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現代黑體」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近年來,隨著 UD(Universal Design,用於要求高易認性、可讀性的普適設計)概念的普及,中華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和港澳台)內廠家出品的所謂「現代黑體」(如蘭亭黑系列、旗黑系列、信黑體、晶熙黑、蘋方等等)設計傾向於運用相對寬鬆的中宮和平直的筆畫,這在提升了字體易認性、可讀性的同時卻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不同廠家主打的黑體之間字形的差異,普通大眾不再像區分華文黑體和微軟雅黑那樣容易地區別這些具有強烈 UD 特徵的「現代黑體」。在這種設計理念同質化愈發愈嚴重的大環境下,中文的「現代黑體」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近期方正推出的還原傳統黑體撇捺韻味的屏顯字體悠黑系列、漢儀嘗試使成為多功能字體的略帶裝飾特徵的元隆黑是否預示著「現代黑體」新的方向?

註:本題所述「現代黑體」,是指與傳統黑體(以黑一、黑二體及其衍生物為代表)設計風格有異的,可以替代傳統黑體作為普適用途(正文、標題以及各類一般場合)的黑體字型。

(刪去了「不包含有強烈裝飾特徵的黑體」這一條件,因為「強烈裝飾特徵」難以界定,此題只求有能力替代傳統黑體完整視覺功能的字型)

----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字體設計門與路,更多字體設計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感謝張醒 邀請。

黑體字想要有突破性的設計確實有難度。比如問題闡述中所說的「現代黑體」因為基於相近的設計理念和目的,互相之間區別度不大。

正文字設計首先要滿足實用,在一定技術背景下,各大廠商的字體設計師採用類似的設計理念是自然而然的。總的來說,基本都為了適應液晶屏而採用了較大的字面,貼近水平、豎直的筆畫分布,比如一些斜畫和鉤,都被做了平直或豎直處理。空間分割趨於幾何化平均化,給人感覺中性,機械,整齊劃一,工業感,缺乏溫情的人文關照。

談一談對兩款新黑體設計的個人觀點。

元隆黑

應漢儀「字體之星」活動而生的元隆黑,在筆畫角度上做了嘗試性變動。黑體本來是橫平豎直的,而元隆黑橫畫斜上,這本是楷書的取勢,由此而改變了黑體相對嚴肅的風貌。不過傾斜角度不大,可糾結就在這兒,如果傾斜明顯,達到常見楷書的角度(比如歐體九成宮),則難稱「黑體」了。

或許可以不把元隆黑界定為黑體,而是推出一個包含不同傾斜角度的元隆黑系列,成為銜接黑體和楷書的真正跨界字體家族,使用者便能在嚴肅和生動之間有更大的選擇餘地。

悠黑

作為方正的員工,可以簡單說一下悠黑,不知道算不算打廣告哦~

悠黑的字體間架與題目中的「現代黑體」有明顯不同,是一款一改「現代黑體」工業感,文氣盎然的「現代黑體」。(圖:微軟雅黑與悠黑同字型大小默認字距對比)

它更尊重漢字傳統楷書書寫的間架,中宮和字面適當收縮,字的外輪廓差異更明顯,在手機屏上識別效率高;字形優美,筆畫圓轉舒展,意態輕盈飛揚,審美回歸人文傳統。

大字面、幾何化設計相對容易達到均勻一致,而回歸傳統,則要用心平衡傳統間架和排版一致性有衝突的眾多細節,這方面悠黑做了不錯的嘗試。

悠黑是專門針對高解析度液晶屏顯而設計的方正第二代屏顯字體,有專門的官方推介文章,這裡不再贅述。

下面談一下對黑體字創作的一些思考。

作為正文字的黑體,基本不允許天馬行空式的設計,它一定以印刷、顯示技術為依託,確定設計原則,之後再考慮風格,在不大的差別中體現設計功力。

但不大的差別,也可以是很大的舞台。

黑體字是源自西方「無襯線」設計而來的,是近代才有的字體。幾何化的空間營造,在西方文字設計中可以看到眾多成熟、成功的范列。

幾何化本來就是西方重要的美學傳統。對比西方園林與中國古典園林,不難發現這種巨大差異。幾何化設計有眾多優點,比如

  1. 易於達成良好的一致性,排版統一度高;

  2. 在團隊設計中也更易於實現質量控制;

  3. 幾何化設計更易貼合液晶屏幕像素排布,在大多數電腦屏幕上有明顯優勢;

