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互不隸屬的同級別行政中心離得特別近,是種什麼體驗?


看圖:

考慮到中國沒有省會(直轄市)相鄰的案例,那麼最符合要求的案例顯然是湘潭和株洲(注意不是「州」)兩個地級市,市中心直線距離16公里。從市政府到市政府,儘管要為湘江大橋拐一個急彎,還是只有26公里,14個紅綠燈的車程。從空中俯瞰,兩個市區的直徑都比市區之間的空地要寬,東西兩個建成區與湘江轉彎構成了一副太極圖。

這麼近的市區當然不是偶然形成的——株洲就是從湘潭地區獨立出去的新城。當然,上面那張圖表明,湘潭市自己也和母縣湘潭進行了切割,倒是株洲和湘潭縣處於湘江的同側。

(株洲南面也有個株洲縣)

分家以後的湘潭和株洲,一個保留了韶山這個精神基地,另一方得到了鐵路交叉點——絕佳的工業投資地,後來的武廣高鐵也選擇了株洲而不是湘潭。所以,株洲工業發展迅速,幾十年發展下來明顯壓倒了湘潭:

不過,由於湘潭株洲分家的時候,株洲不僅拿到了鐵路交叉點的工業區,還背上了好幾個農業縣,總人口多於湘潭市。 所以,按照地級市為單位,反而是湘潭的人均GDP略高。

在這個局面下,幾條不同的鄙視鏈糾纏在一起,經常會看到兩市網友吵架,說點「株洲比湘潭更像城市」,「株洲不過是湘潭過去一個小鎮」之類的話。當然了,兩市都距長沙較近(40公里),所以經濟水平在省內都是第一梯隊,僅次於長沙。從長期來看,長沙同時吞沒兩個市區的概率更大一些,畢竟經常提起的說法是長株潭一體化,而不是株潭一體化。長沙還是早點把兩個小弟收了吧……

此外,蘇州無錫兩個行政經濟別上的地級市,經濟上的副省級城市也符合要求。只是整個蘇南已經融合成城市帶了,所以不算突出。

蘇州 無錫兩市的主城區距離已經不到20公里,明顯小於兩個市區的建成區直徑。上周我到蘇州郊區閑逛,在太湖岸邊的旅遊公路上直接就能看到無錫核心區高樓林立,碩放機場的飛機低空盤旋。無錫是建國後的輕工業重鎮,車牌是「蘇B」;蘇州是近年新興工業的代表,工業產值全國第一(不是增加值)。這兩個市的恩怨和淵源到處都是,2002年就有重頭報告文學描述:

南風窗:誰是蘇南老大?蘇州無錫演繹絕代雙城記

2004年為了平息兩市爭端,江蘇省曾作出一個有趣的調動——蘇州市長楊衛澤出任無錫市委書記,無錫市委書記王榮出任蘇州市委書記。現在蘇州的經濟規模比無錫大50%,但人均GDP只有3%的優勢。如果要說這個優勢體現在哪裡……大概就是在碩放機場開通民航的時候,蘇州施壓迫使其正式名稱改為蘇南碩放機場,從而有限彌補了蘇州歷史上的基礎設施欠賬。但在無錫市自己的地名標註上,這裡依然是無錫碩放機場,文件中則稱無錫蘇南碩放機場。(蘇州啊,我加了個「蘇」字你可滿意?)

最後抬個杠,中國省級行政中心距離最近的案例必定是新疆建設兵團司令部到自治區政府。光明路走到中山路,直線距離1000多米,步行2公里,快點走20分鐘。歷史上類似案例還有內蒙古自治區和綏遠省的省會均為歸綏市(呼和浩特),不過很快兩者就合署辦公了。

相關回答:

馬前卒:中國的行政區划上,有哪些有趣的分界線?

馬前卒:公元2000年以來,中國有哪些大規模的地級市及以上的行政區劃調整?

馬前卒:有哪些城市有雙子城區?

馬前卒:有哪些城市中的「廢墟」值得一看?


我是保德縣的啦~我們縣比較差(自己孩子多批評)我們與府谷縣因黃河而分,歷史好像都是什麼石器時代(百度)

教育:對面府谷縣可吃勁啦,聽說12年免費義務教育(上央視啦),我們這裡教育不咋地,聽說最近管得緊了些子。

補充:高考!!我們山西是全國一卷,陝西以前是陝西卷,17和16年改為全國二卷,我是今年考的全國一卷,難度不同,(補充:大多因為陝西高校多,錄取率高)所以會有保德人把子女改到府谷上。

經濟:每次我下保德縣城,從坡子上瞭過去,人家高樓林立,我們低矮房子;聽爸爸說,府穀人的煤礦不往出賣,我們保德的都賣給外地啦;其次百度說人家都修機場啦(我不相信)

交通:實話告訴你們,我們保德縣沒有客用火車站,只能在陰塔上車(這一開始是為鐵路工人準備的),我也很無奈。府谷有啊啊啊!(神華企業的)

