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是否會使漢語語法混亂如日語?

我是一個高中生。今天我們做了一道病句修改:「美國如果……,那麼……」。老師說應改為「如果美國……,那麼……」。我和同學們都認為這是英語語法,而且我們平時說話就是把「如果」放在主語之後的。我問老師,老師回答說口語可以不在意,但書寫必須要規範。由此我想,學英語是否會使已掌握的漢語語法混亂?百度百科上寫道「日語語法複雜混亂」,也是因為日本人學英語嗎?日語之亂會是漢語的明天么?


問題描述槽點太多 不知道該從哪裡吐起


如現在的唯一回答(學英語是否會使漢語語法混亂如日語? - 匿名用戶的回答)所說。。。這問題著實槽點略多。。。

但作為一個,曾經被余光中坑慘了的坑貨,我覺得其實把這些槽一一吐完的話,就還算一篇蠻有趣又相對完整的回答了。

下面開始:

1.日語的語法並不混亂。

不知道題主如何得出「日語語法混亂」這個結論的,也許是你讀了蹩腳的日漢翻譯文字,或者看了口語化嚴重還不好懂動漫或者日劇(字幕組翻譯水平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你還提到了百度百科的描述。不得不承認,日語的語法很複雜,但是「複雜」表示系統龐大而分類細緻,並不等於「混亂」。日語是典型的黏著語,而漢語是分析語,從語言學角度上屬於不同的系統。其實,你沒辦法去比較完全不同系統分類下的語言誰更科學(語法完善)誰更欠科學(語法混亂)。即便一定要問我獼猴桃和披薩餅哪個更好吃,我只能說個人感覺,正因為現代日語是黏著語,所以它有比中文語法更科學的地方存在的。

2.漢語並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系統語法。

對,我知道這一條看上去十分的可笑。一個語言它一定有其構造規律所在,一個語言怎麼可能沒有語法?

以下文字引用自wiki 漢語語法

「動詞不分人稱,也沒有時態;另漢語常常可將多個動詞給置於同一個句子中,此即所謂的連動結構。這一不同於歐洲語言的特點,使得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漢語被很多語言學家認為沒有語法也沒有詞類,直到20世紀中期著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在《文明的故事》第一卷《東方的遺產》一書中仍然認為漢語沒有語法和詞類。」

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是「現在的觀點認為,漢語有語法也有詞類,只是它的語法不同於歐洲語言,而且一個詞語存在多詞性現象。」

18世紀之前「語法」這個概念對於大多數西方列強而言也是學術性極強的概念,比如英國和德國分別在1762年和1774年分別出版了各自第一本關於語法的著作(後世仍有許多著作加以補充,並不是說在1762年現代英語語法系統就成型了)。

至於中文,在清朝末年以前,沒有人系統地研究過中國的語法。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完整的語法學著作是1898年出版的《馬氏文通》,著者馬建忠,為我國語法學奠定了基礎。之後1920年「國語統一籌備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馬裕藻、周作人、劉復、錢玄同、胡適等人提出的議案《國語統一進行方法》,廢除了古文,規定全國通行現代文,也同時完善了現代漢語語法。(即「 國語運動」)所以說真正的能評價「你說的這個句子不合語法啊,規範的應該這麼說」,只是100年以內才剛有的說法。

但試想想看,民國初年,制定所謂現代漢語語法的人,很多都是留美、留法、留日回來的學者,加上當時各國列強在中國的文化侵略,可以說現代漢語本身就脫胎於外語語法之中。又何談「學英語是否會使漢語語法混亂」?

朱自清:「新詩的語言不是民間的語言,而是歐化的或現代化的語言。」魯迅也認為接近歐化文法是必要的。

3.關於「如果」句式。

我想匿名答案最想吐槽的應該是這個。

題主你以及你的同學真的確定你們知道正確的英文語法?

