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usic 的實際體驗如何?


從古典音樂愛好者的角度評價一下Apple Music。首先上結論,Apple Music是聽古典音樂比較理想的工具。Spotify貌似口碑更好,但是我沒有長期使用過,也沒有什麼發言權,期待能有人就古典音樂方面做一個對比評測。

我從大概十年前就開始用iTunes管理音樂,來源基本是實體唱片轉制,在不使用無損格式的前提下音樂庫也有數十GB,還是比較多的。試用Apple Music以後緩存了不少音樂進音樂庫里,曲庫里內容豐富,幫我補了不少功課。不過Apple Music之後有一個非常煩人的毛病,就是一旦在手機上開啟iCloud資料庫,新轉錄進電腦iTunes里的音樂就不能再同步到手機上了,必須得在設置裏手動關閉iCloud資料庫才能向以前那樣同步,而這樣關閉的結果就是之前緩存進手機的音樂都沒了,得重新再緩存一次。這個對於我這樣一直保留著購買實體唱片惡習的人來說是件非常非常麻煩的事情,雖然買唱片的人現在越來越少了吧。

下面看一下Apple Music的功能。

首頁的「為你推薦」是歌單頁面,上面內田光子的那個歌單可能是編輯推薦的,下面還推薦了兩張完整的專輯。這個頁面是玩Apple Music主要停留的頁面。

這是歌單頁面,上面的文字內容目測是編輯自己撰寫的,文字質量中規中矩。歌單里選擇的曲目說實話質量不是很高,特別是交響曲里的單樂章本來就很不適合拎出來單獨聽,因此挑選曲目時其實更應該側重非交響曲的內容。比如德沃夏克這個歌單,如果是我來做的話,會更側重《寧靜的森林》(Silent Woods)、《柏樹集》(Cypresses)里的章節、幽默曲以及藝術歌曲這些有標題、旋律優美又比較短小的曲目。

不知道蘋果還招編輯嗎?

Connect貌似是蘋果很看重的社交功能,鼓勵用戶關注並跟藝人互動,然而這個功能對於古典音樂愛好者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藝術家要麼已經死了,要麼活著但歲數已經大到玩不動新技術了。我知道的唯一一個新技術控薩洛寧老師(港譯叫」沙隆尼「)似乎也不怎麼玩Connect,所以這個功能基本是死的。蘋果一直想通過音樂搞社交,也一直搞不起來。

」我的音樂「頁面里,iTunes里同步過來的音樂和Apple Music下載的音樂徹底混在一起了。對於我來說,我十分希望能把兩種音樂分開來呈現,這樣我就能知道哪個專輯我已經有實體唱片了,哪個專輯是下載來的,以後聽得高興可以去買一張來,現在混在一起就比較容易記亂。

「廣播」功能裡面有各種電台,其中也包括了一個古典音樂電台。一開始我沒太瞧得上這個功能,結果試用之後還真發現了不少以前沒注意過的音樂。這張沃恩·威廉斯雙簧管協奏曲的唱片就是我通過廣播功能發現的,以前只是知道有這個作品但從來沒聽過,畢竟是我常年黑英國作曲家嘛。但是聽過之後大為折服。感謝Apple Music拓寬了我的視野,這個曲子也順便推薦給大家聽聽。總結:古典音樂愛好者絕對數量雖然並不多,但基本都是重度的音樂類App使用者,所以這個人群的體驗應該對於蘋果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Apple Music里曲庫巨大,編輯推薦歌單的功能做得比較好(只是曲目選擇的思路上有待商榷),廣播功能看似雞肋其實很有用,Connect基本是廢的。我最大的不滿意其實還是iTunes音樂和Apple Music的共存問題,希望蘋果能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用正版不是問題,每個月十塊錢也不是啥事兒,問題是你在大陸好不容易來了,你把伺服器和網路弄弄好吧......求你了,不要老是每次在一個歌單里所有歌無限下一首,最後啥聲音都出不來= =

17年11月更新:

無限下一首問題解決了,可能免費3個月大潮過去了好點了,但是和國內app沒法比。現在主要聽古典音樂,一個是古典音樂版權比較全,現在主要聽珍妮楊森(有一張暢銷專輯四季居然找不到了)。另外一個是音質比網易和qq音樂好,可能是qq網易有些專輯用的二次轉制,不是用母帶轉,所以網易qq音樂等的音質極限也就等於apple版本(國內專輯不知道,但是古典樂很明顯很容易聽出來)。用了以後發現音樂管理功能不錯,就是放音樂視頻的時候拖進度條會自動進行縮小操作,不合理。還有要吐槽的就是定時關閉居然要通過計時器實現,沒整合進apple music,希望改進。


(這是一個可能會隨時更新的答案)

2017.2.19日更新:

謝謝評論區的 @椰奶麥片粥 提醒(以及私信圖片),近期 Apple 已經可以支持年費訂閱 Apple Music (100¥/年)但是官網上並沒有任何通告(至少我沒找到),只有當你選擇訂閱方案的時候有這個選項(本人已經更改成按年訂閱了),如下圖:(圖片由 @椰奶麥片粥 提供)

2017.1.5日更新:

謝謝評論區的 @Hael C 提醒,早些時候 Apple 宣布旗下 Music 將提供學生訂閱優惠,

( details 直達 獲取 Apple Music 學生會員資格 )

港真,5¥/月也沒誰了……

2016.12.1日更新:

昨日Apple已經為國區的Apple Music 上線了歌詞的功能,試了一下,至少80%的歌曲都有詞了。

2016年10月的 Apple Music

如今來看,一些不更新的高票答案應該已經失去說服力了。

1,網路狀況已經大大改善。(99%的情況下)

  • 公司電信100M,隨點隨播,全專輯秒下。
  • 家裡聯通10M,隨點隨播,全專輯需要一點時間才能下載完。
  • 自用聯通4G,隨點隨播,沒用過蜂窩下載歌曲不清楚。

2,10¥/月,就全球範圍來說,妥妥白菜價。國內來說,剛好持平其他音樂APP會員。

3,曲庫對於我來說已經足夠了。我要的周杰倫,Adele,歐美各大 band 以及饒有趣味的Jazz 一本滿足!PS:有些大神的新專輯在國內需要整磚購買才可聆聽,在 AM 這裡不存在這個問題!

