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怎樣的標準才能創作並出版一本書?
看到好多人出版了書,於是產生了困惑,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出版。想請教各路大神,怎樣才能創作出一本有價值有意義的書並出版?
謝邀。
我以前曾覺得,寫作有一個客觀量化標準。過了線就可以出版,不過線就不可以。
後來慢慢覺得,似乎不那麼簡單。我第一本書寫完是20歲生日前一個月,到我20歲半時出版。那是2004年,也就是所謂中國出版社改制年。那時候,我的編輯一直在說,「以前是看水平,以後是看市場」。
大概在2005-07那些年,我感覺,出版社編輯們在努力找平衡。傳統出版社編輯,還是以對文字的敏感和品味來衡量,之後再考慮「這個有沒有人買」,但已經有些年輕的圖書公司的編輯,在試圖以「這個東西會賣得好」為標準來組稿了。我覺得那是最亂的年頭。
2006年,我認識的幾位作者都去做了編輯,其中一位曾如此自嘲:「我反正是寫不出編輯們要的書了,還不如自己去做編輯,這樣,也好把兄弟們出不了的書想法子出出來。」2007年,在北京某協會組織的某次會議上,我對某幾位年長的前輩這麼說:
「其實人間寫東西的很多,只是天庭可能沒注意到,沒把他們招上來當弼馬溫……我覺得我恐怕沒法子寫東西時,還兼顧他人的品味,所以,只能盡量寫自己喜歡的東西了。如果我的口味僥倖和市場很合拍,那就出版好了。」然後,這些年過去了。
看的書多了,銳與窄的念頭少了些。回頭看看自己出過的某些書,自然會覺得,「嗯,這個書換了我自己,確實也不太想看……」我現在接觸的編輯,還是有一些,語感文字不太重視,大多以業績為先,追求的是「這個話題可以紅」、「這個題材可以大賣」。當然,他們大多年輕,所處的環境也不大妙。
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編輯,是這樣的:
本身寫過東西,有情懷(這裡不是貶義詞),是想正經做好書的。他們會竭力運用自己好容易爭來的自由,為自己喜歡的作者爭取權益,出一些他們自己喜歡的書。這類編輯不太會跟你聊「我覺得這個可以紅」,而會認真說「第一段的語感不錯,但之後的敘述速度太快了……我還是喜歡哪個人物出場時那種筆法……你這裡是跟誰誰致敬吧?」世上是有這種編輯的,雖然遇到可能要費些周折。
回到題目。
什麼樣的文字才能出版?首先,文字要清通——清晰通達,這是起碼的標準了。當然很遺憾,絕大多數文字,其實達不到這標準。
然後,除非你本身自帶暢銷作家的光環(意味著有潛在買單者),否則,最好讓文字找到一個市場店,俗稱接地氣。哪怕實際上是高雅脫俗路線,起碼要擺出符合市場的樣子——如此,至少編輯們提選題時,可以哄一哄上面。這麼做當然會多少委屈自己,但稍微替編輯們著想一下好了。大多數編輯其實也委屈著呢。
我有一個相對客觀簡易的標準,是這樣的:
你寫的書,你自己願意讀么?——找一個最平常的日子,把自己的書稿讀一下。不要帶自贊自賞的心態,就是當做其他人的文字讀來。如果自己都覺得佶屈聱牙,恐怕就不好逼別人來體驗自己的微言大義了。此外,多聽聽編輯的意見。我以前也覺得自己眼光比編輯好,讀的書比編輯多,但說到底,寫作是創作,出版卻是商業行為。寫給自己看、念給朋友聽、在網上發表,怎麼都可以;出版卻得按別人的規矩來。畢竟在出版方面,人家是專業的。閱讀可能於大多數而言是愛好,於他們而言卻是工作。經常逛知乎,但第一次想要註冊個帳號,卻是為了寫以下這一段內容。
無它,只因太多人曾與自己探討過類似的問題,有些不吐不快。
首先要說明,以下所說的「書」,並非泛指那種「給錢就能買個書號」的「自我高潮小冊子」,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書籍」。
不一定洛陽紙貴,也不一定名垂青史,就是一本簡簡單單的,能被出版社欣賞,有讀者願意買單,被同行認可的文字,集結成冊。
怎樣才能寫出這樣一本書?