  4. 幾何化設計「情感」的東西少,更中性,很容易成為字體應用中的「萬金油」。西文中的helvetica和中國大陸的蘭亭黑系列,都是典型的例子。

儘管目前幾何風格的「現代黑體」中有眾多很好的字體可供選擇,但也有可能會誕生更好的精品。在既有字體上大幅提煉優化,應該是一條捷徑。

幾何化設計的弊病是容易帶來同質化,問題闡述中已經提及,期望能看到幾何化的新穎面目出現。

「無襯線」的特點,決定了黑體字在筆畫形態上難以做出多大的變化,那麼黑體字之為新,當在間架上多下功夫

我想未來的創新之路,或許便在中國的美術、書法傳統中。

首先是書法寶庫為字體間架提供了眾多可能。書法「幾何化」的成分少,而以東方意象為主導(即使小篆這種偏「工藝美術」的字體,也是以細膩多變的曲線取勝,意態婀娜)。因此基於某種書法風格的字體間架,除了別緻之外,還能具有一種幾何化設計難以具備的傳統氣韻。

設計過程中當然無法照搬書法字的結構,而是將其弱化,凝練,滲入設計之中,如同香精加入水中,濃度雖低但品之有味。正文字首先要有很好的工具屬性,濃度大了要不得。

目前成熟的黑體字,基本都是中性風格,應該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會是主流,我所想像的新設計,因為摻進去了些許「味道」,可能會在細分市場上取勝,成為避免同質化的不錯備選方案。蘋果「蘋方」代替「華文細黑」,引來那麼多爭議,一款有著淡淡味道的黑體,或許會成為某個手機品牌的「風格標籤」。


每次看到這類問題的時候,都感覺問題好大!遲遲都不敢作答,但又想說點什麼。大,是因為我不是字體設計師,對我來說這個問題太過宏大;想說點什麼,是想從個人對字體應用的經驗出發,和大家分享一些期待和看法。

近年來,中文黑體的發展確實突飛猛進,去喇叭口、字面與中宮的調整、如何更好地擁抱屏顯幾乎成了每款新中文黑體設計必談的因素,就連谷歌、蘋果都不甘寂寞。確實,即便屏幕的渲染技術多麼發達,顯示如何超過印刷解析度,但開發這些黑體都是圍繞這一核心:屏幕顯示,簡單地說就是由「技術」決定「設計」。所以,無論是哪款屏顯黑體,都需源於「技術」,但同時又受制於「技術」。儘管它們都可以用於印刷,但他們之間的博弈卻都逃不出這個技術的母體。儘管目前已經有了蘭亭黑、旗黑、悠黑、信黑、思源和蘋方,但它們的風格都必須趨於「中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承載終端的各類文字信息。

而我所想的則是「中性」飽和以後的黑體。也就是不再為「技術」而設計,而是針對某種特殊的信息或特定的文本所設計的黑體,既由「內容」決定「設計」。這類黑體的筆形風格既不中性,又不完全個性化。只是通過起筆和收筆處,略微感受到它所具有的某種獨特氣質。我想像,也許這類黑體將會產生於某個平面設計師之手,而不是字型檔公司。因為只有大量應用這類字體的人才會有這種微妙的設計訴求。這也許是豐富中文「現代黑體」未來發展的一個小小的建議。


謝謝邀請!真想謝謝就完了,別回答了。呵呵。

(因為這個問題很有挑戰性,對難以應對的挑戰,顧左右而言他!)

仔細想來,這裡好像和現代性有關。但我內心深處覺得現代性是一個偽命題。不知道王懿榮發現「龍骨」上契刻符號時的莫名驚詫,是否和我們所期待的現代感渾然莫辨。鮮花為我們送來的是遠古的芬芳。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所見黑體都長得一個樣。在幾十年的時間跨度里,黑體要想發生實質的變化是難有可能的。作為文字學意義上楷體的另一種格式化,極簡的筆形塑造規則、楷體的構字法則,是黑體有形的緊箍咒。能翻的幾個筋斗好像都被人翻過了。但筋斗還是有人去翻啦。

這個問題首先是個實踐的問題!雖然理論可以成為嚮導,為人指路,但是面對中國的文字,幾乎所有的仙人指路都落荒而逃。比如拉丁化、比如標準草書、比如漢字將在計算機時代消亡等等。

漢字是表達漢語言的視覺形式。不革漢語言的命,怎能革漢字的命?語言是一個社會的必需工具,沒有語言就沒有社會。一個佔地球上將近1/4人口的操著同一種語言的社會說換一種語言就能換得成的嗎?中國文明始終攜帶言文分離的歷史,正因為如此,幾千年一脈,幾萬里同宗。

本次圓桌里所謂的字體設計是產品設計。人的文字識別心理、媒介呈現技術、人們的閱讀方式、所在多樣的審美態度、變幻不定的主客觀環境、歷史上還有文字獄呢……是這個產品產生和接受檢視的「場」,所以它是文化的產品。

