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哲學有害論?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溫伯格所言: 我讀大學時曾經為哲學著迷過幾年,後來清醒了。跟物理學和數學的輝煌成功比起來,我學的哲學觀點顯得那麼昏暗和空虛。從此以後,我有時試著讀了一些關於科學哲學的新書。我發現,有些書的術語簡直無法理解,我只能認為它的目的是去感動那些混淆晦澀與深刻的人。...

也許有些讀者 (特別專業的哲學家讀者) 會認為像我這樣與科學哲學格格不入的科學家,應該從容地避開問題而把它們留給專家。我知道哲學家怎麼看科學家的哲學努力。但是我不想在這兒充當哲學家,而願做一個無悔的科學家的樣板——他沒有在專業的哲學裡找到任何幫助。...

即使是哲學思想過去幫助過科學,但它們已經徘徊得太久,在今天的危害大於曾經起過的作用。

個人感覺這個觀點並不正確,但不知從何反駁。

__________

相關問題:

  • 哲學對科學做過哪些善?

  • 哲學對科學做過哪些惡?


I fully agree with you ab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educational value of methodology as well as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So many people today — and even professional scientist— seem to me like someone who has seen thousands of trees but has never seen a forest. A knowledge of the historic and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gives that kind of independence from prejudices of his generation from which most scientists are suffering. This independence created by philosophical insight is — in my opinion — the mark of distinction between a mere artisan or specialist and a real seeker after truth.

-- Albert Einstein, Letter to Robert A. Thornton, Physics Professor at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7 December 1944) [EA 6-574, Einstein Archive, Hebrew University, Jerusalem].

我完全同意科學史、科學哲學和方法論的重要性與教育價值。在我看來,今天有太多人——包括專業科學家——都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大部分科學家被時代的偏見所困,了解科學的歷史和哲學背景,能幫助他們解脫於這類束縛。哲學洞察所帶來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我看來,正是匠人、專家與真正的真理追尋者的分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些名人的言論,歸根結底只是他們經驗的總結罷了,沒必要當做不能逾越的金科玉律。


在這裡,我不打算講解在科學建立之前的哲學的作用,因為這粗看起來太過於顯然,而實際上卻經不起推敲(這就好像是在說科學家的母親對於科學家的科學研究的作用一樣)……

同樣的,我也不打算討論科學家在其研究方法背後的哲學討論,因為科學家僅僅是「這麼做了」而已,無論有沒有哲學家的討論,科學家可能都還是會採取同一種做法……

即使僅僅是在一門科學已經出現之後,哲學對它依舊還是產生了作用的……

因為我對自然科學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將僅僅針對社會科學進行討論……

吉爾伯特·賴爾對於know that和know how的區分,促使心理學把長期記憶分為了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整個現代經濟學的語言規範,都是來自於哲學的(尤其受到邏輯實證主義者的影響)……

現代經濟學對於博弈的分析相當依賴於認識論的討論……

而現代經濟學對於社會福利的分析也相當依賴於倫理學和政治哲學……

當然,這僅僅是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至少在相當程度上,哲學對科學是有所貢獻的……

當然,如果僅就科學哲學的話,那麼哲學家只是雙方律師,真正做出判決的大陪審團,還是科學家自己……因此說科學哲學對科學幫助不大,那就真的太過於苛責了……


溫伯格應該說是一個會很有行動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的人,記得李淼說過,溫伯格寫那本廣義相對論教材的目的與廣義相對論家完全相悖:是把GR與幾何完全地割裂開來,因為他認為幾何化是有害(量子化)的,當然恐怕在80年代之後就大概不會這麼想了。

然而他在書中如此激烈地批評哲學的目的其實根本不全是因為觀念的相悖,畢竟文理之爭的歷史非常悠久,實質上,他其實根本沒有在批評哲學本身——書中對於馬赫的批評不痛不癢,對於S矩陣理論,與其說是哲學的影響,不如說那個如同逃避文革一般逃避QFT的時代(連Gell-Mann都在辦公室門口掛過牌子),是物理學家在SLAC的發現之前精神上的頹廢的一段時間。而真正批評的是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的最後一節————他覺得,科學的發展是由科學家,而不是自然本身所決定的。

社會科學中越來越存在這樣的傾向——把科學革命像是其他社會現象一樣地研究著,更壞的一點在於,這還在否定著科學革命的結果。溫伯格所做的比喻是,從V-A型流流耦合理論到W-Z玻色子的Weinberg-Salam模型的轉變,無非是和從長裙轉化為短裙的時尚變更一樣。

