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族 7大分類 」是不是只有 官話、粵語 有標準音?

標準官話「北京音」Standard Mandarin(中國普通話標準、台灣國語標準、星馬華語標準)

標準粵語 「廣州音」Standard Cantonese(香港、澳門標準)

吳語、閩語、客語 是不是沒有標準音?


官話的標準語是「普通話」,而非「北京音」,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言。「普通話」是人造語言,「北京官話北京音」是自然形成的語言。

粵語的標準語也已經不再是「廣府話廣州音」了,因為香港的強勢地位而已經轉變成「廣府話香港音」,當然廣州音和香港音只是細微的口音差異,本質上是粵語的同一種方言

吳語的確沒有標準語,唯一曾有希望成為標準語的是上海城區音,但因為推普導致上海話已經幾乎要絕種了,所以沒可能形成標準語了。當然,吳語內部的巨大差異也決定了吳語幾乎不可能出現標準語

閩語的內部差異性更大,現在都已經有觀點要把閩語拆分成4-5種語言了。但若單看閩南語,其實已經形成了標準音了,那就是台語。

客語的情況應該更複雜,因為分布非常散亂,形成標準語的先決條件就不足


謝邀(非專業人士有可能在一些方面有誤,所以搬運一些資料供參考)

官話

官話在大陸、港澳地區的標準音是普通話,在台灣地區的標準音是國語

清末編審國語及民國確定新國音以後,北京官話正式成爲中國官方的標準語。

所以官話在中國大陸的標準音是普通話,普通話有漢語拼音(中國大陸、港澳、馬來西亞、新加坡使用)

官話有這些拼音可以參考,便形成了如今的官話標準音(普通話),全中國幾乎每一個人學中文時朗讀中文都以官話標準音(普通話)為準。

官話使用人群分佈圖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98%E8%AF%9D#/media/File:Idioma_mandar%C3%ADn.png(Fobos92 - 自己的作品)

官話-維基百科


粵語

粵語之下有很多種方言,標準音是廣州話。

粵語以廣州話作為代表音,香港、澳門坊間將廣州話稱為廣東話;日文譯成「広東語」。廣西地區如:南寧、桂平、梧州等等縣市則稱粵語為白話[13],廣西粵語除了口音和文化、俗語、詞彙上與廣州話差異不大,基本上可以與廣州話互通,是歸入粵語方言系統裡。由於清末至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遷移海外華人多數為廣東人(包括廣東潮汕地區、客家地區等),不同族群偏向使用廣州話以方便於溝通。在美洲華埠及唐人街等華人社區,則有被稱為「唐話」或「廣東話」。

粵語使用人群分佈圖

分佈圖來源:由 Fobos92 - 自己的作品 File:Idioma cantonés.png

廣州口音是約定俗成的、國際承認的粵語的代表音,大多粵語字典以廣州音為準。廣州以粵劇、粵曲等傳統藝術長期保持廣州話的代表地位,1970年代開始,香港粵語(港式粵語)受到由何文匯博士提倡的粵語正音運動影響,是故部份詞彙的發音已經偏離廣州話,與廣泛的珠江三角洲粵語系地區的發音脫節[來源請求]。至1970年代末以後,香港粵語流行曲、影視娛樂強勢影響廣東地區[來源請求]。民間的香港口音(即港式粵語)跟廣州(廣府)口音並無明顯分別,只是在語感上有少許差異,因兩地在不同社會體制下沿用不同的習慣語彙,用詞有所不同,以及兩地教學改革所導致[來源請求]。針對近年來香港年輕人所謂「懶音」增多的現象,香港的一些大學教授發起了粵語正音運動,以何文匯主張的讀音取代,現時通用的讀音,此主張受到廣東及香港的粵語學者反對[來源請求]。有些粵語方言和廣州話較為接近,如廣西南寧,以南寧白話為代表,與西關口音的廣州話高度相似,總體與廣東廣府方言片區(即廣府話)相似度高達90%,除少數俚語不同外,兩地方言交流完全不存在問題,欽廉方言與邕潯方言靠攏;而廣東台山的四邑方言、廣西東部、廣東西部的勾漏方言、廣東西南部的高陽方言、海南島的儋州方言,以及珠江三角洲東側的莞寶方言,則同廣州話口音差異較為明顯。