你們平常用英語表達「如果美國與中國開戰」是說If US started a war with China, 還是說US if started a war with China? = =

在現代漢語語法中,連詞「如果……那麼……」用於表示有假設關係的句群。兩個詞後面都要跟完整句子,前後兩個句子符合「前提」「結論」的邏輯關係。

比如:「如果我撒謊,那麼我是狗。」 其中,我撒謊是主+謂,我是狗是主+謂+賓,都是完整的句子。

如果你非要把「」放在如果前面,那也有相應的解決辦法,但不再是用「那麼」,而要改成「就」:「如果撒謊,就是狗。」其中的「撒謊」和「是狗」共用相同的主語「」。

4.關於口語。

中文口語中所謂「混亂」的地方有太多了。

比如「飯吃了沒?」「你作業寫完了么?」都是常見的口語句子,而且跟日語的語法順序是一樣的。你能說這些句子是日文化的語法混亂么?顯然不是。

這都只是很正常的倒裝罷了,但是「正常的倒裝」不等於「邏輯關係錯誤」。

你在這裡不會「如果那麼」,我覺得並不是你將口語書面化,也不是語法外文化(所謂西化句式),而是你沒搞清楚連詞的邏輯關係,屬於典型的「語病」,希望你在連詞邏輯關係方面加強努力。

5.題外話。

高中語文課本里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裡面的外文化句式,希望題主和自己理解的外文化句式做對比找差別:

日文化:

「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那腥氣。」(在句子最後追加主語,日語常用。)

「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筆像中國的山水,還是中國的山水上紙像宋畫,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了吧?」(典型的被大多數人詬病的日本語法「脫褲子放屁」,為了使句子「無人知道」變得委婉柔和,而加了表示推測的「恐怕」,表示用多數偷換全部的「也/都」,和表示自己並不肯定的反問句式,一共3處複雜化效果。)

英文化:

「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在窗外喊誰。」(動名詞補足語,相當於rain must be a wet soul(, which are) sing outside the window.正常的漢語應該是「雨,該是一滴在窗外喊著誰的濕漓漓的靈魂。」)

「到七月,聽颱風台雨在古屋頂一夜盲奏,千層海底的熱浪沸沸被狂風挾持,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蠍殼上嘩嘩瀉過。」(「只為」引出補足語,正常的句子應該是「只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壓下而掀翻太平洋」。)


這就是說漢語能包容各種各樣的語言。以前都說漢語語序錯了,也能讀懂。譬如說都不會話了。

給LZ強烈推薦本書 Story of Your Life, 裡面著重地講明了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因為中國是一個感性的社會可以包容於萬物,區別於西方世界的理性社會(甚至是日本)。所以我們的語言可以說有語法也可以說沒有語法,可以說有時態(將,會)也可以說沒有時態。


放心,認真學,不會的。

首先,語法這個東西,只能說有一個主流的絕大多數人共同遵循的法則,被當做一門語言的語法,就拿漢語來說,我們以普通話為標準漢語,但你不能否認有很多方言也是漢語,但方言的語法與普通話的語法是有差別的,有的方言語法還比較「古老」,會存在與普通話語法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所以,你也不必糾結於你是否擁有某一語言的「純正的語法」。

然後,漢語、英語和日語,在學習中以各自的標準國際通用版本教材『認真學』的話,你不會混淆各自的語法,反而你會更加明晰他們的異同,有助於你觸類旁通,讓你學習相應語系的語言更加容易上手。

劃重點:認真學習,區分異同。

ps:本人是一個謙虛謹慎的良民,不接受任何評論,高手請在旁邊另寫回答,評論已關,防止井噴。


推薦閱讀:

有哪些國內教的英語口語對話是錯誤的或外國人現在不常用的?
Windows 系統下有哪些好的詞典推薦?推薦理由是什麼?
有哪些來源於中文的英文單詞?
看英文紀錄片時沒有中文字幕聽著吃力,帶字幕能聽出幾乎每個單詞,屬於什麼英語水平?
3歲小孩接受外教英語早教有用嗎?

TAG:語言 | 英語 | 漢語 | 日語 | 漢語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