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做什麼好賺錢?互聯網下一波紅利在哪裡?

本問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2017 年度盤點」,更多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什麼好賺錢,這個不好說。但是我們可以分析行業的趨勢。從內容,流量,平台,變現這四大部分進行剖析,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一、內容

用戶喜新厭舊,做內容更要耐住寂寞

1. 認真做內容依然有出路,不過需要極其優秀而且耐得住寂寞。

夜聽從 0-10 萬粉絲花了一年,從 10-1000 萬隻花了半年,現在已經擁有 2000 多萬的粉絲體量。

去看夜聽的排版或者標題就能發現,樸素是電台的本質邏輯。

2. 新媒體將逐步告別草根時代,傳統紙媒的人才基本上 「迴流」 完畢。

傳統媒體人憑紮實的基本功,敏銳的嗅覺,用真正的好內容霸屏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多。

根據新榜的數據,今年超過 10w+ 點贊的 48 篇與 2015 年的 17 篇相比,搞笑段子,情感雞湯和聳人聽聞這些明顯減少。

某種程度上,《腦梗,心梗的先兆和預防!短短一篇文價值千萬》這種類型的文章,你爸媽給你的幾率也會大幅下降。

3. 人們將加快喜新厭舊的速度。

很多去年還風生水起的號今年閱讀量遭遇腰斬。「Papi醬」今年的位置被「辦公室小野」取代。依靠單純的某個人生產內容難以高產。

自媒體要麼走平台化,要麼矩陣化路線。

① 平台化。參考Papi醬做的 papituibe,以及咪蒙舉辦新媒體大賽吸引寫手,這在國外叫做 MCN 模式。不過國內的MCN對內容的製作會介入更多。

平台化相對難度較大,但是想像力大。可以預見的是明年會有更多類 MCN 機構冒出來。

② 矩陣化。就是多賬號並存,類似視覺志旗下的她刊,蛙哥漫畫等。矩陣化抗風險能力較大,但導流形式在明年難度會大點。

4. 少數大號掌握引導輿論的風向,同時其自身也變得危險。詳情請參照毒舌電影,關愛八卦的案例。

5. 內容從文字,到圖文及音頻趨勢化明顯。

從視覺志 「謝謝,你愛我「 4000 萬的閱讀量,百雀羚長圖廣告,以及夜聽長期霸屏可以看出,大家越來越追求感官化和碎片化閱讀。

6. 短視頻依然是少數企業的遊戲。

短視頻的風口颳了一年了,騰訊領投了快手後,也偷偷復活了兩年前的微視。各類 10萬+ 榜單裡面短視頻出現的頻次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地方類方言,比如粵知一二,以及社會話題類短視頻,比如炮爺出擊等,明年會有更多冒頭。

但是大多數企業還沒想好怎麼做短視頻。因為製作成本,以及回報周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沒有勇氣去搭建短視頻團隊。所以就算是明年,短視頻依然是少數企業的遊戲。

二、流量

流量價格上漲,線下流量獲取回歸

1. 流量獲取的成本越來越高。隨著監管的變嚴,2018 年這個趨勢會更加明顯。

2. 騰訊依然不會允許大規模獲取極低價格流量的事件出現。

類似星座匿名,左右腦這些小程序迅速被封,大家似乎摸不準騰訊的脾氣。

其實從營收的角度可以理解,要是大家都這麼大規模獲取極低價格流量,那誰還去投廣點通呢?

3. 處罰標準不清晰將會導致大家畏手畏腳。

對於騰訊來說,流量這個黑盒子怎麼去配比,尤其是對誘導分享等具體判罰非常含糊不清。

有時候它就像《三體》裡面的歌者,哪天心情不好,就隨手扔一個二向箔出去,對一個普通玩家來說基本上就是滅頂之災。現在大家是敢怒而不敢言,但長期下去,大家也不敢押注了。

4. 個人號營銷打擊越來越重,註冊個人號,養號,以及群發的限制越來越多。

今年 3 月份嚴打後,群控元氣大傷,再也沒有便宜的站街粉了。微信不會無止境割掉個人號營銷功能,只是大搖大擺的獲取流量時代已經過去。

網傳截圖

5. 想要獲取最便宜的社交流量,必須抱緊騰訊的大腿。參考拼多多,下文還會提到。

6. 線下流量獲取可能會重新回歸,不同於簡單的地推,主要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圍繞著簡單流量吸粉變種,根據場景的自動化吸粉,比如說 wifi 吸粉,現在娃娃機吸粉,包括紙巾吸粉也出來了。

但影響更深遠的可能第二種,藉助小程序,把流量從線下翻轉到線上,藉助大數據及智能硬體,後續可能是商業模式的一個革新。

7. 市場教育周期越來越短,一套打法之前可能適用一年,現在可能會被壓縮到幾個月。

例如:社群裂變,其本質是一套活碼+群機器人的系統。但衰變的速度比想像得要快。

最出名的案例就是去年的有書,今年 3 月後又被唐詩宋詞這一主題帶火了。身邊陸續有朋友入坑,還有做完後賣號賣了幾十萬。但是到9月份由於玩家太多,用戶已經熟悉套路,整個裂變的速率明顯降了下來。

8. 純營銷號會越來越難做,廣告主方面黑五類徹底失去市場,只殘留一批純流量玩法。小說付費的今年起得很快,但隨著某會召開打擊得也非常嚴重。

9. 刷量依然存在,價格還會上漲。

廣告界里有句名言: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是浪費了,可問題是我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費了。很遺憾在新媒體投放里也是,假量依然橫行。

雖然每 1000 閱讀從去年的 8 塊漲到了超過 30 塊,但大家還是趨之若鶩。明年刷量價格依然會上漲,但是小玩家純考刷量存活的會被淘汰。

10. 網易和騰訊等大企業基本上已經壟斷了 H5 的製作想像力及精美程度,或者乾脆有大渠道的分發,類似於人民日報換軍裝這種。

所以明年的 H5 要麼好好做,要麼更多的把錢砸到渠道上。

三、平台

雙微格局被打破,今日頭條強勢上位

1. 微信公眾號生態基本穩定,大航海時代基本結束,接下來是通過更垂直的幾個農田,進行圈地。

比如深入鄉鎮,做地方號,或者發現更細的品類,比如給地理控看的 「星球研究所」。但是大塊的陸地已經發掘完畢。

目前行業已經符合冪率定律。據騰訊統計 2017 年 1.8% 的公眾號粉絲超過百萬,還有 76.1% 多的號粉絲數小於 1 萬。

這其實是一個穩定的生態,階級流動困難的本質還是流量太貴。

2. 微信公眾號格局雖然穩定,但是暗流涌動。

這就像開爾文爵士在19實際末說物理學建設一樣,整體的大廈已經搭完,但頭上還籠罩著兩朵烏雲。對於公眾號來說,這兩朵烏雲是——

① 來自腰部以下生產者流失:一塊是小號,特別是 1 萬粉絲以下,腰部以下賬號,正在加速的逃離。因為沒有流量,要麼倒閉,要麼跑去今日頭條了。

另一塊是微信所提倡的去中心化分發模式,但是目前現實情況是,已經變成一座座中心化的大島,這並不是微信想看到的。

② 來自騰訊平台壓力:目前微信的廣告收入大多數來自於廣點通,朋友圈廣告。但這塊的營收想像力,似乎比不及信息流廣告。

對比來看 2016 年以信息流為代表的 Facebook 的 ARPU 是16美元,微信雖然沒有直接數字,但有人估算出人均 ARPU 大概是 9 美元。所以這塊想像力還是很大。

根據侯斯特的一項文章閱讀來源數據顯示,2017 年 Q3 訂閱號中會話入口打開佔了 72.20%。而微信大力推的 「看一看」、「搜一搜」 這些入口都歸於其他,只佔了7.00%。

所以大家期待的訂閱號入口的改版,從營收模式上也是成立的。

3. 圍繞社交分發和演算法分發的融合,明年會出現更多的形態及可能性。

訂閱號的改革除了營收方面,在產品方面也是趨勢。

我們評判一個分發的好壞一般看分發效率(用戶觸達所偏愛的內容所需要的時間及操作複雜程度)以及信噪比(用戶偏愛內容與不偏愛的內容的比例)。

演算法分發基於大數據打標籤,效率高,性噪比適中。但會出現「迴音室」效應,就是只會展示給你想看的。社交分發基於關係鏈,但是效率偏低,性噪比不穩定。

4. 訂閱號改革會成為明年公眾號最大的亮點,但預計最快也是下半年。

此外騰訊不會直接將訂閱號的形式改成信息流,既沒有創新,也太簡單粗暴。應該是一種融合的形態,不管怎麼樣,這個趨勢是肯定的。

不管你的微信粉絲有多少,除非導流到了 APP 上,否則都是微信的。要嘗試著去接受這個概念。

5. 小程序是個好生態,本身的進化還剛剛開始。

但現在跑通的只有線下,類似摩拜單車,乘車碼。除此之外還有電商,以及少部分工具類。

6. 「看一看」 和 「搜一搜」 在帶量上確實一般。

包括微信讀書上也接入了公眾號文章,但對於整體這個大盤子,似乎效果不明顯。目前 「看一看」 表面上融合了社交和演算法分發,但是閱讀體驗也一般。明年雖然還能改進,但感覺留給 「看一看」 的時間並不多。

7. 微博活躍要靠中小橙 V 帶動。

微博今年在不遺餘力的推行 MCN 計劃,大 V 能吸的量基本上已經到達極限。

首頁的改版,以及信息流的展現機制越來越讓人看不懂,總感覺要做的事情太多,商業化程度快到極限了。明年怎麼樣真不好說,尤其在頭條的進攻下,個人持保留態度。

8. 雙微的格局將會被打破,今日頭條強勢上位。

頭條系的產品及運營能力讓人驚訝,無論是抖音,西瓜視頻還是悟空問答,每個都躋身在細分領域的前三,包括在海外幾場漂亮的收購。要知道頭條去年的估值才100億美金,最近聽說融資時已經估值300億美金了。

對於閱讀類產品,今日頭條已經徹底跑出來,並與其他家開始拉開差距,當其他幾家正徹底改成演算法分發時。今日頭條已經開始進入社交分發了。

9. 今日頭條的風頭從去年的千人萬元,向千人萬粉轉移。

今日頭條對微頭條以及悟空問答的傾向性流量很強,這兩塊分別對標的微博和知乎。尤其是微頭條,很多科技大佬和企業已經入住,並且劉強東的一些言論已經成為熱點。

最近微博 「支付寶」 和微頭條的 「支付寶」 也互掐過,從評論數流量方面,微頭條明顯完勝。所以不必著急把粉絲從今日頭條導給微信,頭條自己也在跑通。

10. 聊天化的閱讀的形式開始發芽。不管是國外的小說 Hooked,還是新聞類的閱讀 Quartz 都已經成型,中國的門徒也開始進入,甚至吸引了 「國字頭」 的開發者。

只不過率先滲透的領域是圍繞著 00 後二次元類的內容。之後這種形勢能否形成星星燎原之勢,有待觀察。

11. 能夠取代微信的平台還沒有看到,或者根本不是以「微信」的形式取代微信。之前說的 VR 媒體這種目前來看還比較遙遠。但是做好準備,迎接變化。

12. 貼吧從之前新媒體的三架馬車,被徹底拋開。

帝吧出征的場景還會有,但是越來越少。其垂直興趣領域被單獨的APP瓜分,比如足球看懂球帝,籃球看虎撲論壇。

4、變現

小程序讓社交電商迴光返照

1、廣告變現

① 雖然假量橫行,明年的公眾號投放市場會依然有巨大增量。但更多的廣告費會被頭部KOL佔據。

之前有同學抨擊某平台數據造假,說只有傻的廣告主才會去投。其實另一個層面,廣告主也不傻,這筆錢去投傳統廣告可能會浪費的更多。

我們要接受新媒體是一種相對現價比高,但是一不小心也可能會玩砸的投放渠道。

預計 PMP (Private Market Place)形式明年會逐步放量,更多中型企業及號主會完成匹配。

PMP互選廣告去年就有一些苗頭了,這種類似直客的銷售模式,能夠保證流量,同樣也能保證效果。

當然目前更多的是存在大號和大品牌間的匹配,在文末的展示位置,或者是小程序插入文章廣告。一些大號類似於占豪,一起去suv,夜聽等都已嘗試過。

③ 今年是朋友圈廣告徹底放開的一年,從之前單一品牌廣告,越來越多的效果廣告開始出現。更多的中小企業也開始進行了嘗試,但效果的話各家因人而異,有些行業標籤不太精準。