資料來源:粵語方言

資料來源:粵語-維基百科

粵語行於廣東、廣西、海南西部(說儋州話、邁話的村落)、越南東北部(山由族聚居地)、香港、澳門及海外華人社區,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分布如下:

廣東省境內純粹以粵語為主的縣市有逾40個,地級市11個,佔全省面積的1/2以上,即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東莞、肇慶、茂名、清遠、陽江、雲浮、龍門、增城、從化、連州、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高要、新興、鶴山、封開、鬱南、德慶、羅定、陽春、信宜、高州、化州、吳川、台山、開平、恩平及湛江赤坎區、坡頭區、霞山區等。

此外,廣東的粵東、粵西、粵北的韶關、仁化、樂昌、英德、深圳市寶安等縣市亦部分通行粵語。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行的粵語縣市有30多個,即南寧、橫縣、貴港、桂平、平南、藤縣、梧州、玉林、北流、容縣、博白、陸川、防城港、東興、欽州、合浦、浦北、靈山、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州、鐘山、百色、崇左、扶綏、寧明、憑祥及龍州。

此外,廣西其它不通行粵語的城市中均有粵語人口分布,通常是沿河的街道。桂中由於民國時期的新桂系移民開發,因提升農業技術需要,向桂中平原移入桂東南地區人口,有為數不少的粵語村莊。

澳門和香港全境使用粵語,香港由於內地人數量增多,開始充斥著普通話與極不標準的粵語。[原創研究?]

海外華人中以粵語為主的也很多,在唐人街及華人社區等,不少華人華僑社群均使用粵語作為共同語言。主要分布在英、美、加、澳、紐、東南亞等多個國家或地區。美洲往日絕大部份華人使用粵語溝通,不過近年由於中國大陸非粵語區移民稍有增多,粵語使用者比例稍微下降,但粵語仍然是大部分海外華人華僑日常用語。

其中美國舊金山一帶因應原籍廣東的移民人口數量較眾,或其他粵語地區(即兩廣地區人士,如:廣西人不少能會粵語),舊金山的舊金山城市鐵路在巴士也提供粵語廣播,是少數美國公交系統中,提供中文廣播的美國政府機構。

越南東北部山區(山由人聚居區)。

論影響力:

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將粵語作為官方語言

管理機構:

香港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

香港教育大學語文教育中心

澳門行政暨公職局語言事務廳

中國政府、學校鼓勵學生使用普通話,教師在學校教育的都是使用普通話。甚至有的學校強制學生在學校連下課之後的聊天放鬆玩耍時間都要說普通話,不得說粵語,否則處罰。種種推普廢粵的強制措施之下,不少小孩和年輕人已經變得不會說粵語。

廣州網站羊城網為保護粵語,於2012年12月5日推出《舌尖上的粵語》視頻短片,推出短短4日在優酷網點擊率逾190萬次,於新浪微博轉發量逾5萬次[40],視頻以風趣幽默的方式介紹了粵語和普通話的歷史淵源,及推廣普通話政策是否影響了方言生存,以喚醒中國人對中國方言的保育意識,在網路引起了廣泛討論。

改革開放後,由於非粵語地區華人移民的增加以及中國大陸經濟影響力的增加,普通話正逐步取代粵語成為海外華人的交流語言。海外家長也紛紛送子女學習普通話。

從2015年9月開始,廣州的五羊小學為了令新一代廣州住的外來兒童可以更加融入廣州文化而率先在學校推出了粵語教材,也在2017年發布了廣州第一本小學粵語教材——《粵讀羊城》令學生在小學開始上粵語課。

標準音可以參考粵語的拼音,有粵語拼音、教院拼音、耶魯等等

各種粵語的拼音(維基百科)

粵語各拼音

吳語

吳語的標準音是上海話(待定)

