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遊記最後為什麼兩個和尚要向唐僧他們收賄賂才肯把真經給他們?

就是西遊記最後一集,如來讓兩個高僧陪唐僧去取真經,那兩個和尚吃東西的時候也是一副猥瑣樣子,最後還問唐僧他們要賄賂,而且如來還不責怪他們。。


人都死了,都修成正果了,快要成聖成佛了,竟然還放不下區區錢財俗物。你放不下就放不下吧,阿難伽葉倒不介意,把真經一個個包好送了。結果燃燈嫌東土人太笨,就告訴他們是送的是無字真經。

最大的諷刺就來了:

師徒四人竟然真就拿著經書回去換了,還真給了錢。白給的無字真經不要,卻只求拿錢要的有字真經。內在含義實在太諷刺了。可惜諷刺的並不是「受賄」的阿難伽葉或佛教一干人等,而是師徒四人和天下蒼生。

況且這個問題你看誰都是一種諷刺。

諷刺阿難伽葉與佛教斂財,對的。可人家自己的東西要不要錢,本來就是人家說了算啊。

諷刺師徒四人其心不誠有眼無珠,對的。可天下蒼生本來就看不懂,他們是為天下蒼生著想啊。

諷刺天下蒼生愚昧無知,對的。可蒼生生來就是這樣,就像人不能取笑螻蟻一樣啊。

諷刺燃燈佛祖多管閑事,對的。可燃燈佛祖是從大局出發的啊,不然取錯經誰負責。

諷刺觀音、諷刺五方揭諦。

諷刺凌雲渡。

諷刺「回首即靈山」。

諷刺社會。

諷刺制度。

諷刺……

……

可是就是沒人想過,當一個情節是諷刺誰都有道理也沒道理的時候,可能諷刺的就是在你我這種沒事找事瞎扯淡的人了。


西遊記從始至終就是一本諷刺小說,佛法云云都只是外殼,所談皆是俗務人情。從這本書里,悟出滿滿的佛理禪機,然後心靈凈化、精神升華,倍感戚戚焉,人生又有意義了,又能愉快地活下去了。。以上等等,都是腦洞開大了的行為。。可惜了你們的感動啊。

要正確地認識這本書,首先要摒除的就是為了把書中的情節往自己的認識靠攏,亂升華亂解釋,動不動就挖掘所謂背後的玄機、深層的哲理之類的惡習。

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扯些其他有的沒的那叫腦補。索賄就是索賄,執行公務之前先伸手要錢,僅此而已。

可某些人首先想的卻是,佛祖是多麼偉大的一人啊,怎麼會縱容索賄呢,西方凈土是多麼純潔的地方啊,怎麼會有腐敗呢,所以一定有玄機。然後,【考察手段】,【測試境界】等等奇怪的解釋就來了。解釋完了,自己還特滿意,你看,這麼一來佛祖不又偉大了一點了嘛。

其實,真正想想,這些解釋該有多奇怪:

唐僧一行歷經千辛萬苦方得真經,若是這些劫難都不能使唐僧取回真經後懂得珍惜和承受,那麼難道多付一個紫金缽盂就能讓他們認識到真經的可貴?這不搞笑嘛。除非唐僧等人都是財迷,視付錢如同割肉,扔一個缽盂比經九九八十一難還痛苦,這種教育方式倒還有用。

至於考察境界這種解釋更是無稽,本來照如來的說法那些真經的作用就是普度東土愚昧卑鄙的世人,又不是用來普度唐僧的,你扔一無字的玩意兒,就算唐僧諸人境界夠,能所謂的「開悟」,你讓唐僧等人開開心心拎著一堆白紙回去,這取經還有何意義?本來取經的原因就是世人愚昧,要都已經「開悟」到連無字真經都能悟出字來的地步,也就不需要唐僧跋山涉水來取經了。所以,既然佛祖是大慈大悲的,那麼他何苦僅僅為了考察唐僧的境界而甘心擔著讓眾生多受愚昧之苦幾十載的風險?這麼大的風險值得冒嗎?如果只是考察境界,和唐僧當面打打禪機不就完了嘛。實在不行,你拈支花啊,看看唐僧笑不笑嘛。