醫療:我一爹爹因某些事指頭斷了(掉下來了)去府谷醫院接,爸爸說我們給錢(黑色的)醫生不要,但是保德嘛。。。

至於競爭與否,其實沒有那麼多。生活融入,大家飲食也差不多,我們這裡賣灌腸的,府谷的人過來排隊等。

也去去那一頭,過個黃河大橋就行。

附贈一則笑話: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034549/answer/237583443?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全國最奇葩的應該是 用一個名字卻分屬兩個省的鄉鎮,就是河南省鄧州市孟樓,湖北省老河口市孟樓。

兩個孟樓分別位於湖北和河南的交界處,行政中心而且還是緊挨著,仔細看衛星圖零距離接觸但由於所屬兩省的政策不同,導致兩個鎮經濟水平發展卻不一。而且大家都想比對方發展的好,所以成為兩省政府的撕逼前沿,和經濟扶持重點對象。

衛星圖上半部分是河南省孟樓,下半部分是湖北省孟樓彼此已經融合一起了。


同級別行政中心離的特別近一般可以粗略分為兩種——歷史(政治)原因和地理(自然)原因兩種,大致是個啥意思呢,我們看一下這個就應該能感覺到。

首先說一下我以前說的一個問題——

圖 中亞五國,也就是大家很迷茫的那些「斯坦」,上圖中帶紅點的都是這些斯坦的首都或前首都,你會發現它們的距離都不遠不說,而且幾乎都在這些國家的交界上。

其實我們放個衛星圖就不難發現——

圖 新做了一個圖,你會發現中亞各國的大城市或者首都都聚集在這一片,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個乾燥的區域除了天山——帕米爾高原周邊形成的冰川融水滋潤的綠洲沃土,其他地方實在是太不適合生存,所以你會發現從一國首都到另一國首都,反倒比到本國其他城市近得多的情況。

其實形成這種狀況,也是有著一定的歷史因素的,全世界像中亞這種情況的,多是在乾燥帶的河流、山脈周邊。往往偌大的土地適宜居住區域過小,若形成個統一國家還好,如果加上部族紛爭,那就很容易造成類似「天子守國門」這樣的狀況,中亞就是這麼個情況,詳細可以看這個文章——

番外,從中亞「斯坦」們首都為什麼這麼近,看一看貌似混亂的中亞簡史

不過類似的狀況,在歐洲也存在一個,那就是這三位——

圖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以及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距離非常之近,尤其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到維也納只有60公里,小火車一小時就能到。

這種情況就算是人文和自然雙重因素了,自然因素顯而易見,上面那條藍色的是多瑙河,它西邊的奧地利一帶是阿爾卑斯山脈,東邊又是喀爾巴阡山脈,而這三個城市的區域被稱為「潘諾尼西亞平原」,是個很好的農耕區。

圖 紅圈內就是「潘諾尼西亞平原」,而紫色、藍色的分別為歐洲「母親河」——萊茵河、多瑙河。這兩條河在歷史上一直都是「羅馬區」和「日耳曼區」的分界線和衝突地,所以維也納、布拉迪斯拉發等最早都是羅馬為了防日耳曼人,在多瑙河邊上修的城堡。

不過隨著羅馬的解體,多瑙河沿岸逐漸成為了日耳曼人以及後來加入的斯拉夫人以及匈牙利人的地盤,後來隨著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運作,這個潘諾尼西亞平原還形成了那個大家眾所周知的——奧匈帝國的中心,所以這幾個城市曾經並非是什麼「邊界首都」,尤其是斯洛伐克的那個布拉迪斯拉發,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匈牙利的最大城市。

只不過隨著一戰的結束,這個看似輝煌的帝國轟然倒塌,最後搞得內部民族主義四起,大帝國被瓜分,但是城市還是那些個城市,潘諾尼西亞平原成了新興幾個國家的邊界,因此就造成了前面睡哦的那個狀況。

這個算是國際之間的,其實國內之間的這種情況也蠻多的,就不說長江下游的長三角城市群,就是安徽的馬鞍山基本和江蘇的南京連在一起了,甚至有不少縣都是橫跨兩省的,對於部分馬鞍山、滁州人來講,他們好像對南京的認同感不知道比合肥高到哪裡去了。

圖 前段時間知乎很火的一個問題。

這裡就先不放圖了,因為我們著重要看的是美國這個年輕國家的奇葩狀況——

圖 美國堪薩斯城,按理說你會覺得這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城市,然而氣門把比例尺放大一下你就會發現。

圖 這個神奇的堪薩斯城一半坐落在東邊的密蘇里州,一半坐落在西邊的堪薩斯州。

所以說到這個堪薩斯城,它已經不是「同級別行政中心距離很近」的問題了,而是基本合二為一了,這種狀況同樣包括人、自然兩種因素。

首先從地理條件來講,這個堪薩斯城處於密蘇里河和堪薩斯河的交匯口,本身就是個商業重鎮,而從政治因素來講,這個就和美國著名歷史事件——西進運動有關了。

圖 美國西進運動。

美國自從阿巴拉契亞山脈東邊,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個殖民地,擴張到太平洋東岸,貫穿美洲大陸。它獲得的最大兩片領土就是中部法國的路易斯安那以及西部本屬於墨西哥的大量領土。