4,iCloud 資料庫同步有點抽風,有時候飛快,有時候沒反應。但是沒有去年剛進入國內時本地音樂庫「大戰」iCloud資料庫7天7夜都未分出「勝負」的情況…… 如果碰到抽風多多 CMD+Q 嘗試下吧……

5,iOS10 的 Music 設計,各花入各眼!雖然專輯封面不能如前任那般「舒坦」但是陰影+各種動畫結合起來真的非常 gentle. 不是截圖能夠反映出來的。加粗的觸控條以及字體簡直解決我的痛點再也不會誤觸了!有機會自己用過才算話不是么?

6,我算半個原生控。郵件/提醒事項/備忘錄等等等我都不用第三方。Apple Music 點擊即進入,沒有任何封面廣告等待時間,沒有各類消息提醒紅點數字,沒有評論,唯一不爽的就是 connect 無法留言只能點贊,沒有24小時不斷的 Radio,不過一分錢一分貨也沒啥好抱怨的了。

7,歌詞應該目前暫時只支持國外部分歌曲。 (2016-12-1國區已全面上線歌詞功能)

缺點有,但不算是我的痛點。

  • 曲庫不全,尤其日韓曲庫。
  • 無法與國內音樂 APP 匹敵的網路狀況,並不能100%保證暢通,這是 Apple 的通病,APP STORE / iCloud 同步都有這個問題。
  • 歌詞不全,尤其華語歌曲。

一點小小的個人體驗分享,記起再補,給需要的人以參考。


使用背景:特意作為主力音樂應用使用近一個月,iPhone 和 Mac 用戶。

先說亮點:

  • 在當下的互聯網音樂服務中,真正算得上是音樂管理軟體了。而且應該會和之前的 iTunes 音樂數據有比較好的融合。(對比蝦米、網易雲音樂,其實有意弱化了傳統的音樂管理功能,當然這和它們的 Web 應用屬性有關)
  • 視覺設計精緻,而且是全平台統一的、一致的精緻。對比國內的各家應用,重心全都放在移動端了,當然做的都算好看,但在電腦端,不管是客戶端還是網頁端,品質和 Mac iTunes Music 的完全不在一個級別。這種自喬布斯時代延續下來的對音樂視覺美感的追求,尤其是這種態度,從來沒有打折。(這就是情懷)
  • 專業人士編輯的歌單,也就是 PGC 模式。從產品方向上這更多算是一個特點或者說選擇,有利自然有弊。這裡想提的,是這些歌單後面蘊藏的一條製作主線——歌手。「莫文蔚代表作」,「郭富城:非主打好歌」,「林憶蓮:情歌精選」... Apple Music 的歌單里有很多值得說道的細節,限於篇幅,就不展開了,我認為最最最核心的思路,就是上述這個。加一個細節佐證:每個歌單里,都會列出「此播放列表中的藝人」。
  • 在有些歌手的詳細介紹頁,會有一個「TA 影響的藝人」或者「影響了 TA 的藝人」的版塊,這種在音樂人之間尋根溯源的積累,我在國內音樂產品中從未見過(相關推薦沒有承前啟後的概念,不一樣),但其實在國外音樂服務中早已有之,至少我很早之前就見 All Music 網站有相關內容。我很喜歡這條線,很高興 Apple Music 把它帶到了國內。
  • 其它:價格實惠、超值家庭版、和 Apple 其它產品線的融合;歐美曲庫質量和品味上的優勢;等等這些,我的關注點不在這裡,就點到為止。

再說幾個不足點:

  • 歌詞(Apple Music 在自己的產品和本土化之間,怎麼權衡?)
  • Connect(美版的效果如何我不知道,國內的 Connect 版塊實在慘不忍睹。它背後的問題是,社交網路中的音樂版塊 vs 音樂服務中的社交版塊,誰才是主流?MySpace 曾經的盛世,在當下怕是很難重現了)
  • 是否會有更豐富的社交(最常規的,評論、用戶自製歌單的展示。Apple Music 目前選擇的是相對「純粹」的 PGC 模式,是否在 PGC 和 UGC 之間還有更合適的平衡?)
  • 其它:交互、網路等等方面的不足已經有大量討論了,不再重複。

總體來說,很高興看到一個一流的音樂流媒體服務產品在國內落地。期待它能激起更多的鯰魚效應。


在 ? MUSIC 還沒有正式推出的時代,我們已經可以從 iOS 8.4 beta 以及 iOS 9.0 beta 中感受到蘋果似乎在嘗試一種新的設計理念。

所有對於這貨我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期待,希望:

在面對如同 ? MUSIC 這樣複雜的產品設計時,蘋果能給我一些比較好的啟示。

以至於更新 iOS 8.4 之後,我就立刻訂閱了 ? MUSIC 服務。體驗之後的結果是:

不太容易打開的瓶子裡面裝了一瓶好酒。

------------------------ 以下是解釋 ------------------------

對比以軟體設計而著稱的 Paper 最後得到的評價是「好看的瓶子裡面裝了一瓶爛酒」,我更喜歡現在的 ? MUSIC。

我覺得以上的回答都是在回答「iOS 8.4 中預裝的 Music 應用的體驗如何?」而不是在回答 ? MUSIC 的體驗如何。

對我來說 ? MUSIC 是一瓶好酒,瓶子也是一個好瓶子,只是打開方式有些不太友好。

我們在使用軟體的時候是在體驗軟體還是在使用軟體

在面對一個新的軟體或者是服務的時候,我總是這樣問自己好讓自己的注意力能夠從以往只是注意 IxD 與 GUI 的階段跳出來。

------------------------ 分割線 ------------------------

其他兩位老師已經把整個交互過程剖析的很透徹,我說說他們可遺漏的部分,按照一般 tab bar 順序的設計原則,此次 ? MUSIC 的重點應該在 For You 中,也是 Apple 收購 Beats Music 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我的 For You:

以及……

還有……

不放了,這是經過幾天調教之後的結果,音樂愛好暴露了一些。

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尤其是各種 INTRO 的 playlist,然後發現你喜歡的類型的其他歌手。和 Beats Music 的模式一樣,也是由人工來甄選的。

這個服務給我的一個感覺就是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冰冷的機器,但是躲藏在機器後面卻不缺乏溫暖的人心。

(然而我的 iPhone 5s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稍微用一下也很「溫暖」,sad!

