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內徵信行業的現狀及前景怎麼樣?


中國徵信進入2.0時代

一、徵信行業熱情被點燃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市場對徵信系統提出了迫切需求,中國徵信行業成為市場近期的熱點行業。2013年3月,我國首部徵信行業法規《徵信管理條例》開始實施;201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徵信機構管理辦法》正式施行;2014年5月,銀之傑3億元收購億美軟通100%股權,表明了其進軍徵信領域的意向;2014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開始對個人查詢本人信用報告實施收費制度;2014年6月,國務院出台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上述事項引起了機構和專業人士的普遍關注,市場更是開始預期2014年下半年央行將會發放個人徵信牌照。

圖 信用管理產業地圖

信用管理產業地圖,可以用來簡單的劃分徵信市場的不同領域。縱軸是從產業鏈的角度將數據處理過程分為三個環節,分別包括:數據採集,數據整合,數據利用。橫軸是從市場角度出發,將市場分為了個人市場、企業市場和資本市場。美國個人徵信市場主要由三大徵信局和FICO構成,當然也包括上百家的其他服務商,中國個人市場主要是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鵬元徵信有限公司和上海資信有限公司。美國企業市場主要是鄧白氏,而中國這部分有較多的機構。美國資本市場主要是三大評級機構,中國則有大公國際等機構。據相關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中國在信用管理領域的企業共有150家。市場規模達到20億元。

除此之外,徵信還會涉及徵信應用場景的問題。中國最主要的應用場景是金融領域,而徵信業務發達的國家有更多的應用場景,比如個人租房,上下游企業交易,甚至談戀愛等等。徵信就像在陌生企業和陌生人群交易之間的建立起了無形的信用中介,對交易的順利進行和風險控制有很大的幫助。

二、中國徵信業進入2.0時代

目前中國的徵信行業表現出以下三方面特徵:

第一,市場需求的爆發。市場對於信用的需求,尤其是個人徵信市場需求非常旺盛,其中有兩個重要的拐點。第一個是異軍突起的P2P市場,經過一年快速野蠻生長,參與者發現P2P平台蘊含的風險越來越大,因此也產生了對信用信息的強烈需求。第二個是消費金融在中國的興起。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階段後,會逐步將重點轉向內需領域,從而再衍生到消費金融領域。支持消費金融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個人徵信,而傳統的個人徵信體系無法完全有效滿足當前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第二,徵信機構主體多元化。在此之前,中國企業徵信主體相對較多,而個人徵信機構相對較少,隨著個人徵信牌照的發放,將會有更多的玩家進入該市場,進而在有限競爭的基礎上,豐富和完善個人徵信的服務體系。

第三,技術產品的創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規模越來越大,數據維度越來越多,在徵信數據源和徵信模型方面都會有較多的創新和突破,徵信體系擁有很大可改善的空間。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變化,宏源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聞學臣認為中國徵信業進入到了2.0時代。

通過與美國徵信市場規模比較可粗略推算得出,中國僅個人徵信市場就有1000億元的空間,而目前中國整個徵信市場規模為20億元,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三、以Zestfinance為代表的公司開啟了美國徵信業的2.0時代

傳統的徵信尤其個人徵信主要涉及以下信息:一是個人基本數據;二是金融數據,主要是信貸和信用卡相關數據;三是公共數據,包括稅務、工商、法院、電信、水電煤氣等部門的數據;四是個人信用報告查詢記錄。而如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發展,可用於評估人們的數據越來越豐富,如電商的交易數據、社交類數據(強社交關係如何轉化為信用資產)、網路行為數據(大小寫習慣、拼寫錯誤率與信用的相關性分析)等。這些數據是否有價值?是否可以應該應用到徵信體系中去?如何把這些新數據應用到徵信體系去?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圖 Zestfinance開啟徵信2.0時代

四、中國個人徵信業發展的三個核心要素

第一,牌照。在中國,只有獲得徵信牌照的機構才能從事徵信相關的業務。預計個人徵信牌照會有稀缺性,進入門檻也相對較高,除了註冊資金、技術實力等要求,股東背景、第三方中立性以及行業經驗都非常重要。

