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如果國軍在正面戰場採取運動戰為主的作戰方式,抗戰效果上會有什麼不同?

前段時間看了《論持久戰》,裡面多次提到國軍正面戰場應該採用運動戰為主、陣地戰為輔的作戰方式。然而這個建議並沒有被採納。所以我想請問一下,運動戰為主的作戰方式在當時的正面戰場是否可行,如果當時國軍採取了這種策略,抗戰的效果會有什麼不同嗎?

相關問題我想知道國民黨能學會共產黨的游擊戰運動戰嗎?如果可以的話這會對中國歷史產生什麼重大影響嗎? - 知乎


宋任窮,開國上將,參加過秋收起義,抗日戰爭中任129師政訓處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在他著作的《宋任窮回憶錄》中,記載了他有一次拜訪湯恩伯的故事:

見到湯恩伯時我說:「劉伯承師長、徐向前副師長委託我來看望湯司令。」他說:「外面有太陽,就在外面坐。」我們倆坐下後,天上的地下的閑談了一通。談得很多,也很隨便。我們閑談中他問了我一個問題。

他說:「有一點我不了解,你們八路軍為什麼打仗總打不散,散了也能夠收攏來。我們的部隊就不行呢?」我說:「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的軍隊每個連都有共產黨支部。湯司令要學的話,我們派些人到你的部隊,也在每個連建一個共產黨支部。包你打散了又可以收攏。」他聽了後哈哈大笑。

本來武器裝備、軍隊組織、戰術素養就都不如對手,有固定工事做倚靠尚可以一戰,要求絕大多數的國軍脫離固定工事完成穿插迂迴包抄這樣的作戰方式,一旦戰敗,又無法收攏部隊,就真的只能作鳥獸散。


部隊要能運動起來作戰,是需要很強的保障能力的。

第一首先是逃兵。

部隊運動起來,肯定有大量的野外行軍,並且經常接濟不上物資,受餓挨凍的時候不少。如何把部隊能掌握住?盡量少的減少逃兵?

不說TG的軍隊,那和KMT不是一個檔次的。就說封建軍隊,岳飛算是很注意治理軍隊了,連主席都說過「岳飛治理軍隊有他的一套(方法)」。可即使如此,岳飛的部隊也一樣有逃兵。

以KMT那種強拉各地壯丁來充軍的兵員補充法,只怕是一離開本地,人就都逃光了。

第二是補給。

部隊的運動往往是根據作戰需求來的,需要在運動中完成所有的勤務工作和補給工作。部隊是不可能攜帶大量的輜重進行長期的活動,這會限制部隊的機動性。

因此,就需要很強的補給保障能力,讓軍隊能與地方上建立聯繫,在不同的地區和地方,能隨時獲得人員、物資(口糧、被服、軍火、藥品、運輸器材、運力等)的補充。

看起來只需要下個命令,其實沒那麼簡單。

因為這需要政權對地方有牢固的控制和掌握能力,政府首先要能徵集到這些物資和人員,然後是要根據軍隊需要定時或者不定時在固定或者不固定的地點來轉交。

第三是軍隊建設

運動戰的精髓,就是「運動就是作戰,作戰就是運動」,運動本身就是作戰的有機部分。部隊除作戰之外的時間,基本都在不停的活動中(也有休整的時間)。

這種活動的根本目的,是通過自己的積極活動,拉扯與牽制敵人的運動,使得敵人也活動起來,從而暴露他們的弱點,以便於我們集中力量進行攻擊

而在這種活動中,進行軍隊的組織建設,是一個很複雜的課題,絕不是走走停停的間隙中,就可以隨便辦到的。

例如,人員如何管理?人員的活動如何管理?組織如何保持健全,如何以健全的組織展開部隊?如何以健全的組織展開以後收攏部隊?

這都需要在軍隊建設,幹部培養上下很大的力氣。TG把支部建立在連上,通過支部管理的方式,才算把工作抓了起來。KMT的支部建設在營上,架構如此粗疏,怎麼搞?

這幾個問題解決不了,KMT的軍隊就不要想打運動戰,一運動起來必然走著走著部隊就聯繫不上了,打著打著部隊就垮了

相反,結呆陣,打呆仗,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了。

至少停留在一個地方,互相監視,人還不容易隨便跑散呢!

PS:

軍務工作是非常複雜瑣碎的,因為軍務工作和勤務工作的主要功能,就是每天解決吃喝拉撒睡+健康這些最基本的保障部隊戰鬥力的事作戰部署和指揮,只是軍務工作中很小的一個部分而已。


1,把運動戰當成游擊戰並進而藉此黑TG的諸位軍盲真是6666666。

2,認真回答一下,對當時的國軍來說結硬寨打呆仗反而是正確的選擇,因為無論是物質條件、訓練水平、指揮水平、組織能力還是士氣都不支持打運動戰。想一想解放戰爭中國軍跟著共軍運動起來之後是什麼後果你就懂了:「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當然啦,國軍結硬寨打呆仗的水平如何那就另論了。不過我想如果曾國藩再世的話肯定不會蠢到為了「國際影響」把部隊扔到戰列艦炮口下白白挨炸,一天蒸發一個師。


國軍不是沒有運動戰過,每次國軍轉進都發展成對農村的大洗劫,以至於國軍搶過的村子連日本人都搜刮不出糧食了。

1942年河南饑荒以至於日軍都征不到糧食,在老百姓無隔夜之糧的情況下,湯恩伯以在葉縣修建「邊區學院」之名行修建官署之實, 還強迫無償捐送。

湯恩伯潰敗之時30萬正規軍被災民繳械,值得諷刺的是日軍在國軍倉庫里繳獲的糧食多到都帶不走,日軍號稱只要進攻速度夠快完全可以就地補充糧食,缺乏運輸工具運不走的也都留給了災民。

1943年,美國記者白修德報導此事。他說,1,000萬人口的河南省有300萬人(甚至500萬人)餓死。

湯恩伯跑路竟然還留物資給敵人,薛岳就靠譜的多了,尤其善於堅壁清野,過河拆橋,放火燒城,長沙會戰直接放火燒長沙城,可惜忘記疏散群眾,直接造成文夕大火的慘劇。

當然,日軍佔領長沙之後補給嚴重不足又不得不棄城,這也算是值得大吹特吹的戰績了。

ps:

  • 中國大陸網路上有段子稱:「在後來日軍攻克的湯恩伯部倉庫中,僅麵粉便存有100萬袋,足夠20萬軍隊一年之用。然而日軍卻將繳獲的軍糧發放給災民,堂而皇之的賑起了災。
  • 「那麼在極其慘烈的河南大饑荒時,為什麼不分出一些來賑災呢?」早在白修德還在河南時,他便提出了這個疑問。一個官員告訴他:『如果人民死了,土地還會是中國的;但如果士兵餓死了,日本人就會佔領這些土地。』」。


團座:"委座指示,茲令我團上下效習共軍之運動破襲戰術,經過諸一營同袍兩月之勉力練習,今日初見成效,一營長,命你營分散滲透倭寇防線,沿路破壞日軍火力點,完成作戰目標後於敵後集結,與我主力前後呼應發起總攻,一舉拿下日軍大營。"

十五分鐘後

"團座,一營長急電。"

"念"

"我是誰,我在哪?"


人間正道是滄桑里,范希亮在中條山突圍之前,楊立青找他給他建議,讓其分散突圍。然後部署突圍的時候,范希亮的參謀長問是否按照楊立青說的做,范回答,共軍的組織嚴密,可以隨意的拆分,我們的部隊拆開就和不上了。


試試看在地圖上為五萬人規劃一條走到五十公里外臨近市鎮的路線。

在哪裡吃飯、在哪裡休息,怎麼收容掉隊人員都要計劃好哦。

你覺得是否有必要提前偵查一下這個路線?

一條路是不是夠?

戰爭時期偵查部隊不得力,連五十公里你都難走。

如果行軍中途要掉頭,怎麼實現?

部隊移動是個系統工程。實際上土鱉大力掃盲、辦干訓班,這才使得部隊具有起碼的運動戰能力。

否則基層官兵連先期設置的路標都看不懂,怎麼運動?

土鱉很喜歡讓文工團在大軍行進路線上表演鼓舞士氣。這其實也是讓官兵很容易辨識路線要點的一個方法。

但是最常見的營團規模的作戰很少有條件這麼干。

而土鱉完善的地方基層組織則為部隊運動提供了不少便利。

建立補給點,收容人員都能得到地方基層組織的幫助。

其實國軍打過運動戰的。七路半傅作義為了加強運動戰能力還自己攢過裝甲汽車呢。無能就是無能,眾嫡系們條件比七路半好吧?

傅作義的部隊重視官兵教育,有政工人員。這才是運動的本錢。


共產黨可以打運動戰,

但國民黨除開最精銳的幾個師,基本是打不了運動戰的

1國民黨部隊強徵士兵,接著軍官虐待士兵,士兵甚至吃不飽

逃兵多,運動戰逃兵會非常多

2國民黨中間派系非常多,而且因為國民黨講究你有軍隊你就是老大

所以遇到危險,誰去救援?誰去犧牲?

運動起來軍隊是很難聽指揮的,也許100公里的路,國民黨要走10天,20天。

3國民黨大多就是軍閥,而軍隊士兵就是兵痞

你讓他們運動起來,保證小鎮,農村全部遭殃

比日本搶過一遍還厲害

搞不好一些連,甚至營自己直接跑去當土匪

4補給怎麼辦?

軍隊是需要補給的,就國民黨那些軍需官,

軍隊拿武器都需要錢,你讓他們去運輸補給?可能嗎

國軍只能陣地戰為主,少數精銳部隊運動戰為輔。

全部運動戰,搞不好日本一個大隊,

國民黨幾個師就成潰敗了

直接全部成逃兵了

死亡的人數更多

國民黨許多戰爭正面戰爭沒死多少人,反而撤退的時候損失慘重

他們當運動戰,基本不太可能


國軍打運動戰死得更快

一張圖說明

這可是孟良崮!這可是被美帝大量武裝了無線電交互設備的國軍!這可是信息傳遞速度理論上堪比美帝的國軍!

結果呢?

六縱上萬人的作戰單位窩在那安穩如雞,周邊幾個師都不知道自己包了tg餃子

你指望抗戰時候國軍打運動戰?怕是打一半一個師就先散了


組織度太低,運動不起來


"不在乎一城一池得失" + 李天霞模式 = 淪為潰兵流民

順便,給偽軍發的工資會更多的。


國軍拿什麼運動?是汽車飛機多還是訓練水平高?或者是後勤保障能力強?

當然也可以降低日軍的機動,比如摧毀日軍運輸工具、破壞日軍交通線……不過這就和國軍沒什麼事了。


運動戰?

運動戰對於軍隊的組織度、訓練度、裝備水平、政府的組織結構、物資調配水平都高出一個難度級別……

這幾個哪個都不是當時的國軍和民國政府能有的……


忽然聯想到,我們玩劍三時陣營攻防也是打運動戰,比如打惡人谷,指揮先帶大隊人馬去打老陶,等對面來救援的時候忽然集體摔死回營地去偷米麗古麗,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但這種操作的前提是浩氣所有人上yy且聽指揮死得快,最好都是有組織的大幫會,哪個團去送死哪個打掩護哪個團穿pve迅速飛過去偷boss都要事先安排好,否則如果是一大群不上yy的散人,跟著指揮去打老陶,然後指揮大喊「摔死!回營地!」的時候還在像傻逼一樣抽boss或者跟趕來的惡人混戰,那還偷個毛?我每次打gf對這種純來混分的散人也很無語,指揮叫抱團不抱團,指揮說沖他們全縮在後面偷人頭,指揮在yy里吼的聲嘶力竭,一群人還是漫山遍野跑的到處都是……

我想國軍打運動戰的時候,指揮官大概也是這樣的感受。


參考抗美援朝志願軍,當時跟美軍的差距也是很大,關鍵是上有領導力,下有犧牲精神。運動戰講究的是快速決策、狠勁穿插,把自己的部隊當作一把鋸子去撕開敵人防線,這一點對於抗戰時的國軍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否則解放戰爭時期就不會被解放軍的運動戰摧枯拉朽般地消滅殆盡了。


共軍運動起來,國軍沒了

國軍運動起來,還是國軍沒了


被打得潰不成軍。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就是運動戰需要強大的情報優勢,機動優勢,火力優勢和相對的後勤優勢。而凌駕於其上的則是士兵的個人素質。

先不談日寇制空權在手,我英勇國軍在自己的國土上都能忝列水旱蝗湯之一,在自己的國土上對於自己的國土的軍事地理居然還沒有日軍的兵要地誌上記錄完善,屢次作戰,除少數軍隊之外,情報都處於劣勢。

奢談機動,火力。

而決定這一切的根由其實是士兵個人素質的高低。

組織中的士兵是強大的戰爭機器,士兵自身不過是血肉之軀。

遺憾的是國府中真正有高組織度的軍隊一共也沒有幾支。


運動戰不能等同於游擊戰

抗戰時期的國軍其實是一支一戰水平的隊伍 陣地戰打不好 運動戰 打不了

不過薛岳的天爐戰法倒是運動戰的一種


真以為老蔣不想么,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他老蔣莫說和老共拼運動戰了,就是和日本人比運動,他也比不過啊。

日本人利用小股部隊一點突破國軍防線導致國軍全線崩潰的例子難道很少么?板垣征四郎和他的鋼軍怎麼在日本陸軍中出名的?

老共要不是工業水平上不去,裝備起不來,早就把日本鬼子趕出去了,就老蔣在日本投降前都能被人家從南到北打個對穿,講道理這種水平,老蔣重慶政府能一直活著我悲觀的覺得可能真的是因為日本人讓他活著吧···


國民黨軍可是打運動戰老手啊!

26廣州開始運動戰到南京,27年再有南京運動戰到北京,37年由北京運動戰到南京。38年南京運動戰到武漢。

十幾年運動戰經驗,你怎麼能說國民黨不是以運動戰為主呢?

26年前國民黨運動戰也是國內軍閥中首屈一指的。

比如

靖國軍進攻四川之戰

護國戰爭結束後,蔡鍔被任命為四川督軍兼省長。1916年8月,蔡離川去日本治病,由羅佩金代理督軍,戴戡代理省長。當時,駐川軍隊共約八個師,其中川軍五個師,(第一師師長周道剛,第二師師長劉存厚,第三師師長鐘體道,第四師師長陳澤霈,第五師師長熊克武。)滇軍兩個師,黔軍一個旅(滇軍第六師師長顧品珍,第七師師長趙又新,黔軍旅長熊其勛。)。羅佩金利用北京政府下令裁軍的機會,將滇、黔軍改編為「國軍」,川軍則仍為地方軍,並縮編為三師一旅,廢除特種兵。此舉引起了四川軍政各界的嚴重不滿,滇川矛盾隨之迅速激化。

1917年4月,羅佩金將川軍第四師遣散,令第五師縮編為旅,第一、第二師裁減兵額,並擬以滇軍將領劉雲峰接替第二師師長劉存厚。劉存厚參加過護國戰爭,在川軍中有一定影響。他對羅佩金縮編川軍,排除異己,心懷不滿,於4月17日秘密召集所部軍官會議,決定聯絡川軍第一、三、五師,實行武力驅羅。

4月18日,劉存厚部突然襲擊押運第四師槍械回成都的滇軍。雙方在成都城內持續戰鬥了七八天,最後達成妥協,確定川、滇軍均撤出成都,劉存厚免職,羅佩金辭職,由戴戡暫兼四川督軍。成都由黔軍填防。

雙方撤兵後,劉存厚仍留一部兵力駐守成都西、北兩門。戴戡到成都後,多次催促川軍留城部隊撤走,劉存厚執意不從。戴與羅佩金密謀以武力驅逐成都川軍,進而解決劉師全部。7月1日,張勳在京復辟,授劉存厚以「四川巡撫」偽職。戴戡認為時機已到,便於7月5日以「討逆」為名,命城內黔軍攻擊西、北兩門的劉軍。劉軍裡應外合,夾擊城內黔軍。黔軍戰敗,棄城退走,行至仁壽縣時,又遭川軍截擊,戴戡被擊斃(一說自殺),黔軍余部潰散。這就進一步加深了川軍與滇黔軍之間的矛盾。

當劉、羅、戴軍閥在四川混戰之際,全國各派政治力量正圍繞著要否堅持《臨時約法》問題展開新的尖銳鬥爭。此時的雲南督軍唐繼堯,由於其所處的政治地位和歷史關係,還多少保留一些維護約法、擁護共和的民主革命思想。他反對北洋軍閥破壞約法、解散國會,指斥北洋軍閥「以憲法不良為借口,以暴民專製為號召,實則不慊於民黨,不甘於共和,時思破壞,以復釋前嫌,共同攜手,以維大局」。

1917年6月上旬,唐繼堯積極進行「北伐」準備,對滇軍實行戰時擴編。旬日之間,即將駐滇的三個師、一個警衛軍擴充為五個梯團(每梯團相當於一個混成旅),共約二萬餘人。6月12日,唐繼堯致電孫洪伊(後任護法軍政府內務部長),告其滇省「已下動員令,克日開拔」。同時,致電敘州(今宜賓市)羅佩金,要求駐川將領「嚴守紀律」,注意「聯絡川滇感情,共維大計」。

當張勳復辟的消息傳到雲南,並聞劉存厚「甘受偽職,叛攻成都」,唐繼堯感到「義憤填膺,匡扶有責」,立即打起「討伐復辟叛逆」的旗號,聲明將滇軍改稱為靖國軍,準備「躬率三軍」,借道川境,討伐張勳。其實,討伐張勳是假,藉機入川是真。這從唐繼堯對李曰垓一封電報的批複中可以得到印證。7月3日,原護國軍第一軍秘書長李曰垓,從廣東致電唐繼堯,指出:北方政局混亂,派系紛歧,陸榮廷正在「鞏固兩粵」,「先謀自固」,全國「已漸呈割據之勢」,因此,滇軍應先發制人,進佔四川。李還提出「由鎔(羅佩金)與川軍開釁,即借口進兵,佔領成都」,這是取川的「第一策」。唐繼堯批複道:「劉已叛,當然取第一策」。表明了以「討逆」為名攻佔四川的用心。7月16日,唐繼堯以護法討逆的名義通電討伐劉存厚,川滇之戰全面爆發。

由於唐繼堯響應護法是為了藉機擴張地盤,發展個人勢力,因而在以後的戰爭中,實際上既不奉行孫中山的政治主張,也不服從軍政府的統一領導和照顧護法戰爭的全局利益,卻與桂系軍閥沆瀣一氣,阻礙護法戰爭的順利發展。

作戰動員令下達後,唐繼堯即將滇省的五個梯團(第一梯團長馬聰,第二梯團長鄧泰中,第三梯團長李友勛,第四梯團長楊體震,第五梯團長趙式銘。)改編為六個混成旅,兩旅為一軍;並令顧品珍、趙又新立即在川省招兵買馬,將所部兩師擴編為兩軍。其編製序列如下:顧品珍為靖國軍第一軍軍長,趙又新為第二軍軍長,羅佩金為總司令;庾恩暘為第三軍軍長,黃毓成為第四軍軍長(以上兩軍由唐繼堯直接指揮);駐粵兩師擴編為第五、第六兩軍,張開儒、方聲濤為軍長,擬以葉荃為總司令。與此同時,黔督劉顯世也令師長王文華率黔軍兩個旅入川協同作戰,並推唐繼堯為滇黔聯軍總司令。滇黔軍入川兵力約五萬人。

唐繼堯的對川作戰計劃是:顧、趙兩軍扼守川南資中、內江和敘州、瀘州諸要點,牽制當面川軍;由滇入川之第三、四軍和黔軍伺機奪取重慶,然後進攻成都,或分兵東下,攻取武漢。

「劉羅、劉戴之戰」後,川軍分為三股勢力:第一師師長周道剛明守中立,實助劉存厚;第五師師長熊克武亦稱中立,但傾向滇黔軍;第三師師長鐘體道和許多綠林武裝,公開站在劉存厚一方。劉存厚在原第二師兩個步兵旅和騎兵、炮兵團基礎上,招收了被遣散的原第四師士兵,新組建三個混成旅和一個獨立旅,總兵力約二萬人,加上鐘體道之第三師,共約三萬餘人。在「劉戴之戰」後,第二師沿岷江向南推進,佔領岷江下游各要點,其前鋒距敘州僅三十華里;第三師進據金堂、樂至、潼南、遂寧各要地,控制沱江至涪江之間廣大地域,其前鋒與防守資中之滇軍對峙。

戴戡死後,馮國璋特任四川第一師師長周道剛暫代督軍。這時,北洋政府表面上要周道剛調解滇、黔、川軍間的衝突,實際上企圖利用四川的混亂局面,擴充親北洋的勢力,把滇黔勢力排擠出川。1917年8月6日,北洋政府任命長江上游警備司令吳光新為四川查辦使,帶領兩個旅入川「查辦」滇黔川軍衝突。不久,又命陝南鎮守使管金聚率一混成旅入川,支援川軍作戰。

在北洋政府的慫恿下,劉存厚等有恃無恐,決心繼續對滇軍作戰,達到將滇黔軍趕出川省的目的。其作戰方針是:先打滇軍,後攻黔軍,三路出兵,分進合擊。具體計劃是:第一師由東向西、第三師由北向南,夾擊據守資中、內江一帶之滇軍,爾後第二師攻敘州,第三師攻富順,第一師攻合江,得手後三路對進,會攻瀘州。

8月下旬,第三師之張鵬舞、李挽瀾兩旅,由安岳向資中推進,第一師劉湘旅進佔隆昌。代督軍周道剛乘機勸說滇軍顧品珍部讓出資中,退往敘州以南。顧因所部防區孤立突出,如固守資中,有被川軍包圍吃掉的危險,遂答應周的要求,於9月6日撤離資中、內江,退守自流井(今自貢市)。第三師乘機進據資中、內江。

在此前後,雲南靖國軍五個混成旅,分別抵達敘州和瀘州。9月22日,第四軍軍長黃毓成也進抵瀘州。此外,黔軍師長王文華也率所部進抵綦江,準備配合滇軍作戰。10月4日,唐繼堯由昆明啟程赴貴州畢節,親自指揮對川作戰。

但是,這時四川戰場的形勢對滇軍十分不利。其一,川民視滇軍為侵略軍,實行堅壁清野,騷擾襲擊,配合川軍打擊滇軍,使滇軍四面受敵;其二,滇軍曝師他省,軍心不齊,官兵思歸,鬥志衰退;其三,滇省連年用兵,彈藥匱乏,糧餉不濟。面對這種情況,滇軍將領中出現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滇軍應「克日進取,速攻渝城(重慶)」;另一種意見則主張「暫謀收束,審機觀變」。

唐繼堯堅決反對收束,他認為:「(1)我軍若不進取,則北軍集中重慶後,聯合川軍協以謀我,使我措手不及,進退均極困難……;(2)我軍內容不整,若不冒險進取,愈緩愈餒,必至不戰而潰……;(3)兩廣正在進行,陸(榮廷)且極力援湘,龍(濟光)亦積極籌備,我軍若不進取,他方進行,必受影響」。因而堅決主張滇軍「冒險進取」,「速取渝城」,以先聲奪人,爭取主動,改變滇軍的不利態勢。據此,命黃毓成軍之李友勛旅和顧品珍軍之何海清旅,分出合江、永川,向江津潛進,配合黔軍王文華師會攻重慶。

劉存厚儘管已經識破滇、黔軍的戰略意圖,但認為江津、永川有周道剛之第一師,重慶有熊克武之第五師駐守,而且北洋軍吳光新部已經入川,重慶必無大慮,決定乘虛進攻敘、瀘,先收復川南要地,爾後再回攻窺渝之滇軍。從雙方作戰方針看,川軍重前輕後,潛伏著危機,只有在既能攻取敘瀘,又能迅速抽兵回顧重慶的情況下,才能爭取主動,避免被動。滇軍分兵作戰,要想爭取主動,固然敘瀘之戰關係甚大,但攻渝之戰關係更大。如能攻克渝城,既可切斷北軍援川之主要通道,又可置川軍於腹背受敵之困境,出現全盤皆活的有利態勢。而滇黔軍能否順利克渝的關鍵,在於守渝之川軍第五師的態度。於是,唐繼堯加緊聯絡熊克武,促其響應護法,配合滇黔軍作戰。

10月10日,滇軍繳獲川軍10月9日的一份作戰命令,得悉川軍將於一周內實施攻取榮縣、自流井、威遠,並相機進攻綦江的作戰。為了先發制人,滇軍決定提前發動進攻。10月12日,顧品珍令金漢鼎率三個團奪回內江。金旅於當晚出發,隱蔽開進,13日與川軍在白馬廟接戰。次日攻克白馬廟,直趨內江城。激戰兩日,守城的川軍張鵬舞旅棄城逃走。滇軍於15日佔領內江。當晚,川軍第三師李挽瀾旅偷渡沱江,佔領內江城郊白塔寺高地,向城內發炮轟擊,掩護步兵進攻。戰鬥十分激烈,滇軍損失較大。後金漢鼎組織敢死隊攻下了白塔寺,李旅被迫退走,內江防禦始趨穩固。

由於滇軍進攻內江,四川代理督軍周道剛公開放棄「中立」立場,通電聲討滇軍。10月22日,川軍第一、二、三師約四萬餘人,對滇軍發動全面進攻。其部署是:第一師之第一旅(加強第二旅一個團)由永川直攻瀘州;第二師與陳洪範、劉成勛兩混成旅及賴心輝等四個支隊進攻榮縣;汪可權、舒榮衢兩旅進攻威遠,爾後向敘州發展;第三師反攻內江,另以龍光獨立旅進攻自流井,得手後與一師夾擊瀘州。23日,第三師順利攻下內江,滇軍金漢鼎旅分路撤往自流井和瀘州。10月26日,川軍第一師經永川攻佔北雅鎮,爾後進逼瀘州。中路第二師之第三旅於25日攻佔威遠後,以主力配合第三師進攻自流井,以一部兜擊榮縣。防守榮縣的滇軍第一軍田鍾谷旅奮力抗擊,斃傷川軍千餘名。後因川軍抄襲後路,遂於31日放棄榮縣,退往敘州。川軍第二師各旅乘勢追擊,兵臨敘州。