所以,用這些千奇百怪的理由勉強解釋索賄的行為然後留下一堆不合情理的地方圓不了倒還不如直接相信我們所看到的算了。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那兩個和尚索賄手法純熟,要錢時毫無心理負擔,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明顯是個有所倚仗的貪腐慣犯。他們是佛祖愛徒,所以保護傘很顯然是佛祖。因此,這件事其實就是,兩個貪腐分子在佛祖的默許和保護下,一貫靠著把持真經授予工作這個肥差來索賄要錢。以前大部分取經人人情練達,知道什麼時候該孝敬些什麼,所以雙方都很開心,相安無事。但誰知這次唐僧是個書獃子,三個徒弟是鄉野村夫,根本不懂這些,反而把他們弄得灰頭土臉。因此,他們要錢不成,心生怨念,所以挾私報復,傳了一堆白紙。這本來就是一件性質極其惡劣的徇私弄權的行為。但是,兩個貪腐分子膽敢玩這麼大,說明根本不怕出事,天塌了有如來頂著。果不其然,等唐僧諸人回來當面對質的時候,如來充分發揮了其貪腐分子出色保護傘的作用,給了一堆三觀不正天方夜譚的歪理,諸如無字真經啊、我們也不能餓死啊之類的,逼得唐僧乖乖地交了錢。一件貪腐分子在保護傘呵護下成功索賄的案例就此完結。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回到原問題,這樣寫有什麼意義。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字,黑。西遊記作為一本出色的諷刺小說,主要使命就是黑。拚命黑,玩命黑,往死里黑。從一開始的天庭,到取經路上的諸天神佛菩薩的坐騎怪獸,到最後的西天,都被黑了個底掉兒。這些看起來在說的是神仙們的那點事兒,其實都是在影射人間。天庭奢靡淫樂,平庸無能,尸位素餐,充滿不公折射的是人間朝廷;取經路上,神佛菩薩的坐騎怪獸各佔山頭,橫行一方,欺男霸女,大肆吃人折射的是權貴家僕。西天當然也不過是一個滿口仁義道德的藏污納垢之所。

索賄這件事,其實極其直接的對應著現實生活。阿難迦葉不過就是手持些小權柄的京城小吏或天子家奴,每日所行就是利用公務向來京的外地官員或是富商大賈要些冰敬炭敬。他們把勒索旁人視作天經地義,倘若有些硬脖者就是不給,便立馬送上小鞋,教你難受得生不如死,甚至毀你一生。這些難纏小鬼卻往往異常安全,稍有不滿者向上提告,上峰便立刻護短,告之,此乃潛規則,你就受了吧。閻王護小鬼,小鬼敲竹杠,由此官場風氣便一日壞過一日。這些都是當時的現實,西遊記也不過是把這些現實換了張表皮,寫進了書里而已。你要把這些解釋成佛理禪機,該有多可笑。

西遊記這本書從始至終就無涉宗教,佛也好道也好,只是作者手裡的道具而已,就像橡皮泥,想怎麼捏就怎麼捏。作者自己也不可能信佛,不然他斷不敢這樣編排佛祖。最後那個橋段是開了佛祖一個玩笑。作者樂一樂,讀者笑一笑,嘲諷嘲諷現實,我想當初吳承恩也就這個心思。但,很顯然他沒有想到幾百年以後這個段子居然釣起了一串魚。那些看什麼都有佛理禪機的佛教愛好者們悟了大半本書的所謂的【禪機】,本來正樂在其中,剛準備把西遊記作為【佛理經典】裱起來掛在牆上,沒想到卻在最後被很抽了一嘴巴子。什麼,佛祖居然縱容索賄!!!他們不肯承認自己之前那些【開悟】的膚淺和虛假,所以只能憋足了勁圓這件事。於是我們便看到了這些好笑的解釋:【測試境界】啊,【考察手段】啊,【智慧無價】啊,【教你懂得珍惜】啊,等等。唉,你們揮一揮衣袖,帶走了滿滿的禪機,卻不帶走一地的雞毛。

正文完。

Ps. 我越來越覺得我有些刻薄了。。看來得多看看佛經。。

----------------------------------------------------------------------------------------------------

我來接招。

如來的邏輯:菩提智慧無價,不是要販賣兜售的東西,豈能輕傳?你懂得珍惜么?你知道怎麼承受么?

