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生活在北京二環內的衚衕是什麼體驗?


01.

衚衕里長大的人有個專門的稱呼,叫串子,我不是衚衕里長大的,琢磨著這就是這走走那遛遛的意思。

我上班的路上有條衚衕,是有回想著超個近道,誤打誤撞的發現的,裡面雖然雜亂,但是大清早的打這兒過,看著起早的老頭老太太們出來買早點,手裡拿著油紙包的油條往家溜達,也是個樂子。

這衚衕主幹不算長,衚衕口有個垃圾站,兩邊都是沒人管的攤子,民居縱深到兩側,我騎車快,偶爾能瞥見一兩扇老式的木門。其實那是四合院的二道門,老話講姑娘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說的二門是現在大多數老平房的大門,老百姓沒那些講究,家裡也沒那個地方整個一門,並一個影壁,不如拆了騰來做個小雜貨間。

垃圾站斜對面有個煎餅鋪子,嵌在裡頭,還挺乾淨,周末上班沒人管早點,我就跟那兒排隊打算買個煎餅當飯。前頭本來還排著一老太太,一身藍色碎花布衣裳,個頭小小的,抱著雙臂靠著門框等著。送走了再前頭一個客,老闆看了看我,問:「姑娘著急嗎?不著急先給這大媽攤一個。」

雖說原本按照順序也是老太太的,我還是下意識的抬手看了眼表,還二十分鐘,於是說不著急。

老太太回頭看了看我,說:「我就是出來溜溜彎,你先給她攤吧,這估計是趕著上學呢。」

是上班,我心說,笑嘻嘻的說了句謝謝。

老闆跟老太太看著是熟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攤好了一個,不要辣椒和生菜,多放芝麻的。現在的煎餅沒有韭菜花兒,沒以前的好吃,價錢倒是翻了一倍。

下了班我又穿了這條衚衕,那是四點多的時候,正是晚飯前的鐘點,衚衕里人多了起來,一個騎板兒車的在衚衕里來回的躥,剛掉了頭要走,遠處就聽見個大鑼嗓子喊:「收破爛兒的!嘿!是收破爛兒的不是!我這兒五斤報紙呢你給收了吧?」收廢品的一時半會兒的掉不過頭,就把車往邊上一停,小跑著過去了。

我花了多一倍的時間穿這條五臟俱全的衚衕,賣豬肉的,賣主食的,賣菜的,修車的,賣煙酒的,還真什麼都有,那有一家賣饅頭的,老大的招牌寫著正宗手工饅頭,隊伍都排到路中間去了,往前往後的車全都得繞著走。得虧都是自行車和電動車,這要進來個四軲轆的,估計就撂在這兒等著人家做晚飯才能走了。

眼看著要穿出去了,迎面走過來一個光頭,腦袋那叫一個鋥光瓦亮,襯著夕陽跟個金戒環兒似的。從他後頭又過來個騎車的小子,騎過光頭身邊的時候,伸手照著光頭的後腦勺就是一個大腦崩兒,然後哈哈笑著使勁蹬了幾下跑遠了,留下一聲底氣十足的「XXX我操你大爺」。

我於是喜歡上了這個衚衕。

02.

這條衚衕出來一拐彎兒,就是一片兒老民居,還是蘇聯時候的紅磚房,結實。住這兒的都是老一輩兒的人,給馬路兩邊都紮上了藤架子,再加上在這裡長了幾十年的大樹,夏天格外的陰涼舒服。因為這裡真的是很老了,以至於幾十年來這兒拆遷那兒改造,唯獨這裡硬挺著留下了,好在蘇聯房子也不難看,倒是不妨礙市容。咱們小時候用的什麼萬紫千紅,什麼蛤蜊油,印著中國倆字的正宗藍色運動服,帶著厚重保暖套的暖瓶,按匹賣做花褲衩的布,這地方都有賣,我家早十年前就不住這帶了,但是想這些老東西了,就過來這邊買,倍兒正宗,售貨員都是老大爺,拿著算盤結賬,戴著老花鏡記在藍色硬殼的賬本上。

這兒有我家一間房子,就在路邊一個藤架子下,是個小長條兒,面積不大,可是高,得有個小四米,裝個修加上一層,就成了小單身複式。我家本來離這兒也不遠,不過是圖更近點兒,索性就拾掇了下,我住這兒了,一個人,出門半個小時就回娘家,一刻鐘就到了單位,那簡直,沒極了。

住這兒的第一天,網線還沒安好,我沒事兒干跟路邊兒看老頭兒下棋。其實象棋我小時候也學過,馬走日,象走田,絆了馬腿走不了,將帥見面見光死,這些我也明白。不過一旦下起來就是亂七八糟,所以學會了後就扔一邊了,看老頭下棋就是圖個熱鬧。

這帶雖然是樓房,但是也都是衚衕出來的人,你打眼一看,手裡整個破蒲扇,穿個白色棉布跨欄背心兒的,那絕對是打沒有樓房的時候就跟這兒呆了幾十年的了。 有倆老頭下著不過癮,整了點零票子當賭資,殺了幾盤,棋法臭的那個輸了十塊錢,不高興,推開不玩了。旁邊圍觀的馬上就頂上一個,老頭臉色就更不舒坦了,坐旁邊嘬著茶。

我瞅了眼他手裡的壺,順口說了句:「大爺,您這紫砂不錯,不便宜吧?」老頭一聽樂了:「看不出來嘿,你個小丫頭看著不大,會看紫砂?我這可是好壺,這是我家傳下來的,乾隆爺過大壽時候用過的御壺,這壺壁子上有皇上親手刻上的印吶!」

一旁剛才下旗贏了幾盤的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得了吧老張頭兒,又拿你那破壺吹,你這要是宮裡頭皇上用的,那你家祖上是宮裡頭幹什麼的吶,這要真是真的——也沒的往下傳啊!」 旁邊人一通笑,擠眉弄眼的。