瀘州駐有滇軍趙又新、黃毓成兩個軍部及所屬兩個旅。但是,趙、黃兩軍不相統屬,各自為戰;其中一個旅又多新兵,無作戰經驗。因此,滇軍在瀘州的防禦薄弱,除防守城區外,城郊各要點未置一兵。11月10日,周道剛委徐孝剛為川軍第一師總指揮官,指揮該師從泰安場進攻瀘州;另有第三師分別由富順、榮昌向瀘州進攻。16日,川軍第一、三師對瀘州發動總攻,迅速控制了五峰頂、小市諸要點。在川軍攻勢面前,滇軍各級官長「各為顧貨財、保妻子之計,不知勇猛督率所部,生死與爭」,以致素稱「鐵打瀘州」的堅城,於21日輕易失守。滇軍經藍田壩、納溪向南潰退,擁擠踐踏,互不相顧,沿途又遭棒匪襲擊,「死傷相繼,屍血載道」,部隊損失過半。

川軍渡江追擊,於11月23日攻佔納溪。

在川軍第一、三師攻佔瀘州兩日後,第二師也對敘州發動了總攻。滇軍守敘總司令為趙鍾奇,下轄馬3、趙式銘兩旅,分別防守宗場、炊鍋山、白沙場、真武山、翠屏山等高地。11月23日上午,川軍第二師以三旅之眾,並聯絡棒匪數千,分別從白沙場、宗場兩個方向對敘州發動進攻。防守宗場之滇軍一個團初抵戰地,不熟地形,在敵兩路夾擊下放棄陣地,撤往吊黃樓。防守白沙場、象鼻場之滇軍聞宗場失守,因翼側暴露,亦棄守後退。吊黃樓系敘州北面之咽喉要地,滇軍竭力據守。川軍見吊黃樓難於攻取,遂一面在此佯攻,牽制滇軍,一面派兵由上游渡過岷江,從翼側攻擊翠屏山,同時派遣便衣隊潛入城內,襲擊滇軍司令部。防守吊黃樓之滇軍見敵人兜擊側後,軍心搖動,紛紛放棄陣地,向敘城撤退。趙鍾奇等將領下令緊閉城門,不知所措。28日,滇軍放棄敘州城,「分頭亂竄,有由柏樹溪退者,有向筠連退者,有經牛街鎮雄方向退者;沿途均被團防、棒匪堵擊,槍支大半散失」。

此戰,滇軍傷亡二千餘人,彈藥輜重損失殆盡。11月29日,趙鍾奇率殘部退至安邊,旋又退守橫江。川軍佔領敘州後,乘勢南進,連陷高縣、慶符、珙縣、筠連、興文等縣,大有進窺雲南之勢。

滇軍在瀘州、敘州之戰中所以遭到慘敗,主要由於防守瀘、敘的兵力弱於川軍;其次是唐繼堯遠駐畢節,卻直接指揮各旅作戰,以致前線各部隊之間互不協同,舉措紊亂;此外,士兵普遍存在厭戰懼戰情緒,以致稍戰即潰。

瀘、敘失守後,唐繼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攻渝作戰上,他一面下令攻渝部隊加緊作戰,提出「我軍可勝不可敗」,一面令新組建的靖國軍第八軍(軍長葉荃)火速入川,牽制川軍,準備一旦重慶得手,立即反攻敘、瀘。

川軍攻佔瀘州、敘州後,未能按預定計劃牽制住攻渝之滇軍,反使自己被牽制在敘、瀘等地,進退兩難。同時,川軍的後方也動蕩不安。1917年11月1日,川邊屯殖使張煦在西昌宣布獨立。唐繼堯委張為靖國軍第七軍軍長,令其率所部三十營進攻漢源,威脅成都。不久,由孫中山派遣入川的中華革命黨人黃復生、石青陽和前川軍將領盧師諦、顏德基等人,招集舊部、散兵游勇和綠林武裝,組成四川靖國國民北伐軍,在永寧、合江和綦江一帶活動,配合滇黔軍進攻重慶。於是,四川的軍事形勢發生了不利於川軍的變化。

滇黔軍攻渝之戰早於1917年11月初即已開始。滇軍何海清、李友勛兩旅乘川軍第一師西進攻瀘之際,迅速由兩翼襲取永川和合江,切斷了攻瀘川軍與江津、重慶守軍的聯繫。與此同時,黔軍總司令王文華指揮該師和石青陽之四川靖國軍一部,由綦江分兵兩路向重慶推進:一路經廣興場、夾灘場進迫江津;一路出龍崗經界石進攻三百梯,擬從正面進攻重慶。該路部隊約兩個團,秘密開進,隱蔽接敵,順利通過龍崗、界石,突然於11月12日晨將防守三百梯的北軍吳光新部一個營團團包圍,並發起猛烈進攻。北軍旅長李炳之親率一團馳援,憑險頑抗。黔軍見正面進攻受阻,便分兵一部,企圖從側翼經鹿角場、黃角椏襲擊重慶,結果遭到北軍李旅另一個團的節節抗擊,進展緩慢,其後路又受到自土橋方向迂迴而來的一營北軍的威脅,被迫於14日退守鹿角場。

此時,另一部黔軍向江津發動了進攻。江津位於長江南岸,距重慶數十公里,是由長江北岸進攻重慶的重要通道。黔軍以四個營的兵力,於11月11日秘密進抵江津外圍,並控制了龍門灘、夾灘場等要地。12日晨,向江津城發起進攻,順利攻佔了城南高地。這時,防守江津之川軍僅第一師一個營,周道剛急令剛抵重慶的管金聚之陝軍第二梯團(步兵兩營,騎、炮各一連)增援江津。陝軍趕到江津後,以一營扼守沿江要隘,另一營配合川軍仰攻城南高地,經兩晝夜戰鬥,終將黔軍擊退。20日,滇軍李友勛旅趕到,配合黔軍一舉攻克江津。

11月26日,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抵達江津,與黔軍師長王文華商定協同攻渝作戰計劃。其要點是:滇軍負責阻截可能由瀘州援渝之敵,並以主力從江北分由走馬崗和江津指向重慶,為助攻;黔軍以一部固守江津、白沙,其主力沿長江南岸進攻黃角椏、連山一帶,為主攻;電請唐繼堯轉飭趙又新、黃毓成所部反攻瀘州,以牽制敘、瀘之敵,掩護攻渝部隊之側後安全。唐批複:「敘瀘方面,正力圖恢復。重慶須早日攻下,方有辦法。計劃既商定,此間不為遙制」。由此觀之,唐繼堯似乎汲取了敘瀘之戰的教訓,改變了對前線部隊統制過死的做法。

11月30日,滇黔川靖國聯軍按計劃分路向重慶發動了進攻。江北滇軍分為兩路:右路李友勛旅由江津向白市驛方向推進。當日克銅罐驛,12月1日進佔陶家場、福壽場,次日克白市驛。左路何海清旅由永川進擊,於12月2日克走馬崗、老關口,3日進迫浮圖關。與此同時,長江南岸之黔、川軍也對銅元局、黃角椏之敵發動了進攻。該方向有北軍吳光新所部之李炳之旅和川軍第一師之兩營特種兵,共約千餘人。黔軍投入作戰的部隊共九營,加上石青陽所部四川靖國軍,共約二千人。12月1日,黔川軍分左右兩路奮勇進擊,王文華「嚴令前敵各軍,雖傷亡至五六營以上,不準稍退一步」。血戰數日,黔軍共傷亡營長以下官兵約千人,終於在12月4日上午進據真武山和黃角椏,與重慶僅一江之隔。

周道剛、吳光新見滇黔川聯軍兵臨城下,感到重慶難保,遂棄城而走。吳光新部於12月3日夜乘船退往宜昌,周道剛率所部於11月4日晨退往合川。4日下午,滇黔川聯軍進佔重慶,請熊克武出面維持秩序。13日,熊克武致電孫中山、陸榮廷、唐繼堯等,宣布與西南各省一致行動。

滇黔川聯軍攻佔重慶後,即確定了以佔領成都為主要目標的全線進攻作戰計劃。進佔重慶的部隊分兵三路向成都進發:四川靖國軍為右路,由重慶出壁山,經青木關、合川西攻成都;貴州靖國軍為中路,由重慶出壁山、大足,經安岳、樂至進逼成都;滇軍顧品珍部為左路,由重慶西攻永川、榮昌,進取內江、資中,爾後北攻成都。與此同時,退駐川南的滇軍趙又新、黃毓成等部由永寧北攻納溪、瀘州,然後一路循長江反攻敘州,一路經富順進攻自流井,得手後,再進取威遠、榮縣,經仁壽進逼成都。

聯軍發起進攻後,進展頗為順利。12月15日午前,滇軍趙又新部攻佔納溪,繼向瀘州進逼。18日,川軍第一師第二旅旅長王王琦昌在合川發出通電,宣布護法,駐守瀘州之劉湘第一旅隨之動搖。19日,滇軍一舉攻佔瀘州,劉湘旅退往永川。22日,顧品珍部攻佔永川,川軍第一師代師長徐孝剛暨劉湘旅退往隆昌。

12月18日,馮國璋特任劉存厚為四川督軍。1918年1月1日,甘心附逆的劉存厚在成都正式就職,並電飭徐孝剛固守隆昌,阻止滇軍前進,準備調集兵力,調整部署,進行反擊,奪回瀘州、重慶。然而,未等川軍反攻,滇黔川聯軍先敵發動了更為強大的攻勢。其部署是:滇軍顧品珍部由永川沿大路攻取隆昌、內江;趙又新部一由瀘州攻富順,一向敘州進攻,以為牽制;黔軍王文華師之一部出大足,經吳家鋪助攻隆昌、內江;川軍石青陽部進攻安岳、樂至;熊克武部一由安岳取遂寧,一攻順慶;敘南趙鍾奇部牽制盤踞敘州之川軍,策應主要戰場行動。據此部署,顧品珍所部於1月2日佔榮昌,8日下隆昌,15日佔內江;熊克武指揮之川省靖國軍於1日克渠縣,3日克遂寧,9日克順慶(今南充)、保寧(今閬中);黔軍王文華師佔領了大足等地。此後,趙又新所部於14日佔富順;敘南趙鍾奇進佔屏山、筠連。靖國聯軍的強大攻勢,不僅打破了劉存厚反攻瀘州、重慶的計劃,而且進一步削弱了他的實力。劉、鍾、周各部被壓縮在敘州、自流井、簡陽至成都的狹長地域內。

劉存厚面對險惡形勢,一面迭電北京政府,請速接濟槍支彈藥,並請轉令陝、甘、鄂三省督軍迅速抽調勁旅增援;同時再次調整兵力,準備對聯軍實行局部反攻,企圖奪回部分失地,穩住陣腳,堅守待援。1月16日,劉存厚軍北路司令楊肇錫反攻遂寧獲得成功。20日,南線之舒榮衢旅打退趙又新部的進攻,奪回富順;中路鐘體道師也擊敗進攻安岳之黔軍,推進到永清場。

劉存厚軍反擊作戰,給滇軍造成較大損失,但其所屬部隊亦因數月激戰,已成強弩之末,局部反攻雖獲小勝,終因兵力不敷,無法擺脫被動態勢。

1月23日,馮國璋任命劉存厚兼北洋陸軍第二十一師師長,舒榮衢為該師第四十一旅旅長,陳洪範為第四十二旅旅長,劉成勛為陸軍第二十二混成旅旅長,汪可權為第二十三混成旅旅長,企圖用將劉存厚所統之川軍納入北洋軍序列的辦法,繼續把劉牢牢地拴在「武力統一」的戰車上。北洋政府這一招果然見效,劉存厚在接到命令的當天,即致電北洋政府,聲稱要作戰到底,「決不與滇黔議和」。然而,這種頑固態度,並未給川軍帶來任何希望。

1月25日起,川南滇軍分兵四路向敘州、富順、內江和資中等地發起猛烈進攻。劉軍因傷亡慘重,彈藥匱乏,後援不繼,戰力銳減,整個防線呈瓦解之勢。30日,劉存厚急電段祺瑞,謂「餉械全罄,各軍退卻,敘州、遂寧相繼失陷,維持力竭,乞速援救」。但此時北軍在湖南新敗,岳陽失守,北洋政府本其必先爭湘圖粵的既定方針,正急於改變湖南戰場的被動態勢,無力顧及四川方向,因此,對劉存厚的告急電,未予迴音。

1月31日,滇軍攻佔敘州,2月2日攻佔內江、富順,6日攻佔自流井。劉軍一、二、三師龜縮於樂山、簡陽至成都:間狹小的地域內。為了保存實力,應付危局,劉存厚於1月31日通電宣稱:將四川督軍一職讓給熊克武,「自己解甲歸田,以明素志」,要求與聯軍停戰議和。這一緩兵之計當即被聯軍識破,認為「所云停戰,實系緩兵」。唐繼堯、熊克武要求劉克日率部撤出四川,退往陝西。劉存厚默而不答。於是,各路靖國軍繼續揮兵前進。

緩兵之計落空後,劉存厚決心以所余兵力固守成都外圍要點,等待北洋政府救援。他分析戰場形勢,認為滇軍在南路,黔軍及熊克武所部在北路,「兩相比較,實南強而北弱」,因而決心對南路之滇軍取守勢,對北路之黔軍取攻勢。為此,決定抽調防守資中的部分兵力至簡陽方向,準備伺機反擊。

2月上旬,防守簡陽的川軍第三師未等資陽之援兵趕到,就倉促協同第二師之第三混成旅,對樂至之黔軍發動進攻,攻佔該鎮後,又繼續進攻安岳。中途遭到黔川聯軍迎頭痛擊,旋即放棄樂至,回守簡陽。聯軍乘勢追擊,在樂至以西之施家壩遭到由資中和樂山赴援之劉存厚軍猛烈阻擊。

正當簡陽劉軍頑抗聯軍進攻之際,第二師所屬之劉成勛、陳洪範兩旅於2月16日在樂山宣布參加護法。18日,第一、三兩師全體軍官和第二師之汪可權、舒榮衢旅,也宣布與西南靖國軍一致行動,並推熊克武主持四川軍政事務。

劉軍紛紛參加護法,滇黔軍得以長驅直入,於2月18日佔領簡陽,進逼成都。熊克武所部也乘勢攻佔淮鎮,向成都挺進。

劉存厚見所屬部隊分崩離析,無法再戰,遂於2月19日夥同城防司令田頌堯等撤離成都,退往川北。3月8日,孫中山任熊克武為四川督軍。歷時八個月的四川護法戰爭,至此告一段落。

滇黔川聯軍攻佔成都後,唐繼堯於3月下旬開始組織部隊援鄂援陝。但這時湖北靖國軍已敗退鄂西,滇黔援鄂軍遂與北軍相持於宜昌、夔州間,不再前進。

比如兩次東征

(1924.12一1925.5)

1924

  12月27日 陳炯明在汕頭應「救粵會」,「廣東商團」等團體之請,就任「救粵軍」總司令職。通電聲稱:「集合全省軍民協靖粵局」,「郭清凶穢,還我凈土」。汕頭各機關放假參與典禮,商人停業慶祝,收到各方賀電百餘件。午間遊行,晚間提燈,參加者萬餘人。

  「救粵軍」序列如下:

  總司令陳炯明,總指揮林虎,副總指揮洪兆麟,各路總指揮葉舉。第1軍軍長林虎(兼),第2軍軍長劉志陸,第3軍軍長尹驥,第4軍軍長李易標,第5軍軍長熊略,第6軍軍長楊坤如,第7軍軍長黃大偉。

  本年9月13日,孫中山大元帥在各方呼籲下曾發布對陳軍休戰令,謂:「茲特命東江征討諸軍撤惠州之圍,並停止各路進攻,以示網開三面之意」。陳炯明此舉,迫使革命政府不得不把征討陳炯明的軍事行動重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因潮梅餉款為林虎、洪兆麟兩部所分割。海豐系將領在其駐地之惠州、東莞、寶安一帶兜售「救粵公債」,票面分500元、100元、50元、10元4種,規定公債在粵軍攻入廣州後第2個月起6個月內抽籤分批歸還,並償付15%利息。本日,「救國會」在深圳召開東莞、寶安兩縣及各市鎮商民大會,慶祝陳炯明就粵軍總司令職,並兜售「救粵公債」。

  28日 廣州大本營要員在楊希閔宅「謝廬」召開軍事會議。胡漢民、楊希閔、伍朝樞、廖仲愷、古應芬、許崇智、劉震寰、范石生、李福林、胡思舜、廖行超等出席,重點討論陳炯明反攻廣州問題。會議決定對西、南兩路嚴密戒備,集中主力進兵東江,肅清陳炯明軍。

  30日 陳炯明的潮梅籌餉總辦黎仲墀為籌集軍費舉辦臨時緊急軍餉特別捐150萬元,規定1925年1~4月分4期繳交。

  下旬 林虎受段祺瑞之暗示及江西臨時督辦方本仁的請求,並與陳炯明商定「先擊破北伐軍,以解除後顧之憂,後進軍廣州」的策略。先後派李易標、黃業興、王定華、王得慶各部進入粵北之連平、翁源,贛南之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尋烏等地,分途襲北伐軍之後路。

1925年

  1月2日 北伐軍在贛南地區受方本仁部從北面反攻,常德盛部從東面進攻,林虎部從南面襲擊,損失甚巨。本日被迫從贛南之贛州等處退回粵北之南雄、始興、韶關一線。也有不少北伐軍經湘贛邊界分路退入湘境,被湖南省長趙恆錫繳械收編或遣散。

  5日 陳炯明之親信,前廣東省議長鐘聲,糾合議員78人在汕頭通電粵軍將領,呼籲他們支持陳炯明進攻廣州。

  6日 黃埔軍校制訂《革命軍連坐法》規定:班長同全班退殺班長,排長同全排退殺排長,連、營、團、師、軍類推。班長不退而全班皆退以致班長陣亡,則殺全班兵卒;排長不退而全排皆退以致排長陣亡,則殺排長所屬之班長,連、營、團、師、軍類推。

  7日 陳炯明在汕頭下達動員令,著駐潮汕之洪兆麟部克日出發,集中惠州待命;林虎部由贛南會同方本仁部沿北江南下,共取廣州。

  對此,日本報紙評論謂:陳此項舉動恐是一項戰略手段而已。因陳軍兵力到底不能與聯軍抗衡,軍費軍械亦甚缺乏,林虎雖擁陳為總司令,但不過是表面文章而已,非有如何密切關係,故以陳軍之布置反攻,不過籍此賺取某方面經費而已。

  廣西李宗仁、黃紹竑取消定桂軍名義,改稱建國軍,服從廣州大元帥府命令。

  9日 滇軍第2軍軍長范石生赴聯軍前沿軍事重地石灘巡視,攜去子彈60箱,機關槍4挺。

  上旬 東江民治促進會成員鍾靖武上書胡漢民代帥、楊希閔總司令,條陳目前急襲陳軍的有利時機。謂:「今曹吳既倒,陳軍餉彈接濟已窮,雖有少數敗類商團略為援助,然為數甚微,且難繼續,宜乘此時機,下令各軍,即從東江進迫,先收縮其地盤,使敵軍餉糈困於籌措,然後臨以大軍,分發東北兩江,向海陸豐、潮梅、河源、老隆數道夾攻,不出3月,陳軍即可掃平。」

  12日 程潛率北伐軍一部攻湖南汝城。守將為唐生智部旅長何鍵,何率部後退,誘程深入而伏擊之,程中計被俘。何電呈唐生智、趙恆惕處置辦法。複電令善予招待,歡迎來省(長沙)。如不肯來,亦可縱之。程即返回廣東。

  15日 廣州大本營決定由建國、滇、粵、湘、桂等軍組成東征聯軍。以楊希閔等滇軍為右路(因此時有不少滇軍駐防石灘一帶),由平湖攻淡水、平山、海陸豐,直趨潮汕;以劉震寰等桂軍為中路,圍攻惠州城;以許崇智之粵軍為左路(此時許部粵軍駐廣州市郊、棠下一帶),向河源、老隆、興寧、五華攻林虎防地。任楊希閔為聯軍總指揮。

  陳炯明由汕頭赴惠州設立指揮部。

  湖南省長(聯治派要角)趙恆惕複電陳炯明第3軍軍長尹驥,謂;「承示攻廣州計劃,同仇敵愾,譚延闓、程潛所部入湘軍隊業已被擊敗。自當乘勝進攻,與貴軍遙相策應,以收夾擊之效」。(按湖南自1922年起就實行「省自治」,其軍隊未經省議會通過,不能出省作戰,趙此電純屬外交辭令,充其量只是精神鼓勵而已。)

  19日 葉舉由惠州運大口徑大炮七八尊至石龍分發各軍。

  20日 南雄為林虎軍所佔,北伐軍退守韶關。

  25日 駐東莞、寶安一帶熊略部之練演雄、胡漢卿、翁騰輝等,以練演雄為前敵總指揮,分兩路進攻虎門,企圖卡斷廣州的海上交通。一路由寶安縣屬之雲霖沙井進撲太平以攻虎門,此路系練演雄部3000餘人,是為主力;一路由東莞沿周溪、赤嶺以撲厚街,此路約2000餘人。

  聯軍虎門駐軍,有虎門要塞司令陳肇英,黃埔軍校學生軍炮營,桂軍第5師師長林樹巍及其所屬之第9旅司徒非(駐厚街)、第10旅譚啟秀(駐太平)。

  上午10時,練演雄由寶安率部突向駐太平之譚啟秀部發起猛攻,激戰2小時許,譚部不支後退數里。下午1時,譚部組織駁殼隊反攻,奪回下崗,兩軍暫時休戰。

  28日 陳炯明第3軍尹驥第3師師長鄧桂生部敢死隊200餘人,持炸彈手槍沿石瀝街沖聯軍石灘第一道防線。滇軍據石灘橋御戰,激戰2小時半,無勝負,鄧部退回。

  30日 東征聯軍總指揮部召開軍事會議,對上次會議所定三路東征計劃根據蘇聯顧問建議略作變更:以楊希閔、范石生、胡思舜滇軍為左路,向河源、老隆趨興寧、五華攻林虎防地,以范石生為左路指揮官;以許崇智部粵軍(除布防西江南路者外)及黃埔學生軍為右路(學生軍原定留守後方為預備隊,因全體學生要求,乃列入右軍序列),由平湖攻淡水、平山、海陸豐趨潮汕,攻洪兆麟防地,以張民達為指揮官;以桂軍為中路,攻惠州城,以韋冠英為指揮官。

  右路軍戰鬥序列為:

  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蘇聯顧問加侖。

  參謀長蔣中正,顧問斯捷潘諾夫及什湼伊傑爾。

  第2師師長 張民達,參謀長 葉劍英

  第3旅旅長 莫雄

  第4旅旅長 張民達(兼)

  第7旅旅長 許濟,參謀長 蔣伯誠

  粵軍警衛團團長 馮軼裴

  黃埔軍教導1、2團。

  後續部隊:

  粵軍第1師第l旅旅長 陳銘樞(時駐西江,戰鬥緊急時才趕赴東江)

  第一團團長 張發奎

  第二團團長 蔣光鼐

  大本營警衛旅旅長 吳鐵城(兼)、歐陽駒(代)(時駐省城,戰鬥緊急時才出發)

  31日 粵軍參謀長兼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在軍校操坪集合軍校兩教導團官兵及入伍生隊舉行東征誓師典禮,並宣布軍校東征戰鬥序列:

  教導1團團長何應欽,第1營營長沈應時,第2營營長劉峙,第3營營長嚴鳳儀。教導2團團長王柏齡,第1營營長顧祝同,第2營營長林鼎祺,第3營營長金佛庄。

  1月底 陳炯明在惠州召集葉舉、黃強、楊坤如、尹驥、李雲復等召開軍事會議,進一步策定反攻計劃。決定分由北江、東江、南路分路進攻廣州。甲.北路,又分三路:①李易標、劉志陸兩部由贛南回北江,牽制北伐軍;②林虎親率一軍出龍門,取道從化襲北江;③黃任寰、王定華兩部由龍門、正果進逼增城,並擊廣九路之左。乙.中路,又分左右兩路;右路再分兩路:①由石龍夾攻增城,策應林虎部;②由石龍、鐵場正面直攻石灘,由楊坤如、陳修爵兩部擔任,由洪兆膦任指揮。左路又分二路:①由胡漢卿出新塘控制廣九線;②由練演雄、翁騰輝出東莞攻虎門,截斷廣州出海交通。丙.南路,以鄧本殷為指揮,陳章甫由兩陽攻恩平,呂春榮由三羅進西江,牽制聯軍兵力。

  2月1日 東征軍右路軍張民達師和許濟旅從廣州燕塘出發,沿廣九路向石龍推進。

  黃業興部2000餘人於晚間襲攻韶關湘軍外圍陣地,戰鬥甚激烈,湘軍槍械被繳去一部。

  2日 黃埔軍校教導團由黃埔出發,水陸並進,於3日抵虎門,駐太平圩。

  3日 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參謀長蔣中正偕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蘇聯顧問加侖及校本部人員,自黃埔乘船至虎門,駐虎門之南數里之太平圩(鎮)方家祠。

  晚,粵軍第2師張民達部、第7旅許濟部及滇軍朱淮旅由石廈攻石龍。守軍楊坤如部據石龍鐵橋抵禦,激戰2小時,因敵防禦甚周密,許濟部抄左路攻佔石灣,從側翼包抄。

  4日 晨,石龍敵軍向茶山、南社退卻,聯軍進駐石龍。

  粵軍王若周旅攻東莞城,在萬紅洲與陳軍接觸後交戰約1小時,陳軍撤退,王旅渡河發炮轟擊,粵軍張東我團及教導二團從南面合擊陳軍,陳軍向寮步潰退,王旅於下午4時進入東莞縣城。

  陳炯明鑒於聯軍右路進攻凌厲,電林虎分出部分兵力,出東江增援東江正面。又電洪兆麟速赴惠州督師。

  5日 蔣介石、周思來等率校部行營由虎門乘船抵東莞城,駐縣公署。

  於昨日晨克複石龍之滇粵聯軍本日分頭進發,滇軍朱淮旅向左翼進發,於當日克複錄蘭;粵軍張民達部及許濟部向右進發,上午克南社。陳軍因無險可守,悉退入常平山隘據守。5日,東征聯粵軍收復橫瀝。