吳語在明清時代的通行語是蘇白,一種近似於蘇州話語音但帶有吳語文讀特色的綜合性共通語。但是,在近代,通行語的地位逐漸被上海話所取代。吳語詞彙和語法具有獨特性。譬如用吳語寫成的小說《海上花列傳》非吳語使用者無法深入理解其內涵。張愛玲女士翻譯後夾雜的官話,仍然不能完全使官話使用者很好理解其本意。海上漱石生(孫玉聲)《退醒廬筆記》:「韓書已易名曰《海上花列傳》,而吳語則悉仍其舊,致客省人幾難卒讀,遂令絕好筆墨竟不獲風行於時。」胡適《亞東本〈海上花列傳〉序》:「孫先生的解釋似乎很近於事實」。金庸的武俠小說系列也大量使用了吳語詞彙,如「物事」、「醒轉」等等。

吳語使用人群分佈圖(Fobos92 - 自己的作品)

吳語使用人群分佈

吳語方言分佈

吳語方言分佈圖資料來源 (Siyuwj - 自己的作品)

論影響力:

在民國時期,隨著上海城市地位的上升,上海話取代蘇州話,成為吳語的代表性語言。有一些書籍採用吳語白話文,如《耶穌傳》等。共和國建立初期,當局將方言稱作「人民群眾的語言」,推廣國語被視為統治階級的行為,暫時性的出現方言興盛現象。較多方言制定相關的拉丁化方案和通行音,並做一定程度的推廣。吳語以王鍾布的《江南話_工人新文字課本》和華東人民出版社的《江南普通話注音符號掛圖》為代表。江南普通話是以上海話為基礎,參考部分周邊發音形成的吳語通行語。

資料來源:吳語

改革開放之後,吳語因內部差異大。由於沒有最終形成和推廣標準通用語,導致目前吳語的生存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遠不如粵語廣州話那樣強勢。在現今中國大陸,推普政策不斷打壓著吳語的生存。90年代開始,吳語地區的廣播、媒體以及社會服務用語等,開始逐漸降低吳語的頻率。這是因為幾乎沒接受吳語教育的本地孩子和外來人員佔了多數,使得使用吳語的節目和服務無法得到社會大眾接受。推普政策不是簡單地禁用吳語改用普通話,而是限制吳語使用在學校中的出現,以產生一個不了解吳語、甚至不知道當地有方言存在的年輕一代。這種方法也被人詬病為「安樂死」的策略。目前,在吳語地區,尤其在浙江北部、上海和蘇南地區,早因萎縮而陷入瀕危,且人口之半隻能說普通話。亦有調查表明,上述地區過半青少年甚至完全不會用吳語交流了。至於浙江南部吳語跟西部吳語也受到越來越強的打壓。

所以在維基百科角度來看吳語方言中上海話影響力最大,吳語的標準音應該是上海話


閩語

無標準音

福建是閩語的中心地帶。後來因閩南人移民到海南、臺灣、廣東南部以及浙江東南部沿海,使用閩語範圍隨之擴張。後來因為福建人的大量對外移民,在東南亞與北美地區也有相當多華人使用各種閩語。其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華人就屬閩南人移民數量最多,當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南語的泉漳片。

閩語使用人群分佈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dioma_min.png#/media/File:Idioma_min.png(Fobos92 - 自己的作品)

閩語分支分佈圖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in_Languages.svg#/media/File:Min_Languages.svg(Liaon98 - 自己的作品)

閩東語(閩東方言):1987年的《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閩東區,[7][8]通行於閩東地區,分為南片(侯官片)和北片(福寧片),南片以福州話為代表,北片以福安話為代表。[6]浙南地區通行的蠻講受到吳語甌江片很深刻的影響,歸屬存在爭議,《現代漢語方言概論》、[9]《中國語言地圖集》都將其劃屬閩東語之下。[8]

閩南語(閩南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閩南區,[8]通行於閩南、浙南、粵東及臺灣,可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小片,分別以廈門話、龍巖話、漳州話、泉州話為代表。浙江南部通行的閩南語屬北片,近於泉州話;臺灣通行的臺灣話混合有泉州話和漳州話的特色,屬東片近於廈門話。潮汕地區的潮汕話屬南片,近於漳州話。[6]《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的劃分方法與《現代漢語方言概論》差異較大,將閩南三地、浙南和臺灣的閩南語統稱泉漳片,潮汕地區的閩南語統稱潮汕片,又將通行於三明市大田縣的大田閩語劃歸閩南語之下,稱為大田片。[8]