第一次回答的原話如此。我理一遍:【菩提的智慧無價,不能輕易傳授,不然你們就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承受】。把反問句理順應該就是這個意思,沒錯吧。假設這種理解是對的,那麼佛祖的做法就相當可笑:智慧無價,所以至少要賣一個紫金缽盂的價啊。這是佛祖在打自己臉嗎?

其實習慣於雲里來霧裡去,開口玄學,閉口開悟的人最缺的東西叫做邏輯。有些結論張嘴就來,完全無論證無推理。如果你想說,佛祖賣經是為了判斷唐僧懂不懂得珍惜,知不知道承受。你就需要解釋佛祖的這個行為是怎麼樣實現這個目的的。

唐僧師徒面對索賄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給錢,一種是不給錢。如果這是個測試,那麼給錢就通過了測試,不給錢就沒通過這個測試。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給錢唐僧師徒就懂得了珍惜和承受,不給錢就是不懂得珍惜和承受?碰到索賄就給錢,我只能看到兩種解釋,第一種是唐僧師徒不財迷不在乎這點錢,第二種唐僧師徒膽小怕事不敢得罪佛祖高徒。這兩個解釋是怎麼和唐僧師徒懂得承受和珍惜聯繫起來的?而唐僧師徒不給錢,充其量說明他們剛正不阿,不對魑魅魍魎低頭,又怎麼看出唐僧師徒不懂得承受和珍惜真經的?

上面的邏輯處處都是坑。你理不順的情況下得到的結論屬於不恰當地開腦洞。

接著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佛祖不急著把經文撒出去給 世人,普度世人這事,做是情懷,不做是本分。現在你東土的人來到我門下了,走了十萬八千里,態度是差不多了,能力怎麼樣呢?沒有能力的唐僧拿回最高級的經去有能力普及么?你以為所謂普度世人就是那幾本經書開壇,照本宣科么就有用的么?

說到底,還是回到了佛祖的目的上。唐僧一行取西經到底目的是什麼。不談那些強行演繹的說法,文本中最直接的解釋就是普度眾生。倘若這一層倒成了額外的了,那佛祖讓唐僧來一趟幹嘛啊,專為了度化唐僧么?

此外,佛祖之前給唐僧布置了【普及真經】的任務沒?很顯然沒有。唐僧傳完經就功德圓滿成佛了,普及真經什麼時候變成了【旃檀功德佛】的事了?文中既然沒有【唐僧普及真經】的說法,這又是開了個腦洞。如何普及真經並不在西遊記的討論範圍內,這屬於強行發散。況且,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拿經書開壇照本宣科就沒用。本來嘛,唐僧就不是東土的最高水平的體現,東土人也不都是石頭腦袋,拿本書理解理解還做不到?

另外,原著有云:「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閣樓上暗暗聽著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難迦葉將無字真經傳去,卻自笑云:"動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不識無字真經,說的已經夠明白了。

你看啊,你的說法是,唐僧一行人境界不夠,所以不知道碰到索賄的時候直接給錢就行了,結果境界不夠拿到手的就是無字經。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佛祖僅僅為了測試唐僧的水平和境界的話,那麼後面的行為當然應該按唐僧的境界行事嘛。境界高,有可能懂無字經,那麼我就傳無字經。境界低,不懂無字經,所以我該傳有字經而且字寫得越詳細越好,不然看不懂啊。可是,我們看到的正好相反,沒通過測試我反倒傳你永遠看不懂的無字經。佛祖測試境界是為了更好地策劃惡作劇么?燃燈古佛說得明白,東土眾僧愚昧啊,看不懂無字經啊,這次唐和尚白跑一趟啦。如果燃燈不插手,唐和尚一行人就白跑了。然後,西遊記可以改名叫:那些年,佛祖玩過的惡作劇。