  孫中山從北京致電廣州大本營各要員及前線各將領謂:「大病少蘇,聞東江將戰,復添繫念,望諸兄努力破敵,以安內而立威信於外,引領南望,不盡欲言。」

  6日 晨,張民達調用大本營鐵甲車隊用大炮進攻常平陣地,陳軍依山險頑抗,激戰2小時,不分勝負,暫時休戰。12日,張民達師長,許濟旅長親至前線督戰,陳軍陣地被突破。下午1時,聯軍克複常平,陳軍退樟木頭。

  東莞商務公會舉行歡迎東征軍大會,蔣介石、周恩來應邀出席,並作了講話。周恩來在演說中強調「軍士之打仗是為人民而打的」,希望東莞人民通力合作,促使革命成功。

  晚,東莞縣國民黨黨部召開軍民聯歡會,周恩來赴會演說。

  7日 林虎由老隆赴河源布置防務。

  滇軍第l軍第1師師長趙成梁電楊希閔謂:林虎部會合方本仁部由南雄、始興節節向韶關進逼,韶防空虛,請速援。楊希閔接電,令朱世貴部迅赴韶增防。

  聯軍左翼滇軍范石生部由增城進發,克複正果、永清。

  下午2時,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伍朝樞和蘇聯首席顧問加倫乘車由廣州抵石龍,約集前線將領蔣介石、張民達、韋冠英等開軍事會議,決定左中右3路並進。左路攻柏塘,中路攻平湖、博羅,右路攻淡水。會畢,胡漢民、伍朝樞等返廣州。許崇智和范石生赴橫瀝、常平巡視,楊希閔返仙村駐地,蔣介石率教導1團乘車至常平宿營,教導2團駐東坑。

  陳炯明召集黃強、邱哲、陳覺民等開秘密會議。旋,發致林虎、洪兆麟、葉舉等將領急電10餘項。要旨:①前線保存實力;②放棄廣九線,軍備物資星夜轉移;③扼守平山、淡水、龍崗、河源以固惠(州)防。電北江李易標、南路鄧本殷向廣州進逼。

  陳炯明向外界宣稱:余在潮梅與汕頭籌辦之款,每月可達40萬元,但每月所需經費不下70萬元,如是以觀,經濟狀況極屬不佳;但商會以及其他公共團體莫不竭力予以援助,故財政問題,將來不無進步之希望。

  洪兆麟由汕頭抵惠州,稱該部已集中準備完畢,克日進發,直搗羊城。

  晚,粵軍張民達部由常平出發克複樟木頭。因陳軍不戰而退平湖,恐有詐,停止前進。電教導團推進至樟木頭。教導團次日進抵樟木頭。

  8日 東征軍右路軍在石龍葉家灣設立野戰醫院。

  9日 上海《民國日報》刊登國民通訊社關於陳軍1924年籌款情況。1月舉辦潮梅官產彩票,2日徵收1925年田糧,3、4月攤繳軍餉,5月舉辦第二次官產彩票,6、7月預征1926年、1927年田糧,8月開辦契稅,9、10、11月發行1~6期公債,11月下旬開辦殷戶借款,12月舉辦第一期緊急軍餉,今年1月舉辦第二期緊急軍餉,層層剝削,粵民已無應付。

  楊希閔之東征聯軍總指揮部由仙村移駐石龍。

  晚,張民達部由樟木頭向天堂圍進發,克天堂圍。陳軍向淡水、平湖潰退。

  10日 楊希閔函胡漢民謂:非續發餉,無法調遣,希速發滇軍餉款30萬元、粵桂軍餉款各20萬元。對於此事,《盛京時報》評論謂:滇桂軍首領以孫中山病重,粵局可能有變,桂軍準備回桂,滇軍不易回滇,擬以北江為根據地,密派代表與陳炯明、林虎洽商休戰,以保存實力,鬧餉只是個借口而已。

  教導1團由常平圩經天堂圍進攻平湖。平湖陳軍向學生軍猛烈射擊30分鐘,學生軍均未發槍還擊。陳軍正驚疑間,學生軍乘機猛進。陳軍狼狽逃竄,平湖遂克。教導1團留駐平湖,教導2團於當日進至石鼓。

  因譚延闓催餉急如星火,軍需局本日湊6萬元解往韶關。

  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偕同廣州市長孫科,公安局長吳鐵城,蘇聯軍事顧問團團長加侖等由廣州抵常平勞軍。

  許崇智通過莫雄勸張民達將右翼的指揮權交給蔣介石,為張民達所反對。許只好決定自任右翼軍總指揮,並親赴前線指揮。

  2月上旬 何香凝在廖仲愷催促下,由粵抵北京侍奉病重的孫中山,兼照料孫夫人宋慶齡。

  11日 鐵甲車隊由平湖向深圳搜索前進,隨後學生第3隊,粵軍王若周旅及張東我團從鐵路輸送佔領深圳。

  下午2時,軍校行營移駐平湖,蔣介石發布《勸逆歸順布告》謂:「東江人民久被陳逆煽惑,以致盲從子弟所在皆是……故特出示布告,仰爾曾入陳逆軍籍者,限即日出而自首。本校長、黨代表一概免究,予以自新之路。」

  粵軍第2師參謀長葉劍英赴平湖向蔣介石、周恩來、加侖等彙報淡水敵情並商討作戰方案。

  12日 滇軍將領楊希閔、范石生、胡思舜等竟致電北京段祺瑞和孫中山,「以和平統一相期」,謂:「我國十餘年來紛爭割據,民不聊生,易子析骸、慘難言狀……念及此,不寒而慄,望中山、合肥以國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志為志,親賢遠佞,整領紀綱,期國際以和平,解倒懸而登衽席」,為其拒絕進兵東江作辯護。

  陳炯明令前線各將領「縮短中右路戰線,確保淡水、平山、惠州交通,未奉命令勿戰。」

  東征聯軍總指揮楊希閔令滇軍胡思舜部改調中路。一說欲避開林虎的反攻,一說滇軍范石生與林虎有聯絡,故令胡思舜部駐在范部之後,以監視范部。

  《盛京時報》就粵局發表評論,認為陳炯明目前雖稍失利,但仍佔優勢。因陳在發動之前已分電閩贛浙桂共同進取。

  浙方因軍事方殷,孫傳芳未能助援;贛方已派賴世璜部加入洪部;閩方派張毅部開至汕頭,以固後方;桂省沈鴻英亦整率勁旅向李宗仁、黃紹竑攻擊。孫軍(指廣州革命聯軍)殊有後顧之憂。

  13日 廣州大本營代大元帥胡漢民發布布告。飭東征諸軍於戰區內不得稍有擾民。謂:「東江自陳逆盤據以來,民生凋敝,商旅蕭條,蹂躪情形慘不忍述。現大軍分道進討……奠定閭闔,計日可待。惟師行所至軍紀宜嚴,本大元帥軫念民艱,尤厪懷抱,應由該總司令嚴飭所部申明紀律。對於作戰區域不得稍有滋擾,所有被災人民,應隨時督同地方官妥為撫卹,務期軍民安堵,迅奏 功,以副本大元帥伐罪弔民之至意。」

  東征軍右翼分三路向陳軍重要據點淡水攻擊前進。教導第1、2團由平湖、龍崗前進,攻淡水之南;粵軍第7旅由葯陽圩前進出淡水東北;第2師由新圩前進出淡水西北,教導第2團佔領牛鼻湖、松子坑等地。

  14日 晨6時,陳軍熊略部千餘人,翁騰輝部五、六百人,林烈部500餘人,夢獻祥部800餘人,楊坤如、陳修爵、練演雄、洪兆麟部各若干,由淡水、蓮塘、鎮隆圩分三路,向新圩粵軍第2師猛攻,張民達師、許濟旅及余鷹揚團迎擊,激戰3小時,陳軍向淡水敗退,東征軍追至距淡水城7里處,俘熊部旅、團長各1名,軍官10餘人,斃敵百餘名,俘300餘人,奪槍300餘枝,機關槍4挺。

  下午l時,東征軍各部進抵淡水城郊,敵閉城拒守。晚,東征軍鑒於淡水城垣堅固,決定在敵新敗,大批援軍未到前,迅速強攻淡水城,由教導團每團挑選奮勇官兵105名,攜雲梯在炮兵的掩護下強行登城。

  15日 東征軍強攻淡水城,晨5時,蔣介石親至南門外大把坳高地炮兵陣地指揮。6時,炮兵開始發炮轟擊,攻城奮勇隊在炮火掩護下,湧進城根,以雲梯加人梯,冒敵炮火登城。奮勇隊員、軍校1期畢業之學生葉 尤、林冠亞、江錫齡等先後中彈殉職,但奮勇隊員仍前仆後繼,奮勇攀城。教導1團,第1營,第3連掌旗中士陳某首先躍上南門城頭,各攀城官兵乃爭先恐後奮力躍上城頭,敵遂潰退。首批登城者迅將城門打開,東征軍大隊蜂擁進城。守敵主力馬雄韜旅大部投降。8時,肅清城內殘敵,完全佔領淡水城。

  11時,蔣介石入城,駐崇雅學校,令教導1團第3營追擊敗逃敵人。第1、2營在城內搜索。旋,洪兆麟部大隊援兵約二、三千人自永湖趕到,在城東北山地與我粵軍第2師及第7旅發生激戰。我方漸不支,教導第1、2團加入戰鬥,激戰至黃昏,敵始向白芒花、平山方向退去。

  唐紹儀派蘇理平由上海赴汕頭晤陳炯明,名為調和粵局,實則有在孫中山之後取代孫地位的企圖。蘇氏本日從汕頭返香港,透露其使命謂:中山先生如遇不諱,則國民黨改組,或恢復舊國民黨,少川先生(指唐紹儀)必參與主持。至粵局,孫之兵力不能滅陳,陳方之力亦不能滅孫,所以主張和平解決。

  16日 蔣介石在淡水城外長山仔及南門外分別對教導1、2團官兵訓話,總結淡水之戰。謂:此次以2000革命軍打敗5、6千敵人,俘敵2000,繳槍1000多桿,這是很好的成績。但第1團第3營在黃波潰敗,第1團名譽幾被敗壞,幸1、2營撐持住。第1營營長沈應時打淡水有功負傷不退,升任第2團團長。免去入城後疏於戒備的2團團長王柏齡的職務。2團7連連長孫良臨陣退逃,一直退到龍崗。按連坐法嚴懲,處死刑,立即槍決。

  16至17日 陳炯明連日在汕頭召開作戰會議。眾人爭議甚烈,最後決議保存實力,固守各防線。左路由洪兆麟負責,以謝崗為第一防線,鴨子埗為第二道防線,平山為第三道防線。中路由葉舉負責,博羅為前線,惠州為根據地。右路由林虎負責,柏塘、泰尾為第一道防線,河源為第二道防線,老隆為第三道防線。黃強留惠州主持戰務。

  17日 東征軍中路的桂軍韋冠英部在惠州黃洞與陳炯明軍激戰2小時,陳軍退入惠州城。韋部由掛榜山前進,繞至飛鵝嶺之後,並電中路滇軍協攻惠州城。

  陳炯明和方本仁在汕頭簽訂粵贛聯防協約,協議共14條。贛省劃龍南、全南、定南,粵省劃連平、庾嶺、南雄為聯防區域。

  粵軍總司令兼東征軍右路總指揮部移駐平湖,以花車為行營。許崇智電胡漢民謂:敵扼險固守,東江敵無反攻勢,其主旨由北江犯省,我軍避實擊虛,不難破惠州,但中、左路不進,難收全功。

  胡漢民即電楊希閔,急攻龍門,並允3日內再撥款10萬。

  東征右翼軍設第3兵站於淡水,程武揚為站長。

  東征軍中路滇軍楊蓁,朱淮兩部出蘇村百足嶺攻博羅,洪兆麟、葉舉部敗退。晚,楊、朱兩部克博羅。

  18日 中路桂軍韋冠英部抄出鴨子埗,佔領飛鵝嶺。

  蔣介石發給攻淡水的奮勇隊員賞銀每名30元,如須領大元帥金牌勳章者,須少領賞銀。

  許崇智與俄顧問加侖等抵淡水,聽取淡水之戰的報告後,決定從後方調粵軍第1師第1旅陳銘樞部及歐陽駒所率警衛軍駐防淡水,粵軍第2師、第7旅、軍校教導團繼續向東進軍。

  東征軍右路軍決定分4路會攻平山。粵軍第16團為右側支隊,攻擊平山東南之稔山,該處為練演雄部(約四五百人);粵軍第2師、第7旅為右翼支隊,向蓮塘、通湖圩攻擊前進;教導1、2團為左翼隊,向永湖圩、下坦湖攻擊前進,會攻平山(該處有洪兆麟部約3000人)。第15團為左側支隊進據長嶺排一帶,警戒惠州方向陳軍,掩護我軍左側背。

  20日晨,東征軍右翼軍自淡水附近分路向平山攻擊前進,進抵洋塘圍時恰遇前來反攻淡水之洪兆麟部(約2千餘人),激戰2小時,將其擊敗,東征軍乘勝追擊。21日,教導團攻佔白芒花,粵軍第2師攻佔平山。

  陳炯明電駐廈門海軍司令楊樹庄,請派海琛、應瑞等艦來粵助戰,楊複電允派。

  中旬 楊希閔、范石生認為陳炯明采以退為進策略,主張我軍不宜冒進。

  22日 陳炯明派李春芳乘楚覦艦赴汕尾增援,鍾紹斌旅開揭陽轉前方助戰。

  23日 東征軍在許崇智主持下,在白芒花召開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蔣介石、周恩來,張民達、葉劍英、許濟、莫雄及俄顧問加侖等,商討下一步行動。當時進軍有兩途:一、轉攻惠州,拔除陳軍重要軍事據點,以解除後顧之憂;二,向海陸豐追擊前進,佔領潮汕。與會將領及俄顧問充分研討,決定向海陸豐追擊前進,以戰勝之威,追遁逃之敵,事半功倍;且潮汕為陳軍根據地,克潮汕,敵失根據地而我得地盤,有所憑藉,能應付各種不測。

  東征軍決定以粵軍第2師、第7旅及第16團為右翼,教導團為左翼,分兩路向海陸豐追擊前進。

  24日 左翼教導1、2團分別抵達白雲、苦柏樹、稔山之線,右翼粵軍第2師向豬兜嶺追擊,第2師第1旅莫雄部繞襲設於豬兜嶺洪兆麟指揮部,奪獲其指揮部大旗、山炮及大量彈藥。大破洪兆麟部於破崩崗、豬兜嶺地帶。洪兆麟部連續3次戰敗之後已無鬥志,聞風逃竄,不敢再戰。粵軍第2師隨即佔領三多祝。

  桂軍嚴兆豐部由飛鵝嶺、三棟官橋進迫惠州城,守城李雲復、鄧桂生部由雙崗衝出越白沙抄桂軍後路。嚴恐被包圍,暫退掛榜山。

  雲南唐繼堯乘李宗仁、黃紹竑驅逐沈鴻英於桂北之際,派兵進入廣西南寧,計劃分兵兩路。一路指梧州,循西江下廣州,一路窺粵之欽廉,配合鄧本殷部,從南路犯廣州。

  25日 教導團進抵平政圩、吉隆圩。三多祝殘敵一股退至埔心,一股退至海豐境之赤石,圖與由稔山敗退之敵會合佔據羊蹄山一帶險要地固守。

  陳軍第5軍熊略部第1支隊司令翁騰輝派員向蔣介石投降,謂:願戴罪立功。

  陳炯明在汕頭電林虎謂:「敵深入東江,依原定計划進攻北江。」

  陳炯明擬定如惠州失守,即守潮、梅為入閩後步,日前陳炯明在惠來雇轎夫多乘至海豐接眷前往汕頭。

  26日 東征軍挺進海豐境鵝埠、赤石圩等處。陳軍速退羊蹄山、東都嶺、三突山等處,擬據險扼守。因懾於黨軍的聲威,糧彈又無接濟,當夜棄羊蹄山、東都嶺諸險要向海陸豐退卻。

  陳炯明知要險已棄,即由汕尾乘船逃往汕頭。

  27日 粵軍張民達第2師經埔心。教導團以隨軍出征的海豐籍人力車工人為嚮導,翻越羊蹄山、東都嶺、孔子門等險要山路,出梅壠。當晚10時左右,教導團與粵軍第2師先後進入海豐城。

  汕頭陳軍官眷因聞三多祝失守,紛紛乘廣生輪赴滬,乘新疆輪赴港。

  28日 林虎電陳炯明,棄龍華、福田,重兵集河源、柏塘、觀音閣,保惠州補給交通線。

  中午,蔣介石進抵海豐城。下午,蔣介石赴粵軍總司令部行營與許崇智、張民達等商議進軍計劃。決定乘敵潰敗,喘息未定之時,分三路迅速攻取潮汕。左路由海豐、公平圩、河婆、棉湖、普寧前進,由粵軍第7旅及黃埔軍校負責;中路由海豐、陸豐、普寧、揭陽,或由海豐、陸豐、惠來、潮陽,視敵之主力尾追,由粵軍第2師主力負責。右路由海豐至汕尾乘船至汕頭登岸,並佔領潮安,由第2師另一部負責。定於3月7日後集中潮安、揭陽、普寧之線。陳銘樞旅及警衛旅由淡水、乎山調駐海豐、陸豐一帶。

  陳炯明部第3軍尹驥(號倜凡,湖南桂陽人)抵長沙,謁湖南省省長趙恆惕,洽商請予支援或收編其殘部事宜。

  下旬 長沙觀察家評東征軍左、中路不進原因:①認為提掣粵局非孫即陳,孫現瀕危,此後主持粵事當推陳氏,諒無人敢持異議,則又何必與陳軍對壘致長他日葛藤;②段祺瑞執政之後,主張各省爭端均由善後會議解決,粵局亦當受其節制。且善後會議有各省一律停止戰爭之提議,段氏必根據此提議發布停戰命令,則此時何必急急稱兵,致損實力;③雲南唐繼堯出兵廣西,其目的在於窺粵,更宜圖聚兵力,以便應付。故渠等一面派代表赴京,以出席善後會議與段氏秘密接洽,請段氏勸陳、唐停止軍事動作;一面派代表分赴汕、港與陳疏解;又一面由楊(希閔)、范(石生)、胡(思舜)3人聯電唐繼堯,反對滇省出兵。以上種種,無非為安全起見。……至前傳滇軍要求開拔費實為滇軍籍此推宕。

  廣州大元帥府函知廣州各報:俄人參加作戰行動不得登載,否則以泄漏軍事機密論罪。

  3月1日 因唐繼堯進兵廣西南寧,黃紹竑、李宗仁電廣州政府速派范石生滇軍入桂助戰,本日大本營決定,以范石生部移西江,調西江李濟琛,江門梁鴻楷、鄭潤奇各一部填防東江。

  東征軍左路滇軍范石生部由增城撤防,滇軍五六千人乘車返廣州,轉赴西江。

  許崇智令廣州警衛司令吳鐵城親率警衛軍1團赴增城填防,胡漢民電韶關湘軍總部派湘軍一部赴增城。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任命周恩來為東江黨務主任,辦理克複各區建立發展國民黨組織的工作。

  陳炯明眷屬本日由汕頭乘輪赴滬。

  海豐各界與革命軍在林氏祖祠舉行聯歡大會,到者千餘人,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秘書澎湃、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等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說。

  2日 孫中山在病中每醒即詢東江戰事,當左右告以粵軍及教導團勢如破竹,已向潮汕進發。即渝令嘉獎東江前敵將士:「本大元帥為國民戡亂,深賴將帥戮力,士卒用命,不旬月間迭克名城要險。……著前敵各長官傳諭嘉獎,激勵有眾務於最短期間肅清殘寇,奠定粵疆」。

  洪兆麟抵汕頭,謁陳炯明報告軍情,次日返前線。

  汕頭陳軍官眷紛紛乘船赴鼓浪嶼,洪兆麟派其弟送眷20餘人去鼓浪嶼。

  林虎電陳炯明。謂:已派黃業興、王定華南下五華、紫金,截東征軍為兩段;劉志陸西出觀音閣,襲東征軍後方。

  洪兆膦部潰軍在河婆大肆焚掠,鄉民集眾抗拒,槍聲聞遠近。東征軍粵軍第7旅追至,潰軍始向鯉湖潰退。

  3日 困守惠州城的楊坤如派員與駐博羅之滇軍第3軍軍長鬍思舜洽商輸誠事宜,提出:保存其在惠州城的一切家產,發給該部恩餉3個月10萬元等五項條件,楊則交出惠州,其部隊由聯軍改編。胡軍長原則上同意其所提條件。

  海豐召開全縣農民歡迎黨軍(廣州革命軍)大會,到會3萬餘人。粵軍總司令許崇智、俄軍顧問加侖將軍及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譚平山皆登台演講,農民鼓掌如巨雷。許總司令宣布,將海豐逆產之半數歸農會,十分之三歸工會,十分之二歸學生會。並主張取消苛稅雜捐,農民熱烈歡呼黨軍萬歲,許總司令、加侖顧問出發時,數萬農民攜小旗沿途歡送。

  東征軍粵軍第7旅莫雄部自河婆向鯉湖追擊前進,在鯉湖附近之軍陂及花鼓岩附近遇洪部由汕頭調來之生力軍李雲復、鍾紹斌部七、八千人。兩軍激戰數小時,未見勝負。旋,錢坑等處農民持土槍、土炮、大刀前來助戰,洪部遂匆匆向普寧遁去。東征軍檢獲偽令:「林虎已由紫金包抄敵軍(指黨軍),後援約5日可到」等重要情報。

  4日 陳炯明部潮梅第1路司令周潛在潮陽宣布獨立,將敗退而來的陳軍解除武裝,並配合東征軍進攻汕頭。

  東征軍粵軍第7旅入普寧城,陳軍李雲復大股退畲坑,一股退豐順,林虎部約3000人因救援海豐不及,向橫隊渡迴轉。

  長沙觀察家再評東征軍滇、桂軍不發動原因,謂:「此次(右路)許崇智最稱奮勇,劉震寰部已有多少勉強,劉部初懷疑觀望,因胡(漢民)許(崇智)2人聲明,劉部隨同前進者廣九線所經之東莞、寶安兩屬收入完全歸劉部範圍,以此為餌,故劉部開始活動……而滇軍首領楊希閔、范石生、胡思舜3個昨日將上月13日致孫中山、段祺瑞兩電交報界代為傳播,其服從(北京)中央政府之表示,如上明晰。一說滇軍已知彼等客軍實無在粵久據之理。故自段執政、中山離粵後即分派代表赴北京、汕頭、雲南與段、陳、唐各方接洽,如果劃北江為其地盤,回滇可自由行動,則決不與人爭論。」現黨事實行委員制,以胡漢民為委員長,汪兆銘、孫科、廖仲愷、李烈鈞、許崇智、張繼、伍朝樞、林森、戴季陶、鄒魯為委員。善後會議以廣東為國民黨地盤,而彼等之身份,總未得分明,殊非一勞永逸之策,故駐粵滇軍已非復前此以一心向孫矣。」

  廈門、汕頭間電訊中斷。

  5日 粵軍第7旅許濟部占揭陽,張民達部抵貴嶼,張部莫雄旅到烏石。洪兆麟大部向湯坑逃竄,一股向潮安潰走。

  陳炯明、洪兆麟等在汕頭總指揮部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一致主張保存實力放棄潮汕,並立即進行撤退準備。

  6日 蔣介石率校本部人員由普寧城起程,經廣大圩、林斗,下午5時進入揭陽城。陳軍已退去,並將全市掠奪一空。

  林虎由興寧電陳炯明謂:聯軍愈深入,我軍愈速成。現定計劃:一路由河源觀音閣南下,一路由永清、正果南下,截擊聯軍後路。

  汕頭陳炯明之粵軍總司令部改掛日本旗。陳委潮安、普寧等處審檢廳長及推事多人負責維持。洪兆麟還親自出巡市區一周,顯有戀戀不捨之意。

  晚,陳炯明乘海籌艦離汕頭,駛往南澳海面。洪、葉各部向韓江上流及饒平方向撤退。葉、洪以 隍為第一道防線,高陂為第二道防線,三河壩為第三道防線,與興寧、五華、老隆之林虎部聯成一線。

  7日 晨,粵軍第2師先頭部隊進入汕頭。午,第2師大隊開入汕頭,當晚師長張民達亦進駐汕頭。晚,粵軍第7旅許濟部克潮安。

  許崇智抵揭陽,蔣介石即前往許行營會商軍事。決定蔣及教導1、2團留駐揭陽,以應付林虎部的進襲。下午,蔣介石在揭陽東門外集合教導團1、2團全體官兵訓話,勉勵官兵發揚革命軍不怕苦的精神。蔣謂:「這次行軍,由海豐到揭陽,每天要走55里路,這種行軍速度是很難得的,並且大家沒有草鞋穿,還有帶著病走的,這很可以表現我們革命軍不怕苦不怕痛的精神。但要知道還有比我們快比我們苦的人,就是粵軍許旅,他們現在已經到潮安了。……自從淡水攻下來後,本軍本想攻惠州,所以糧餉及一切軍用品都在淡水。不料敵人退得很快,因之將我們進攻的計劃改變了,以致後方各種運輸都趕不上來。……革命軍人也要忍耐下去。」

  中路聯軍換防:滇軍第3軍范石生部由博羅、錄蘭等處撤回廣州,轉赴廣西抵禦唐繼堯部;聯軍總部調駐韶關之滇軍第1軍第1師趙成梁部填防博羅、錄蘭。當范部已去、趙部未來時,惠州城內陳軍衝出惠城,猛攻三棟、永湖等處聯軍陣地,經聯軍奮力反擊,陳軍始返城內。

  8日 下午,粵軍總司令許崇智由揭陽進駐汕頭。

  滇軍總司令楊希閔,軍長范石生、胡思舜,聯名通電聲討唐繼堯。謂:「唐……勾結匪徒,壓迫邕寧、陰圖兩粵。……比者聯軍大捷,潮汕且下,爰聲義憤,一致討唐,石生由前線提軍西上,誓殺國蠹蛀,以拯黎元。」

  9日 在揭陽的蔣介石派員赴潮汕籌設黃埔軍校本部辦事處。

  10日 孫中山病已十分沉重,卻念念不忘東江軍事,常詢各同志戰況。各同志即報告云:粵軍校軍已下潮汕,許總司令、蔣校長已至汕頭;滇軍已下博羅、河源;楊希閔已自石龍進駐博羅;胡留守在廣州籌餉籌彈甚得力。孫聽畢,極形快狀,並諭「即電漢民,不可擾民。」

