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是否應該私有化?


說一個我之前一直強調的問題

在土地公有化的制度下,國家對於每一個擁有農村戶口的人都有義務給予其土地

以供其生產生活之用

所以從法理上來說,土地公有保障的是每一個農民的利益

也正因此,那些農民工才能在進城務工不順時有退路,而不至於淪為城市貧民

不信可以看看身邊,現如今至少在我身邊,許多人已經紛紛認識到農業戶口的寶貴了

而中國在解放後經過了近五十年的時間,終於可以通過第二第三產業反哺農業了

然後你們說土地公有是禁錮了農民生產力,搞土地私有

但問題是從歷史上看,單純的個人土地所有者,是永遠無法與大資本抗衡的

當然,現如今所謂的農村改革農民進城農村戶口取消

其實正是在為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做準備

我只是想問問,私有化之後的失地農民該怎麼辦?

拿許多人說的,中國曆朝歷代都是土地私有制

那你們知道歷朝歷代滅亡的起因都是什麼嗎?土地兼并啊

當年美國開發西部,只要人到了跑馬圈地那就是你的

現在呢?當年那麼多農場跑哪兒去了?

所以說單純的個人土地所有者,是永遠無法與大資本抗衡的

現如今所謂的土地私有化看似是把土地分給了每個農民,讓農民有了私產

但問題是農民如何有效保護自己的土地不被侵吞呢?

別跟我說法制,在利益面前那就是個屁


你想當土豪么?打土豪分田地你聽說過么。。。中國千年的土地私有制,到了現在變成公有制。公有私有各有利弊。私有:又會造成土地兼并,(因為各種情況需要賣土地的人還是很多)使大量農民失去田地,為地主耕作,貧富差距懸殊,社會矛盾尖銳。但是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鎮化的發展。


樓上觀點沒有考慮現實約束。

參見我的另兩個回答:中國實現土地私有化是否具有可行性與必要性?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土地承包是不是失敗的政策?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首先回顧一下我國農村的土地制度。新中國完成土地改革後,給大量無地農民分割了農地,大概到1955年的時候,一些地區認為農業有規模化生產的必要,於是要求村集體建立合作社。到大躍進時期,實行了人民公社制,農村基本上都採取集體耕作。文革時期,公民的財產高度平均化之後,私有土地比例大幅度下降,到1982年制定憲法修正案時將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做一了結——「城市土地屬於國家,農村土地屬於集體」。

現有的土地制度是怎樣的?家庭聯產承包制是一種典型的底層倒逼式改革。最開始實施承包制的地區農業生產都不佳。1980年9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中提到「就這種地區的具體情況來看,實行包產到戶,是聯繫群眾,發展生產,解決溫飽問題的一種必要的措施。」可以看出,實施家庭聯產承包的本意是解決溫飽問題,提振農業生產,與題主所說的不完全相同。林毅夫92年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的論文表明,家庭聯產承包制在80年代對中國農業生產增長的貢獻接近50%。從這一點看,政策的初始目標是達到了的。

土地私有制可行么?通過回顧我國的土地制度歷史,可以看出,土地集體所有下的承包制度至少是在當時制度、意識形態等約束下的最優選擇了。難以想像經歷了極左時期的中國農村能夠直接進行土地私有化。另外,給定現階段的制度約束(「集體所有、家庭承包」),我認為出售使用權的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並不高。況且使用權的流轉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土地私有制有必要麼?

1. 私有制不一定比現有土地制度更有利於農業生產。農用地不同於建設用地,建設用地房子推倒可以重建,農用地地污染了或者荒廢了需要較長時間復原。此外,農業生產的肥料投入、農機設施投資都是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也就是說今年的投入提升了農地質量,這種改進是有利於日後的農業生產的。如果農用地使用權進行拍賣,除非所有權時限比較長,是會降低那些真正有至於規模生產的農戶投資積極性的。

2.土地非私有制不一定會比私有制具有更高的流轉成本。在我國土地不是私人所有,所以不能買賣,只能交易使用權。與土地交易市場制度的完善程度相比,私有制還是公有制對交易成本的影響並不顯著。

土地的權屬確定是否有明確的法理依據和行政程序。2008年後逐步推動的土地確權頒證就是讓每一塊土地都有其明確的承包者和經營者,避免由於合同的不明確導致了糾紛。

土地分配的行政性機制是否擾亂了市場機制。土地分配的行政性機制主要是指村莊對土地的調整。比如某一家進城做買賣了,他的農地是否該劃歸別的農戶?如果原承包戶的地權都不穩定,那麼流轉的地權肯定也不會穩定。