小說真正諷刺的是人性,愚鈍迷茫,簡單粗暴,至於官府,至於百姓,還不都是凡人而已么。

莫言說,最好的小說一定是寫人性的。莫言說的沒錯。但是,我極度看不上莫言這句話,太沒有水平了,有些東西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三國演義是寫人性的,紅樓夢是寫人性的,水滸傳特么也是寫人性的。小時候做閱讀理解,最喜歡用這個詞,一問意義,就說某某揭露了人性,某某刻畫了人性,某某諷刺了人性。反正人性這個概念包羅萬象,怎麼說都不錯。索賄叫做人性的貪婪,怕死叫做人性的怯懦,喜歡漂亮女孩叫做人性中對美的追求,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叫做人性中對自由的嚮往。所以,你告訴我諷刺了人性,等於什麼都沒說。

如果這是一道閱讀理解,西遊記寫的是什麼。我會答,寫的是當時的社會現象,以及社會現象背後的人性。前半句叫做答題,後半句叫做深(套)化(話)。

西遊記是玄書,但不是佛經,玄書自有其通玄的地方,但不會有什麼真正的佛道修行人把西遊記當經使,二者的設定本來就相差十萬八千里。

西遊記是小說,不是什麼玄書和佛經。開腦洞是你的事,不代表西遊記里就有洞。


真的沒有人關心他們沒把那隻犀角給如來么


電視劇的邏輯要問導演,我只講書里的事

事實是這些的:唐僧一眾經接引佛祖擺渡過了凌雲渡,脫了肉胎,經金頂大仙之路上了靈山,又經重重通報來到大雄寶殿見到真如來。如來款待師徒四人,命阿難、迦葉三藏真經各傳幾卷給他們。阿難迦葉問四人索要人事,四人不給,於是傳了無字真經給四人。這時候閣樓上的燃燈古佛知東土眾生愚迷不識無字真經,命白雄尊者施展神通抓破經書,現出白紙。四人大驚,回靈換經,如來遂命阿難迦葉傳有字經書給四人。

一、無字真經不是偽經,而是境界高於有字經的真經。阿難迦葉明知唐僧等不識真經而傳真經,諷刺含蓄又深刻。

二、唐僧等人可以說到此刻都沒有真正開悟

。經文是通過記述佛祖言行而闡釋智慧的經典,至高無上的智慧無法通過文字直接傳授。

三、古印度供養佛教的禮遇是什麼程度呢?據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記載,當時天竺的戒日王篤信佛教,曾多次將全部個人財產布施僧眾,只剩一條內褲。對待智慧,是要頂禮膜拜的,這會唐僧的中國人邏輯又上來了:我們跋涉千山萬水,歷盡八十一難來取經,居然還要給錢?

如來的邏輯:菩提智慧無價,不是要販賣兜售的東西,豈能輕傳?你懂得珍惜么?你知道怎麼承受么?

簡而言之,我要,你得給我——你有什麼資格要?

所以在最後有沒有資格承受真經,承受哪個境界的經文上,如來做了最後的考察。結果不甚滿意,最後傳了有字經文而已,因為唐僧背後的東土民眾境界尚在唐僧之下,更不能拿真經去糟蹋。所以最後唐僧剛把經文送回長安就被叫回靈山深造學習了,他還需要長久學習才有可能打破胎中之謎,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結論:索要人事是佛祖事先安排的考察手段,目的在於測試唐僧的境界,而非敲詐,佛教重來不差錢。

————————————————————————————————————————

落日孤心同學的回答雖然沒有@誰,看內容顯然是針對在下的,本著西遊記戲謔藏真精神認真讀了一遍,無奈的得出落日同學並沒認真讀別人答案的結論。你所抨擊的跟我所表達的根本不在一個平面上。趁著下午有點時間,我一一對照回應:

「唐僧一行歷經千辛萬苦方得真經,若是這些劫難都不能使唐僧取回真經後懂得珍惜和承受,那麼難道多付一個紫金缽盂就能讓他們認識到真經的可貴?這不搞笑嘛。除非唐僧等人都是財迷,視付錢如同割肉,扔一個缽盂比經九九八十一難還痛苦,這種教育方式倒還有用。」

落日同學以為以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懂得了珍惜和承受就有資格取得真經本人不敢苟同。西遊世界裡受苦的人何其多,渴望解脫的人何其多?為什麼沒人拯救他們,沒有神佛施以援手?你以為我的觀念是小說里的如來是救世主么?作為被選擇往東土傳教的和尚,唐僧必須有持有真經的資格。真經是什麼?覺得是那幾本文字么?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為的是什麼?磨難不是修行的目的,而是方式,一味苦行的修行方式只是六師外道而已,通過磨難了悟才是目的。唐僧如果通過八十一難得到了智慧,就不會做當時那般表現了,索要人事考驗他的不是對金錢的態度,一個選擇而已,只不過是一樁類似公案(不明可百)的試題罷了,唐僧對此一點認識也沒有,在境界上還沒完成淬鍊。

至於考察境界這種解釋更是無稽,本來照如來的說法那些真經的作用就是普度東土愚昧卑鄙的世人,又不是用來普度唐僧的,你扔一無字的玩意兒,就算唐僧諸人境界夠,能所謂的「開悟」,你讓唐僧等人開開心心拎著一堆白紙回去,這取經還有何意義?本來取經的原因就是世人愚昧,要都已經「開悟」到連無字真經都能悟出字來的地步,也就不需要唐僧跋山涉水來取經了。所以,既然佛祖是大慈大悲的,那麼他何苦僅僅為了考察唐僧的境界而甘心擔著讓眾生多受愚昧之苦幾十載的風險?這麼大的風險值得冒嗎?如果只是考察境界,和唐僧當面打打禪機不就完了嘛。實在不行,你拈支花啊,看看唐僧笑不笑嘛。

這裡就是我說的唐僧和如來邏輯的問題。唐僧覺得自己是來取經的,人也到了,佛祖就該把經給我拿回去交差。這位如來佛祖是怎麼想的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佛祖不急著把經文撒出去給 世人,普度世人這事,做是情懷,不做是本分。現在你東土的人來到我門下了,走了十萬八千里,態度是差不多了,能力怎麼樣呢?沒有能力的唐僧拿回最高級的經去有能力普及么?你以為所謂普度世人就是那幾本經書開壇,照本宣科么就有用的么?在西遊的體系里,我是支持菩提老祖和如來佛祖同體一人的觀點的。菩提當年收孫悟空時候怎麼感嘆的來著?「不遇至人說妙音,空言口困舌頭干。」(這也是隱喻了禪宗五祖傳六祖的故事)唐僧的本事只配有字經,不配文字經,他拈不起來

另外,原著有云:「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閣樓上暗暗聽著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難迦葉將無字真經傳去,卻自笑云:"動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不識無字真經,說的已經夠明白了。

至於落日同學的西遊記通篇的諷刺,我是比較認同的,但是方向跟你不同。在下認為西遊記的諷刺是一種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諷刺。寫小說的怎麼成上位者了?你還不用較勁,文人自古最清高,心裏面皇帝老子是個屁。不僅如此,那些泥腿子是個屁。在這隱患循環的西遊世界裡,在這現實世界裡,幾乎所有人都是在追名逐利中荒誕的過著一生。小說真正諷刺的是人性,愚鈍迷茫,簡單粗暴,至於官府,至於百姓,還不都是凡人而已么。