第二,數據。這塊會涉及到三方面問題,一是數據源(也可以說是數據邊界)和獲取途徑,從市場價值層面和從法律政策層面,哪些數據有用、哪些數據沒用,哪些數據可以採集、哪些數據不能採集,同時在數據獲取途徑方面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途徑,此外數據標準也很重要;二是數據所有權問題,這裡面涉及到用戶授權問題,同時也涉及到如何協調數據的所有者、採集者、存儲者、整合者、利用者之間關係和利益問題;三是應用場景,這個需要有明確的界定。

第三,模型。模型要注重權威性和可比性,同時,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如何做模型的開發也值得思考,傳統通過歷史推測未來以及先消費後支付的方式是否可以有所突破?能否在技術層面和模型層面做一些創新?

徵信行業本質還是服務業,從徵信行業的整體發展過程來看,其未來應在客戶開發(如從金融業拓展到零售業、醫療業等)和產品演進方面做突破。

圖 個人徵信三大核心要素

人人貸關於P2P徵信問題的思考

一、P2P面臨的徵信難題與應對措施

1.P2P面臨的徵信難題

P2P2面臨的徵信難題

對於徵信方面,人人貸認為目前最大的難題在於P2P行業無法介入央行徵信系統。央行徵信系統不接受P2P行業的信息,是出於數據完整性的考慮。央行擔心P2P行業的數據由於不完善而對央行自身數據產生衝擊。但是人人貸認為P2P行業的客戶跟央行客戶存在互補關係。

第二個難題在於數據的共享。雖然目前行業內各方都同意共享白名單或黑名單,但卻一直難以實現,原因在於缺乏有足夠公信力的專業第三方來完成數據的共享。

第三個難題在於行業黑名單的缺失使得P2P行業的借款違約信息難以進入央行信息系統,在此情況下,借款人的違約成本較低,從而導致P2P行業的批核率在發展到第四年以後逐漸下行。

2.線下徵信的弊端

大部分P2P借貸平台擁有自己的線下盡職調查團隊,該團隊承擔的職責、實施的方式都與小貸公司無異。另一部分平台將借款人的線下開發工作交給合作機構(例如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相應地,徵信任務主要由合作機構承擔,平台從風險控制角度予以配合(主要是複審和複核),但合作機構的徵信同樣通過線下渠道完成。因此,無論徵信的承擔主體是P2P借貸平台自身還是外部機構,線下徵信的實質沒有改變。

如前所述,P2P借貸高度依賴線下團隊進行徵信,這一現狀存在嚴重的弊端:

圖 P2P行業的應對措施——線下徵信的弊端

線下徵信是勞動密集型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抬高了整個信貸成本,造成不經濟性。特別是額度較小的信用借款,其高昂的徵信和審貸成本給借貸雙方造成巨大壓力,迫使借貸平台更傾向單筆金額高的借款,長此以往,P2P借貸的普惠價值和補充作用將被逐漸損蝕。

線下徵信的主觀性較強,不利於徵信技術的標準化。不同平台的徵信流程、所搜集整理的資料不盡相同;即使在同一平台,採用了標準化的線上評估方式,不同信貸員、審貸員的風格、特點也有差別。這種差異固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撐平台在不同地域、行業,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徵信,但是長遠來看,造成了徵信標準的割裂,不利於信用資源的互通互享。

線下徵信的高成本同樣阻礙了徵信數據的共享。由於各個平台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線下徵信,把這些徵信數據視為自己的核心資源乃至核心競爭力,其與其他平台、徵信組織的共享意願大大減弱,實際上形成了囚徒困境,導致重複徵信和徵信資源的浪費。

線下徵信的高昂邊際成本阻礙了行業的高質量擴張。儘管近幾年的國內P2P借貸行業發展迅猛,但主要依靠人力、資金等非技術要素的投入增加來支撐,這使得P2P借貸日益成為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行業,體現的是粗放式增長,未能發揮其技術創新優勢,常常招致批評。