對比之前用的比較多的豆瓣音樂和 Spotify,我才發現這樣這樣一個原因導致我在使用這兩個服務一段時間之後總是難以堅持下去:

推薦給我的曲目很多時候和我本身喜歡的曲目沒有關聯,或者感受上是沒有關聯的。

? MUSIC 的 For You 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的了這個問題,而且解決的方法很古老卻也有有效,就是不停的出現用戶已知的意象,就好像在 icon 設計中使用現實中常見意象作為設計的基礎。

「啊……原來 xxx 和 Nirvana 是一個時代的」「xxx 和 xxx 是一個風格」「INTRO OF XXX 裡面有 xxx 的其他曲目誒,也還不錯」……諸如這些自我暗示疊加起來,構建了我良好體驗的基礎。

所以我是非常喜歡 ? MUSIC。

------------------------ 分割線 ------------------------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

雖然我很難說服自己 connect 是一個非常棒的產品設計,但是看到這個之後我立馬覺得就算每個月 $9.99 也是超值。

蘋果實在是太會做這樣的事情了。

希望做設計的諸君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也多考慮一下「人」的角色,包括我自己。

------------------------ 我擔憂的問題 ------------------------

相信體驗過 iOS 9 beta 的朋友都對新的 Action Sheet 印象深刻,在 iOS 的 Music 中我們可能會看到高度最高的 Action Sheet,比如下圖:

iOS 9 beta 中的 Action Sheet:

於是我們就能好好看看 iPhone 5s 上的 iOS 9 beta 3 了(搬小板凳,看戲狀態……

------------------------ 分割線 ------------------------

一些廢話:

突然想起我現在身處的項目,由於 某位同事 - 知乎專欄 的原因,整個產品基本的穩定運行都得不到保證。前端的小問題加上後端的小問題,然後就有大問題了。諸君在認真對待設計的同時,請一定不要忘記注意隱藏在產品背後的質量問題。然後如果能更多的考慮一下「人」作為使用者的角色,那就太棒了。


一開始也是充滿期待的。一直用著蝦米因為有流量包,但下架大量歌曲之後不太爽,所以蘋果音樂推出後還是有點小興奮。經過10天以後感受如下:

先說優點:

1,這個是白菜價啊,10元/月可能在國內算貴,但15元/月可以一家6人分享。便宜到掉渣啊。

2,For You顯示的Playlist還是很不錯的,根據你關注的藝人和類型提供。

3,與iTunes完美融合。這不單只是音樂還有電影都可以說是one shop stop了。更易於管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缺點:

1,「新內容」裡面的另類/獨立音樂,一周後依然沒有更新。不知道是歌種原因還是更新速度原因。

2,部分獨立音樂能在蝦米找到但蘋果音樂倒沒有。

3,Connect是什麼鬼玩意啊....推薦關注的就幾個,而且跟用戶喜歡的歌種完全沒半毛關係。雞肋。

4,沒歌詞...

5,廣播內容太少。雖然我也不喜歡某些音樂app搞大堆什麼心情電台、星座電台(什麼玩意)云云。但選擇類型太少。

6,最大的問題是速度實在太慢了!最大的問題是速度實在太慢了!最大的問題是速度實在太慢了!不知道是伺服器不在中國還是什麼原因,頁面上載速度、歌曲緩衝太慢了。最重要的是你慢就繼續努力load嘛,不要自動play next啊。在外面信號稍有不好的時候經常整個play list在不播放的情況下不斷輪迴,如果有一兩首歌cached了就只會播放那一兩首。這是我覺得最影響用戶感受的問題。

用了10天感覺蘋果音樂更多是beta版本。我沒用過美版不知道感受是否會不一樣。希望之後會有改善。暫時還是蘋果音樂和蝦米都用。其實對於蝦米我也有很多意見但這裡就不說了。

我對蘋果音樂還是有期待,始終用著感覺更「正版」和陽光一些,資料庫、更新、播放速度如果有改善的話,才值得我唯一地使用。

-----------------------One month later-------------------------

最近幾天For You完全播放不了!按了Play就自動無限輪迴。但是離線下載又可以喔,電台也正常運作。就是Stream死了。

太奇妙了,我想說,容忍是有限度的。

--------------------------

發現出現這個bug以後,重啟電話就會恢復正常。而且這個bug出現次數還不少。自己的app都這麼大個bug我真是醉了。


那天打開網易雲音樂,找到depapepe的《Depacla 2》,然後又提示資源方要求下架,於是一怒之下買了Apple Music

用了幾天下來的感覺是這樣的:

就像家門口有個精裝CD博物館,只賣月卡,也可以進去參觀一會兒再買月卡。

進去之後琳琅滿目全都是各種精美的CD,真的很漂亮;有各種主題專區,每個貨架邊上還有各種導購和介紹,店員還會根據你的喜好推薦專區和CD;CD都可以在這兒聽,只是不能帶走。

就是博物館太忙了,經常叫店員過來給你取CD時店員沒空,要等好一會兒

======補充分割線=====

我聽古典多一點,所以跟國內的音樂App比,豐富到爆炸了

大部分時間裡下載確實很快,有時候在線播會稍微等一會兒。我自己碰到的卡頓問題主要是iCloud 音樂庫匹配和上傳本地音樂的時候卡死了好多次,現在上傳完之後,操作速度基本可以接受,Mac上打開頁面什麼的速度不算快,iPhone上速度還是不錯的。


2016.1才開始使用Apple music(簡稱AM了...),之前看到各種負面評價一直不想用。但是現在用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並沒有那麼糟糕,看來凡事都要親為。

設備6S,iOS9.2.1,先說優點

1.音質好。

同時在用網易、蝦米(vip)、QQ...(無奈...),AM的音質確實要好不少,能聽到更多細節。

2.交互設計好。

畢竟是自家親生,各種情況都考慮的很充分,在適應了AM的操作邏輯後漸漸會感覺方便。還有在各種音樂app里forcetouch體驗最好。

3.為你推薦不錯。

為你推薦還不錯,一開始的推薦當然沒有蝦米網易推薦的准,不過可以告訴它我不喜歡此推薦,相信聽多就好多了...

4.網速可接受

感覺網速還是看個人網路情況,並不像有些答案說的那麼糟糕,校網的情況就比我家好。當然也遇到過卡頓,不過跳歌和無限緩存的情況沒有出現。

缺點。

感覺connect在國內確實雞肋,藝人動態很少,國內好像還沒有歐美歌手動態呵呵...且國內的互動貌似只有點贊了...更換地區可以評論。

還有分享也很雞肋,反正我是不知道往哪分享...