但沒有出現前幾年QQ空間廣點通巨大的價格上紅利。騰訊在標籤,出價這塊明年會應該優化的更好。

2、知識付費

① 知識付費市場化的速度超乎想像。

在羅振宇倒數第 19 場的演講結束後,其押注的知識付費今年終於迎來了爆發。

不僅是得到,喜馬拉雅,千聊,荔枝紛紛融資,甚至成立僅 9 個月的小鵝通都跑了 3.5 個億的流水。

市場化的速度似乎比我們想像的快得多,就連一向慢吞吞的的豆瓣也入局了,而知乎估計KPI定的有點狠,有一段時間打開知乎 live 頻道,看內容推薦甚至會讓人懷疑誤上了今日頭條。

②龐大的市場下,魚龍混雜也不可避免。

知識付費本身的交付是非標準化的。衡量內容的好壞一般就看兩個率:一個是到課率,一個是續費率。但隨著大家購買的內容越來越多,到課率下降明顯。據說行業的平均到課率是 7%。

對於得到來說,今年大肆圈地,明年是續費年,迎來了真正的考驗。

③ 腰部以下的 KOL 能瓜分長尾,但付費大頭依然會被頭部KOL所佔據。明年估計會引來第一批洗牌,腰部以下的小KOL除非技能過硬,否則會可能第一波清洗出去。

④ 從單個付費產品上,薄荷閱讀可能是今年知識付費里最大驚喜,據說月流水超千萬。百詞斬同時嘗試了好幾款產品,但只有薄荷閱讀跑了出來。

推測其核心爆發點在於——

  • 合適的品類:選擇英語名著為切口,同樣選擇中文類,做的更早的熊貓書院就沒有爆火。
  • 個性化教研:根據成員不同的辭彙量進行推薦閱讀,同時把書中的重難點進行切片。
  • 監督式社群:社群班長監督領讀,用打卡完成任務。

從細分上看每一點似乎都沒有革命性創新,但是一組合起來威力就很大。從薄荷閱讀上我們也可以看到 2 個知識付費的趨勢——

1、技能型知識付費會超過純知識類;2、想要杜絕盜版,以及更好的學習效果,知識付費所附加的服務會越來越重。

⑤ 知識付費遠還沒有到瓶頸期。

就拿得到來說,從其年初公布的數據來看,營收最高可以達到 2.5 個億。而早在兩年前,劉一秒其線下培訓營收就超過了 5 個億。

之前的 「知識付費」 只是解決老闆們的焦慮,現在把中產階級也搭上了,所以市場想像力要大很多,只是一批低質量的內容會淘汰,同時也會吃掉一些之前線下不規範,低質量的培訓市場。

互聯網不存在監管 「死角」。從 「小密圈」 到 「知識星球」,中間就只差了一篇行業點評文章。

3、社交電商

① 微商基本上沒有什麼聲音了,傳統的微商邏輯是批發邏輯,一層層兜售給下一級代理,最後的個人代理基本上用刷屏的玩法。這套模式過時了。

今年比較火的是環球捕手的模式,其是之前小黑裙的進化版。下半年又迅速的被封掉。三級分銷肯定是不行的,但其組織架構值得研究。

② 騰訊押注了社交電商好多年都沒有起色,沒想到藉助小程序的拼團的玩法,拼多多和蘑菇街女裝特賣居然跑出來了。

根據獵豹智庫 Q3 報告顯示,今年 3 季度拼多多的周滲透率已經超過了京東,成為電商領域第二名。

③ 網紅於小戈的店,因為藉助了小程序的玩法起死回生了。小程序+社交電商想像力巨大。

馬化騰在前不久的致合作夥伴公開信中,提到了 「窄平台」 和 「寬平台」 概念。他說 「前者遵從零和博弈,後者則堅持共生共贏。」

騰訊希望通過真正讓商家擁有自主運營流量與粉絲的能力,破除目前零售行業中的「窄平台」規則,幫助大家從 「二選一」 的困境中走出來。」

本回答為趨勢解讀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包含對企業和對新媒體人的趨勢解讀。

在地心引力工場公眾號後台回復【2018】即可查看下篇與全文思維導圖。

更多互聯網新媒體資訊,關注地心引力工場公眾號:DXYLGC


在機會的世界裡,沒有太多機會可以爭取,

如果你真想成功,要設法搶奪別人的機會。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三十八封信》

那麼,

到哪找別人的賺錢紅利?

以及你自己的賺錢紅利?

一、別信別人說的

(包括樓上樓下與我)

  • 玩投資的,說他投的項目賺,為了賣給下輪,
  • 騙代理的,說他做的品牌賺,為了壓給下線,
  • 做服務的,說他代的運營賺,為了推給下家。

不信你看2017年的投資事件,

就屬saas與電商獲得投資多,

因為淘金路上賣鏟穩賺不賠:

加郎咸平這樣被收買的專家,

  • 收了賣牛肉的錢,就鼓勵你往印度出口牛肉,
  • 收了賣衝浪板的錢,鼓勵你往蒙古出口衝浪板,
  • 收了賣醬肘子的錢,鼓勵你往阿富汗出口醬肘子,

堪稱,

每一個男人都是獵手,

每一個女人都是陷阱。

——《三體》


二、找自己能幹的

營銷這業內太多人, 總愛操些沒用的心, 卻操不到喜歡的人。

曾鳴·未來十年商業發展三條主線

想想你那破出身,

再想想你那破資源,

這冬天是不是更冷了?

所以未來十年商業主線,

1、別想主攻智能化,

你我的才華不夠。

2、別想主攻在線化,

你我的資源不夠。

3、只配主攻網路化,

迎合風口做協同網路,

畢竟風口要周邊業態……

比如十年前電商風口的協同網路

千萬別像我那些倒霉同行,張口BAT閉口小米一貧如洗……

  • 都知道知識付費是風口,他們明明可以做自己的社群;
  • 都知道智能化是風口,他們明明可以賣智能化自動賺錢機;
  • 都知道共享經濟是風口,他們明明可以開共享健身房收押金;
  • 都知道VR是風口,他們明明可以賣送不可描述片源的VR眼鏡;
  • 都知道區塊鏈是風口,他們明明可以開挖坑社群然後推算力加速器;
  • 都知道新零售是風口,他們明明可以代理小豬智慧店鋪然後推給當地商家;
  • 都知道AR是風口,他們明明可以安排員工學習準備提供AR外包並準備賣網課;

雖說這麼說顯得我不倒霉似的……是的我不倒霉,BAT小米我才不管,這些風口讓我賺了個爽。

以上只是我2017的小復盤,

當然也可當作2018的紅利……


三、學別人在賺的

為啥自己創業之後我日漸暴戾乖張,

對人不尊師長,對事不信經驗?

因為現在是2018不是2008,

師長與經驗還有個屁用啊,

都快要智能化時代了,

有太多大數據工具,

挖掘別人咋賺錢——

1、

比如高轉化的亞文化

用賣家網-直通車選詞:

http://www.taosj.com/tool/ztc.htm#wordPrecise

比如我要做招財貓擺件,

A、那就直接搜招財貓擺件:

B、然後我就能看到這玩意,

每天24309人次搜索,

是塊不小的市場嘞……

C、按轉化率排序,

然後你就知道,

招財貓擺件的大亞文化下,

分開業黨、開車黨、日本黨三個小亞文化。

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有錢,且都捨得花錢——

開業要討吉利不在乎錢、

有車起碼有個十萬塊錢、

日本黨太挑剔所以繞過……

D、只要做極致化開業用招財貓、車用招財貓,

多半就有錢賺。

2、

比如高手在做的灰產

用他們在豬八戒高價求推廣啥:

http://task.zbj.com/xuqiu

看他們在互站網高價求啥源碼:

https://demand.huzhan.com/code

高價求購背後一定有高價灰產。

3、

比如資本在投的風口

頻繁看IT桔子的新聞列表頁,

https://www.itjuzi.com/dailynews

研究那些創業公司騙到融資,

跟著風就能看到近期的風口。

4、

比如哪些網站在上升

站長之家的行業上升排名,

能找到十二大行業中,

那些網站增長迅猛,

背後對應著需求。

http://top.chinaz.com/hangyetop/index.html

5、

比如哪些APP在上升

TalkingDate的app排名,

看新起了那些應用,

背後對應著需求。

http://mi.talkingdata.com/appstore-rank.html

6、

比如哪些品類在上升

淘寶的關註上升與熱門,

看新起了哪些品類,

背後對應著需求。

https://top.taobao.com/index.php

7、

比如海外的熱銷產品

Amazon海外搜索排行,

可以看海外什麼熱銷,

有沒可能移植到中國。

http://amz.moojing.com/dashboard

如果你在2018,

能把以上這7條,

  1. 每周做1遍,
  2. 堅持做1年,

到年底還不賺錢……

那你先買咪蒙的課,

讓她代我賠你智商稅。


總之,

  • 別問2018的紅利,問自己能幹什麼;
  • 別問2018咋賺錢,學別人在賺什麼;
  • 因為與其信別人說的:獵手與陷阱,

    不如信你自己一雙鐵拳,一對鷹眼。


從問題來看,關注點更多的放在了互聯網行業。那麼我就從互聯網的角度來說說。

首先,眾所周知互聯網的紅利趨勢,離不開三個要素:技術,用戶,市場。

在工業社會,市場的形成來自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生存必需品之間的交換。而在互聯網時代,人類基本的生存需求已經滿足,那麼技術手段的發展和用戶的更多的需求就形成了廣大的市場空間,

但是,一切商業價值的產生,尤其是在互聯網行業里,都離不開市場的元單位—消費者。

所以說,互聯網的核心價值依然是做好「人」的生意。

做好「人」的生意,其實就是明確用戶的需求,一個人對於一個新的互聯網產品的需求無非有兩種,第一種叫做節約時間型需求,第二種叫消磨時間型需求。

節約時間型需求,其實就是提高效率,加快生產,解放勞動力,這麼說,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我舉個例子,外賣,在日常生活里,尤其是工作日期間,不管是自己帶飯,還是下樓買飯,都要花去我們過多的時間成本,而叫外賣,至少可以節約我們一個小時的時間,所以,在互聯網行業,無論去年奼紫嫣紅的各種外賣,還是前年火爆難息的網約車,甚至是更早的各種地圖軟體或者電影購票系統,其宗旨就是一個,就是縮短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時間。

節約時間型需求,它的最終導向,其實就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可以解放人類更多的生產力,所以它更偏向於一種工具性的需求,需要技術的發展,以及挖掘市場的能動性,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戶習慣。

但是,在這一行業的門檻很高,而且在行業上容易形成寡頭的壁壘,掌握大部分的生產資料,所以想必這個方向,不是大部分創業者的著力點。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第二個需求,消磨時間型需求。

說到消磨時間,我們主要的關注點還是在泛娛樂行業,這裡依然是一片藍海,泛娛樂行業體現在互聯網時代,又重新回到了我們對商業的本質思考,說白了,就是怎麼滿足人性,在這個時代,人們會有大量的碎片化時間,那麼這些時間,我們該怎麼利用起來?用戶選擇一種方式消磨自己的時間,對於行業來說,其實就是一種重新建立用戶粘性的過程,因此,依託於泛娛樂是最好的方向,它能帶給用戶超出預期的刺激和感受。

說到這我提一下,前幾天我前同事參加了一場小影主辦的VLogger圓桌會議,是一場關於短視頻行業的分享會,他推薦我看下直播,後來我抽空看了,獲益良多,記錄的一些要點不妨貼出來。