3人人貸:將線下信用資源進行線上轉移

面對徵信難題,P2P的應對措施是線下徵信。2012年開始,人人貸通過與友信、中安信業、證大速貸等機構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國的網點優勢協助人人貸開發此類客戶;收集、驗證審核所需信息並對客戶進行有效的貸後管理,把其信用資料傳到網上,依靠集中化的信用評估中心和貸款審核中心,逐漸增加信用評估、貸款審核的自動化程度。人人貸的戰略合作公司友信目前覆蓋了30個城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線下徵信是勞動密集型工作,友信擁有2000-3000人的大團隊,一方面解決了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高昂的企業成本。

圖 人人貸:將線下信用資源進行線上轉移

依然通過線下銷售,在獲得借款申請人之後,盡量把其信用資料傳到網上,依靠集中化的信用評估中心和貸款審核中心,逐漸增加信用評估、貸款審核的自動化程度。先從輔助評估、審貸出發,一步步的降低人工干預程度,直至以自動數據評估和審核為主,人工干預為輔。

這條漸進式的演進路線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這一路線相結合,平台可推出多種借款產品,例如線下認證型和線上信用型。前者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風控方式,後者採用純線上方式。一方面保持平台業務量在當前的信用條件下仍然能夠通過「生產」要素的持續投入獲得快速增長,另一方面逐步摸索純線上銷售、風控的經驗,積累相關技術。在信用條件改善時獲得先發優勢。

為了更好地找到更優質的借款人。2012年開始人人貸開拓了多元化的合作渠道,與一些傳統的微貸公司合作,在徵信方面有88%是通過實地認證得到。雖然目前受中國現狀限制,P2P的擴張遇上了阻礙,但李江先生相信未來當數據足夠集成的時候,人人貸能將傳統碎片化的信用資源進行線上整合和轉移。

4.不斷優化大數據風控策略的技術

大數據在目前而言還是相對抽象的一個名詞。大數據對樣本數量有較高的要求。人人貸現行的模式,是在傳統的審批方式上引入了評分卡和決策引擎,是一個信貸工廠的模式。但是信貸工廠的模式對數據的要求非常高;人人貸一直主動要求與央行徵信公司接觸,但是中國目前的現狀是央行下屬徵信公司和管理局是平行機構,徵信公司負責徵信領域,而管理局則負責牌照的發放,這導致了溝通工作難以進行,所以暫時很難推動這個徵信市場。

圖 人人貸的大數據發展戰略

5.藉助央行的徵信數據

藉助央行的徵信數據,P2P借貸平台能夠對申請人在銀行系統內的信用狀況有基本理解,形成對申請人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負債情況做出初步的衡量,可為審貸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參考信息。但是,目前央行徵信數據並未對我們直接公開。P2P借貸平台不能直接查詢,增加了平台獲取個人信用報告的時間成本,可能存在造假風險。P2P不能報送用戶數據,降低了平台對於借款人違約的震懾力。

6.加強商業徵信機構合作

與商業徵信機構合作的意義在於:(1)行業信息共享;(2)補充央行徵信,提供差異化的信息覆蓋度;(3)幫助解決重複借貸問題。

存在的問題:信息收集和數據對接的困難;徵信機構的獨立性與公信力問題。

圖 人人貸加強與商業徵信機構合作

二、未來發展

對於未來的發展,李江先生認為P2P的數據是碎片化的數據。但是P2P行業的數據消費能力非常強,他們願意購買數據,同時也是數據提供方,願意與行業、央行進行數據共享。因此,李江先生認為,在未來商業徵信和央行徵信需要打破隔閡,只有融合才能共享,才能提高徵信效率。

