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00M光纖,千兆路由器,網速就是達不到100M,為什麼?

電信100M的光纖寬頻,超5類網線,小米路由器3(8011.ac,5G),2015年的macbookair,iPhone7都試過,怎麼也達不到100M的網速。測試最好的結果也就50-60M。網線直接測試就能夠達到100M。

請問有沒有人是用100M光纖寬頻,無線能達到100M的??


  • 瀉藥,其實這個問題我已經關注很久了,因為近些年一直在鼓搗WLAN,大大小小也參與了一些實際施工。首先,WiFi的無線傳輸,跟有線的是不一樣的,網線是全雙工模式,而WiFi是半雙工模式,現有些802.11ac的無線路由器,標稱1300Mbps、1750Mbps速率也好,這還是5G頻段的,有些廠家乾脆為了吸引眼球,把2.4G頻段的450Mbps速率也加上去,達到2.3Gbps等等,實際上,你一個終端,在同一時間,只能用一個頻段,很多廠商只是玩文字遊戲而已。
  • 但無論是多少都好,WiFi傳輸是在半雙工模式下工作的(單工、半雙工、全雙工,如果不懂的話,自己上網查),比如說以5G頻段標稱1300Mbps為例,那傳輸就要打個半折,為650Mbps,而且,這還只是理論上最大值而已,而在實際的WiFi網路環境中的信號情況,是非常複雜的,各類障礙物遮擋,各類電磁波信號的衍射干擾,信號還會進一步衰減,有時候實際連接的,遠比這個還要低,再打個對摺也是有可能的。同時,這還要根據廠商設計該無線設備的的硬體技術水平而定,比如硬體方案的不同,CPU及ACSI晶元處理信號能力不同,RF射頻天線技術的不同,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根據我以往實地觀測的經驗值,有些廠商的實際真正傳輸的速率,能達500~600Mbps左右,甚至接近半雙工的滿速,而有些廠商的產品,甚至有時候連200Mbps都不到,你自己再除以8再換算成MB/S單位,算算看是多少,高的可能在60~70MB/S左右,而低的連20MB/S不到。這裡面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 我經手過的一些Wireless產品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也就Ruckus(優科)的無線AP,在速率和吞吐量上,還有RF天線技術上,是比較猛的,但可惜Ruckus的無線,近些年發展得有些慢,加上產品重點在工程領域上,操作界面全E文也不友好,售前售後都不是太完善,不適合小白,要是它能像現在UBNT那樣,以它的產品和技術,運營得好,還是能在整個Wirdeless市場取得不錯的成績的,
  • 另外,在這裡順提一下,我此前在知乎回貼,也曾跟人討論過家裝布線的話題(邱碩:套內180的房子裝修如何合理的進行網路布線?),我建議很多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盡量採用AC+AP的模式,其中也有些人提到組Mesh無線網產品的問題,其實這個我之前真實測過Mesh無線的性能,拿上面所述的例子來說,還是1300Mbps的Mesh無線網,如果是無線直連主路由的話,實際傳輸率速