  代大元帥胡漢民發布「告東江陳炯明將士書」,謂:「本留守憫東江陳軍將士譬之 寄於蔁苔,陳逆久失其統率之能力。聯軍聲討彼不土崩,亦應瓦解。……儻諸將士明於去就之義,一旦輸誠,有奇材異能者皆我國家良寶利器。」

  蔣介石獲悉:林虎部6、7千人已於8日集中橫隊渡,另一部在羅經壩,王定華部於9日進至上柵,其意圖是進襲駐揭陽的教導團。蔣介石一面令教導團戒備,一面令駐潮安之粵軍第7旅回師揭陽,共同迎擊林虎部。又令陳銘樞旅及警衛旅急進河田襲林虎之背。

  汕頭商會開會歡迎東征軍。許崇智蒞會演說,謂:此次東江戰事有俄人參加,非行共產,共產實不適於中國,吾人所為系民族革命,非社會革命。

  11日 孫中山因病勢沉重,在已擬好之政治與家屬兩遺囑上簽字。

  滇軍范石生部由梧州向南寧進發,以迎擊唐繼堯部。

  粵軍第7旅返抵揭陽。午後,蔣介石在揭陽作出迎擊林虎部署;商請許崇智總司令命張民達師守潮汕,防洪兆麟、葉舉殘部反攻。令教導1團任正面,第2團任左翼,粵軍第7旅任右翼,各部應迅速完成攻擊準備,准於翌晨由駐地向普寧前進,迎擊林虎部。電令陳銘樞旅及警衛旅(右翼軍後續部隊,3月初由廣州出發。時已抵陸豐)挺進河田、河婆,攻林軍之背。以期四面包圍林虎軍而殲滅之。

  3月12日 上午9時30分,孫中山先生因肝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鐵獅子衚衕行營逝世,終年60歲。段祺瑞及非常國會決定按國葬條例第1條《有大功於國家》規定舉行國葬。但在北京之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以孫中山葬儀用國民禮製為宜,以示平等。10天內北京各界數十萬人先後參加追悼大會。旋,在全國範圍掀起了全民性追悼孫中山逝世熱潮。

  林虎部劉志陸、黃任寰、王定華等股約萬餘人由河婆分兩路向棉湖、鯉湖推進,午間分別到達鯉湖及和順地區,擇險要構築工事。蔣介石率教導1、2團及許濟旅由揭陽出發。當晚,教導1團於棉湖宿營,並向和順方向警戒;第2團駐湖尾,向鯉湖方向警戒;許旅預定應到達鹿子洋,因行軍遲滯僅到達桐坑宿營,與教導1團失去聯絡。蔣介石通宵極為焦慮。

  下午,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由揭陽抵普寧。翌晨3時,在第3期入伍生第1營第2連護送下,由普寧前往棉湖,慰勞官兵並協助教導1團何應欽指揮戰鬥。

  13日 林虎部大隊進抵鯉湖至和順一線後,探知教導團來攻,乃停止前進,擇險固守,並派出多股強大攻擊隊,企圖擊破教導團的進攻。時鯉湖方面陳軍也轉移到和順方面,因此,和順方面陳軍兵力十分雄厚,東征軍方面,正面教導1團於晨5時,由棉湖經青嶼而至湖尾向和順方向搜索前進,9時半與敵相遇於河南鄉之下柵附近,遂展開激戰。右翼許濟旅奉令向湖東北塔頭埠攻擊前進,繞攻敵左側背,因無精確地圖,越走越遠,沒與敵接觸,反而使敵減輕了左翼的顧慮。左翼教導2團到達鯉湖後,敵已轉移到和順方向,致無用武之地。教導1團正面頂著十倍於我之敵,不斷受敵方強大反攻和包抄,陷入苦戰。10時,敵沖至團指揮部所在地曾塘村。時蔣介石、廖仲愷、加侖顧問都在團指揮部督戰。廖仲愷穿著草鞋,督促夫役搬運彈藥。形勢異常危急。何應欽急令總預備隊長劉峙指揮最後之預備學兵連(連長曹石泉,共產黨員。該連大部為共產黨員)向敵猛烈反撲數次,又命炮兵隊向敵猛烈射擊,始擊退其大股,但戰況仍十分危急。苦戰至12時,幸粵軍許濟旅趕到,加入左翼戰鬥,局勢暫告穩定。但敵仍不斷增援反撲,形勢嚴竣。下午2時,教導2團聞棉湖熾烈槍炮聲,即分兵兩路,一路向敵右側攻擊,支援第1團作戰;一路向左延伸,直搗敵軍後方。敵遭到教導2團左右夾擊,逐漸潰退。至5時,教導2團左路已進擊至敵後方司令部,俘獲敵騾馬槍械甚多,連敵軍司令的轎子和印信文件都被繳獲。敵見後方被襲,遂全面撤退至和順宿營,翌日凌晨2時退至灰寨。是役教導1團陣亡之人數達二分之一以上,第3營戰前為385人,戰後僅剩111人。棉湖之戰為第1次東征以來最慘烈也是最關鍵的戰鬥。

  粵軍陳銘樞旅及警衛旅進抵河田,擊潰林虎部第4獨立旅黃業興部;俘其團長王濟中以下400餘人。當日,續向河婆攻擊前進。

  14日 粵軍警衛旅及陳銘樞旅進抵河婆,截擊從棉湖敗退之黎生部,俘其200人。

  上海出版之《嚮導周報》第106期刊載蔡和森的文章《廣東反革命勢力的覆滅》,謂:昨日有了新從廣東來的友人對我說:「這次戰事滇軍可說沒有參加,許軍雖然出力,然並不是決勝的要素,真正的主力軍還是學生軍。洪兆膦的軍隊看見學生軍的旗幟便逃走,然而沒有東江人民的起事,也不會這樣大勝。陳軍之所以大潰而特潰,便是農民紛紛起事擾亂他的後方。」

  教導1、2團追擊殘敵,向河婆前進。許濟旅向五經富、湯坑追擊,敵由小道竄橫隊渡以退五華、興寧。

  15日 上午,教導1、2團抵河婆。下午5時,蔣介石集中教導1、2團全體官兵在河畔沙灘訓話。蔣介石謂:這次我們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切記不要驕傲,今後要打的仗還很多。廖黨代表訓詞謂:我是奉中央委員會的命令來慰勞你們的,代表中央委員會獎勵每個團1000元。加侖將軍講話:蘇聯紅軍作戰非常勇敢,但也很少有可以和這次棉湖戰役比美的,併當場解下身上的佩劍贈給何團長。

  粵軍許濟旅奉令轉至潮梅方面,本日向湯坑追擊,續向梅縣挺進,配合由潮汕北上之粵軍第2師攻梅縣。

  16日 蔣介石率教導1、2團及陳銘樞旅、警衛軍等由河婆向羅經壩進發。經上樓時有當地農民90餘人持土槍大刀要求加入部隊,充當嚮導並參加作戰,東征軍允予收錄,旋過七峰徑,於當日抵羅經壩宿營。

  17日 蔣介石率教導1、2團、陳銘樞旅及警衛軍由羅經壩起程。上午10時,占安流渡。劉志陸等潰退部隊被俘200餘人,繳槍200餘枝。當日教導團等抵周江圩宿營。

  凌晨,洪兆麟部前由潮汕撤退至饒平鳳凰山隱避的千餘人(大部為洪之衛隊及槍械較好者),乘潮汕革命軍守備空虛之機(張民達第2師赴三河壩方向追擊洪兆麟、葉舉部;黃埔教導團及粵軍第7旅許濟部開赴揭陽與林虎部作戰),由鳳凰山經石坑、東津渡、湘子橋,攻潮安東門。其先頭部隊百餘人扮作聯軍改編新軍,先行混入城內作內應,但被駐城內之粵軍第2師憲兵連發覺,即在城內發生巷戰。候於湘子橋附近之洪部大隊,聞槍聲即揮眾進撲潮城東門,先佔領東門外筆架山及東津高地為陣地,向城內駐軍猛攻。守城駐軍扼守東門、上水門、下水門、竹木門及南門地區對戰。一面電知前方調兵應援。駐揭陽之馮軼裴部即趕赴潮州應援,下午5時到達潮城參戰。洪軍不支退守筆架山。進至三河壩附近龜湖的張民達師長聞訊後,即回師於 隍沿韓江兩岸南下,一路直下蘇家圍,一路下竹篙山。

  18日上午,張民達部圍攻筆架山,洪部抵抗1小時即不支,紛紛潰逃。張部繳獲槍6、7百枝。洪殘部向黃岡方向逃竄。

  蔣介石為搶在林虎潰軍未返抵五華前智取五華。令警衛軍向鯉魚江、湯坑、河口尾追潰退之敵;親率教導1、2團及陳旅由周江圩取道崎嶇山路,急行軍60公里,於當晚抵五華城郊。城內有王得慶部等千餘人閉門死守,但東征軍到達時尚不知。蔣介石令教導團潛伏城外。適有敵一連長出城巡哨,被我俘獲,用作嚮導,冒充從興寧前來的運彈隊,賺開南門,一擁而入。守敵王得慶等在睡夢中驚醒,匆惶逃出。俘王得慶參謀長及林虎部副官、參謀多人,繳槍7、8百枝以及彈藥輜重甚多,俘敵數百名,東征軍不費一彈佔領五華城。

  唐繼堯乘孫中山逝世之機,圖謀進據廣東,是日在滇就任副元帥職。次日發表通電:「……爾時軍國大事,夙賴大元帥主持,未便遽膺崇秩;今不幸大元帥在京逝世,一切未竟主張,皆吾輩應負之責任,用遵咨電,於3月18日在滇就副元帥職……。」

  滇軍總司令楊希閔致函許崇智駐省司令部,聲稱:「現值軍事時期,本部有衛戌之責。所有各軍後方留守部隊,均應由本部檢查,貴軍亦應援案檢查」。次日,又令飭前線各軍不許回廣州,否則繳械。並令趙成樑師在白雲山架大炮,控制北郊。近郊要隘,均駐滇軍。

  19日 五華地方人士公推教育局長溫其潘為臨時縣長。翌日,五華各界人士在孔子廟召開歡迎東征軍大會,地方人士多人登台演說。

  蔣介石令教導第1團留駐五華城。自率教導2團、陳銘樞旅向興寧進發。下午2時全部到達興寧城郊。教導2團包圍城北西南三面,陳銘樞旅佔領神光山陣地。當晚黃業興、李易標部共約三四千人先後由畲坑、水口趕到,向我神光山陣地猛攻,反覆衝鋒達數十次,均被陳旅擊退。戰至次日下午2時始將其完全擊潰,俘數百人。3時,教導團開始攻城。5時,佔領西門外之新豐街一帶(此處地勢高度超過城基,故教導團將其首先攻佔)。據高樓對城中俯瞰射擊,旋即攻入西門。王得慶等倉惶從東門逃走,林虎不肯走為護兵強行拉出。興寧為林虎老巢,所藏軍械特多。繳獲槍支1000餘桿,大炮數尊,機槍10餘挺,子彈百萬發,軍服軍需用品不計其數。後來,林虎還逢人便說,不該將軍械盡藏興寧也。

  中旬,省長鬍漢民任命東江招討使羅偉疆兼惠陽縣長,在淡水設惠陽縣署。

  惠州城每日仍開東門與惠陽縣城水東街交通往來。由惠城往河源之電船依然行駛,聯軍亦不往攻。

  當陳炯明軍在潮汕失敗決定退入閩境時,閩督周蔭人作出三項決定:①指示閩南張毅俟陳炯明殘部退入閩境時划出詔安、雲宵、平和數縣為陳軍防地;②撥款20萬元接濟陳軍軍餉;③疏通民軍宋淵源部扼守漳浦,掩護陳軍退卻。周並將此決定電知陳炯明,陳表示滿意。

  20日 大元帥大本營任命蔣介石兼任潮梅八屬善後督辦。此項任命為許崇智所不悅,故蔣介石遲至4月下旬才就此職。

  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致電閩督周蔭人,「請轉飭閩邊駐軍,對於林、洪殘部,實行堵截繳械,勿予收容,致防鄰誼。」

  淡水各界在譚公祠舉行追悼孫中山逝世大會,駐淡水黨政軍要人、東征軍、國民黨員及紳、商、工、學各界數千人參加。追悼大會由東江招討使兼惠陽縣長羅偉疆主持。

  21日 上午,蔣介石入興寧城,駐縣公署,馳電汕頭向許總司令告捷,令教導第1團警衛軍集中興寧,陳銘樞旅向馬頭、南口以攻梅縣;教導2團向羅崗挺進,以截林虎部竄回歧嶺、老隆。下午,蔣介石接到胡漢民關於孫中山逝世的消息。

  建國贛軍第2梯團克複和平。

  22日 在陳炯明要求下,海軍總司令楊樹庄(駐廈門)派海籌、永績、楚安3艦由福建南部之東山島出發,本日駛抵汕頭港外,配合陳軍反攻並封鎖汕頭港。

  由興寧往攻梅縣之陳銘樞旅與由豐順繞道畲坑北上之張民達第2師會合。陳旅攻梅縣之西,張師循官塘、三角市攻梅縣之南。

  23日 陳銘樞旅及張民達第2師均進抵梅縣城郊。梅縣為林虎之左路指揮林子云和由興寧敗退而回之李易標殘部共同據險布防。當陳旅及張師聯合攻城時,城內林軍以大勢已去,無心戀戰,一接觸,即棄城而遁。張師先攻入南門,陳旅繼至。林、李兩部紛紛潰逃,逃不及者,大部繳械投降。

  東莞縣第7區農民協會在西頭王公祠開成立大會。同日,寶安縣第1區農民協會在沙莆開成立大會。

  24日 建國贛軍第2梯團克複龍川。

  25日 廣州革命政府派永福艦運載軍校學兵連、憲兵連、軍校教官以及軍械及軍餉5萬元,22日由廣州啟航駛往汕頭。本日晨,剛駛入汕頭港即被北京政府海軍海籌艦劫往廈門。

  滇軍總司令部行營由石龍惠育醫院移至石龍商會。次日,滇軍幹部學校教導團開抵增城,再轉龍門。

  26日 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致電駐廈門的海軍總司令楊樹庄,請放回永福艦。電謂:「海軍楊幼京總司令勛鑒:海籌、永績、楚覦等養日(22日)突駛泊汕頭港口,至敬日(24日)陸續駛離汕港。僅余海籌、永績兩艦。適該日本部有運輸船永福由粵裝運學生憲兵及物資來汕。甫入港,即被該兩艦擄劫而去。……跡類匪盜,……究竟具何理由,奉何方命令,應請轉飭查明,明白答覆。並嚴令海籌艦將擄劫本軍之運輸船及物品等件如數先行歸還,以維彼此睦誼。(宥)。

  潮人自治會宣布洪兆麟十大罪狀:姦淫殺掠、擄販婦孺、強佔民地、摧殘教育、拍賣司法、迫種鴉片、倡馳賭禍、強聚民婦、橫徵暴斂、禍及枯骨,願以10萬元獎勵擒拿洪犯之軍民。

  陳炯明因組織反攻失敗,憂憤致病,卧於永績艦中。本日,永績艦由汕頭海面駛返南澳海面。

  粵軍第2師張民達部連日在梅縣附近之長沙、札田、大柘、柚樹圩、蕉嶺等處與敵李雲復、林虎、劉志陸、李易標各部作戰,先後俘敵團、營長各1名,斃敵營長1名,俘敵兵800餘人,奪獲退管炮1門,步槍800枝。本日午佔領蕉嶺城,敵分向閩南岩前、江西尋烏方向逃竄。

  駐興寧之警衛軍25日起向敗退之林虎部追擊。林虎殘部剛退至平遠縣城,警衛軍即追至,敵棄城向贛邊逃竄。本日警衛軍克複平遠城。

  29日 林虎率衛隊從運平大道進入贛省定南縣城,並將其司令部遷入定南縣署。時林虎殘部退入贛境者已達十分之六。

  林虎電陳炯明,定30日起程赴南昌向方本仁商援助事宜,前方軍事委劉志陸指揮。

  30日 本月12日大元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後,廣州大本營因東征軍正進行棉湖、五華、興寧戰役,為了不影響前方士氣,一直未向前方將領通報此不幸消息。直至20日克複興寧,始於21日下午5時電告興寧軍校行營。27日上午,蔣介石集合教導團兩團官兵在興寧縣城東門外宣布了這一消息。並撰文哀告全軍將士。本日上午9時,在興寧縣北門外大壩里,舉行盛大的追悼孫大元帥及陣亡將士大會。參加的有各軍官兵及縣屬政、學、農、工、商各團體共約5千餘人。大會由何應欽司儀,蔣介石主祭,並率全體國民黨員宣讀誓詞,由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宣讀祭文,最後由蔣介石演說。

  下午3時,蔣介石應許崇智之召,由興寧起程赴汕頭。臨行呈請任命何應欽兼教導1、2團指揮官。校部行營由周恩來、何應欽、王參謀長負責。

  為了追擊陳炯明殘部,並為索還永福艦提供武力後盾。粵軍第2師師長張民達奉令率部6000人由梅縣乘船至三河壩往攻大埔。駐大埔閩軍賴世璜部聞風退入閩境,張民達部佔領大埔。

  下旬 林虎派劉公偉赴南昌謁方本仁,請求撥劃駐地事宜。方允划出贛南之龍南、定南、全南3縣為林軍駐地,3縣賦稅概作林軍伙食,並令原駐該地之贛軍第5旅鄧琢如部撤防返省。鄧部於3月25日撤離。

  月底 閩軍第1師師長張毅、第3師師長李鳳翔向閩督周蔭人呈報:陳炯明殘部退入閩境者共計一萬八、九千人,有槍者三分之一,余徒手或持舊式之刀矛。其分布情況:和平4000人,詔安4000人,雲霄600餘人,永定千餘人,永定屬之峰市5000餘人,武平千餘人,海澄900餘人,漳浦500餘人。陳軍除獲得閩軍張毅、李鳳翔掩護支持外,還得到贛軍賴世璜部及海軍的支援。因此,陳軍仍積極招募新兵準備反攻潮汕。

  建國滇軍第3軍軍長鬍思舜所部百餘人自石龍開赴博羅,以第1、3獨立旅、第5師第9、10旅攻河源,第2獨立旅、第6師11旅協攻惠州。

  4月1日 胡漢民致電仍駐北京的汪精衛,通報海籌艦俘永福艦事件,請向段祺瑞政府交涉,飭令交還。

  駐長汀之閩軍李鳴臯部為助陳炯明反攻,開赴大埔。閩軍第1師師長張毅亦親至漳浦指揮。許崇智則與閩民軍首領宋淵源,張貞在汕頭會商對策,許令閩民軍向閩軍後方活動。翌日,宋、張由汕返閩。許任方聲濤為援閩軍總司令。

  晚7時,蔣介石由鬆口乘輪抵汕頭,與許崇智總司令、加倫顧問商討東江善後事宜及對付海軍扣留永福艦辦法。決定楊樹庄如不歸還永福艦即以武力對付,向閩進軍。

  2日 蔣介石再次赴總司令行營見許崇智,謂:粵軍第2師師長張民達「以作戰為營業,避重就輕,冒功黷貨。濫委人員,把持稅收機關」等等。3日,蔣介石由汕頭乘輪返廣州。

  3日 許崇智派潮汕關監督林本民赴廈門,與海軍總司令洽商歸還永福艦事宜,並請海軍勿與陳炯明合作,粵方願每月助餉3萬元。海軍方面稱:該艦現由陳炯明掌握。

  雲南唐繼堯增派唐繼虞、胡若愚率軍2萬人入桂,分駐柳州、橫縣。

  5日 蔣介石由汕頭乘輪抵廣州,與胡漢民、譚延闓等商討進軍閩省及研究滇桂軍動向。

  粵軍第2師師長張民達因公率衛隊由梅縣赴汕頭,船抵湘子橋邊,因水流湍急,船傾覆,張師長及衛士多人溺斃。

  6日 唐繼堯之龍雲部擊敗范石生,攻佔貴縣,奪獲輜重甚多。范石生僅率衛隊百餘人逃出。收集余部三四千人會合李宗仁、李濟琛部退保梧州要隘。

  8日 劉震寰前被任為廣西省長,因李宗仁、黃紹閎拒絕到任,心懷忿恨,乃不惜勾結唐繼堯以圖桂、粵。本日公開發表宣言,指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討唐通電為不當。

  上旬 陳炯明部萬餘人退入閩境,占要隘,強行接收徵收機關,商民甚苦。周田洪、賴世璜等暗中與陳部聯絡。閩督周蔭人為防止陳部勢力在閩過分膨脹,飭張毅、李鳳翔於漳浦、海澄等處,嚴密戒備。電催浙江孫傳芳速遣回入浙閩軍。表面對陳炯明仍維持協防條約。

  11日 黃埔軍校校部行營由興寧移駐梅縣。

  12日 6日,陳炯明乘海籌艦由東山駛至廈門海面,但一直未登岸。本日在座艦召開軍事會議,尋求支援及解決給養辦法。陳採納周醒南建議,派前籌餉局會辦陳宗岳赴雲南謁唐繼堯,請求支援,並帶去陳的親筆信。13日,陳秘密在鼓浪嶼登岸,寄寓周醒南家。

  13日 根據本月6日國民黨第1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73次會議,通過廖仲愷關於建立黨軍的建議,將軍校教導1、2團編成黨軍第1旅;以何應欽為旅長,仍歸校長蔣介石節制調遣;任命廖仲愷為黨代表。

  蔣介石令軍校新兵連、獨立營、第1連、工兵隊、輜重隊、特務連及教導第1、2團病癒之兵,開赴前方。

  滇軍第3軍軍長鬍思舜派博羅縣縣長勸楊坤如讓出惠州。楊答:能不駐他軍,保護人民安全,本人無問題。

  14日 陳炯明電楊坤如,謂:惠州與河源、老隆連成一線,非不得已勿放棄。楊坤如接電後將前所提退出惠州條件收回,準備死守。楊部旅長駱鳳翔、鍾子廷為保存實力,主張有條件受編,讓出惠州,暗中派代表至博羅與滇軍第3軍軍長鬍思舜繼續商談受編條件。提出:改編後任駱鳳翔為第8師師長,鍾子廷為第9師師長,李祥為第15旅旅長,徐武東為第17旅旅長,陳植芬為第18旅旅長。另由胡氏發給恩餉10萬元、軍裝7000套。胡思舜原則上同意上述條件。

  16日 廣東省省長令將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令將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

  19日 晚,惠州城守軍駱鳳翔、鍾子廷將楊坤如衛隊解除武裝,將楊送至惠陽城看管,樹旗起義。後楊逃脫,避入一天主教堂,後潛逃香港。

  20日 駱鳳翔、鍾子廷將惠州守軍7000餘人改編為兩師,聽候滇軍派員點驗。

  中旬 粵軍總司令許崇智以淡水地居東江要衝,亦為東征軍的後方重地,飭粵軍第8旅旅長楊錦龍酌留一部兵力駐淡水。在淡水設粵軍總部行營,任葉雄夏為行營主任,所有該區內軍民政務均由行營主任辦理。

  敗退入閩之陳炯明殘部進行改編。洪兆麟部改編為12營,尹驥部改編為9營;謝文炳部改編為4營,第1、2師殘部合編為2營,共計30營。分駐平和、永定、雲霄、詔安、漳浦、海澄、石碼等處。閩督周蔭人調軍至漳州境予以「保護」。張毅在漳州設立兵站,為陳軍提供軍需糧食。並開徵果樹捐、鋪捐,各得3萬元。

  21日 因陳炯明唆使海軍扣留永福艦,導至廣州革命政府的強烈抗議。廈門各界人士深恐粵軍入閩攻廈,紛紛向海軍司令楊樹庄請願,要求驅逐陳炯明出境。陳受此壓力於本日搭輪秘密赴滬。

  22日 蔣介石為《軍校第一期同學錄》作序,列舉了黃埔師生及教導團士兵東征傷亡情況。序文謂:本次東征陣亡者如蔡光舉、刁步雲、胡仕勛、余海濱、章炎、葉 龍,林冠亞、樊崧華、江世麟、王家修、陳述、劉赤忱、袁榮、鮑宗漢等40餘人。重傷未脫離危險期者蔣鼎文、郭俊等10餘人。重傷致殘者劉鑄希、赴履強、陳志達、趙子俊、鄧文儀等。傷者沈應時、劉堯宸、丘飛龍、宋文彬、張際春、項傳遠、陳琪、江霽、王治中、孫元良、張人玉、劉明夏、馬勵武、肖贊育、王夢、楊步飛、劉雲龍、馬輝漢、關麟征、彭寶經、侯鏡如、張宴賓、吳斌、唐星、馮春申、唐同德、甘麗初、劉乾等數十人。……而士兵之陣亡及因傷殘廢者共計600餘人。……第一期隨余出征之子弟與教導團3000同志之軍,死傷幾達三分之一。

  滇軍第3軍第6師一部入駐惠州城。滇軍第3軍軍長鬍思舜指定河源全縣為駱鳳翔、鍾子廷兩師官兵駐防地點,該縣所有地方糧稅收入均撥歸該兩師徵收,如不敷給養,由第3軍補足發給。

  惠城起義軍駱鳳翔等領銜發表受編通電。謂:「博羅胡軍長鑒:竊鳳翔等自維庸才,忝贗師旅,慕義有心,回天無力。頃承楊(希閔)聯帥、胡軍長派員宣達德意,實深欣感。唯楊(坤如)氏秉性頑強,不能理喻。鳳翔等以連年兵燹,滿目瘡痍,稍有人心,同懷憫側。用是毅然於4月19日晚,以武力促楊氏下野。俾粵局早定,以蘇民困。一致擁護楊總司令,服從胡軍長,改編為建國滇軍第8、第9等師。鳳翔等遵於4月22日分別就任師、旅長職。誓竭駑鈍,恭聽驅策,謹布區區,寧候明教。建國滇軍第8、9師指揮官兼第8師師長駱鳳翔、第9師師長鍾子廷、旅長李祥、李克威、徐武東、陳植芬等叩。養(22日)電。