先說一段自己的經歷吧。
由於父母工作忙,我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
老輩人未必很有文化,但卻堅持認為只要「認字」就有出息。於是我的童年變得很悲催。
六歲之前出過家門的次數,屈指可數。
大部分時間裡,奶奶只扔給我幾本書,什麼《林海雪原》、《紅岩》,《苦菜花》……再甩我一本新華字典,自己學著查去。
看不懂?沒關係,把裡面的段落啊詩啊一點點背出來就行。
奶奶的教育是嚴苛而死板的。她不懂得什麼書才是好書,那個年代流行革命書籍,她就讓爸爸買幾本最厚的回來。她也不懂得什麼詩才是美的,單純認為只要背下來,孩子就能成材。
於是我大約三四歲時,如果有客人來家裡,我就要站到他們的面前,似懂非懂地大聲背誦——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囧。
小孩子的模仿力強,看得多了,認的字也多了,居然也開始摸索著想要寫點啥。
我還記得自己寫的第一篇小故事叫《荷花公主》,內容早不記得了。我大爺看到以後說不錯,然後就問我要不要寫首小詩,他可以推薦給他們廠報去發表。
我挺笨的,憋了兩個月才寫了四首小詩,基本就跟打油詩一個性質。
什麼「湖邊野花黃」「野鴨處處游」之類的,記不太清了。
大爺看了以後,大為讚歎。說——
「哎呀媽呀,還是組詩呢!」
這詩寫完後我就忘了,過了小半年,大爺忽然拿回一張報紙。
「小輝,快來看,你的詩上報紙了!」
我飛撲過去,小廠報上,白底黑字的《南湖四季歌》登在「兒童文學」的欄目里。
晚上恨不得抱著那張報紙睡覺,誰也搶不走。連睡了一星期,最後奶奶硬奪下來,給我疊好,放到一個小小的鋁飯盒裡,收到了最高的書架上。
又過了幾個月,大爺又拿回一張稿費單,廠報給了兩塊錢的稿酬。
奶奶去替我領錢,苦求了人家半天,最後郵局沒有要那張稿費單,也把錢給了奶奶。
奶奶是想把那張稿費單給我留做紀念。
回家後,我在那張稿費單的背面,歪歪扭扭地寫下了一行字。
「長大以後我要當一名作家。」這張稿費單,也被奶奶珍而重之地收進了鋁飯盒裡。
……
時光一去三十年。
這些年,經歷了很多,得到與失去亦是很多。
在上學以後,奶奶兒時的「封閉式教育」讓我同時嘗到了甜果和苦果。
苦果是因為缺少與外界的交流,常常被同學欺負和孤立,不懂得向老師表達需求,也不太懂得結交朋友。
這種情況一直到大學畢業工作後,才開始逐漸好轉。
甜果則是,我在孤獨中持續將文字當作朋友,持續地讀書,不停地投稿,大量的寫字。
所有的零花錢都用來買書,高三畢業時,我家存放了滿滿三個書架的書,床底下堆滿了幾個紙箱子。
家裡的抽屜裝滿了信封信紙和郵票,那時候電腦還沒普及,寫好一篇稿件就謄抄整齊寄出去。無論哪本雜誌,發表一個版面還是豆腐塊大的文章,都會樂上好幾天。
高考,本想學戲劇影視文學,當編劇,陰差陽錯卻最後學了電視。
畢業,不願從事電視工作,進了某老牌傳統出版社。
周圍的老編輯們,平均年齡四十五歲以上。環境沉悶而壓抑。
我做了四年,有得有失。
出了一些作品,不是自己想要寫的,拿了一些獎,卻也不是自己想要拿的。
然後呢?
