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茶葉咖啡因含量最高?

相同的水,相同的量,相同的沖泡方法下,綠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等,哪種茶釋放進茶水中咖啡因的含量最高?


已知工藝會減少咖啡因含量的,多是通過高溫製程(烘焙或乾燥),咖啡因升華逸散。

已知工藝會導致咖啡因增加的,是紅茶的發酵和熟普洱茶的渥堆,若是加上製成茶品後的再加工,或可加上普洱茶的港倉(濕倉)倉儲,猜測是濕熱環境導致茶葉中咖啡因的前體物質完成了鮮葉採摘下來後沒有完成的過程,應非微生物直接導致。

以雲南方面的一個相關科研數據為例:

1、原料(青毛茶)咖啡鹼含量2.62%

渥堆結束咖啡鹼含量3.29%

2、青毛茶咖啡鹼含量3.36%,經兩年期濕倉倉儲後咖啡鹼含量變為3.58%

青餅咖啡鹼含量3.23%,經兩年期濕倉倉儲後咖啡鹼含量變為3.91%

3、青毛茶咖啡鹼含量3.36%,經兩年期干倉倉儲後咖啡鹼含量變為3.28%

青餅咖啡鹼含量3.23%,經兩年期倉倉儲後咖啡鹼含量變為3.13%

數據來源:《普洱茶(乾濕倉)後發酵中的化學成分變化研究》梁名志 張俊 陳林波 段志芬 楊盛美 陳繼偉 馬偉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鮮葉製成茶品最終的咖啡因含量,應系鮮葉含有咖啡因和工藝製程綜合影響下的結果。

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受原料的影響遠比工藝大,問題中並無「同種原料不同工藝製作的茶品」這一限定,故此此問並不嚴謹。

因茶葉內咖啡因之外的內含物質中,有諸如茶氨酸這般可以拮抗咖啡因的物質,因此僅憑口感並不能對咖啡因含量進行準確判斷,最多只能是大致粗估。個人喝過的茶品中咖啡因含量最高的,是吉良(西雙版納—勐海—布朗山的一個村寨)的生茶——這僅僅是個人品飲獲得的經驗數據,並無具體檢測報告佐證。目前尚未喝到吉良原料製作的紅茶或熟茶,因此僅限吉良生茶。

註:

1、因同類(諸如六大茶類等分類方法)茶葉原料中包含咖啡鹼在內的內含物質差異頗大,因此不存在一個普適性通用於該茶類內部的所謂「咖啡因含量」。

2、央視數據之可靠程度,望參見《走進科學》。


我正在找各種茶類咖啡因含量的信息,看到了一篇論文。我覺得論文中使用的茶,水量,沖泡手法,正好就是題主要求的一致,可以參考一下。

不同茶葉中所含結合咖啡因比例的分析-論文_圖文_百度文庫


也是喝茶很久的人了,當然沒有數據支持,憑藉的是多年的經驗:

總得對我個人來說,綠茶,生茶的刺激效果要比紅茶,熟茶等深加工的茶要明顯!!

咖啡的刺激效果比茶要顯著澎湃,但持續效果沒有茶那麼好。

長期下來,還是感覺咖啡更刺激點兒,因為你往往會下比起茶葉重很多的咖啡豆來做成一杯咖啡,因此咖啡因含量相對吃進會多很多。


總體來講,

1、從種植區域看:種植區域越往南,茶葉的咖啡鹼含量越高,苦味越重。

2、從樹種看,大葉種的水咖啡鹼含量高於中小葉種。

3、從採摘標準看,第二葉的咖啡鹼含量最高。

4、從季節來看:夏茶的咖啡鹼含量高。

綜上所述:國內產自雲南地區的大葉種,用第二葉做成的綠茶(普洱生茶),咖啡鹼最高。

由於咖啡鹼的分子結構比較穩定,所以茶葉中的咖啡鹼含量總體受工藝影響很小。但是黑茶在渥堆發酵時,咖啡鹼的分子結構會發生變化,多了一個氫鍵,其對神經系統的刺激性影響會大大減弱。


1、鮮葉中的咖啡因的含量在2%-5%,所以不同的產區不同的茶樹,咖啡因的含量都有差異。

2、咖啡因會因為高溫而升華,同時也非常易溶於熱水中,所以,製作工藝中的溫度,會影響到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

3、綠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等製作過程中的溫度是不同的,而且就同一種茶而言,譬如紅茶,乾燥、提香過程中,不同茶企做工夫紅茶時,時間和溫度也各有差異,這種情況下,不好判別哪種茶的咖啡因含量揮發掉的更多。

4、沖泡過程中,幾種茶的水溫要求及每泡沖泡時間也不同,這就造成了溶於茶液中的咖啡因的含量也不同。

所以,基本無法確定哪種茶的咖啡因會更高,只能拿茶的樣品去具體檢測。


讓我們拋開「玄學」和「個人經驗」,用科學數據來驗證:

那些茶葉界的「專家」們 麻煩以後少些忽悠 多些科學和真誠。


其實也簡單,相同分量的水(包括水溫),一樣分量的茶葉,同時分開沖泡(時間相同,比如都是十五分鐘)

然後自己嘗一下,最苦的那個,就是茶鹼含量最高的那個。

我覺得,謝邀。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買到正宗鐵觀音?
怎麼才能更好的把白茶推廣出去呢?你們願意分享下經驗嗎?
為什麼大家喜歡喝立頓的茶葉??
同一個品種的茶葉,便宜的和貴的有什麼具體區別?
蓋碗泡茶時,延長泡茶時間和放慢出湯時間效果是否一樣?

TAG:咖啡 | | 茶葉 | 化學成分 | 茶葉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