  滇軍第3軍大隊入駐惠州城。

  24日 楊希閔逕飭胡思舜留駐惠州,將惠州列為滇軍防地。

  汕頭各界以潮汕善後督辦蔣介石久未就職,特公舉安撫員陳箇民來黃浦敦促。

  25日 因滇軍總司令楊希閔、桂軍總司令劉震寰反叛意圖日益明顯。本日,廖仲愷偕蔣介石聯 起程赴汕頭與許崇智商討對策。

  本日,廣州《民國日報》根據汕頭有關人士調查資料,刊登「洪家軍貪暴之一斑」一文,謂:洪兆麟盤據潮汕3年,橫徵暴斂,無孔不入。即勒借租捐一項,已借至民國18年(1929),其掊克之手段,概可想見。現洪氏敗亡,盡卷腰纏,準備向海外作團團富翁去。據汕頭郵政局人士稱:洪氏任內郵寄之款,3年來洪部各軍官匯款往湖南者總計3000餘萬,殊足駭人聽聞。」

  26日 滇軍第3軍軍長鬍思舜進駐惠州城,駐節前督署辦。

  27日 廖仲愷、蔣介石乘輪由廣州抵汕頭,與粵軍總司令許崇智、俄顧問加侖密商進軍閩南及對付滇、桂軍叛亂辦法。翌日會議繼續進行,決定實行「聲東擊西」辦法。即聲稱進軍閩南追擊陳炯明殘部,實則準備東征軍回師廣州,平定滇桂軍叛亂。廖仲愷先行回廣州,以穩定廣州局勢。

  29日 許崇智召集閩省各部民軍代表開聯席會議,討論攻閩事誼。民軍將領宋淵源、張貞、羅偉、盧興邦、陳國輝、高義、楊漢烈、吳威、楊學良、葉定國、陳國華、郭鳳鳴等代表到會,表示一致服從廣州建國政府,尊重許總司令意見,承認方聲濤為閩建國軍總司令,並由宋淵源、張貞擬定作戰方略。

  胡漢民召開會議,楊希閔、劉震寰、譚延闓、程潛等出席,討論劉震寰提出率桂軍回桂問題。會議討論結果,決定「一致勸留」。

  胡思舜令惠州楊坤如舊部協守惠州,防許崇智粵軍進入。

  下旬 桂軍總司令劉震寰令所部自飛鵝嶺回駐石龍。攻惠城總指揮韋冠英亦令所部由飛鵝嶺移駐石龍、茶山等處。

  月底 海軍在廈門人民的壓力下,放棄與陳炯明合作,決定將永福艦歸還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扣押兩名陳炯明軍官,解送汕頭交由許崇智處理。

  5月6日 滇軍總指揮楊希閔為控制廣州,令將其駐石龍東征聯軍總指揮部撤返廣州。晚,楊希閔乘輪秘密赴香港、在皇后酒店60號與段祺瑞密使商謀顛覆廣州政府。

  8日 汪精衛在北京料理孫大元帥喪事完畢。上月偕夫人陳壁君啟程南下,本月3日抵廣州。本日抵汕頭向許崇智總司令報告,旋又赴潮州晤蔣介石,述治喪經過情況。

  滇軍第8師師長兼第8、9師指揮官駱鳳翔由惠州移駐河源。

  10日 桂軍第5師師長林樹巍收編陳炯明部民軍袁華照(袁蝦九)部3000餘人,林委袁華照為該師第1新編旅旅長。本日袁在龍門就職。

  代大元帥胡漢民任命羅翼群為東江剿匪督辦。

  上旬 長沙《大公報》刊登東征軍與陳軍殘部分布情況。東征軍方面:粵軍第2師約8000人駐梅縣鬆口,教導1、2團約3000人駐梅縣城,警衛旅2200人駐蕉嶺,何彤旅駐饒平,楊錦龍旅駐大浦,粵軍第7旅許濟部3700人駐平遠、蕉嶺方向,第7獨立團曾則生部駐饒平,第2游擊司令1200人駐黃崗。陳炯明殘部:溫中和部約500人駐紫金,陳修爵部約600人駐福建平和,李易標部1500人駐江西安遠,黃業興部3000人駐江西尋烏,林子云部1200人駐江西篁鄉、尋烏,王定華部1800人駐江西篁鄉、尋烏,劉志陸部2000人駐福建上杭,熊略、陳繼雄部約2000人駐福建武平,李雲復部1200人駐福建平和、小溪,洪兆麟、謝文炳部約3000人駐福建永定。

  13~14日 廖仲愷再次由廣州抵汕頭,與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俄顧問加侖商議平定滇桂軍叛亂辦法。決定黨軍全部、粵軍大部回師廣州,參加平定滇桂軍叛亂。

  (21日,蔣介石率黨軍第1旅何應欽部、粵軍陳銘樞旅、粵軍許濟旅、警衛軍吳鐵城部,由潮梅回師廣州。此後,許崇智先後與陳炯明殘部各頭目商談和議,有條件地允許其回駐潮梅各地,實行所謂粵軍大聯合,致令第一次東征勝利果實喪失。)

1925.5一1925.9)

1925年

  6月上旬 蔣介石率東征軍主力於上月21日自潮梅回師廣州後,潰退至閩贛邊境的陳炯明殘部,紛紛派代表至汕頭,向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投誠,願為政府討伐滇桂軍效力。楊坤如親赴汕頭向許謂:他在惠州的舊部都不願受滇軍第3軍軍長鬍思舜的指揮,如能派他回惠州,他可重聚舊部為許效力。許崇智因急於回廣州參與高層軍政事務,同意與陳軍妥協,實行所謂粵軍大聯合,並藉以擴大其個人實力。10日,許委楊坤如為粵軍第6軍軍長,允其重返惠州。熊略為第5軍軍長,允其回駐梅縣。旋,許崇智派粵軍旅長莫雄、梁士鋒各率所部護送楊坤如返惠城。楊返惠城後,即將留守惠城的小部滇軍繳械(胡思舜率大部滇軍開赴廣州參加叛亂,被革命軍繳械)。其舊部鍾子廷師長表示歡迎,仍服從楊指揮。駱鳳翔師長則不願再受楊指揮,率所部開赴廣州,駐郊外石牌。

  駐閩、贛邊的陳軍將領,以其駐地貧瘠不堪,請允許回駐粵境,並請求設法解決給養。許崇智指定五華、興寧為劉志陸部駐地;梅縣為熊略部駐地;大埔為洪兆麟部駐地。各部不得干涉民、財兩政,糧餉需由許核發。熊略率部進入梅縣後,在縣城發布的布告,仍然用陳軍第2軍的名義,並謂:「我軍凱旋」。

  10~12日 蔣介石率東征軍主力(黨軍第1旅何應欽部、粵軍第1師第1旅陳銘樞部、第4師許濟部),於6月10日返抵廣州。聯合省城革命武力粵軍魏邦平部、李福林部、黃埔軍校學生、海軍、譚延闓部湘軍,在工農群眾的配合下,圍剿楊希閔、劉震寰部叛軍。激戰3天,將其全部繳械殲滅,收復了廣州。

  16日 許崇智見革命軍已平定滇桂軍叛亂,收復了廣州,急於返穗參與分配勝利果實。本日發布告謂:本總司令為鞏固粵局,決以潮梅收入交現駐閩贛邊境林(虎)洪(兆麟)葉(舉)各粵軍,以彼此合作為條件,各蠲成見,共舒粵局……決自銑(16)日起實行。17日,許由汕頭乘船返廣州,駐潮汕的粵軍第2師亦開返廣州。

  原楊坤如部師長駱鳳翔,本日在石牌致電胡漢民代帥、廖仲愷部長、汕頭許崇智總司令,聲明拒絕與楊坤如合作。電謂:「楊氏野心不死,此次猶復蒙蔽許總司令,糾合土匪,擾亂惠境……職等祗只服從建國政府,對於反覆無常之楊坤如斷無合作之理。」

  19日 洪兆麟派一位高級將領,率衛隊100名赴汕頭設總部辦事處。

  建國潮梅軍軍長兼東江剿匪督辦羅翼群率所部2500人自河源開返石龍。

  20日 由惠州旅穗人士組織的「改造惠州同志會」通電各機關,謂:楊坤如土匪成性,反覆無常……此次勢窮力竭,詐偽輸誠,希圖再握兵權,重據惠城。吾惠民痛定思痛,謹擬惠州善後辦法3條:①請政府加派黨軍直抵惠州,解散擁護楊坤如之軍隊;②由惠州黨員組織惠州善後會,協助本黨政府一切設施,永除督辦鎮守使職銜,以免軍閥盤踞專橫;③限日毀拆惠州城牆,首除軍事障礙,永除惠民後患。

  下旬 陳軍撕毀協議紛紛回駐東江搶佔地盤。梅縣、平遠、蕉嶺為熊略、馬洪韜、練演雄、馬永平(均為葉舉部屬,葉患病赴滬就醫)進駐;興寧為李易標、王定華兩部進駐;五華、龍川為黃業興部進駐;饒平、大埔、潮安為洪兆麟、李雲復部進駐;汕頭為謝文炳部進駐。除揭陽、惠來、普寧、潮陽4縣仍為東征軍駐防外,東江其餘11縣均為陳軍所佔。

  7月1日 廣州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汪精衛任主席,胡漢民任外交部長,廖仲愷任財政部長,許崇智任軍事部長,孫科任建設部長。

  2日 林虎、洪兆麟、葉舉三部各將領洪兆麟、熊略、劉志陸、黃任寰、黃強、林烈、練演雄、陳修爵、賀瑞庭、李雲復、鄧桂生、謝文炳等在鬆口召開會議。決議:①三部在未接管東江行政以前,設一粵軍臨時辦事處,處理本軍範圍內之軍民財三政,辦事處就近商承洪副總指揮處理一切(時陳炯明、林虎尚在上海),仍隨時將辦理情形電呈陳林葉三帥。會議根據陳炯明的意旨推舉劉志陸為辦事處主任;②辦事處成員采委員制,由獨立旅旅長以上或其全權代表組成;⑧辦事處暫設潮州城,11日起開始辦公。旋,確定潮汕由洪兆麟部駐防。梅屬由林虎部駐防(葉舉所部因葉患病暫由林虎統轄),兩部每月餉糧由辦事處統將潮梅兩處收入平均支配。

  3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蔣介石、廖仲愷、胡漢民、伍朝樞、朱培德、許崇智、譚延闓、汪精衛為委員,汪精衛任主席。

  省港罷工工人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罷工工人的領導機構——省港罷工委員會,蘇兆征任委員長,曾子嚴、何耀全任副委員長。中共廣東區委在會內成立了「黨團」,李啟漢、鄧中夏先後任書記,成為這場罷工運動的領導核心。5日,成立了有2000多人組成的工人武裝糾察隊,黃金源任總隊長,鄧中夏任訓育長(類似革命軍的黨代表及政治部主任),負責維持秩序,緝拿姦細,查禁英貨,封鎖各港口禁止糧食及一切物資流入香港,協助政府推行各種政策法令。國民政府大力支持省港罷工工人的正義鬥爭。罷工工人堅決擁護國民政府,20餘萬罷工工人成為廣州國民政府重要支持力量,並對推動和援助國民革命軍東征起了很大作用。

  7日 蔣介石向軍事委員會提交「革命六大計劃」,其中提出必須在最短期間收回南路、潮梅,使反革命派無所託足,帝國主義無所憑藉。

  11日 蔣介石上書許崇智總司令,密陳整理軍政計劃。其中謂:「陳炯明、林虎等逆部,叛黨叛國,罪惡昭著,此時尤全無悔禍之誠意,我若曲予收容,即使其形式上皆能就範,異時必仍反側為害。陳炯明、洪兆麟既能負先總理,何能不負麾下。在此整理軍政之初,對於若輩,宜存除惡務盡之心,免貽滋蔓難圖之悔,彼等部隊必一律遣散,未便列入軍額預算……」

  中旬 陳軍成立潮梅籌餉局,向各縣下達攤派臨時軍餉100萬元,謂:大軍回防,各部隊餉需甚巨,亟應統籌應付。各該縣務切實勸募,限兩個月之內分期募足。8月11日前交一半,另一半於9月15日前交完。其分配數額為:潮安13%,13萬元;潮陽13%,13萬元;揭陽10%,10萬元;澄海8.5%,8.5萬元;普寧7%,7萬元;惠來4%,4萬元;饒平6.5%,6.5萬元;大埔3%,3萬元;豐順3%,3萬元;南澳0.5%,5000元;梅縣8%,8萬元;興寧7%,7萬元;五華3%,3萬元;平遠2%,2萬元;蕉嶺1%,1萬元;汕頭10.5%,10.5萬元。

  26日 蔣介石在軍事委員會發表演講,謂:「軍隊的名稱現「有三種名稱:一、國民軍;二、革命軍;三、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乃為最切合的名稱。」

  8月11日 省港罷工委員會以鄧本殷、洪兆麟、林虎等接濟香港糧食,破壞罷工,率各工會代表赴國民政府請願,請下令討伐收復潮梅、南路。

  惠屬旅穗人士組成的「改造惠州同志會」及「各界代表大會」,向國民政府呈遞請願書,曆數楊坤如在惠州罪行,謂:「楊逆……接濟香港糧食物品,私設財政整理處,令各縣私鑄槍械子彈,大招土匪、散兵擴充兵額。接待洪、林、葉代表。摧殘農會,禁掛農旗……請政府即行痛剿,收復潮、梅及肅清南路,統一廣東全省,以造福民眾」。

  15日 楊坤如由惠州赴廣州向國民政府軍事部長許崇智彙報惠州情況及為自己反動行為辯解。許謂:外間攻擊你的文件,已經分別審查其是非,倘你能盡忠恪誠擁護革命政府,努力結束東江軍事,則攻擊之言自息,你要好自為之。

  20日 國民政府委員兼財政部長、國民黨中央常委兼工人部長及農民部長廖仲愷,偕夫人何香凝及國民政府監察院委員陳秋霖同乘汽車赴中央黨部出席會議,同車隨行的還有衛士張勳、李一新,當廖、陳步入中央黨部大門時,被埋伏在大門內外的被右派份子收買的歹徒開槍狙擊,廖、陳均身中數彈,廖於送醫院途中身亡,陳於23日在醫院死亡,何下車後因有數女生前來交談,故倖免難。衛士開槍還擊,將歹徒陳順擊傷在地,在其身上搜出粵軍南路司令部軍事委員陳順胸章、該司令部簽發的槍照一張,大麴尺一枝及分銀單等。陳順供出許多重要情節後24日死於醫院。「刺廖」案是國民黨及粵軍中右派分子以及被廖處分過的不肖分子在香港英帝國主義鼓動下,反對聯俄聯共,破壞省港大罷工的一個重大行動。

  中旬 許崇智派梁廣謙赴惠州點驗楊坤如部。梁奉命後先赴惠陽、河源一帶點驗楊部第1師楊啟明部,次赴博羅、龍門點驗楊部第2師徐武東部。並將各部兵額、槍械造冊呈報許總司令,以核發軍餉。

  25日 五華縣農民代表胡漢奇、張笠農潛至省城向國民政府

  及各機關請願,要求國民政府早日收復東江肅清陳炯明軍。

  28日 潮梅旅寧(南京)各團體,東南大學廣東同鄉會,新梅縣學會,嘉應、大埔六屬旅寧學會,南京汕頭學會等,電廣州國民政府刻日返師討伐陳炯明軍。

  下旬 陳炯明派張醁村由上海至香港邀同丘哲、林伯榮至潮安,召集各將領傳達爭取外援情況。謂:段祺瑞執政允接濟餉款,吳佩孚允令肖耀南(湖北督軍)、孫傳芳(江蘇、浙江督軍)接濟彈械,方本仁(江西督軍)允接濟林虎部子彈100萬發,英、日等國允俟取得汕頭後接濟餉械。各將領聞報皆歡天喜地,積極籌劃奪取汕頭及潮陽、揭陽、普寧、惠來4縣。但洪兆麟、李雲復因與林虎派將領磨擦及部下不願改編,忿而赴港,熊略因葉舉交其指揮的軍隊不聽指揮而赴上海向葉彙報。

  英帝國主義為破壞省港工人罷工,推翻國民政府,積極鼓勵陳炯明東山再起,應允支援步槍1萬支,子彈500萬發,現款300萬元;月底即先運步槍2000支,子彈50萬發,現款50萬元,其餘待發動後續付。陳即致函各舊部彙集潮梅,改名為定粵軍,自任總司令,任劉志陸為定粵軍主任兼總參謀長。旋委李易標、熊略、洪兆麟為中、右、左翼司令,相機向廣州進發。

  9月5日 駐興寧林虎部旅長黃任寰派隊將駐防東門外之李易標部第11團第3營繳械。李易標甚憤,致函林虎質問,如答覆不滿意將以武力解決。

  6日 陳炯明在上海與記者談話。記者問:閣下對於粵局仍極關懷,未審有何高見?陳答:余對粵事,自屬注意,惟此前余亦淡然置之。蓋彼等皆權利是爭之輩,派系分歧,忽離忽合,紛爭之餘,終必皆消滅,無須余之顧慮。然照今日情勢而論,實令余難以坐視。彼等自動的讓與俄人之手,日本2l條約中之第5項,袁世凱所不敢承認者,彼竟自動讓與俄人。彼等若真講共產主義猶有可說,所痛心者:專共他人之產以自肥乎。如此倒行逆施,粵省固將斷送,而其影響將及於全國。余為粵人,萬難再忍,且亦責無旁貸,現正與林、洪、葉諸將,準備一切。一俟餉械齊集,即當一舉而廓清之。

  7日 駐汕頭建國粵軍總司令行營主任孫本戎應粵軍臨時辦事處主任劉志陸之邀,赴潮安會商潮(陽)、揭(陽)、惠(來)、普(寧)四邑駐軍問題。商定四邑政權及財權完全撥歸粵軍臨時辦事處,建國軍如在四邑屯駐,餉項由粵軍籌撥,不支配任何徵收機關。

  旅滬粵商某君往晤陳炯明,詢以最近對於粵事之主張。陳謂:粵事今日已入水深火熱中,欲求根本解決非3000萬人共同負責不可。我以前對許崇智曾表示退讓,如他能維持現狀,俾粵人能得安居樂業,一切政權皆可由許氏主持。惟許氏態度,始而反對共產主義,繼又與蔣介石合作以謀胡(漢民)汪(精衛)。我以為個人利害誠不成問題。所可慘者為今日廣東之商民,外受外人之壓迫,內被共產派所紛擾。我亦粵人,對於粵事當不能放棄天職。況廣東是我從前清政府手中革命造成之紀念地,尤不忍坐視。最近香港及海外僑民均紛紛來請願,欲余再出以拯救粵局,我所以不即南下者,純為餉項問題。關於軍力上,除粵軍現有之五六萬人之外,況梁鴻楷、魏邦平、李福林等今已覺悟,並表示願意合作,粵事解決誠非難事耳。

  8日 林虎由滬秘密抵杭州,請求孫傳芳接濟餉械。此時,孫傳芳正準備奪回奉軍佔據的上海,無暇顧及粵局,故未有具體表示。

  10日 汕頭各界人民在審判廳前草坪開呼籲和平大會,推舉代表分頭向汕頭建國軍行營主任孫本戎、洪兆麟部第10師師長謝文炳、潮州粵軍臨時辦事處主任劉志陸請願,要求陳軍與政府軍雙方徹底和平。各人對代表均允息兵安民,一致對外發展。

  12日 香港報紙報道,陳炯明圖粵計劃有五:①請北京政府撥軍餉100萬元,子彈200萬發;②聯合閩、浙、湘、桂、贛五省合力進攻;③請粵省反對粵政府各軍速派代表至汕頭舉行會議,並定為常設機關,公推一人主持;④疏通駐廈(門)滬海軍協力攻粵;⑤運動粵中各界一致反對粵政府,並請港汕商團協助軍費。

  13日 陳炯明在滬獲得各方允諾支持及籌得現款20萬元後,本日乘美艦庇亞斯號由滬啟程返港。

  14日 駐穗改造惠州同志會召集惠、潮、梅旅省人士100餘人在廣東大學大禮堂開會,會議由彭湃主持,通過決議5條:①請政府於最短期間內肅清林虎、洪兆麟及一切反革命派;②組織惠潮梅旅省各團體聯合會;③電惠潮梅各屬人民拒絕陳逆派軍餉;④督促政府實行禁絕煙賭;⑤擬定宣傳口號6條。會後全體赴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及軍事委員會請願,遞交《惠潮梅人民請求政府收復東江大會宣言》。

  15日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舉行第108次會議,任命汪精衛為各軍及各黨軍黨代表。

  潮、梅旅省各團體聯合會因劉志陸派兵解散五華農會,屠戮農民,恣意搜劫財物,損失達20萬元,特電請國民政府出師討伐。

  粵軍臨時辦事處主任劉志陸下令奪取汕頭並令各部向前推進。本日,劉志陸在潮州派專車赴汕頭迎接建國粵軍辦事處主任孫本戎,潮州分校留守主任吳國楨(駐潮陽)前往潮州開會,企圖誘捕。孫知非好意,遂率同衛隊及重要文件乘電船往潮陽。吳國楨由潮陽啟程後於中途折回。(潮陽駐有政府軍1營300餘人。軍校學生二三百人)。下午,謝文炳派隊接管汕頭建國軍總司令部行營、軍校辦事處、汕頭市政府、市公安局、澄海審判廳等機關。解散各工會團體,收繳工人糾察隊槍支。委鄧伯華為市政廳長,黃強為汕頭海關監督兼交涉員,吳懋松為市公安局長。東江陳軍各部亦紛紛向前推進。黃任寰、黃業興、謝嬰白部由豐順出揭陽;翁騰輝、葉柏質、馬雄韜、馬永平、練演雄、陳修爵部由豐順出河婆;李雲復部由大埔、三河壩南下湯坑;謝文炳之孟伯棠旅、姜壽南旅經炮台出貴嶼;李易標部由五華出老隆、紫金、河源。

  16日 建國粵軍駐揭陽、普寧的張和旅、余鷹楊旅、馮軼裴獨立團退駐惠來、陸豐。駐潮陽之孫本戎、吳國楨部退駐惠來。旋,經海豐退駐淡水。

  惠州第5軍政治部及惠陽縣黨部組織惠州各界3000餘人在惠州公園舉行追悼廖仲愷、陳秋霖大會。大會由第5軍政治部主任徐天琛主持,首由龍道孔宣述廖、陳二公事迹,繼由第5軍軍長楊坤如代表葉參謀少亭、第11師師長徐啟明、各界代表佘浣香女士相繼演說,最末縣黨部代表李勉周演說,至最激烈時咬破指頭,血書「一致對外」四字。會後舉行大遊行,由軍樂隊及軍隊兩營為前導,農工商學各界繼之,繞府縣兩城遊行一周,沿途高呼「為廖、陳二先生報仇!」「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等口號,觀者人山人海,足見惠州民氣之激昂。

  18日 國民政府以粵軍總司令許崇智阻撓東征,包庇右派軍人,聚斂巨額資財,由蔣介石派黨軍第1師監視省城許崇智部粵軍,並包圍許私宅。

  粵軍副總指揮洪兆麟通電「聲討」廣州政府實行「共產」。

  20日 因段祺瑞於17、18、19日一連三天發密電經方本仁轉陳炯明,本日陳炯明複電段祺瑞,謂:炯明素以削平粵難為職志。兩年以來,艱苦備嘗,粵而不救何以對民。自蔣、許稱亂以來,省港紳商,迭赴滬寓,環請回粵靖難,情詞迫切。現在粵民已為倒懸,炯明義難坐視,應即協同各軍,合力救粵,克日回防。一俟作戰計劃與各軍商定,即行前進,以定粵難。特此奉復,炯明叩號。

  從汕頭逃出之國民黨汕頭市執行委員長電廣州國民黨中央,陳述本月15日陳軍奪取汕頭的背景。謂:「9月15日之前,陳、林等已與英、日政府及北洋軍閥、買辦階級陳廉伯等勾結清楚。由香港幫助款60萬,日本助快槍5000桿連彈,而以解散救國團體,壓迫農工會,恢復港汕交通,斷絕省汕交通,推翻國民政府為條件。」

  國民政府同意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赴滬「養病」。粵軍總部收束事宜,由該軍參謀長蔣介石辦理。著譚延閩署理軍事部長。同日,蔣介石派黨軍赴石龍、石灘分別將許部粵軍鄭潤琦、莫雄兩旅繳械,鄭部1營逃至博羅投靠楊坤如,莫雄亦潛赴惠州投靠楊坤如。

  22日 陳炯明為索取北京政府撥款,編造「戰果」向北京政府拍電「報捷」,電謂:我軍巧(18)日集中大隊,向敵軍進攻,血戰二晝一夜。我軍劉、熊、謝、李各部,四面包圍,敵不能支,向石龍方面潰竄。是役敵傷亡甚眾。計繳步槍2300餘支,大炮機關槍各10餘支。我軍陣亡旅長李維清,死傷官兵2000餘,刻仍向石龍追擊。謹此電聞,陳炯明叩。

  北京政府致電江西督軍方本仁,請幫助陳炯明攻粵。方允派鄧如琢旅相機進行,但要求北京政府提供餉彈。

  23日 國民政府委員兼外交部長鬍漢民,因被懷疑為「刺廖」幕後人之一。本日,國民政府令胡漢民以「特使」身份赴俄,並代表國民黨出席共產國際第六次執委會。下午,胡漢民偕秘書李文范(國民政府秘書長)、朱和中(軍事委員會秘書廳長,任翻譯)、衛士杜成志和女兒木蘭(她要求同行侍候其父)在黃埔搭俄輪赴俄。

  24日 蔣介石與蘇俄顧問羅加覺夫商議東征計劃。

  國民政府任命前楊坤如部旅長歸順國民政府後升任師長的駱鳳翔為東江宣撫使,為東征軍開展政治宣傳攻勢,瓦解陳軍,爭取陳軍歸正。

  26日 駐惠州粵軍第5軍軍長楊坤如派其政治部主任徐天琛至廣州,充任該軍駐省全權代表。並致電潮梅軍羅翼群軍長謂:弟無論如何,唯本我黨義,嚴守軍人天職,服從政府,始終不渝,並祈轉達蔣(介石)參謀長。