然後你就會看到,上圖前面有個叫聖路易斯的城市,沒錯,這城市如今也是被倆州分別管理的——

圖 聖路易斯,位於密蘇里州和伊利諾伊州交界,聖路易斯位於伊利諾伊州境內的部分(東聖路易斯)非常衰敗,多為黑人且犯罪率極高。

不過1803年美國從法國買了「路易斯安那」的時候,是並沒有立刻就規劃處如今的州的。

如聖路易斯、堪薩斯城這樣的城市,本是都是法國人和印第安人交易毛皮等的商業口岸,人口也不咋多,美國剛買過來這片領土的時候就派了不少探險家去,這幾個州的成立就也是陸續推進的,就比如密蘇里州(1821年)要比堪薩斯州(1861年)的正式成立早了40年。所以面對這種同樣是先有城後有州,隨著西進運動不斷成立新州的態勢,某些風水寶地、交通樞紐就必然成為各州都希望擁有的要地。

所以你在美國中部的廣袤大地上,看到這些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 北達科他和明尼蘇達交界的法戈和大福克斯,而且這個法戈也算是北達科他最大城市了。

最後要說幾個題外話,那就是我們對很多地理位置的判斷,很容易按照固有的「大行政區」思維去思考,就比如你會認為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咋說也是個很遙遠的地方,實際上呢?

圖 單純看實際距離,是不是挺好玩的。

所以大家不要忘了,最早在北京建都,可就是因為這地方到東北和蒙古更近啊。

其實無論什麼樣的行政區劃,背後都有著很多的自然和歷史故事,並非「天生」就是如此,如果透過這個視角去看,沒準會發現個新的世界。

有關話題暫時告一段落,我要開始憋新書了。


以前的湖北荊州地區和沙市市,才是中國離得最近的兩個地級行政單元。

當時的沙市市區,和荊州地區駐地江陵縣,距離近得幾乎可以忽略。

說起來湖北好像很盛產這種離得超近的組合城市,比如襄陽和樊城組成的襄樊(已複名襄陽),武漢三鎮組成的大武漢,還有仍然是兩個城市的黃岡和鄂州。

荊州地區是個很老牌的地區,也是當時湖北省最大的地區,後來先後分出了地級荊門市(2區3縣)和3個省直管縣級市天門市、潛江市、仙桃市,現在仍有2區6縣——如果不拆分的話,現在整個荊州地區將有1200萬人以上,服不服?當時荊州地區的駐地是江陵縣,「千里江陵何日還的」江陵縣歷史悠久,歷史地位煊赫,文物古迹眾多,是二十四座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湖北唯一一座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後來撤地設市時,駐地改名荊州區,江陵縣城則搬到了五十多公里外的郝穴鎮,實際上使「江陵」這個地名發生了轉移,直到幾年前還有人呼籲荊州區複名江陵區,江陵縣另改它名。(參見:千里江陵何日還)

沙市市是個直筒子地級市(不轄區縣,但級別和設區的市一樣,類似現在的東莞市、中山市、嘉峪關市)。沙市原來是江陵縣的一個鎮,後來因水運而興,成了新興工商業城市,大家中學時都背過《馬關條約》的內容,裡面中國增開的四大商埠中就有沙市(另外三個是重慶、蘇州、杭州),曾有八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可見其曾有的輝煌。上世紀八十年代,沙市的輕工業曾經很有名氣,在全國都排得上號,一句「活力28、沙市日化」的廣告詞,估計很多80後都有印象。

(有人在評論里爭沙市市是不是地級市的問題,我專門找出了1984和1994年的民政部編的《行政區劃簡冊》,1984年的簡冊寫得清清楚楚,湖北省當時有8個地級市,沙市市是其中之一。1994年的簡冊里裡面沙市市也沒有歸在「省直轄行政單位」裡面,也就是說沙市市是正兒八經的地級行政單元)

前面有人說到同在湖北的鄂州和黃岡也很近,但鄂黃兩地隔著長江,往來並不方便,兩地人民的心理距離是很遠的。

而沙市和江陵則沒有山川阻隔,兩地民眾來往十分方便,據說兩地因為實在離得太近,有一條兩地共管的街,連當地人都鬧不清哪裡才是兩地的分界線 。

當時的江陵縣和沙市市有多近呢?兩個城市的中心的距離,大概五公里。兩個城市的邊緣,大概一公里。就這麼近,騎個自行車十分鐘的距離。

這裡有一張當時的沙市市·荊州城地圖,不仔細看的話,你會認為這就是一個城市。

因為實在隔得太近,後來荊州地區撤地設市時,順理成章合併了。

現在兩個城市已經完全融為一體,走在荊州市裡,要是沒人告訴你,根本看不出來哪裡是荊州區哪裡是沙市區。

但現在的荊州,仍然能看出兩個城市合併的痕迹。

從地圖上看,荊州城的地理中心是下面畫紅圈的部分,然而你現在走到這裡,會發現這兒完全沒有市中心的感覺,道路坑坑窪窪,市容破舊,有的地方甚至完全是城中村的面貌。這就是因為這一片雖然在現在荊州城的地理中心,但當年確實是兩個城市的邊緣地帶。

兩地合併還有一些故事。最初合併時,定名為「荊沙市」,取荊州和沙市兩地首字,估計也是照顧沙市人的情緒,畢竟一個地級市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區,要是連名字也沒了,誰願意?