然後我就一跤跌進了社會。
沒錯,這個世界太新鮮刺激了,也有著太多的不甘寂寞。
年輕的心總躍躍欲試著,想要再多嘗試一點好玩的東西。
總覺得一輩子就這樣沉寂地歸於文字,是不是太虧了,也太不值了?
二十五歲那一年,我辭職,進入一家影視公司,徹底轉行。
二十六歲,跳槽進入一家私企,做廣告。
二十八歲,再次跳槽,進入一家音樂公司。
中間還有許多小的波折與變動,不再一一贅述。
在這期間,我與許多北漂的年輕人一樣,不停地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
當一個獨身的女孩從安靜的文字世界裡走出來,一頭扎進沸騰著的熔爐里時,所有的熱辣與疼痛都會撲面而來。
曾經在賓館被喝醉酒的客戶撞門,牙齒被撞出血,奪門而逃,在夜色里無處可歸,蹲在路邊一遍又一遍擦拭嘴裡吐不完的血沫子。
曾經被上司刁難,零下二十幾度的冬天,逼著去郊區取文件,因為打不到車在遠郊路邊凍得瑟瑟發抖,回來就大病一場。
也曾遇到潑婦一般的合作方,在辦公室里砸了一地東西破口大罵,還要耐心對她闡述己方的觀點。
……
被忽視過,打擊過,放棄過,羞辱過。
負過人,也被人所負過。
我剜心作燕饗,你棄之如鄙履。
原來這便是世情常態。
不是你太特別,而是我太天真。
漸漸也就習慣了,麻木了,接受了。
看看日益飛漲的物價,看看周圍車上睡眼惺忪的人們,看看銀行卡上可憐的數字。
看看朋友都結婚生子,看看他們在朋友圈裡寫「我這輩子算沒什麼指望了,就希望孩子能比我更爭氣」。
看看父母日益老去的容顏,他們需要你努力給他們更舒適的生活。
於是終於沉默了,閉上眼。
學會敷衍溫和的笑和認真的點頭。
是的,輕輕告訴自己,這就是生活。
爺爺奶奶都相繼去世了。家裡的藏書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父親全部賣給了收破爛的,一共賣了三百一十二塊五,他買了酒喝。
鋁飯盒裡的兩塊錢和稿費單在搬家時都丟失了,我曾追問家人,得到的回答是「那破玩意誰還留著,沒看到。」
我一年去不成一次書店,不再買雜誌,也很少寫東西。
打字速度倒是快了很多,常常是老闆要的工作計劃,藝人的宣傳稿,產品說明書……還有加班報告和年終總結。
與人群的交流逐漸變得遊刃有餘,知道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也學會假笑與奉承,只為少一點麻煩,多賺一點錢。
要什麼底線呢?要什麼存在感?
誰不是這樣庸碌的生活,誰不在為五斗米折腰。
我曾以為會一直這樣下去,上班,存錢,買房,結婚,生子……
這不就是一個平凡人該有的生活嗎?