  27日 國民政府決定出師東征。次日,任命蔣介石為東征軍總指揮(初曾任命許崇智為總指揮,但他有意阻撓拖延出征,故被令離粵),汪精衛為黨代表,周恩來為總政治部主任,羅加覺夫任顧問。29日,東征軍戰鬥序列編成,編成3個縱隊,分任中、右、左路進攻。①第1縱隊長何應欽擔任中路作戰,轄第1師(師長何應欽兼,黨代表周恩來,顧問切列潘諾夫)、第2師第4團(團長劉堯宸)、第3師(師長譚曙卿,黨代表魯易,顧問帕紹科夫)、第1獨立師(師長吳鐵城,顧問捷斯連科)、黨軍第1支(司令葉劍英)。兵力約15000人,出博羅,攻惠州。②第2縱隊長李濟深,顧問薩赫諾夫,擔任右路作戰,轄第4軍第11師(師長陳濟棠)、第12師第34團、第4軍第1獨立旅(旅長張發奎)及第1獨立團,粵軍第1、2、3支隊(支隊長張和、余鷹揚、馮軼裴)。兵力約12000餘人,向淡水、平山、海陸豐前進。左路第3縱隊隊長程潛,顧問康奇茨,轄攻鄂軍4團、贛軍1團、豫軍1團、湘軍小部,兵力約6000人,向龍門、河源前進。總預備隊司令朱培德,統轄所有留守部隊。

  駐穗「改造惠州同志會」在惠州會館開全體會員大會,到會300餘人。首由主持人曾西盛報告謂:現在東江陳軍蠢蠢欲動,企圖破壞革命政府,並由東江接濟英帝國主義糧食,破壞反帝鬥爭,吾人應迅速行動起來,協助政府軍東征。旋即選舉曾西盛、蔡秋農、劉侯武三人為常務委員,主持一切。曾西盛兼工人部主任,蔡秋農兼組織部主任,另選彭湃為農民部主任,林振雄為軍人部主任。最後通過決議如下:1、動員三屬各界人民一致協助國民政府政治軍事行動;2、號召三屬人民抗繳逆軍捐餉;3、召號逆軍士兵勿再助逆,犧牲個人;4、幫助各屬人民成立工會、農會、商會、學生會等組織;5、成立特別軍事委員會協助東征軍討逆。

  高、雷、羅、陽、欽、廉、瓊、崖八屬革命同志會在廣州法官學校禮堂開會員大會,到會會員1100餘人。會議主席陳銘樞致詞謂:「八屬現陷於反革命派之手,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旅省同志負有重大責任,亟須從速聯合起來,以謀拯救。當即由八屬31縣每縣選出代表1名,翌日,由代表推舉林雲陔、陳策、陳銘樞、王俊、陳濟堂、陸嗣曾、黃明堂、符夢松、姚世儼9人為八屬革命同志會執行委員,以開展支援革命軍南征的各項工作。

  30日 蔣介石頒布東征行軍令,詳細規定革命軍出發行軍的有關事項,如各部隊間通訊、聯絡、後勤、供應、戰利品處置等。

  下旬 國民政府令收駐淡水等處前粵軍張和旅、余鷹揚旅及獨立團馮軼裴部,改編為東征軍第1、2、3支隊,由馮軼裴指揮,隸第4軍李濟深部。

  閩督周蔭人應陳炯明之請求及段祺瑞的示意,派閩軍張毅部500人至大埔,王獻臣部三四百人至三河壩(梅縣境內)聲援陳炯明。

  陳軍在潮梅所屬各縣舉辦糖捐,其辦法為值百抽十,飭食糖商會自10月1日起代收代繳,但潮州糖商以連年迭經兵燹,生意凋殘,一致主張拒絕。如遇不得已時,惟有罷市抵制。

(1925.10一1926.2)

1925年

  10月初 為支援東征軍作戰,省港罷工工人熱烈應募參加東征軍運輸隊,共2000餘人。省港罷工委員會為他們召開隆重歡送會並頒贈大旗數面,其工資除由東征軍付給每名每月18元外,省港罷工委員會津貼6元,各該工會津貼3元,共每人月27元。

  1日 駐惠州第6軍軍長楊坤如率所部將領聯銜向全國發出通電謂:「蔣介石混跡粵軍,肆其簧惑,離間陳(炯明)許(崇智)兩公。粵軍不和,實自此始,全局紛擾,禍留至今。廖案發生……直欲將粵籍將領,革命元勛,為一網打盡之計……坤如武人,不知其他,惟見有悖逆天意者,誓必誅之,以除民害」。

  旅省惠潮梅各團體聯合會在廣東大學禮堂舉行成立大會,通過援助國民革命軍東征議案九項,發表宣言,號召三屬各界人民奮起共圖,早靖逆氛。

  2日 東征軍總政治部編組宣傳部。設總隊部及第1、2、3支隊,隊員共237名。隊員大多從農民運動講習所、政治訓練班、黃埔軍校等部門挑選,均經過一定的軍事、政治訓練,能說廣州、惠、潮、梅各種方言。總部還制定《戰時政治宣傳大綱》,主要內容為:對本軍鼓舞士氣,獎勵戰功,維護軍紀。對敵軍揭露軍閥罪行,爭取其棄暗投明。對民眾,宣傳國民政府政策法令,說明東征意義,密切軍民關係,大力扶助工農革命運動。

  東征軍第1軍第1師由該師師長何應欽、黨代表周恩來率領到達石灘。4日師政治部在石灘社前召開軍民聯歡大會。師政治部主任李公俠,團黨代表包惠僧、賀衷寒,民眾代表單秀川、單團初等先後講話。

  陳炯明在香港西環金陵酒店宴請港商何世光、何世榮、周某、謝某及保皇黨徐某等數十人。陳炯明請與會各位支援款餉。席間有人主張請陳氏聯合魏邦平在南路發動。陳炯明謂:魏氏本人殊不可靠。言下之意不願與之合作。眾商對陳的表態很不高興,對籌款事多持消極態度。

  3日 蔣介石誘川軍總司令熊克武、軍長余濟唐至寓所予以拘捕。又派員至賓館拘捕熊之隨員喻培棣,從其卧室搜出與陳炯明勾結密件多件。同日,駐粵北湘軍包圍川軍,川軍迅速逃入湖南。陳炯明原擬組織三路會攻廣州:南路,策動魏邦平舊部梁鴻林等會同鄧本殷進據江門;東路,由東江劉志陸、楊坤如等進兵石龍;北路,聯絡川軍由粵北南下;三路會攻廣州。至此,陳之北路已被摧毀。

  東江宣慰使駱鳳翔在石龍設立行營,進行宣撫、瓦解陳軍的工作,同時為東征軍物色、提供嚮導。

  國民政府留駐淡水一帶之粵軍余鷹揚、張和兩旅長為緩和陳軍的進攻,本日通電「討蔣」,電謂:「自蔣賊竊柄,謬揭共產,據我土地,奴我人民。毒禍我桑梓,剪削我袍澤。讀劉主任巧(18)日通電,義正辭嚴,非我粵人,無不啟發天良。東望隕涕。和等職忝軍人,素服正誼,對茲義舉,寧無同性。謹率全部屯駐淡水一帶,恭唯陳、林兩帥及劉主任,赴湯蹈火,惟命是從。伏乞察鑒微誠,加以訓示。張和、余鷹揚率同全體官兵叩江(3日)。」4日,劉志陸任命余鷹揚為第8師師長,張和為第9師師長,派員將委任狀及款項送交余、張兩旅長。

  4日 楊坤如在惠城各處張貼布告云:「照得蔣逆中正,謀國不忠。實行共產、擾亂廣東。何謂共產,財產充公。不準私蓄,貧富皆窮。造作好語,名曰重農。三三三一,其實不通。三成地主,三成充公。己得三成,一成會用。如果實行,餓死老農;又造好語,名曰重工。仇視東家,鼓動罷工。迫離香港,盡返廣東。但給伙食,無工可庸。示威沙面,生命斷送。無論中外,聞之慘然。良好工人,迫之從戎。不教而戰,真可憐蟲。以上兩者,名曰勞農。創自俄國,已行不通。餓死大半,全國皆空。我若照辦,其禍何窮。蔣逆無道,試於廣東。恐我阻抗,迫挾總戎。粵籍軍隊,一掃而空。胡汪諸老,許梁諸公。生死不明,未知所終。犯上作反,天地難容。又來謀我,進兵石龍。奉競帥命,取彼殘凶。但誅首惡,不問脅從,布軍民等,勿被蔽蒙。師行所至,無驚無恐。布告遐邇,知所適從。」

  5日 國民政府任命陳銘樞(第4軍第10師師長)為南路總指揮,統轄國民政府駐南路各部隊。

  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黨代表汪精衛聯名發布「國民革命軍東征軍布告」,謂:「各軍奉命東征,誓將餘孽討滅。幸無自相驚擾,國民安居樂業。倘敢造謠生事,立按軍法處決。」

  鄧中夏在《工人之路》報發表文章,分析陳軍內部矛盾,謂:「陳炯明、林虎並不協調。此次逆軍總指揮為劉志陸、林虎的部將。因劉與林不合,故陳利用他。不用林而用劉,足見他們成見之深。此外,李雲復之反對洪兆麟,李易標受林虎歧視,久有向國民政府投誠之表示,足見他們內部之分離。」

  惠州某權威人士談楊坤如部近況謂:「楊部現有四缺點:①自駱鳳翔部分離後實力削弱;②自內部分裂後,無論部屬或居民已發生離心力;③槍械不良,楊氏現雖有槍枝3000枝,但僅有1400枝為好槍,其餘皆屬單打之類;④餉彈缺乏,子彈每槍僅60發,餉則將及半年未發。」

  國民黨中央黨部會議。何香凝、林祖涵、陳公博、譚平山等提議為紀念廖仲愷先生,在中山路旁選一空地建築「廖仲愷先生紀念公園」。當即通過。並推舉汪精衛、譚延闓、古應芬、伍朝樞、宋子文、鄧澤如、李作榮、朱培德、蔣介石以及上項提案人為籌備委員。11日,召開第一次籌備委員會,決議:①先在惠州會館前築碑,並在廖先生遇難處建紀念石碑;②搜集廖先生遺著出版廖先生文集;③由省、市政府勘定廖先生紀念公園地址及建築計劃。

  6日 蔣介石偕俄顧問率參謀團及總部人員乘火車從廣州出發,車抵筆村時,中央執行委員古應芬引駐淡水粵軍將領余鷹揚、張和、馮軼裴三旅長前來晉見,並彙報前方情況,交談甚為融洽。晚7時,抵達石灘,蔣介石向各部隊下達明日各部隊向響水、博羅、鴨子步、淡水進軍的命令。晚8時抵石龍宿營。

  7日 蔣介石致電惠州楊坤如,勸其歸順國民政府,率部退出惠州城,開往白芒花一帶。楊坤如複電拒絕。

  8日 國民黨第1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12次會議。決議:廖仲愷遺體附葬南京紫金山,由孫中山葬事籌備委員會兼辦有關事宜。

  石龍各團體在石龍公園舉行歡迎東征軍大會。市黨部執行委員羅偉疆任大會主席。商會代表陳翹田、農民協會代表何友逖、學聯代表蘇漢平及美洲華僑代表相繼演說。後由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演說,他號召人民與革命軍聯合,共同打敗陳軍。最後全場高呼革命口號,盡歡而散。

  蔣介石在石龍作出攻佔惠州城的部署。當時陳軍大部集結於惠州周圍地區,楊坤如、莫雄部共2300餘人駐守惠州城,李易標、陳修爵部3000餘人集結老隆,黃任寰、練演雄部3000餘人集結紫金,李雲復部2000餘人集結平山,謝文炳部2000餘人集結梅隴。陳軍的部署顯然是讓東征軍強攻堅固的惠州城,待其實力消耗後,內外夾擊,三面包圍東征軍。依據以上判斷,蔣介石令第1縱隊派出有力一部圍攻惠州城,東江宣慰使駱鳳翔部任嚮導。第1縱隊主力在博羅附近為總預備隊,並警戒以北之敵。第2縱隊出淡水、永湖、馬鞍等處,阻隔東面之敵,第3縱隊在博羅附近,策應各方。何應欽受命後,即令第3師(缺第9團)、第2師第4團、第1師之炮兵營、工兵隊、野炮兵連組成攻城軍。第1師及獨立第1師為總預備隊。

  東征軍第1獨立師(即警衛軍)由副師長歐陽駒(師長吳鐵城因兼廣州市公安局局長留駐省城)率領。本日進抵博羅以西數里之義和圩。楊坤如所委博羅縣長王瑞祺,早已逃逸。博羅居民以縣中無主,乃派代表至義和圩,歡迎獨立師進駐,以維持秩序。當日下午獨立師入駐博羅縣城。

  林虎與洪兆麟今春在作戰中互不應援,遭致慘敗,矛盾加深,林虎乃決定自立門戶,赴長沙漢口、上海等地乞援。林虎在湘鄂當局幫助下招募到一批新兵,並獲得一批漢陽造槍械後,本日由漢口赴滬。

  9日 東征軍第1縱隊第1師、第3師、第2師第4團到達博羅及其附近,第2縱隊到達鴨子步。

  10日 蔣介石、周恩來等率東征軍總指揮部人員由石龍乘船進抵博羅,設行營於縣署。

  李濟深率東征軍右縱隊進至惠陽縣官橋,永湖圩一線。程潛率東征軍左縱隊亦進抵博羅附近地區,掩護中路縱隊圍攻惠州城。

  下午5時,東征軍總指揮部與石龍各界聯合在石龍公園舉行慶祝「雙十」國慶節大會。到會20餘團體,1萬人以上。簡短會議後即開始提燈大遊行,東征軍宣傳總隊的化裝遊行尤引人矚目,沿途觀者人山人海,為石龍空前未有之盛舉。

  本年2月陳炯明派陳應權、葉少石去美洲進行反孫遊說。本日,美國三藩市致公堂(原為擁護孫中山的華人團體)改組為致公堂,擁護陳炯明的政綱,選舉陳炯明為該黨總理,唐繼堯為副總理,27日,陳炯明複電接受。

  上旬,為配合東征軍擴大宣傳,安撫地方,惠潮梅旅省各團體聯合會派出曾西盛、劉侯武、林修維、謝直君、黃覺群、肖魂鵬等30餘人組成宣傳隊,隨東征軍出發東江。

  上中旬,陳炯明決定從南路發動進攻,以牽制東征軍。令鄧本殷聯合各部,接連佔領羅定、雲浮、新興、恩平、開平、台山等處。

  11日 東征軍中路縱隊攻城軍各部進抵惠州城郊;第2師第4團佔領下角庄附近,擬攻北門;第3師佔領上、下馬庄、飛鵝嶺,擬攻西、南各門。

  為迅速攻克惠州城,東征軍攻城軍令編組攻城先鋒隊(敢死隊)。第3師3個團,每團選士兵150名,3團共450名編成3隊。第2師第4團選士兵200名編成2隊,共5隊,計650名。每5名隊員發竹梯1個。先鋒隊統由總隊長杜從戎指揮。隊員每名犒賞30元,首先登城者獎100元。

  東征軍總指揮蔣中正、黨代表汪兆銘向攻城先鋒隊發布告云:「革命成敗,在此一舉。殺賊立功,名留百世。登城者賞,後退者誅。攻城不克,一生奇恥。百撓不回,死生一致……」又向惠城居民發布告云:「茲定日內進攻惠州城……唯念此次槍炮,較前猛烈百倍。一旦進攻,難免玉石俱焚……特警告惠城商民人等,從速勸告楊逆坤如及其所屬逆軍,立即退出惠城,以免荼毒。倘明知義之所在,仍敢去順效逆,則自甘暴棄,國法所在,定當嚴懲不貸。其名凜之。」

  第1縱隊長何應欽偕第2師第4團團長劉堯宸及蘇俄顧問切列潘諾夫、炮兵顧問夏斯特諾夫、機槍顧問帕洛、工兵工程師亞科夫列夫,親赴距惠城300米之下角附近詳細偵察,又沿西湖西岸高地至飛鵝嶺附近與第3師師長譚曙卿晤談後,即返回博羅。經實地偵察結果,決定以惠州北門為主攻方向,西門為助攻方向。下角塔後方高地及下角塔、飛鵝嶺等處為炮兵陣地。下角西崖庵附近及西湖西岸高地為機關槍陣地。

  12日 蔣介石偕何應欽由博羅乘船至白沙堆登岸至第4團陣地太保山、第3師陣地飛鵝嶺視察,並用望遠鏡瞭望惠城。本定午後開始攻城,因野炮未到,推遲一天攻城。下令各軍圍繞惠州城外宿營。蔣亦于飛鵝嶺山麓佛祖坳廟門外露宿。漏夜搭架浮橋,使兩岸聯絡便捷。

  13日 上午10時,東征軍開始圍攻惠州城。縱隊長何應欽、第3師師長譚曙卿等均親臨前線指揮。蔣介石在飛鵝嶺後側小山指揮炮隊。野炮兵猛烈轟擊惠州城內各重要目標,飛機在惠城上空盤旋投彈,散發宣傳品,城內許多重要目標被擊中或擊毀。下午2時,東征軍步兵開始總攻擊。第4團向北門;第7團向小西門南門一帶;第8團向西門一帶,第1補充團向東南門同時攻擊。至4時,第4團在北門連續衝鋒5次,第7、8團及補充團亦衝鋒數次,因守軍拚死抵禦,北門城樓隱蔽的側防機槍射擊尤為猛烈,致攻擊受挫,第4團傷亡尤重。第4團團長劉堯宸為鼓舞士氣,親率衛隊衝鋒,不幸中彈陣亡,終年31歲(劉堯宸是福建福清人,保定軍校7期畢業)。當日,該團第1、2營營長杜××、冷欣負傷,副營長譚鹿鳴陣亡,士兵傷亡甚眾。因天黑,下令暫停攻擊。晚,曾一度考慮放棄攻城。調程潛部包圍惠州城,大隊向海陸豐前進。旋,決定繼續攻城。

  博羅縣前由楊坤如所委縣長早於本月8日潛逃。本日,政治委員會決定委江薰琴為縣長。又民政廳長古應芬提出以王道為河源縣長,李宗禮海豐縣長,黃右公為惠陽縣長,獲省務會議通過。

  14日 昨日東征軍猛烈炮擊和圍攻後,惠州城守軍已有動搖逃遁之勢。本日東征軍調整部署,重點攻擊北門。由何應欽親自指揮,從第3師第8團抽調兩營加強北門攻擊力量,並加調炮隊攻擊北門。上午10時開始炮擊。下午2時先鋒隊開始衝鋒,因北門城樓隱蔽的機槍陣地仍然猛烈射擊,先鋒隊不斷傷亡。炮兵營長陳誠率山炮一連推進至距北門城樓500米處的民房內,發集炮將北門城樓隱蔽的側防機槍陣地擊毀。攻城先鋒隊搬運竹梯迅速跑至城根,第4團連長陳明仁(黃埔1期,湖南醴陵人)一手拿小旗,一手拿槍,第一個攀上城頭,向敵投擲手榴彈,將守軍驅散。瞬間大批先鋒隊登上城頭,將城門打開。總預備隊蜂湧入城。楊坤如率數百人倉皇經東新橋、惠陽縣城向梁化圩方向逃竄。東征軍克複惠州城(據稱,千年以來進攻惠州城達28次,均未攻克)。計繳槍近2000枝,機關槍10餘挺,大炮3門。6時,東征軍宣傳隊入城,布告安民。東征軍陣亡團長劉堯宸以下官兵130餘人,傷400餘人。東征軍評論員希夷著文謂:下列3點為攻克惠城的關鍵要素:①我革命軍第4團及第3師神勇邁進的毅力。②人民傾向革命,厭惡楊坤如、莫雄兩逆的心力。③發而必中的炮火威力。陳軍控制的汕頭報紙卻謂:攻惠俄人陣亡300餘人,惠州城破系駱鳳翔內訌之功,數年後畫家梁鼎銘作國畫《惠州之戰》以紀其事。

  東征軍第2縱隊第11師政治部在永湖召開軍民聯歡大會,到會民眾近千人。宣傳隊隊員陳襄南、第31團團長余漢謀、商民代表巫少棠、李學三等先後致詞,軍民高呼打倒陳炯明,打倒帝國主義。

  北京政府海軍「海容」、「永建」兩艦由廈門駛抵香港,為香港政府運送子彈槍械赴汕頭,支援陳炯明軍。

  15日 蔣介石率東征軍總部人員由飛鵝嶺入駐惠州城,惠州紳商工學各界數百人出城歡迎,總指揮部行營設舊督辦署。

  應陳炯明之請,北洋軍閥軍艦3艘載兵數百,在虎門附近游戈,似有上陸圖襲模樣。蔣介石令攻惠傷亡較重之第4團前往駐防,並藉以休養。

  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向民間借租捐一個月,以一半充東征軍費,其餘一半接濟罷工工人伙食。

  晨7時,博羅東征軍總指揮部因電報不通,由副官長王文翰派飛機一架,將攻克惠州城消息送至廣州。

  廣州市各機關獲悉攻克惠城後,紛紛燃串炮誌喜,並有汽車多輛,高舉克複惠州旗幟,遊行各馬路大放爆竹,並散發傳單。市民亦多紛紛購炮竹燃放。省港罷工委員會糾察總隊長黃金源率領幹部,攜帶大批炮竹,分乘汽車三輛,環遊全市馬路,沿途燃放炮竹,汽車兩旁豎有「克複惠州」,「打倒陳炯明」大旗各一面。

  孫傳芳通電反奉,就任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16日擊敗奉軍,克複上海。孫傳芳及閩贛等省均傾全力於對奉作戰,故無餘力支持陳炯明。

  16日 午12時,東征軍總指揮部在惠州第一公園舉行公民大會,慶祝東征軍克複惠城的勝利。會後舉行大遊行。遊行隊伍順序為:一、馬隊;二、宣傳隊;三、罷工工人隨征隊;四、軍隊;五、惠州各界;每人手執標語小旗一面,繞惠州府城及惠陽縣城一圈,沿途散發傳單。

  下午4時,東征軍總指揮部在惠州城第一公園舉行追悼攻惠陣亡將士大會。陣亡將士靈位兩側聯為:「一鼓克天險名城,取義成仁,長留浩氣;餘事為後死本責,鞠躬盡瘁,共建殊勛。」大會首先恭讀總理遺囑,繼由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宣讀祭文,接著總指揮蔣介石、蘇俄顧問羅加覺夫、兼第1師黨代表周恩來、第1師師長何應欽、第4團黨代表徐堅相繼演說。

  東征軍總指揮部在惠州發布兩項布告:一、禁止人民收藏遺械。楊逆敗逃,遺棄槍械甚多。如有收藏者限兩日內送總指揮部,逾期以私藏軍火論罪。二、拆卸惠城:惠城處東江上游,扼潮梅咽喉,城高基固,四面環水……。叛軍據之,以為禍國殃民之資。……拆城辟路可利民行,廣州及繁華縣份均先後舉辦。惠州為東江首善之區,豈容緩圖。決定拆毀惠州城,自水東街尾起至桃園塘出城南門,修築環城半月形馬路,以接惠平公路。

  東征軍第1軍軍部由石龍移駐惠州城。

  省城改造惠州同志會致電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謂:「……惠城為陳炯明、楊坤如等叛逆根據。尤為擁兵者所窺伺。請拆毀惠城,以杜軍閥覬覦,而保惠人永久安寧……」

  陳軍將領在汕頭開緊急會議。李易標帶病出席會議,主張先行固守揭陽、普寧、惠來、潮陽四邑。如不能守,應迅速退入閩境以保存實力。黃強主張反攻惠州,亦有人提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請陳炯明返汕主持一切。

  蔣介石在惠州頒發向潮梅進發的命令,將原計劃略作改變。將原中路改為右路、原右路改為中路。即第1縱隊出海豐,第2縱隊由三多祝出紫金,第3縱隊仍任北路,出河源。統限於22日前佔領海豐、紫金、河源之線。

  17日 東征軍第1縱隊分三批於17、18、19日從惠州出發。何應欽、周恩來隨本日出發部隊進行,一面掃蕩殘敵,一面向海陸豐方向前進。

  省務會議根據蔣介石提議、決定開築石龍直達潮安的公路,以利行軍。派公路局長陳耀祖率技士、工程師赴惠城與蔣總指揮洽商具體修築事宜。

  下午,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遊覽惠州第一公園及巡視北門城樓,猶見死骸枕籍,臭氣難聞,入城三日,而炮燹之灰猶未沉落,北門一帶居民房屋毀壞殆盡。

  18日 國民政府令財政部撥款3萬元,交東征軍總指揮蔣中正犒賞攻克惠州城將士。

  東征軍第2縱隊第4軍第11師陳濟棠部由永湖挺進平山(今惠東縣城,敵楊坤如部數百人兩日前退往三多祝)。平山商會自治會派代表至鼓嶺燃鞭炮歡迎東征軍。下午4時,商會、自治會與師政治部聯合召開軍民聯歡會。師長陳濟棠、俄顧問沙威氏、師參謀長李揚敬、團長余漢謀、商會長林克西、自治會主任游得標,小學校長林允中相繼講話。

  東征軍左縱隊程潛率部由惠州出發,經徑心、觀音閣、古竹圩向河源進發。

  下午,駐惠州之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往游西湖、出平湖門下船,先游留丹、次游元妙觀。再往百花洲,過紅棉水榭。旋循故道回署。

  鄧本殷各部逼近江門,國民革命軍南路總指揮陳銘樞發電告急。江門為國民革命軍南路大本營。江門告急,國民政府甚為震驚。

  19日 廖仲愷夫人何香凝、汪精衛夫人陳璧君、蔣介石夫人陳潔如率省會婦女慰勞團攜大批慰勞品由廣州乘輪抵惠州慰勞官兵。22日,轉赴平山慰勞,汪夫人在赴平山距三里處墜馬受輕傷。23日,赴海豐勞師。24日,勞師事竣。汪夫人、蔣夫人經石龍返廣州。廖夫人順道回惠州鴨子步村廖仲愷故鄉為仲愷先生立紀念碑。

  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廣州代衛戍司令王懋功於下午1時,攜款往東山尾皮革公司第1軍後方醫院,慰問住於此處的攻惠州城負傷官兵200餘人。重傷每名發慰問金10元,輕傷每名發慰問金6元。

  蔣介石因克複惠城繳獲槍械甚多,惠城又需部隊駐防,乃令黃埔軍校入伍生第2團團長鬍樹森率全團官兵由黃埔開赴惠州駐防。

  20日 國民政府令:東征軍第1縱隊長兼第1師師長何應欽勞苦功高,指揮有方,第3師代理師長譚曙卿、副師長兼第8團團長陸瑞榮身先士卒,摧堅破敵,誠不愧忠勇軍人之模範,交軍事委員會從優議獎,以昭激勵。