在互聯網時代,市場的消費基礎,是人的需求,而在技術的驅動力下,帶來了傳播媒介的升級,從文字,到圖像,再到視頻,但它畢竟是要滿足人的碎片時間,合理運用人的空閑,所以短視頻不長的時間和足夠優質的內容,才是一種大勢所趨。

而且,這種轉變為市場提供了廣大的上升空間,因為我們的技術已經到位,帶來了移動互聯網的春天,2015年就已經有了針對移動互聯網的短視頻平台。而到了現在短視頻經過三個發展階段,從最開始的搬運和模仿,到頻道化的製作,到現在的人格化ip聯動,內容升級緊貼著用戶的需求,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粉絲生態。

沒錯,市場的核心利益點——用戶,他們喜歡,他們愛看,所謂互聯網的紅利,就是對人們注意力的抓取,沒有什麼比短視頻更方便,更有趣,更好傳播的媒介,所以我們看到了,通過講述美國留學見聞,輸出正能量價值觀的「馬克malik」,收穫300+萬的粉絲,野食小哥通過差異化的獨特內容,通過各種野外製作食物,在微博上獲得了163萬的粉絲,辦公室小野三個月時間斬獲百萬粉絲,這些,就是你們想要的紅利。

看起來,這一切都來得很簡單,人人都有手機,拍視頻,製作,上傳就可以,但實際上,任何一行,都必須有付出,才有收穫,在國外,視頻博客其實有專業的稱呼叫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和圖片,上傳分享自己記錄世界的見聞。

和我們中國很多的野生短視頻不同,Vlog多出於精心製作,而且表演性的成分更少,也即,需要優秀的內容生產和製作者,以及傳播和拍攝工具。在國外,VLog製作者都有專業的拍攝工具和攝影知識,或者需要一款能夠實現Vlog攝影標準的手機app。然而在中國,這幾年形成了短視頻行業的爆發,數以百萬計的創造者、自媒體加入到這個行業裡面來,但是,他們其實達不到專業化的生產和成長的要求。

市場的成功案例已經告訴了我們,進入了3.0的短視頻時代,用戶需要更加優質的內容,但這個能力他們很多是遠遠達不到的,這裡面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視頻產品從內容籌備,到開機拍攝,最後進行剪輯都有著要求。一個是要優質內容還是較少,所以學習Vlog的製作思路就可以彌補我們在這方面的短板。

如果我們對2018年的短視頻紅利趨勢做一個分析,會發現Vlog非常適合未來原生的內容製作者,首先就是它降低了拍攝的學習成本,可以讓更多人加入其中,比如說00後,祖國的新一代,還有一些三四線的明星,Vlog這種形式的短視頻的產出是他們向公眾展示自己的一個很好的平台。

所以Vlog要在中國發展好,還是要抓住最根本的核心需求——人,因為內容行業,本質上還是一種服務行業,要知道觀眾所想,觀眾所看,同時也要有好用的工具,可以讓vlog製作者更方便的產出。

目前來看,我們中國的Vlog人群已經基本形成,任何有才藝,有興趣分享的人,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示自己,匠人可以分享自己手工藝品,廚師可以展示精緻的美食,歌手,畫師自不必說,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或者服裝店的小老闆,都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間DIY成Vlog獲得更多的關注,隨著這種短視頻內容生產的專業化,差異化,其實也就是一種人格化的趨勢,通過對目標群體產生對話,建立聯繫,產生更多的細分圈層,我們可以從如今很多的爆款項目里發現,Vlog在中國正在處於下沉階段,很多人已經參與其中,優秀的內容從一二線城市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孵化更多的垂直受眾。

就比如,我看小影VLogger圓桌會議的直播時能看出來他們就做得很用心,前東家投資小影之前,我就關注了小影應用,大概是12年左右上線的,只是在那個時候,我們國內的市場還發展的不太成熟,所以知道的人比較少,他們在那個時候主要是開拓國際市場,做得不錯。

現在我們國家也趕上了短視頻的東風,所以這種專業的視頻處理軟體,可以說是為這一波的短視頻創業者量身定製的,以我個人的認識,互聯網本質就是做好工具,有好的技術,好的基礎設施,才能為這一批創作者提供好的實踐環境,而我們現在短視頻行業的短板就在這,看似內容很多,但是缺乏專業化,差異化的引導和精品化的製作,因此這種可以讓創作者更好的處理後期和上傳的工具就非常重要了。

這次小影舉辦的圓桌,從視頻製作和器材選擇角度給Vlogger一個交流和討論的機會,提到了不少有價值的行業思考分享,以及如何運用鏡頭描述事件、正確運用聲音與剪輯、器材、無人機航拍的知識等等。其中我比較關注的一點,是直播導向的Vlog製作,首先Vlog這種專業化的視頻內容製作,結合直播這種大火的傳播介質,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方向,目前還是一片藍海,而且它的商業化價值也基本經過了驗證,在未來幾年,這種Vlog直播具有大火的潛質。

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 小影的ceo提到的「視頻原創性」,原創視頻的一個大趨勢就是人格化,大家看過的視頻越來越多,疲憊感也會上升,所以視頻內容這塊需要「精耕細作」,必須更具備互動性和專業性。做到這一點的基礎,依然是人格化,只有富有人格的內容才能打動人心,做Vlog,是把視頻的ip做出活生生的人,人格的影響力可以輸出價值觀,產生互動性,這樣也就有了視頻的吸引力,基於自身的優勢,找對目標用戶群,Vlog的場景化和社交性,可以產生與用戶之間的鏈接和溫度,形成人格屬性。這樣,別人才會記住你、喜歡你,為你付費。

第二點就是了解客戶的需求,給自己貼了標籤之後你就要明白,能夠關注你的用戶希望從你身上得到什麼,例如做電競視頻,其實有很多電競觀眾的需求是看看電競主播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的,這都是觀眾需求。最後一點就是要求VLogger自己要麼會拍要麼會剪,觀眾關注的其實就是你這個故事的開始、發展、結局,這是最重要的三點,拍的故事不需要多麼複雜,但是敘事的方式可以選擇倒敘,插敘等等,這都是一些技巧。

好了,視頻的事情說太多,可能因為這是目前最有可能享盡紅利的行業之一吧。

題主很精明,問題的限定詞是互聯網。在國內互聯網的發展的大浪潮下,不存在曇花一現,目前來看,未來用戶對於互聯網的服務需求依舊是呈高速增長的趨勢。

創業成功與否最根本的一點正是我之前說過的,圍繞「人」的核心價值挖掘需求。相信題主也會有自己的答案。


互聯網創業者該醒醒了,過去好走的路都不靈了

一、慌和喪時代

前些日子,李文星事件爆發,boss直聘一夜之間成了眾矢之的。自媒體人們紛紛聲討,呼籲對招聘平台們展開嚴查,彷彿這些平台遠比殺人的傳銷組織和某些不作為的公安要可惡一百倍。這件事情的背後,是招聘app們為了快速爆發、野蠻生長,而大大降低了審核和互動門檻,對平台上湧入的各種虛假可疑公司熟視無睹,是一種監管的不作為。

對招聘領域來說,這可真不是個好消息。可沒有好消息的,又豈止招聘行業一家?

慌和喪,這兩種情緒互相交織,橫亘了整個上半年的互聯網創投圈。

慌。前些日子,風頭正勁的付費社群產品「小密圈」忽然被傳下架。儘管公司一再聲稱這只是「技術性升級」,並且在朋友圈徵得新名「知識星球」。但產品「涉及色情和敏感信息」的傳言還是不脛而走。一時間滿城風雨,同類產品們風聲鶴唳、噤若寒蟬。

這絕不是先例。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個被資本們吹上天的「風口」,在政策監管的鐵腕面前煙消雲散。在國家意志面前,資本的投機炒作不堪一擊。

滴滴火了,但是很快最嚴厲的網約車管制接踵而至,而來自國家的反壟斷調查一直在繼續。

直播火了,國家一句必須要有試聽節目許可證,就讓200家直播公司轉眼倒下或即將倒下,而諸如黃鱔門等事件打擊力度之快之大超出預期。

p2p火了,互金最嚴整頓也來了,破產跑路無數,從紅嶺清盤到陸金所傳言,現在你還敢進嗎,進得了嗎?

內容領域火了,但是自媒體當家花旦咪蒙都可以關進黑屋30天,更何況毒舌電影這些熱門號一夜倒下,一時間人人都在猜測、下一個被關的會是誰?

遊戲火了,王者榮耀火遍全中國,於是官媒的聯合聲討也來了。

……

在這樣一種誠惶誠恐的局面下,很多人的情緒已經開始轉為「喪」。

當然,也有人根本沒把風險放在眼裡,先撈到錢再說,能撈到多少是多少。這邊互聯網金融風聲鶴唳,那邊他玩ico6得飛起,虛擬貨幣的暴富神話一時又讓人看不明白了。

很多人在問,2017年的風口究竟是什麼?在我看來,不論風口是什麼,最大的關注點應該是十九大。因為只有十九大開了,國家定了調,我們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國家倡導,什麼即便暫時沒有禁止、長遠來看也一定會面臨系統性風險。

而很多人的關注點,已經開始從「究竟做什麼賺錢」,轉向「什麼即使賺錢,長遠來看也絕不能做」。

二、上一個周期的邏輯

凜冬將至,上述苦惱絕不僅僅只在互聯網一家。

有人說,一個人賺了很多錢是能力問題,但是一個人賺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錢,就是時代的問題,是踩准了風口,享受了大趨勢帶來的紅利和泡沫。

回顧這一個經濟周期,這樣的「紅利」非常明顯有三個:金融、房地產和互聯網。

再往細一點兒說,是金融的「寬鬆和創新」,是房地產的「投機和炒作」,是互聯網的「泡沫和野蠻生長」。本質上說,很多人吃的都是「監管紅利」,是在政策寬鬆或滯後的情況下,通過「鑽空子」斬獲了史無前例的巨大紅利。中國的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稍微漏出一點風,乘以13億人,成就的都是億萬資產。

但是今天,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金融全面進入「規範和整肅」的時代;伴隨著房市嚴控、租售同權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國家已經給出了信號:這次是動真格的,中國的錢有大用、不能統統吸進樓市黑洞。

而在互聯網領域,最嚴厲高效的監管正在步步走來,以前野蠻生長的方式可能行不通了。

野蠻生長就是互聯網的原罪,怎麼個野蠻法?