再補充一點,西遊記是玄書,但不是佛經,玄書自有其通玄的地方,但不會有什麼真正的佛道修行人把西遊記當經使,二者的設定本來就相差十萬八千里。


要說西遊是諷刺小說不錯,但諷刺的重點不在什麼社會政治之類的,而是在:人心。

如來傳經的目的也在於治人心,不是統治,而是治療。因為人心愚昧,所以要「真經」治療。

別把西遊看成揚佛抑道的書,書里還寫老君化胡為佛、如來還念道經呢。

把宗教觀念拋開之後,才能更好的體會作者的用意。唐僧千山萬水來到靈山取經,從心志來說,已經過了考驗,但如果不能參透「取經」的含義,這經也就像「無字經」一樣,沒有了價值。兩尊者要人事,是非常正常的,如來舉的例子也說得明白,如果個個把佛家的東西當成免費的,那以後佛家還能發展嗎?別人對你好,但你不能總當成是無嘗的,你要過生活,別人也要過生活,這是其中一層含義。

第二層就是「放下」,西天路是修心路,一路修心把各種雜念都去掉了,那麼最後一關也就是絕大多數人說得到而做不到的一關:拋棄物質。因為放不下物質、放不下身外之物,因此還不能算修鍊成功,那麼,有字經與無字經也沒沒什麼區別了,反正無法理解,看了也是白看。

所以,即使再回靈山,即使到如來那投訴,兩尊者還是堅持要人事。物質迷了人的心,蒙了人的眼,只有放下物質,才能看得見有字的真經。


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得出「如來是八十一難的幕後主使」。神都發話要歷經八十一難了,可是才八十難就拿到了,如來臉往哪擱?那兩個和尚就是奉命來刁難的!要賄賂只是手段之一(都在極樂世界了還要賄賂幹啥?),而且可以猜想到不管如何,最後帶走的肯定是假經書!雖然說,原故事第八十一難是「通天河遇黿濕經書」。可那絕對是意外,首先,那龜的行為對他們稱不上「難」;第二,「假經書」才是真正的「第八十一難」,而龜的行為讓他們提早發現,實質上是幫了他們,故排除龜是奉命使壞的。


世人多將此段解讀為世態炎涼,連大雷音寺中都要收受賄賂,用財物換取經書,人心險惡啊。更有網路批文是這樣寫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佛祖尚且如此,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更是應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另外在網路中看到這幾種解釋:一是說自貴,佛經是為了讓人開悟,許以重利,世人方才重視。另外一說是考察手段,讓唐僧不受物質界的煩擾而得傳法。

然而稍有佛學素養的人便知,阿難,迦葉均是佛教傳承中得道成佛之人,皆為首座弟子,承大羅漢果位,身為居士的吳承恩會這樣貶低祖師尊者么?

這裡便要談到無字真經的真諦。佛祖靈山講法,釋迦摩尼拈花,摩訶迦葉微笑,衣缽便經由這無字真經傳承下來。唐僧以他一片赤誠的真心,為普度眾生而來求法,佛祖就會將最至高無上的真經傳授與他,既是無字真經。然而世人不認真經,我們仍受左腦知識和思維的操控,我們仍會受這個軀體的局限,需要有形有相的東西來幫助我們渡一切苦厄,來幫助我們在體驗中成長。這也許就是我們來到地球這個試煉場中學習,成長的原因,經由有形有限的體驗,來頓悟無形無相的空性。在二元性的世界中,去學習合一。

萬法在自性。一旦有形,有象,有文字了,世人便會著象於文字的記載,只要有語音和文字,對法的理解與解釋便會有局限。道象法象皆無相。儘管如此,老子仍留著有《道經》,《道經》開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說出來的道,不是宇宙本源的那個「道」),便已說明了老子想說的一切,但他仍以之後所有的篇幅來完成教化。佛法無邊,但仍會著有經文留給後世修習。電影《超體》里所描述的,最後完全開啟智慧的Lucy已成為全知的神一般的存在,對於她來說,知識,智慧,甚至軀體都已是身外之物,即便與她自己,已經沒有有也沒有無了,她還是為世人留下了一個U盤,以期渡化世人。

為我們留下了文字,傳承和先知們,是神,或說更高的那個存在愛世人的方式。儘管到達彼岸時是無形無相的,但我們仍需走過漫長的有形與學習的過程。就好比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要面對死亡,然而中間的這個過程讓生命有了意義。