張大爺下棋次點,腦子倒是轉得快,馬上就琢磨過來,瞪著眼睛跳起來罵:「你姥姥!你丫再說個我瞅瞅?」

我一看,別我看會熱鬧一會兒還要勸架,話頭是我挑的,這倆老頭要是打個好歹,家裡人還不得來照臉cei我?趕緊說:「這御制的東西也不是沒可能出宮,這誰拿到手了,偷摸拿出紫禁城給賣了,不就流出來了嘛,不然就是沒燒好的,就沒送宮裡,匠人自己做了紀念了,張大爺祖上說不定是買的呢。」

張大爺這才緩和了點臉色,旁人也說著好話,嘴損老頭又笑了笑:「還是年輕人知道的多,得,是我眼睛不好使,沒看出您這好壺,明兒你來我家,請你喝酒,啊!老張。」張大爺鼻子里哼了一聲,這才好了。

嘴損老頭問我:「姑娘你大晚上的不回家,家裡頭不說啊?」我說我就住這兒,今兒剛來。老頭說那敢情好啊,看你在這兒半天了,會象棋嗎?切兩盤?

我推脫了半天,這老頭不依不饒的,沒轍了,坐下走了兩盤,張大爺在邊上看得欲言又止,終於在我第三次全軍覆沒後忍不住出聲了:「我說老孫,你也忒缺德了,讓讓這小姑娘啊!來,上馬!——哎呀媽呀,是那個馬!來來你起來我幫你。」我趕緊起來了,孫大爺拿蒲扇戳了戳張大爺的肩頭:「你怎麼回事兒,還帶逼著別人給你讓位的?」

我趕緊說我真是不會下,讓張大爺下吧,一邊說著一邊掏出手機設了個兩分鐘後的鬧鈴。過了一會兒手機響了,我安了鬧鈴,裝成接電話的樣子走開了,趁著倆老頭下的正酣,趕緊溜回了我的小房子。

躺在床上玩了會兒手機,隱隱的聽見外頭過道里有個大媽嗓兒:「你個小王八蛋,天天就知道外面野,學不好好上,整天介兒的給你洗衣服,晚上回來又髒了,你泥地里撒歡兒去了?明天你自己洗!我天天伺候你們老的小的,沒一個讓我省心!」

我聽著好笑,發個微博同情了下這小王八蛋,翻了個身,著了。


在下住雍和宮旁邊衚衕快一年了,正好符合二環內的標準,此刻外面寒風呼嘯零下15度,我靠著暖氣喝著茶來說說我住的衚衕吧。

打去年來北京的時候,就想找一個衚衕里的房子住下,覺得那才是真正想要的北京生活。一開春就開始找房子,跟著中介沿著東四北大街一直看到雍和宮大街,看了不下二十間,覺得都沒法住人。想像中的大院子天井葡萄架,那是是屬於我等租不起的四合院的,我看的都是七彎八拐的大雜院——一個破落的大門常年敞著,門口兩邊堆滿雜物,數數牆上的電錶就能知道裡面住了多少戶,有些是一間房中間砌堵牆改兩間的,有些是倚著大房子胡亂搭出來的,有些門對門對面開了門你就開不了門的,有些狹長陰暗沒有窗戶的。大部分這些小破屋子的業主,發跡了的住在三環外偶爾回來收個租或者直接全托給中介,沒發的一般就住在左近,時不時來你門口巡弋一下提醒你節約用水把門口垃圾倒了。

美麗東四

看了十幾天,好容易在雍和宮旁邊的衚衕找到一個房子,雖然也在大雜院里,但是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兒,廚房和洗澡間是在院子里的,雖然房子不大,但好在比較獨立,周圍也很安靜,於是便決定租了。住下來以後發現各種問題,玻璃裂了啊,電線老化啊,水龍頭生鏽啊,洗手台架子缺一個腳啊,院里有個無底洞啊,這些都不是事兒,花了一周時間買了水泥磚頭五金工具,把能處理的都處理了,院里頂上也裝了鐵絲網防止貓跑出去。衚衕生活就正式開始了。

電線杆子是衚衕一景

衚衕給我的第一個驚喜就是安靜。一入夜靜悄悄的,除了流浪貓偶爾跑過屋頂,基本什麼聲音都聽不到。這讓習慣了樓下有條車水馬龍的大路的我頗為不適應,開始幾天都怕睡過頭了,到後來習慣以後睡眠質量空前地高。衚衕里美啊,早上一起床就能看到窗外的藍天白雲和院子里的蘋果樹,出了院子,看不到高樓大廈石屎森林的感覺簡直太爽了!!!

美麗雍和宮

平房接地氣,開門見天地,養花養草養貓養狗很合適,幾乎每家都養著動物。春天會有楊花柳絮飄進來,夏天除了有幾個蚊子,最熱那幾天開空調也挺涼快(年輕時在廣東住幾年很有必要),秋天很舒服藍天白雲但是需要清掃院子里的落葉,冬天打開暖氣也就暖和了。

我家賽虎住進衚衕也變成事兒逼

衚衕里遍地都是寶貝,前些年一直在深圳,來北京之後忽然發現之前很多罕見的老玩意兒在這兒不值錢,老式的五斗櫥,缺個抽屜的大寫字檯,整扇拆下來的木頭門,就堆在垃圾桶旁邊,過往的老頭老太太上去摸摸敲敲然後搖搖頭走了,如果不是地方太小,我真想把這些都扛回來。在深圳已經不多見的老自行車,在北京衚衕里遍地都是,隨便找一個修車攤,花100塊就能淘到不錯的飛鴿永久大鳳頭。搞了一輛二六的老飛鴿,換了前後輪子裝了新座頭,我就開始在周邊竄了。

每天早上都出現的小販

衚衕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區位,去哪兒哪兒都方便,遠到天壇陶然亭,近到鼓樓什剎海三里屯,都屬於10公里生活圈,騎著車沿路晃蕩著就到了。早上起個早,騎車沿國子監到鼓樓大街走什剎海穿北海過景山繞角樓瞻仰天安門,然後奔前門去磁器口喝個豆汁兒吃個夾肉燒餅,再一路北上回來,各種舒坦。