絕不該私有化。中國的土地問題首先是人的問題。

從農村地區看,只有公有的土地或者不完全的土地權利才可以提供農民一個低成本而且有尊嚴的生活方式,才能起到保障功能,私有的土地會激發出巨大的農業生產效率,聽起來不錯,但是私有化之後中國的數億農民何處去?二三產業根本養活不了,後果參考高失業率國家,不堪設想。

一切脫離國情的理論都是耍流氓。

以上回答的前提,是繼續試行土地用途管制,否則只會更加混亂,


土地私有制是指由私人掌握土地的所有權、經營權、處置轉讓權、收益權等完全產權的土地制度。所謂土地私有化,極端的說法就是所有土地都實行私有制,更多人的看法可能是指存在土地多種所有制的情況下主要實行私有制。

在人類社會發展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私有制特別是土地私有制,在其興起和發展的時期,都曾經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無論是奴隸社會早期和中期的奴隸主私有制,還是封建社會早期和中期的地主私有制,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私有制,都曾經帶來生產力的新發展,有時甚至是巨大的發展。但是在這些社會的後期或晚期,私有制無不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嚴重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原有的私有制無不逐步被新的私有製取而代之。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資本主義私有制最終將會被社會所有制即公有制所取代。

中國現在到底應不應該實行土地私有化(主要是農地私有化),首先需要明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關於所有制和人類社會經濟制度演進的大趨勢的基本原理仍然具有科學性,並沒有過時,以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仍然是人類社會長遠的發展方向。雖然私有制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還擁有存在的合理性,還有生命力,也具有不能完全替代的作用,但私有制必然存在的剝削、不公平、貧富兩極分化、與社會化大生產矛盾等自身無法克服的根本性缺陷,決定了私有制不會是永恆的,不可能是人類社會的終極所有制形式,最終還是會走向消亡,被本質上能夠消滅剝削、實現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的,更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新的更先進、成熟、完善和優越的社會所有制或公有制逐步取而代之。

正確判斷中國現在到底應不應該實行土地私有化,還必須清醒地認識中國人口、土地和三農的特殊性。中國農村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是:人地矛盾(人多地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小規模分散經營與規模經濟的矛盾、農業自然條件的弱質性與農民致富的矛盾、農業落後與現代化和全球化的矛盾、工業化和城鎮化與三農問題嚴重的矛盾。中國的國情決定,中國的現代化(包括農業現代化)必須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中國人多地少、農村剩餘勞動力數量龐大,在農業落後、工業化和城鎮化提供的農民轉移就業和居住條件有限、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土地私有化會很快導致農民貧富兩極分化,造成「三無」農民(無地、無業、無社會保障)大量增加,從而造成農民總體狀況的惡化。解放初期,無地和少地的農民通過土地改革都分到田地,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做到了耕者有其田。但在人多地少、農業落後的情況下,天災人禍、生老病死、勞力缺乏等原因使得不少農民不得不賣地救急求生,重新失去土地,又由於缺乏技能和就業機會而無法進城務工經商,只有再次淪為無地僱農或等待國家救助的窮人。這正是中國農村走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分散的小規模的小農經濟,無法獨立抵禦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家庭生活風險,難以開展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在人多地少、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極低的中國,農業合作化、集體化是唯一出路。雖然中國在農村合作化、集體化過程中存在過急、過快、過猛、經營管理體制不合理等嚴重缺陷,但合作化、集體化的大方向是不能全盤否定的。至於說目前已經存在的「三無」農民,主要是現行土地徵用補償制度不合理、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農地非農化與農民非農化不協調等原因造成的,並不是土地公有制的結果。減少或消除「三無」農民的辦法也只能是深化改革,完善土地徵用補償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實現農地非農化與農民非農化的合理協調。


中國已經走上了資本 主義 邪 路 想要深化改革 土地私有化是必須的步驟 短期內或許會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 造成失業和社會不安定 具體可參英國的圈地運動 但是這些農民去城市裡打工之後可以創造比耕作更多的價值 推動城市的發展 釋放社會以往被限制的生產力 最終的結果是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 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轉變