魯迅先生的名言已經被人引用濫了:世上本沒有路,只不過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黑體也好、楷體也好、宋體也好,都是無以數計的人踏著先烈的足跡留下的記憶。未來的方向將在勇敢前行中踏出來。


應邀答題~~我一直認為字體是反映時代發展的活化石,社會發展到今天,基於當前閱讀性的普遍需求和黑體自身極簡的字型局限,各字體廠商的黑體設計理念難免趨同,比如大體類似的字面、結構、筆形,導致很難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徵和發揮餘地,所謂區別無非在以上設計要素的細節表現以及字型的優化完善之上。當然,這是限於專業領域之內的比較,對於普通大眾而言,很難看出細微差別和質量優劣。

那麼「現代黑體」是否有更多差異化的可能?我想除了走現有品質優化改良的路線之外,大概可以分為書法性和裝飾性兩個發展方向。比如方正悠黑系列的點、撇、捺、提等副筆畫融入更多靈動的書寫性,字面減小(楷體等書法字體字面偏小),以區分市面上一般黑體的大字面和均勻規整的幾何化設計。對於未來的應用前景尚待確認,但書寫性的嘗試和探索值得肯定。

漢儀元隆黑是基於書寫性筆勢的再現而形成一定裝飾效果的特殊黑體,結構寬礡盡顯鬆弛敦厚的氣質,與通常的黑體拉開較大距離。正因其裝飾性的特異化,適用範圍有多大局限有待市場反饋,但可視為該方向的一種可能。

另外再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方正正黑系列是作為企業專用字體或標準字而開發,但在眾多市場應用案例中發現,系列裡中粗偏細的幾款常作為正文字體應用於小段落文字。存在即必然,市場反饋經常為設計師提供更多參考的可能,究其原因即在於平和寬鬆的黑體結構利於閱讀。另外略小的字面造成間距不局促、黑白易均衡,也常被用於手機屏顯字體。因為具有較強風格化的裝飾性筆形,正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主流黑體,正因兼顧了傳統黑體中性平和不誇張的結構,故而應用領域得到極大拓展,另外流暢利落的筆形設計也不會像廣告字體那樣嚴重影響易讀性。用正黑舉例並不是說它是「現代黑體」的主流字型,畢竟明確的裝飾性與黑體反差較大,更多適用於標準字或標題字體。這裡只是闡述一種裝飾方向的理論可能,即在整體中性的基礎上融入一定設計元素又不影響排版的易讀性,做現代裝飾與傳統字型之間的折中,是多元融合的適度設計,對「度」的把握是關鍵所在,值得反覆推敲琢磨,也是我多年來從事字體設計的探索路線和理念總結。


正文和屏幕顯示用的現代黑體現在是個熱門話題,尤其在近兩年湧現出方正俊黑、方正悠黑、思源黑體、漢儀旗黑、蘋方黑體。功能一致,表現各不相同,其實已經表達了當下對於黑體設計的思考和設計實踐。

而我想的是黑體風格化(或者說個性化)的設計也應該跟上時代。例如:力量、威嚴、工業、雅緻、輕靈、科技、古典等風格其實都有待研發。方正最近五年也推出了一些不同風格的黑體,例如品尚黑系列(表現親和)、黑隸系列(表現古典)但總體上的品類還不夠豐富,優待加強。


暫且拋開方向不談,光是漢字黑體能有所發展的可能性都不算大——因為發展空間實在是太小了。

要想做出能與現有的黑體相區分開來的黑體,只能從字面、字形與筆畫造型上下手,但這三者中只要有一個做過頭的話,這個黑體就會被看做美術字體而不被視為用於正文排印的基礎字體了。

在漢字字形創新被限制的情況下,現在看來,小字面的大字面的,有喇叭口的沒喇叭口的黑體,都已經有相應字體滿足需要。現在能做的似乎就只有在現有字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字形質量,如漢儀旗黑,或稍微向美術字體的方向偏移,如漢儀元隆黑或漢儀鐵線黑。


我關注了問題很久,想了半天,表示沒有未來!


很喜歡黑體

每次用字體

首選


現代中文字體設計首先還是遵從印刷,屏顯的技術規範,在此基礎上追求風格化,總體現在字形結構,筆畫形狀的細微之處。中文字體文件太大,網頁設計字體應用收到限制,這個問題要是能夠徹底解決就好了。


越來越細,越來越細,越來越細。


推薦閱讀:

一套完整的中文字體是如何開發出來的?
計算機中的字體文件使用的編碼是什麼?
如何評價《中國新歌聲》的logo設計?

TAG:字體 | 中文字體 | 字體設計 | 字體排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