圖 信用體系不斷發展融合圖 大數據徵信得到長足發展

轉自 金融50人論壇 官方微信公眾號:wefinance50


徵信有兩種,一種是Fico評分模型。其中的核心數學模型就一個,根據借款信息預測,再根據不同的客戶群體應用不同的演算法,預測客戶的違約概率。

不同的變數不同的參數,是FICO的核心技術。用途是銀行貸款審批風險定價等,誇張的情況,在美國沒有信用的人寸步難行,租房子找工作都需要看徵信報告 ,評分高的人車貸保險都要便宜。

順便說一句,次貸危機不是fico失敗,是銀行太貪婪,降低標準,濫用了。

一種是沒有任何信用記錄的人,如農民工社會底層就很難,這些人只能找高利貸徵信系統zestfinance。主要是通過類似人肉搜索方法通過散落在各個網站論壇的借款人網路活動信息,非財務信息挖掘出信用相關的信息。

從數據科學家的角度來說,銀行小額貸款都是數據創造者,數據必須分享,例,如銀行都把數據提供給人民銀行,人民銀行生產徵信報告。

大數據徵信不是一個概念,起碼要幾年的數據,能分散式運算能力的機房,懂演算法的幾人團隊。

一個銀行或者信貸公司建個網站就是大數據徵信,那就是炒作。

…更多文章請到信貸風控手記-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H-Howard


我國徵信發展情況概覽

從我國的徵信發展歷史來看,其發展較為緩慢,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此對應的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假貨橫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與誠信有關的問題時有發生,社會經濟生活領域存在嚴重的信用缺失。

未來信用體系發展展望

雖然我國的徵信市場與國外差異較大,國民偏愛儲蓄的行為觀念也冠絕全球,與美國徵信市場由於民眾偏愛提前消費形成了鮮明對比,但隨著國內經濟的轉型、刺激消費的措施不斷興起,消費領域各類貸款的持續增長,預計對徵信的需求不斷增長。伴隨著2015 年1 月5 日央行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徵信、拉卡拉信用、深圳前海徵信中心、鵬元徵信、中誠信、中智誠徵信及北京華道徵信等8 家機構做好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預計我國未來的信用體系將以央行為主導,但一些互聯網徵信機構也將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在國內,即便是最成熟的央行徵信系統也只覆蓋了8 億人,其中有交易記錄可以進行徵信的群體主要是那些有成熟穩定經濟能力的人群,總量只有3 億人。而另外5 億人在央行徵信系統中則只有基本信息,尚屬徵信的空白市場,再加上那些連基本信息都未被央行記錄的人群,這反映了我們的徵信系統建設仍然任重道遠。從國內的發展來看,雖然目前銀行有較為詳細的儲戶數據,但仍不能將其中高風險和低風險的人群進行有效的區分,因而無法為這一群體提供信貸服務。面對這一問題,也許互聯網徵信可以為其提供更完善的覆蓋。 互聯網信用評級並不僅僅是對現有體系進行顛覆,而只是對現有體系進行補充,使金融機構對個人信用的判斷更為全面更為準確。這麼來形容,傳統金融機構的系統是從正面來評判,但有時候一個人的正面可能不容易看見,而互聯網徵信則是從側面甚至是背面來對一個人的情況進行描繪,並將其提供給金融機構,作為其判斷這個人信用程度的關鍵參考。

以芝麻信用所構建的信用體系以及未來發展看,芝麻信用分根據當前採集的個人用戶信息進行加工、整理、計算後得出的信用評分,分值範圍是350 到950,分值越高代表信用水平越好,較高的芝麻分可以幫助個人獲得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 芝麻分綜合考慮了個人用戶的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人脈關係五個維度的信息。

1) 信用歷史:過往信用賬戶還款記錄及信用賬戶歷史

2) 行為偏好:在購物、繳費、轉賬、理財等活動中的偏好及穩定性

3) 履約能力:享用各類信用服務並確保及時履約

4) 身份特質:在使用相關服務過程中留下的足夠豐富和可靠的個人基本信息

5) 人脈關係:好友的身份特徵以及跟好友互動程度

未來授權芝麻信用獲取更多個人信息將可提高信用評分與個人信用狀況的吻合度。

1、市場化徵信機構給社會帶來的改變

2、未來商業信用形態展望

我國的徵信業一直以來的緩慢發展,則與政府未能對自身在徵信市場中的角色做出明確的界定密切相關,但是隨著十八大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重新明確,中國徵信業尤其是企業與個人徵信業的發展已迎來重點轉折。