後來很多專家學者都呼籲,荊州這麼有歷史底蘊的名字,換成不倫不類的荊沙,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後來荊沙這個名字只用了不到兩年,就又改回了荊州,一直沿用至今。

當年荊州和沙市合併,除了離得近,還有個原因是兩地一個是傳統農業大市和歷史古城,一個是新興工商業城市,上級希望兩地的合併能產生化學反應,推動整個荊州地區的發展,沒想到兩地合併後,新的荊州市反而逐漸走向衰落,新的產業沒搞起來,沙市原有的輕工業也被丟了個精光,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荊州交通不便(2012年才通鐵路)、分洪區影響(三峽電站修好之前年年鬧洪水,誰敢來投資?)、原來的工業大縣(荊門、沙洋、潛江、天門、仙桃)全被划走了等等。

但兩個地級行政單元的合併,從而產生的內耗,確實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兩地一個是歷史名城,一個是新興城市,互相看不慣是必然的,何況還有兩套管理班子理念不同、人員安置產生的矛盾等等。

不過,回過頭來說,合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沙市市雖然曾經輝煌過,但它畢竟是從一個小鎮發展而來的,面積太小、沒有腹地這些問題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日益嚴重。有網友曾這樣評論:

  沙市自1949年以來兩度被湖北省直轄,但由於是一座先天不足的畸形城市,終未有太大發展。她原先所轄的範圍是老江陵縣的一個鎮。雖然通過江陵縣多次對其劃撥土地,但城市規模依舊不大,到荊沙合併前也只有100多平方公里。現在即便把與荊沙合併後劃給的幾個鄉鎮算上,也比一些縣市面積小得多。小城有便於管理、提高人均指標的一面,但也限制了城市的發展空間。

  她與原荊州地區和江陵縣的治所荊州古鎮連得實在太緊,不要說象黃岡與鄂州那樣隔江相治,比早已成一市的武漢的三鎮、襄陽的襄陽和樊城緊密得多,緊挨得連條分界的小溝都沒有,只好在一條分屬兩地的同一條大街上扎個鐵柵門分界。不僅街道相連,公交相通,通信、電力等公用設施也都為一體。荊州地區的江陵縣把她緊緊地包裹著,地縣的有些機構、企業也設在那裡,形成地轄縣、縣中市,「荊沙江」治所同處一條馬路,卻各自為政、相互獨立的怪異格局。談不上協調發展,合成一股力量向外爭取什麼,比如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共同辦些大事,共同建設這片域地,十分明顯的阻礙了這片地方的發展。本來有可以建成湖北第二大城市的底子,卻被反覆折騰搞成現在這樣。此後開始被欺負、謾罵、攻擊、貶損。

  直到漢宜鐵路通車前,這個地方長時期不通客運鐵路和國鐵主幹線。很難想像一個連那麼多老百姓都不能在本地坐火車的內陸城市,能成多大氣候。因此,她的經濟結構十分單一,主要是輕紡業,缺乏中省大型投資,缺乏大重工、大化工、大電力等支柱型國企。這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比如計劃經濟物資短缺年代,在沿海經濟沒有大發展、外資沒有湧入以前,她依託周邊地區龐大的人口和農業基礎,在一些日用品工業上有所成就,但卻難以持久。

  近代,荊州府的這個地方被列入馬關條約開埠。日本人看中的只不過是江漢平原豐富的物產和這裡便於水運的碼頭,但在沿海大開放後這些優勢不再。1949年以後,湖北省也很重視這個地方,但由於該地不象荊門、隨州、鄂州那樣獨成一體,有自己較為廣闊的幅員,她的發展受到多方面的局限,對其也只是數度收收放放、分分合合而矣。這在其他地方極為罕見。其結果是嚴重影響了這片地區的建設發展,至今還有一些後遺症,應該說是個嚴重的教訓。

  來自:曾經湖北最強地市「沙市」的輝煌為何被荊州設區後一去不返?-中部崛起-東湖社區 - 湖北日報網

直到現在,很多沙市人在外面都說自己是沙市的,對荊州沒什麼認同感。

現在到荊州,你會發現很多縣開往荊州的班車,都是寫的某地到沙市。不寫市名而寫區名,這在全國都是很少見的。

如果當時兩地沒有合併,而是分別發展,現在的荊州會怎麼樣?

然而歷史已經不容人假設了。

當然客觀來說,從長遠來看,兩地合併肯定比不合併好,兩個離得如此之近的城市合併了才有利於資源配置。現在的荊州已經逐漸走出了當時的陣痛,希望古城荊州發展得越來越好。


說一些世界的例子。按題目的設定,「兩個互不隸屬的同級別行政中心」可以排除單個城市位於邊界線上的情況。這樣有兩種情況,一是所謂「雙子城」,即同一個國家內兩個(或多個)獨立且較大的城市本身離得很近,類似中國的蘇錫常或長株潭,但排除多個城市間有明顯的主城和附屬城關係的情況,比如日本的東京橫濱、韓國首爾仁川、埃及開羅吉薩這種;二是兩個較大的城市被一條行政分界線(一般就是國界)直接分開,類似中國的南京和馬鞍山。

第一種情況,比如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和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兩者中心距離55公里

