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喜歡日本動畫的比美國動畫的人多,但是世界範圍內日本動畫通常不如美國動畫票房高呢?
- 比如同為2016年上映的動畫電影,日本的《你的名字。》和美國的《瘋狂動物城》的票房差距不小;同為2017年上映的動畫電影,日本的《煙花》和美國的《尋夢環遊記》的票房差距巨大。
- 國內很多人,更熱衷於日本動畫電影。在B站上,日本動畫電影通常有很高的評價,比如說《你的名字。》的口碑遠遠超過《瘋狂動物城》。
能否幫我具體分析一下?
上面有位說的挺好了,我簡單拋磚引玉稍微說幾句
這問題對我其實有個小故事,我從頭講
三個月前我回答了一個問題,日本動漫文化和美國動漫文化誰對中國影響力更深。
在中國大陸日本動漫與美國動漫文化影響哪個更大?為什麼?
事實上,按照當時的百度搜索程度來看,美國動畫里最高的也就是海綿寶寶,第15名,前面被中日瓜分,所以我認為結論很明顯了。
但這明顯有個bug,很多時候搜索這個動漫是因為追番追劇導致的,明顯很多人是不追美國動畫漫畫的。而且就算喜歡蝙蝠俠真人電影,只需要搜索一次哪一年哪一天有電影上映就行了,也沒必要天天周周月月搜,甚至都沒必要搜,直接就被朋友拉著去了。我這答案問題就出在這了。
回到這個問題上,壁吧群里爭論了一會,不過答案很快得出來了
一句話來說:歐美電影製作流程體系更佳完美,製作的動畫更容易受大家歡迎。
這恐怕還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全世界都是這樣,甚至包括日本。
分開講:
一、毫無疑問是美國動畫電影製作更好,毋庸置疑,目前動畫最頂尖的水平。拿瘋狂動物城來說,成本高達2億美金,畫面細緻到每根毛髮,加上出色的配樂、配音等,在電影院絕對視聽盛宴,也更加吸引觀眾。這絕絕對對是日本動畫電影沒法比的,差距實在太大。這麼高成本,人家看中的也是全球市場。日本動畫電影基本沒這個零頭,基本也就偏安國內市場,本身也不是一個規模。
二、美國動畫電影入華時間早,大家接觸更多一些,更為熟悉。
早在1995年,獅子王就在我國上映了,口碑爆棚,票房頗佳,位居當年第五,之後幾年也是陸陸續續上映了不少
而日本動畫電影,雖然接觸日本動畫漫畫時間很早,但在電影院,日本動畫電影更像是新事物。我估計有不少觀眾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日本動畫電影也就是15年《哆啦A夢伴我同行》和去年的《你的名字》吧
三、美國這些動畫電影在華宣發更好,預熱更好一些。
四、美國動畫電影劇情上更多的是老少皆宜,寓教於樂,有歡笑,有淚水,有感動,雖然是合家歡的大俗套,但不少人就吃這一套。劇情安排上也更加合理,全程不枯燥。適合全家老小一起看,拉著朋友去瞅瞅。而且質量上有保證,雖然每年電影這麼多,但是口碑一直還不錯,有些還口口相傳,票房逆轉。
日本的嗎……就這幾年來看,君名還好,聲之形題材上就有點吃虧,柯南、刀劍神域乾脆劇場版性質受眾更不用說了,哆啦A夢要不是重頭拍的,估計票房沒這麼高。至於劇情上,一共沒幾部還被煙花坑慘了……
五、可能有點跑題。其實就是題主題標里說的,也就是我開頭寫的,國內喜歡日本動畫更多這個問題。動漫文化在我國是亞文化,而限定在日本動漫就更小眾了,在這裡面我們不少朋友還把它在壓縮到「深夜動畫」,「galgame」,「cosplay」,「鬼畜」等這些名詞里,那就更小的沒邊了。但是在「圈子裡」的我們一說到「二次元」,有些人確實想到這些東西,追番也等同於追日本深夜動畫,去漫展裡面出現蝙蝠俠,蜘蛛俠反而很感到不正常。但是我們應該也都明白,大多數人是不知道saber、亞絲娜、蕾姆是誰的。大部分人是不去「二次元聖地」b站的,所以拿b站舉例意義不大。甚至大多數人現在在電視上在電影院看動畫都是極其少的,日本動畫知道個死火海就不錯了,何談深夜動畫。
你真正想靠喜歡這動畫本身的人去當觀眾基數實在太難了,刀劍算是深夜動畫里知名度頂尖的幾個,就算廚們都去看,刀劍神域也就5000萬票房
三大民工漫的火影,票房剛突破一億
若不是哆啦A夢從頭開拍,吸引一幫路人,恐怕票房也未必有5億多。
而提到美國動畫,我就想到他們的真人電影。依靠背後有美國強大的工業體系,製作出來的好萊塢大片,無論漫威、dc的還是變形金剛系列,特效華麗,英雄主義色彩強烈,對路人吸引力更強,這種影響力其實是無形的,即使我不說,我不天天搜索天天看漫畫深入研究和人討論,知名度上也是更廣的。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真人電影已經脫離了動漫了,看的是好萊塢。