最終來說,一些社會科學家在做他們曾經抱怨過的科學家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法不合理地把對方的研究用自己的方法解釋,更糟的是還把這判斷為無意義。

但是反過來,其實溫伯格也做了同樣的事情,用自己的方法批判對方的學科,並判斷其為無意義。

老實說,因為這樣的碰撞,我覺得科學哲學甚至科學史這樣的學科從根本上就必然會出現極大的問題,比如說,輝格歷史在歷史學種可能會被當做缺乏歷史人文知識的表現,但非常喜歡歷史(讀過溫伯格教材的人都知道)的溫伯格卻非常喜歡(科學家都如此)輝格解釋。而在科學史中的輝格解釋褪去的時候,庫恩的歷史主義批判卻因此被發揚,當對科學的批判充斥著科學史的時候,這個學科會發生什麼,把自己的批判而不是科學記錄下來么?

對於科學哲學來說,我曾見到一篇文章,他認為QFT中可重整化的Yang-Mills規範場有重大哲學意義,這其實不是什麼廢話,但問題在於,如果物理學不再是只看輸入輸出的黑箱,而其中的工具本身也變得有意義的話,那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的工具是什麼? 空間、動量和薛定諤方程?還是作為切叢的相空間和相空間上函數賦予非交換Weyl-Heisenberg結構的GNS構造?

老實說我更喜歡後一種說法,因為這能避免我思考哥本哈根解釋,甚至能直接避免那惱人的波函數。

也許人類太累了,就目前來說,思潮的隔離未必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哲學家缺乏理科能力和知識是顯然的事情,但哪怕他擁有這些,情況也不會有什麼改善,更重要的是,對某些未必那麼重要的東西產生不合適的執念(比如相對主義、實證論)幾乎成為了哲學代名詞,這恐怕主要原因是他們覺得把「對稱性被破壞的話必須是自發對稱性破缺」或者「超對稱」這樣的東西作為執念太過奇怪了,而對工具意義的思考實在太難,那麼產生如今的情況便一點也不奇怪了。


比起去反駁他並為難以成功做到這一點而感到煩惱,你倒該去試著理解他在說什麼。

溫伯格認識到,清楚地談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他所讀到的哲學著作沒能做到這一點,這令他感到驚訝而且失望。

他在科學的邊界上做開拓性的探索,他的工作賦予他的那種眼界,使他看得出他所讀到的哲學著作所表達的觀點有多麼偏頗、狹隘、缺乏想像力、模糊不清、與他的認識和經驗抵觸。

溫伯格的看法並不會傷害哲學家們思考和創作的自由。他宣稱「哲學有害」,這一言論不會阻礙哲學在它的道路上前進,如果哲學的確還能在它的道路上前進的話。如果某種思想會被理性的批判所傷害,它一定已經被它自己傷害很久了。


兩個「相關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現在我看到的是「做過哪些善」完全沒人回答,「做過哪些惡」倒是有一些回答,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就有了嗎?

那些想反駁「哲學有害論」的人不去「做過哪些善」那邊投幾票,在這個問題下又能說些啥?


著名德國文學家弗里德利希·席勒覺得醫學太蛋疼了改從了文(周樹人表示贊同),可惜生的早不然諾獎肯定有他一個。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看待醫學對文學的危害?(關於文學為什麼比醫學牛逼,請參考周樹人的回答)

另一個叫弗里德利希的哥們早年喜歡寫詩和吹笛子,後來改在家門口種土豆了,順便摻和一下鄰居家內政。

如何看待寫詩和吹笛子對種土豆和管別人家生男生女的危害?(關於為啥種土豆比吹笛子牛逼請參見這哥們他爸的回答)

--不就是有幾個轉行了的人後來牛逼了嘛這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為什麼現在哲學有了點進展, 物理學家就一定要在乎? 有沒有它人們對物理的理解會有什麼不同? 它帶來的新理解是consistent的嗎? 是可以驗證的嗎? Category theory更恰當地說不是應該屬於數學嗎? 而且是現在看來沒有什麼物理動機的那種數學.