這兩個城市的職能分工很明確,約翰內斯堡是南非的經濟和金融中心,最大的城市,而比勒陀利亞專職首都職能,同時也是南非的文化教育中心。兩地使用一座機場,即位於東南方的OR Tambo國際機場。南非為2010年世界盃興建的非洲第一條准高鐵,80公里長的Gautrain就是聯通比勒陀利亞和約翰內斯堡。

另一個例子,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第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和第二大城市鹿特丹距離只有57公里,中間還有國際法庭所在地海牙:

第二種情況,即兩座城市分列於兩國的國境線的兩側,除了非洲兩個剛果的布拉柴維爾和金沙薩這個例子,其實最為著名的應該是美國—墨西哥邊境上的兩個核心關口——聖迭戈-蒂華納埃爾帕索-華雷茲,這兩個關口可以算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陸地邊境關卡,沒有之一。

這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與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的蒂華納的位置關係,這是全世界最大的陸地邊境關口。聖迭戈市加上南邊的Chula Vista的人口近200萬,蒂華納市的人口約180萬,兩地都是美國和墨西哥各自非常重要的城市。聖迭戈的市中心距離邊境大概有20公里,而墨西哥一側的蒂華納市則是整體沿著邊境線橫向展開,這個城市布局基本就是為了服務美國一側,尤其是美國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亞源源不斷湧來的尋歡作樂者安排的。而蒂華納市的支柱產業,就是合法的紅燈區所帶來的夜生活服務業。

這是邊境線的俯視圖,請注意,右邊有樓的一側是墨西哥,左邊沒什麼建築物的一側才是美國。另外,圖中真正的國境線其實是中間的那一條公路,左邊的車道是美國,右邊的車道是墨西哥。美國一側的特色是一個大型邊境奧特萊斯Las Americas Premium Outlets,而右邊墨西哥一側就是美國人的樂園了。

然後是美國墨西哥邊境的第二大關口,美國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市(El Paso)和墨西哥奇瓦瓦州華雷茲市(Ciudad Juarez),這兩地就是完全的市中心對市中心的相鄰關係。美國側的埃爾帕索市有約80萬人口,墨西哥側華雷茲市有150萬人口。和以色情業聞名的蒂華納不同,墨西哥的華雷茲市的邊境產業最終發展成了墨西哥臭名昭著的毒梟卡特爾根據地及犯罪中心,尤其在著名的墨西哥毒品戰爭中是戰事最激烈的戰區,高居毒品戰爭傷亡人數之首,尤以09~11年時躋身全世界謀殺致死人數之最(10年一年就死了3500人),好在近幾年毒品戰爭的形勢得到了一定控制。但美國一側的戒備森嚴,反而使埃爾帕索名列美國最安全的城市之列,這也堪稱一大奇觀。

這個是埃爾帕索-華雷茲的邊境,左邊這一條車輛擁擠的路段是墨西哥到美國的線路,可以看出因為華雷茲市的治安狀況惡劣,美國人基本不敢往那邊跑,而大量墨西哥人則湧向美國一邊,這個形勢應該和蒂華納市正好相反。而且在美國墨西哥邊境上,墨西哥一側的關口基本形同虛設,而美國一側則設防得極端嚴格,這才產生了圖中這種現象。

還有一個比較經典的跨國雙子城的例子,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的第三大城市馬爾默,兩地隔海相望,距離不到30公里。

位於中間的這條橋(厄勒海峽大橋)很值得一說,因為這是一條「大橋隧道」,即一半是位於海面上的橋,另一半是位於海底的隧道,車輛在中間的人工島上會完成水面上下的轉換:

參考閱讀

有哪些文化上接近 A 省,卻在行政上被劃歸 B 省的城市?

宋寧世:為什麼美國各州劃分整齊而中國各省劃分不整齊?


這個回答為什麼沒有人回答剛果(金)和剛果(布)的首都,金沙薩和布拉柴維爾呢

從大地圖上來看分別是這樣的:

乍一看似乎隔著很遠,但當你把兩國地圖合在一起時。。。。。

會發現兩個城市基本就是隔河相望。。。。。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是世界上距離最近的首都之一了。北岸的剛果(布)為原法屬剛果,而南岸的剛果(金)為原比屬剛果,兩座城市都是依託剛果河的航運貿易而發展起來。布拉柴維爾曾經是法國的首都,沒錯,是二戰時自由法國的首都。可惜當時比利時政府沒有遷都金沙薩,否則我們就可能看到法國比利時首都隔河相望的奇景了23333

布拉柴維爾有一百多萬人,而金沙薩則有足足九百萬人,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但是金沙薩因為龐大的人口,治安和經濟發展遠遠不如布拉柴維爾。

順便一說,兩座城市是沒有橋樑連接的,只能坐渡輪2333333(中國快去援建一座!)不過到時候可能因為擔心金沙薩的治安問題蔓延,而擱淺吧。


我是題主。我是來添加圖片的……

現在總算把圖加了上來。

如下信息是在地圖上搜索到相關城市政府辦公大樓之間的道路距離和行車耗時。

湖北省來鳳縣 湖南省龍山縣 7.56km 18分鐘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10.916km 21分鐘