直到2012年4月11日。
我與友人在泰國普吉度假,遇到了一場最高海嘯預警。
全城奔逃,我們躲在PP島上一座唯一的五層小樓的樓頂,沒有任何救生設備,四面臨海,周圍都是哭泣慌張的外國人,紛紛跪坐在地上祈禱神明的護佑。
可怕的天色,雷聲隆隆,閃電劃破天際,殘陽如血。
僧侶在昏暗無邊的天色中,高聲朗誦著企求平安的泰語佛號。
我們在樓頂苦等了幾個小時,終於傳來消息,警報解除。
所有人在愣了幾秒以後,全部開始瘋狂大叫,大笑,擁抱、哭泣……情侶在擁吻,老人在微笑,孩子們在用顫抖的手指撥電話跟家長報平安。
那一刻的心靈的衝擊與震撼,永生難忘。
從泰國回來後,我寫了一篇文章,《死亡海岸線》。
那是我久違的動筆,卻讓心底某些壓抑許久的渴望開始動搖與萌芽。
與死亡擦身而過,會給一個人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從起初的後怕,到此後的反思,再到整理紛亂的思緒,答案呼之欲出……就像一扇大門豁然打開,有一些東西瞬間明朗。
如果你明天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你又想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
我的心裡是那麼的清楚。
明明白白。
乾乾淨淨。
整整齊齊。
摞了四個大字。
我要寫書。不知道為什麼,那天晚上,我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場,哭得枕巾都濕透了。彷彿想把所有的擔憂、恐懼、不舍、壓抑、懶惰、猶豫……全都哭出來。
好在,哭完了,就睡了。
第二天清早,陽光很好。我打開電腦,敲下了那本書的標題。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創作兩個月後,很幸運,這本書的初稿被業內知名的中信出版社看中。
然後,是漫長的再創作、編輯、校對、排版、設計、審查、打樣、印刷、出版、預售、打榜……直到我手中握住那本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書冊。
2013年底,我從前公司平靜辭職。
2014年中,朋友們開始陸續給我發他們路過的書店照片,這本書已赫然在榜。有些甚至衝到第一名的位置。
2014年下旬,我開始簽售,演講,座談。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4年底,這本書成為了中信出版社年度暢銷書。我上台領獎,一口氣感謝完了所有該感謝的人。
就在上個月,出版社告訴我,這本書的銷量再度突破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大數字。
這個月,新書《時間會證明一切》即將上市,無論是首印數與各方的期待值,都讓自己感恩不已。
稿酬數字很令人滿意,足以支撐家裡的生活、房貸,與父親治病的支出。
……
這麼多年,兜兜轉轉,浮浮沉沉。
有過無數選擇,也有過各種轉折。被誘惑過,也被打擊過。
幸好,終於又回到原地。
不再疲於奔命,也不再勾心鬥角。可以選擇與喜歡的人喝咖啡,也有充裕的時間到遠方走走,多陪陪爸媽。
不敢妄稱作家,那是在我眼中,著作等身的前輩才能有的稱號。
但……畢竟已經向夢中的方向邁開了第一步。
這是最好的開始。不是嗎?
……
親愛的朋友,謝謝你聽我說了這麼多看似無關的敘述。 其實以上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以下的觀點而服務。……