Shut up and calculate這種觀點並沒有什麼不好; 所謂的``實用主義""可以幫助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真的``物理解釋""而非哲學思辨上面. 無論是Bell的工作還是Haroche的工作還是量子信息的發展, 那些真正增進人們對量子物理理解的東西都是具體的. 例如Bell有不等式, Haroche有實驗, 量子信息的人談論的退相干, 糾纏之類有明確的物理內涵. 哥本哈根解釋當然不能令人滿意, 但這種不滿意跟哲學沒有一毛錢關係. 要否認哥本哈根, 必須揭示新的物理. 這種保守和實用的態度使我們分辨什麼是物理, 什麼是似是而非的觀點(包括尚且不是物理的那些東西), 讓人們不至於混淆本質和表象. Feynman和Dirac的保守並不能說明他們蠢或是有偏見; 這實在是因為, 在他們的時代, 這些東西尚是不可理解的, 他們了解到這一點, 並且通過表達自己的否定態度來清楚地畫出已知的和未知的邊界. 這也使得後來Wilson的工作顯得珍貴和深刻.

科學的好處是, 不管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 明確的觀點總是對科學有幫助的. 至於個人是不是看起來有教養又聰明, 大概並沒有那麼重要.

我覺得很多人都很在乎政治正確, 有一個什麼學科(大部分情況下是哲學或者數學), 就一定要堅持這些領域裡的工作是對物理有意義的, 不這樣說彷彿就是有偏見或是沒上過學. 我當然不想claim這些工作沒有意義, 但我認為誠實的態度是在它們真的取得不可替代的地位之前, 嘗試不用這些formalism來理解事情. 這是我的偏見, 同時我不覺得作為一個個體需要做到不偏不倚.


是我不想在這兒充當哲學家,而願做一個無悔的科學家的樣板——他沒有在專業的哲學裡找到任何幫助。

即使是哲學思想過去幫助過科學,但它們已經徘徊得太久,在今天的危害大於曾經起過的作用。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作者僅是站在自己的專業的角度說的?

感覺這樣子不算偏激的行為。

他貌似也沒論證哲學會毀滅人類orz

他只是在其中舉出自己沒因此獲利的例子,不清楚別人無法獲利。結論也是一種猜測?


先把公孫龍《名實論》、墨家《小取》讀通了,再讀完《邏輯例話》,再讀完《形式邏輯基礎》,然後再談哲學。


最好的反駁就是這些認為哲學有問題的科學家,他們對哲學的認識停留在上個世紀20-50年代,而對當今的哲學界基本不了解。

舉個最最簡單的例子,現在的科學哲學家,對科學訓練是很看重的。很多科學哲學家是在哲學雜誌和純科學雜誌都有發文貢獻的,很多人不了解,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的思維,覺得哲學只是在給科學指手畫腳。

----------------

多說一嘴,現在(尤其是國內)確實還殘存著一些認為哲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啊,任何學科都需要哲學的「指導」啊之類的人,但這些人不能代表哲學這個學科。他們既沒有做出什麼理論貢獻,也沒有什麼文章發表在哲學界公認的雜誌上。我們對哲學這個學科的看法,如果特意的去找一些爛的哲學工作者作為代表,是不對的。


我補充另外一個角度:

一個理性的人,如果發現有個觀點自己不知如何反駁,就要考慮一個可能性——這個觀點可能是對的,因為你的所謂「感覺」並不靠譜


利器必有兩面,可傷敵,可傷己。

核應用無疑是科學,但核武器大規模投入戰爭,那也肯定是人類的災難。

哲學有指導的作用,其必然也有誤導的作用,指導作用越是有效,誤導起來也必然讓人付出沉重代價。

沒有必要反駁哲學有用或者無用,如果哲學是有很大危害的,那就說明哲學是很有用的,關鍵如何去用。

一個殺人狂,放在和平社會只是一個罪犯,放在戰場就是勇敢的戰士。


看到這個問題下這麼多大言哲學有害的物理學工作者也是醉了。有這時間秀下限還不如把自己的哲學素養提高到趣聞軼事道聽途說以上的水平,至少也看看哲學史或者別的諸如藝術史文學史之類了解了解非理工類的學科都在幹什麼以及是怎麼在評價一項研究的歷史地位的。

哲學注重的是思辨的方法和過程,乃至極致地對真理的追求如形而上學問題在我看來在哲學教育中反而是次要的。哲學不是有沒有用有沒有害,可別被實用主義的物理學慣壞了。你可以不care,但是不要隨便judge。沒事找個學文科的男女朋友多談談心談談晚飯吃什麼為什麼要吃這家怎麼個吃法以及吃飯是什麼甚至吃飯這種行為在哪種程度上和吃狗糧是一回事也就沒這問題了。