動畫電影亦然,迪士尼的電影製作體系非常成熟,無論製作還是劇情,更吸引路人。
結論就是這樣,票房原因主要是一、四。喜歡的人多人少看五,應該說或許「喜歡」日本動畫人更多,但是終究也就那一撮,關鍵還給看路人,顯然美國動畫電影票房號召力更強。
ps:在日本也是這樣,票房動畫里除了千尋就是冰雪奇緣,迪士尼的動畫如此好看是很難抗拒的。(另外你數數裡面有多少是好萊塢大片)
大家都看迪斯尼,不一定是因為迪斯尼適合大家,而是因為推廣營銷成本太高,只有迪斯尼有能力推廣到全世界,觀眾無法接觸到真正適合他們的作品。
日本動畫的特點是作品數量多,版權分散。這種模式在以電影、電視和錄像帶為主的中心化傳媒的時代是非常吃虧的。影院拍片是資源,電視台時段是資源,錄像帶的銷售也要佔用店鋪資源,這都是要花錢賣的。
迪斯尼每年只要推一兩個動畫片就行,日本動畫每個作品都是獨立的,就算預期總收入高,落到每個作品上的收入也很低,沒法做營銷。所以過去日本動畫一直以盜版的方式在全世界流行,因為盜版的傳播費用是0。
在宮崎駿獲得奧斯卡之前,美國人根本不知道宮崎駿是何許人,哪怕幽靈公主拿下日本影史票房第一也一樣。攻克機動隊曾經深刻地影響了美國電影人,但是它在美國只能賣錄像帶,根本進不了電影院。
日本動畫熬到互聯網時代,終於乾坤倒轉。
網路盜版和正版的差異,就只差一份合同而已。傳播渠道是現成的,宣傳已經靠盜版做了,現在日本人只要簽字就能坐地收錢了。這樣一來,日本動畫的人海戰術就有優勢了。一百份老鼠肉加起來可比牛排大多了。2015年日本動畫的海外授權收入是國內影像市場的兩倍,主次已經顛倒了。
日本動畫的海外授權有兩次爆發,第一次是DVD普及時,通過互聯網了解日本動畫的外國人終於能購買日本動畫了,第二次就是網路視頻。
日本動畫2016年產業報告(總括篇) - Anitama - 講道理的動漫媒體
幾點原因,想到哪說到哪
在說之前明確一個概念——其實全世界的動畫領域競爭,無非就是日本中部大經濟圈的幾個動畫公司和好萊塢幾個影視集團下面的動畫的競爭罷了。你給我舉出一個德國動畫名字?
首先就從可以在國內圈子公平比較的動畫番劇來看,日本動畫的影響確實遠遠高於美國
那是因為日語和英文對我們來說都是外語,美國的文化霸權擴張力有六成以上要天然感謝它的英格蘭爸爸
我們看聖鬥士星矢要翻譯,但我們看希曼也要翻譯
而日本離我們近,西方國家離美國近
而近似的文化傳統讓我們接受日本的相對深入一點點的動畫就比較簡單,反過來對於西方人之於美國也一樣
對於機器貓、兔八哥這種年齡文化門檻都低的動畫當然沒什麼,所以迪士尼劇集和東映在中國沒差
但往上走一圈,你們不是宅的也看蝙蝠俠知道克里斯蒂安貝爾吧?但動畫版蝙蝠俠你們看過嗎?你們說電影,蝙蝠俠的動畫電影你們看過嗎?
至於為什麼日本動畫電影是有斷層的,那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引進的都是好萊塢啊,再說就算是好萊塢,你看除了瘋狂動物城之外哪個電影票房好?
動畫片在中國,一直沒有進入主流文化視野,這是現實,而這個時候,就看誰宣傳力度大了
同樣的美國,年初的歡樂好聲音該撲街一樣撲街
而中國在電影票房暴漲的這幾年,15年才開始開放霓虹電影動畫引進,前面的都被佔據了
而後面你們到電影,一個原因正好和上面說的邏輯相反,好萊塢引進片多為獨立電影,而日本動畫引進片多為系列動畫劇集的劇場版動畫
比較一下,去年的你的名字還六個億呢,少嗎?
你現在放精靈寶可夢大電影,去看的有多少?今年年初還有櫻桃小丸子,這年頭鬼才記得櫻桃小丸子
換成美國動畫,我舉個栗子,《正義聯盟 閃點悖論》是公認的好電影,而且真的不難懂,但你覺得如果引進到國內,票房能超過五千萬嗎?要知道蝙蝠俠的IP在中國已經算火的
然後你還問為什麼正好夾在暑假和十一的開學季的刀劍票房只有五千萬,人家一個檔期撲街,第二季被封殺,上映之前就流出高清資源的,深夜動畫,五千萬已經夠多了啊,八個多億日元啊,就這,「主流電影觀眾」還覺得「這是這部動畫劇情水平一般」導致的,這要是劇情再好一點,那你們還想要多少?
當年迪士尼也財大氣粗,不過相對來說檔期和宣傳都不怎麼樣的頭腦特工隊,怎麼說也不比尋夢環遊記差吧,但是票房只是後者的十分之一,因為當時人們對「皮克斯」對「動畫片」還沒有概念
就像現在的主流電影市場對日本動畫電影沒概念一樣
哆啦A夢情懷為什麼是情懷,還不是因為黃金檔沒有日本動畫只能是大人們的情懷了。
其實對於一部動畫電影,基本上了解動畫的人一眼就能把票房看到底,沒有那麼多可說的
結果電影市場卻非要看似「有道理有依據使人非常性福」滴列出什麼市場前景狗屁大數據
就說煙花的宣發,你再用你的名字貼金,結果還不是一發萎?