所以我把它關了,換成播放列表還比較實用...雖然鄧紫棋那張動態確實挺漂亮

其他缺點還有,比如同步什麼的,不過我已經不抱期待了=.=播放列表在就好...現在聽歌的心態就是隨遇而安,各家APP齊上陣,主力蝦米和AM,也會臨幸下網易樂流落網,逐漸治好了多年的收藏癖...(IPC里幾萬首真的會聽?)。用蝦米是因為接觸早,不過最近推薦的越來越爛了...

不過去掉雞肋的社交功能後反而找到了從前那種純粹的Mp3聽歌狀態(不過Mp3能看歌詞:) ),不用想著看評論,不用想著分享到朋友圈,就只是純粹的聽音樂,真正的高品質音樂,偶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錯。by the way,ipad上的AM體驗比手機好。

大,就是爽


話說其實Apple Music還是讓人小興奮的,畢竟一個一向以精緻產品著稱的巨頭出了款流媒體服務,而且對於我國群眾而言,Apple Music跟iTunes Radio一樣不用換ip就能用。

懷著激動的心情,然後就被各種意想不到的設計邏輯驚呆了。當然,對於有些出品方有些場景有些功能有些人群有些市場而言,「設計」不是最重要的,不過這裡講的「設計」,並不僅僅指界面是否美觀,而是也包含了操作邏輯。

這也讓人再次思考這個問題:

一個音樂網站,跟一個音樂app,設計和操作邏輯的不同是什麼?

可以繼續擴展:一個新聞網站,跟一個新聞app,設計和操作邏輯的不同是什麼?

帶著這個問題,就集中展示下Apple Music詭異設計的代表:new頁面吧,也就是【新內容】tab。

Part 1

以下展開該頁的從頭下拉到尾的全部截圖,咱們先看看一級頁面:

注意:

1,最上方的Taylor Swift焦點圖是可以左右滑動換圖的喲~ 而下方三列排列的方塊則不可以左右滑動

2,向下滑動刷新頁面時,NEW MUSIC與上方的焦點圖會割裂開來

3,注意最頂端那個流派選擇下拉菜單,目前處於All Genres狀態,這個一會再說

好,我們繼續下拉:

三列式的方塊排列下面,加入了一個帶封面的列表設計:HOT TRACKS

再往下拉,我們發現呈現了一種比較統一的設計:三列方塊排列+帶封面的列表,如下面兩張圖所示

再往下呢,新元素粗線了!

瞧那三條絢爛的緊挨著的橫幅:

APPLE MUSIC EDITORS

ACTIVITIES

CURATORS

再往下,又有驚喜,出現了扁長方形的視頻葉~

繼續往下:嗷~回歸了三列式正方形排列+列表

繼續:最底端又出現了新元素。

列完一級頁面,橫豎都更像是把一個傳統的音樂網站縮小一下,塞進手機屏幕,需要你使勁的下拉來瀏覽製作者所設計的所有功能和內容,相當的眼花繚亂。

Part 2

如果說以上列出的一級頁面除了活脫脫像一個傳統音樂網站,似乎也沒到抓狂的地步,那麼咱接著點擊,看看進入下一級頁面都有什麼驚喜。

先從頂部焦點圖開始:

左右滑動焦點圖,選個專題進來,發現分兩種:專輯+藝人

下面這個Muse的頁面就屬於專輯頁面

(請忽略底部tab上方礙事的控制條,這個一會再說)

而這個AC/DC的,則屬於藝人頁面

但同樣是藝人頁面,以上是AC/DC的頁面,以下是Neil Young的頁面

背景色不一樣必然沒什麼啊,藝人風格不同嘛。問題在於咱能把其中內容統一一下嗎,一會有大圖一會沒大圖。。。(請再次忽略底部tab上方礙事的控制條,一旦點擊了什麼開始播放,哪怕暫停,這個條就一直懸在那兒了,直接減少屏幕面積。上拉此條就進入播放控制頁面,上一首下一首啊紅心啊什之類的)

好啦,凡是三列方塊排列,點進去要麼是專輯頁,要麼是播放列表頁。這個就不再貼圖和贅述了。

下面點NEW MUSIC進去,如下,不錯,整齊地排列:

點HOT TRACKS:貌似也很正常

點TOP SONGS:這是個榜單,驚喜來了,右上可以選Genres呀~

那麼問題也來了:為毛NEW MUSIC點進去,就沒有Genres選項呢?

嗷~對,就在new(新內容)一級頁面最頂端,有個下拉菜單,是可以選Genres的,問題是比如你從All Genres改成選Blues,那麼,整個new(新內容)的頁面,所有內容,都會刷新,更新為Blues音樂。多麼像傳統音樂網站的「頻道」啊,搖滾頻道、爵士頻道……

那麼問題接著又來了……當我在new(新內容)頁面頂端,選了Blues,整個頁面就變成Blues頻道啦,可是點開這個TOP SONGS,默認也是Blues榜單,但是右上角這個Genres選項,意味著,我在Blues頻道里,也能看Dance榜單…………………………

接著往下更大的驚喜來了:

new(新內容)頂端的Genres下拉菜單,無論是你是選All Genres,還是Blues,還是什麼,也即不管你的new(新內容)頁面變成了Blues頻道,Rock頻道,還是什麼頻道,下面這三個絢麗的橫幅是永恆不變的:

APPLE MUSIC EDITORS

ACTIVITIES

CURATORS

Part 3 咱們接著點這三個永恆的橫幅

第一條:APPLE MUSIC EDITORS :點擊之,進入以音樂風格為區分的Playlist橫幅

點BLUES進去吧:嗷~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第一屏的Featured,跟new(新內容)頁面一樣啊~三列式方塊+列表,既有專輯推薦又有playlist推薦,中間還加了個Radio。這都第N級頁面了,突然又搞的跟一級頁面一樣如此豐富……………………

對了,還可以Follow這個Blues。原來不止可以Follow藝人,還可以Follow某一個音樂流派。於是問題又來了:我Follow一個藝人,就可以在Connect上看到該藝人刷新聞刷新歌了,那麼我Follow一個Blues,能幹什麼呢?

現實是,Follow這個Blues,並不是Follow了這個流派,而是Follow了Apple Music Blues賬號………………………………如此,就能在Connet上看Apple Music Blues這個賬號刷新聞刷新歌…………………………………………………………感覺智商受到了打擊。

看上圖和下圖,那麼還有個問題又如期而至:那我幹嘛不在new(新內容)的首頁,最頂端下拉菜單,選Blues搞定呢,為毛要通過這麼深的路徑又進入一個循環嵌套的Blues頻道呢?