北海真美啊

衚衕生活方便而且便宜,吃喝玩樂一應俱全。隔壁衚衕到處是菜攤兒,方圓500米內七八家大廠牛羊肉,買米買面就去糧行,想喝啤酒不用自己夯吃夯吃扛回來存冰箱里,夾著人字拖走兩步就是小賣部。懶得自己造飯,滿衚衕儘是小館子,北京醬肉山東餃子山西刀削麵蘭州拉麵西安小吃香河肉餅川湘小炒炸油條的賣滷肉的賣鴨架子的炸丸子的價格實惠豐儉由人,想吃宵夜了,甭去簋街,隨便找個衚衕一鑽都是烤串兒麻小。

燒餅店

兩塊錢一棵的大白菜

衚衕文化娛樂休閑活動豐富,積極健康的吧,地壇公園花三塊錢辦張月票,早起進去跑跑步溜溜滑板兒,看老爺子們打打拳,跟著牆根下吊嗓子的學兩句,回來路上把早餐吃了。紙醉金迷的吧,半夜別早睡,能喝酒看演出的地方太多了,去SCHOOL愚公移山MAO都方便得緊,不管多晚,喝多了扶著電杆吐個披薩,溜著彎兒就回來了,半道兒還能去北新橋吃個鹵煮喝個大綠棒子慰藉一下靈魂。

慰藉靈魂的北新橋鹵煮

住衚衕最大的兩個敵人,一個是廁所,另一個是冬天。

上廁所時衚衕居民的老大難問題,因為老北京的排污管道只能滿足正常的生活排污,所以大多數的衚衕房子里都沒有裝馬桶,偶爾有些裝了的,也都是違規裝的,大小便直接排進生活管道里,指不定什麼時候堵上了,街坊四鄰和居委會大媽就會找你麻煩。沒有馬桶,小的還好解決,大的就得去公共廁所里去蹲坑兒,雖說北京現在衚衕里50米就一個廁所,但是早高峰時候還是很不方便,拎著褲子挨個兒廁所找坑兒,作為一個飽經現代文明熏陶的年輕人心情多少有些沮喪。

下雪了

然而,和寒冷的冬天相比,廁所不過是衚衕生活中不值一提的小瑕疵而已。北京的冬天真的很冷,因為沒有集體供熱的傳統暖氣管道,衚衕居民取暖全靠政府統一採購安裝的電暖器。暖氣是智能的,設置之後晚上用電低谷自動打開蓄熱,白天自動關閉開始放熱。政府對衚衕居民統一實施低谷電價減半的優惠,就是怕有的老頭老太太捨不得開凍掛了。這個暖氣雖然還算給力,但是溫度很不好把握,開小了冷開大了整個人燥得不行。冬天一到,熱水器就成了擺設,一是浴室里太冷開暖氣浴霸脫光了都頂不住,二是水管都特么凍上了喝水都得用暖風機吹半天才能流出水來。這樣一來,洗澡就只能去外面的澡堂子了。不過好在北京的冬天不需要天天洗澡,去一下大澡堂子找個師傅搓搓背也很能找回一些兒時的風味。

住衚衕里最大最大的敵人就是冬天上廁所。

住衚衕里最大最大的敵人就是冬天上廁所。

住衚衕里最大最大的敵人就是冬天上廁所。

至於有些朋友所說的衚衕里鄰居雞毛蒜皮斤斤計較,我覺得那都不是事兒,尋常見面打個招呼叔叔阿姨地叫著,路過廚房窗戶誇張地讚美「嚯!好香!」,這些小禮數盡到了,大家就是面子上的好鄰居。衚衕里的大媽們的好奇心確實挺重,但咱做到坦坦蕩蕩有禮有面兒像個衚衕人,也就沒人在乎你了。我有回出門扔酒瓶子被對門兒徐叔看到了,老爺子後來敲門借了我一瓶二鍋頭,後來過了兩天還回來了,禮尚往來還送了我一包他家自己的炸蘿蔔丸子,作為答謝我把wifi密碼告訴他了,只要天氣暖和,老爺子就搬著板凳坐我小院兒門口玩平板,挺好。

北京真美啊!!!

北京真美啊!!!

北京真美啊!!!

差不多就這些了,水喝完了我得去拿暖風機吹點兒水出來了。


現在的北京衚衕已經遠不是過去的樣子了,我是北京缸瓦市粉子衚衕長大的北京人。雖然我回答的文不對題,但你們感受的衚衕文化,早就已經變了,那十年動亂之後殘存的衚衕文化在現代化的摧殘下,已經一點都不剩了。


95年生人,住衚衕住到04年,算是有資格答這題。

家住東四一帶,北京是全國的中心,不客氣地說,東四也算是北京的中心了,一句話,自己住在世界的中心。

說到東四的衚衕,最著名的當屬東四頭條侯寶林老先生的住宅、六條的崇禮住宅、八條的民國總理朱啟鈐住宅以及九條的川島芳子住宅,就我理解的,打上世紀20年代民國時代起,生活的這片地界就足夠有頭有臉。

我雖然生在東四長在東四,但是北京男孩身上那股糙勁我倒是一點沒繼承,反倒是經常被當成什麼上海人,蘇州人;這點我也很奇怪。

童年的記憶,大概就是藏在衚衕裡邊的,我成長的年代正好趕上世紀之交,北京申奧成功,生活突變得厲害;我現在都想要是08年北京申奧沒成功,北京什麼樣,我真不敢想。

甩開膀子滿衚衕轉悠的大爺們,借著螢火蟲屁股似的那麼點微弱的光,抽著廉價煙,睜著迷糊的眼睛下象棋的場景,我是忘不掉了;『』哎呦我艹,這臭棋簍子!『』假如您不是北京人,您就會單純以為這是京罵;但是在我們聽來絕對親切,裝孫子裝大爺,有那股混不吝的勁頭,讓你不覺得俗,這就是北京。