如果想寫書,請有漫長而海量的閱讀積累。
「文筆」是普通層面的說法,更高的層次是「語感」。一本書未讀過的人,註定連「文筆」都達不到,遑論語感。
書的種類不限,實際上,當你真讀到萬卷時,同一品類的書肯定是根本無法滿足你的。
無論讀詩讀醫讀史讀言情武俠,都是在培養語感,只會決定未來走向,但不會有「扯後腿」的功效。(讀了幾本就開始吹噓得了真傳的除外)。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老話不是說說的。
所謂潤物細無聲,便是得到好處時,方知其韻味。
還是那句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如果想寫書,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社會磨練與閱歷。
這個世界上從不缺少天才,十幾歲出書賣得也不錯的大有人在。
然而許多著名作家回看自己年輕時的文字,也會覺得青澀。不必尷尬,於創作而言這些都只是必經過程。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萬里路未必只是地圖上的距離,也可能是曾在多少人心中長途跋涉的距離。
真正流芳百世的那些文字,一定是成熟的人所寫下的。
經歷練而懂風雨,經人情而知世故,經磨難而曉百態。
文字,寫的不僅僅是想像力,更是生活。
如果想寫書,你需要對創作有著深刻的執著,甚至有點小偏執。
執著,就是這輩子,一定要做的一件事。
這樣一件事存在於你的身體里,會讓你在某個被刺中的瞬間,猛醒過來。
它會成為左右你人生的重要契機,改變你未來的命運,亦未可知。
寫作的過程並不輕鬆,靈感缺失時很想一頭撞死,孤獨敲字時也覺得前途茫茫,總覺得下一秒會得抑鬱症,又總是自我懷疑寫得是不是一團屎。 如果沒有執著,便根本沒有忍耐這一切,仍然堅定前行的可能性。前幾天寫了篇文章,叫《愛一行,干一行》。
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在一次校園演講中,一個男生舉手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將來該做些什麼?我的路在哪裡?」
我想了想,反問他:「如果現在給你一個機會,不必考慮收入、面子、生活質量、家人的期許等許多客觀條件,讓你自由選擇一項『最愛』的職業,你會選擇什麼?」
讓我驚訝的是,包括這名學生在內的大多數人居然遲疑許久,毫無頭緒。
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最愛」是什麼。有的人覺得翻譯收入不錯,有的人覺得醫生受尊敬,或者當個老師也挺穩定,不然乾脆開個咖啡館吧……但似乎沒有哪一份工作真的讓他們覺得熱血上涌、夢寐以求、義無反顧,甚至寧願拋棄一切想要去做。
老話說:干一行,愛一行。但真正能把一份工作做到極致,成為萬千人中為數不多的佼佼者,卻只能是「愛一行,干一行」。
你對什麼樣的事情會上癮?以至於全情投入,不能自拔?會讓你產生近乎迷戀的執著與快感,彷彿緣定白首,非它莫屬,從一而終?
事業和愛情其實有相通的默契。如果你擁有了,那是幸運,請好好珍惜並堅持走下去。如果不曾擁有,那請務必尋找到它的存在。
寫一本又一本的書,對於我來說就是愛的那一行,就是從一而終的存在。
對於想要提筆的你來說,是不是呢?
我希望你是。
因為在這個世界裡,永遠都缺少靈動而深刻的文字,缺少值得一再回味的書篇,缺少把夢想勇於付諸實踐的人們。
……
最後的最後,再寫一點點自己的小事。
