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音樂學院作曲係為啥不重視數學建模?
@阿鯤作曲 @季子赫 @李如春博士 @阿鯤作曲 @季子赫
現在有一些機構已經開始用純數學理論方法去闡述樂理知識,甚至有些機構已經開發出了人工智慧作曲軟體。為啥音樂學院作曲系卻並沒有普及這種方法?用這種方法來搞樂理不是更嚴謹嗎?人工智慧作曲不是更有效率嗎?用人工智慧寫好曲子後,我們選擇就好了啊。以下有一些論文 @圭多達萊佐
因為除了Composition,還有一個專業叫做Music Technology。這個專業除了要學傳統作曲技法以外,也要學你說的這些東西的。
計算的嚴謹僅在於計算之內,從原始問題到可計算問題的轉述,並不在邏輯之中。
順便,都RNN了,還嚴謹啊……
neural network可不嚴謹……且不說這種基於訓練數據的玩法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新」東西。你把這種東西稱作數學建模,我覺得NN會不好意思的……
相比之下傳統的那種寫個lisp生成的曲子的那種玩意,David Cope那種,起碼還能談得上嚴謹……雖然那一套看起來沒什麼前途就是了。
當然研究者可以先玩著,反正我覺得這個時代好就好在雖然99%的工作都是垃圾,但是架不住人多,最終可能是會留下來很多好東西的。
歷史上也有不少機器和人結合且嚴肅的工作的。據wiki說第一台能演奏音樂的計算機是1951年,而第一台計算機是1944年……這還是早得很誇張的。
有名的現代作曲家裡面Iannis Xenakis搞過計算機音樂,雖然我不太懂他到底做了寫什麼(既看不懂也聽不懂……)。
因為數學建模和用演算法作曲不是一個東西。
...開玩笑的。
這個問題實際類似:「AI 寫哈利·波特的同人都這麼好了,為什麼作家、大學文學系、創造寫作系之間沒有普及這種方法,用這種方法來搞文章架構不是更嚴謹嗎?人工智慧寫作不是更有效率嗎?用人工智慧寫好文章後,我們選擇就好了啊。」
無意冒犯。但這個類比應該已經說明問題了:不能僅僅以為「音樂」不直接像文字一樣指代實際的意思,看上去比文字更「抽象」,就覺得音樂是一個更類似於科學學科,和諸如文學等藝術學科不同的東西。再進一步說,就算是AI 作曲全面超越了人類,人類也無法按照AI的方式來作曲,因為人類不按照神經網路來思考。我們並不會用詞頻、最大似然、字串搜尋、多層函數網路去閱讀和寫作哪怕是一篇五十字的短文。所以,私以為讓作曲系的學生大規模學習AI 作曲沒有什麼意義:看不出這對他們自己理解作曲,學習作曲和作曲技巧有任何實質性幫助。看問題描述似乎是在說當AI 作曲達到一個境界後便可大批替代作曲家(故有「我們選擇就好」之說)。或許事實將會是這樣,但我若是作曲系的學生,我也不覺得AI 作曲超越人類這個事實會和我的專業學習有任何的關係。
以及,不覺得「用機器學習來搞樂理更嚴謹」。
最後,AI 方向的研究是為了展示AI 到底能被發展到多遠,而不是人類的邊界有多近。更何況音樂不屬於科技的範疇。
PS. Music Technology 是一個更廣泛的方向,專業課包括核心的計算機課程,電子工程,錄音,信息處理,sound synthesis 等等諸如此類。AI 方向的選修課,如果有,僅占很小一部分,而且更少一部分人去研究用機器學習作曲:這更多是計算機系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者的目標。
為什麼要教數學建模?這些是理工科或者是音樂與計算機前沿的交叉學科,跟傳統的理論作曲關係不大的。
不要什麼都去用理工科的思維去考慮,藝術是以人、人的思想為核心的。機器做出來的東西不管有多麼像人,終究不是人,只是科學家創造的模仿歸納人的思路造出的演算法。並不見得更嚴謹的理論就是最好的,不要說作曲技法、配器思路,現在很多基本的樂理方面的東西都有不同的流派,他們之間只是有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個性而已,從廣義上來講並沒有「更嚴謹」的說法。
理論作曲的追求應該是以人類為核心的對作曲技法、配器技法、個人風格的追求,並不是說效率高多產就更好。純手工的玩意兒,我們欣賞的是人味兒,很少有人欣賞他產量是不是更高,對不對?
想問為什麼不重視,先說為什麼要重視。
你用演算法製造出來的音樂頂多算個充氣娃娃,質感再好再逼真,我也不想睡你,最多救急用一下。
我說過很多次,通過演算法算「音樂」算不完,或者說你們太高估人工智慧的「情商」了。因為人工智慧不能「觸景生情」,而且音樂從古典主義時期對於和聲就已經有過定義了,AI要麼就遵從先賢們制定的規矩,要麼就走上「悅耳」這條不歸路。音樂不光是悅耳,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打動人內心的力量,要的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力量,要的是「恰空」的躁動糾結。人工智慧,能夠通過算算算,在圍棋上打贏人類,但永遠無法在藝術上戰勝人類。因為人工智慧學到的東西不能讓他們理解「印象派作品」,他們不能理解梵高的畫,不能理解勛伯格的音樂。也許有一天AI可以厲害到把所有音符所有的所有排列方式都寫「完」,但是人工智慧無法理解何為—— 音樂。
這個問題就很可笑啊,要是人工智慧能夠作曲,那音樂學院要作曲系幹嘛
這些東西音樂工程系更可能會搞。再就是這屬於交叉學科,不是純粹作曲技術理論的事情,國內已經有音樂學院與綜合類大學合作做這方面了。
因為相關理論還並不成熟,沒經過時間考驗。。。。哪有一上來就直接教前沿理論的。。。。。
等到比如說數學建模/神經網路之類的東西在實際作曲中大規模地得到應用,甚至能夠商業化了以後,自然會廣泛進入教學內容的。。。。。以及得到所謂的「重視」
因為作曲的本質是作曲家當時的情感表達,不是為了作曲而作曲。
這玩意作為一項研究,非作曲專業的你們研究研究就好,真正作曲專業的搭都不會搭你。人有七情六慾,歷經生老病死,帶有個人印跡的作品,非人工智慧可比。
幾千年前畢達哥拉斯已經解答過這個問題了。。。因為音樂的本質,根本不是數理能夠解答的
外行,你說的建模,不是已經用樂譜來實現了嗎?
還是說,你覺得目前的樂譜太粗糙了,樂曲應該用時間軸+密度波的函數來表示?
如果是後者的話,我可以提幾點理由 .
1.音樂的受眾是人,人是一個很粗糙的生物,太精細的東西也聽不出來(一萬聽個響...?)
2.音樂作為一個藝術品,應該給人以一定的表演空間 . 演奏也應該像翻唱一樣,夾雜著人類自身的情感,人的情感自然也是充滿變數的 .
3.那種純數字音樂現在也不少啦,最廣為人的之一就是東方project系列,調頻音樂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V家p主niki?
※Sibelius 和 Finale 的對比?
※隨著時間的推移,音樂的相似度是否會越來越高?
※和聲是不是做的題越多越好?
※請問我適合從事音樂創作相關的職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