就如我上面說的那樣,理論上減半為650Mbps(實際上要比這個低),當中間經過一個信號擴展點時,就還要再減半了,而如果房間多的話,中間經過的跳點越多,帶寬消減的越多,打個比方說,如果無線直連主路由的1000Mbps,那理論上減為500Mbps,經過中間一個信號跳點時,因為不同的信號點之間要回程佔用帶寬資源,再減半為250Mbps,如果間隔遠,信號再經過多一個跳點,再減為125Mbps,而且,這只是理論值,實際情況並不會比這樂觀,與此同時,信號的延遲也會增加,我當時拿著筆記本經過兩個跳點後,ping值都從10ms左右~30ms左右~70ms左右,這是我當時真實的檢測體會,但我沒時間和精力一拍拍照做評測,如果對這個感興趣的知友,可以看看這個貼(顏值才是硬道理 UBNT AmpliFi Mesh系統開箱評測 附贈全套拆機圖),重點可關注後面「實際使用環境測試」,在房屋平面圖的B、C、D點的內網實際傳輸速率對比(尤其是D點的內網拷貝速度),而且,不管是在B、C、D點,網卡上顯示的速率,卻都是1.3Gbps,這跟我當時實測的情況,基本相似。
  • 關於Mesh無線網這個問題,我之前也找資料看過和思考過,其實在10年前,就有相關技術,思路是借鑒了移動通信中,語音通信的基站蜂窩網的技術思路,如果我沒記錯,Cisco還是Motorola之前曾嘗試類似的產品,但之所以一直沒熱起來,而這兩年又推出來了(UBNT、Netgear、Linksys和Googel等),我想這跟WLAN技術發展,隨著802.11ac Wave 2.0的無線帶寬,相對比以前的802.11b/g/n有大幅增加的,部份抵消了此前無線帶寬消減的問題的因素有關,畢竟當達到20Mbps的速率以上時,連個外網看個網頁視頻什麼的,已經不成問題了,但如果是內網共享帶寬(比如像NAS等),那就得思量一番。但似乎廠商在此類產品的介紹,對此,都是選擇性忽略,或者根本就沒提到。當然,這是我目前測試和思考後的個人看法,不一定都對,如果這方面有哪位深有研究的大神,歡迎指正
  • 另外,還有一點,可能很多人忽略的,無線路由器或無線AP也好,它運作機制,其實類似於一個集線器,跟有線網路連接的交換機不一樣,交換機是有背板帶寬保證,每個埠是1Gbps速率,都基本保證跑滿這個速率,而且是在全雙工模式下,但無線路由器或AP,它與內網的介面帶寬,理論上,無線速率最大1.3Gbps,也就這麼大帶寬連接到內網共享,而且,當無線路由或AP接入的終端較多的時候,是切割分攤的(這和終端的網卡速率也有關),比方說無線路由或AP有1.3Gbps帶寬,一個終端接入時,獨享帶寬1.3Gbps(半雙工下實際是650Mbps),兩個終端接入時,均分的話,每個就是650Mbps(半雙工下實際是325Mbps),三個的話,就是依次類分,因為WiFi是時分半雙工(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和老師討論過,準確的說法,覺得應該是時分半雙工),也就是當多個終端接接WiFi時,大家有點類似在搶帶寬,但每個端終接收發送的流量和時間點不同,有時候能感覺得到,有時感覺不到。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一家人在家裡,幾個人無線上網時,連接速率是起伏不定的,有時候甚至會短暫偶爾出現輕微地卡一下。