什麼是吃飯可是個地地道道的哲學問題。

我雖然不敢說自己有多了解哲學大抵連懂點皮毛都算不上,但是就我個人接觸的物理系同學來說,物理學生的人文素養缺失絕對不是一點點。


還是個認知觀念問題啊。。一個人目標若是為了得什麼獎,要功成名就,要賺錢月入百萬,那哲學對他當然是有害的。。。。。你跟他講現象學中事物的單一本質是如何瓦解的,就跟一個賣瓜大嬸解釋靠微積分利息沒啥區別。。對賣瓜大嬸來說花一天時間去琢磨三角函數與微積分,也是有害的。。不論大神是如何打自己正在念高中的兒子,她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娘賣幾千個瓜給兒子交的學費最後兒子還是會吧三角函數算錯。。對大神來說也不需要用微積分來指導她意識到通貨膨脹,大嬸只要知道隔壁賣玉米攤,肉攤價格都漲了,兒子學費也漲了,那大嬸的瓜也漲了一塊錢。。

但是以求知為目的而學習哲學的,也會明白,除了哲學以外的一切,藝術也好,科學,數學也好所得到的結果都只是相信,或者有理由去相信。卻從未真正意義上理解過。。而若不是這些工具幫助我們思考這些問題,在無法突破相信,科技再怎麼發展中世紀文明程度也沒有任何進步。。無非就是一個個智力,人類為了移動一百公斤都不到的人,需要動用一個一噸重的汽車,使用著這種僅有7%的能源利用率,高呼著要環保。。琢磨著怎麼犧牲經濟來一點點汽車的使用率,而怎麼也想不到為什麼不去開發創造一種新型的輕便載具。。

所以哲學觀點昏暗是他本人,看不懂著作和思想的也是他不本人。。從哲學中得不到幫助的也是他本人,那他覺得弊大於利也是正常的。。。。但你不管從科學還是哲學的邏輯來說,這些主觀假設條件都不能直接推導出哲學有害,就因為一個智力三流的人得出的邏輯,就算他的了諾獎也不能稱為他漏洞百出的邏輯的成立條件。。

我又何須去辯解呢?

人無論接受多高的教育,或者再怎麼聰明都無法避免自己犯錯。。。。


如果這句話是路人甲說的,不是溫伯格說的會怎樣


哲學對自己定位囊括了探索世界和知識的本質,這對於當代科學(更準確地,當代科學研究者)簡直是耍流氓,因為按照這個定位所有科學的底層問題都被強行定義為了哲學問題。這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卵用,只是給相關領域的大科學家一個哲學家的頭銜而已。事實上這些底層科學議題還是由領域內專家推動的, @水戶夕歌 舉的馬赫、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詮釋問題,都屬於這種原(應/實)屬科學範疇卻被稱為哲學的問題,畢竟「科學是什麼」這樣的問題都被劃歸為哲學問題,攤手。

當然這個定位本身是無害的,一些人因為這個定位產生了幻覺以致對科學有害的例子參見 @哈哈哈 。


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哲學確實是有危害的。

比如,你做醫學實驗需要用到動物,有的倫理學家會說:「動物也是有權利的,動物實驗是不人道的。」

又比如,你好不容易做實驗驗證了一個假說,有的(休謨式的)懷疑論者會說:「不論你做過多少次試驗,都無法證明下一次試驗的結果依然成立。」

可想而知,為什麼一些科學家會認為哲學是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但是,如果你跳出科學家的這個角色,從更廣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哲學就不一定是有害的了。

動物作為具有感官,又有一定智力的生物,真的就應當毫無顧忌地被人類拿去做實驗么?

我們現在所公認的那些物理定律,在將來也一定是成立的么?

哲學也許是對科學有害,但是科學本身就是無害的么?

如果《三體》中的那些科學家讀過些哲學的話,或許在科技被智子鎖死的時候就不會自殺了吧。

註:本回答中「科學」特指目前主流的科學以及其研究方法。


溫伯格的書A dream of a final theory裡面的哲學觀點,勝過任何哲學著作。


今天的哲學存在的意義已經僅限於討論效用函數的優劣和整理哲學史的故紙堆,對自然科學的價值基本不存在了。


「哲學這麼高大上同時又接地氣的學問,彷彿武俠小說里的獨孤九劍,學成九式破天下萬種武功,無往而不利,說沒用的是不是傻?」

1、

不懂哲學的科學家,再牛 B 也容易鬧笑話。

比如科學泰斗錢學森先生,臨到晚年晚節不保,力挺人體特異功能,上書黨中央以黨性保證為人體特異功能背書,捧出了一個全民氣功熱。

一般來講,術業有專攻,任何人在非專業領域指手劃腳,都容易鬧笑話。但懂哲學的人,不管任何領域,都能說幾句不離譜甚至具有指導性的話。為什麼?因為哲學就是關於萬物本質的看法和方法論。