目前中國的徵信模式與歐洲政府主導模式更為相似。對於日本模式,類似於現在小額貸形成的信息共享聯盟制度。但是不管是何種模式,使用的信息都是信貸信息,各個體系覆蓋的人群也很全面。其實,如果中國的徵信體系完全建立起來,能夠覆蓋到大部分人群的話,所謂的大數據徵信基本是沒有市場的,就像美國的ZestFinance一樣,雖然在中國被吹得神乎其神,實際上它服務的人群僅僅是沒有信用分數或者信用分數極低的人群,這部分人群的數量實際是很少的。

而中國的現狀是,徵信有效覆蓋人群遠不到總人口的一半。因此,央媽就布了一個局。在提供第三方個人徵信的時間是2015年,這一年中國是怎樣一個狀況呢?

1. GDP增速放緩,之前溫總理的4萬億釋放,試圖去激活實體經濟,但是只是哄抬了房價。

2. 中國開始學習美國的lending club,成立了數不勝數的P2P公司,政府也並沒有過多的干涉。

3. 銀行不愁客戶,並沒有動力去擴展差的客戶,導致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4. 互聯網化開始大力推行,移動端數據流量突飛猛進。

央媽的對P2P的寬容和個人徵信牌照是什麼目的呢?

1. 利用P2P增加資金的活躍度,降低借貸成本,降低借貸門檻。對於資質一般的企業,更容易融資。對於個人,促進消費信貸,進而貢獻GDP的增長。

2. P2P的存在,使更多的人可以通過民間借貸,還款行為,開始在人行徵信系統中,形成自己的信息。最初,P2P大部分公司是不能夠查詢PBOC,借貸人逾期也不會計入PBOC。但是隨著更多的人,發現這一空子,開始騙貸的時候。通過法律訴訟,讓這部分人的黑記錄進入了徵信體系。之後,央媽又主動允許了更多的民間借貸機構可以查詢並共享數據。可想而知,這對PBOC的覆蓋率非常有幫助。

3. 當然這些遠遠還不夠,她不僅需要借力民間機構,也需要借力銀行。但銀行並沒有動力去做這個風險較大的事情,想想之前央媽一直在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同業拆借利率,很有可能是希望讓利給銀行,進而讓他們有動力去冒更大的風險。既然銀行沒有動力,那麼,她決定發展互聯網金融,讓這些願意冒險的民營企業,去打頭陣。果不其然,以京東,阿里為首的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形成了自己的閉環生態。由於他們沒有許可權查詢PBOC,因此只能使用自己體系內的大量互聯網數據,作為風控的依據。

4. 央媽的個人徵信牌照,無疑是給了類似企業一劑強心針。既然這些企業願意砸錢做實驗,為央媽鋪路,央媽何樂而不為呢。同時,第三方徵信也可以幫助現在沒有風控能力的P2P公司,進而驗證大數據評分卡的實際能力。

5. 等大數據評分卡在P2P公司產生了效果。這時,膽大的銀行也會開始使用大數據評分。(目前光大,中信等多家銀行已經開始使用大數據評分卡,為自己擴展客群)。同時,央媽還將貴陽作為大數據交易中心,作為大數據徵信的官方支持。但是別忘了,銀行的數據可就是央媽PBOC的數據。這樣一來,央媽利用民營資本試水,將越來越多的沒有徵信的人納入到了央媽的徵信體系,而銀行和央媽,卻幾乎沒有付出任何成本。