有土地的農民也不一定能養活自己,歷史上農民有土地也可以餓死一大片的事情多了。

這個跟土地私有公有沒什麼關係,土地公有打擊生產積極性一樣可以餓死一大片。

而現在中國土地生產模式完全不適應現代社會化生產要求,基本都是落後的家庭作坊式的生產,規模小,技術手段落後。

解決問題關鍵在於如何合理利用資源和分配資源,和建立社會合作和保障體系,不過中國一直沒有這種傳統習慣和意識,統治者對於農民的態度跟對待畜生是差別不大,一般都是純天然自生自滅的放養狀態,更別說什麼社會保障系統,所以私有化還是公有化這個問題在中國來說是無解的。


失地農民會聚集城市貧民窟,社會更加不穩定


竟然有這麼多人鼓吹私有化,有些人以為私有化了自己就能當上大地主呢。


政府應該促進土地私有化。就已現在的小農包產,現在的農業形態很難保證產品質量。就那二畝三分地也很難大範圍機械化作業,造成低效率,低產出,農民整天累死累活,沒什麼實際產出。其實用收割機,播種機,拖拉機,飛機噴洒農藥,早就輕鬆解決了。私有化可以加速土地兼并,促進農業生產自動化,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從整體來看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還有對付進城找不到工作的農民也好辦,恢復當年的盲流制度,另外我們國家不是有城管大隊么?你敢在城市建貧民窟?

其實,對於我黨來說,農民,工人都一樣,是利用完的道具,只不過是時代的犧牲品。發展伴隨著犧牲,就好比當年英國圈地運動,羊吃人的英國如何快速發展一樣。在中國要不是有當年7000萬國企工人的下崗,給國家減輕了這麼大的負擔,怎麼會有今天,民營企業高速發展。所以農民也一樣,為了國家的發展,不想做也得做。長痛不如短痛,要有當年壯士斷腕的決心。

如果你一定要說,黨是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代表工人,農民的根本利益!我只能說你是不是大腦損壞了。說白了,早在20年前父母下崗的那天起,我就再沒相信過什麼所謂的,什麼公有制,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還有代表無產階級什麼的廢話!也知道了,相比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犧牲的,包括其立黨的根本。可能這就是所謂的與時俱進吧。


土地私有化的前提是把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寫入憲法,明確的法律保護個人產權。


家天下時代夠私有吧,他們用了幾年?


這都是小事,因為不管現在公有私有,隨著社會主義的進程,都會變成公有,所以又何必多此一舉呢?著眼更重要的事情才是正確的選擇,比如說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使社會更加公平公正,比如說如何提高國民素質等等。


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回答,對於調動百姓保護環境的積極性來說,土地私有化也有重要意義。民眾對於工廠對土地河流的污染容忍度會大大減小,農民對農田山林的長期經營會更多,而非短期濫砍濫伐(由於對朝令夕改的政府政策不信任,短期行為其實是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比如曾經紅豆杉的搶伐偷伐,漁民的滅絕性捕撈,難道他們還不知道竭澤而漁的道理,不過是基於公有制下,國家的東西撈到一把是一把的心理。


土地私有化是必然的,現在正在搞土地確權工作就等於是為私有化做鋪墊……

其實大家擔心無地農民淪為流民然後形成貧民窟也許百年之前或者幾十年前有可能…只是現在真心可能性太低了…就我在農村基層的所見所聞來看,基本上農村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基本上家裡田地都是老人在耕種或者轉包給別人耕種,形式上已經形成了土地兼并的情況!現在基本上都是人口就業基本上都是向二三產業跑,第一產業真心不需要這麼多人


我從另一個角度說一個農村土地私有化的必要。在農村,計生、補貼、土地,是村官們撈錢的主要項目。不私有化,農民利益其實得不到保障。一畝地能有多少收入?純得也就三千。我們這邊,一家大約二畝地,一萬塊錢的收入,還不如打工半年的收益高。倒不如讓土地流轉,解放勞動力,把地包給農場去種。

最後再說一句,村官是最邪惡最貪婪的群體,以後應該取消。


不該。

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集體所有也是公有制的一種。


應該

無恆產者無恆心


推薦閱讀:

國家為什麼不土地私有化,難道僅僅是因為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嗎?
為什麼土地流轉問題這麼火熱?
如何看待中央調減京津滬耕地保護指標?
怎樣才能讓人民合法擁有自己的土地?怎樣促成這件事?
為啥地產開發商不蓋同樣高的樓?

TAG:經濟 | 經濟學 | 土地 | 私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