我04年搬走的時候,衚衕廁所還沒這麼好,沒停這麼多車,廁所邊上開小鋪賣冰棍的老太太也還沒去世;15年暑假我騎車回去,衚衕廁所升級了,車也把衚衕佔滿了,老太太年輕輕地去世了,要知道,她的那個小賣鋪跟廁所形成了一個空當,我們玩捉迷藏,吵鬧聲很大,這時候她就會憤怒地打開窗戶說:『』別他媽吵了!小屁孩不知道念書,長大沒出息都去撿破爛!『』如今人沒了,我不知道我心裡這種欲言又止的感覺是什麼,可能是不舍吧。

蹲在衚衕院門口抽煙嬉笑的男孩們、有銀鈴笑聲現在已經成熟的『』尖果『』們、遛京巴的老大爺、同院信耶穌的老太太甲跟戴紅箍讓我們幫著給院子打掃衛生的老太太乙以及年過八旬還優雅生活撐著洋傘的老太太丙,永遠都在我的記憶里。

怎麼說呢,要是沒有前9年在衚衕的生活經歷,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北京長大的,衚衕的熏染多多少少也塑造了我的性格;假如題主有興趣,可以找一部1993年的經典家庭喜劇《我愛我家》,那個實在是太真實了,簡直是百分之百還原。

總而言之就幾個字:倍兒有面子。


夜裡跑肚就要了命了。從床上爬起來,最快速度套上衣服,開門沖向廁所,還不能忘記帶紙。夏天還好點,衣服少,冬天還要套上羽絨服,來個急茬簡直生不如死。有時運氣差點,回程半路就要再跑回廁所一趟……這種事一個月會有幾回吧。

我是初中搬到衚衕里住的。搬過來之前,母親對房子進行了改造,增設了廁所 (能小不能大)和淋浴。所以條件其實還是遠好於很多人的,不需要老往外跑,那些沒廁所的就慘了。但是大的還是要去衚衕。所以冬天我們家裡肯定會在門邊上掛一個專門用來上廁所的大衣或羽絨服,兜里揣一捲紙,需要時穿上就能走。

當年是燒煤取暖,我們用土暖氣,爐子在外邊專門的一間小屋,倒是不用擔心煤氣中毒的事。秋天買煤(蜂窩煤)、生爐子、倒渣土也是非常麻煩。晚上要封火,否則煤燒不夠一宿,所以夜裡非常冷;早上也不能起太晚,否則爐子滅了就慘了。

現在真是好了,煤改電後,改成燒電,就是儲熱式電暖器,每夜運行八個小時(晚10早6,現在是晚9早6),夜裡也沒那麼冷了,也沒什麼麻煩活,冬天時把閘拉上,每天自動定時開關。隨之而來的就是峰谷電價,晚上電便宜不少。當然,取暖費用還是不便宜,但省事多了,只要覺得冷就把爐子打開。

最煩的就是房子問題。家裡是私房,大部分拿去出租,租金不算太多,但也能看。

但問題是房子都是幾十年的老房子,所以結構上危險性很大,每年都要花不少錢修房,很多老房子還必須要拆了重建。前兩年母親把我住的那幾間屋子拆了重建,才發現,要不是之前年年做防水,那房子早塌了——完全靠每年增的那幾層氈子撐著。

作為文保區,拆個房子重建也是非常麻煩,母親提前半年多就開始辦手續,測繪、規劃,等等等等。規定一大堆,諸如房子不能擴大,不能建二層,表面必須是青磚,平頂不能改尖頂,反之亦然,各種麻煩到死,後來還和鄰居打官司浪費了一年,花費也是頗多,反正超過了我媽的預算。

其實住衚衕的很多人都希望拆遷,拆遷後住宿質量能提高不少

住城裡的最大優勢就是早上通勤不會太苦,坐上地鐵雖然也擠,但起碼能上去了。

還有城裡公交末班車一般比較晚,也有夜班車,夜裡出行還是很方便的。


沒人邀 第一次回答問題沒經驗

爬上我家房頂看風景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衚衕里大雜院長起來的 父母亦是

我也不例外 在衚衕里生活快二十年了 語文基礎不好 就一條一條說好了

優點

房子結構與樓房不同 通常地板下面與地面有個20公分的差距 冬暖夏涼真不是吹的

鄰里情懷不是蓋的 從一進衚衕口就開始爺爺奶奶好 叔叔阿姨好 大爺早啊 姑爺爺好 都是父輩爺爺輩的大人們 從小真的就能養成好規矩 見著人說您

沒有蟑螂 長這麼大了不知蟑螂為何物 就在一牆之隔與我們共用一條下水道的小區鬧蟑螂鬧的厲害(原因下邊解釋)

文物古建真的多 你眼中的破四合院大雜院不知道就是誰誰的故居 就聽衚衕里大人給你講的歷史 高中會考穩過

從小就見花鳥魚蟲鴿子啥的 對這個情懷挺深 原來家家老頭養八哥鷯哥啥的 現在不讓養了挺稀奇的

缺點真是也不少其實

房子真心小 而且破 政府一直面子工程 外皮粉刷的不錯 還貼了青磚瓷磚可是管dan用啊 我現在21了 將來結婚沒房真的是個問題

鄰里糾紛其實真的不少 但是有一點真的是挺感動 無論大人打得火熱 對面小孩子見了對面的大人還得問好

知道為什麼沒蟑螂嗎 因為鬧耗子 知道為啥耗子沒泛濫嗎 因為還有黃鼠狼 (有一期科學節目找出蟑螂的天敵竟然是耗子)我們這邊兒衚衕里還沒有按上攝像頭 搶劫案盜竊案高發地帶 除了大老爺們兒沒人敢單獨走夜路