不考慮美日動畫片歷史基礎和單片素質本身強行分析數據,這就是今年引進了這麼多日本動畫想要複製君名結果卻都看似撲了街的原因
一言以蔽之——只相信死數據,外行領導內行
=================================================
而就你們所謂宅向市場本身所針對的美日(你們所認為)小眾(或者甚至大眾,比如機器貓和海綿寶寶)劇集而言
美國就是競爭不過日本啊,這又和制度有關
美國電影是一套制度,搞系列,搞宇宙,建立IP價值
但需要說明的是這個IP價值的建立和中國電影市場大佬們嘴裡的國產電影狗屁IP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人家搞IP是為了統一的工業化體系敘事,而不是為了蹭IP熱度圈錢一波流,你看人家漫威是怎麼從鋼鐵俠開始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鋪展宇宙的?
這個體系在電影工業中很受用,因為世界會連續建立起來形成一個圈,甚至迪士尼看似每部都是獨立電影但其內部審美和世界觀也有一定的共通性。這會在電影市場產生規模效應
但在短集的,以高度的題材自由度為核心魅力的獨立動畫劇集方面就不行了,(這其實從美漫的紙媒時代就是這樣了)你們能想到的美國非IP獨立動畫有啥?RWBY?
而日本公司分散版權分散產業分散的特點卻恰恰適合這種創作
(我覺得中國的動畫漫畫產業想要有所突破也可以走這條路而不是去建立什麼「宇宙」,畢竟金庸世界已經被三次元折騰很多遍了,油水不多)
現在離庵野老痞子說的動畫末日還有兩年,但是我們還是在分散而投入其實還是很局促的日本市場看到了諸如《獸娘動物園》《小魔女學園》和《終末少女旅行》《寶石之國》這樣優秀的作品,而且這樣的作品也有空間,有市場,有對位的審美群體去欣賞,但同樣的優秀的獨立美國動畫,不能說沒有,但是要小眾太多,就是因為被IP作壓得很緊,另外即使是IP作,就像上面說的閃點悖論,也仍然被三次元壓制。
所以造成題目中兩個問題對立的原因是針無兩頭尖,美國的成體系工業強大但是壓制獨立性,日本製作分散但是工業體系輸出不了巨型成本作品。就會有這樣的結果
感謝邀請。
一、關於問題。
我之前在朋友圈說過這麼一句話:
一個想法不一定對,現在標榜小眾和亞文化的大部分人,都是中眾級別的,比大不足,比小有餘。
就是一個喜歡日本愛豆的人,會覺得自己比韓粉小眾;一個喜歡美漫的,會覺得自己比日漫小眾;一個喜歡日本動畫的,會覺得自己比國產電視劇小眾;看國產電視劇的人,也覺得自己比老一輩看家庭倫理劇的小眾。
所以我覺得,所謂的「小眾」和「亞文化」,在國內互聯網環境下,有種微妙的偏差感。大家的視野過於集中在某個小點上,導致自己對所喜歡的圈子進行適當的放大或是縮小,以實現某種目的,具體何種目的不過多追述了,和這個回答關係不大了。
上個表述是什麼意思的呢,就是這個問題的前提不成立,就是在沒鎖定人群的時候,就把問題拋出來了。
就是在年齡層、性別等維度上沒有明確的區分,以及對動畫承接的載體上存在著一定的混淆(比如電影比票房、動畫比口碑,沒有統一標準),導致「國內喜歡日本動畫的比美國動畫的人多」的結論在喜歡動畫的人來看似乎如此,實則經不起推敲。
而你我都知道,「口碑」這東西,在互聯網能夠發聲的平台、以及非常多的評分標準下,很難達到一種統一的共識。
二、關於媒介。
在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偶有其他歐美工作室的電影輪番轟炸下,去電影院看(3D)動畫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消費習慣。從《玩具總動員》到《怪物史萊克》再到《冰雪奇緣》所塑造的口碑效應,也深化了這個消費習慣。
其實美國的3D動畫電影,尤其這些大公司、大工作室所製作的,有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魅力,他們在立意上尋求「愛與家庭」和「獨立自主」這種普世取向;在形象的塑造上偏向於幾乎任何人在審美上沒有排斥的形象,比如動物、小孩子;在敘事上,也是對相對簡單的三幕劇,最後肯定來一場煽情,騙騙眼淚。
如此設計,就是為了降低審美門檻和敘事門檻,以讓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來賺取更多的票房。結果也是求仁得仁,票房在全球性大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平時有很多人排斥(日本)動畫、有孩子的人都開始走進電影院,或許因為豆瓣評分、或許因為朋友圈的一張票根和幾個感嘆號。
更別說,主流的觀影習慣根本不是死等著某片上映,而是隨機地走到電影院隨機地選擇一個電影,這讓那些碎片化的信息更容易影響到一些人的傾向。
那既然標準這麼清晰,為什麼真人電影不按這個套路來,為什麼日本動畫不按這個套路來呢?