去年年底,我拿自己人生中第一筆版稅,去給爺爺奶奶修了墳。
我坐了很久,給他們念了幾篇自己比較喜歡的文章,最後把書在墳前燒掉。
漫天紙灰如蝴蝶般飛舞。
我說奶奶,你高興嗎?
我想起那年寫下的那行字。
「長大以後我要當一名作家。」
奶奶收起那張稿費單的時候笑眯了眼睛。
她說:我孫女一定會成為一個作家的!等將來寫了書,要一個字一個字讀給奶奶聽啊。
對了,忘了說。
我奶奶。
她不識字。
她卻成就了我人生最好的夢想與時光。
所以。
最後這句可能很心靈雞湯,但絕對不是以什麼「過來人」的身份而說教,我並無那樣的資格,純粹是希望分享給大家的心裡話。
如果想寫出一本感染別人,也感動自己的書籍,並不是上下嘴唇一碰那麼容易。
也許隨便寫寫,花點錢就可以有人幫你出版,但那永遠不會是智慧與時間積累的結晶。
每個讀者都不是傻瓜,你為這樣一本書所付出的思考與精力,都會在字裡行間流露無遺。
一本好書的出版,最重要的是,對文字擁有無條件的愛、初心和信仰。
這些珍貴的東西,會在無數個枯燥疲憊的日日夜夜,因痛苦絕望即將放棄的時刻,像身後溫暖的手臂,頭頂柔和的月光,像前方黑暗中的閃爍燈塔。
她就在你身旁,給你帶來永不消褪的未知力量。
張公子說的是情懷,但不是事實。
標準是什麼?標準是你想不想出,只要你想出就能出。專業名作家那就不用說了
一般點的
1、贊助費五萬,包銷三千本。
來呀,來呀,你想出啥書。你拿出一沓皺皺巴巴的稿子,正常人看一個禮拜都看不出三頁去,寫的什麼玩意?!沒關係沒關係,要編輯幹啥的,改!後來編輯改著改著,精神崩潰,瘋了,您再掏點,咱們請搶手吧,反正最後包君滿意。2、沒錢?有錢也不想掏? 有名嗎?有腕嗎?有權嗎?您要是柳局長,或者是張教授,好說好說,咱以後不是還要合作,聽說您平時也寫點東西,怎麼著,賞個面子在我們這出一本吧,稿費加版稅就當見面禮了。寫得不好,沒關係我們幫您加工啊。好歹也是有身份的人,怕書出來了賣不出去?放心,我們會幫您營銷的,你要相信讀者的品味,您出一本《好吃的屎》再出一本《屎為什麼這麼好吃》,那麼就會有相當一部分讀者認為屎好吃了(啊,多麼政治不正確的一句話)。3、沒錢還沒名? 哎呀,有點困難了,但是你認識張編輯,跟發行部的小李也挺熟,那把稿子先拿過來吧,嗯,稿子還說的過去,先試著印一點吧。4、啥都沒有,誰也不識 稿子還不錯,要不你換一家出版社試試?5、啥都沒有,誰也不識,但是 老張,我昨天接了部稿子,寫得太牛逼了,你瞅瞅····主任,小王給了我一部稿子,我一看真不錯,我們編輯室的都看了,您也瞅瞅····小張啊,那天你給我的稿子我看了,你可以聯繫聯繫作者,商量商量,看看他出不出。補充:1、我說的不是純文學,純文學的難度更低,我說的是比純文學顯得更高大一點社科類書籍。2、文中的標準不是三線野雞出版社,而是以在社科類出版社中排名能擠進前八,甚至可以說在古籍出版方面的影響力能佔頭把交椅的某社為標準。3、我說了,這只是就相對非專業作家而言,這類出版也只是整個出版社產品的一部分,鍍金的有,真金也不少。最近才完稿一本十二萬字的書。
說實話,我原以為出書要多少文筆,多少思想,實際看來,只要你不是嚴肅創作的類型,按著編輯的要求寫,按時按量很容易就出版了。
這種職業叫寫手。
十二萬字,寫的是銷售類的小說,因為自己在這個行業,所以每天去找人請教收集各種銷售故事,最後便秘一樣拉出來10萬字,編輯幫我補了2萬,一邊補一邊告訴我,找點網上的案例,改成自己的語言就可以規避版權問題,全自己寫太累了。
我問他:市場上大多數書都是這麼出版的?
他說:差不多,國內不少暢銷書一出,有市場了就專門有人去寫,甚至很多看起來專業的書都是寫手拼拼湊湊出來。
我:我自己有本小說想出版怎麼辦?