三、互聯網原罪的十字口訣

有人說,在中國最掙錢的方法,其實都寫在《刑法》里。這句話雖然過於誇張,但反映在互聯網上很明顯的一點是:創業者們要想異軍突起、迅速逆襲,老老實實一般是行不通的,往往要行走在「灰色地帶」,打下三路和擦邊球。

可以說,過去幾年互聯網產品的快速爆發,除了日常剛需工具,其他多半是迎合人性的黑暗面,做多巴胺、伏隔核、心流機制的操控家,簡言之就是十字口訣:黃毒假抄懶,斗貼裝謠灰。

1、黃,就是色情的力量。性的威力永遠是不言而喻的,從傳說中的草榴,到約炮神器的橫行,從直播平台上晃動的乳溝,到cj上看不盡的大腿……互聯網產品即使沒有明確的制黃販黃,也常常作出大量的性暗示和感官刺激。遺憾的是,這一點對於我們這個習慣了故作清高的民族卻是異常奏效的,特別是對大多數的底層屌絲用戶、幾乎立竿見影。這從約炮神器上一度驚人的用戶數據和色流詐騙嚇人的成功率中可以得證。

2、毒,就是利用各種類似賭博的上癮機制、讓用戶沉迷其中。這一點在遊戲領域極其明顯,網上一直有傳言,《王者榮耀》的團隊一個重要的研究是,如何在5分鐘內讓你上癮。

3、假,電商平台相對傳統商家,往往可以給出驚人優惠的價格,但其中一些卻可能是假冒偽劣。特別在發展的早期,往往成為重災區,價格便宜往往以品質摻水為代價。

4、抄,擅長抄襲、美其名曰「改良式創新」幾乎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通病,或者盜版、打著信息公開分享的名義侵犯創作者權益。截至今日,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幾乎抄襲了西方所有流行或不流行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甚至連綜藝、內容和包裝設計都能抄即抄、拿來主義。即便本土偶有創新,好不容易從0到1的新創公司只要稍有成就,也會轉眼被大公司和資本裹挾的對手們(背景優越的團隊)「抄死」。儘管國家一直喊著萬眾創新,但實際創投圈完全在失控的叢林狀態,對創新的不友好到達了史上最嚴酷的程度。

5、懶,即利用用戶的懶惰,提供更加簡單高效、可以依賴的解決方案。這是大多數工具性產品的出發點,只要用戶對工具產生依賴離不開,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為什麼迅雷、暴風越改版越讓人受不了,廣告繁多、界面複雜?說到底還是商業訴求在作祟,一開始是用戶體驗第一,等用戶依賴了就翻身做主人、商業訴求力壓用戶體驗。

6、斗,發動群眾斗群眾,利用各種矛盾造熱點、搏眼球、吸流量。從微博的圍觀到貼吧的爆吧,從知乎的撕逼到網易的評論,從直男癌與田園女權的征戰,到地圖炮、階層炮、年齡炮、行業炮的炮火連天……各大平台可謂諳熟了中國人喜好站隊互踩、在與人斗其樂無窮中發泄無聊和尋求優越感的心理,網路暴力伴隨群體潛意識四處橫行。

7、貼,簡言之就是補貼。互聯網經濟總想製造「價格優勢」,從低價到特惠到免費到倒貼錢,背後是資本們的人傻錢多、一擲千金、燒錢補貼搶市場。

8、裝,利用人們的裝逼心理,滿足用戶的虛榮心。從臉萌到足記,從「你的思維更接近東方、西方」到「你是歡樂頌中的誰」,從星座解讀的橫行到各種心理測試題,無不抓住中國用戶的一種心理:想要裝逼又必需表面低調、所以借你產品來釋放一下。

9、謠,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中國人對各種謠言八卦總是具有特殊的癖好。早年微博的各種曝光、匿名社交平台的橫行、各種八卦號的一度爆火,都論證來這一點,窺私慾具有著不可阻擋的誘惑。

10、灰,就是將各種灰色產業合法化。滴滴剛開始,很多時候就是把「黑車」合法化;p2p的橫行,很多是給過去的民間高利貸披上了合法外衣。

往細里看,那些面對c端取得大小成就的互聯網公司們,誰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的爆發和以上10條沒有一點干係?

四、紅利的褪盡

在階層日益固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所謂「紅利」。因為只有時代的紅利,才能讓底層和中產們掙脫可怕的宿命,獲得進入「上流城堡」的最後通道。沒有這樣的紅利,你就算賺得還不錯,也永遠都是做生意、給人打工、掙辛苦錢,富人們早就在「食利」了。

但是很遺憾,在互聯網領域,傳統意義的紅利都在褪盡,而且是從2015年下半年就開始了。

1、人口紅利消失了。中國人基本上已經人手一部智能機了,新增手機用戶上漲進入了瓶頸期,同時換機的頻率也逐步降低,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進入了存量時代。新的裝機用戶越來越少了,誰去應用市場下載你的app呢?於是,獲客成本開始激增,互聯網創業「低成本起步」的優勢消失了。

2、心智瓜分大勢確定。打開應用市場,從工具到娛樂到本地商務,所有顯而易見的通用需求,都已經有一堆產品堵在那裡了,特別是其中的「頭部產品」往往已經牢牢佔據了用戶的心智空間,即便體驗已經不是最好,其地位也很難撼動。圍繞不同場景、需求和習慣的心智空間已經被瓜分完畢了,互聯網創業進入了需求稀缺難尋的時代。此種情況下作出來的產品,要麼需求是yy出來的,要麼需求不通約天花板太低,要麼即便體驗確實更好,卻沉沒在頭部產品投射的陰影中,養在深閨人不知,獲客成本比頭部高出許多倍(沒他錢多,還比他獲客貴)。

3、寡頭壟斷局面已經形成。過去是bat,現在是at,過去是2vc,現在是2at,騰訊和阿里已經開始成為中國互聯網中無處不在的巨力。每一條賽道,只要稍微火,很快就會有他們的身影,要麼果斷跟進抄抄抄,要麼砸錢投資買買買。而新公司們賴以生存的流量管道,也多數被他們把在手裡,想造反?先讓你的產品分享不到朋友圈,先讓你的支付接不上。

4、資本「瘋投」破壞生態。很多事情一開始是絕對賺錢的,財務模型也很清晰,比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部分o2o甚至剛開始的團購。可惜的是,這都是在良性競爭的理想狀態下。中國的問題是,一個領域稍微有一點兒賺錢,資本就可能帶著抄襲者們瘋狂進場,從千團大戰到百播大戰到千車大戰,現在甚至狼人殺領域都開始千狼混戰。這種情況屢屢發生,藍海轉眼變紅海,好好的產品創新轉眼變成燒錢補貼搶用戶的資本修羅場,創業者成了資本的傀儡。於是,一個紅利滿滿的市場轉眼做濫做臭做死,各種同質化惡性競爭甚囂塵上,要不了多久,一擁而上就會變成一哄而上,創業者紛紛倒下,資本收割了速度離場。不要小看這一點,這世上到處是背景優越、團隊豪華、被資本看好卻沒有方向的團隊,資本美其名曰「我就是投人」,如果沒背景的你不小心發現了一塊沃土,他們就像蒼蠅聞著肉香一樣撲過來了。

5、最關鍵的是,十字口訣不靈了。

五、十字口訣不靈了

1、黃,最嚴管制正在到來,你確認你敢碰色情這塊燙手山芋?更可怕的是,中國有一個據說有從業人員50萬的「色流」群體,控制著成千萬甚至上億美女頭像的賬號、馬甲和機器人,業務範圍涉及微商、酒托、騙子、小廣告、小視頻、特殊職業經紀……四處收割智商稅。在這種背景下,只要你的平台有一點點性暗示的成分,色流的賬號們都會像屍群一般洶湧而至,到那個時候你確認你管得過來?就算你自己規規矩矩,色流也會把平台給毀了。

2、毒,還在想怎麼讓人沉迷上癮那一套?看看人家《王者榮耀》,賺錢賺成那樣還不是被三大官媒聯合聲討。人家是騰訊尚且如此,你一個小公司如果做了特別讓人上癮的遊戲,恐怕大浪過來時,你不見得能像馬化騰爸爸那樣守得住吧?

3、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還敢賣假貨,真是閑自己活太長。

4、抄,問題是抄無可抄了。這兩年所有美國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靠譜的不靠譜的,中國人都已經抄完了,現在倒過來老外開始抄中國產品了。以前是我動則影子動,現在我不動了(美國產品沒啥厲害的創新了),影子只能亂動了。另一方面,就算你抄,能抄得過那些早早跑在前頭的公司?能抄得過那些資本看好就缺方向的背景顯赫團隊?能抄得過at和他們的小兄弟?玩盜版?版權問題現在可不是開玩笑的了,看看b站一夜下架多少視頻。

5、懶,問題在於所有顯而易見的懶惰領域,都已經被瓜分完畢了。有些領域用戶懶惰需求是沒被滿足,但現有技術條件下、根本提不出性價比更好的解決方案了。有些領域過於追求效率,以至有些效率過剩了,超過了用戶的需求,比如前兩年大火的語音助理,真有人懶到連打開app打個車都不願意?

6、斗,還記得前幾天的熱文《在北京,每天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嗎?利用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地圖炮及不爽了對吧,確實轉眼刷屏,然後立刻被刪。政府要的是陽光健康和諧正能量,你天天渲染負面情緒、增強人民內部矛盾算什麼?

7、貼,關鍵是資本不傻了,貼錢貼怕了,你如果不是那個「被選中的人」,誰會為了成就你當炮灰?

8、裝,裝逼這個東西往往只能「流行」難成「經典」,往往就是雕爺牛腩那樣火一把,卻很難成為LV那樣的經典。裝逼都是有一個衰竭周期的,理論上說周期長度和普及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說普及得越快,他衰減得越早。第一批用足記做大片的人是逼格滿滿的,但當所有人都開始做大片時,這件事情也就沒什麼逼格可言了。

9、謠,看到前段時間韭菜一般倒下的娛樂八卦號沒?

10、灰,從滴滴到p2p到直播,我們看到的是,政府「反應過來」的速度越來越快了,監管紅利的窗口期越來越短,可見過去不是反應慢、是為了讓你發展而有意寬鬆、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看看。但是現在這個紅利不再了,每一個灰產合法化的舉動都可能因為觸動現有秩序,而迅速迎來有力的管制。這中間短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窗口期,恐怕不能幫你變成大公司,而且等到拉清單算總賬的時候,這個系統性風險可不低。

野蠻生長的紅利沒有了,也就意味著c端市場新創公司慣常的套路們失靈了,過去還可能利用一點灰色地帶逆襲一下大公司,現在這個可能約等於0了。

那些上一個周期靠著「原罪」起來的公司們已經洗白上岸,而在這個周期還幻想著靠「原罪」發財的創業者投資人們,該醒醒了,勿謂言之不預也。

六、新機會,8個要點

新的經濟周期已經到來,這個周期的「房地產、金融、互聯網」是誰?

在《未來5年大機遇,做販賣多巴胺的超級玩家》中,筆者已經指出: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們迎來了一個「口紅經濟」和「奶嘴樂」的時代,消費和娛樂會上揚。

對於無法在技術領域取得巨大突破、抑或是在線下無法擁有巨大資本資源的草根玩家們來說,這裡確實就是機會: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收割娛樂時間和消費升級(相對上流社會是降級)。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又要注意幾個點:

1、必須是健康和正面的。不要以為娛樂的崛起就是多巴胺與荷爾蒙的狂歡,就是軟色情、暴力、遊戲的樂土。《王者榮耀》被圍攻和直播管制的例子已經表明:互聯網正處在十多個政府部門最嚴厲的管制之下,更有朝陽群眾隨時監督,你簡單粗暴只怕越來越走不通。所以未來能夠做大做強的娛樂一定是健康益智、寓教於樂的,像象棋、健身一樣遠離紅線、不易被指摘。那些一味引人沉迷、荒廢正業、低俗色情的娛樂模式,會和過去一樣容易速火,但只怕死也死得更快。健康積極的娛樂將貫穿在我們的整個社會生活中,內容、培訓、商務……各個方面。

但健康積極的娛樂談何容易,這一娛樂話題實則沉重。以陌生社交為例,在北京,一個叫陶劍的創業者發下重誓,他要做「真人真頭像、一人一個號」的絕對真實社交平台,與虛假欺騙賬號戰鬥到底。但在眾生喧囂、灰產橫行的今天,實現這一點何其艱難,陶的創業項目像像進行了異常嚴厲的多重交叉身份審核,僅他親手幹掉的詐騙、傳銷賬號就有11000,甚至還成功配合公安部門進行了傳銷人員的追緝。儘管平台的用戶真實性已經達到99.97%,一個明顯的代價是前期增長不可能那麼快,在其他平台放開註冊門檻加色流刺激動輒百萬千萬用戶的時候,像像的總用戶數超過了50萬。陶劍認為,這樣嚴苛的開局確實艱難,但是真實口碑一旦建立起來,後期的發展應該會快,因為人心思「真」,真實誠信是有效社交之本。然而,在處處是「一夜暴富」神話的今天,又有多少創業者和投資人經得起這樣慢工細活的忍耐?