閩北語(閩北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閩北區,[8]通行於閩北地區,分為東南片和西北片,東南片以建甌話為代表,西北片以建陽話為代表。[6]

閩中語(閩中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閩中區,[8]通行於三明市區、永安和沙縣,以永安話為代表。可分為南片(永安)、北片(沙縣)兩個方言片。[6]

莆仙語/興化語(莆仙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莆仙區,[8]以莆田話為代表,分布在清末的興化府一帶,即莆田、仙遊及其周邊地區。可分為北片(莆田)、南片(仙遊)兩種方言。[6]

閩客贛過渡區:也稱閩贛過渡區、邵將語、邵將閩語,《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邵將區,[8]分布在邵武、將樂一帶,為閩語、客家語、贛語的混合型土語。可分為北片(將樂)、南片(明溪)兩個片。[6]昔日有的學者認為它是閩北語的方言,也有學者認為是贛語撫廣片的方言。

閩語過渡區,為大田閩語和尤溪閩語等戴雲山一帶所有具有特色的土語之統稱,分布在三明市大田縣、尤溪縣一帶。可分為東片(尤溪)、西片(大田)兩個片。[6]為各種閩語的混合型土語。《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大田話歸為閩南語大田片,尤溪話歸在閩東語侯官片之下。[8]

瓊雷話(瓊雷方言):分布在海南島和廣東雷州半島一帶。可分為北片(海康)、南片(文昌)兩個片。[6]《中國語言地圖集》則將海南話和雷州話分別獨立設「區」,稱為閩語大區的瓊文區和雷州區(雷州片)。[8]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語的方言,現被劃出閩南語片區之外。[10]

資料來源:閩語

閩語雖然內部差異性頗大,主要表現在音韻方面,卻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處。

中國大陸學者李如龍將閩語的共同特徵歸納如下:[15]

在聲母方面:

古全濁聲母今讀相對清音。逢塞音、塞擦音時,多讀不送氣音,少數字讀作送氣音。

古輕唇音,在今日不少閩語口語中多仍讀作重唇音,此為上古漢語的語音特徵。

古舌上音,在今日不少閩語口語中多仍讀作舌頭音,此亦為上古漢語的語音特徵。

古匣母字,在今日不少閩語口語中讀作k、k?或零聲母。此為閩語特色。

古擦音心母、邪母、書母、禪母字,今日閩語口語中有些讀作塞擦音。

某些常用字口語讀音特殊,但十分一致。如雲母讀h,以母讀s、崇母讀t、章組字讀k、k?。此為閩語特色。

在韻母方面:

古開口一等歌韻部份常用字,今日閩語讀作合口呼。

古開口二等韻部份常用字,今日閩語讀為洪音。

古止攝支、脂韻部份常用字,今日閩語韻腹為低母音。

部份古三等韻字,今日閩語讀同相應的一等韻字。

古四等歌韻部份字,今日閩語讀為洪音。

古歌、豪韻字多數點,今日閩語讀音相混。

而在聲調方面,各閩語多為7個聲調,少數語言有8個聲調或者6個聲調的。閩北語和閩中語多 為6個聲調,而海南語、雷州語多為8個聲調。大部份閩語入聲調共有兩個。

根據各資料顯示閩語內部差異性大,無標準音一說。

論影響力:

台灣地區將閩南語列入《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中第六條,閩北語也被列入了馬祖地區(個人非常喜歡台灣地區的這一條法例)

大眾運輸工具除國語外,另應以閩南語、客家語播音。其他原住民語言之播音,由主管機關視當地原住民族族群背景及地方特性酌予增加。但馬祖地區應加播閩北(福州)語。從事國際交通運輸之大眾運輸工具,其播音服務至少應使用一種本國族群慣用之語言。