三、關於地獄。
在前幾話的《舞動青春》動畫里,有這麼一句話,大概是這樣說的——
那些天才,都有各自的地獄。
歐美3D動畫的「地獄」是什麼呢?是他們改變不了。歐美3D動畫跟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相似的地方在於,你如果改了你不知道去哪,如果換個驕傲點的說法是「我特么都這麼好了,為什麼要改?」。
實際上,觀眾在這方面確實對他們非常之寬容,寬容到在豆瓣的評分上經常出現這些話——「3D都做得這麼精細了,那麼要求劇情幹什麼」「超級英雄電影不就看個特效和爽,挑那麼多做什麼」。也就是說3D動畫這種表現形式,是有個基礎分的。大家可以找一下(我的意思就是我就不找了),是不是這些3D動畫大部分的豆瓣評分上都處於一個7~9分的區間,這個區間是那些享譽國際的大導演都完不成的,換句話說,在如此技術之上,7分是它們的基礎分,而這也是這些電影取得好口碑的技術基礎。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對美國這些3D動畫是整體看的:它始終有「7分」的基本盤;題材上沒有對觀眾的挑戰,放眼全世界不放映才是新聞;好口碑下,它始終有固定的客群(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做得好了(《coco》《冰雪奇緣》),滾雪球越滾越大,最終票房大賣。
這是美國3D動畫的優勢,也是地獄。《怪物史萊克》改了,也沒了。
四、關於日本動畫。
關於這點,我盡量往少了說。
第一,關於手繪動畫和3D動畫誰更費錢的事兒其實理應就事論事,但是在國內部分觀眾(我沒說大眾還是小眾)來說,手繪動畫看起來要比3D動畫要廉價的。這就造成了手繪動畫很難有個技術上的基礎分,這個碗端不平。
第二,在國內院線上映的日本電影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刀劍神域》劇場版和《精靈寶可夢》劇場版有什麼相似之處?《聲之形》《你的名字。》《花火》三個放在一起,除了讀書背景,敘事、設定都南轅北轍。包括素質上的良莠不齊,雖然《你的名字。》成為了《聲之形》和《花火》宣傳的背書,但是素質上,相比看過的同學心裡自有桿秤。
第三,日本人確實學不會討好全世界(除了反覆退休復出的老爺子),因為他們曾經擁有的世界變成「泡沫」破滅了,所以做了個「世界」。美國作為「人類希望」和「世界中心」,多年成熟的「試錯」所養成的成功經驗,讓3D動畫抓住了世界的脈搏,也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全世界的推廣;而日本在「大泡沫」破滅之後,玩人設、玩世界設定、玩軟色情、玩「小確幸」。門檻一個比一個高,很多還是衍生品。《精靈寶可夢》早就風靡世界,在國內也有潛質;但更多人記憶中除了比卡丘就是小火龍,影院中那個藍色的「蛤」是什麼?
結果還是說多了……
最後,我永遠喜歡《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
美國動畫,依舊是我們熟悉的「大片」,宣傳普世價值(無政治的意思),適合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包括中國)
日本動畫,大多是電視劇的模式,而非電影,宣發肯定不如美國大片。而且主要是日本人自己的價值觀。日本人的觀點,腦電波對上就是神作,對不上....(中國比較佔優勢的是與日本同為東方國家,更有同感)
比如《你的名字》,與其說是日本動畫,不如說是日本學習美國大片的作品。災難、愛情、科幻、冒險,滿足美國大片的所有元素和價值觀。
所以相比《煙花》《聲之形》,符合更多人的口味。...不過全世界範圍,日本動畫的佔比不少(60%以上),這麼說,題主的題目其實不成立
....所以我覺得電影和番劇(電視劇)還是要分開看美國動畫是強者文化
日本動畫只有在經濟泡沫時期才好一點說到底,動畫的一大塊支出還是父母
父母不想養豚啊。
————
評論里有個說父母不給孩子買周邊的
那是發展中國家路邊攤盜版沒人管的緣故
主要消費主力的發達國家,路邊攤上的東西都得付版權費
你忘了以前自己背的書包上面印了什麼了么?這些本來是應該給錢的,中國這邊沒給而已。
別把豆包不當糧食,周邊不光是紳士手辦。
發達國家絕大部分家長也不給孩子買紳士手辦吧?怎麼的?
人家也不至於過個聖誕節
「兒子,剩蛋快樂,老爸給你帶了個大氣工業的紳士手辦,祝兒子從晚擼到天明。」
不會這樣的吧。
「動畫逐漸面向成人」,那叫「逐漸」,不叫「動畫主要觀眾是成人」。
不要見風就是雨
而且做得越來越好的動畫,已經越來越真了,有些動畫不如叫「卡通風格」。而電影人越來越少,動畫越來越多,你都可以叫「像電影的動畫」。
但是,很多人心裡的那種動畫,註定是更適合小孩子的(和宅,因為宅的人幼年屬性強一些)。
歐美動畫內容其實比日本動畫更基本,更能被家長所接受。
你要是家長,你願意孩子看《超人》還是更願意讓孩子看《人渣的本願》或者「有沒有wifi有沒有wifi有而且耐用五毛錢」?????