少年,這個柳暗花明又一村嵌套的Blues頻道,可是APPLE MUSIC EDITORS喲~也就是Apple組織的專家人工整理推薦的喲~那麼new(新內容)首頁選Blues頻道出來的音樂,,到底是啥???

好啦讓我們回到new(新內容)頁面,使勁兒下拉,再來到這永恆的三個橫幅,點第二個:

ACTIVITIES。進入後,就是以場景區分的一系列橫幅,跟上一條橫幅比這個路徑設計還挺統一嘛。

點Celebrating進去瞧瞧:這個倒是一目了然,就是簡單羅列一些playlist,沒有搞成像剛才一樣幾乎克隆一個new(新內容)一級頁面。

好,點擊永恆三條橫幅之第三條:CURATORS

這裡都是很權威的媒體製作的音樂推薦:

點個DJ Mag試試吧:也是簡單地羅列一些playlist。另外,也可以Follow。這個Follow是容易理解的:Follow DJ Mag的賬號。

Bonus

耐心的我一路迷惑著使用了一遍邏輯上眼花繚亂的new(新內容),當點到radio(廣播)tab時,那個清晰和簡明簡直都要感動哭了。

顯然,整個Apple Music里,從discover角度講,最不詭異最正常,也即好用的,就是這枚radio(廣播)了。但是,這枚radio(廣播)也不是沒有槽點:

無論在For You,還是在new,還是在Radio,總之每首歌、每個藝人,點右端的省略號,都會彈出一個菜單,其中就包含:開始播放電台。也即點了「開始播放電台」,就自動建立了一個關於該歌曲、該藝人的電台。那麼按理說,管理這些電台,就應該在radio(廣播)tab里進行對不對,就像之前的iTunes Radio一樣。可是,見下圖:

在其他頁面針對某首歌、某個藝人點擊「開始播放電台」後,radio(廣播)頁面的RECENTLY PLAYED自動出現了剛才建立的電台。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建了好多個自定義電台呢?這屏幕能擺下嗎?這些電台都在哪兒能點?點擊RECENTLY PLAYED進入電台列表:

見上圖,原來我自建的電台,都按時間羅列在RECENTLY PLAYED里。沒法按照字母順序排列,沒法按藝人/歌曲排列,並且沒法刪除……………………

也就是說,在radio(廣播)頁,99%突出Apple Music為你安排好的電台,而你自建的電台呢,1,無法在這個頁面直接點某個加號直接自建;2,無法刪除;3,幾乎完全不給空間去陳列。不知道Apple Music跟以前的iTunes Radio有什麼深仇大神。

最後,還是要再說一下並沒有明顯邏輯混亂,但依然不夠好的「定製」功能,也就是直接照搬Beats Music的一打開讓你選流派選藝人的Choose Artist For You

先選Genres。對於專業樂迷而言,羅列的這些Genres實在比較粗枝大葉,列出的每一項,都可以再拆解成很多子流派,甚至子流派還可以繼續拆解。於是問題就來了,我點選Pop的後果是,在下一頁選Artists頁面上出現了Whitney Houston。不是我不喜歡Whitney Houston,而是首先Pop下也會有很多子類,其次更別提當今音樂發展流派融合越來越多,橫跨至少兩個流派的音樂比比皆是,而在Apple Music上,我選Pop,羅列出Whitney Houston,我點選Whitney Houston,於是For You(為您甄選)自動推薦Mariah Carey,這一系列判斷,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我還在這兒點半天真不知道在忙活什麼……

點選完Genres,選Artists。問題自然就來了:因為之前Genres過於籠統過於粗枝大葉,基於某個很籠統的Genre所列出的Artist,當然也談不上什麼準不準了。狂點一頓,總怕選少了導致For You(為您甄選)有大偏差,於是在此點右下角More Artists,希望多羅列一些,然後就進入了痛苦地戳泡泡流程,左一個新泡泡右一個新泡泡,中間這些泡泡移動又特別慢,於是不得不不停左右滑動找新冒出來的小泡泡。總之,很麻煩。

關於這個戳泡泡活動,就如之前所說:

如果你是世界上最早幾個流媒體音樂服務,尤其還是點播型,這麼搞是很有意思很有意義很具開創性的;而在落後這麼多年時,在當前一堆出色的競品尤其還有領頭羊存在的情況下,還搞成這樣,上來還要先讓用戶各種填表,理念上略土,意義嘛也不大:

對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用戶,點選這個意義大嗎?對於特別明確自己喜歡什麼的用戶,那變著法兒讓人家選來選去的意義大嗎?對於喜好特別寬泛的雜食性用戶,得狂點半天生怕漏掉誰導致推薦不精準。

總之,戳泡泡活動還是適合小白用戶,就是對音樂風格不太了解,模糊知道有那麼幾種風格,然後即使願意嘗試各種風格,但每個風格下還是都偏向聽一些主流大眾爆款音樂的用戶。

個人覺得,Echo Nest對用戶的5維度劃分還是挺科學的:

Adventurousness,Diversity,Freshness,Locality,Mainstreamness

如果你Adventurousness,Diversity值都很高,那使用Apple Music將比較痛苦,因為其詭異的操作邏輯、眼花繚亂的專題、複雜的層級,導致了Discover的過程比較艱辛。而Spotify、Rdio在這方面可優秀多了。這方面Apple Music甚至不如他的前身Beats Music。

甚至覺得,國內同行們的產品,都不落下風。

不過,大家可以升級最新的iTunes,試試iTunes版的Apple Music,雖然存在同樣的流派劃分、操作邏輯問題,但真是比手機版好多了,進一步說明,手機版確實是把一個音樂網站塞進手機………………

再補充一句:以上純說產品。至於Apple Music的市場表現,能輕鬆鋪到100個國家/地區,且又擁有大批宗教般的信徒,就保持繼續觀察好了。

------------------------------------------------------------------------------------------------------------------

一句話總結:

感覺Apple Music的操盤者是位45歲以上的熱愛音樂的大叔,他飽含熱情地向用戶介紹不同的音樂風格,拉來各種名人明星權威媒體幫用戶推薦好音樂,變著法兒的做各種專題幫助用戶去發現去探索。但無論是對音樂風格的理解和劃分,還是傳統音樂網站式的頁面風格、專題組織,還是操作邏輯上的不考究,都透露了這位大叔的思維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末。


iOS 8.4 上新的 Music app 就是我常說的那種看起來很炫酷其實設計很糟糕的典型。

—— @Elethom H

實際體驗: 非常糟糕.