2、警惕潮流性。娛樂爆發也好,消費升級也罷,需要警惕的是其潮流性,即往往「火一把就死」,而不能從流行到經典,這樣的速生速死是不可能支撐起一個新時代大公司的。所以你應該去做「標準化」的產品,要設法搶佔心智成為頭部,甚至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娛樂消費生活方式的檔次標準或基礎設施。

3、越高端,流量越分散。很多人喜歡說服務中高端人群、做消費升級,但是很遺憾,我們發現在中國,越是做「下三路」接近底層的需求,往往用戶流量越集中,約炮、打車、便宜貨、傻瓜型遊戲……但是越往中高端做,越是作用於人性的優點和人們的自我提升,這個流量就越分散。因為越是底層的需求越是相似,越容易成為人們的最大公約數,也越容易平台化。但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分散,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情懷興緻,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逼格檔次,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健康品味,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充電方式……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是小圈子化,所以你很容易觸到人群的天花板,如何精準捕獲分散的目標客群,如何做高毛利,這些都會非常重要。

4、中產的錢不好賺。很多人認為,屌絲就是免費,中產就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就是人傻錢多有錢任性。但是實踐中,中產的消費可能更加理性和謹慎,更善於精打細算,一方面他們有足夠的信息源來做這樣的「計算」,另一方面中產面臨著「向上上不去、向下卻隨時可能滑落底層」的困境,很多人都是接近上流的精緻外表、接近屌絲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如何征服他們的心,可沒有那麼容易。

5、做小弟的思想準備。在這樣的情勢下,真的不要天天想著做大平台、想著顛覆bat、想著改變世界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先學會容易騰訊和阿里的體系中、老老實實從小弟做起比較重要。想想看,牛如喬布斯,當年不也一樣不得不暫時對蓋茨「稱臣」?創業首先是生意,找到現金活下去才有勃勃野心。

6、快速變現,輕資本依賴。過去幾年,大量公司的衰落,其實是因為創業者把大多數時間都放在了融資上,和投資人觥籌交錯四處周旋,卻始終沒有功夫聚焦在產品、員工和市場一線上,而後者才是真正的重要。這樣的結果也造成了一種逆淘汰,誰背景好會融資,誰就能一直跑下去,哪怕產品和商業模式很多和一坨屎一樣,大不了直接抄襲做的好的就行了。這樣的逆淘汰到最後,走出來的公司都是重度資本依賴型公司,都是資本家們的提線木偶。沒有顯赫背景的草根創業者們顯然不能這麼玩兒,所以拜託你不要講「先燒錢、做免費大平台、流量成規模了再變現」的故事,這個故事太奢侈不屬於你。你要做的是簡化商業模型、縮短盈利鏈條,儘快地悶聲賺錢,這樣哪怕有大傢伙進場,只要有錢賺至少你活得下去。不要在想什麼「英雄不問出身」了,那都是投資人套你點子之前的說辭,人家心裡可都是對你的背景明碼標價著呢。

7、創新和壁壘更重要。時至今日,從0到1的創新的重要變得史無前例,因為玩「模仿加微創新」,你不僅玩不過bat,玩不過tmd,恐怕一個陌陌也能把你抄死。草根玩家在別人主場的賽道上再怎麼創新,別人只要稍稍動一動產品、玩一玩資本、分分鐘就能把你弄死。所以,兩種思維會比較重要:一是第一性原理,不比照市面上已經有的產品,而是回歸用戶需求本初;二是破壞性創新,減少主流對手長期專註、持續發展以至效率過分的部分,把關注點放到其他價值訴求上,並且不斷深耕,由於雙方基礎理念結構不同,強敵不大可能轉而追隨。但即便這樣我也要說,中國現在最關鍵的是專利制度,是創新保護,否則我苦心孤詣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殺手鐧,申請專利用了一年半,你憑著資本人傻錢多分分鐘把我幹了,這個局還有什麼意義,以後還會有人創新嗎?

保護中小創業者,從保護創新開始,救救創業救救創新!

8、找趨勢,不追風口。喜馬拉雅上衛哲老師一句話非常好:要尋找未來的趨勢,而不是追風口。趨勢是長期的必然的,而風口則是可以通過短期炒作、資本哄抬製造出來的「熱點」。截至今天,相當多的風口已經被證明是「偽需求泡沫」,根本不是未來趨勢,你去追不是送死嗎?更何況,當一個領域成為風口的時候,往往之前已經有幾十家企業在那裡深耕了半年一年,主流投資人估計都進去過了一遍,這個時候你才反應過來要追,還來得及嗎?當一個事情已經成為風口時,它多半已經和你無關了。所以創業者的核心是找准趨勢提前布局深耕細作,時機成熟風自然會來。只不過,很多人是心理還沒過斷奶期,沒有融資就不敢創業,所以一定要2vc,一定要追風口。

七、未必是壞事

總結一句,對於大多數草根玩家來說,可以融入大公司生態、具有創新壁壘、圍繞年輕一代(准)中產階級、盈利路徑短、現金流清晰、低資本依賴、健康積極可持續的娛樂和消費,或者大公司體系下的2b服務,會存在越來越多的機會,甚至存在平台級大機遇的可能。

但是回到開頭,今年是創業者尤其需要「講政治」的一年,只有一個最重要的背景,19大的召開。畢竟,經歷了前景如此混沌不明、幾乎看不到多少大機會的16年,我們迫切地需要知道,這個國家下一個重要的棋子將落在何方?

科技趨勢,政治走向,市場規律,社會思潮,這四大合力的系統性結果,才能讓我們看清新一個周期下「時代的紅利」究竟為何。

最後來一點打氣的話:

過去的路都不靈了,但這未必是壞事。大爭之世,英雄方能崛起於草莽之間。

對於新來者來說,最大的優點或許是「沒有包袱、沒有慣性、沒有原罪」,因為上個周期能走得通的模式現在都不靈了,你輕裝上陣,很多事情從頭開始,這帶來了寶貴的重新洗牌的機會。

不要怕寒冬,因為生來就在寒冬中,沒有什麼可以失去,除了「思維的鎖鏈」。

祝好運,再過個五年,我們看誰是新經濟周期中的馬雲、馬化騰、王健林。

作者張俊,上海帥醒創始人,專註tmt領域產品開發和商業分析,事件營銷操盤,公眾號阿辯論(ID:bianlunlove),個人微信biohazard2010,加請註明來意。


知道的話我還在禮拜一上午九點刷知乎?


教育行業是絕對的暴利

無論是留學還是補習,現在都非常火爆

舉個例子,也許被知乎大神不恥。。。

有個師兄博士畢業,做了一個很普通的培訓機構,就是補習數理化外帶教師資格證培訓。。。

寶馬七系全款直接提,資產500W左右

不過再往大做就不太容易了,市場上的蛋糕有限,他切到了有限的部分

於是我現在在給他打工。。。


說點普通的我們可以賺錢的風口紅利。

AI大家都不陌生了吧,17年各種人工智慧新聞已經佔據不少的比例。

這個行業目前看來是越來越火,而且形式大好。當然普通的我們,是沒有機會入正局,但我們有機會做附屬產品,入副局吧。

如圖

人工智慧的建立,是需要大量數據標本,通過數據來訓練機器演算法。就像我們小時候開始學東西一樣,一樣同一樣東西,看多了後,慢慢就在腦袋裡明白了知道了。而現在的人工智慧,就是需要這些標本這些東西來告訴機器,讓他讀懂明白。

世界最大的圖像識別數據集ImageNet擁有1500萬張標註圖片,這背後是來自167個國家的近5萬名工作者,花費了2年時間將近十億張圖片清理、分類、標記。

而這些數據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和需求來分類,於是,大量的數據分類需求就有了很多「數據標註公司」和「團隊」"個人標註員"

目前各大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數據標註平台。不管你是個人還是團隊還是數據標註公司,都可以通過這些平台做大量數據標註任務,來分羹賺錢。

來吧,分享乾貨的時間到了


  • 1.飛魚眾包 ---主要是語音標註項目。海天瑞聲旗下眾包網站,在該行業也算很知名。

  • 2.愛標客 ---科大訊飛旗下的標註平台,訊飛輸入法大家總知道了吧。都已經上市了。

  • 3.百度眾測 ---百度公司旗下的標註平台,任務類型較多。不需多言。

  • 4.文小包---文思海輝旗下標註平台,跨國大公司。

  • 5.京東眾智---京東金融旗下的標註平台。

  • 6.把上面的網址都貼上了哈,各取所需吧。。。有人點贊,在更新吧……


機會一詞,出自 晉 葛洪《抱朴子·交際》,一般泛指有時間性的有利情況。然而機會並不等於獲利

機會+把握住=獲利

所以並不是你知道了機會在哪裡,你就能把握住的。舉個栗子,未來交易主要會以線上售貨,線下體驗店的形式為主,一般人知道了,恐怕也沒有那個能力去布局吧?再舉個栗子,比特幣還會漲的,但是你敢買嗎?

軟實力(心理)與硬實力(技術、金錢、人脈等)都要準備充分了,才能抓住到手的機會。

當然了,這些都準備好了,還得要能發現機會在哪裡,巨頭因為錯過了風口而就此隕落的比比皆是。

那麼小獅弟來談談,怎麼判斷一件事情是不是一個好機會呢~(我們只聊互聯網領域)

如果這是一個好的機會,甚至可以帶來一大波紅利的話,那麼一定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有木有孔明附體的感覺?哈哈哈···)

何為天時?

天時就是規則!

首先不能夠違反規則,不論明文規定或是潛規則,有規則存在就有守護規則的人在,通常情況下,這個守護人你惹不起。

但是不違反規則,不代表就要被限制死,想要不被限制死,你就要先了解所有的遊戲規則

當你了解了。你可以去利用規則,就像你了解了百度的演算法了,就可以通過調整、添加關鍵詞來優化SEO。對於詳細的優化方法,你如果感興趣可以看看我之前這篇文章:SEO如何入門。一件事情如果可以讓你有機會合理的利用規則,就是符合天時。

除了利用規則,還有更厲害的,就是沒有規則的方向。舉個栗子:

當初銀行雖然被支付寶搶走了很大的蛋糕,但是並沒有覺得會有被顛覆的可能。銀行最自信的就是自己花費大價錢在全國布置的門店,及其背後的一整套現金體系,畢竟支付寶想提現還是要走銀行。結果現在進入了無現金支付的時代了,出門帶一個手機就行,沒人帶現金了,從根本上就繞開了你銀行定下的規矩。

但是這不僅是熟悉規則就能發現的,當你太過於熟悉規則,就容易被規則所限制住,所以這還需要過人的眼光加上過人的運氣才行。

何為地利?

地利就是槓桿!

什麼叫槓桿呢?就是利用少量資本,撬動數倍甚至數十倍以上的資本為自己所用。

最基礎的槓桿大概就是貸款吧?槓桿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槓桿會放大收益,試想在08年之前你的錢夠在北京買一套房,那你選擇是用所有的錢買一套還是貸款買十套?

當然了,槓桿會放大收益,也會放大風險。試想你貸款買了十套房,結果房價跌了,那你所收到的損失可能是你全部的資金甚至超出你的承受範圍。

但是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跨越階級的人都是靠著槓桿成功的。所以,選對方向在合理範圍內善用槓桿,絕對可以有力的把握住紅利。

何為人和?

人和就是流量了!

這是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流量就是錢!而超越一定量級的流量更是可遇不可求。

互聯網行業的巔峰one piece···啊不是···BAT(有什麼奇怪的東西亂入了吧?不要若無其事的阿喂!)的根本是什麼?就是用戶,就是流量

騰訊的基礎從前是QQ的龐大用戶數量,現在是微信的。

阿里憑什麼要商家2選1,因為不論怎麼公關,流量真的是遠超京東,更別提支付寶帶來的長期流量。

百度···小獅弟我都不愛提他,沒有每天的搜索量撐著,他靠什麼賣天價廣(詐)告(騙)?

那麼你要做的其實就是找准接下來流量可能流往的地方。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流量就像水,一直在流,是流動的,這些年流過了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貼吧、直播平台,所過之處,儘是紅利

這天時地利與人和,倘若你都能把握住了,大概就可以跨越階級了,日後成了一方大佬的話,小獅弟只想說,苟富貴勿相忘~~~

要不先從點個贊開始?


鏢獅是一家有情懷的營銷服務定製平台

微信公眾號:鏢獅營銷課堂(woyaobiaoshi)

如果你有創業項目想通過在線渠道(SEO/SEM/微信營銷/APP推廣等)獲得客戶

歡迎上官網溜溜:www.51biaoshi.com,即使你的經費只有500,你都能在這裡獲得適合你的營銷方案

我們在知乎上的其他優秀回答:

餐飲創業年入 30 萬元真的靠譜?

