級別。

在這6萬多的世界史論文當中,屬於亞洲史的約1.3萬。

這1.3萬裡面沒有具體劃分國別,我通過取樣統計,估計日本史相關的論文約有5000。

而且這裡面,涉及到室町安桃時期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我自己是一度挑了很長時間,最終只下載了30篇想看的文章。

相對比較常見的話題,主要則是集中在中日關係、近代戰史、政治變革這幾個方面。

其實上面列的這些是國內對外國歷史研究的共同現狀。對日本戰國感興趣的愛好者基本不可能得到中文的專業讀物,只能去閱讀日本學者的文章。同理,對歐洲中世紀感興趣的愛好者也只能去閱讀英美學者的文章。

我個人看知網的總體體會,大約有這麼幾點:

1,對外國歷史興趣不大,水平也參差不齊;

2,總體描述大都很籠統,極少有細節闡述(這也是參差不齊的原因之一);

3,多側重於該國與中國的關係,單純站在該國角度的很少;

4,對該國總體政治經濟變革的重視遠大於人物、事件、地方的考據;


就好比,國內討論三國的話題者眾,而幾乎沒人討論夏商的事。因為,前者的謀略、故事、征戰、人物更有趣。


因為對中國人(尤其是政治意義上)來說這段的重要性遠不如近代和當代吧 而古代那段又比中世在文化上更貼近大陸 而且在咱們這邊的文獻記載也比較多 更容易研究

戰國還算好的 畢竟這麼多遊戲和電視劇帶動了不少人去關注 鎌倉室町才真是鮮有人問津 連日本人自己關注度都不是這麼高 現在大河劇也只剩戰國+幕末 偶爾來點源平了


對日本古代歷史研究難道不是一件有戰略性的現實意義的事嗎,歷史對政治架構和文化架構有深刻的啟發意義,尤其是日本這種保守封閉型的文化體,研究日本要更容易,對研究其他文化體有很多借鑒意義,文化是相通的,為了未來東亞地區的發展,國人應該更深入的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別說日本中世紀,我國中世紀南北朝十六國的也不多啊


對於樓上有評論說什麼復旦徐沖跟錢靜怡還能留下一點研究,也算留了一點種子。呵呵,兩個通姦的渣男賤女倒是操出一個種~抱歉,直言不諱!復旦百年名校,與日月同升之地,現在都是些什麼鬼東西在裡面混著,不知道在這帖子里有多少徐跟錢的學生或者水軍,據我所知,在這個圈子裡,渣男徐學術好像沒這麼牛逼吧,不要總是傍上自己的導師的三北畢業本土博士,放過別人好吧,錢老慣三在日本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校靠著給導師獻身,害的導師家破人亡,換取的論文勉勉強強發表之,被日本學校開除後居然能到復旦這地界教書,一個人品差勁,學術能力這麼差勁的人為什麼能進復旦,難道現在高校不要進行背景調查嗎?很多學校牛逼,學術研究牛逼之人都不一定能進入到一流學府教書,競爭相當激烈啊,90後都已異軍突起了,70後的錢老慣三還在搞什麼呢?沒有學術能力請儘快離開,給別人騰地方OK?在這一流學府混著,最終還是要靠跟人睡覺換來一些,多麼的骯髒和賤啊~去年兩人靠著騙取經費通姦遊學回來,繼續在復旦教書,不是在校內也開了什麼學術報告會嗎?錢老慣三你的學術報告也是徐負叫獸幫你拾到的吧,回來後,居然有學生說什麼是做學術的伉儷,我呸~同學們你們當離開學校N年後看待這樣的老師,你會很鄙視的!當時貴校一個學生問老師,學校為什麼不開除徐他們呢?說人家好歹也是北大畢業的,教書這麼多年~其實沒啥可惜的,誰知道能不能混得下去呢?那就先好好待著吧,反正兩個不要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強,記住給孩子的贍養費別忘給贍養費!記住不要到處造別人的謠!這對渣男賤女記住不要再動手打人!記住不要到處去裝逼!


推薦閱讀:

茶器到底名貴在什麼地方?
《從「日本戰國是村戰」橫向對比上杉謙信和戚繼光在同一時期的表現》一文是否靠譜?
在哪些國家,紋章文化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英國、德國、日本、中國的徽章文化有哪些區別?
如果黃巾起義和日本戰國時期的一向宗最終奪取勝利,會發展成中世紀時期西歐式的宗教形式嗎?

TAG:日本 | 歷史 | 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