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假設:用戶天生善良還是邪惡?

美國人做互聯網產品,通常會假設用戶天生善良,愛惜羽毛;中國人做互聯網產品,通常會假設用戶天生邪惡,只想佔便宜。這是文化差異,還是國民性問題?


我感覺人性是相通的。

全球各地都有一些公司是假設用戶是邪惡的,或曰利用人性弱點的,比如黃賭毒,比如默多克的媒體產品。

全球各地都有一些公司是假設用戶貪便宜,比如沃爾瑪、戴爾和團購。

至於中國為什麼更多發揮用戶的弱點——自卑、好鬥、貪婪——我覺得是社會狀態所致:許多中國人不快樂,且對應該快樂的事情較為麻木。他們最敏感的,是因為缺乏成就感而導致的強烈的自卑:很多事情都可能讓一個用戶感覺被挑釁、被壓抑、被貶低,他們願意付出一些事情找回面子。這是強刺激。強刺激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

換句話說,做一個只針對人性優點的產品(比如知乎),在中國會是個很慢的事兒。


《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是一體兩面,市場是建立在誘惑基礎上的,但市場要做大必須有共同遵守的互利規則,社會秩序能夠維持更多靠道德,否則即使管理員強大也會崩潰,一個道理。社會是建立在多數人遵守規則,利他基礎上的。


這讓我想起了十幾年前風靡一時的國際大專辯論會上一個辯題: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在這個「國民辯論」(National Debate)缺位的社會,當時這個辯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但這個辯題的問題出在:

一,它通過探討形而上的問題、迴避社會更現實的挑戰,給人們帶來了「向真理靠近」的虛幻錯覺;

二,它通過設定立場相反的辯論雙方,人為地復辟了前現代社會的非黑即白二元論價值觀。

正如「中國人愛亂穿馬路」、「中國人愛亂吐痰」等判斷,這不僅僅是民族性和國民性的問題,更是社會規範失效、社會建制崩潰、教育體制坍塌的結果。深層原因太多太大,在這裡就不細探討了。

從這個辯題引申來看產品設計,如果一個產品,比如巨人的《征途》是沖著鼓勵和彰顯人性惡的那一面去的,其根源更多在這個社會的失控,在於專制政權和權貴資本主義交相輝映下對社會建構的破壞。

簡言之,一個健康的社會,既有《好色客》的空間,也有對《紐約時報》的需求。與大眾邪惡與否無關。

我好像扯遠了。


墨菲定律網站版:凡是輸入框,都會遭灌水、spam、腳本注入;凡是積分,都會被刷;凡是上了網站首頁的內容,都會出現色情、政治;凡是用戶間溝通的渠道都會被廣告機器人利用。

你說用戶是正是邪?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思考的話,假設用戶「性本善」或「性本惡」都是錯誤的。

應當牢牢記住的一點是,人的心理底層是極端享樂主義的衝動,它是一切心理活動的根源和原動力——這一衝動本無善惡之分,作為產品開發者應當注意產品是否能順應或利用這一天性,而不是挑戰、冒犯它。


這很大程度就是跟國民素質,價值觀體系,人群社會行為習慣 有關係

打個比方 如果「過馬路」這件事也能做成一個系統來控制的話

相對於美國和日本國民 對於闖紅燈的預警肯定比不過相對中國人那麼重要

美國,日本的蔬菜水果可以論「個」來賣,中國的必須論「斤」,否則絕對人人站那來回的翻,都挑大的,不管是否吃得了,不管是否會給人翻爛

而相對中國國情從小對於情色文化及兩性話題的禁錮 黃色圖片就絕對吸引中國人的眼球 這種產品廣告的設置 中國網路用戶會關注 也肯定高於美國 因為網路幾乎是他們唯一獲取渠道

另外 中國人普遍存在沒安全感 加之互聯網的買賣交易 時常有假貨還有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網上的產品 如果沒人買過 我就不敢嘗試買 而團購人多的 可作為其產品「還不錯」的一個參考參數 進而會稍微降低我的風險感 所以有商家會涉及做假數字的產品

中國人的貪便宜心理 也明顯會高於美國的國民 美國國民其實已經習慣了 高價值代表高品質 高服務的觀念 而在中國國民 價值為導向的用戶仍是絕大對數


我覺得在這個觀點上可以參考德魯克管理學的原則:任何一個健康的人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是服務於他自己的目的的;

事實上這種目的又是可以從馬斯洛的需求原則分析得到一個大的思路,所以一切只是存在「目的」;不存在「善惡」


我個人相信絕大多用戶是善意的,但是在產品設計和運營的過程中要刻意的避免出現破窗效應,部分低能設計會導致全站的『善意』底線被明顯的拉低。

這方面,《顯性內容決定論》說得很好。


我覺得做產品最好不要預設這種假設。


兩個「通常會」都有數據支持么?

中國做互聯網產品的即使假設有用戶是邪惡的,也不會假設所有用戶都邪惡吧?

不管預設什麼立場,在運營中還得經受實際的檢驗,見招拆招才是王道


相信人性是相同的,不要給目標用戶群貼特定標籤,不僅會局限思維,更是一把枷鎖。就醬~


這個要問張亮吧,我也不是專家。個人以為用戶分類並非絕對,取決於你分類的目的。東方西方,無非是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有不同特點,根本需求同樣符合馬斯洛理論。談談產品和商業吧,國民性這事兒有點大。


用戶絕大多的是利己需求,如果要將這個需求加上善惡,完全取決於社會價值觀。比如價格敏感型的可以說貪小便宜,外觀敏感型的可用說是裝b,但社會價值觀是會變動的,所以無所謂天生善惡。


一說 : 人之初 性本善

一說: 人之初 性本惡

產品設計之初是必須要考慮性本善,用一種正常的思維去用產品解決人的問題。這個是正確的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

這是一個有點哲理性的話題,在絕對的成功面前,誰敢說他邪惡了?如今的用戶群體,用戶就是王,他不是善良,不是邪惡,他是霸道的,想幹什麼就要幹什麼,因為他付出了。


用戶是不是用的大腦的

使用大腦琢磨產品的都是產品狗或者技術狗

讓用戶用產品的時候不需要動腦子才是正道


推薦閱讀: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放棄使用 QQ ?
为什么网易云音乐短短两年内能干掉这么多对手?
推薦究竟是不是下一個爆發點?
iPhone 有什麼好用的讀書軟體?
產品經理怎樣進行無授權領導呢?

TAG:互聯網產品 | 互聯網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