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在常用漢字表之外如何翻譯中國詞語?

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是直接用繁體漢字,也不遵守常用漢字表之外的用假名的規則了,尤其是在涉及中國古代的詞語的情況下。

那麼這樣的話日本人對漢字的要求豈不是還是挺高,不然能看懂嗎。

日本人一般怎麼做呢?

至於韓國,我知道是極少用漢字的。當然,也不會有是否常用字這個問題。如果是涉及中國歷史的書,在遇到同音字的時候可能會把漢字標在括弧里。比如:「衛國」和「魏國」。不過,還是懷疑韓國讀者能否懂得。


謝書記邀 @孟德爾

現在日本所用的漢字可以分為三種規格

1,1946年發表之後又經2次增補的【常用漢字表】(1981年前稱當用漢字表),也就是題主提到的那個。需要注意的是,常用漢字表並不是一種強制性的規定,只是鼓勵大眾以此表作為用字基準,還有學校以此表教導學生而已。

然而並不是所有媒體都奉此表為圭臬,比如有名的「朝日文字」就是因為朝日新聞用了很多表外漢字。

2010年最新一次增補的時候,使用的方法是「漢字出現頻率調查」,選出媒體和書籍上出現頻率最高的3500個漢字,再從中選出最常用的+日本傳統文化會出現的漢字。

最後再用各四個標準來判定是否應該加入新表:

判斷是否該加入:

1,出現頻率高及創造新詞能力高

2,在書寫上容易理解的字

3,固有名詞例外的字

4,雖然在書面上不常使用卻被社會廣泛接受的字

判斷是否不該加入:

1,創造新詞能力低及以訓讀為主的字

2,以固有名詞為主的字

3,判斷為該使用假名書寫的字

4,音譯語,歷史用語

除了2136個字的常用漢字表之外,還有2000年發表的含有1022字的【表外漢字字體表】,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1022個表外漢字,其中的1000字以康熙字典體作為標準字體(即全為繁體字),另外22字另附帶了採用簡略化字體的「簡易慣用字體"。這張表發表之後,本來一些採用假名注音的字也開始變為使用漢字了。

2,1951年發布的【人名用漢字別表】,一開始只有92個,歷經增補之後現在是861字,由法務省內部的【修訂人名漢字委員會】審議負責,主要列入常用人名但是沒有在【常用漢字表】上面的字。

3,JIS漢字-- 這個比較可以回答到題主的問題

JIS是日本工業規格,JIS漢字是產業省和日本規格協會於1978年制定的「情報交換用符號化漢字集合」(JIS X 0208)。換而言之,就是電腦里日文輸入法能打出來的漢字。

這個規格分為2部分,使用頻率比較高的第一水準和低頻率的第二水準,共收錄2965+3384=6355個漢字。包括了但不限於上面三張表所提到的漢字。

JIS漢字在1983年修訂的時候收入了部分「擴張新字體」,也就是簡體字,然而後來引起社會上很大的爭議,尤其是「鷗」字,許多日本人認為這樣用電腦打出文豪森鷗外的名字時,就只能打成森鷗外,這是種極大的褻瀆和不敬。

後來1990年及2000年兩次修訂之後,JIS編碼終於可以顯示這些字的正字體。以目前的數次修訂之後,JIS已經算比較完善了,甚至還有接近100字的所以「幽靈漢字」,即在康熙字典和和漢詞典中都無法找到出處的漢字。另外還有很多簡體化的字雖然尚未收錄到JIS系統中,但是民間已經有所使用,比如範疇的疇字(簡體),滲透的滲字(簡體)等。

1995年之後,有了對應CJKT統合漢字(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Unicode)的JIS X 0221,一共收錄了20902個漢字,包括所有中文輸入法裡面可以打出來的漢字,並令到簡繁體可以存在於同一平台。

所以回到答主的問題,如果是中文的古代文獻,一般是不會出現日文漢字無法指代的字的,就算沒有相同的字,也可以用同義字替代。如果是現代中文詞語,在非常生僻的情況下,或使用平假名書寫,或者直接照抄簡體字,然後使用振假名的方法來標註讀音。


你好我是日本哥。

日語中沒有的漢子的話一般先用片假名寫,

文章最後【什麼字旁什麼什麼】這樣的方式來解釋。

參考下圖,NHK解釋深圳的圳字。


為了`「表現の自由」,因此現代除了官公廳之類文書之外並不限制漢字的使用,也不限制把現代漢語新詞寫成寫成漢字還是片假名。

我見過兩種方式都是有的,但是寫漢字的稍微多一些。


平假名和片假名連英文都敢音譯,翻譯個漢字還會麻煩嗎?


ギョーザ

深セン

寫讀音片假。


舉個例子就好了:

ショウロンポウ


推薦閱讀:

怎樣學日語比較容易?
若干年後日語會完全片假名化、外來語化嗎?
如何區分「すみません」「ごめんなさい」「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
ごめんください可以用於說再見嗎?
會一門二外(除了英語)給你帶來了多少額外的收益?

TAG:日語 | 日語翻譯 | 和制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