喜歡日漫的人多還是喜歡美漫的人多?我覺得肯定是喜歡美漫的人多,因為美漫的影響力可以擴散到對【動畫並不特別感興趣的人群】里,而日漫的影響力則只局限在【喜歡動畫的人群】里,前者的數量是後者的幾十乃至上百倍,就算後者人群中喜歡日漫的人多於喜歡美漫的人,在數量級的差距下,也顯得微不足道。另外,君名的口碑算是新海誠作品中最低的一部了,未必比得上瘋狂動物城,儘管我不喜歡瘋狂動物城的政治正確,不過其實我對星之聲,秒五,言葉之庭也並沒有特別的好感。
喜歡日漫和喜歡迪士尼的人相比,還真不一定誰人多。國內很多喜歡日漫的人(比如我),既喜歡日漫,也喜歡迪士尼皮克斯。但看迪士尼皮克斯的人,可不是每個都喜歡日漫的。「喜歡日漫的人這麼多」的假設是個錯覺。
另外,日本TV動畫做的好,不代表動畫電影做的就好。同理,美國動畫電影屌炸天,但TV動畫做成幾乎一坨屎。
現實是這種情況:雖然天天在網路上追番看日番的人不計其數,但不代表這些人會去電影院給日本動畫電影買賬。
其次,單純來談兩國動畫電影的孰優孰劣也不能輕易下結論。電影在影院上映後的票房跟電影質量/觀眾喜好並不絕對成正比。題主舉的兩個例子,一個是今年的煙花/尋夢幻遊記,一個是去年君名/瘋狂動物城,煙花敗給coco,原因也許是拍得真爛(煙花雖然沒看但看中日兩國網評已經預見到票房撲街了),二者實力差距明顯。但君名票房低於動物城,不一定是因為拍的不好所以才低,至少這兩部電影我都很喜歡。
君名的受眾人群是青年群體,動物城是全年齡,必然後者更賣座;動物城的上映時間在學期開學初,君名在12月,那麼院線消費人群中就少了一大群學生主力軍;動物城幾乎全球同步上映,君名晚了N個月網盤早就滿天飛了,票房對比不以公平競爭為前提(煙花算是公平競爭吧但貌似丟人丟到家了?);君名的宣發主要在宅圈,而動物城的宣發麵向全世界,宣發力度不同(雖然君名的宣發已經很拚命了,但國內線下電影院在上映期間依舊不是主要宣傳,甚至還不一定比得上博人傳)。君名是個半商業半文藝片,動物城是一個純商業動畫只在立意上涵蓋一些政治隱喻。所以,在條件完全不匹配的情況下,拿君名去和動物城比票房,拿一個青年半商業半文藝化的電影和全年齡純商業化電影對比,這對君名來說是不公平的,對動物城來說某種程度上還是一種侮辱。這就好比在拿羅宋湯跟煎牛排比,這倆雖然都是西餐,但一個是湯一個是主菜,不是一個性質。
非要說國內上映的海外電影票房相對來說對比起來比較公平的,我認為是超凡蜘蛛俠2和TDKR。這兩個電影檔期接近;宣發力度幾乎相同;除了各自的鐵杆粉絲之外受眾人群幾乎一致,而且NC粉的數量不是很多不足以對票房客觀性造成太大的影響(僅限在那時,現在不一定了);電影的題材屬於同一題材(漫改超級英雄並且都有前作電影);在國內知名度差不多(不像君名只局限宅圈而迪士尼幾乎家喻戶曉)。在這樣的條件限定下,最終票房才能說明問題,能反映出兩個電影到底哪個更討喜。
什麼時候想真的分析一下為什麼日本動畫電影在國內票房比美國低,你得先找一對宣發力度排片時間和知名度相對等的兩個片子,類似超凡2和TDKR的這種,才有意義。商業片跟商業片比,文藝片跟文藝片比。就算商業文藝摻雜,也不能拿一個95%商業化的片子和一個50%商業化片子比。比如說動物城和假設與日本同期上映的博人傳可以一拼。可惜,這唯一一部有可能和迪士尼搏一搏來看看日漫宅到底能被迪士尼給蹂躪得多慘的片子上映的時候大多數人已經在網盤上劇透差不多了,而且那年過年那幾天博人傳的宣發力度對比同期其他電影實在是感人得要命。
另外關於日漫自己的圈子,題主指的「看日漫的人多」是指看TV番劇的人。那問題來了,在電腦前面免費看動畫和去電影院花錢看動畫能一樣嗎?在電腦前面天天追著看動畫就一定會喜歡電影院上映的動畫嗎?這個「日本動畫」的觀眾群體實在是太廣了,因為日本動畫的題材層出不窮。什麼王道熱血、戀愛、懸疑、蘿蔔等等應有盡有,每種類別下又是一群小群體。要是一個人天天追著看死火海獵妖別的啥也不看,你覺得就算都是日本的動畫這人能喜歡看君名或者煙花嗎?要是讓一個天天看治癒系日常的妹子去看硬核蘿蔔片她能愛看嗎?真就算愛看了可能也是沖著腐去的…直接籠統地把「日本動畫」的觀眾群體歸位一類人,我覺得不太妥當。歸根結底,日本動畫的受眾人群,是一個又一個小部落聚集成的大居群,而每年上映的動畫電影或是TV新番劇只能迎合大居群中的一部分部落。也許有的片能對上絕大多數部落的口味,但這類片實在是太少了,因此日漫這個大居群幾乎從未統一過。指望小部落受眾的動畫電影能搞出大群居級別的票房?不存在的。