他:小說風險太大,沒什麼市場,真要出的話自己掏錢。有錢就可以出版
作為一名策劃編輯(科技類、學術類為主,其他方面研究較少,請諒解),也忍不住湊熱鬧答一下。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看看,一個人是在哪些情況下想出書?因為對應不同的情況,可能所需的水平是不同的。
我認為想要出書分為以下幾種情況(歡迎補充^_^):
1、一個人有志於學,想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當然不一定只是直接有助於社會,也有可能是某種迂迴的方式。這種人一般在自己專門的領域有了較深入的研究或是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並且願意將這些經驗分享出來。
2、發現了新理論或新方法,希望分享給更多的人,帶來一些社會效益。或者是創業期間想要將自己一些的產品推廣給大眾的。
3、學校的教授,總結自己多年的授課經驗,編寫自己所帶課程的教科書,或相關輔導書。方便授課或學生課下自學。
4、對寫作感興趣,或是想要以寫作為職業(或兼職),通過圖書認識更多的讀者,與大家交流興趣。
5、評職稱、項目結題等的需要。
其實分析到這裡你可能已經看出來了,每一種情況,所需要的筆者水平差別是很大的。
第1種,無論是社會效益或是經濟效益都較高。可能需要你在某一領域有比較深入、系統的研究。這裡的「深入」、「系統」針對不同領域也是不同的。有的領域起步較早,一些基本的知識已經被很多人了解,那麼就需要你研究的非常深入時間很長才行;然而有的領域是近幾年才興起的,可能是一些領域的交叉學科,比如:國內的量化投資有7年以上的實戰經驗的人就少,10年以上經驗的就能稱得上專家了。同時,要寫成書,還需要能夠站在讀者的角度上,用不那麼晦澀難懂的語言表達出來。
第2種,推廣自己獨創方法或新思想,求社會效益的。需要的就是「獨創」和「新穎」,比第1種要求低,多少思維活躍的年輕作者。在這個時代,一本書如果不拿到手上仔細翻閱,很難一下子判斷出它的價值,然而我們平時往往只需敲敲鍵盤、點點滑鼠就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過於簡單的「點子」無法反映網路得不到的樂趣,因而比較難成為一本有影響力的圖書。而現在這樣的書非常多,也為很多有新知識充滿好奇的讀者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材料。相較於網路化的碎片閱讀,這種圖書需要作者能夠深入淺出,行文流暢,如果能再幽默風趣就更好啦~
第3種,這種書大家比較熟悉,也應該不是題主想問的,不在此討論。
第4種,感興趣的人,或者是專職作家,這種一般是小說、文藝類的居多。這部分作者很多是從雜誌上寫文章,到有自己的專欄,最終慢慢成長的。這類作品是否有意義、有價值主要看是否有深刻的思想,或是扣人心弦的情節。現在很多的小說把門檻降到很低,讓讀者閱讀起來比較輕鬆,起到休閑娛樂的目的就可以了,想必這種書不是題主想要完成的。
第5種,就是大家口中的拿錢出書,社會效益較低(重大研究成果除外)。會有一些出版資助,基本上對作者寫作能力要求不高。只要符合國家政策,沒有什麼違反出版要求的內容就可以了。當然,也有一些人水平可能達不到前面的幾種情況,但是也想自己出書留個紀念饋贈親友之類的,自掏腰包,出版社考慮到內容成本能夠回收,也都是允許的。
總結一下,如果是自掏腰包買書號,出書門檻很低。如果是想出有意義的書,還是需要在自己的感興趣的領域多鑽研,多跟大牛們交流,平時注意積累一些素材。可能普通人一次性完成一本書很難,但是一次寫一篇文章比較容易,日積月累就能集結成書啦~
大學老師。
既然你問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出版,從這個角度而言,幾乎是的,只要你有錢,三線省份的出版社,書號一個兩萬五,其他的你自己全包,從印刷到銷售,出版社給你個名分,很多自己有路子的作者,連渠道都可以自己鋪。
出版的標準 是什麼?
不涉政;不涉宗教;其他隨你折騰了鄙人在出版社供職,簡單說,只要你拿足夠的錢(三五萬吧)或者能包銷千兒八百本的,而且書裡邊沒有反動言論或者在敏感問題上胡說八道,不涉及領導人或者重點問題,就可以出。具體點的話要看你是啥書。每個出版社有其業務範圍的,比如鄙社就不出純文學的。現在醫藥保健類的書也管得嚴了。關於歷史宗教民族什麼的或者涉及大人物要報備的麻煩些,但也不一定不能出。至於一般的小說或者評職稱用的各種學術專著,那更隨便,給錢就出。如果你辛辛苦苦寫的書,還覺得挺好,那建議找個營銷能力強的出版社,說不定能大賣捏?