如何看待星巴克不怎麼打廣告卻成為巨型連鎖咖啡集團的現象?

知乎上是真的有那麼多白手起家創業幾年後年收入百萬的大神嗎?

可口可樂這類世界知名公司為什麼要持續大量地投放廣告?

實體店是不是越來越難賺錢了?


估計很多人已經看過羅振宇、吳曉波的跨年演講了,興奮過後,睡起來一覺發現還是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究竟自己如何做才能在2018年賺到錢?

這裡我不聊公司如何發展,畢竟大多數人並不是公司CEO,也不是公司的決策者,更多的人只是他自己。所以下面聊聊像我像你這樣的普通人在新的一年如何發展才能有更大概率抓住紅利並賺到錢,讓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

1.選擇正確的賽道遠比低頭努力重要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說的就是在努力之前,先選擇對你的方向。如果方向錯誤,再努力也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條件概率,建議好好系統學習下統計學,它會讓你看清楚這個世界的本質:

概率(Probability)的本質是什麼?www.zhihu.com圖標如何理解條件概率?www.zhihu.com圖標如何更好地理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www.zhihu.com圖標

對於個人而言,應該順應時代潮流,選擇去正確的地方,在水多的地方挖井。千萬別以冒險為榮。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來了,如何選擇對你的賽道呢?

如果你有機會選擇自己工作的地方,又覺得北上廣房價太高,可以選擇中部城市。因為這裡水多,註定你的條件概率比其他人高。

今天的中國,高鐵里程數佔全球的70%,是十年前的186倍。高鐵里程的增長,改變了人流、商品流、資本流……讓中部得以快速崛起。

所以現在中國出現了一些城市群,中國未來5—10年內,會出現這些以千萬級人口委基礎的超級城市群,而其中很多部分來自於中國的中部地區。

中部地區的產業優勢和能力和後發效應,將通過中部崛起,中部能力的提升,東南沿海向中部地區的產業轉型……在2018年,顯著地呈現出來。

這些城市包括武漢,昆明,長沙,成都,鄭州,天津這樣的城市。這肯定是一個大的趨勢。什麼叫趨勢?

趨勢就是有少數人強烈的感覺到了並付諸了行動,另外一些人聽說了但是無動於衷。

同樣的,如果你能有機會在粵港澳大灣區找到一份工作,對你來說生命改變會非常大。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下面這張圖就能看明白:

每一次趨勢都會有這樣一種現象:散戶的心態導致了散戶。就像我之前聊的另一個趨勢機會:哪些美股值得持有 10 年?,很多人看了無動於衷,有些人卻有了強烈的感覺並付諸行動,在2017年賺到了錢,跑贏了70%的投資人。

不管是選擇城市的趨勢,還是投資的趨勢,每一個像這樣的趨勢會影響到每一個單獨的個體,最終不同的選擇導致了個人財富的巨大差別。

這也是為什麼「勢能」很重要。隨勢而動如順水推舟,如魚得水,逆勢而為則是困難重重,壓力倍增。

剛才我們聊了選擇地域來提高你的條件概率。下面我們聊聊未來選擇做哪些行業賺錢的概率更高。

先來看一個數據分析報告,阿里雲棲社區發布了首份《2017中國開發者調查報告》,裡面提高這麼一個數據:

中國開發者當中52.7%人群集中在Web開發領域。顯然在高新技術領域缺乏開發者的大環境下,Web開發領域的人才搜集困難度遠低於其他技術領域。

被熱捧的雲計算、移動化、大數據等領域,都處於人才「饑渴」的狀態,在這些相對「饑渴」領域,開發者面對的挑戰更大,但對應的是開發者獲得工作的機會與上升的可能性,甚至收入水平提升的機會也更多。

不知道你從中看出來什麼,還是只是一笑而過?

假如你和小明畢業於同一所大學,你畢業選擇了Web開發方向,而小明選擇了與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相關的方向。雖然你倆都是做技術的,但是經過幾年,小明的收入就是比你高好幾倍。因為小明選對了職業發展方向。

一個人的核心競爭能力不僅與自身技術能力相關,更與自己所在行業中的稀缺性相關。越是稀缺的行業,你的競爭優勢越大。如果想不明白,想想大熊貓為什麼因為稀缺別成國寶的例子。

領英《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及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超過 500 萬人,中國目前人工智慧人才數量5 萬。這就是稀缺性,你要想辦法做與人工智慧相關的事情,才能提高賺錢的概率。

同時,要養成習慣看自己領域相關的數據分析報告,這會讓你明白自己所處的條件概率是怎麼樣的,如何及時調整自己個人發展的方向:

大數據時代,個人如何選擇

怎樣突破自己的社會階級,開拓自己的眼界?

2.賽道選定後,個人如何努力?

剛才我們從總體上聊了個人如何選擇正確的方向才能提高賺錢的條件概率。現在我們再來聊聊,選擇好了賽道以後,如何努力。

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低水平勤奮,不要給自己找理由多努力,年底算算這一年賺了多少錢,能給家人改善生活帶來多大變化。如果做不到,那再好的投資自己,都是徒勞的。

如何通過碎片化學習以真正提高水平?www.zhihu.com圖標

其次,在正態分布和冪律分布兩種商業模式中,你要選對正確的個人發展商業模式:知道這兩個商業模式的人,都實現了財務自由

很多人的模式是在工作職位上努力往上爬,這其實是有天花板的。如果你非常努力,乾的不錯,做到項目負責人,收入也是有限的,因為你在公司服務的人數是有限的,有限的人數,造成你收入的瓶頸。

其實你還可以同時有另外一種選擇,我給它起名叫做「並行化人生」。

在計算機中有個概念叫做「並行」,就是計算機可以同時干多個事情,來提高效率。對於我們個人也一樣,我們是有能力同時干多個事情的。比如北大教授姚兆豐不只在大學裡教學,還同時將自己的知識寫成文章放到網上。

所以,在公司完成工作的同時,你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將自己的人生並行化發展。如何做到並行化呢?

阿里巴巴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在講到公司發展的時候,提到下面這個圖,其實作為個人發展,也要從這3個方向上努力。

將自己擅長的知識通過互聯網實現在線化和網路化,比如通過寫文章輸出自己的技能。通過在線化和網路化,你可以服務全球更多的用戶。

如果你沒有在線化和網路化,那你的知識就是一個資源孤島,孤島在互聯網是沒有大的發展機會的。

最後,要有風險意識,不要害怕失敗。之前有個用戶給我留言,說自己考研失敗,我是這麼給她回復的:

人生要想司馬懿那樣擅長失敗,在穩定中用大概率來取勝。想想去年我創業失敗,一無所有的時候,寫下了這篇文章:在最困難的時候你是怎樣激勵自己的?。到現在回頭來看,其實失敗沒什麼,那只是你人生的一段經歷而已,現在我過的比之前好太多了。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最好的努力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現在就開始。


所以說誰會把真能賺錢的方案發上來

真有的話難道不會

悶聲發大財

嗎?


平時搬個磚就撤了,也沒時間打理,謝邀!在說這個話題之前,先談下百度, 百度幾乎錯過了2010年以來的所有風口:無論是自己做還是投資布局,都沒能做到「數一數二」。從團購到外賣到內容分發,再到網路約車、共享單車,有時連小股東的資格都沒有。網友巧妙的回答:百度成功避開了所有風口。

以史為鑒,百度這種體量級的巨頭公司都不一定能抓住所有紅利期,可見未來的市場競爭是有多麼激烈!

話題貌似扯遠了,依照筆者淺顯的個人觀點來看,當下最火的無疑是網路直播、小視屏、知識付費、共享資源、當然任何一個紅利概念的產生,不乏一些旁氏騙局出現,只不過是有的人進去了,有的人洗白罷了。

從大方向上來看,互聯網+應該是未來的主要走勢,也就是上面仁兄所說的 線下提供服務,導流到線上平台,然後通過線上流量進行變現 ,從這些巨頭公司目前的投資戰略來看,實體經濟註定要火起來的,比較成功的例子:滴滴、國外的airbnb、

----------------------------------------------------------------

說的太泛了,談下我們當下能去做的事情吧,細分領域無疑是最好的突破口,舉個實際例子:大一點來說:喜馬拉雅FM專註於音頻 ,小一點來說:可能大家略有熟悉的公眾號百澀學妹專註於絲足,前者就不說了,音頻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只是通過互聯網的載體重新煥然一新,後者顯然有點令人大跌眼鏡,幾乎它的每篇文章閱讀量在2W左右,以最低的轉化率1%-5%來算的話,那也是不得了的數字了,這個公眾號很巧妙的把某些具有特殊嗜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了,雖然這些人在生活中1000個人可能只有1個,但是通過互聯網的載體,打破信息壁壘,把人聚集在一塊這個體量自然就變大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不要小瞧任何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細分行業,如果在生活中你也能發現比較細的領域,不妨考慮切入!

以上純屬個人淺顯觀點,寫的比較亂,諒解!


在過去幾年常常思考這樣的問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不要去想下一波紅利在哪兒。專註於當前,展望在未來。

中國的互聯網生意是這樣的:跟風厲害,壁壘低的要麼被吞噬,要麼陷入毫無意義的惡性競爭,例如當前共享。不管蛋糕多大,一旦吃的人多了,其實也不會有多少。專車的競爭到獨大一家,再到新對手介入,就是不斷的循環。

這其中有資本的介入,是資本投資大環境的趨勢導致,對資本來說沒有什麼問題,但對創業者而言實質是賭博。對於成功幾率沒有超過50%的事情,沒有知難行易(沒有寫錯,不是知易行難;知難行易是掌握盡量多信息和設計邏輯,做更多的思考,才知道起來多難,執行起來就容易了),那為何不去澳門比大小?

為什麼這麼多年事實上一直會有互聯網紅利這個名詞出現?本質是互聯網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帶來紅利。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技術在手機、網路、APP內容等技術綜合併發後的一種新的提升(所以在這個階段,任正非說感謝喬布斯開創了這個時代)。

縱觀歷史,紅利都是由這些東西爆發的:工業時代的內燃機、計算機、石墨烯、互聯網等;除了這些技術紅利,還有政策紅利(新能源、雄安新區、一帶一路等)、人口紅利(不僅僅是人口增長,還包括人口結構變化如老齡化)等。

在這些紅利範圍內,確實會比其他的範疇好做一些,因為盤子大了一點,可以理解為順風而為。但紅利是需要去預判的,並且可能反覆受到其他同級別變化的影響,以及曲折(汽車的面世就是極大紅利,但當時馬路是汽車的運行平台,馬路不夠成熟,早期汽車生態鏈不成熟,未必比馬車好);

所以過多期待紅利,也是一種風險,極可能成為先驅;並且在你的企業死後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並成功。

同時還需要清醒認識到:目前中國是萬眾創新,萬眾創業。從大盤子來說,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效,中國目前很多事情實際已經走在了美國歐美日本前面,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因為國外的標準化程度很高,互聯網除了信息快捷傳遞方面,本身就是一個標準化重塑過程。所以電商等業務可以迅速崛起,標準化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他幾個主要原因這裡不細聊。

但萬眾創業也不是萬眾成功,要認真思考創新在哪兒,互聯網+的加在哪兒?如果原本就是沒有,那加什麼呢?這麼多人試錯,可以說你能想到的沒有人想不到。

這裡舉一個例子,半年前有人問我共享移動電源的方案是否可行。當時是我第一次聽說,那時候新聞還沒有這麼多。我第一判斷是這個從成本角度、使用頻率角度總要比共享單車高一些。也確實存在一些需求,並且我給朋友一個定義:方案重心不是電源,而是解決「沒有電」的焦慮問題;是服務體驗問題;並且一定會冒出無數友商。所以要設計一些壁壘,我提供了2個在某些行業已經上市的公司來合作,計劃在他們行業原產品體系里加入共享電源。但最終還是低估了友商的數量,團隊自身沒有足夠的硬,跟不上成熟產品體系的協作速度。

綜合來說,紅利的驅動力也好,風險也好;中國的競爭特性也好、當前社會經濟情況也好,實在不宜去思考2018還有什麼好賺錢。

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地從具備發展潛力,當下就可以盈利的事情開始做。一旦做好了,深入了解「需求」,這些紅利都是會自然出現,以自己的實力為不變,應「未知紅利」之大變。

打鐵還需自身硬,拿出勇氣、拿出信心,拿出實際行動。世界這麼大,一切舊的需求解決方案都會被新的解決方案取代,錢是賺不完的。最終會發現還是戰略問題、人才問題,以及信念問題。

最後祝願各位成功,意氣風發勝凌霄,輕舟泛月盪西湖。

ps:這個問題如果覺得理解相對靠譜,可以轉載,同樣可以適用未來的:2019年做什麼好賺錢:)


1 互聯網紅利預言家

下一波紅利應該會出現在有大量自媒體開始改名互聯網預測師然後教別人2018什麼好賺錢

同時教大家下一波紅利在哪裡


就中國而言,層出不窮的新聞客戶端,但是你獲取的新聞質量更高了嗎?速度更快了嗎?數量更多了嗎?更接近真相了嗎?