或者,我舉個形象的比方,可能能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如果說:

交換機相當於一個大水池(大水池容量,就相當於交換機的背板帶寬),下面接的各個水管,就像每個有線網路的埠網線一樣,當各個水管一起放水時,由於有大水池內的容量保證,每個水管放水時,流量是基本能保證的。

而無線路由器或無線AP,剛相當於接入大水池(交換機)中一根水管,然後這根水管,流入到 另一個小水池(無線路由或無線AP),這個小水池下面接的小水管,再進行攤分流量。這時候,小水池的總體容量和小水管的流量,就受制於連接到大水池的這根水管。當小水池下面的小水管,有些水龍頭擰得大一些,有的水龍頭擰得小一些,甚至只一個水龍頭在放水,這樣的情景畫面,自行腦補一下,就能想明白了。

  • 上面之所以講了這麼多,是因為在現實中,真的有很多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所以,想藉此梳理一下,回歸到LZ的這個問題,結合上述原理,我個人分析,可能是如下的原因。

(1)你的WiFi接入終端中,除了你的電腦外,是否還有基他的設備,搶佔了無線帶寬資源,比如說網路攝像頭之類的?

(2)如果排除了上一點原因,那就是無線設備的硬體性能水平(內部整體晶元的處理性能和RF天線收發技術等),這是個很隱性,但也很專業的問題,我不敢妄言太多,但有幾點,我是有過體會的,現市售的很多家用無線路由器,看似很多天線,說穿牆信號有多強,這只是表面看得到的,但實質上,內部網路信號處理的硬體水平如何?像三層到二層的介面帶寬和交換性能如何,一般消費者是難以了解的。而且,家用路由器和企業級與運營級等專業級的路由器,標準和要求又完全不一樣,專業級的,是要經過一定的性能和穩定性測試後,才會推出市面,否則,是根本吃不開的。而家用方面的,說得難聽點,總比專業級的好糊弄得多了,在產品方案設計上,可能廠家只是考慮到你家裡只有3~5個人上上網而已,可誰知道你不光電腦平板,家裡人手機平台好幾台,呃,這也就算了,反正上上外網還是能應付的,但沒想到你還要內網接個NAS或HTPC,再弄個網路攝像頭什麼的,人家當初設計時,路由層面和交換層面的介面帶寬,以及二層交機的背板共享帶寬,可能也就那麼一點,畢竟就幾百,一兩千塊錢的東西,你特瑪還想要我怎麼樣?只要3C達標,電器安全就夠了,反正又用不著承擔重大責任和賠償經濟損失,小小一個路由器,不夠用或壞了,扔了換過一個是了。

  • 所以,對於國內這些年冒出來的,一些所謂智能家用路由器,我並不是太感冒,Wireless產品是一個講究專業技術積澱和長時間積累的行業,不是說隨便湊班人,弄個方案搞個OEM代工就行的了,就連谷歌這樣有資金實力的互聯網公司,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搞出來,之前出的兩款家用路由器,還得找人代工,隔行如隔山。
  • 當你有空,系統地學習或了解一下網路技術的知識,你就會發現,在TCP/IP或OSI模型中,越靠近底層的物理層、鏈路層、網路層等技術、越是需要長期潛心的研究,也是最終決定網路設備的質量和穩定性的根本。而這些,目前眾多的協議和技術標準上,以及相關的硬體技術,絕大部份,都幾乎掌握在歐美等國家手裡,尤其是美國;而在國內,又有多少企業是能真正熬得住,並能掌握和用心做得好的?中興華為銳捷這些先不說,就一些搞IT的中小企業和互聯網公司而言,相當部份可能也就是找方案公司或代工廠,弄個硬體方案,有多少是能真正潛心去打磨底層技術掌握核心技術的,當然,一些IT中小企業或互聯網公司,最不缺的就是編程人員,他們只需要應用層介面,用LuCi等編程語言組合了一些功能和整一套漂亮的GUI界面,再把產品外觀設計得漂亮一些,這是他們的賣點,對一些注重顏值的腦殘粉還是挺受用的,在營銷上再作作文章,搞個隆重的發布會什麼的,引發一下關注度,說是雲計算接管家庭網路介面,弄個手機App,說開啟智能家居時代,再玩玩大數據或金融什麼的等.......
  • 唉,夠了,說句實在話,這種做硬體方案的公司,10年前,我在深圳華強北或南山科技園,隨便就能找到一大把(基本上是以MTK方案為多,當年在深圳接觸過山寨手機行業的人,相必就知道了),很快就能給你設計出一套量產的硬體方案來,而且性能未必比市面的一些所謂智能路由器差。至於多漂亮的GUI界面,算了吧,別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網路設備像路由器,注重的是性能、穩定和安全,真正接觸過專業級路由器的人,就很清楚,什麼GUI界面,有些甚至連WEB登錄管理都不會給你,就是CLI命令配置。當然,對於家用路由器來說,適當的GUI界面便於小白操作,還是有一定的必要,但稍為有點計算機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硬體配置都是固定,過多地注重應用層面的GUI,底層功能所能利用的硬體資源,就會此消彼長,路由器和交換機又不是台式電腦,設置好了之後,誰天天對著它的界面來看呀。
  • 一口氣,說了很多,一來回答LZ邀請的問題,二來因為這幾年,身邊碰到有很多人問我買家用無線路由器的事情,我在這裡也藉機說說自己的考量和想法,不一定都對,畢竟各取所需嘛,但就我個人而言,目前,對這些所謂的智能路由器,是持一定保留意見的,至少我不太感冒,更不要奢求有多好的性能,我寧願自己幾百塊錢買個X86的工控機回來,鼓搗個軟路由,給自己家裡用,反正,這幾年牙膏廠的CPU功耗,也越來越低了。


