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而是去打蘇聯,歷史會不會改變?


蘇聯放著不管,你日本人也沒辦法投送兵力到西伯利亞工業區。

路上全部會凍餓而死。


說實話就算沒有珍珠港美國早晚也會參戰的,就和一戰一樣,只不過珍珠港讓美國全國上下同仇敵愾,成為了一個絕好的開戰理由而已。

對蘇聯日本也試探過,諾門坎一役被朱可夫修理的再也不敢動手,就算有心也沒膽了。根據佐爾格的情報,日本對出兵蘇聯的條件有三條:

1.莫斯科被德軍攻佔。

2.關東軍規模三倍於蘇聯在遠東軍隊規模。(蘇聯在遠東方面的部隊是遠東方面軍和預備隊,別誤會不是後來的預備役方面軍;關東軍雖然進行了補充,但當時雙方兵力也就百萬對百萬這樣,更別提後期日軍已經開始抽調關東軍主力師團到太平洋戰場了,更是無力顧及蘇聯那邊了)

3.西伯利亞爆發內戰。

說實話,如果這三條都滿足了,日本出不出兵也沒什麼意義了。

假設日本不顧這些條件真的在後期配合德國,從東側夾擊蘇聯,牽制遠東地區的部隊,導致無法調動該地區的預備役部隊,讓莫斯科前線無法得到補充,那麼希特勒可能會取得局部上的勝利,甚至可能會攻下莫斯科,以及之後的斯大林格勒,但再往後的話,以美國的工業生產和科技實力,最後結果大概還是沒什麼兩樣。

說到底,還是最喜歡那句話——歷史沒有如果。


會的,即使沒有日本進攻,德國都幾乎在1941年拿下蘇聯了,歷時的蝴蝶效應會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

日本就沒有戰略眼光的,不看世界形式發展,老牌帝國聯合起來的反法西斯同盟,就是打擊德國日本這樣新興勢力。德國垮了,蘇聯不是照樣回過頭來,和美國一起揍日本。老蔣就能看懂世界形式,日本早晚得完蛋,日本大舉侵略中國,老蔣還在西部剿匪呢。

鼠目寸光的日本註定不能領導世界,只能看到眼前一步利益,南亞有資源,北進沒資源。南進容易,北進難。 人生也往往如此,很多人就選擇安逸生活,結果一生碌碌無為,往往充滿荊刺的道路才會通向成功比岸。

雖然日本進攻蘇聯東部很難取勝,但根本不需要取勝,只需牽制住西伯利亞的100萬軍隊,莫斯科保衛戰,就無法成功,德國400萬大軍一下把蘇聯軍隊打光了,來不及新掙軍隊。莫斯科失守,斯大林格勒沒有新調來的援兵也會失守。而日本在東部戰場不但牽制住蘇軍,最根本是破壞蘇聯軍工恢復,因為西部工業打光了,東部又無法重建,蘇聯根本沒法贏了。

歷史大體走向是必然的,但有那麼幾處轉折點,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43年後的蘇聯陸軍可以說世界無敵了,龐大的軍事工業啟動後,德國必然失敗。但在1941-1942德國已經把蘇聯打得奄奄一息了,首都已經無兵可守,可惜希特勒犯一連串錯誤,失去最寶貴機會。

同時日本也一樣根本沒有看到,德國失敗後,美國主導世界力量根本容不下日本這個新興勢力,蘇聯更容不下中國東北有一個強大的日本,無論有沒有珍珠港,日本都必然遭到蘇聯和美國聯合打擊。所以說日本和軸心國取勝二戰唯一路線,就是德國和日本一起吃掉蘇聯,不要招惹美國。這樣蘇聯的石油橡膠還能繼續維持日本對中國戰爭。

不過幸好,日本人短視,不然我們都得當亡國奴了


慈父就說歡迎你來,但是挖完土豆後要幫我們登陸北海道。


改變是一定有的,蝴蝶效應的力量不可小視。但美國還是會以其他借口或者理由參戰的,其次,日本想獲得太平洋霸主的地位,美國的艦隊對他是一個很致命的對手,而珍珠港行動則是為太平洋霸主之路真正掃平障礙。

反觀蘇聯,地處內陸,眼下中國還沒打下,再去打蘇聯,讓蘇聯去幫中國打日本嗎?(事實上日本戰敗之前就是這樣的,150萬蘇聯紅軍進去中國,所以現在日本還是不承認是中國將其打敗)。。。跑題了,回歸正題,只要日本人不是想要那麼快就去見天皇是不會攻打蘇聯的,如果去攻打蘇聯,那麼,歷史一定會發生改變!