  國民政府令:第1軍第2師第4團團長劉堯宸,追贈陸軍中將,特給一次恤金5000元,以彰功烈而慰英靈。

  何應欽、周恩來率東征軍第1師進抵海豐境內的赤石。

  東征軍第2縱隊司令李濟深,18日由馬鞍到達平山。19日,進抵增光。本日,進抵三多祝。根據敵情,部署如下:第11師陳濟棠部及第34團為左路,攻擊新庵之敵;第1獨立旅張發奎部為中路,向紫金之敵攻擊前進;粵軍馮軼裴部(第1、2、3支隊)為左路,向黃草崗、新圩鋪攻擊前進。第1獨立團為總預備隊。

  省務會議前決定任命在省城養病的黃石公為惠陽縣長。本日,黃氏離省城赴惠履任。

  21日 東征軍第2縱隊第11師陳濟棠部,由三多祝向新庵圩之敵李雲復部約3000餘人進攻。激戰2小時,李部分向浦心、海豐、紫金三路潰退。東征軍奪獲大炮1門,步槍500餘枝。

  平山農會及工商各界3000餘人(各持旗槍、農具)在三王宮舉行歡迎東征軍大會。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致謝詞謂:陳炯明、楊坤如殘民以逞,慘無人道,革命軍為人民除害,得力於人民相助甚大。

  22日 汕頭粵軍辦事處布告:自即日起汕市戒嚴,不論陸路水路,非有特許入口證者,一律不準進入。並連日清查戶口。

  東征軍第2縱隊中路第1獨立旅張發奎率部約1500餘人進至紫金南部熱湯圩,與陳軍黎生、李易標、李雲復各部約萬餘人相遇,發生激戰,陳軍擬包圍張部,張部以不斷衝鋒打破敵人之包圍,並充分發揮手榴彈的威力。自下午6時相持至零時,第2縱隊之獨立團及第34團趕到,加入作戰。至次日凌晨2時,陳軍主動撤離。是役張旅死營長1人、傷亡連排長10餘人、士兵100餘人。蘇聯顧問切列潘諾夫後來回憶謂:李濟深此時一心想回到自己的世襲領地(指南路,這時南路接連告急),而沒有足夠注意對軍隊的領導。結果敵人狠狠打敗了他的獨立旅而未受到任何懲罰撤走了。

  蔣介石在平山據報,陳軍集主力於紫金、藍塘、河婆一帶。乃令第2縱隊北上進擊,並令第1縱隊第3師北上配合第2縱隊,協同進擊。

  上年在廣州由廖仲愷、羅偉疆等成立的改造惠州同志會。此次派200餘人隨東征軍出發,進行宣傳和偵探工作,貢獻甚大。本日,留在廣州的改造會總部由常委陳潔率領,由省城遷惠城辦公。

  東征軍第1師何應欽、周恩來在赤石分兵一部驅逐宋公嶺、羊蹄嶺之敵,主力由東都嶺向海豐前進。(此處有很好的地形,但據守此處的謝文炳稍戰即退卻。其目的是引誘東征軍進入海陸豐,以便集結於紫金一帶的陳軍南下平山,切斷東征軍退路。)下午5時,第1師克複海豐縣城,俘獲甚眾。

  23日 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由平山進駐三多祝。

  東征軍第1縱隊第1師留第3團守海豐。何應欽、周恩來率第1、2團北上,向公平前進。下午4時,佔領公平。

  東征軍左縱隊程潛部21日擊潰馬雄韜部,佔領石公神;22日追擊至高望。本日拂曉由高望進擊河源。林烈、陳修爵部沿河源新豐江北岸構築防禦工事據險死守。程部涉河猛攻,激戰3小時。東征軍陣亡連長1人,士兵傷亡數十人。陳軍不支,向南湖潰退,程部克河源。

  東征軍擔任主攻惠州北門的第1軍第2師第4團,因傷亡慘重,攻破惠州城後奉令回駐虎門、寶安休養。本日,省會各界派慰問團攜大批慰勞品前來慰問。

  劉志陸、李易標、熊略、李雲復、謝文炳等再次通電「討蔣」,有「寧為玉碎」語。

  24日 22日東征軍攻克海豐時,退往陸豐方向的謝文炳聯合陸學文部共約3000餘人,趁海豐東征軍兵力單薄之際,夜襲留守海豐之東征軍第3團(團長錢大鈞,黨代表包惠僧,該團除派赴汕尾等處肅清余敵外,僅剩5連)。第3團已有警戒,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毅然主動出擊,與陳軍激烈肉搏,戰達5小時之久,斃敵100餘人,陳軍不支潰退,東征軍追至赤岸河邊,敵無法逃脫,被俘500餘人,繳槍300枝(第3團亦陣亡營長唐同德以下數十人)。第3團復乘勝追擊,於25日佔領陸豐。

  程潛率第3縱隊離河源,向義合藍田圩進發。河源復陷,程不顧,按已定計劃向前挺進,25日抵藍田圩,與李易標部鏖戰,擊退李部;26日,復行追擊,克複老隆。

  25日 鄧本殷、蘇廷有、梁鴻林、徐漢臣各部約萬餘人進攻單水口。陳銘樞率所部3團拚死抵抗,激戰三晝夜。28日,滇軍一部到達,革命軍士氣大振,鄧本殷等懾於政府軍大批援軍將趕到,匆忙撤退。

  陳炯明收編之林警魂、袁帶、王作標等部,在「永績」艦掩護下,分三路侵佔中山縣城。

  26日 國民政府令駐防北江監視熊克武部川軍的國民革命軍第2軍(譚延闓部湘軍)、第3軍(朱培德部滇軍)各一部,開赴南路增援。此前川軍已開往湖南(旋為唐生智繳械)。

  因南路接連失利,十萬火急。蔣介石由禾多市經黃草嶂抵紫金東南部之龍窩圩,與第2縱隊長李濟深緊急磋商。決定:由李濟深立即率張發奎獨立旅第4軍獨立團、第34團即行返省轉赴南路。第11師陳濟棠部暫留兩日開拔(後來因作戰需要,至東徵結束才返回)。

  國民政府派專車,將攻克惠州城建立殊功、傷亡重大之東征軍第1軍第2師第4團官兵由虎門、深圳接運回省城休養。

  第2縱隊第11師陳濟棠部克複紫金。

  24日何應欽率第1師主力第1、2團(第一團團長沈應時、黨代表賀衷寒,第2團團長劉峙、黨代表金佛庄)由公平北上,進至河田(今陸河縣城)附近。與李雲復、羅應平部2000餘人接戰,將其擊潰。李、羅向河婆、梅縣退卻。何部乘勝追擊,本日佔領河婆(今揭西縣城、通往潮汕的重鎮)。本擬乘勝向潮汕追擊前進,因獨立第1師吳佚城部、第3師譚曙卿部調往中路支援第2縱隊,離此有二日行程;第3團尚在陸豐;恐孤軍深入,乃停止前進。28日,第3團由陸豐趕到河婆會合。

  陳炯明在香港再發「討蔣」布告,謂:「共產邪說,逋毒全俄,蔣乃視為鴻寶,利人資械,附庸赤俄……本總司令用是將率三軍,躬行天罰。除蔣個人不赦外,凡屬袍澤,無主客之分。」表示陳炯明有重返東江領導作戰之意。

  陳軍副總指揮洪兆麟、第5軍軍長熊略,由香港抵汕頭,作最後之掙扎,並處置個人財產等。

  27日 東征軍在華陽失利。本日,東征軍第1縱隊第3師譚曙卿部約三四千人(原為莫雄部改編)進至五華縣西南邊境華陽附近,與林虎、李易標、劉志陸等部萬餘人遭遇,發生激戰。因眾寡懸殊,譚部不支,3個團有2個團被擊潰,被繳去槍枝千餘。團長周保生以下官兵125名陣亡,被俘無數。官兵紛紛從前線潰退下來。蔣介石聞訊由駐地羊高圩帶著少數衛隊及政治部的工作人員進到最前線,企圖阻止官兵潰退,但無效果。陳賡(中共黨員)當時在政治部工作,他同政治部的工作人員奮勇督戰,打死了幾個擅自退卻的官兵,才把陣線暫穩住。陳軍見東征軍總指揮部出現,以為大隊援兵已到,加之東西南三面都有東征軍部隊,不敢戀戰,即攜著大批勝利品倉皇向安流方向退去(以上據黨軍第1師第3團黨代表包惠僧回憶)。另一說:蔣介石無法制止官兵潰退,但又不肯後退,企圖自殺以殉職。陳賡乃背負蔣逃離險境,譚部亦退回羊高。此次東征軍作戰失敗,一是由於負責此地區作戰的第2縱隊長李濟深急著趕回南路,對敵情未作詳細的偵察;二是蔣介石、譚曙卿因惠州作戰勝利,輕敵冒進。蔣當時曾偵察到陳軍在塘湖一帶構築工事,誤認為是掩護退卻;三是對地圖未加核實。如蔣布置的左右兩翼。地圖所標只距離10華里,實際有40餘里,故無法呼應。蔣介石認為此次失敗有兩大教訓:一、兵力須集中,應以萬人以上作一路;二、注意敵軍敗退時其最後抵抗線。

  28日 凌晨,蔣介石分令第4軍第11師陳濟棠部、第4軍第1、2、3支隊指揮官馮軼裴(以上兩部在紫金縣境),第1軍第1師何應欽部(在河婆),第1軍第3師譚曙卿部(在羊高圩)分路包圍行將退至安流、梅林等處的林虎、劉志陸、李易標等部。

  東征軍總指揮部再次發布「拆毀惠州城」布告。謂:惠城處東江之上游,扼潮梅之咽喉,墉郁址堅,三面環水,自宋迄今,迭經戰事,未聞攻克,民十以來,陳炯明圖叛變,先遣楊坤如盤踞斯城,恃作兔窟,五年之間,老弱罷轉餉,丁壯慘流血,四民失業,閭里為墟,城內外商民受禍尤烈。延及博羅、河源等縣。推原其故,皆由惠城險阻,叛逆據之,以為禍國殃民之資。若不亟予拆毀,難保惠民不再受荼毒……因順人民公意,拆除其一部。以絕戰爭目標,而免迭演兵災。」

  退至鯉湖的洪兆麟部,獲悉駐河婆的東征軍第1師何應欽率主力(師直屬隊及第2、3團)離開河婆西進,留第1團(團長劉峙)守河婆。乃親率四五千人偷襲河婆。第1團官兵發揚黃埔軍以一當十精神奮力迎擊,並用機關槍猛射,發炮遙擊其預備隊,洪部死傷累累,大部投降,洪本人被打傷腿部逃竄。

  東征軍第3縱隊長程潛於26日克複老隆後,雖河源為敵所佔,與後方隔絕,仍銳意向前,本日晨4時出發,行百里,晚11時進克五華。

  29日 東征軍攻惠城先鋒隊使用之雲梯,已成重要紀念品。本日,奉令將大批雲梯由惠州城運送回省城貯存。

  陳軍陳修爵、林烈、馬雄韜各部約2000餘人,進據五華以西40里的高地,威脅五華第3縱隊。程潛率隊進擊,激戰6小時,敵不支,向贛邊退卻。程部陣亡營長二、連排長數人,士兵傷亡數十人。陳軍傷亡更大。

  汕頭陳軍用汽車散發捷報。刊出李易標、黃任寰、黃業興,黎生、王定華28日致劉志陸電,謂:①蔣敵以1、3兩師約七八千人由華陽、河田向我前進;②進至華陽之譚曙卿部4000餘人,昨午前在龍村、塘湖間與我中央(即中路)軍激戰數小時,俘敵兵甚多,生擒營長3人,連長7人,排長數十,繳敵槍2800條,奪退管炮3,機槍6,子彈甚多;③敵剩餘七八百人,俄三四十人向紫金龍窩路潰走;④中央軍即於儉(28日)夕向上河擺、河婆之敵攻擊。

  林虎之三黃、李易標、劉志陸部昨在華陽獲勝撤離後,經安流向東移動,擬向東與洪兆麟部會合,包圍我駐河婆東征軍第1師,但進至橫江時與奉令西進的東征軍第1師(黃埔黨軍主力)相遇,展開激烈戰鬥。東征軍銳不可擋,陳軍不支,退回羅經壩。第1師緊緊跟蹤追擊。30日,東征軍第3師進抵梅林。第11師及馮旅亦到達安流、雙頭、橫流渡附近,陳軍已二日未休息,現陷入四面包圍,乃豕逐狼奔、毫無目的地亂竄。東征軍四面包圍痛擊,激戰一整天,陳軍紛紛棄械投降。李易標,三黃等化裝逃脫。黎生、張仕如等小股向湯坑逃竄,林虎部大部被殲。東征軍俘獲4000餘人,步槍4000餘枝,大炮7門,機關槍10餘枝,馬數十匹。

  31日 蔣介石率總部人員由華陽起程,經梅林,穿板坑小道,行80里於下午6時抵羅經壩宿營。

  東征軍第3縱隊程潛部,29、30日兩日,擊敗五華附近林烈、莫雄部3000餘人。31日向興寧挺進,擊敗熊略部1000餘人,於下午3時進入興寧城。

  下旬 東征軍克複惠州後,將楊坤如在惠州搜刮民膏聚積之產業拍賣,計得十數萬元。周恩來商准總指揮部,提2萬元作黨部及工會活動經費。

  中國共產黨惠州地區委員會成立,有黨員30餘人。

  東征軍克複惠州後,惠州各業工會紛紛恢復或成立。10月26日,惠州理髮工會成立,會員122人。11月25日,東江船業工會成立,會員172人。11月30日,惠州車衣工會成立,會員247人。12月2日,惠州油業工會成立,會員30人。同日,茶居酒樓工會成立,會員150人。12月16日,惠州商民協會成立,會員300餘人。12月26日,惠州革履工會成立,會員180餘人。

  11月1日 東征軍第1師由河婆進佔鯉湖。洪兆麟殘部無心應戰,望風退卻。

  國民政府任命朱培德為南路總指揮,以陳銘樞、王均(滇軍)、戴岳(湘軍)、俞作柏(桂軍)為第1、2、3、4路指揮,陳章甫為右側支隊司令。

  2日 東征軍第1師由鯉湖向普寧進發。本日克複普寧。3日克複揭陽。第2縱隊張和支隊進抵留隍。

  蔣介石率總部人員由羅經壩經七峭徑、橫江至河婆。

  汕頭粵軍辦事處主任劉志陸見各縣盡失,潮汕難保,下午乘「永績」艦逃往香港。隨行者有黃強及各機關重要職員數十人。各機關只留收發1人、雜差數人留守,大門貼著白紙長條,上書「案件理應保存」字樣。總商會以地方無負責,特舉黃虞石為公安局長,維持臨時秩序。

  3日 東征軍第3縱隊程潛部、昨由興寧向梅縣進發,本日克複梅縣,各界均燃鞭炮歡迎。

  4日 下午8時,周恩來率東征軍第1師一部及總政治部人員進入汕頭。抵汕時,歡迎者數萬人。周恩來抵汕後,即委陳個民暫代市長職。

  南征軍第1路陳銘樞部收復恩平。次日,第3路戴岳部克新興。

  5日 上午,何應欽率東征軍第1師進入潮安城,各界舉行盛大歡迎,並獻豬牛肉、酒等勞軍。蔣介石呈請任命何應欽為潮汕善後督辦。

  下午,蔣介石偕同參謀長陳倬、俄顧問三名、秘書兼軍法處長馬文車、總參議羅翼群、軍校秘書長邵力子等乘軍艦抵汕頭,汕頭各界5000餘人到碼頭迎接。

  6日 蔣介石致電福建軍務督辦周蔭人,請代剿竄入閩境的陳炯明殘部。孫傳芳因反奉,對廣州政府表示友好姿態,故蔣發此電。

  梅縣各界40餘團體6千餘人開歡迎東征軍大會。首由程潛縱隊長發表演說,講述東征經過及闡述三民主義。繼由俄顧問康其茨、縣黨部代表羅四維以及各界代表相繼演說。

  7日 東征軍第2縱隊第11師陳濟棠部克複邊境城市饒平。林虎、洪兆麟殘部盡退入閩境。

  南征軍第1路陳銘樞部收復陽江。次日,第4路桂軍俞作柏克複化州。

  8日 蔣介石召集各師將領在汕頭開軍事會議,討論對竄入閩境之陳軍殘部萬餘人處置辦法。決議分三路攻閩:何應欽率第1縱隊從饒平出分水關;譚曙卿率第2縱隊由大埔入福建平和;程潛率第3縱隊由梅縣攻福建永定。後方任務由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主持。總指揮部移至留隍就近指揮。

  10日 南路總指揮朱培德令各軍會攻高州。陳銘樞部出電白攻高州之東,王均部出陽春攻高州之北,戴岳部和余漢臣旅出羅定、信宜擊高州之西,俞作柏由化州攻高州之南。

  國民革命軍第5軍李福林部會同江大、龍驤、江平3艦,分水陸兩路進攻中山縣城。戰1小時,陳軍林警魂潰逃,中山縣城克複。同日,南征軍第2路克複陽春。

  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再次致電福建軍務督辦周蔭人,請解散陳炯明殘部。

  11日 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電賀蔣介石東征成功。電云:「我兄以10月6日自廣州啟節,至11月6日而臨駕汕頭,屈指行師,怡盈一月。群賊被殲,東江悉平,破惠州之天險,覆逆敵之巢穴。及在羅經壩出奇制勝,使群賊束手就擒,無能漏網。尤為此次戰役中最有特色之事。我兄建此偉功……凡屬同志莫不欽感。」

  12日 蔣介石令恢復「潮州分校」。招收第3師、獨立第2師(新編成)下級軍官,編成學員隊,計3隊。由潮梅各屬考取之學生編成入伍生隊,計3隊。總計700餘人。12月10日,蔣介石呈請任命何應欽為教育長兼代分校校長。18日,舉行開學典禮。23日,正式上課。

  14日 東征軍第3縱隊隊長程潛探知竄至閩南的林虎、劉志陸部因閩軍不容,擬經永定、上杭去贛南,正由大溪向永定前進。昨日程潛一面電令中路馮軼裴部於14日上午8時以前到達下洋策應;一面率鄂軍蘇世安旅由大埔連夜向永定進發。本日黎明到達葉坪,探知劉志陸、三黃等五六千人(徒手者約一半)昨抵永定,尚無準備,程即下令發起攻擊。戰2小時,繳獲槍700餘枝,子彈30萬發,馬40餘匹,大炮2門,水旱機關槍4枝,俘千餘人。陳軍向上杭潰退,復被閩軍第3師李鳳翔繳械大部。

  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電請軍事委員會將程潛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6軍,推薦程潛任該軍軍長。翌年1月20日,國民政府任命程潛為國民革命軍第6軍軍長,林祖涵為第6軍黨代表。

  香港英政府藉口汕頭有疫,封鎖自香港至汕頭間的交通。

  東征軍第2縱隊第11師陳濟棠部,由饒平向閩南和平、詔安、雲霄追擊陳軍洪兆麟、謝文炳殘部,將其中一部繳械。余部逃至漳州、石碼一帶,為閩軍張毅部繳去大炮2門,長短槍六七百枝。每名發給大洋5元,令其回湖南原籍。

  15日 南征軍右側支隊陳章甫部占羅定,敵軍徐漢臣旅投誠,朱培德呈請任命徐為第1獨立旅旅長。

  16日 惠陽縣農民代表大會在惠陽第一公園召開,到會各區代表130餘人,省農協代表阮嘯仙、全國總工會代表曾廣鈞、惠陽縣長羅偉疆及惠州軍、商、學各界50餘團體代表列席。次日,選舉朱觀喜為農會委員長、戴雲昭為副委員長,何聰為秘書,林喜、黃星南、佘子光,何有為執行委員。通過有關經濟、政治、教育、自衛軍等決議案多項。

  汕頭市各界舉行祝捷大會,工、商、學各界及群眾約4萬餘人參加大會,會後大遊行。

  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在汕頭市總商會歡迎會上發表演說謂:「國民革命決非實行共產,……中國現在只有大貧、小貧之分,並無大富與小富之分,這種情形怎樣能夠說共產呢……共產是實行於大資本國家如像英、美等國……本黨一切主張……就是使本國資本家發達起來,所以努力不斷的主張收回海關,取消不平等條約……請各位要徹底明白,如果能夠實行黨的主張,最先直接得到好處的就是商界,所以請商界同胞更要了解才好。」

  17日 南征軍第1路陳銘樞、第2路王均及桂軍呂光奎部克複電白城。

  20日 退至漳州的洪兆麟殘部約2千餘人,因閩軍不容,閩軍張毅撥2.2萬元作開發費,令其離境。19日洪將其在石碼的駐軍開赴南靖之龍山集中,並將其駐石碼之副總指揮部解散,職員回湖南。洪本人立即去鼓浪嶼,當日乘英輪赴香港。

  昨日南征軍第1、2、3、4路均到達高州城郊,並立即圍攻。本日,鄧本殷率部棄城南逃,俞作柏、陳銘樞部先後入城。

  21日 蔣介石由汕頭乘車赴潮安,駐節關岳廟。

  惠州克複後,惠州中學學生林保良發起成立新學生社惠州分社。經多次召集各校代表開會,推選林保良、黃贊文、駱景仙、黃宜文、韓耀汪為籌備員。本日,在府學宮開成立大會,到會除各中小學校學生外,還有黨政各界團體代表參加,共3000餘人。

  22日 國民政府任命周恩來為東江行政委員(時周恩來年僅27歲,本年8月與鄧穎超結婚)。管轄惠(州)潮(州)梅(州)各縣行政。這是第一次由中國共產黨人擔任地區的領導職務。由於軍事行動尚未結束,周恩來沒有立刻就職,繼續以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身份處理地方行政事務。

  23日 蔣總指揮、汪黨代表令收集惠州、河源、淡水三處東征軍陣亡烈士遺骸返廣州安葬。總政治部派幹事桂超、科員肖耀寰、管理處副官鍾離震、軍醫李慶、陳靜伯等,於上月26日率領士兵三排出發,經20餘日的挖掘,計河源得遺骸43具,淡水21具,惠州137具,共210具,於昨今兩日運抵省城以便擇日舉行國葬。地點擇定黃埔島平岡,並規劃建築公園,以資紀念。

  為便於統一指揮南路各軍(同時,朱培德另有任務),國民政府任命李濟深為南征軍總指揮。24日下午,李濟深由廣州乘船出發,本日抵江門。李在江門設第4軍辦事處,任命剛升任第12師副師長的張發奎為辦事處主任,負責後勤供應事宜。

  26日 東征軍第2縱隊第11師陳濟棠部奉命調赴南路作戰。本日,由駐地饒平開拔返轉。

  28日 第4軍軍長李濟深抵陽江與南路總指揮朱培德會商作戰計劃。

  東征軍第11師由饒平返抵潮安。蔣介石在涵碧樓宴請該師將領。席間,蔣介石講話,深贊該師此次東征「舉動敏捷,計策周全」,故能在羅經壩將逆敵主力完全繳械。並勉勵該師於最短時間肅清南路逆軍。

  「統一廣東各界代表大會」慰勞團抵汕頭慰勞東征軍。

  29日 根據蔣介石指令,100名黃埔軍校學生乘輪赴潮州參加訓練。

  30日 南征軍在陽江東較場舉行閱兵式,參加檢閱的有南路總指揮朱培德,第4軍軍長李濟深,南路行政專員甘乃光,蘇俄顧問等。

  下旬 國民政府派何勇仁向申葆藩宣傳國民革命宗旨與廣州非共產之事實,策動申反正。申即派代表陳坤培到廣州遞交致汪精衛主席函,表示願歸順國民政府。

  12月1日 國民政府任命甘乃光為南路各屬行政專員。

  4日 李濟深布告就國民革命軍南征軍總指揮職。

  東征軍第1軍第1支隊(黨軍)司令葉劍英,奉令進剿盤踞連平為害地方的周天祿部。本日,周率部向贛邊退逃。東征軍克複連平。

  5日 蔣介石在潮安為黃埔軍校第3期畢業同學錄作序。其中謂:「自第2次東征以至克複潮梅,全軍陣亡者597人」。

  6日 東征軍總指揮部「血花劇社」在汕頭演出《還我自由》一劇,慰問潮屬各界人民。

  7日 陳軍副總指揮洪兆麟5日偕其妻及張賓之妻由香港乘比亞士總統號輪船(頭等艙53—57號),赴滬轉鄂向吳佩孚求援,請求收編余部。本日下午7時,輪船將駛入吳淞口時,船員(侍役)韋德(廣東中山縣人,30歲,國民黨員,聯義社員,海員會員)闖入洪氏包廂,抽出手槍向洪連發3彈,韋即退出10餘步,舉槍自殺。船靠岸後,洪被送進北蘇州路公濟醫院,因傷勢過重至9日晚7時斃命(洪兆麟,湖南寧鄉人,所部將領及士兵大部分為湖南人)。13日,廣州海員總會、聯義社聯合在廣東大學大禮堂為韋德烈士開追悼大會,廣州各界6萬餘人參加追悼會,國民政府、汪精衛、吳鐵城等致送輓聯。

  15日 蔣介石上「軍事委員會改革軍政建議書」,其中有謂「國民革命軍作戰之任務已告一段落,軍長之職不廢,積久或有尾大不掉之弊,即事實不至於此,而形式亦難免軍權割據之嫌。……今宜將軍長一職概行裁撤,各師均直接受軍事委員會節制統率。」