他們居然都不知道嗎在知乎的經歷就是,一旦說到某些技術,一堆人頭頭是道,侃侃而談,一到說到具體的某些技術細節,能看出到底會不會的時候,一堆人往往就回答不上。

問題不出在光貓,路由器的wan,lan口都是只有百兆,也不是5GWIFI的瓶頸。

而是MT7620A這個主控,在跑100M的NAT的時候,本身性能已經到了極限。然後,可能你還開了只能QoS等功能加上小米固件做的非常差,那麼7620A只能跑到極限的65M。用石像鬼開QoS可以跑到80-90M

參考鏈接http://bbs.xiaomi.cn/t-13313856-n114


小米路由器3??這東西很坑

關閉QoS

買個Pro或者hd


我200M電信光纖,網件R6800路由,網線全超五類,LAN口連電腦測試下載速度峰值34M,均速28M。wifi測試在路由旁邊一米,手機iPhone SE,隨便下載的測速app,2.4G下載速度10M,5G下載速度33M,上傳都是1.2M。

所以正常情況下5G頻段是可以達到100M峰值的,小米路由器3是100M的WAN口,所以不可能超過了,你可以想辦法排除干擾,比如距離路由器近一點,斷開其它設備的網路鏈接。

另外想測試準確的網路速度的話請關閉無線加密,或者選擇 WPA2-PSK [AES]加密方式。據說 WPA-PSK [TKIP] 加密技術只支持到50M網速,也就是說超過50M的網速會被限制到50M,我的路由器2.4頻段下載速度只有10M就是因為我設置的 WPA-PSK [TKIP] + WPA2-PSK [AES]加密方式。你可以在設置頁面查看一下,我猜測你Wifi速度不夠就是這個原因。


wifi是半雙工的,也就是說你wifi測試只能達到寬頻的一半帶寬。


用5G路由可以!2.4G無線效率有點低~


Netgear 6100 電子100m接入lan口轉wifi

近距離可以達到100m

在遠一點70-80左右


我看樓上那位寫了很多很多,確實認真。不過真的沒有那麼複雜,我只是更簡單通俗講一下最基本原因。哎,我一個無線專家可恥啊,寫的太簡單,不過講多了真的不利於題主理解。//

先確認網線300M是插在路由器的網線口上,還是直接繞過路由器。

無線轉發效率是比有線慢,但在11AC 情況下是可以達到100M的,首先確認當前手機是不是接在5G頻段上,如果是可以看看當前是否是離路由器較近信號夠強,再登錄路由器可以選擇無線頻譜帶寬40M 80M 160M(這裡說的帶寬是模擬帶寬與你測的速度不一樣)分別試試,還有信道一般選擇149.161等5G信道都試試,正常情況下,有線能達到,你的無線也是可以的。


運營商的網路是bit位,終端顯示的是位元組位啊


無線路由器換高端的,支持4乘4天線802.11ac wave 2標準的路由器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可以信號覆蓋200-300平米房子,並且外觀炫酷或功能多樣的路由器?
山區如何廉價高速的上網?
mu-mimo是否需要終端設備支持?
如何評價小米路由器青春版強制劫持網頁錯誤頁面(無法關閉)?
小米路由器3為什麼取消了內置硬碟?

TAG:路由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