6. 現在的進展也就很明確了,如果PBOC的覆蓋人群越來越多,可以和美國,歐洲,日本相媲美,有了完整的徵信生態體系。所謂的第三方個人徵信牌照,也就沒什麼意義了。所謂的大數據徵信,也會像ZestFinance一樣,成為在夾縫中生存的企業。

總結一下,P2P的發展,一是為了提升經濟,促進GDP發展;二是為大數據徵信提供試驗場;而大數據徵信的發展,就是為了借力完善徵信體系的建立。因此,我不看好大數據徵信市場的前景。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2015年的的確確是中國個人徵信市場化元年。

---------------------------------------目前的情況---------------------------------------

監管環境

  • 監管的改革措施創造了良好的商業環境。15年,央行印發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央媽已然放話,說大家放手做吧我准了。

技術環境

  • 互聯網與數據技術的進步為徵信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基礎。大數據為基礎的各類徵信數據公司應運而生。

市場環境

  • 個人消費旺盛引發貸款需求增長,徵信的核心市場,即金融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成萬上億的信用百戶的潛力等待挖掘。
  • 互聯網金融的爆發成長倒逼個人徵信跟上時代發展。以P2P為例,P2P等小貸機構還沒有辦法接入央行徵信中心,只能依靠其他數據公司獲得補充。目前市場上央行外的徵信公司還遠遠沒辦法滿足這個需求

---------------------------------------未來的方向---------------------------------------

  • 行業格局和機構差異化。不同的徵信機構會對徵信市場進行小而美的補充。包括數據徵集,模型分析與徵信洞察(如芝麻信用分)以及徵信產品應用。
  • 數據資源的整合和共享。除傳統的金融數據外,越來越多的數據源被納入到原始資料庫中,然而數據就是資源,目前各家寡頭沒有共享數據,形成一個又一個數據孤島,價值受限。在年輕的中國徵信行業當中,數據的匱乏使得各家機構感嘆「本應該比拼廚藝,現在各家卻得從種菜開始」。期待將來各家能夠找到數據合作的新模式,使數據發揮更大價值。
  • 徵信服務的外延和內涵會更加豐富。除金融領域之外,越來越多的其他行業也開始需要徵信數據的幫助,以緩解陌生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如在打車,住宿等商業模式當中,不再單純依靠平台規則約束買賣雙方,而是可以結合徵信企業的數據服務完善平台模式。

如果希望得到全面的解讀,推薦閱讀

波士頓諮詢 | 2015年中國個人徵信行業報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ExMTA2NQ==mid=404295040idx=1sn=ac8ce96cead394fac5aa5346b0b8c0cescene=1srcid=0401XL1zf6Gg2MpxXMU3f28ikey=710a5d99946419d99a87ed8ec1bda8563ba93fae0a6c09324f15440a026b43b544739f72b5a7f3b3f912e91f4d1646d8ascene=1uin=NzUzMzU0NjIx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61030003pass_ticket=BDi%2FrZpnXIvM31ImU%2FutQw%2FjaP0VjPKA1fQYY3tjwKSslb6D%2BqEACNi0Jut6jygl


市場需求旺盛,徵信服務僅是開端

工作過程中,我了解到信貸、租賃、投資、法律等行業對徵信的需求已現,並且呈現越來越旺盛的趨勢,信用缺失、人行徵信的局限性、民間借貸數據不互通公開、法律信息公開時效性、互聯網金融缺乏監管等等問題導致眾多有信用活動的主體對徵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是我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的體會,很多客戶對一些風控數據很感興趣,目的是儘可能的降低風險。而民間徵信第一批拍照尚未發放,徵信服務數據和功能存在太大局限性,數量眾多的徵信公司並不能滿足整個行業的需求,徵信服務目前僅是開端。