前面 @賈鄭婧 老師已經說了在界面布局上的各種混沌了, 我這裡著重說一下在進入 Apple Music 時的體驗. 在初次進入 For You 界面時, Apple Music 會讓你選擇喜歡的音樂風格和藝人.

這個界面看起來似乎很漂亮也十分有創意, 然而使用體驗卻是毀滅性的糟糕:

  • 在 iPhone 5s 上, 氣泡中的文字已經被壓得很小了, 而氣泡的不規則分布讓讓屏幕空間被大量浪費想要瀏覽所有分類必須捲動;

  • 而蘋果讓所有的小球帶上了物理特性, 導致了捲動停止之後小球並不會靜止而是保持慣性運動, 直到不操作很久之後才會靜止 —— 在運動狀態下的小球, 小小的文字, 可讀性毀滅;

  • 而被選中的氣泡會膨脹, 當三個或更多的風格被標為 Love 之後, 繼續瀏覽風格分類就變成了一件異常痛苦的事情 —— 屏幕中只能完整顯示三四個未選中風格. 還好, 音樂風格的總量並不是很大.

當點擊了下一步之後:

相比起風格, 音樂人的總數顯然要多得多. 於是, 我被迫不停地重複捲動 —— 停止操作並等待 ——選中 —— 捲動更多的次數 (別忘了, 選中的氣泡會膨脹, 佔用更多的屏幕空間) —— 停止操作並等待 —— 選中…….

在選中了五六位音樂人之後, 我的耐心被完全耗盡, 完全不想再探索更多音樂人, 氣急敗壞地點了 Done 退出了這個界面.

在點擊某張專輯開始播放之後, 短短的十分鐘之內我就已經因為這兩層底欄發生了不下五次誤操作, 以至於我強烈地認為 Android 版本的 Apple Music 至少在這點上會虐爆 iOS 版. 然而 Apple Music 又不能做到讓我在首頁里獲得所有我想聽到的音樂, 採用 drawer 並不是一個十分恰當的選擇. 這麼一想, 又實在是令人擔憂...

撐滿整個 iPhone 5s 屏幕的 11 項菜單項. 十一項菜單騎臉, 我實在是遭不住啊!

點擊左上角圖標進入個人主頁, 看到了一個 Following 的項目. 作為一個接觸社交網路多年的用戶, 我第一時間認為這個項目應該和 Twitter 客戶端的個人頁里的 Following 差不多. 點進去一看:

好像確實是差不多嘛. 於是習慣性地想點進 Hans Zimmer 的個人頁面... 然而完全沒有反應. 這個列表項給出了高亮反饋, 但是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反饋... 在數次嘗試之後, 我覺得可以得出結論: 這個列表唯一的功能就是讓你取消對某個音樂人的關注...... 實在是太反直覺了好嗎!

最後說個和體驗沒太大關係的:

彷彿回到了五年前, 我媽剛剛買到 iPhone 4 的時光... 總結: 這是我用過的最糟糕的蘋果公司產品. 大概沒有之一吧.


作為多年用蝦米聽歌的用戶(大家好我ID:AGENT_EMMA喲),從你霉的版權說之後蝦米大量歌曲下架,還主要是歐美流行和Jpop,而剛好我特么就主要聽這倆。而AppleMusic的出現似乎是我們冷艷高貴歐美狗的救星,但是,它卻給我跳票成這樣。水哭我這種16G黨,為了它我居然把蝦米刪了Orz

首先,說說優點吧:

  • 界面。嗯,管你喜歡圓還是方,界面真的很賞心悅目
  • For you真的很貼心!我一直用蝦米的原因也是這個根據用戶喜好推薦的功能,豐富用戶體驗而且很合胃口,結果慣出一周之內就能聽膩的壞毛病...
  • 音質聽哭了,正版大法好!
  • 歐美主流藝人介紹的部分,完整簡潔客觀,尤其你霉簡直真愛

接下來就是吐槽!!!氣死朕了!!

  • 首先,網路問題。答主我坐標天竺(對你沒看錯,印度),身處一個網路極其糟糕的學校,特么最快也只能飆到150k/s不能再多了。但是!剛開始用的半個月,這種渣網速都能讓我隨意離線!然而現在各種跳歌、卡頓無反應的現象粗線了!一添加修改就卡死!剛開始我天真的以為霧草16G太脆弱了吧?查了一後才發現我不是一個人!拜託!我特么身處印度國服都不放過我嗎?持續這樣三個月後誰還願意付費啊庫克!!!
  • Connect是個什麼鬼?剛點開的時候以為和蝦米一樣是關注藝人動態,結果!劃不動了啊!哦!!!原來就只有一個動態啊?!!啊??!!
  • All Genres的問題,我不聽國語不聽棒子不聽粵語也不聽什麼廣場舞好嗎?求自定義設置類別。(還是我不會設置的問題?
  • 緩存的問題。之前聽過但沒做任何選項的歌曲離線也能聽,想清除並不知道如何。
  • 曲庫的話對我來說還好,除了少部分Indie和Jpop,以及soundtrack
  • Radio的優點並沒有體驗到,那白色背景和白色字體我選擇狗帶
  • 暫時到這,後續以後再說


多數的人太急著回答了,用很多產品的初代,是需要有耐心跟著它成長的,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對於apple music來說,個人覺得蘋果還是有用心在做的。不可否認其中的確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如軟體邏輯,如一些bugs。但不可否認其中有些很棒的東西。

比如大家都有提到的for you,推送的歌曲非常準確,這些就不贅述了,來講大家說得比較少的,beats 1這檔radio節目每周都會請出名的藝人來推薦自己喜歡的音樂,講講自己跟這些音樂背後的故事,說說一些專輯製作背後台前幕後的花絮等。大牌如Adele ,Ed Sheeran ,Elton John,Ellie Goulding,Eminem,Taylor Swift,The Weeknd等都參加過,相信如果你喜歡這些歌手,他們背後得故事也一定會有打動你的地方。

其次,Taylor Swift的七萬六千人澳洲演唱會,apple music第一時間送上,從音質到畫質都是業界良心啊。

連打了數年官司的Beatles都落戶apple music(這個不是獨家,spotify等幾家流媒體音樂也獲得了版權,不過好像每家得到專輯和歌曲數目不同,Amazon那邊好像就比較少)。