  中旬 省政府以惠陽連年慘遭兵禍准免本年租捐。

  20日 國民政府以省公路局呈報之拆卸惠州城牆築路及拆卸牆物料處置辦法,尚屬可行,批准施行。

  21日 國民政府任命何應欽為惠、潮、梅綏靖委員、有節制調遣境內駐防軍隊之權。26日,何應欽宣誓就職,由蔣介石監誓。

  29日 蔣介石因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由汕頭乘軍艦起程返廣州。31日抵黃埔。

  南征軍陳銘樞、俞作柏部克廉州(今名合浦,現廣西境內),申葆藩、蘇廷有率部退欽州。鄧本殷、陳鳳起殘部退瓊崖。戴岳部填駐雷州。30日,陳銘樞、俞作柏部往攻欽州。

  下旬 反映攻克惠州城的六幕話劇《惠州血》在省城太平戲院公演。

1926年

  1月16日 南征軍第4軍第12師張發奎部(由原獨立旅擴編),以土人為嚮導於本日及17日分兩批於雷州半島東海岸的外羅渡海至海南島鋪前以東之新杭,清港等處登陸。本月8日前反正歸順國民政府被委任為攻瓊崖第1、2支隊司令的王鴻饒,率部(約3000餘人)在雷州半島兩岸的江洪等處渡海至崖陵之新村港登岸。18日,第11師(缺32團)陳濟棠部,由外羅港啟航、19日晚於儋縣墩頭港地方登岸,三路分頭進攻瓊城。時瓊島各地民軍紛起響應南征軍襲擊鄧本殷部。

  洪兆麟在上海斃命後,陳炯明即由香港赴上海弔喪。本日,抵漢口向吳佩孚求援。

  22日 南征軍張發奎部,陳濟棠部、王鴻饒部三路並進。本日上午克瓊州城,下午克府城海口。鄧本殷化裝逃入日本軍艦,離海南島逃往越南。其部屬大部投降,一部逃入山中。南征軍事基本結束。

  31日 周恩來以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名義發布布告:結束東征軍總政治部工作。所有惠、潮、梅三屬行政事務,均由東江行政公署辦理。

  2月1日 周恩來宣誓就東江行政委員職。公布《東江各屬行政公署組織大綱》,任命公署職員。

  2日 周恩來就東江行政委員職,致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汪主席、蔣總指揮、省政府謂:「邇者東徵結束,東征軍總指揮部宣告撤銷,政治部亦即裁撤,行政事務,勢難中斷,只得暫行就職,設立行署……一切以總理建國方略為依據……先謀交通之方便,再期實業之發展。帷恩來兼司軍中政治工作,能力實屬有限……仍望政府能曲體下情,早選賢能前來接替。」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致電嘉勉南路總指揮李濟深。

  4日 國民政府任命張難光為瓊崖各屬行政委員。

  主要參考書目:

  1、廣州《民國日報》

  2、上海《民國日報》

  3、上海《申報》

  4、《盛京時報》

  5、長沙《大公報》

  6、中共惠州市委統戰部、黨史辦編《東征史料選編》

  7、卡爾圖諾娃《加侖在中國》

  8、切列潘諾夫《一個駐華軍事顧問的札記》

  9、毛思誠《民國15年前之蔣介石先生》

  10、《周恩來年譜》

  11、《中華民國史事紀要》

  12、《廣東文史資料選輯》各期

  13、陳定炎、高宗武《陳炯明──聯省自治的實行者》

比如中原大戰中央軍的反攻戰術。

1930年的8月份對於蔣介石來說意義很重大,首先在隴海路頑強地頂住了西北軍強大的攻勢,然後在津浦路戰場又擊退了晉綏軍,並成功收復濟南。於是蔣介石便將津浦線方面的大部精銳部隊分別調到平漢、隴海兩線,並且把進攻重點放在平漢線,以威脅隴海線閻馮聯軍的後方,並進擾隴海路西段,以截斷西北軍的退路。

同時,又通過贈給金錢、許以官位、派人拉攏等辦法,一個一個收買馮玉祥的部將。西北軍久處貧瘠的陝、甘等省,待遇低、生活苦,廣大官兵希望通過這一戰打出一個局面來,改善自己的環境和待遇。但從調動部署起,已歷半年,戰事膠著,勝利無望,歷經7、8兩月苦戰,亟須休整補充,而閻錫山在餉項軍需上又不能一視同仁,遂對反蔣前途失望,普遍產生了厭戰思想。在此情況下,蔣介石乘虛而入,用腐蝕瓦解的辦法大大削弱了西北軍的戰鬥力。

其中破壞力最強的要數張鈁。他以河南省政府主席、討逆軍第二十路總指揮的身份在馮軍中呼風喚雨,大展手段,拉攏了吉鴻昌等各路十萬人馬投蔣。張鈁的二十路軍一度膨脹到8個師之眾。

張鈁在其回憶錄中說:「蔣在這時又托邵力子等幾個友人勸我說:『戰事膠著不能解決,實為國家之患,地方人民都受其害。你縱然不放一槍,馮也不會對你原諒,公誼私恨,你都應該儘力,希望你本著辛亥革命的精神,為國家效勞。」

「我當時向他們提出了要求和意見:1.準備大宗款項、子彈,由我自己分配;2.變更戰略,從豫西、豫南入手。蔣都答應了,我對蔣談:閻、馮二人各有懷抱,勢孤則暫時相顧,力充則互爭雄長,他們這種貌合神離、各懷異心的結合也絕不能持久。現在如果能把馮的外圍雜牌軍收編,馮的主力也自然分化。蔣採納了我的建議,讓我擔任第20軍總指揮,所需餉彈,電要即發,絕不遲誤。」

張鈁為蔣介石策反閻、馮部隊格外活躍。9月份,張鈁又到平漢線瓦解西北軍。旋又轉到豫西收編雜牌軍,在西北軍退往陝西的路上埋下釘子。蔣介石集團特為張鈁編撰了一本《國民革命軍第20路軍總指揮部戰史稿》,對張鈁瓦解反蔣軍的功績倍加讚揚。稱「全戰役中,以一身冒萬險,出入敵壘,遊說百端。並命使四齣,招致逆軍將領,渙散逆軍之心,使其內潰。而國軍乃得力乘便,乘虛直入焉」。

這個評價並不誇大。西北軍的很多將領都是在張鈁的遊說下倒戈的。如:吉鴻昌、梁冠英、萬殿尊、呂秀文、李肖庭、郜子舉等部就是如此。其他雜牌軍也都因受張鈁的策動,而改換成蔣軍的旗號。對於不肯投誠的反蔣軍各部,蔣軍則予以重兵圍殲。蔣介石的「銀彈、肉彈」把反蔣軍的軍心搞散了,戰鬥力嚴重削弱。

中央軍在反攻的兵力部署上,決定再次組織左翼軍、中央軍和右翼軍,仍採用中央突破、兩翼挺進的戰術。但由於過去採用這種戰術,都陷於艱苦的陣地戰中,無法迅速取得戰果,因而蔣介石又接受楊傑的建議,不再採用一點突破,而是多點突破,一旦突破,便不顧一切地鑽進去,這就是所謂的「錐形戰術」。「錐形戰術」以能獨立應付作戰,既有攻擊能力,而又不易為馮軍包圍殲滅的縱隊為作戰單位,每縱隊由兩個師組成,作戰目標為馮軍指揮中樞鄭州。

蔣軍在隴海線和平漢線上的作戰態勢是:隴海路東段鄭州與蘭封之間正面和側面為第一、三、五十三師和教導第一、二師,陳調元的五十五、五十七師,劉茂恩的第六十五師、第六十六師;平漢線上為顧祝同指揮的第二、九師,何成浚指揮的四十四、五十四師;隴海路的滎陽、汜水,為王金鈺指揮的上官雲相四十七師、郭華宗四十八師;平漢路東側為夏斗寅指揮的十一、十三師。

此時,參加津浦路方向作戰的其它各部如蔣光鼐、蔡廷鍇的十九路軍、徐源泉十六路軍、楊虎城十七路軍等也已到達隴海、平漢路戰場。

蔣介石於8月24日下令各軍,先佔領鞏縣者賞洋二十萬元,先佔領洛陽、鄭州者賞洋一百萬元。蔣軍由津浦線抽調的部隊開到河南境內之後,一方面從考城經蘭封、木巳縣、太康集中主力於淮陽、周口進行攻擊;另一方面,從平漢線以西分許多縱隊,分途向登封、洛陽挺進,並於9月6日開始總攻。

蔣軍13個縱隊在隴海、平漢路全線發起攻擊。按作戰計劃,陳誠率十一師繞到鄢陵附近,和夏斗寅師會合,然後一起從西華、鄢陵和臨穎、許昌的中間地區向北挺進。夏斗寅師行到五女店附近,被許昌馮軍張維璽部阻住。陳誠師佔領石象鎮後,一部夜襲和尚橋,鑽進到達董家店,方靖團到洧川南雙洎河岸的一個村子,西有長葛任應歧部,北有吉鴻昌部,陳誠部進攻也被阻住,相持不下。不久,蔣介石親自到石象鎮督戰。

「錐形戰術」對付善於打陣地戰的馮玉祥很奏效,馮軍陣地很快就有幾處被突破。在陳誠部進至洧川附近的同時,王金鈺縱隊已經迂迴到隴海路的滎陽、汜水,正在向鄭州突進,並切斷了馮軍退路,馮軍前線將領開始有人叛馮投蔣。

馮玉祥鑒於戰局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一面將宋哲元、葛運壟趙登禹各部撤退到洛陽一帶,以保持通往陝西的歸路;一面將平漢、隴海兩路防線縮短,以便集結兵力對蔣軍作最後的抗拒。

眼看蔣介石戰勝馮閻,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通電入關,迅速佔領了北平、天 津一帶。閻馮軍隊雪上加霜,出現倒戈風。

9月28日這天,馮於鄭州接到鹿鍾麟的電話說:「十一口」(暗指吉鴻昌的吉字,因恐吉的行動動搖人心,故用隱語)發生了問題。馮尚不置信,在以電話直接與吉鴻昌談話後,很氣忿地對人說:「吉鴻昌這小子的腦筋真複雜,他對我說要做苦肉計中的黃蓋,真是想入非非。」隨後,馮的參謀長李興中也在電話里勸吉審慎從事。吉說:「我的事已向總司令報告過了,今後我一定對得起總司令,請大家原諒。」不久,馮知梁冠英亦有變,派聞承烈前往見梁,探悉梁已率部離開原防地,諒難挽回,中途折返。

防守許昌的第八方面軍將領焦文典亦通電投蔣(焦曾請第八方面軍總司令鄧寶珊在通電稿上簽名,遭鄧拒絕,焦即派兵將鄧軟禁,過了幾天,鄧始脫險赴上海),致平漢線軍事受很大影響。張維璽、馮治安、田金凱、任應歧等部旋即在新鄭一帶陷於蔣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隴海路蔣軍先頭部隊復於10月3日攻入開封,鄭州外圍的蔣軍愈逼愈近,鄭州城內已能隱隱聽到炮聲。馮在這時,遂陷入在眾叛親離、四面楚歌的苦境。

10月4日這天,閻錫山、汪精衛秘密到鄭州與馮會晤,在共同商定聯合發表實行停戰的通電後,閻、汪於當日夜間離鄭北返,馮亦於次日率副總司令部人員撤退到黃河以北的新鄉。

此時馮玉祥在鄭州附近還有大批精良部隊,所以蔣軍各部都不敢冒然急進,害怕被殲。10月5日,陳誠獲得鄭州傳來的「敵將全線撤退」的密報,軍中將領多認為馮玉祥計謀百出,疑為馮誘敵輕進之計,不可輕信。而陳誠分析時局,認為馮只有撤退一途,乃揮師急進,長驅直入,在新鄭東北薛店、謝庄附近擊敗馮軍抵抗,即以三十一旅為前衛,蕭乾團在前,方靖團緊跟在後,全速前進。為了將佔領鄭州的捷報搶先送到蔣介石手中,陳誠事先擬好了電報稿,只待填上時間,就隨時可用無線電發出。

他又派衛士石心志緊跟蕭乾團前進,隨時了解部隊進展情況。10月6日黃昏,蕭乾團在二里崗擊潰馮軍掩護部隊後,跑步由鄭州南門入城,石心志看佔領鄭州已成定局,便飛馳回師部,向陳誠報告。陳誠立即填上時間向蔣介石發出了告捷電報。蔣介石得報後,通令獎十一師一百萬元。當陳誠部攻至鄭州南郊二里崗時,上官雲相第四十七師搜索部隊也前進到了鄭州火車站附近。但由於怕城內馮軍尚多,沒敢進城,結果到手的一座空城讓陳誠佔去,上官雲相懊悔不已。

陳誠得知此事,即向蔣介石報告說:「職師得以首先佔領鄭州,上賴鈞座指揮有方,下靠官兵用命和友軍協助之力,賞金不敢獨受,擬分半數給四十七師。」蔣介石對陳誠的這種「不稱功,不貪財」的做法非常欣賞。

蔣介石打了勝仗,趾高氣揚,10月3日於開封軍次,致電南京中央執行委員會告捷,並於10月10日告全國同胞文有云:「此戰之中,逆軍集全國各派反動之大成,而終不免於覆滅,則此戰之後,絕不致再有軍閥復敢破壞統一,叛亂黨國。」不過,所謂「反動派」、所謂「軍閥」,皆昔日之親密同志也。昔日之同志,如閻、馮、汪等可成今日之「軍閥」或「反動派」,則今日之同志,如張學良、胡漢民等,又安知不會成為明日之「軍閥」或「反動派」?問題根本出在蔣之獨裁野心,因此不惜代價排除異己,然異己不息,紛擾正無已時。他認為從此「天下太平」,顯然言之過早。

就在張學良發表通電的前幾天,閻錫山即已密令隴海線晉軍準備向黃河以北撤退,馮當時尚在夢中(隴海線晉軍,名義上是歸馮指揮,而實際上則是由閻直接指揮,馮對這個問題最感頭痛)。張的通電發出後,馮仍然希望閻錫山抽調有力部隊開到河南,與蔣軍繼續作戰。在他看來,張學良雖然舉兵入關,但自己的實力尚存,只要閻能堅持到底,局勢仍有扭轉的可能。於是他一方面打電報給鄧哲熙,請汪精衛力持鎮靜;一面派張允榮往見閻錫山,陳說繼續打下去的理由。但是,汪和閻都失去了堅持到底的信心。當閻錫山接見張允榮的時候,態度消沉,連說:「不好辦,不好辦,仗是不能打了。」

張問他對時局的看法,亦不表示意見,只說:「退到山西再說罷。」張還想繼續談下去,閻即亂以他語,不願再談時局問題,張遂不得要領而回。

由於馮的個性很強,看問題主觀片面,雖然局勢的發展在軍事上、政治上已經處於極為不利的地步,但是他仍在幻想用背城借一的辦法挽回軍事上的頹勢,因而對於退保西北的問題,並沒有採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僅僅派宋哲元帶著葛運壟趙登禹兩師兵力防守於洛陽一帶,因兵力有限,並不足以保證鄭州到潼關這一段交通線的安全。他仍以大部兵力布置在鄭州外圍,準備在晉軍的協力下繼續作戰。可是等到碰了閻錫山的釘子以後,他再想把軍隊轉移到隴海路西段時,楊虎城部已於9月17日攻克洛陽附近的龍門,西撤已不可能,便只有退往豫北之一途了。

當宋哲元率葛、趙兩部移到洛陽的時候,宋的參謀長曾向馮建議:為了挽救整個西北軍,乘晉軍全部調出山西的機會,將西北軍開入山西境內,使晉、陝連成一氣,如此尚可在西北造成一個局面。因這時馮還想拉閻繼續作戰,沒有採納這個建議,但亦未表示反對。當時宋哲元還以為這一計劃頗有實現的可能。但是,情勢的演變越來越壞,不但鄭州附近的軍隊無法西撤,而且葛運隆接受了徐源泉的勸降條件,將宋逼走。宋退到潼關後,適楊虎城軍追至,無力抵抗,即由朝邑渡河退往山西運城。

這時,留守西安的劉郁芬,聞楊虎城軍由潼關直取西安,自度無力抵抗,乃率同陝西一部分軍政人員和衛隊千餘人沿渭河北岸撤至朝邑。楊軍跟蹤追至,楊虎城念及舊日情面,除將劉之衛隊留編外,余均任其退往晉境。最後由黃河鐵橋北撤的西北軍,計有:由劉驥的新編第一軍,孫連仲的三個師,張自忠的兩個旅和季振同的衛隊旅。除張自忠部先開到山西晉城附近外,余部皆分駐於新鄉、焦作、清化一帶。

此外,由豫西過河到達晉南的有劉汝明、趙登禹、鮑剛和張人傑等部,均已殘缺不全。

確實,馮玉祥屬於盲目自信了。當蔣介石的軍隊發起攻擊後他才發現,他的隊伍該抵抗的不抵抗了,該作戰的不作戰了,任蔣軍縱橫鑽繞來去自由,等吉鴻昌等親自向他發電報說要詐降蔣介石,馮玉祥還在納悶奇怪,等他明白過來,自己的隊伍大部分變了顏色。後來馮玉祥誇他的軍隊說,西北軍什麼都好就是見不得錢。真是太苦澀了。

在中原戰事已接近尾聲的時候,蔣介石為了迅速回師江南對紅軍作戰,對善後問題的處理故示「寬大」,將收拾華北殘局的全權委諸張學良;對河南方面的軍事也擺出一了百了、以政治和平解決的姿態,並邀請與西北軍有關係的馬福祥、張之江等於10月上旬到河南洽商收拾西北軍的辦法。馮命鹿鍾麟出面與之接洽,並表示本人不再過問。

鹿向馬、張提出的條件是:一、馮下野外游,希能予以便利;二、軍隊由鹿負責改編為十個師,以河南西部及陝、甘兩省為駐防區域;三、撥給編遣費三百萬元。

但是,蔣介石以吉鴻昌、梁冠英等已經投降,在新鄭被圍的張維璽等部亦已表示願意繳械,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不會允許西北軍這個集團繼續存在下去,他要把這個集團化整為零,逐步地變成自己的工具,或者是把它們一個一個地消滅掉。因此,幾經磋商,迄無成議。張維璽等經馬福祥、張之江等的勸降,他們都接受了南京軍事參議院參議名義,全部軍隊一律解除武裝。

吉鴻昌被蔣委為第二十二路總指揮後,即調赴豫、鄂、皖邊境,歸豫鄂皖邊區綏靖督辦李鳴鐘節制;梁冠英為第二十五路總指揮,調赴蘇北,歸江蘇綏靖督辦張之江節制;葛運隆為第三十三師師長,所部由洛陽調赴湖北,把他們這幾部分都隔離開來。他們於投蔣之後,為了擴大自己的實力,並且向蔣邀功,又多方吸引西北軍其它將領,於是張印湘附和了吉鴻昌,王修身附和了梁冠英,其它零星部隊,也被拉過去不少。在這個時期,張自忠也收到了蔣介石的任命狀,名義是第二十三路總指揮,因他的軍隊已開往黃河北岸,沒有接受這個名義。宋哲元在洛陽時,也從空投收到過一件第二十四路總指揮的任命狀,宋看過後就把它撕掉。

10月8日,馮玉祥到石家莊與閻錫山會面。他們鑒於大局急轉直下,無法挽回,而蔣介石又堅持他兩人必須下野,遂商定閻將軍政交與徐永昌,馮將西北軍交與鹿鍾麟,他們兩人出國暫避。閻回到太原,便將軍政作了安排,並聲言去日本遊歷(後僅去大連躲了一個時期)。馮到了晉城,並沒有表示出國遠遊的意思,仍然希望掌握這部分殘餘的軍隊赴西北謀出路,並且有意扶植他的寵將孫良誠(這時孫本人已無一兵一卒),把退回來的軍隊都交孫節制,並向其他將領示意將軍隊交出。但是大家都表示不同意歸孫指揮,此事遂寢。  

鹿鍾麟自從與馬福祥、張之江接洽失敗後,很是失望。當他還在焦作逗留的時候,接到馮玉祥的電報說:「所有前後方部隊均歸予指揮,盼弟即日來晉城共商今後辦法。」適於這時,前往東北與張學良接洽的代表熊斌和何其鞏,不得要領而回。在南京接洽的代表李炘、冉廷賓、李光漢等發來電報說:蔣的態度益趨冷淡,堅持馮、鹿均須下野。而停留在焦作的孫連仲也在自謀出路,派田鎮南、李漢輝到濟南,通過韓復榘的關係,接受了蔣介石的第二十六路的任命。馮的衛隊旅季振同部也願隨孫共同行動,不願退往山西。

鹿看到越來越沒有希望,於是一面打電報給馮說:即日騎馬前往晉城,一面又對外宣稱派參謀長秦德純代表前往瀋陽,實際上他卻秘密搭了秦的專車前去天津,同時發出漾電(10月23日)聲明下野。這時,劉郁芬已離開陝西,馮對重返西北的打算才完全絕望,不得不離開軍隊前往晉祠退隱,以後又輾轉移居於汾陽之玉帶河。開入山西境內的張自忠、劉汝明、趙登禹等殘部,由張學良改編為第二十九軍,以宋哲元為軍長。至此,馮玉祥慘淡經營歷時二十餘年的西北軍遂完全瓦解崩潰。很多人對西北軍最終的結果非常惋惜,然而事實就是這麼殘酷。

張學良對晉軍還算回護,將其整編為4軍8師,後又增編了正太護路軍3個旅,騎兵司令部4個旅,炮兵司令部10個團,另3個獨立旅,安排了閻部大部分高級軍官,並使晉綏軍作為一個整體集中保存下來,為閻錫山的東山再起埋下了種子。晉綏軍不散也在情理之中,山西的根實在是太深,換上誰也不可能一下子給挖斷。

戰爭中的勝負,勝有勝之道,敗有敗之因,蔣介石在軍事上最終勝利了,勝利的原因是什麼呢?綜合很多朋友的觀點,有如下幾條:

一是蔣介石意志堅定,頭腦靈活。在表現意志方面,軍事上傷亡慘重,嫡系高級將領怯戰畏戰,作為主帥能在下屬面前表現強烈的求勝慾望,由此維持士氣軍心不倒,自身不因暫時的不利而亂而怯,這一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蔣介石也知道一旦失敗他在政治上將永遠被掃地出門,要麼勝,要麼亡,只有取勝才能生存。

蔣介石的堅定意志就像一棵大樹的樹榦,所有枝杈樹葉都以這個大樹的樹榦為核心,他的堅強左右了整個蔣系集團意志。在頭腦靈活方面,他能適時的轉換策略和方式,該用計用計,該轉換戰場轉換戰場,該文的文,該武的武。

二是宋子文功不可沒。總的看這場戰爭幾個關鍵點在哪裡?閻錫山財力不足以支撐戰爭而蔣介石可以隨心所欲的花錢,張學良支持誰需要大量金錢,瓦解馮玉祥軍收買馮玉祥手下的將領需要大量金錢,購買國外裝備需要大量的錢,等等,一句話,蔣介石勝在一個錢字上,沒錢蔣介石根本沒有與閻錫山馮玉祥對抗的資格,所以蔣介石靠的是宋子文的財力獲勝的,宋子文應該是蔣介石的最大的功臣之一。蔣介石政治上扛不住閻錫山,閻錫山通電全國讓他讓出霸佔的權力他無言以對,軍事上打不過馮玉祥,其軍事損失應遠大於馮玉祥軍隊,最終還是靠錢來解決大部分問題。

三是何成浚、張鈁的收買攻勢。這個攻勢不打槍,只派發銀元,結果錢管槍,比什麼飛機大炮都管用。

四是中央軍的旺盛的犧牲精神和戰鬥意志。當時雙方都打紅眼了,對死人上上下下都沒有了感覺,陳誠敢槍斃劉峙侄子,毫不容情,這必然是蔣介石最終拍的板,仗打到這個份上,說明中央軍上上下下全豁出去了,都成了亡命徒一類。 

五是韓復榘的作用。韓復榘吸引了晉軍主力,如果他稍一打軟,或者乾脆投降,蔣軍山東戰場就會全部垮台,晉軍主力就會從直驅徐州,事情也就沒有挽回的餘地了。蔣介石將山東省主席的位子餌韓,看的是準確的,這個投入也是值得的。

六是張學良的作用。張學良對馮玉祥沒有太大的威懾作用,而且馮在張作霖死後根本就瞧不起整個東北軍,但是對閻錫山威懾作用非常大,一聽說張學良出兵,閻錫山馬上喪失了鬥志,他一不想打,即使馮玉祥的軍隊都願意打,失了補給也沒法打。

七是運氣好,或叫老天保佑,天降大雨阻止第二方面軍攻勢,鄭大章騎兵奇襲歸德機場時不明虛實讓唱空城計的蔣介石躲過一劫等都可以歸結為運氣好。

八是蔣軍裝備和戰術有了提高。過去總說蔣介石的軍隊戰鬥力不行,中等偏下,在清共後,蔣介石開始棄蘇聘用德國顧問,採買德國裝備,實施德國那一套,這對於其實力增長還是很有效果的。比如德國幫助其建立的空軍,在戰爭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效力,蔣軍的進攻有空地一體的影子,在蔣軍進攻時空軍對反蔣聯軍陣地的轟炸,在蔣軍防守時空軍對反蔣聯軍進攻隊伍的轟炸等,影響作用還是很大的。

閻錫山作為反蔣聯軍的總盟主該為戰爭失敗承擔多大責任?這個不好定論,閻錫山在主觀上很努力了,但是其明顯缺乏駕馭全局的大智慧,也沒有一統天下的胸襟與才華,所以說顯得勉為其難。閻錫山的山西為這次大戰用盡了力,幾乎所有錢都用光了,所有的物資儲備也都折騰盡了,後來又大度收容反蔣聯軍敗兵,閻錫山也只能做到這裡了。

馮玉祥是否應該承擔戰敗責任?這個也難以肯定的回答。但是他無論如何也脫不了干係。馮玉祥一手調教出來的西北軍在當時的中國,戰鬥力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然而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他們這一邊。再加上馮玉祥本人的個性、作風已經嚴重落伍,又缺乏政治頭腦,戰略眼光,生生將一支偉大的軍隊葬送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讓我說他什麼好。

不管承認不承認,張學良成了歷史進程的決定者,他一支持蔣介石,反蔣聯軍基本上沒有了鬥志,最終垮台。更因為蔣介石為了酬勞張學良的幫忙,將黃河以北交給張學良,導致張學良將東北主力再次入關,造成東北空虛,為日本全面佔領東北創造了機會,由此打開日本全面佔領中國的野心。1936年又是張學良發動先事變,造成全國抗戰,他又一次改變了歷史。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沒有娃娃兵的存在?
steam上的insurgency(叛亂)在擬真上做的如何?
如何看待日本計劃從韓國撤僑六萬人?
部隊軍演是真的在演習嗎?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會發生數十人擊潰(退)幾千人的戰例?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抗日戰爭 | 國民革命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