寫字的人,總希望自己因為作品而得到讚揚,總是喜歡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印刷出來的那種感覺。不用達到什麼境界,只要你有出書夢,我們就能滿足您。不涉及政;不涉宗教。皆可以為您圓夢
我以為這裡是一個叫輝姑娘的作者的知乎號
是的 現在好多正規 的出版公司,很多都可以自費出版的,我朋友就在在河南天一文化出版了一本小說,還挺不錯的。
如今的出版業魚龍混雜,有的公司注重商業價值,出版的書大都迎合主流讀者心理,那些口碑差的超級暢銷書就是他們做出來的。有的公司注重社會價值,就像商務印書館等老牌出版社,因為有國家資金扶持,經費充足,出版一些冷門的具有文學文化價值高的書無可厚非。
大家各司其職,當然出版的標準不同。
我的標準就是:有益、有趣,值得反覆閱讀。難道就剩我還有一點節操嗎?
親自操刀為知乎的匿名用戶眾籌出書啦~~~眾籌網鏈接:知乎匿名用戶首次出版眾籌
只說書的話,確實是個人就可以出書。
如果你不只是為了所謂的出了本書,出一本自己還看看得過去的書,就稍微不同,但是還是不難吧
文學作品什麼的,還是不是誰都能寫的吧,如前面有回答的,大概就是此類
但是其他類就不同了。
你能把東西表達清楚,就可以給出版社寫。他們選題,他們編輯。你把內容大概寫出來。這個最沒意義,有些出版社長期招聘此類人,報酬低,有些甚至不署名,當然,書的內容也一般,不過書不一定不好賣,比如一些培訓班的書。就是反覆到處抄吧。如果自己有擅長的方向,有不錯的想法,可以聯繫編輯,編輯會根據市場的判斷,來看看是否值得出版。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就是咱認為的正常的出的一本書。
比如工具類就多些。
電腦方面你擅長大型軟體,你擅長攝影,你有個能夠綜合起來的夠一本書的選題。還有那些旅遊類啥的等等簡單說只要不是靠天賦的,其他你想出書,了解自己所擅長感興趣的,對相關的書籍有所了解,發現自己確實能夠拿出來不錯的東西,把你的選題想法寫出來,列出來提綱,找合適出版社編輯溝通。 書可能就這樣出來了~你這麼說我就想問下知乎有沒有大神願意授權自己的專欄的文章用於眾籌出書的,我自己公司有個網站做1元眾籌的,可以考慮選擇部分類型的專欄文章和答案然後眾籌出書,不要光顧著贊,要多出點主意哈
在大學裡,隨便一個老師都能拿百度百科出書好嘛?
我覺得題主應該是說的那些銷量不錯的書,看完以後覺得 就這樣?那我也能行! 如果你說的是那些自己花錢出的書,就請略過以下言論。有時候書這個東西很難說,每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是喜歡不一樣的,比如我在一段時間竟然喜歡言情(我是一個男生啊!喂!),後來會發現名著,古詩詞好有意思!好了跑題了。。一定要明白,有一個爛東西的統稱叫市場需求,比如我喜歡某明星,我發現他出了本書,我會理所當然的去買一本, 還有一種狀況,作者用很平實的語言來講述這件事,你覺得自己也可以。但是他確實是在講故事,有的人會講故事,有的人不會講故事,像我現在答題一樣。。毫無邏輯性,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出書的!當然自己有錢不算
反對樓上,完全不用大學老師。研究生就行了,課題組大老闆準備寫書,直接攤派給研究生←_←反正真心好用的廉價勞動力。
有人買就行。本人認識某考研名師,自己的書自己一個字都沒寫,照樣忽悠自己的信徒,書賣的據說還不錯。
推薦閱讀:
※有哪些事物對你產生過思想上的毒害?
※12歲的孩子應該讀哪些書?
※為什麼國外很多書籍都裁切成比較便攜的小開本(比較厚),而國內出版商很少這麼做?
※國內活著的作者(不限文學界)當中,有哪幾位是不管他出什麼書你都會掏錢買的?
※你如何理解張嘉佳的書名《從你的全世界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