相反,如果從根本上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對路,那即使憑著經驗在少數領域內遵從了實事求是的規則,在其它領域也很容易大謬特謬。

當然,學哲學研究哲學的人,未必就懂真理。求真之路上,只有四個字始終是對的,那就是「實事求是」,任何人違背了這個規律,不管你是什麼大牛偉人,都要在實踐的檢驗中灰頭土臉,頭破血流。甚至包括提出這四個字的毛澤東,自己也未必總能做到,才搞出大躍進等不符合經濟規律的政策,這些失誤,任何人也是無法洗地的。

2、

那麼哲學到底有什麼用呢?

我的意見是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

因為哲學是關於根本智慧的學問,誰敢說這世界上智慧沒用呢?

相反,這世界上最有用的就是智慧,不管是任何時候任何領域。

說哲學沒用的,都是傻子。

現在很多學哲學的人,都說哲學是無用之用,拿出莊子的智慧來對待哲學,我要說他們是錯了。無用之用只是哲學最微不足道的用法。

因為哲學並非不接地氣的學問,而是與人生的每時每刻每個思想行為都密切相關。

人人都有一些對世界的看法和辦法,但不是人人有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兩個詞,提的太濫,好像沒那麼高大上了,但事實上,世界的秘密全在於這六個字裡面。

世界觀是關於世界的看法,要研究世界的本質。價值觀也在世界觀里自然包著。

方法論裡邊加入了人的意志和行為,要研究人如何了解規則、運用規則來使事物按自己的預期發展,最終滿足人的意志和需求。

你說,有什麼東西和事情能超出「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六個字之外呢?

這麼高大上的學問,彷彿武俠小說里的獨孤九劍,學成九式破天下萬種武功,無往而不利,說沒用的是不是傻?

你看看毛澤東的早期著作,就有著名的毛三篇《實踐論》、《矛盾論》、《認識論》。毛不就是早早就形成了對世界的看法和方法論,才有日後的成就嗎?

學哲學可以當開國太祖,你說有用沒有用?

毛澤東本質上,詩人的一面,屬於他的動力和感性系統,實踐和思想的一面,完全是一個行動起來的哲學家。

題中說的對科學沒用甚至有害,也完全是無稽之談,並不因為言論者帶著諾貝爾獎的光環就是對的。說這句話的時候,他不是一個科學家,而是一個妄人。

科學的本質就是實事求是,與社會學等思想領域的研究不同,科學更是實踐當中的學問,時刻面臨的現實規律的校驗。你遵循科學規律搞對了,驗證成為某公式、規則了,那就是一個成功的科學家。有些科學家只在自己的領域內遵循了這些規則,然後取得了相應的成功,但卻來否定自己成功的基礎,可以說是不夠智慧。

現在不少科學家要在佛經裡邊找量子理論,要在易經裡邊促進科學發展,和錢學森研究特異功能又有什麼兩樣呢?當然你說佛經和易經裡邊有沒有思想的好東西,我覺得也有。但現在拿這些東西去指導科學研究,就是笑話了。指導科學研究的,只要具備「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就可以了。

3、

有用的哲學,是正確的哲學。

那麼錯誤的哲學有什麼用?我想就是讓正確的哲學生產出來的用。

什麼叫正確?就是在實踐裡邊行的通。

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並不是誰都懂。

多少人在妄念和任性裡邊走不出來,在精神虛幻的世界裡難以自拔,他們所秉承的哲學,在存在和行動中就是不正確的,也是無用的,讓他們的生活成為悲劇。

對世界有清醒的認識,對人性有深刻的把握,無論做何人生選擇,都能不辜負自己的人生。

人的認知能力太有限,人的行動能力太有限,想要做到不惑何其難也。所以才有那麼多人終其一生,也難以擁有一個自洽並且與現實和諧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無數人的悲劇人生印證了正確的哲學教育缺失下的苦難,你還不滾去求真求智,當一個有智慧的明白人嗎?

研究哲學為了明智,而到了明智這一步,你才能做到「退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愛哲學、學哲學、用哲學,對每個欲有所成,欲過一個美好人生的人,都是頭等大事。


推薦閱讀:

在大學,如何做到少睡覺且精力充沛?
相由心生有沒有科學道理?
為什麼算命在有些情況下可以準確預測或判斷某些信息?
為什麼人晚上要比白天好看?
上課怎麼睡覺舒服 手不麻?

TAG:哲學 | 物理學 | 科學哲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