黃岡市 鄂州市 15.64km 36分鐘

酒泉市 嘉峪關市 20.61km 32分鐘

奎屯市 烏蘇市 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 之間的直角三角形

陝西省府谷縣 山西省保德縣 2.618km 7分鐘


在國內地級市而言,我認為黃岡與鄂州兩市的距離僅僅隔著一道長江,而市中心的直線距離也只有幾公里遠。

先說說對於黃岡與鄂州的建國後的歷史而言,鄂州原先是黃岡地區的一個縣市,在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間,由於鄂州工業基礎在黃岡地區是相對發達的,且順應國家地市改革的政策,通過與黃州合併,達到獨立建市的條件,從而形成一個地域面積非常狹小的地級市。而同時黃岡地區失去了首府黃州,對於原先的屬地黃州,開始自上而下地追回,並且成功收回故地。而原先的經濟重心不得不開始轉移,開始著重發展黃州,這種歷史留存的關係較為複雜。

而作為改革開放後黃州對岸的鄂城人而言,感覺兩市的交集並不是很密切,基本上都是各玩各的,或許有點異議。但在小時候而言,爺爺很愛帶我們小輩去江邊玩,所以有一次從鄂城江邊步行到黃州的江灘邊去玩,不得不說兩地相距非常近,但以後基本上對於對岸的交往,我們基本沒去過了。雖然有長江大橋相連,但是對於兩地如此近的距離而言,來往收費並不低,而是已經持續太久了,感覺這是無形中拉開了兩地間的心理距離,與其去黃州遊玩,倒不如去同為江南的黃石武漢去玩。從鄂城江灘相望黃州,感覺黃州的高樓都不緊密靠近長江,如去年拍的第一張照片而言,左岸鄂城與右岸黃州,第二張是從西山相望黃州。兩地政府城市規劃也是不同的,鄂城發展是沿著長江向東發展,黃州的發展則是相反的,對於長江沿岸的開發是與鄂城存在距離的,這樣或許可以繼續隔閡兩岸人民的距離吧。


遼寧省的地級市營口和盤錦,這一對(準確說是盤錦市)是我見過最奇妙的。

先看這倆兄弟的位置:

兩者的區劃以大遼河為界,營口的主城區就在大遼河南岸,而盤錦主城區在雙檯子河下游。

好像沒什麼不對。

蘭爾,查找盤錦的市政府就會發現:

也就是說:現在的盤錦市政府在這兒(盤錦市市政府於14年搬到此處),和營口市城區隔河相望。

想像一下我們國家遷都到三亞的效果。拋棄自己的主城區,飛奔到邊界線上、別人家門口的荒地上建市政府,如果這都不算愛。。。


這種情況,在長江沿岸的城市中其實相當普遍的。長江中游的武漢三鎮、黃岡鄂州、荊州沙市已經有人提過了,我講講長江下游的情況。

揚州、鎮江

對於揚州人民來說,過江到鎮江坐高鐵是日常活動,從揚州西站出發到鎮江南站大約30分鐘,距離35km左右。

更奇特的是,揚州鎮江並非完全以長江為界。鎮江在長江以北,竟然有一塊飛地,包含高橋鎮和共青團農場,面積還不小。

江蘇省很早就在提寧鎮揚一體化,可惜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

泰州高港區、鎮江揚中市

這是兩個縣級單位,分別屬於泰州和鎮江,駕車大約20km左右

泰州靖江市、無錫江陰市

又是兩個隔江相望的雙子城,相距20km左右,由江陰大橋相連。


曾幾何時,鄭州還只是作為省城開封府轄內的一個散州而存在,級別只相當於一個大縣。

光、宣之世,張香帥將京漢鐵路的歷史道口由開封搬到了西邊55公里開外的鄭州(散州)。從此歷史不再垂青汴京開封,鄭州以一座縣城、一個車站起步,在半個世紀之後取代開封成為河南省省會。鄭州從開封府的一個乾兒子逆襲成開封市的大哥。

於是乎,這一前一後兩個省會的迭代成了近代城市史上的典型案例。 因為這兩位挨得實在是太近了,兩城中心區距離不過55公里。隨著鄭、汴兩城相向發展,兩城新城區間的最近距離已不過45公里。

理論上,同級別的城市如果地理距離過近,其服務區的延伸就會受抑。而鄭州憑藉著其眾所周知的優勢,成功將其乾爹甩開了幾條線。「鄭汴融城」的設想正是基於這一背景而提出的,在這一設想下,兩座城市各有不同的分工。

所以你不是要問體驗嘛?

作為鄭州人感受就是——————

開封就是自己家後面的花園/老宅子/度假區/小吃街/周末消遣的備選項……

兩城城際交通愈發便捷,心理聯繫愈發緊密,這也是決策層願意看到的。

但開封的人設越來越接近休閑旅遊城市,一步步偏離唐宋以來的水陸中樞、政治要鎮傳統定位。鄭州的發家史有當年汴梁的影子,也正是卧榻之側的異軍突起讓七朝舊都的命運發生了奇妙的轉折。

相生相剋,相愛相殺,這大概是所有雙城CP的共有情節。


多圖預警!!!!!