最後說一下個人觀點,大方向來說,蘋果做的這款軟體的邏輯和spotify這樣的技術導向的公司是不完全相同的,spotify還是通過大量的用戶數據,優化演算法找到可能你會喜歡的歌曲。蘋果嘗試的是藝人推薦副之以演算法的模式,兩者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只能說切入點不同。蘋果在收購了beats之後,在dr dre 和jimmy lovine等人的帶領下,加上雇了前BBC DJ Zane Lowe ,Natasha Yeates,Kieran Yeates等人以後,更多的是從藝人的角度,教用戶去聽什麼(這點很有蘋果的風範)。

Apple Music 可能不是市面上最好的流媒體音樂軟體,但提供的內容質量不容置疑,它的出現,和與spotify的競爭,對音樂人和歌迷來說都是好事,就像Taylor Swift在接受Zane Lowe採訪時談到apple在對她撤架音樂後的反應時說到,Apple顯示了不止對我,而且對很多其他藝人的謙卑,這件事情不僅讓我們獲得了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確在聆聽我們的聲音。希望無論Apple music和其他音樂軟體都能越做越好,良性競爭,給歌迷和音樂都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畢竟軟體只是載體,真正打動我們的是音樂本身。


我用了兩天。

最近我經常用Apple music作例子來鼓勵我身邊靦腆,總是不好意思向別人開口的朋友。

「連Apple music這麼垃圾的app它都好意思問你:三個月試用期到了,親你要不要續費呀。你還有什麼不好意思開口的?」


首先說,國內的Apple Music是一個閹割版產品。由於之前在Apple Music正式上線的時候人在英國,體驗了一個月左右的完全版Apple Music,所以下面簡單做個對比。

國內的Apple Music缺少了一個非常重要並且是巨大賣點的一個功能,那就是Beats 1 Radio,這個是蘋果推出的24小時全世界不間斷的音樂廣播(請注意是24小時不間斷),請來了Zane Lowe等著名DJ主持,並且許多著名音樂人如Dr.Dre,Pharell Williams等都有各自的節目,這個是我當時非常喜歡的一個功能,因為這裡可以讓我發現許多優秀的新的音樂與音樂人,而這個也正是Beats 1的目的所在。

說到這一目的,那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重要功能Connect(國內版存在感為零)。國外的Apple Music上面有相當多的明星在Connect上面有所活動,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Zedd在上面放出了一個自己的demo,然後邀請粉絲來給配上歌詞並演唱,優秀的會採用並一起合作。估計大家第一反應是---炒作,我當時的反應也是,但是這個卻的確給還在苦苦實現自己音樂夢想的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

曲庫方面,Apple開放了幾乎所有的資源,這個也是讓在國外如日中天的Spotify難以抗衡,但是確實有些還是沒法直播,如The Beatles的所有專輯。

還有一點對於用戶不是特別重要但是對於音樂產業有促進作用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Apple Music的對於音樂人的利潤分成更友好一些,而且在直播與購買之間只有一步之遙,這也能夠促進專輯的銷量,因此能更好的鼓勵音樂的發展。

然後說說國內版,首先一個問題,最嚴重的問題,連不上,連不上,連不上,這個重要的事情我想說三百遍。我不清楚是我平時所處的網路環境的關係還是Apple伺服器的關係還是我國偉大的防火牆再次立功了,總之連不上。曲庫方面問題不是特別大,但是Adele最新的專輯都買不到讓我非常難過。沒有Beats 1,沒有活躍Connect用戶,國內的Apple Music的確是遜色了很多。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定價便宜的關係吧。其實之前看到蘋果在中國開放音樂的時候,我在地上找下巴找了好久,因為版權在中國是一個老大難,而音樂是一個完全無法脫離版權保護的產業,雖說國內現在對於版權的保護在不斷加強,但是這絕非朝夕之間可以扭轉。所以Apple Music更像是一隻腳踏進國門而身子還在門外。但願以後會有更好的一天吧。

最後,如果把Apple Music算作一款音樂流軟體的話,那麼相比於國內外十幾種軟體一定是我最喜歡的。希望大家有機會體驗到國外完整版。謝謝。


貴果藥丸


單獨使用的話體驗還是不錯的,推薦的歌手專輯歌單也算精準,華語歌曲的曲庫還算完備吧。

但如果你有龐大的本地資料庫,多年習慣將 CD 導入,那麼你開啟 Apple Music 並且想使用離線功能的話,將會是噩夢。

強迫開啟的 iCloud 資料庫把我的本地資料庫弄的一團糟,尤其是一些日語專輯。

然後也沒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比較失望:

1. 曲庫完整度不行,不要說中文歌曲,連歐美歌曲也不如網易和騰訊;不能匹配我對付費服務的預期,還不如掛代理玩spotify。

2. 沒有歌詞支持。更別提qq歌詞海報這樣的朋友圈神器。

3. 不能分享歌曲到社交網路

4. 國外歌手的中文名翻譯都是什麼鬼!


以前一直是網易雲音樂老司機,今天開始試用Apple Music。為什麼之前沒有體驗,可能是因為同步比較麻煩,身邊人也基本上不用。最近音樂版權引起了我的興趣,以前沒有涉獵,所以這讓我很好奇。另外,作為古典音樂愛好者,不去體驗一下Apple Music里的古典音樂是在有點說不過去了,哈哈。

我在網上大概瀏覽了一下,覺得對於版權意識漸漸被樹立起來的部分國內用戶、特別是有在 App Store 付費購買過應用的蘋果資深用戶來說,「正版」可能是 Apple Music 最吸引他們的方面;由於國內並沒有 Spotify、Neflix、Oyster 這樣的音樂流媒體服務進入,Apple Music在國內音樂市場上對版權做的比較優秀。

接下來,我一步一步進行體驗,是否能獲得舒服的體驗,還有待檢驗。

更多作品請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狗藝術【ID:hellodogartyes】,亂拍狗在這裡感謝大家的關注!

體驗之前,我查閱了相關資料,介紹下什麼是Apple Music:

Apple Music是蘋果在2015WWDC大會發布會的流媒體服務,流媒體簡單點說就是在線聽音樂。流媒體對於中國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因為這邊高昂的流量費而且並沒有遍地的wifi;雖然說是比較陌生,但是其實懂的人還真不少,甚至很多人已經用上了。流媒體相對於以往我們導入歌曲到手機聽有什麼優點呢?