最後擱幾張照片 第一次回答問題希望各位給個贊


謝邀。這個每個人感覺不同,而且二環內這個範圍也很大,不同地方也不一樣,只說自己的吧。

我住燈市口,生活圈子基本上就在東城區,其實我們一直都在被誤解,一開始的時候是被誤解成土豪,一平房子多少多少錢,後來又被誤解成苦逼,不僅沒錢連tm生活都保障不了了。以前還會在社交網路上噴,後來就覺得沒意思了,何必去解釋呢。

說到體驗,也的確和主流的北京市民略有不同。第一是坐地鐵上下班不擠,因為總是和進城高峰人流相反。第二是我很少去超市,這邊超市很少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常用品都能在離家更近的小賣部買到,離我家最近的小賣部只有50米。小賣部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能理解了,就有點像是便利店吧,但不是711那種,外表看起來更像是煙酒專賣,但是。第三是做飯不方便,這沒通天然氣,做飯要用煤氣罐,定期換。第四是我最近幾年開始不開車了,衚衕里沒地停,北京也太堵,兩公里以內都步行,十公里以內騎車,再遠的就地鐵,時間久了發現走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個不多說。第五是街坊鄰居多,這裡說的並不是像樓房一樣住在隔壁卻互不相識的那種,而是天天見面,祖孫幾代住在一起的那種,所謂遠親不如近鄰便是了。大概就這些吧,其他沒什麼明顯的不一樣。


冬天冷,夏天悶,全年返潮濕答答。

起夜只能出去上,開火基本電磁爐,奈何我媽不做飯,一年到頭外邊吃。

出院東口走西口,一刻鐘才進地鐵,車進不來只能走。

早起上學騎個車,二中學生把我撞,飯館旁邊就廁所,大家都還吃的香。

抬腳東單王府井,轉身朝外北京站。


雖然不生活在二環內, 但是目前工作地點在走路十五分鐘到景山的衚衕里。衚衕生活對我來說是個謎。尤其是早上會在衚衕口遇上遛狗大爺,還有一家門口掛滿了鳥籠早上能聽到鳥叫,還有養兔子的,家裡有鴿子的等等,對了我們公司院子里還有兩隻貓老闆上班會帶狗。簡直是個動物園。

但是衚衕也給了我很多很多靈感,比如中午可以抽空畫下老廠房裡的午後陽光 ,還有上班必經路上的李叔同曾住過的大院.....最後一張是2015年最後一天,我在景山頂上吃了沙拉,然後畫下故宮,然後按時回公司上班。被自己帥哭了。

衚衕里到處是屋檐還有電線纏繞在一起形成的天際線是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風景,這是我心裡的北平。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二環內衚衕里長大的北京人來講,不管老幼,住衚衕都是一種情懷。

我們家這條位於二環內的衚衕,名聲不大,確是正兒八經的「老古董」衚衕,若是追根溯源,他要追溯到明朝,這裡是皇家武器製造廠,哪怕到清朝也沒有被廢棄。

一條不長的衚衕里住著百十來戶人家,我家應該是最早一批搬進來的。50年代我新婚的爺爺搬進來;60年代,我爸爸和姑姑在這條衚衕的某個房子里呱呱落地;90年代,我出生(雖然是在醫院)。應該說我家的這條衚衕孕育了無數個老北京的四好青年,五好兒童......當然,還有幾輩人共同的回憶。

原來,衚衕的上空並不寂寞,時常會有成群的鴿子飛過,伴隨著陣陣的鴿哨聲;

原來,衚衕口還有孩子們在放學後一起玩耍,我們玩跳繩,踢毽兒,跳房子......嘻嘻哈哈,好不熱鬧;

原來,我和衚衕的的朋友們還會搬著小桌子小凳子,相約一起在衚衕里寫作業;

原來,我們還會悄悄的去敲別人家的門,然後迅速的嬉笑著逃跑;

原來,還有衚衕里的爺爺奶奶在衚衕的陰涼處,躺在長椅上,扇著蒲扇乘陰涼;

原來,還有衚衕的大爺大伯們坐在衚衕里,大嗓門兒的侃大山,豪邁的大笑;

原來,一到中午,衚衕里靜悄悄的,不管孩子大人都回家睡午覺,衚衕里余留飛過的鳥兒嘰嘰喳喳,過路的路人騎著自行車的車鈴聲;

原來,還有衚衕里的大肥貓喵喵的蹭著你大腿討吃的,它也許就是衚衕里誰家的貓偷偷跑出來了;原來,衚衕口還有叫賣的,用她們特有的叫賣聲用力吆喝著磨菜刀,賣糖葫蘆的;

原來,衚衕里一到飯點兒,就會聽見有大媽大爺扯著嗓子喊「XX,去小賣部買瓶兒醬油,快點兒!」 」來來,嘗嘗姆們家的肉餅,剛烙的,香著呢!「;

原來,衚衕里誰家燉肉,滿院子飄著肉香味兒;

原來,鄰里情意濃厚,你家的事兒就是我家的事兒,不管誰家孩子受了委屈,必須衝上去護著......

現在,這些景象也僅存在衚衕人的腦海里了。

美好的說完了,還是要提一些現實問題!