客語

客語的標準音在大陸是梅縣話,在台灣地區是四縣話

客語的稱謂眾多,在中國大陸部份省區被稱為土廣東話;臺灣客家語在日治時期則常被稱為廣東語,並出版諸多相關作品。[12]語言學者對於客家語屬漢語方言或是當成一門語言尚有爭論[13]。客家語發展至1930年代方被正式定名,方為語言學界所熟知。客家語曾被太平天國列為官方語言[14]。因為太平天國發動者,不少會客家話。

客家話使用人群分佈圖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dioma_hakka.png#/media/File:Idioma_hakka.png(Fobos92 - 自己的作品)

論影響力:

目前客家話被台灣地區當作為法定語言,法定大眾交通工具播報用語言之一[3]

《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中第六條

大眾運輸工具除國語外,另應以閩南語、客家語播音。其他原住民語言之播音,由主管機關視當地原住民族族群背景及地方特性酌予增加。但馬祖地區應加播閩北(福州)語。從事國際交通運輸之大眾運輸工具,其播音服務至少應使用一種本國族群慣用之語言。

中國大陸方面

在中國大陸的客家地區中,江西省贛州市、廣東省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及河源市區的大部分公交線路都採取了普通話、客家語雙語語音報站系統播報站點,其中梅州市區採用梅縣話,河源採用客家水源音(即龍川佗城話),贛州則採用了接近梅州口音的尋烏話。河源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河源客家古邑研究會會長認為,河源和梅州是客家文化原生態保護區,在客家方言區日漸成為「語言孤島」的背景下,河源市區公交車增設客家語報站,對於傳承河源特有的客家文化尤其是保留原生態的河源客家語(水源音),具有積極意義。[25]

語言學家一般把廣東梅縣話作為客家語的典型代表。在臺灣以四縣話為典型代表,大眾運輸之客語廣播多從之。

但是並不存在一個公認的標準口音。民間對梅州話作為標準音缺乏認同,多數使用非梅州口音的客家人都不會說梅州話,甚至跟說梅州話的人交流時還存在一定的溝通障礙。

在臺灣方面的四縣話因為大眾媒體(客語電視、運輸系統)的普遍,反而較梅縣話獲得更多推廣空間,連非客語母語者都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學習。

資料來源:客家話

所以客家話在大陸的標準音應該是廣東梅縣話,在台灣的標準音是四縣話。


並不認可官話區的標準音是普通話

官話和閩語是兩個比其他方言區高一小級的大區,官話大區和閩語大區,如果官話大區的標準音是普通話,閩語大區的標準音就是漳泉腔,你問問閩北和閩東認嗎


湘語和贛語這麼沒存在感么(?_?)


教學上的香港其實依然同廣州(廣州沒有公共粵語教學系統)一樣是以西關音為標準音,只不過香港的辭彙和廣州會有些不同,如果香港民眾說的那口比較輕平柔軟的音調是香港音的話,我個人並不認同,因為香港的公共媒體播音還是和廣州公共媒體播音的音調基本一致的。當然啦,若要說強勢,依然是香港,香港會跟著老廣州的某些部分文化標準走,但今廣州全體基本會跟著今香港文化走。

官話是普通話,普通話不是北京話。

客家民間公認梅州話是標準音。

閩南語就不清楚了。

吳語就差一根稻草了,一門大類方言為何會落到今日田地,諸君慎思之,共勉。


閩語太大,若是說閩南語,有的,閩南語標準音是泉州府城腔。

在中國語言地圖集中,雷州話和海南話被單獨劃分為瓊雷語,因其與閩南語存在的差異過多。


只有粵語存在標準音,官話區沒有,謝謝。北京音不是官話標準音,是漢語的通用語和平面共識的普通話。


行政中心就是標準音嗎?