作為一個嘉酒混血兒,有必要為了相愛相殺的兩個家鄉甘肅酒泉和嘉峪關寫個答案了:

酒泉市在歷史上就是甘肅核心區域,肅州區也是甘肅名字的由來之一,其面積體量較大,民族聚集種類較多(漢,回,哈薩克,蒙古)歷史悠久,經濟發展門類全面,人口相對較多,農業人口較多

而嘉峪關地區因為發現鐵礦而成立酒鋼(全稱酒泉鋼鐵集團),而從當時的酒泉地區劃分出來,經濟發展較快,常年在gdp和人均gdp方面名列甘肅省前茅,人口多以因鋼鐵企業而來到此地的東北移民為主,且人口較少,城市人口占絕大部分

兩城相距二十公里,城際公交二十分鐘便可連同兩地市中心(私家車走城際十幾分鐘就可以到達)

酒泉市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而嘉峪關市則是甘肅是經濟發達的省直轄市,可謂地位相當。兩市域內大型企業較多(玉門石油,酒鋼集團,中核404等等)對國家重要的軍事基地,如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位置坐落於內蒙古額濟納旗和甘肅省交接地帶的內蒙古一側,但是從行政,後勤,財政,教育方面有酒泉負責)鼎興空軍基地

兩市合併幾乎每年都提出,卻因為嘉酒誰能佔據主導地位而遲遲不能實現

兩邊市民因為文化氛圍,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互相存在較深的成見

嘉酒兩市同時作為甘肅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可見在甘肅省的重要性和合併的必然性。而嘉酒合併無論是對甘肅省,嘉酒兩市的未來已經兩地市民的福祉,都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與影響

在未來,我真心希望嘉酒兩個兄弟城市能拋去成見,牽手同行,共同發展,成為西北乃至西部地區一顆耀眼的明珠

最後,我愛你,嘉峪關,酒泉

哇,看到最後了,真的要由衷說一句:


西安和咸陽。我是在咸陽讀的小學,還有一年初中。我至今有時候假期還會在咸陽住一到兩個星期。咸陽和西安的市中心大概也就6公里左右。比廣州去東莞還近。反正我的感覺就是,如果是冬天吃碗泡饃,從咸陽去西安身上還是熱乎的。如果是夏天買一個冰淇淋,可能坐車,兩個地級市過了還沒吃完。

從咸陽那邊的我家(不過本人常住高新),開車去鐵一中,西安交大那一片,非常東南的地方;如果是晚上沒有堵車的話大概是20分鐘。如果是白天堵車的話,弄不好就是一個多兩個小時了。

咸陽的好處是沒有西安那麼擁擠。西安,沒有北京的命,不過北京的病倒是一點都不少。除了還算良心的房價。我是聽朋友說,他們從山西開到西安四個小時。在西安市區又被堵了四個小時。

而且咸陽湖邊那一帶比高新要宜居。不過至今世紀大道那一邊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前20年西安的重點是曲江。不過我估計,往後這幾十年,城北是一個發展的重點。曲江那邊畢竟土地有限現在開發的也差不多了。


在南京上學,旁邊寢室有個安徽人,說是馬鞍山的,當時沒什麼地理概念,以為外省的應該挺遠。

直到有一天周末他說要回家。然後上個公交車就走了。。。


回答一個:

聖迪西瑪特立尼達德聖瑪麗亞港布宜諾斯艾利斯(簡稱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 與 蒙得維的亞 (烏拉圭首都)

阿根廷(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烏拉圭國旗

阿根廷與烏拉圭不僅國旗有著非常相似的萌點(那個中間的帶著蒙逼臉的小太陽都是什麼鬼?),就連兩國首都很接近,分別位於拉普拉塔河河口的南北兩岸,相距僅僅190公里。

兩座城市最開始都屬於西班牙帝國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布宜諾斯埃利斯是其首府,而蒙得維的亞則是西班牙人在這個地區的重要軍事要塞。兩城在拉普拉塔河口互為犄角,可以在戰事中相互協助。1806-1808年,英軍曾兩次試圖從拉普拉塔河口往內陸進攻。在第一次進攻中,布宜諾斯艾利斯被英國人攻佔了(是的,英國人曾佔領過阿根廷首都,只不過那時候阿根廷還沒獨立),不過蒙得維的亞的援兵及時殺到,迫使英軍最後投降;在緊接著的第二次進攻中,英國人轉而進攻並佔領了蒙得維的亞,卻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遭到了失敗。

英軍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投降

後來,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戰爭(南美的戰爭,亂到爆炸,什麼人都可以摻和一腳),拉普拉塔總督大區的大部分就變成了獨立的阿根廷。1811年至1828年,在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及巴西四國角斗之中,烏拉圭獲得獨立地位。也是在這一系列的戰亂中,從布宜諾斯艾利斯來的阿根廷軍隊曾經一度攻佔蒙得維的亞長達8個月之久。在撤離的時候幾乎搬空了整座城市,加農炮、火藥、家居、鐵水管、整扇整扇的窗,就連市政廳里的大包大包的咖啡也全搬跑了。阿根廷人臨走的時候還偷了很多小船,運回布宜諾斯艾利斯拍賣。走之前,他們還把彈藥庫給炸了(同時炸死了100人)。幾乎就是「三光政策」。

從這個之後,烏拉圭人特別蒙得維的亞人聽見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個名字就牙根痒痒。直到現在,博卡、河床這樣的布城球隊比賽的時候,烏拉圭人還是會群情激憤,同仇敵愾。真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啊!