不用談監管和法規,只要在許可範圍內做一點優化,照樣受歡迎。


本文系本人原創,本人是新媒體行業從業者。

目前的最高贊的,地心引力的回答也是我給他們寫的專稿。

下面繼續延伸下18年微信公眾號領域創業這塊。

說一下公眾號的整體18年可能的趨勢。

身邊抽身離開公眾號,或者不再將公眾號作為主戰場的新媒體朋友似乎越來越多。

而公眾號似乎在不斷釋放利好消息,比如全面開放原創功能。訂閱號改為信息流的傳言也不絕於耳。

本文將沿著之前公眾號迭代的邏輯,拆解過去 5 年公眾號的改革邏輯,以及預測 2018 年微信公眾平台改革的趨勢。

1

公眾號的 3 大迭代層級:

基礎平台到企業賦能到商業閉環

12 月 14 日晚,微信公眾號後台低調做了改版。首頁去掉了 Beta(測試)字眼,Logo 也由灰色變成了綠色。

▲ 改版前後對比圖

對於張小龍這樣有產品潔癖的人來說,5 年後公眾號似乎達到了他滿意的標準。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把這看做,這個曾經把 QQ 郵箱做成 「七星級產品」 的產品經理對 Gmail 的致敬—— Gmail 從 2004 年內測到 2009 年正式推出,也經歷了5年。

想要預測瞻望未來微信改版的可能性,首先要看回顧歷史。這 5 年來,微信公眾號的重大更新節點,基本都圍繞著 5 條基礎線——

  • 平台基礎建設——主要集中在 2013、2014 年,後面都屬於修修補補。
  • 建構內容生態——從 2014年開始到現在,以原創為核心。
  • 完善開發平台——從服務號到小程序,為開發者賦能。
  • 完善電商生態——從微信小店到微信小程序電商。
  • 完善商業閉環——從流量主到互選廣告 。

公眾號這 5 年來的更新迭代,可以把公眾號的更新分為 3 個層級——

第一層是基礎平台層,即支撐公眾號的基礎結構。

第二層稱為賦能層,騰訊董事劉熾平的在年會上關鍵詞也是 「賦能」,其表示騰訊已經成長為一個社會型企業,其背後連接了很多企業,要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微信公眾號的生態中通過建設內容,產品,電商生態給企業進行賦能。

最後是商業閉環層,公眾號通過廣告變現,同時打透支付,給後面創造更多可能性。其中商業閉環層會始終滲透在企業賦能層。

一、基礎平台層

2012 年 8 月,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

據當時負責上線產品經理楊魏茂在其公眾號回憶,公眾號誕生之初並沒有遠大的布局戰略,即便是連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這句為大家所熟知的廣告語,也是後來才確定的。

微信公眾推出後,首先做的就是完善基礎平台層。更多指後台系統,高級介面開通,數據統計等搭建。大部分的工作已經在 2014 年完成,後面都屬於修補工作,比如新增視頻播放統計,留言置頂等功能。

從 2014 年到現在,後台改版基本圍繞著 3 個維度——易用性、豐富性和美觀性。

明年最期待的是公眾號後台 APP 能否正式上線。

其實這很早就已立項,2016 年 5 月還向部分用戶開放了內測,當時和菜頭專門寫了篇文章。只是後來就沒有消息,據說張小龍覺得還不滿意。

目前小程序「公眾平台助手」可以支持看數據,留言。但最主要的編輯圖文功能,都還在 PC 端,比較麻煩。

推出APP後台,降低創作成本,吸引更多創作者來,尤其是中老年。這也是為什麼簡書,美篇這類應用能崛起的一個原因。

二:賦能層——內容生態:三座大山

絕大多數企業做新媒體還是以媒體傳播為目的。目前公眾號單純從分發體系來看,一共涉及到三方——

  • 供給側:主要指新媒體企業,負責提供內容。
  • 分發側:主要是微信公眾號,目前主要基於去中心化的社交分發。
  • 需求側:主要指是用戶,通過會話,朋友圈,訂閱號等入口觸達。

目前公眾號內容生態主要的矛盾集中在了供給側。

1、供給側的 「腰部賬號陷阱」

對於供給側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階級流動幾乎停滯。

準確來說,是腰部以下的新媒體企業干不動了,我們可以看以下 4 組數據——

  • 公眾號目前註冊的數量已經突破 2000 萬, 2017 年 9 月活躍公眾號 350 萬。
  • 2017 年 9 月,根據侯斯特統計,圖文打開率平均 2.75%。同比 8 月降低 6%。
  • 2016 年,公眾號粉絲數大於 100 萬的占 1.8%,78.6% 的號低於 1 萬粉絲。
  • 視覺志《謝謝你愛我》閱讀量超過 4000 萬,相當於平均每 23 個人就有一個閱讀過。

重點看下第三組數據。根據目前新媒體賬號體量,我們可以大致劃分出三種狀態的公眾號。看各個所佔百分比可以看到,目前的公眾號基本上符合了冪律分布。

(1)大號:既得利益者,上有遠慮

頭部賬號日子目前基本上都聚焦在變現,無論是知識變現還是廣告、電商變現。

他們掌控著輿論大多數的話語權。雖然沒有官方數據,但可大膽預計下 1.8% 的賬號,可能壟斷了 50% 以上的微信閱讀量,從視覺志那篇4000萬的閱讀可見一斑。

超級大號們也存在煩惱,主要來源於公眾號存在系統性風險。

對於涉及某些領域的號,封號似乎不是黑天鵝事件,而是灰犀牛事件。今年 6 月就有 25 個娛樂大號遭到封禁,包括毒舌電影,關愛八卦成長成長協會已經完成融資的大號。

(2)腰部賬號:正值當年,尚能飯否

腰部賬號主要指粉絲 1-100 萬的賬號,他們佔了 19.6%,這也是公眾號體系內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訴求更多是漲粉和變現共存。

對於漲粉,想要進階到頭部賬號,比較困難。

基本快速漲粉的方法都寫到了微信公眾號違規的條例裡面。難得有好的方法,但目前市場教育速度太快,大家一擁而上。以前一個辦法可以用 1 年,現在只能用幾個月。

比如社群裂變,今年上半年還跑得很火,到了下半年整體拉新率出現明顯下滑。

對於自媒體來說更重要的是變現,受制於粉絲數的量級,腰部以下的賬號變現的能力有限。微信對刷量的打擊,也教育了整個新媒體投放市場,大家變得越來越「精明」。而腰部賬號特別是5萬閱讀以下的賬號,是注水嚴重區域。

一旦自身增長粉絲的速度跟不上變現的速度,那這個號基本上就屬於慢慢坍縮狀態。筆者投放過一個賬號,一周7天每天頭條都是廣告,變現過於猛烈。後來垂直行業內的賬號不再投放,接了一些黑五類的廣告,最後號已經不更新了。

(3)尾部賬號:生無可戀,回天乏術

尾部賬號指的是粉絲小於 1 萬的賬號,佔比 78.6%,這也是公眾號目前最大的集中的分布區。

沒人,沒錢,沒資源,這是尾部賬號的三大門檻。死守著幾百,甚至幾十的閱讀,大家慢慢覺得越來越沒有意義。

很多企業選擇了裁掉部分新媒體員工,新媒體人或是轉崗,或是走上了《新媒體從入門到放棄》之路。

2、平台側的 「不甘心」

微信公眾號作為平台接近於完美。但是雖然其有龐大的體量,但目前系統發揮的勢能並沒有最大化。

(1)廣告收入不夠

之前有人估算過 2016 年 Facebook 在北美 ARPU 為 16 美元,同期的微信大概為 9 美元。這其中不只包括廣告的貢獻,而是在支付、生活服務、社交遊戲並存的情況下。

2017 年 3 季度整體騰訊廣告的營收的是 69.20 億,同步增加了 63%,主要來自於微信的朋友圈和公眾號的推動。

微信在這塊想像空間仍很大。

(2)今日頭條的 「釜底抽薪」

今日頭條之前還在和騰訊新聞、天天快報打群架,現在已經憑藉自己的產品矩陣脫穎而出,用戶粘性也遠高於後兩者。

今日頭條現在已經開始單挑微信,今年開始嘗試建立用戶關係。今日頭條最直接的方法論就是砸錢補貼。

微信不必擔心大號流失,但一直得不到流量的腰部以下賬號存在出逃的可能性。

3、需求側的 「不舒服」

目前微信公眾號對於用戶的體驗並不好,信噪比降低。

一是訂閱號打開體驗差,大部分人的列表上滿是小紅點。二是目前朋友圈被營銷類信息佔據,長此以往會大家會進入沉默的螺旋,活躍的越活躍,沉默的越沉默。

2

公眾號不會一下子強取豪奪

但會逐步削弱自媒體的權利

1、供給側改革

雖然冪率分布是社會到了一定階段必然會產生的結果,但是如此龐大的尾部賬號停更,會面臨系統失衡的風險。

對於供給側的改革更多的是落實到企業方面,但對於平台方微信來說,怎樣更好地制衡,本質就是控制流量的走向和質量。

所以包括微信也會有一些動作:

● 堅決淘汰劣質流量

劣質流量比如說色流,賭博類,詐騙類流量。比如免費抽取 50 元話費網頁。類似於這種流量,其實每天的量非常大。這些流量之後會被逐步清退。

● 防止營銷號刷屏

群控的流量是非常大的,傳統意思上的微商並沒有多大勢能,所以也在嚴厲打擊營銷號。

▲ 一張廣泛流傳的圖

比如群發限制現在已經越來越嚴了。據說最近又打擊了一批多開賬號,甚至有很多用戶誤傷。

● 扶持原創號

2015 年 2 月微信上線了原創保護功能,對於原創從流量,讚賞,廣告上都予以傾斜。這也是微信整個內容生態建立的基石之一。之後上線了一系列關於原創的保護措施。

可以預見的是會有更多的資源傾斜。比如如果有信息流出現,原創號的可能會有優先分發權。

● 支持公眾號間流量轉移

2017 年 2 月公眾號允許公眾號遷移,此舉徹底盤活了公眾號交易市場,之前公眾號交易一直處於地下,處於風險之中,出爾反爾的案例也不鮮見。

支持公眾號遷移包括後面的支持改名功能,讓公眾號交易變得順暢的多。尤其是有便日後大於吃小魚的大號,小魚(腰部賬號)吃蝦米。

今年會是整個公眾號吞併大年,之前11月還在求購號的視覺志,據說已經開始出手了。

2、平台側改革

平台側的改革主要取決於 用戶需求體驗和商業訴求。

騰訊的張志東曾說微信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商業模式建立得比較乾淨,不是在透支流量狀態下做的,「你會發現任何時候都有一個分支道路讓你去選擇,看你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做選擇。」