1. 北京的衚衕里少說有百年歷史了,其實以前蓋得房子雖然簡單,但質量確實不錯,你換一個現在的開發商蓋得房子,甭說百年,有的幾年就有問題了。但是,質量再好,也禁不住歲月的摧殘啊,什麼牆皮脫落,返潮,問題都來了。倒是不會坍塌,就三天兩頭的掉點兒牆皮,好不容易重新翻蓋的,還是避免不了這些問題。有些人家人多房少,就自己蓋二層,結果擋著鄰居家採光了,商議不成就引起了鄰里矛盾,鄰里關係緊張。還有向外擴張的,佔了公共用地,也會爆發矛盾。

2. 如今,住在衚衕里都是些北京土著已經是很少的一部分了,外來租戶越來越多。因為素質問題,就使得本地人和外地人有很多矛盾。譬如,衚衕內的衛生環境很差。以前我們家這條衚衕年年在東城區的衛生評選中奪魁啊,居委會檢查衛生的根本不用進來,現在倒好了,衚衕里凈是垃圾,包裝袋礦泉水瓶之類的,小孩兒還在衚衕里尿尿拉屎,臭烘烘的,到了中午還讓孩子滿院子大喊大叫的跑,唉,難聽的話就不說了。

3.以前平房取暖都用爐子,燒煤,現在全市煤改電,是稍微安全了點,但是真的感覺沒有燒煤暖和。做飯還用煤氣呢,十分不安全。

4. 現在衚衕的普遍通病就是驢糞蛋兒表面兒光。上頭給衚衕改造,光改衚衕外頭的圍牆,新弄的牆到挺好看的,但是您別進去院兒裡頭,私搭亂建,衛生也不好,地下水排水溝也不通暢,還返臭味兒。就是院兒里著火了,內就滅火的車未必能進去。

5. 還有廁所的問題。夏天上廁所還好說,冬天尤其是大晚上上廁所真是一種摧殘。現在的公共廁所還是挺便利的,我們衚衕內就有3個,還有專人看管。但是,誰也不願意大晚上的頂著刺骨的寒風出去上廁所啊。。。

知道樓主看沒看過韓劇 請回答1988 和動畫片 快樂東西,真是真實地反映了衚衕生存的人們那些旁人無法體會的情感!


不行我必須要答一發!作為一個在衚衕里躥了快20年的人我真的有句mmp要寫出來貼牆上!

坐標南鑼和什剎海中間,沒錯就是中間,那條衚衕。

10年前,甚至五年前,我都可以告訴你,什麼叫天堂!我家這個地段就是天堂!

學校、超市、公交車站,閑的沒事兒還可以去皇城根跳廣場舞哦親!

景山離得也很近啊,晚上去什剎海瞎溜達也行就是蚊子多點orz

燒煤氣爐,我那會兒還會自己換煤塊,覺得自己特厲害。

煤簽子其實和冬天滑冰車的那個玩意兒通用23333333

那會兒什剎海滑冰還不算很貴吧。

衚衕里真的有人養鴿子,暑假的時候早上6點被鴿子哨叫起來,也可能睡個回籠覺。

偶爾上房看星星看各種。上初中之後矜持了很多,並不敢大短褲大T恤的踩著拖鞋往上跑。

跟別的哥哥姐姐滿衚衕躥也不是沒有的事兒。

現在這波熊孩子不行,比我們那會兒差遠了。我們那會兒一般都是傍晚躥,不像他們大中午的躥,還吱哇亂叫,還不看路,家長還一邊說「看路」一邊玩手機。

怎麼的,你在路中間,我按鈴了你不跑,撞死了算我的?

很氣,想連家長一起撞。

並且想把大中午吱哇亂叫的熊孩子腦瓜子岔垃圾桶。

上次推車出院門還被熊孩子嚇了一跳。

那會兒地百還沒拆呢樓下有超市來的。

天意也沒拆,我跟我基友買文具買亂七八糟的基本都按一半往下砍價,享受撒嬌賣萌撒潑打滾威逼利誘使勁殺價的樂趣hhhhhhh

然後天意就拆了唄.....真的超級煩買個活頁紙都要跑二里地.....活頁紙用很快的!

最後逼我買了鋼筆和墨水因為沒地方買替換的簽字筆筆芯了....天豐利太遠了.....

不過衚衕有個問題....不太好往自家裝衛生間,大晚上上廁所還是挺滲人的.....

而且真的,我們家衚衕成功遏止了我考駕照買車的念頭。

衚衕很窄又沒地方停車,真的能倒車出去的都是人才啊人才.....

南鑼那會兒也有小店來著,不過大部分時候我都因為懶得走大街而直接串衚衕.....

然而現在.....我就很羨慕北鑼鼓巷的同志們,他們那邊人流量比南鑼少多了。

你試試家門口從早到晚都是人人人小攤人人人三輪車人人人商鋪人人人??

還都是不看路不帶耳朵出門那種。

哪個智障把門口那家炸醬麵炒起來的?!?排隊排二里地,本來衚衕就不寬,邊兒上停車佔一半,排隊又一半,再來點人看熱鬧,小攤賣點東西,哇靠騎車都過不去真的超級煩!

每次都默念殺人犯法殺人犯法才能控制自己不直接沖著按鈴還不躲開的小情侶撞上去.....

南鑼和什剎海,連在一起的概念就是,地鐵口出來一個耍鎖的四五個彈吉他的七八個蹬三輪的還有個賣烤白薯的。

人比地壇廟會還多。

每次從學校擠倆小時地鐵回家,出了地鐵站之後,我都熱切的希望經濟倒退20年,換這片地方一個清凈。

南鑼整修之後人更多了.....

人多到爆炸,王府井都沒這麼多人。

大年三十還跟下餃子一樣。

每次我有同學說,「誒陪我去故宮/景山/xx博物館/王府井」的時候,我都說OK啊走起。

一旦有人跟我說,「誒你住南鑼?!走陪我去逛逛!」

我都會說,逛你妹,要去自己去。

我高中認識一個超級大學霸也是住附近,好像是皇城根那邊,大學霸對此深表同感。

讓你玩兩天行,讓你住兩年你試試,心態不好真的會被隨地亂丟垃圾/兩條腿就敢上自行車道/聽不見車鈴的遊客還有對你吹流氓哨/語言調戲的靠把自己塗成銅人吸引人合影然後收錢的人氣到爆炸。

以及各種「老北京棉花糖/小籠包/煎餅/大雞排/大香腸」等等諸如此類的攤販和商鋪。。

包郵區要打人了OK?