而迪士尼或者皮克斯或者題主沒提到的環球,恕我直言,就算我非常喜歡迪士尼的片子,我也不得不承認迪士尼的動畫類型其實就只有一種,那就是童話式的商業合家歡。這種類型最穩,受眾人群最廣,最不容易失敗。所以迪士尼或皮克斯的觀眾群只有一類人,這類人都喜歡這種片子,所以每年迪士尼乾脆放棄治療了也就拍這類片子。至於怎麼讓這片子更叫座,則用精良的製作、創新又討喜的人設、精準的世界觀構築、深刻但又不超脫現實的立意、大力度宣發等手段來解決。
coco怎麼樣?我覺得太棒了,看完之後我很用心地在跟身邊所有人安利這部片子。但我還是得承認,coco的劇情很俗,反轉大概都能猜到。這並不是在否定coco也不是在說缺點,相反能把一個這麼俗的劇情拍成如此屌的片子實力真的比那些文藝片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可就是這個「俗」,讓迪士尼皮克斯的觀眾保持穩定,對比隔壁日漫這種「大群居小聚居」的人群對比,隨便一個電影票房一定是「大群居」級別的。
最後我要澄清兩點。一是我全篇都在說迪士尼皮克斯環球而沒用「美國動畫電影」這個統稱,是因為其他美國動畫電影實在是太爛了…如果嚴格意義拿兩國漫改電影做對比,博人傳海賊什麼的不知要比美國那一堆超英改編動畫電影好看多少倍,尤其是日漫2d獨特的動作分鏡以及配音配樂,超美帝動畫幾乎一個次元。美帝2d動畫電影的打戲甚至有時候還不如天朝做的好,最糟心的是有些超英動畫就是沖著打戲去看的但全程打戲令人尷尬…所以題主要是硬要比「美國動畫電影」和「日本動畫電影」這兩個整體而不是單拿迪士尼皮克斯代表美國,去掉二者各自的最高值最低值,可能成績會和現在截然相反。日本動畫電影的平均質量和年產量還是遠強於美國的。
二是美國的動畫電影雖然有皮克斯迪士尼這種地球級別的廠子撐面子,但TV動畫做的實在是太爛了。TV動畫不但放大了美國2d動畫電影的那些缺點,劇情還十分隨意,編劇經常放飛自我。本來美漫漫畫就挺放飛的了,改成動畫比漫畫還要炸。從我小時候看的蝙蝠俠/超人/x戰警到這幾年新重製的蜘蛛俠/婦聯/少年泰坦,編劇可以說是用腳去作畫,用屁股去想劇情。可能是因為從小日美漫畫動畫同時兼修,使我現在對日漫魔改的容忍度異常得高。瀉藥
票房這東西不是看"死忠粉""真愛粉""腦殘粉"
而是要看"路人粉"
我看君名都拉不到身邊人一起去,但是看美國迪士尼無論是大白,冰雪,瘋狂動物城,都是一幫人去看的。。。更新一下,提問者手動點名我了,那我就回答一下,如果有點嗆人,歡迎你來打我
首先看問題,為什麼國內喜歡日本動畫的比美國動畫的人多,但是世界範圍內日本動畫通常不如美國動畫票房高呢?
你這也是兩部分完全不沾邊,前部分國內喜歡日本動畫比美國動畫的多,後部分全世界範圍內美國動畫電影票房更高
我能理解,題主就是想說國內煞筆喜歡日本動畫,世界上看美國動畫才是主流
拜託,你想對比,條件也要一樣好么?你看看瘋狂動物城在國內票房15億,你的名字5億,如果按照你後面的理論票房高就是熱度高(或者說更受當地人喜歡)你是怎麼得出國內更喜歡日本動畫?
反過來看,你說國內你的名字評分比瘋狂動物城高,還拿b站說,拜託大佬,b站連TM瘋狂動物城都沒版權看個屁啊
看看豆瓣,動物城評分9.2你的名字8.5?????哪個評分高?
再看看imdb(原諒我用美國屌絲代表你所謂的世界),瘋狂動物城8分,你的名字8.5????
臉疼不疼? @零度時刻
所以說以後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以下為原答案
任何拋開成本看票房的人都是耍流氓
瘋狂動物城製作成本有說兩億刀的,有說1.5億的,不管是哪個大概都夠做二十個你的名字了,這還不包括宣發成本,雖然迪士尼動畫宣傳成本應該沒有各個特效大片那麼誇張
其次,從票房看熱度也不科學,就拿國內來說,看哆唻a夢TV動畫的人有多少,去看那個哆唻a夢伴我同行的人有多少?火影忍者每部劇場版國內票房才多少,你能說火影忍者在國內不火?
難道沒有人在意受眾群體嗎?