默認你想問的是「二戰的結局會不會改變」。。。

美國由於在一次大戰中的巨大傷亡,在二戰前曾一度奉行孤立主義。如果日本沒有主動挑起戰爭,美國政府的確缺乏說服理由去說服民眾和國會。但是通過租借法案,美國已經選擇了自己的陣營,並間接參與了戰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日本對蘇開戰,美國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幾乎一定會對日本進行封鎖。因為美國絕對不會眼看著德日打垮蘇聯,然後把槍口對準自己。在美國的封鎖下,日本深陷中蘇兩大戰場還能支持多久,很難說。

不過對於蘇德日三國,美國的政治家也許並不認為誰比誰更正義。杜魯門曾經說過,如果德國比蘇聯強,我們應該援助蘇聯,如果蘇聯佔據優勢,我們應該幫助德國。設想蘇德日陷入混戰,美國也有可能會看他們拼個夠,然後再坐享其成。總之,日本對蘇開戰可能會拖慢美國參與戰爭的步伐,但不會改變最終的結局。

日本會不會進攻蘇聯,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一戰之後,世界的大洋上只剩下英美日法意。英美掌控下的富庶的東南亞又一直是日本覬覦的對象。而幫助德國打敗蘇聯能讓日本得到什麼?國家間只有存在共同的利益才能走到一起。諾門罕之戰只是給了日本一個選擇的理由。

至於日本參戰會對蘇德戰場造成多大影響,我覺得並不重要。就算日本拖住了遠東的蘇軍,莫斯科會戰德軍也未必能取勝。


我們先來看,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當時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下達了什麼命令:不要擴大事件,不要使用兵力。雖然三天後突然改為向中國北部派兵。

而太平洋戰場,不論是東條英機還是山本五十六都在避免和美國開戰,因為天皇不希望開戰。事實上開戰的主要推手還是日軍里的少壯派軍人,特別是陸軍,這些軍人狂熱,難以控制,最後山本五十六贊成開戰的原因,還是擔心若此時妥協,國內將爆發革命。即便開戰後山本也希望通過初期的勝利把美國拉回談判桌前。因為日本海軍在失去了美國的石油供應後將失去行動能力。這也是開戰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認為二戰裡面日軍做出的各種行動,大部分都有感情支配。

再來回答題主問題,日軍那時候不會去打蘇聯。和蘇聯開戰的幾率遠小於和美國開戰。一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前,日本當時的外相松岡洋右和蘇聯簽訂了中立條約。而那時候,主要矛盾還在美國,為什麼?因為美國切斷了石油供應,上面說了,情感上的問題支配了日軍大部分行動。

第二點,諾門坎戰役日軍被修理的夠慘,不敢輕易向蘇軍攻擊。

第三點,要做到向蘇聯開戰物資人員遠遠不夠,原因如下: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南下,而當時日軍總兵力不過51個師團,在中國34個師團,期中關東軍13個師團,朝鮮2個師團,國內4個師團,這40個師是不能動的,因為會對當地的「安定」不利。於是我們可以算算總共日軍能派出多少兵力。還不說希特勒用於巴巴羅薩計划動員了153個師320萬人。再說物資,還是說太平洋戰爭,當時美軍無論是飛機船舶只要提出要求就會立刻補充還能得到額外飛機船舶,而日軍呢,瓜島戰役時期,由於艦船損失巨大需要補充,必需量是37萬噸,卻不得不減少到24萬噸,最後只得到了14.5萬噸。而蘇德戰場,德軍的物資都是隨到隨耗,我不覺得日軍有德軍這樣的運輸能力和生產力。

歷史這東西,說不好的,會不會改變,說知道呢。


不能,日本陸軍裝備不夠看,蘇聯有坦克,衝鋒槍,日本有什麼。蘇聯解放東北,滅日本兵好輕鬆


打蘇聯是找死。從陸軍來說,39年的諾門坎,雖然傷亡比不那麼懸殊,但是日軍已經出現了劣勢,那個時候,蘇聯還沒有後來的快速發展,坦克以t-26和bt-7為主,質量優勢不大。到了42年,蘇軍大規模普及ppsh41衝鋒槍和t-34坦克,還有zis-3 76mm炮,而日軍的新式火炮和97改坦克始終不足。日軍和蘇軍沒得打,差距實在是過於巨大。

就拿炮兵來說,日軍的炮兵,數量上嚴重不足,還有大量的老式火炮(比如我記得看某個硫磺島的炮兵編製,一堆20年代以前的老炮),質量也不高,主要的野戰炮竟然是落後的38改野炮,蘇軍這個位置是性能更好數量好幾倍的zis-3。至於坦克的質量,差距更大。97改前裝甲只有25mm,1式炮不如德軍的kwk39,而德軍裝備77mm前裝甲,kwk39炮的三號L才剛剛超越t-34/76,97改就只能單方面被虐了,或者都不用t-34出手,大量的t-70輕坦就足夠應對了。反正,如果日軍去進攻蘇軍,真的不知道會怎麼死,找不到哪怕一點點優勢。

(話說隨便回答了下,懶得去列更多乾貨。關於日本陸軍相比蘇聯陸軍有沒有哪怕一點點的優勢,反正我是想不到了。日本當初去進攻美國總是比蘇聯要好,海軍的差距沒那麼大,某些武器單項性能還更好,比如戰列艦和魚雷。去進攻蘇聯,真是活得不耐煩了。蘇聯玩起炮兵,連擁有的火炮種類差不多,還有105mm榴彈炮和大口徑加農炮優勢的德軍都怕。)


歷史沒有如果。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南北韓沒有像東西德一樣重新統一?
如果美國沒參戰,日本當年有沒有可能擊敗中國?日本為什麼會傻到去偷襲珍珠港?
如果你活在二戰時的日本,被強制徵兵,但認為戰爭是非正義的不想助紂為虐,你會怎麼做?
二戰日本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TAG: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