問題所在,盡顯機會

目前民間徵信存在很多問題,第一:缺數據,眾多徵信公司中,數據完整且有用的公司太少,數據一般都具有時間和區域局限性,如民間借貸數據中,沒有比較完整的數據,客戶查得率太低,對信用活動決策的作用比較小,甚至會起到副作用,又比如,司法信息,市場上有一些比較專業的司法數據創業公司,但仍然存在時效性和完整性問題,且存在一些法律束縛,有些案件具體細節進行了清洗,導致用戶不能進行精準的查詢。總的來說,數據的完整性和及時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第二:技術對徵信的作用還未完全發揮,目前大數據徵信公司很多,不提大數據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搞徵信的,可事實上都是虛有其表,首先,數據還不健全,怎麼做好大數據,其次,大數據需要時間積累,最後,技術在徵信上應用還缺乏經驗。第三:存在一些道德和法律的問題,國家徵信對徵信開放只是開始,很多細節還沒有敲定,徵信這塊的監管還是個問題,如美國有多部關於徵信的法律以及多個專門的部門,國內在法律和管理上還只是開端。

建議

首先要重數據:民間徵信公司本質上是數據公司,數據不全,難以長遠發展,目前有很多主流市場及細分市場的發展空間都很大,主要是數據收集難度太大,以及公司前期的盈利上有較大困難,所以很多公司的數據都不全,真正到數據較全的時候,也許就已經很難倒下了。

其次要重技術: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以傳播都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技術應該圍繞讓數據更全、數據更准、數據易用的目的,我是銷售崗,在數據易用這塊有些體會,要以客戶一鍵查詢為目的,具體來說客戶只需輸入查詢對象的姓名及身份證或企業姓名,點擊查詢即可查到想要的數據,整個查詢過程只需花一次錢,便得到精確的結果,這樣,在技術上應該是可行的,體驗提升肯定很大。

最後,我想說徵信要有互聯網的思維,很多徵信公司很早就定位了自己是互聯網徵信及大數據徵信企業,這有先見之明,更是時代的趨勢,互聯網一定要多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想,想不完整便需要進行無干擾的群眾測試,去完善各個細節;一定要快,發現問題,最快的速度解決,對問題反饋處理進行跟蹤;互聯網一定要有明確計劃,產品的規劃最好事先徵集一線銷售崗的意見,確定之後,訂立時間表,產品開發工作的節奏不亂,也便於新功能的提前宣傳。同時互聯網思維也需要在內部管理上融入,內外兼修才不畸形。

以上僅是我個人對徵信的認識,由於從業不久,認識不夠深,有很多不足之處請指出,便於更好地學習。


目前國內外資徵信,就我之前經歷的,大多直接通過電話和政府官方數據。現在管得嚴,企業的財報也不好通過第三方渠道獲得了,所以對徵信公司有影響。

我個人認為徵信是有前景的,企業信用同樣是一筆資產,有徵信機構的背書,比較容易獲得別人認可。而且,我認為徵信將逐漸變得數據化,並且會不斷的和大的平台合作(其實已經有和百度阿里合作的,但以後會更廣泛),網路介面更多。


2015年已經全面爆發了,行行業業都在徵信行業掘金髮力,未來三到五年應該是一個各自徵信體系的建設階段,但我估計很多企業會死掉,因為徵信行業太小,而且徵信本身在商業行為中也不是唯一決定性因素,未來三到五年更多的是行業資源整合,徵信企業間的併購。窗口期已過,互聯網金融領域更是魚龍混雜,徵信唯一的一塊藍海基本上被糟蹋了,徵信行業的寶寶哭啊!


徵信的未來屬於金融界里懂互聯網徵信的,而不屬於互聯網徵信行業懂金融的


徵信3.0時代,你準備好了么 徵信3.0時代,你準備好了么

——from 本人@網信徵信 項目經理 高級Java工程師 牛先生


推薦閱讀:

退房之後,如何消除已經進入人行徵信系統的貸款記錄?
已經確認XX銀行出售了我的個人信息,有什麼辦法制裁這家銀行?
傳統風控手段(經驗)會被大數據風控替代嗎?還是大數據只能用來輔助?
什麼公司有資格寫入你的徵信報告?
怎麼看待「女生為公司擔保貸款,公司破產後個人欠銀行9000萬」事件?

TAG:職業 | 徵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