去你媽老北京棉花糖。

小時候還確實有那種吆喝的,我也不是沒聽過,有段時間衚衕拐角那邊有個店天天大喇叭放「北京小吃!」就那個調....不是那種讓你覺得很悠長很舒服的調,是很刻意的那種裝腔作勢。

老北京衚衕串子聽了想打人。

所幸我家那個小衚衕是死胡同,裡面還比較清靜來的。

如果只說自家小衚衕,我還是很喜歡的,除了晚上上廁所太嚇人這點。

如果加上外面,那我真是有句mmp要寫出來貼人臉上。

並且由衷羨慕樓上那些住在燈市口簋街等等地方的同志們。

那我也不想拆遷。

這兒這麼好,住了這麼久,憑啥我要跑到六環外邊?!不搬不搬!

而且我認房子,認床,真的認。我姥姥他們在郊區買的樓房,過年我們過去的時候晚上睡那邊我都在床上攤煎餅。今年春節刷了54集大長今,愣沒睡著。

可能是懷舊還是怎麼著,反正讓我搬家我真的會超級不習慣,想想都覺得要瘋。

而且我們這個地方...其實也是很偏僻的小衚衕了,估計也拆不到我們這兒。

那挺好。老房翻修就行了,別拆了..這地方一點兒商業價值都沒。


答主北京人,大半個個童年都是在什剎海邊上的一個四合院里度過,也就是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紀初,見證了北京申奧成功,也見證了什剎海邊上的四合院為新北京新奧運鋪路,一座座的消失在瓦礫之中,其中就包括我曾經的家。

看到題主說到二環內衚衕的體驗,一時間感慨萬分,於是就有了之後的內容。

如果您今兒個路過什剎海,站在銀錠橋上時被遊人如枳的煙袋斜街吸引過去,您抬頭左手邊就能看到一座嶄新的大四合院,灰頭土臉,東南角開了一座小門。沒錯,那兒就是我曾經的家,只不過當年的正門可比現在寬敞,院牆也是破敗的磚紅色。

您可能看出問題來了,紅色的院牆?這不是皇家規制嗎。

事實上我小時候也是這麼聽來的,就沖著一個大院裡面套著多個小院的建制,都可以懷疑也許這曾經是座不知名的王府,然而在我母親的小時候,這裡早已經褪去了皇家的色彩,成為了人民大學的家屬院。

所以兒時的我對於家的感覺就是,院子這麼大,偏偏我們家是最北面,也是最深處的兩間房子,一到夜裡就不敢出門,更不敢自己一個人回家。

因為整個四合院的照明就靠每隔一段距離掛著的電燈泡,總有一些路是黑燈瞎火的。於是乎每當夜幕降臨,院外銀錠橋邊的嘈雜和院內的冷清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說道照明,就不得不提四合院生活中的一大問題,那就是斷電。

到底是電線老化,稍微有個風吹草動電閃雷鳴可能就會全院斷電,所以我印象之中很多次晚飯都是在蠟燭的火光中度過,那個時候偌大的院子一片安靜,還是乖乖的待在家裡好。

但誰小時候閑得住,尤其是在連電視都看不了的時候?所以我父母在這個時候都會帶我走出院子遛彎,畢竟夏日什剎海邊的清風不需要電,而且還免費。

事實上,一出院門,門口銀錠橋邊所謂的夜市早已出攤,無外乎炸灌腸之類,這也是我吃的最多,也最愛吃的宵夜。

這個時候我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沿著煙袋斜街走到咱老北京的中軸線,再往南到附近最大的商場——地安門百貨,二是走反方向,沿著後海西沿兒一路向西,享受著什剎海特有的清風,吹走夏日的煩躁。一東一西,是屬於什剎海居民的繁華與寧靜,它們同時存在,卻可以在這一片狹小的區域內和諧共存。

我記憶中的什剎海,絕不排斥繁華,但也絕不會被繁華吞噬,丟掉她最初的靈魂,那就是恬淡。

一直到今天,什剎海的夏夜都會不經意的入夢,夢中還是那熟悉的依依碧柳,和燈光灑在水面上,泛起的陣陣漣漪。

(未完待續)


想想還是匿了吧,我不想讓同學知道我住這兒,我一直騙他們在望京租房子住……

事實上,我家住後海邊,曾經算過從出家門口走到煙袋斜街西頭,用時30秒。

實話實說,有時候是會有一點點優越感的,地段自不必說,媲美王府,主要是外觀確實看起來霸氣,庭院深深還有一種神秘感……我感謝祖上掙下的這份家業,得祖上福蔭庇佑,我十分幸運。

我可以隨時隨地在後海轉悠,不想逛了隨時都可以回歸自然,回歸平靜。有時裝裝文藝,抱著貓看著自家園子里的桃紅柳綠,偶爾傷春悲秋,喜歡啥就種啥,竹子是我從新發地買的苗,水果自產自吃,是來自爺爺小時候種的棗樹和石榴樹,也有苦惱,很多遊客把我家當景點想進去參觀……


只在搬家裝修的期間住過倆月的姥爺家 在西單那邊(作為一個路痴 在西單那邊的意思就是在西單地鐵站方圓5公里以內)

感受就是上廁所和洗澡太不方便了 上廁所要去院子里的公共坑 洗澡要自己兌熱水 但是不用下樓出門就是路還挺爽的 還能知道所有鄰居都在吃啥


北京衛視有個裝修節目很火,把衚衕平房裝修改造,廚房,衛生間,loft,太棒了。北京好多重點小學周邊都是衚衕,還是得住那兒。


衚衕長大就是…走在衚衕里遇到人,一般都是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爺大媽的一路和街坊鄰居打招呼…一個院兒的更熱絡…當然也可能掐架很兇噠…