日本動漫受眾群體只有青少年,而美國動漫更傾向於全齡向。我去看《你的名字》可以拉著我哥們去,也可以拉著我並不存在的女朋友去。可是我要是拉著我爸媽去這就有點奇怪了。。。《你的名字》還算好,我要是帶著爸媽去看《刀劍神域》或者《煙花》那感覺更微妙。。。而美國動漫就沒這問題,不管是《瘋狂動物城》《愛寵大機密》還是《coco》都是可以帶著任何人去看的,就算是父輩的人也可以看的津津有味,而事實也確實是這樣,我爸雖然沒去電影院,但是在家裡智能電視上看的確實是津津有味。這一對比,幾乎是多了一小半的受眾群體呀。
多了這麼一小半的受眾,帶來的廣告效應和附帶效應(比如說你本來懶得去,你爹說他請客,,,那不看白不看呀,再帶上老媽,這就是白漲的票房呀。)同一個國家地區美日動漫電影票房差上幾倍簡直是肯定的。如果說是中國的話,還得考慮美日國家形象的問題,美國電影光說這個詞大家普遍就認為是大片。而日本電影,,,光說日本這個詞就有很多人不願意去看(你買一張電影票,日本人就造十發子彈。別笑,真有信的。)
最後再加上美國人擼全世界的羊毛,做的動漫水平肯定是高,宣傳力度也是十分巨大,票房高真的是太正常了。觀念誤區,日本動畫雖然更流行,但日本動畫電影太過粉絲向,對不了解作品和相關Staff的路人是沒有觀影吸引力的。哆啦A夢和柯南、海賊王這種一般都知道的除外,不同群體對動畫電影的要求不一,比如說我個人對特定監督或製作不感興趣就不會去看君名、聲之形和煙花這些「電影」。不管多少人安利也好媒體好評也好,我還是不會去看。相信不少人是被朋友拉去陪看的,未必自己就覺得這片有意思。
歐美動畫電影的一大優勢是全年齡向老少咸宜,所以票房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家庭觀影,也就是小孩想看大人/老人陪著看,去看片的大人不一定就喜歡影片的內容和美術風格,重點是小孩愛看。你們為什麼要把電視連續劇和電影做比較?日本動畫和美國電影是一個類別的玩意兒嗎。
我覺得,b站的受眾還是很狹隘的。合家歡永遠比青春期受歡迎不是嗎?
國內其實也是喜歡美國動畫的比喜歡日本動畫的人多。變形金剛,蝙蝠俠,希瑞,布瑞斯特警長多少八零後九零後的童年回憶?比龍珠少?比灌籃高手差?
再說這幾年的,海綿寶寶,小馬,南方公園,電影版的有迪士尼的公主系列,哪個不是一批穩定粉絲默默貢獻錢包和關注度?海賊之類的,有這麼穩定的死忠群體?為啥上海迪士尼1年就開始盈利,還不是中國人喜歡么?
為什麼有人會誤以為「國內喜歡日本動畫的比美國動畫的人多」呢?很簡單。
因為美國動畫對我們的影響程度已經深到我們根本不覺得「這是動畫」了。
不管是美漫還是日漫,核心粉貢獻的票房都極為有限,票房高低取決於路人票房的貢獻度。
由於多年美漫的宣傳+口碑,美漫在市場上的接受度更高些,受眾群體更廣泛。 國內資本對日漫是透支性宣傳,更像是短期投資(從煙花就可看出)而且日漫電影這兩年才一定規模引進,起步晚,市場認可度低,社會存在偏見。日漫更偏向於小圈子。 一個對動漫無感的人將會更傾向於美漫。單從日漫來說。
哆啦A夢勝在影響力普遍,就算不是真愛粉,也願意去看一波。哆啦A夢在路人的影響力要超出很多經典日漫。你的名字勝在受眾廣泛,高口碑的口口宣傳,讓路人青少年對於這樣一部精良的電影也能愉快接受。其實我更喜歡秒五些,但秒五劇情的受眾面肯定沒有君名高。而刀劍神域序列之爭票房低是因為受眾太小。這部電影真愛粉看了熱血沸騰,而路人看了懵逼。
這類小圈子的動漫票房超過1億都難。不過嘛,電影自己看的開心就好。可能題主忽略一件事,日本動畫和歐美動畫的受眾面略有不同
歐美的動畫,或者說美國動畫電影,受眾是全年齡的,弟弟可以看,姐姐可以看,爸爸可以看,爺爺可以看,幾乎是通吃
日本的動畫,基本還保持著2D風格,而且現階段國內流行的那些新番,相較於普通人來說較為核心,簡單來說就是流行在年輕人之間,上了年紀的都不一定會去看,況且也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會看
從目前的情況看好像網路上充斥著大量「二次元」(這裡帶有貶義),但實際上御宅文化還是小眾,你的名字能在一段時間內爆火我已經非常驚訝了,但題材上用的是戀愛題材,所以就算是情侶一起去看也不會覺得尷尬(我tm居然和基友一起去的??Д??),而類似刀劍神域這種粉絲向,沒看過的基本看不懂,我還聽說有家長以為是普通的動畫片就帶孩子去看,估計是出現某種臉紅的場景而被批判,從受眾面上就絕對打不過歐美全家歡別忘了,我們在b站和各大網站上白嫖了多少日本動漫資源?