當然蒙得維的亞打起自己人來更狠(蒙得維的亞德比之後的引發大騷亂。)

作為遊客,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蒙得維的亞還是很方便的。有多種交通方式可以選擇,但最方便的還是高速渡輪,單程只需要30-40美元(最便宜的只要17美元就能搞定)。

高速渡輪


伊斯坦布爾啦,戰略和歷史地位如此重要,可以說土耳其失去了她立馬要成為二流國家。沒了羅馬的最後餘暉,還怎麼能叫浪漫的土耳其?但是過去一丟丟就是保加利亞和希臘,顏色都變了。

更極端的,耶路撒冷。在其核心區,三教各自自治。再遠一丟丟,他們在拚命。


看了一圈下來可能知乎溫州人比較少吧,竟然沒人提到龍港和鰲江這兩個鎮。兩個鎮分屬蒼南和平陽縣,中間就隔著一條鰲江。

說起來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平蒼兩縣81年前同屬一個平陽縣。81年分出了一個蒼南縣而那時候的龍港還是一片灘涂(大概吧?有錯誤請龍港的同志們指正。)

然而經過了偉大的改革開放以後(滑稽)到十來年前,龍港成了中國農民第一城,而對岸的鰲江卻是好不落寞。這邊龍港萬家燈火一副繁華景象,那邊鰲江卻只能回憶起當初自己的意氣風發,一度傳出龍港合併鰲江設立新的縣級市。

後來這十年,平陽加大了對鰲江的扶持。鰲江兩岸,互相比照加速發展。鰲江在城市建設方面算是超過了龍港,但是經濟總量龍港還是比鰲江高了一個等級。


考慮到鄉鎮也是一級的行政中心,那麼應該去分屬於甘肅和四川的郎木寺看一看。

四川一邊是屬於阿壩州,甘肅一邊屬於甘南州。

兩邊的分界線,在一條街的中間,閉著眼睛走,感覺腳下的石板不一樣了,那就是過界了。

印象中甘肅這一邊停電次數多,而四川一邊燈火通明,會出現一半明一半暗的情況。

如果分辨不出哪邊是四川哪邊是甘肅,就看同一條街的農村信用社就好了。

圖是13年的老圖了,先不上,等我再去郎木寺時,拍一下。


問:分別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兩個人,他們沒有護照和對方國家的簽證。請問他們怎樣見面?

答案:去哈斯凱爾。

哈斯凱爾剛好建在美加邊境線上,一邊是加拿大魁北克小鎮斯坦斯蒂德,另一邊是美國佛蒙特州德比藍。

建築一層是圖書館,木地板上貼了膠帶表明國境線。閱覽者可以在這裡完成數次美加互訪而不用擔心安檢簽證。

二層是可容納400人的劇場,舞台和一部分觀眾席位於加拿大境內,另一部分在美國國境。

美國建國時,界定附近國境線以北緯45度為準。但在實際勘測中,錯誤地向北偏了2公里,將加拿大的斯坦斯蒂德鎮一分兩半。

加拿大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我們不計較。??

1901年,兩側的居民繼續過著不分彼此的日子。為了豐富周圍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商人哈斯凱爾家族修建了這座圖書館+劇院。

美國人開玩笑地稱這是美國唯一「沒有書的圖書館」、「沒有舞台的劇院」。

裡面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半美國人,一半加拿大人,藏書一半法語,一半英語。

圖書館總監Nancy Rumery 跨越國境線——Stan Crossfeld

和諧平靜的生活在2001年911事件後被打破,鎮上通南北的街道築上了鐵門,進出要出示護照。原本一座小鎮被隔成兩個世界,安檢日漸嚴格,讓居民壓力山大。

「911以後一切都變了。」居民Gordon Douglas說——照片Martin Beaulieu

原來日常的交往切斷了,在街道上,人們可能隨時受到盤查。面對荷槍實彈的安保人員,人們不再是小學老師或鄰居,而是一個可疑分子。

作為兩國之間唯一免護照的地帶,哈斯凱爾建築周圍安裝了監控。大門外美國安全局的工作人員坐在車裡,監視著人們的一舉一動。美國方面曾提出在一樓圖書館安置警察,被工作人員堅定否決。

到今天為止,進入哈斯凱爾圖書館和劇院參觀還不需要出示護照。如果你來加拿大玩,可以叫上你的美國朋友在這裡見一面哦……

?---------------------------------------------------------------------------------------------------------------------?

加拿大落基山旅遊私人訂製

http://www.zhenghebnt.com

郵箱:info@zhenghebnt.com


推薦閱讀:

如果今日中國要以「天子守國門」原則遷都則應遷往何處?
句容是個怎樣的城市?
石家莊行政區域重新劃分了,對今後石家莊的發展有多大貢獻?
如何看待浙江省內相對其他省份團結?
國家行政學院課題組提出的設想「縮小省的規模,建立新的省」有可能實施么?如實施省級行政區可能會如何調整?

TAG:地理 | 行政區劃 | 人文地理 | 區域經濟學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