小學畢業之前一直住衚衕

飯點兒,姥姥在衚衕口喊一句 xx吃飯嘞~

在小夥伴家裡玩兒的我就能聽見,撒丫子就往家跑


會有一種莫名的歸屬感。

本人廣告狗,來北京快五年了,一直住在雍和宮後永康衚衕,最近才搬到安定門小區。由衚衕到小區雖然好多地方都方便了,更加現代化了。但是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大學畢業後來北京,沒有經歷找房子的辛苦,直接在驕陽似火的大中午搬到了姐姐發小所在老國企的公寓中,衚衕裡面的二層小樓,剛到北京一切都新奇,能住二環里且不用合租,有自己的空間,簡直特別幸福。我所在的公寓樓下有京煤集團的老幹部管理公寓,收快遞,鬱悶的時候還能一起侃大山喝上一杯。搬家第一天迷路兩次,出了地鐵拚命的記路卻還是迷路了,問了好多大爺大媽才找到地方。徹底搬好收拾好,雖然特別累但是感覺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我住的屋子是整個二層最大最敞亮的,有兩個大窗子,陽光灑進來曬在身上,閉上眼感受殺死蟎蟲的光感,把被子曬到一個超級大的晾台感受陽光的洗禮,能給一整天帶來正能量。早上衚衕中養鴿子的一家早早放出鴿子,呼啦啦的飛翔的聲音讓你能第一時間感受到自由的滋味。衚衕的小瓦房窗子邊經常會有流浪貓懶懶的曬太陽,當然春天自然少不了它們尋找配偶時的著急召喚聲。一眼望去老外的樂隊在房頂會不定期有樂隊演出或者燒烤大臟paty。從早到晚經歷的都是醇正的生活。在北京對於我一個小北漂兒,收到的都是幸福。。。。。。

大家都說住在衚衕沒有廁所,很幸運的是我住的小公寓有獨立衛生間且洗澡也很方便。但是唯一一點沒有暖氣,冬天來後確實難熬,幸好我有男票和一隻帥氣的汪可以互相取暖。心態好自然也好熬過去。我的汪叫迫擊炮,有了迫擊炮必須早晚遛一遍,爭氣的事它也從來不會在家裡拉臭或者噓噓,在衚衕里也是有了它之後我們和大爺大媽熟絡起來,大老遠他們都會喊迫擊炮的名字,迫擊炮老遠就搖著尾巴迎上去,也結實了好多小夥伴。不管加班多晚,回到家都會有一種踏實感,歸屬感。每次加班回到家路燈的昏黃下一排排小房子,破舊卻充滿人情味兒。。。。。。

也有人說衚衕不安全,恰巧也幸運的是我住的衚衕鄰居是張萬年,國家軍事軍委主席,高高的一整排四合院裝滿了攝像頭,不管多晚回家都會很踏實。雖然人已逝去,但是每次路過他家依舊有誘人的飯香,讓我不由得想到剛搬進來的時候看到好多警衛員我還以為是哪個明星的大宅子呢。

住了4年10個月二環要城市改建,北新橋三條也拆的七七八八,我所住的公寓也被告知不再對外出租,搬家的前一天,帶著迫擊炮和小夥伴一一告別,好在住在安定門外依舊順著安定河能回到原來的衚衕看看,那裡是我們第一個家。。。。。。


在簋街的衚衕里住了兩年,出了家門口就是簋街。

之前沒住衚衕的時候對衚衕文化特別感興趣,覺得有歷史、接地氣,還經常自己或者和朋友在穿梭於大小衚衕中間,然後我就搬進來了。我住的是雜院中的一個單獨的開間,並非四合院那種,20平,有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一般住衚衕的都在外面上廁所,這點自己感覺特別幸福。

這兩年居住的最大感受就是現實居住在衚衕中的感受和從書本或者影視中傳遞出來的衚衕居住文化不太一樣,書中傳遞出衚衕氛圍是老北京居住在一個四合院像一家人一樣生活的的和和滿滿的氣氛,但實際情況是現在四合院很多都是合租的,大多數都是外地人,有老外,有外地務工的,老外大都非常喜歡衚衕,務工的像簋街這邊就有很多就是簋街上餐廳的服務員,還有就是房子沒有被拆遷守著自己老房子的老人們,並且數量龐大。所以路過基本不打招呼。以下是住衚衕小平房的實際感受:

平房冬天沒有暖氣,不讓燒爐子之後一般每家都裝電暖氣,但電暖氣對於寬敞的平房來說基本等於沒有暖氣你們懂的…我比較怕冷,所以冬天相當難熬。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8點會有大爺大媽、叔叔阿姨、弟弟妹妹們在牆根兒下面聊天,跟定點兒開會一樣,到了放學的時候孩子們會在外面玩兒,阿姨保姆們會推著嬰兒車出來碰面,因為衚衕的各戶都守著馬路,所以基本上外面的各種聲音都能聽到。因為我的房子在T字路口的交接出,窗外特別愛聚集人,所以大大小小的故事天天聽。平房的下水道一到冬天和下雨的時候反味兒會比較嚴重,需要勤處理。晾衣服在門外院子裡面的一根兒晾衣繩上,和鄰居共用的。鄰居是簋街上面賣酸奶的大戶,會在院子裡面堆起來好幾箱酸奶,過道基本就剩一條縫兒了。

我住的這兩年趕上市政府改造衚衕,衚衕和周圍的大大小小的加上簋街整條街都在裝修,有一陣睡著覺門口過拉磚的拖拉機,我整個人就穿越了。

以上住衚衕不方便的地方,好的是自己住一個屋子很自由,獨享全部資源,房租比住樓房房租合適,非常接地氣,二環以內位置好去哪兒都非常方便,周圍吃的多酒吧多,老外多,可以說資源還是蠻集中的,出門基本是騎自行車,非常節省時間。

差不多就這樣了。


反覆審題,題主沒有對身份進行限制,似乎不是皇城根長大的北京青年也可以回答。

占坑,後補。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京的地理位置都以XX橋的東南西北做劃分?
去看故宮博物院9月的《石渠寶笈》特展,需要提前做什麼功課呢?
北京月子會所哪家好?
北京最適合情侶逛的地方有哪些?
如何看待2017年美國藤校在中國大陸招生結果?

TAG:北京 | 北京生活 | 衚衕 | 老北京 | 北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