你哪家視頻網站有這麼大的膽在沒版權的時候蹭一下迪斯尼的?告到你賠到你全家底褲都沒了都可以呢,國際大集團,律師團分分鐘比電視台全體員工都要多
回到話題,先不說日本與我們文化較為接近。單從獲得成本上說,我們看日本的基本為0,推廣自然得力,群眾基礎自然深厚。而美國電影動畫類,都是需要成本的(包含視頻網站會員)所以相對群眾基礎就薄弱了。同時,日本動漫多數滿足於本土市場,少有對外擴展版圖(合法推廣)而迪斯尼系列有那麼大的推廣團隊,宣發團隊,集團軍作戰,全球範圍,自然票房就是碾壓了(2)國內很多人,更熱衷於日本動畫電影。在B站上,日本動畫電影通常有很高的評價,比如說《你的名字。》的口碑遠遠超過《瘋狂動物城》。
首先我想針對題主第二個問題說說。
「國內很多人更熱衷於日本動畫電影」,這個結論你是從哪裡得出來的?「b站《你的名字》口碑遠超《瘋狂動物城》」。您不知道b站是二刺螈最大的聚集地嗎?我也不知道國內熱衷日漫和美漫的人哪邊更多,所以我回答不了,但是您這麼主觀地下結論,肯定不是靠譜的。
你來豆瓣看看,《瘋狂動物城》的評價人數多了《你的名字》十萬人,分數高了0.7分上了9.2。而在b站,恕我直言,連《瘋狂動物城》的版權都沒有,也不知道這個口碑您是怎麼看出來的。其次,日漫是更加圈子化的東西,雖然b站是我國最大的白嫖基地,但它盜版迪士尼怕不是要被搞到破產,要知道皮幾萬用了「萬磁王」稱號打了雅詩蘭黛廣告,被漫威粉舉報後迪士尼可是發通告了的。好了說正題,日漫的受眾群體更加針對化,比如中二少年,漫改小說改群體,各種宅…那麼勢必就會產生圈子,產生興趣群體。而迪士尼皮克斯之類,更傾向於全年齡向,親情愛情友情以及流暢的劇情,老少咸宜。這也是為什麼豆瓣評分上,《瘋狂》的評價人數更多。所以票房更高是情理之中。
就拿《你的名字》說,電影院里更多的是青年情侶或者好朋友組團一起看,但《瘋狂動物城》不是,你能看到一家三口來看。
日漫,特別是日本電影有一個特點,它更注重於對於「一個人」「一類人」的刻畫,讓觀眾「共鳴」。另外《你的名字》還要得虧於放映前鋪天蓋地的營銷和廣告讓更多人知道了它,會讓一部分「圈子外的人」產生興趣。而迪士尼這類一直走大眾路線的公司,這一類動畫更注重於對「一個現象」「所有人」的展示,讓觀眾「感動」。廣告方面,迪士尼出品五個字就已經是票房保證了。另一方面,日本電影的主力觀眾是tv動畫or漫畫小說粉。可以參考《博人傳》以及我超級想看的hf線的《fate》,這一點更加證明日漫在我國是更加圈子化的東西。圈子化,好評集中度會更高。(以《聲之形》為例)
無論《你的名字》火不火,在b站它肯定都是高評分的,如果它得到好的宣傳,實際內容更符合大眾胃口,在豆瓣得高分也不會太難。拿之前很火《聲之形》來說,豆瓣分數就不再那麼可觀了,b站評價卻依然很高,播放量遙遙領先其他日漫電影。
可以說,小圈子的東西要放到大眾眼下,勢必得符合大眾胃口。符合不了,大眾自然不接受,不接受,哪來的票房和口碑呢。《煙花》很大一部分的失敗也來自於前期的宣傳給了大眾「這是另一部《你的名字》」的錯覺。我沒有看過煙花,但我中學時代是岩井俊二的忠實粉絲,不過至始至終,周圍知道他喜歡他的人,只有我一個。我的啟蒙小說就是《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但聽說過這本書的人,我身邊沒有。所以,日漫電影的票房,輸在了小眾上。圈子裡自然有小眾的狂歡,圈子外就不是這樣啦。想說一下我的看法。說的不好大家看看就完了哈,別罵我。試想一下,同樣40塊錢的電影票,電影院里,同樣的故事水平,2D動漫和3D動漫的觀影體驗真的不一樣,就拿尋夢環遊記和你的名字來說吧,尋夢的故事其實真心沒有那麼好,雖然想像力確實豐富,你的名字故事設計會比尋夢好一些,而兩者在票房表現差的不多,這就是3D動畫和普通2D動漫的差距點,簡而言之,在我看來,3D動畫更適合電影放映,給人帶來的感官衝擊真的不是普通2D動漫可以比較的。所以很自然的,情侶約會看電影,帶著孩子去看電影自然會選擇能給人更好的體驗的,當然我並不是說劇情不重要,只是劇情同等,票價還一樣,我也會選擇看一場3D大片。受限於形式,傳統動漫現在更注重劇情些,但是除非真的口碑特別好,宣傳很到位,比如你的名字,一起看電影的情侶們,如果不是特別喜歡傳統動漫,東寶株式會社和皮克斯,迪士尼里,我會更傾向於選擇後者。我沒有說迪士尼一定比東寶東映好,我真的很喜歡動漫,以前通宵通宵的看,我也很佩服今敏這樣的大師可以有這麼巧妙的構思,若是未麻的部屋在電影院上映,我請假也會去看一次,但只論票房,因為都是在電影院上映,3D真的會有一定的優勢,所以票房高我也能理解了。答的不好,大家別罵我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少年同盟這部動漫?
※為什麼很多女生喜歡看銀魂?
※為何FGO遲遲不加強阿爾托莉雅(saber)?
※作為一個動漫老鳥,想請大家推薦一些比較新的,冷門的好看的動漫?
※fz在核心型月圈為什麼處於鄙視鏈底端?