所以在內容生態的改革邏輯下,首先是考慮用戶需求,其次再考慮商業化。

(1)用戶需求層面:信息降噪化

在公眾號層面用戶痛點最大的可能就是噪音太大。除了在朋友圈的被營銷信息刷屏外,訂閱號本身的分發邏輯也存在問題。

張小龍自己也吐槽過:「假設用戶對這樣的號不喜歡,不斷騷擾他的意見越來越大。微信里可能會出一個功能,其實對用戶說以下這個號3個月沒有訪問了,是不是可以退訂了,那就可以退訂了,這樣的話對更大的號反而是一個更大的損失,但是從用戶層面,這是真正的用戶價值。」

所以怎樣讓用戶更高效率的獲取信息,這可能需要功能層面的改變,這點後面會結合演算法分發來講。

(2)商業收入層面:

微信上目前絕大多數商業收入是廣告。廣告收入=內容曝光量*點擊率*單價

所以在提升商業收入層面,可以簡化成提升這三個量。

首先是內容曝光量,為了提供更多曝光的位置,微信做了如下幾步——

① 增加一級分發入口

增加了 「看一看」 和 「搜一搜」 的一級入口,可以提供內容分發。

② 增加二級分發入口

在搜索框裡面增加了公眾號的露出

③ 增加廣告曝光位置

在文章中也支持小程序廣告,進一步增加曝光。

但是目前來看,增加曝光位置對公眾號文章打開影響不大。

根據侯斯特17年一季度的收錄文章閱讀來源分析,「看一看」 這些場景被歸為了其他來源,只佔了整體的 3.13%。

真正的閱讀量的大頭還是來自於 「公眾號會話」 打開入口,佔整體的 65.43%。所以這個地方的改革是重中之重。

但訂閱號本身只有一個入口,曝光位置的是有限的,目前是摺疊狀態,不可能拿出來全部下放到會話入口。所以有可能的改革點就出在展示的形式,也會影響到後續的點擊率。

上文也提到了目前訂閱號去中心化的分發的狀態,用戶的信噪比低。一般評價分發會有兩個指標——

① 分發效率:用戶觸達所偏愛的內容所需要的時間及操作複雜程度

② 信噪比:用戶偏愛內容與不偏愛的內容的比例

我們回過頭看下演算法分發,機器推薦信息的動機更加公平,只考慮用戶的利益,而不會考慮內容生產者的利益。分發的效率很高,信噪比相對中等。

演算法同樣也是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張一鳴在闡述頭條價值觀的時候也提到 「頭條的價值觀是什麼,我認為是——提高分發效率、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這是最重要的」。

但是演算法分發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會產生 「信息繭房」,也就是說演算法只會給你推薦你想要的,用戶主動去拉取(Pull)興趣點。而不會推送(push)給你另一個可能你需要了解但不感興趣的。

所以將社交分發和演算法分發融合是一種比較好的解決方案,關鍵是要看配比。

網上之前曝光了訂閱號嘗試信息流的截圖,從用戶體驗方面其實是要比之前好很多。

從商業的角度上,信息流下用戶點擊一篇文章的路徑從兩步縮短成一步,可以大的提升點擊率。

很多人說如果採取這種形式,大號將會被壓縮,尤其是其品牌價值。我認為這是一個趨勢。

微信的去中心化分發,實際上是變成了多中心化的小島,這並不是微信想看到的。微信可能會壓制超級大號的擴張空間,大家可以發現訂閱號中基本上沒有大號,可以超過3000萬這個數字,從去年到今年一直都是。

另外我們在談到最後一點對廣告收入影響最大的是定價。

雖然微信已經開放了互選廣告這類,試圖從超級大號上分一杯羹,比如讓寶馬等廣告在夜聽等大號上投放,但是這類投放本質還是 CPM 的邏輯,更適合品牌曝光。

而真正的大頭,效果廣告的錢,大多數還是以軟文形式,被緊緊的攢在自媒體手中。想要轉移定價權,通過信息流分發模式可以做到,那時流量已經不完全攢在自媒體手裡了。

可以預見的是,微信不會一下子強取豪奪,但會通過信息流的改版,逐步削弱自媒體手上的權利。自媒體只擁有粉絲的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粉絲說根到底還是微信的。

當然信息流就算真的要改版,也不會太快,最快也需要到明年下半年。所以給大家準備的時間還是有的。

但是對於腰部以下賬號的逃離,微信顯然要做更多的工作。就像《舊制度與大革命》中說的:「就像革命的發生並非因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最經常的情況是,一向毫無怨言彷彿若無其事地忍受著最難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壓力減輕,他們就將它猛力拋棄。」

3

微信的產品生態

從服務號到小程序

產品生態的開啟節點是,2013 年的 8 月,微信開放訂閱號和服務號。

微信公眾平台最開始是作為一個媒體平台。後台 http://mp.weixin.com 中 mp 其實是 Media Platform(媒體平台)的縮寫。

服務號的誕生意味著微信將其作為一個開發功能平台的定位開始出現。

產品型的創業項目通過服務號可以直接落地,查違章的微信路況(現改名為微路況),製作個人H5的卡娃微卡這些產品開始湧現。

但大多數企業並沒有把服務號當成一個功能開發工具,而把它作為一個營銷工具,用來發促銷類信息。所以可以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佔據會話入口的服務號的打開率和訂閱號差不多,但閱讀原文率要高出6倍左右。

▲ 侯斯特 2017Q1數據

鑒於此,某種程度上來說,小程序是服務號的「升級版」,是騰訊戰略級重點。

小程序最開始野心是打造成輕量型的 APP,再造一個微信 OS。

小程序上線的前半年沒有引來想像中的爆發,火了以下的「匿名問問」也遭到了封禁。直到下半年真正開始聲量起來。目前能看出的是在線下以及電商方面潛力最大。馬化騰今年跑了重慶、合肥等地,推廣小程序乘車碼。這類高頻線下場景,也表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進入了拼刺刀環節。

可以預測的是明年小程序會有更多的場景接入及延伸。據某消息源稱微信可能會增加小程序曝光入口。可能會放在對話框加號的旁邊,或者下面的下拉展示欄中。

觀察目前小程序榜單,排名前幾要麼是電商APP,要麼是連接線下的。真正的工具型APP上榜並不多。很多大廠家做小程序APP可能只是一個擺設,為了做而做。

想要真正的激活這些APP,可以大膽的設想下,小程序結合這個對話位置可以做類似小米的直達服務——傳送門這類的服務。根據語義去判斷,而騰訊在這塊無論是生態包括AI都是完全有能力先比廠商做起來的。

所以對於工具型,包括社交,視頻等APP,大家依然可以押注在小程序。繼續堅持,隨時看政策,明年這塊微信肯定會給大家更大的驚喜。

4

小程序承載著做電商的野心

就像阿里一直有做社交的心,騰訊也一直有做電商的心。

雖然騰訊把電商的半條命交給了京東,但是同時也投資了蘑菇街,卷皮,拼多多等。

騰訊基於微信的電商生態,在公眾號剛成立就開始布局,2014 年時還參與投資了口袋購物(旗下產品微店)投資,金額高達1.45億美元。

但之前微店,包括有贊一開始想做流量分發平台的,但是發現微信是去中心化的,沒有辦法向淘寶一樣有集中的「搜索」入口,所以最後都做成了SASS系統。

目前整個公眾平台的電商體系則全力依託於小程序,包括12月微信小店可以自動生成小程序。

小程序上線以來,有三種形式——

一種是以拼多多、蘑菇街為代表的非公眾號體系的小程序電商;還有有贊這類的小程序電商撮合平台;以及自營型的以公眾號為體系的小程序電商,例如「小小包麻麻」、「於小戈」、「味姨」。

通過拼團等小程序結合社群,社交電商被徹底激活。就算是相對低質的流量也已經跑通,綁定了200多個營銷號的「女王的新款」,據說其月流水已經過千萬。而騰訊投資的拼多多其二季度電商滲透率已經超過了京東。

無論怎麼樣,摘掉Beta後的公眾號,也承載了更多使命。對於企業,機會其實並沒有減少,小程序,包括訂閱號改版的窗口期仍然存在,順勢而為是最好的選擇。

————

我是火火,操盤過4000萬矩陣,新媒體及商業研究愛好者。歡迎來撩,


真正有商機的地方,人們基本上都會告訴你:這裡賺不到錢了,已經過了紅利期了,越來越難做了…

n年前我就聽別人說不要再開淘寶了!現在的電商越來越難做了!…可是前年的去年的同學啊朋友啊親戚啊開了淘寶的,個別年薪還是有幾十萬的…雖然也算不上什麼商機,但是也比辛苦上班拿點死工資好啊!


一、付費(對應免費)

以前互聯網的核心是「免費」。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付費。算是一種商業模式,但其實也有很多無奈。「變現」其實是一個問題,因為不夠「直接」,商業的本質應該是「減少中間環節」,而不是「增加中間環節」。

2008年,以前很多離錢很遠的應用,將(或者已經)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因為兩個原因:

  1. 現在網上支付超級方便,甚至比付現金都還方便!付現金你還要找個零,是吧?
  2. 付費意願進一步增強。隨著90後00後一代的成長,「全民盜版理直氣壯」的時代已經漸漸遠去,會員、打賞、眾籌、捐贈……已經越來越普及。

二、專享(對應共享)

之前(甚至現在仍然是這樣)互聯網的核心是「共享」。

有些東西,確實可以共享;但還有一些東西,其實用戶希望的是「專享」。

比如知乎,我們共享所有的回答。有用嗎?有時候有一些用,但更多的時候,其實解決不了我的具體的、真正的問題。(而且,知乎是禁止這種具體的問題的,是吧?有一次我問我爸的前列腺炎,就被關了)

所以,才會有「逼乎」「破乎」「雞湯」「然並卵」……的抱怨。知乎越來越像一個媒體/娛樂場/撕逼戰場,而不是一個真正地解決問題的地方。

我說這些,不是純粹的分析,我把自己的2018年也一把賭了上去:註冊·一起幫(已含邀請碼),網站我一個人開發的,這花了我2017年一年的時間。

「一起幫」就專註於兩點:

  1. 「一對一」,解決你的具體問題。現目前主要是編程開發,比如什麼「報了異常」「編譯不了」「資料庫連不上」之類的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問題。幫忙的人,不要像傳統論壇那樣,三言兩語指個方向了事,求助人和好心人,遠程桌面,一對一的把這問題搞定才行!
  2. 給報酬。這種協助模式,求助人當然高興,但好心人就老費力了。所以「免費」模式肯定行不通,不可能人人都是活雷鋒。市場培育階段,我們先用「時間幣」流通結算,接下來,「時間幣」一是可以兌換成人民幣,二是可以買「一起幫」上的廣告位。反正,誰貢獻誰受益,大家吃糖,我揀點糖紙就行!

媽拉個巴子,拼了!再賭它一把!!!


共享經濟

目前個人認為這波紅利在共享紙巾上面,物聯網的先驅,線下流量引入線上,然後通過大數據轉變為廣告定向推薦,紙巾上可做廣告,紙巾機上可做廣告,公眾號上可做廣告,太多太多了……

非打廣告,簡單說一下,不說品牌了!


玩貪玩藍月!


2016年,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大流量入口都被BAT巨頭控制,如果創業公司有一個想法,進行推廣時就會發現,目前線上流量獲取的成本已經超過線下,未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未來的紅利肯定不是線上。

另外就是實體行業,實體行業受互聯網行業衝擊這麼久,利潤已經很薄了,而且各行各業市場已經飽和,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空間。實體行業除非有一個技術創新,並且能夠形成門檻,才有做起來的可能。

如果硬說互聯網的下一波紅利,個人覺得互聯網的下一波紅利是為線下提供服務,導流到線上平台,然後通過線上流量進行變現。模式可以參見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這是通過線下導流到線上的成功案例,這一塊未來肯定還要很多機會的,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碼字辛苦,看完記得點個贊~


推薦閱讀:

就 2017 年末而言,國人的音樂品位大體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2017年你最討厭什麼流行語是什麼?為什麼?
從長期影響來看,2017 年中國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是什麼?
知乎2017年1月的改版很不習慣,如何回到舊版?
csgo國服大環境為啥這麼差?

TAG:移動互聯網 | 市場營銷 | 商業機會 | 實業 | 2017年度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