1.省內存:完全在線聽,最多產生kb計算可以忽略不計的緩存。

2.聽歌單:歌單會有不同的主題,根據這個主題做好一張歌單給你欣賞;比如歌單的主題是「周杰倫沒有live演唱過的好歌」、「歌后王菲的冷門作品」之類的,讓用戶聽歌聽得更有樂趣,更能接觸不同的音樂。

3.聽廣播:可以全天候聽到主題廣播,抒情搖滾清新喜慶,鋼琴吉他提琴笛子,華語外國粵語日韓,各種不同的主題。最大的優點大概就是以上,當然還有其他的優點,這裡暫時不說。

1.初步體驗

註冊之前,我在Mac上大概看了下主頁的視覺效果。Apple Music的風格簡約秉承了喬幫主的極簡風格,簡約大氣,看著舒服。這是瀏覽功能下的歌單,和網易雲音樂不同的是,這裡的歌單推薦的更加精準,更懂用戶。

這也是瀏覽功能下的熱門歌曲推薦,看起來很簡約,視覺感很強。

接下來我使用手機註冊一下:

註冊的時候有3個月的免費試用期,感覺這是個很好的福利,拉我入坑啊?頁面上有三個選項:【家庭】【個人】【學生】,價格都很便宜,和國內主流音樂平台價格會員基本持平。最讓我感到佩服的是,竟然有學生價。在優惠政策方面,蘋果可謂很用心。然而,當我點擊【學生】的時候,需要校內郵箱,這一步我用的個人郵箱無效。不知是不是國內沒普及校內郵箱,還是我註冊方式有誤?看著已經大四的份上,就乾脆選【個人】的了。

註冊好之後,會提示你選擇感興趣的風格和歌手,我就大致選擇了一下。

這是音樂播放頁面,簡約大氣,高大上:

之後體驗了搜索功能,過程很慢,不知是網速的問題還是本身就慢。歌手界面做的很精緻,比網易雲音樂要舒服一些,雖然我是網易雲音樂重度用戶。

以上是整體界面的體驗,接下來就來體驗一下功能方面的。

二、功能體驗

總的來說,AM有五個功能:資料庫、為你推薦、瀏覽、廣播、搜索。

1.資料庫:這個不難理解,資料庫相當於網易雲音樂中的「我的音樂」,這裡面包括你的播放列表和最近下載的歌曲,歌單列表等等...

2.為你推薦:這個其實屬於歌單功能,每次打開都會向你推薦你感興趣的歌單(Apple Music在首次打開時會向你做一個調查,以確保你喜歡什麼風格的音樂,什麼語言的音樂,誰的音樂。)這個功能是使用率最高的,因為歌單質量真的好高!雖然說網易雲也有歌單功能,還能離線,但是網友五花八門的自製歌單,有時真的寧願像Apple Music一樣,少而精。

3.瀏覽:顧名思義就是推薦新的專輯新的歌(我用的港區賬號,也會推薦歐美韓國台灣的新專,這個應該影響不大),還有Taylor Swift的就不用說了吧,Apple Music發布前就鬧得沸沸揚揚。開通Apple Music後,所有歌曲均可免費在線聽以及離線的。

4.廣播:這裡分兩個,一個是beats電台,但這邊要科學上網才能收聽;一個是根據你喜歡的音樂類型電台。都是全天候播放的。廣播功能總能讓人聽到新歌,使用的頻率應該也會比較多。

5.搜索:Apple Music的搜索功能並沒有太與眾不同…但是就是好喜歡,很直觀。

當你搜索「七里香」,會出現五個層面:

……當然會出現七里香的歌曲

……然後會出現杰倫的藝人專欄

……再接著是七里香所在的專輯

……還有包含七里香這首歌的播放列表

……最後就是關於周杰倫的廣播

我覺得這個搜索真的很全面,這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搜索吧。這麼棒的用戶體驗,我覺得真的是很多廠商需要學習的。

像我前幾天晚上重溫了燃情歲月,然後想聽主題曲「The Ludlows」,在Apple Music搜索後,讓我馬上看到作曲者James Horner的歌單,我可以迅速效率地馬上聽到這位偉大的電影配樂大師的經典作品!根本都不用度娘「James Horner經典的歌曲」這些問題了。

三、總結

Apple Music是很成功的一項服務,建立在Apple一向的極佳用戶體驗,瘋狂的細節追求之上。讓你用起來得心應手,更迅速收聽到你需要的音樂,歌單功能也讓你能聽到更多你喜歡的類型的音樂。有些人說卡,我也遇到過1、2次,但是卡了之後等一下,就流暢播放了,可能和伺服器不在中國有關係。

體驗了一上午,碼了這麼多字,很辛苦啊。總體來說,Apple Music做的很棒,雖然沒達到一眼就愛上的程度,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了。體驗過程中,反應很慢,這一點很影響體驗的。我覺得有些功能做的不是很好,比如conecet,形同虛設,只能點贊,不能評論,這個我還沒深入體驗,大概了解的。所以,Apple Music對於我來說,只適合偶爾去聽一下真正喜歡的音樂,不會整天去刷,配合網易雲音樂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篇關於網易雲音樂的體驗:網易雲音樂到底好在哪裡? - 知乎


昨天取消了續訂。

入了網易的坑,也就入了民謠的坑。

現在聽歌更多聽的是情懷,Apple Music似乎少一點情懷。

對顏控來說Apple Music的界面還是比較討喜的。十塊錢一個月也不是問題。我要是全聽歐美歌曲的話可能我就直接用Apple Music了。

伺服器很卡,很多時候無法播放也是個大問題。

歌詞不算是問題。曲庫是問題。

我準備等一年再試試。


【沒有詞曲作者信息】

「歌詞」功能上線了,但還是有不少歌曲沒有歌詞。

但「歌詞」界面沒有「詞曲作者」信息...這一點讓我很|相當|極其 抓狂...(如下)

特別是其他平台添加了「編曲」信息,對一些改編live版本還添加了「樂手」信息。

***********************************************碎碎念****************************************************

實體CD的年代,聽到一首喜歡的歌,必須翻出歌詞本,看看「詞曲編」作者是誰,還要查一查「製作人」是誰。這不僅是對幕後人員的尊重,還是總結「個人喜好」的好方法,不然諸如「吳慶隆編曲歌單」、「金曲獎最佳作詞歌單」是怎麼選出來的。

蘋果潛伏人員,希望你們看到!


推薦閱讀:

一個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男生適合學什麼樂器?
如何評價蔡健雅的新歌《停格》?
如何看待 GAI《歌手》被退賽?
粵語歌真的有八個音調嗎?
霍尊的《卷珠簾》很好聽,但是他唱歌的技巧完全是模仿中孝介,大家覺得呢?

TAG:音樂 | 蘋果公司AppleInc | 互聯網音樂服務及應用 | 流媒體音樂服務 | AppleMus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