北方官話,地域廣大,相互間不一定能聽懂的啊。。。你讓四川人和東北人來聽聽,任何江淮官話試試。。。

吳語,每個縣都是不一樣的,蘇州城裡和郊區都有不小的差別的。。。

閩南話,我就知道泉州話和標準的閩南話都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是普通話的最大價值,方便國民交流。。


標準音這個概念比較寬泛,比較官方的定義是起源地的標準發音吧,也就是歷史上第一個出現這種語言地區的發音就是標準音。

然而語言也是會發展的啊,新詞的產生,外來語的加入,甚至地區的發展和變遷都會讓標準音的定義和定位發生偏移。

就舉粵語為例吧,畢竟我母語,最早的的粵語產生自秦嶺淮河以北這是沒有爭議的,至於切韻跟粵語的關係我就不談了,免得又有人說我是粵語吹。反正截止到晚唐時期,粵語或者說古粵語的標準音是定位於北方的,很多發音也是從北方語言中變音形成的。

而後南下,番禺人作為第一代廣州人,其粵語發音也就成為了新的標準音,也就是現在題主說的廣州標準音。

同理,潮州話脫胎於閩南話,要究其標準音的話難道要追溯到泉州?然而潮州話保留了很多古老的用詞跟音韻,這些都是閩南話已經拋棄了的。

所以私以為,標準音對語言來說是不嚴謹的定義。(比較糾結香港粵語那種帶懶音的含混發音也算一種標準音?)


據我所知,粵語標準音依然是廣州音

官話標準音是普通話,北京話只是普通話的一個基礎而不是標準音。普通話是北方官話標準化之後的人為產物。

客家話好像沒公認的標準音。

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瀉藥,專業的根本不太懂,不好意思哈,只是我我如果說寧波話,很多浙江人其實聽不懂。如果一定要說吳語的標準音,古代的蘇州話,如今的上海話應該算吧


廣州話只是粵語廣府片標準音。它和莞寶片、勾漏片、四邑片等有什麼關係?

北京話只是北京官話的標準音。它和江淮官話、西南官話、西北官話等有什麼關係?

如果按這邏輯,閩語怎麼會沒標準音?當然是「福州話」了。

應該說粵語以廣州話為代表,官話以北京話為代表。

閩語:閩北語以建甌話為標準音。

閩東語以福州話為標準音。

閩南語以泉州話為標準音(現在也有說Amoy了)。

閩中語以永安話為標準音。

邵將方言以邵武話為標準音。

閩語分支還可再分出片區標準音。例閩北語東南片以建甌話為標準音,閩北語西北片以建陽話(忘了是建陽還是崇安了,也有可能是「崇陽」)為標準音。


吳語以蘇州話為標準語,上海話為共通語


不是的,每一種方言或方言分支都有「標準腔」。

方言和標準語的差別在於,方言是自然形成的語言分支,而標準語是人為為語言制定了一些規則形成的「規範語」。

「標準腔」是在不同的方言或方言分支中選出一個最有代表性的地方音作為「標準」。尤其是南方方言,「十里不同音」,標準腔的選取已經不是從方言大類裡面去選了,而是從方言分支中挑選。

比如,閩方言內部就有不同的方言分支,並且分支之間語音、辭彙、語法差異都比較大,各自獨立,所以很難選出一個作為整個閩方言的標準腔,只能在分支里選。

以閩南話為例,雖然台灣地區、閩南地區、海南、潮汕地區使用的方言都是閩南語,但在學術上研究閩南話的標準腔是泉州話,因為古代泉州經濟發達,泉州的南音等戲曲也最大限度保留了閩南語的古音。使用上以廈門話為代表,因為現在廈門經濟發達。

客家話分布的範圍更廣,但是內部差異不算很大,所以以梅縣話為代表性的標準腔。

可見,雖然每種方言或方言分支有標準腔,但是選擇的「標準」也是沒有嚴格標準的,還要看用途。


推薦閱讀:

《千千闕歌》中的『闕歌』是什麼意思?
廣東省級的電視台除了普通話只用粵語是否不妥?
在東南亞和北美地區,華人說福州話、閩南話等閩語更多,還是粵語更多?
中國有嘻哈,歐陽靖為什麼不用廣東話rap呢?
有哪些好聽的粵語古風歌?(最好是能在音樂軟體上找到而且是男聲的)?

TAG:方言 | 粵語 | 吳語 | 普通話 | 漢語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