當我們仍沉浮於世間,擔心焦慮恐懼,為情愛,事業,金錢所困惑,為子女,父母,朋友而煩心時,過著我們本認為理所應當的生活時,這時的我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當一個機緣能讓我們稍稍脫離世間浮雲,認清在幻像背後是存在真相時,發現自己之前的生活許多是在庸人自擾時,看到人類最不謙虛的地方就在於將這個世界局限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時,我們便開始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過程,這時便會生出更多的疑惑。當走過揚升的過程,去到下一個階段時,又會進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狀態,但這時的山已不再是彼時的山,水也不再是彼時的水了。

舉個例子,一次我曾與同修討論「快樂」這件事。她說,開始修行後,她發現以前的人生都是裝出來的,以前的快樂都是假的,其實她一點也不快樂。我也曾有同樣的疑惑,當我們修行之後,不是應該開始逐漸獲得喜悅而不應該是帶來更多的不快樂么?後來,我了悟到,過去我們認為自己的快樂都是轉瞬即逝的,都是脆弱的,任何生活中的風吹草動,變故和他人的影響都可以輕易的打碎我們所謂的「快樂」。而當修習讓自己更加強大,習得智慧之後,那種喜悅是永恆的,當然那並不代表我們永遠都會傻樂,那是一種寧靜的,恆動的,真實的喜悅,是不會被任何人事物所影響的強大。

面對大眾,仍需有型有相有文字的普法才能開啟成長,智慧之路。我們需要順其自然的去走過這個看山不是山,看水的過程。在有形的世界中傳有形的法,自然需要遵循這個物質世界的規則,這是另一種相應,因為我們仍會習慣性的以有評判的定價方式去評價本應為無形的法,是我們的思維,讓道法有了形,有了相。

如果有一天,真的走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真的達到了道相法相皆無相的境界,便也不會再去問諸如為什麼要付學費上課,或是我要修什麼法成長這之類的問題了,那時所能遇到的便是真正的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其實,在這個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所有我們所需要的諮詢在網上都可以查到,如果自性足夠,何須「上課」呢?我們需要去見上師,去付費上課,是因為我們的自性告訴我們,在當下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如此。往往這時,小我便會跳出來說「但是。。。可是。。。如果。。。」

一位禪宗老師曾說,我最希望的是授無需學費的課,(當然這種也不能稱之為課),你來到我面前,相應,坐禪,就完了。但世人不認,也不能認這樣的方式。所以才需以有型的物質換取有形的法和智慧,然後一同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品味著相與無形,從而經由自性成長。


無字真經是比有字經境界更高的。當初要人事,唐僧說沒有,那就傳境界高度,第二次給了人事,就傳了俗的。


講講邏輯就是:你有本事做「什麼」,但是人家有權利不讓你做「什麼」,你就要做點「什麼」,讓他允許你做「什麼」。為什麼?因為這是人家的地盤,不是你做主。

-------------本王為自己代言


公務員體系


你誠心,你十萬八千里走過來的,我就該無償把書送你?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因為這才是真正要取到得「經」
寒窗十年一心想兩袖清風治國平天下
然而進入體制的第一堂課就是你要交人事

話說全書最後放這麼一個大招,反諷效果大大的,充分證明從地方到權力核心到處……


推薦閱讀:

吳承恩為什麼在《西遊記》里給孫悟空配的武器是金箍棒?而不是大刀或者長劍?這個和明朝的廷杖刑法有關嗎?
《西遊記》里,如何看待玉帝為了答謝如來召開「安天大會」其中有說到用龍肝鳳髓招待各人?
為什麼六耳獼猴會有金箍棒?
孫悟空那樣的性子,不恨壓它五百年的如來么?不恨騙他戴上緊箍的觀音么?
為何《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天界眾仙大多束手無策,而取經路上一頭神仙坐騎都能將孫悟空擾的焦頭爛額?

TAG:西遊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